CN109070196A - 脱箱造型机 - Google Patents

脱箱造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0196A
CN109070196A CN201780029256.7A CN201780029256A CN109070196A CN 109070196 A CN109070196 A CN 109070196A CN 201780029256 A CN201780029256 A CN 201780029256A CN 109070196 A CN109070196 A CN 109070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pe
cylinder
plat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92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0196B (zh
Inventor
坂口功
坂口功一
寺部斗纪也
藤田辰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0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0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22C15/08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involving 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1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with one or more flasks forming part of the machine, from which only the sand moulds made by compacting ar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02Compacting by pressing device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22C19/04Controlling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ould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箱造型机。脱箱造型机(1)具备:能够夹持对型板的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使下砂箱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部(37)、能够与下砂箱连接的下盛箱(41)、能够出入上砂箱的上板(25)、能够出入下盛箱的下板(40)、与上砂箱连结的上砂箱液压缸(16)、上砂箱液压缸的第一液压回路(81)、与下盛箱连结的下盛箱液压缸(42)、下盛箱液压缸的第二液压回路(83)、以及使下板朝上方向移动而进行挤压处理的驱动部(37、80),第一液压回路具有在挤压处理中向上砂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上砂箱相对于上板向上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的背压回路(82),第二液压回路具有在挤压处理中向下盛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下盛箱相对于下板向下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的背压回路(84)。

Description

脱箱造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箱造型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公开了对没有砂箱的无箱式的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该造型机具备:夹持设置模型的对型板的一组上砂箱以及下砂箱、供给型砂的供给机构、以及对型砂进行压缩的挤压机构。造型机使下砂箱接近上砂箱,利用上砂箱和下砂箱夹住对型板。在该状态下,造型机使供给机构动作,由此向由上砂箱以及下砂箱形成的上下的造型空间供给型砂。造型机使挤压机构动作,由此使上下的造型空间的型砂压缩。经由上述工序,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被同时造型。
该脱箱造型机的挤压机构具备:上挤压缸以及下挤压缸。上挤压缸对上造型空间的型砂施加向下的压力,下挤压缸对下造型空间的型砂施加向上的压力。由此,型砂的硬度得以提高。作为上挤压缸以及下挤压缸使用液压缸。
造型机具备:控制上挤压缸的液压的液压回路;以及控制下挤压缸的液压的液压回路。由此,以上下的挤压力的差值落在允许范围内的方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使挤压力高的一方的挤压缸的伸长动作中断,直到上下的挤压力的差值落在允许范围内为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1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21654号公报
然而,在向型砂施加了不均匀的压力的情况下,局部硬度不同的铸型被造型。因此,专利文献1、2记载的装置在对型砂施加更均匀的压力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一种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脱箱造型机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其中,具备:上砂箱;下砂箱,其配置于上砂箱的下方,能够与上砂箱一起夹持对型板;下砂箱驱动部,其使下砂箱沿上下方向移动;下盛箱,其配置于下砂箱的下方,具有能够与下砂箱的下开口部连接的上开口部;上板,其能够出入上砂箱的上开口部;下板,其能够出入下盛箱的下开口部;上砂箱液压缸,其与上砂箱连结;第一液压回路,其使上砂箱液压缸沿上下方向移动;下盛箱液压缸,其与下盛箱连结;第二液压回路,其使下盛箱液压缸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驱动部,其使下板朝上方向移动而进行挤压处理,第一液压回路具有第一背压回路,该第一背压回路在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向上砂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上砂箱相对于上板向上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第二液压回路具备第二背压回路,该第二背压回路在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向下盛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下盛箱相对于下板向下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
在该脱箱造型机中,下板通过驱动部向上方向移动,进行挤压处理。该造型机例如在向上铸型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背压回路,向上砂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上砂箱相对于上板向上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另外,该造型机例如在下铸型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背压回路,向下盛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下盛箱相对于下板向下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这样,该脱箱造型机具有调整上下挤压力的平衡的背压回路,所以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背压回路以及第二背压回路也可包含背压阀。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该造型机通过控制从缸流出的油而能够控制上砂箱液压缸以及下盛箱液压缸的背压。
在一实施方式中,背压阀也可是能过相对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控制压力的电磁式溢流阀。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该造型机通过控制输入电压,而能够动态地设定背压。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脱箱造型机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具备:上砂箱,其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下砂箱,其具有第三开口部,以及能够在与上砂箱的第二开口部之间夹持对型板的第四开口部;下盛箱,其具有第五开口部,以及能够与下砂箱的第三开口部连接的第六开口部;上板,其能够出入上砂箱的第一开口部;下板,其能够出入下盛箱的第五开口部;脱箱缸,其调整上砂箱与上板的位置关系;第一液压回路,其驱动脱箱缸;上挤压缸,其使上板移动;下挤压缸,其使下板移动;以及挤压液压回路,其驱动上挤压缸以及下挤压缸,第一液压回路具有第一背压回路,该第一背压回路在上挤压缸以及下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向脱箱缸施加针对上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挤压液压回路具有第二背压回路,该第二背压回路在上挤压缸以及下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向下挤压缸施加针对下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
在该脱箱造型机中,通过上挤压缸以及下挤压缸使上板以及下板移动,并进行挤压处理。该造型机例如在上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比下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背压回路,向脱箱缸施加针对上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另外,该造型机例如在下板朝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比上板朝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挤压液压回路,向下挤压缸施加针对下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这样,该脱箱造型机具有调整挤压力的平衡的背压回路,所以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脱箱造型机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具备:上板,其与对型板以及上砂箱一起形成上造型空间;下板,其与对型板以及下砂箱一起形成下造型空间;挤压缸,其对填充到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的砂施加挤压力;液压回路,其驱动挤压缸;第一背压回路,其在基于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施加针对上板以及对型板向接近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以及第二背压回路,其在基于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施加针对下板以及对型板向接近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
在该脱箱造型机中,通过挤压缸进行挤压处理。该造型机例如在上板朝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比下板朝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背压回路,针对上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施加阻力。另外,该造型机例如在下板朝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比上板朝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背压回路,针对下板向接近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施加阻力。这样,该脱箱造型机具有调整挤压力的平衡的背压回路,所以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脱箱造型机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具备:一对上砂箱以及下砂箱;挤压缸,其进行以规定的挤压力对填充到上砂箱以及下砂箱的型砂进行加压的挤压处理;以及阻力产生机构,其在基于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施加针对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阻力。
在该脱箱造型机中,利用挤压缸进行挤压处理。该造型机通过阻力产生机构,施加针对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阻力。这样,该脱箱造型机具有调整挤压力的平衡的阻力产生机构,所以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脱箱造型机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具备:一对上砂箱以及下砂箱;下盛箱,其与下砂箱连接;挤压缸,其进行以规定的挤压力对填充到上砂箱、下砂箱以及下盛箱的型砂进行加压的挤压处理;第一液压回路,其驱动挤压缸;缸,其使上砂箱、下砂箱、或者下盛箱中的任一个向挤压方向移动;以及第二液压回路,其驱动缸,并且施加针对挤压缸的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背压。
在该脱箱造型机中,利用挤压缸进行挤压处理。该造型机通过第二液压回路,向使上砂箱、下砂箱或者下盛箱向挤压方向移动的缸施加针对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阻力。这样,该脱箱造型机具有调整挤压力的平衡的第二液压回路,所以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以及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主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左侧面侧的简图。
图4是第一下砂槽与第二下砂槽连接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第一下砂槽与第二下砂槽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的简图。
图7是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对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造型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对梭入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0是对箱放置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1是对通气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2是对挤压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3是对脱模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4是对梭出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5是对合箱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6是对脱箱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7是对第一框分离处理(前半)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8是对铸型挤出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19是对第二框分离处理(后半)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20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液压回路。
图21是对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的主要部位进行说明的简图。
图22是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的主要部位以及液压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将水平方向设为X轴以及Y轴的方向,将铅垂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轴的方向。
[脱箱造型机的概要]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的正面侧的立体图。脱箱造型机1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造型机。如图1所示,脱箱造型机1具备造型部A1以及输送部A2。造型部A1配置有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动作的箱形状的上砂箱以及下砂箱。输送部A2将配置有模型的对型板向造型部A1导入。造型部A1的上砂箱以及下砂箱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夹持对型板。在上砂箱内以及下砂箱内填充型砂。被填充在上砂箱内以及下砂箱内的型砂通过造型部A1所具备的挤压机构被从上下方向加压从而同时形成上铸型以及下铸型。然后,分别从上砂箱取下上铸型,从下砂箱取下下铸型,并向装置外搬出。这样,脱箱造型机1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
[框架构造]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的主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的左侧面侧的简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脱箱造型机1具备:上框架10、下框架11、以及连结上框架10与下框架11的四个引导件12。对于引导件12而言,其上端部与上框架10连结,其下端部与下框架11连结。由上框架10、下框架11以及四个引导件12构成上述造型部A1的框架。
在造型部A1的框架的侧方(X轴的负方向)配置有输送部A2的支承框架13(图2)。另外,在造型部A1的框架的侧方(Y轴的正方向)配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14(图3)。支承框架14支承后述的第一下砂槽。
[上砂箱以及下砂箱]
脱箱造型机1具备上砂箱15。上砂箱15是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被开口的箱形状的框体。上砂箱15能够移动地被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上砂箱15被安装于上框架10的上砂箱缸16支承,根据上砂箱缸16的动作而沿着引导件12上下移动。
脱箱造型机1具备被配置于上砂箱15的下方的下砂箱17。下砂箱17是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被开口的箱形状的框体。下砂箱17能够移动地被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下砂箱17被安装于上框架10的2个下砂箱缸18(图2)支承,根据下砂箱缸18的动作而沿着引导件12上下移动。以下,也将被引导件12围起的区域称为造形位置。
对型板19(图2)被从输送部A2向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导入。对型板19是在其两面配置有模型的板状部件,在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进退。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输送部A2的支承框架13具备:朝向造形位置的轨道、配置于轨道上的带辊的输送板20、以及使输送板20动作的输送缸21。对型板19被配置于输送板20上,通过输送缸21的动作,被配置于造形位置亦即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能够从上下方向夹持配置后的对型板19。以下,也将支承框架13上的区域称为退避位置。
[砂槽]
脱箱造型机1具备被配置于上砂箱15的上方的上砂槽22。上砂槽22被安装于上框架10。更具体而言,上砂槽22被静态地固定在上框架10。上砂槽22的内部存积用于向上砂箱15供给的型砂。上砂槽22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开口。在上砂槽22的上端部设置有使板状的遮挡部件沿水平方向(X轴的正负方向)滑动的滑动门23。通过滑动门23的动作,上砂槽22的上端部构成为能够开闭。另外,在上砂槽22的上方固定配置有投入型砂的型砂投入滑槽24。关于型砂投入滑槽24将在后述。在滑动门23是打开状态时,型砂经由型砂投入滑槽24而向上砂槽22供给。
上砂槽22的下端部开口,在下端部的开口安装有上板25(图3)。上板25是板状部件,具有从上砂槽22向上砂箱15内连通的至少一个供给口。上砂槽22内的型砂经由上板25的供给口而向上砂箱15内供给。上板25大致与上砂箱15的开口的大小相同。上砂箱15向上方向移动,由此上板25进入上砂箱15内。上砂箱15向下方向移动,由此上板25从上砂箱15内退出。这样,上板25构成为能够在上砂箱15内进退。上板25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
上砂槽22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连接。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对于上砂槽22而言,其上部与供给压缩空气的配管26(图2)连接,并经由配管26与压缩空气源连接。在配管26设置有电空比例阀27(图2)。电空比例阀27不仅切换压缩空气的供给和停止,还根据输出侧的压力自动调整阀开度。因此,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被向上砂槽22供给。在滑动门23是关闭状态时,从上砂槽22的上部供给的压缩空气朝向上砂槽22的下部送入。上砂槽22内的型砂与压缩空气一起经由上板25的供给口而被向上砂箱15内供给。
另外,在上砂槽22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能够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多个孔的透过部件22a(图3)。由此,压缩空气经由透过部件22a的整个面而被向内部空间整体供给,所以型砂的流动性提高。透过部件22a也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上砂槽22在其侧部与供给压缩空气的配管(未图示)、和排出压缩空气的配管29(图2)连接。在配管29设置有不使型砂通过而使压缩空气透过的过滤器,能够避免型砂被向上砂槽22外排气。
脱箱造型机1具备存积向下砂箱17内供给的型砂的下砂槽。下砂槽作为一个例子被分割为第一下砂槽30(图3)与第二下砂槽31(图3)。第一下砂槽30被配置于上砂槽22的侧方。在第一下砂槽30的内部存积用于向下砂箱17供给的型砂。
第一下砂槽30被支承框架14支承,能够移动地安装在设置于支承框架14的上下延伸的引导件12A(图1)。更具体而言,第一下砂槽30被安装于上框架10的下槽缸(调整驱动部)32(图3)支承,根据下槽缸32的动作而沿着引导件12A上下移动。
第一下砂槽30的上端部开口。在第一下砂槽30的上端部设置有使板状的遮挡部件沿水平方向(X轴的正负方向)滑动的滑动门33(图3)。通过滑动门33的动作,第一下砂槽30的上端部构成为能够开闭。另外,在第一下砂槽30的上方固定配置有用于投入型砂的料斗34(图3)。关于料斗34与型砂投入滑槽24的连接关系将在后述。在滑动门33是打开状态时,型砂经由料斗34而向第一下砂槽30供给。
第一下砂槽30的下端部向水平方向(Y轴的负方向)弯曲,在前端部形成有排出已存积的型砂的第一连接口35(图3)。第一连接口35构成为能够在规定的高度(连接位置)与后述的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连接。型砂经由第一连接口35而被向第二下砂槽31供给。另外,在第一下砂槽30的前端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关闭板36(图3)。后述的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在未位于连接位置时被第一关闭板36遮挡。
第一下砂槽30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连接。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第一下砂槽30的上部与供给压缩空气的配管(未图示)连接,并经由配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在配管设置有电空比例阀(未图示)。因此,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被向第一下砂槽30供给。在滑动门33是关闭状态时,且在后述的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处于连接位置的情况下,从第一下砂槽30的上部供给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朝向第一下砂槽30的下部而被送入,第一下砂槽30内的型砂与压缩空气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口35而被向第二下砂槽31内供给。
另外,第一下砂槽30d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能够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多个孔的透过部件30a(图3)。由此,压缩空气经由透过部件30a的整个面而向内部空间整体供给,所以型砂的流动性提高。透过部件30a也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第一下砂槽30的侧部与排出压缩空气的配管30b(图3)连接。在配管30b设置有不使型砂通过而使压缩空气透过的过滤器,能够避免型砂被向第一下砂槽30外排气。
第二下砂槽31被配置于下砂箱17的下方。第二下砂槽31在其内部存积用于向下砂箱17供给的型砂。第二下砂槽31能够移动地被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挤压缸(驱动部)37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
在第二下砂槽31的侧部形成有能够与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35连接的第二连接口38(图3)。第二连接口38构成为能够在规定的高度(连接位置)与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连接。连接位置是连接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连接口38的高度,具体而言,是同轴地配置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的位置。通过沿着上下方向的连接面将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连接口38连接。
图4是第一下砂槽30与第二下砂槽31连接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第一下砂槽30与第二下砂槽31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下砂槽30以及第二下砂槽31在规定的连接位置连接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连接口38,由此成为相互连通了的状态。型砂经由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而从第一下砂槽30向第二下砂槽31供给。另外,在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关闭板39(图3~图5)。在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两侧部设置有引导第二关闭板39的导轨71(图5)。第二关闭板39被导轨71引导,从而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不相互倾斜地被向连接位置引导。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在未位于连接位置时被第二关闭板39遮挡。
此外,脱箱造型机1也可具备气密地密封第一连接口35与第二连接口38的连接面的密封机构。例如密封机构被设置于第一连接口35侧。图6是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简图,是从开口的一侧观察第一连接口35的图。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口35具备与第一下砂槽3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35a。密封机构具备密封部件72以及保持部件73。密封部件72是包围开口35a的环状的部件。密封部件72呈能够将气体向其内部导入的管形状,并且具有挠性。保持部件73是包围开口35a的环状的部件,与第二关闭板39抵接。在供第二关闭板39抵接的保持部件73的表面形成有能够收纳密封部件72的槽。图7是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7所示,密封部件72以不从供第二关闭板39抵接的保持部件73的表面突出的程度被收纳。在保持部件73形成有与密封部件72连通的气体导入口73a(图4~图7)。对于密封部件72而言,若向其内部导入气体则膨胀,并从保持部件73的表面突出而气密地密封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的连接面。此外,脱箱造型机1也可采用图4~图7所示的密封机构以外的密封机构。
第二下砂槽31的上端部开口,在上端部的开口安装有下板40(图3)。下板40是板状部件,具有从第二下砂槽31向下砂箱17内连通的至少一个供给口。第二下砂槽31内的型砂经由下板40的供给口以及后述的下盛箱而被向下砂箱17内供给。下板40的详细内容将在后述。
[下盛箱]
脱箱造型机1作为一个例子具备下盛箱41(图2、图3)。下盛箱41被配置于下砂箱17的下方。下盛箱41是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开口的箱形状的框体。下盛箱41的上端部的开口与下砂箱17的下端部的开口(下开口部)连接。下盛箱41构成为在其内部能够收纳第二下砂槽31。下盛箱41被固定于第二下砂槽31的下盛箱缸42(图3)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下板40与下盛箱41以及下砂箱17的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此外,对于能够上下移动的下盛箱41而言,在其内部收纳第二下砂槽31以及下板40的位置是原位置(初始位置),成为下降端。下盛箱41向上方向移动,由此下板40从下盛箱41内退出。向上方向移动后的下盛箱41向下方向移动,由此下板40进入下盛箱41内。这样,下板40构成为能够在下盛箱41内进退(能够出入)。该脱箱造型机1通过具备下盛箱41而能够使下砂箱17的行程变短,所以与不具备下盛箱41的情况相比能够成为装置高度低的脱箱造型机。另外,该脱箱造型机1能够通过具备下盛箱41而使下砂箱17的行程变短,所以能够缩短一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的造型时间。
此外,脱箱造型机1也可不具备下盛箱41。在该情况下,下板40构成为能够在下砂箱17内进退(能够出入)。能够上下移动的下砂箱17的下降端是原位置(初始位置)。即下板40通过相比向上方向移动的下砂箱17相对地向上方向移动而进入下砂箱17内。下板40通过相比下砂箱17相对地向下方向移动,而从下砂箱17内退出。
[造型空间以及挤压]
上铸型的造型空间(上造型空间)由上板25、上砂箱15以及对型板19形成。下铸型的造型空间(下造型空间)由下板40、下砂箱17以及对型板19形成。对于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而言,在使上砂箱缸16、下砂箱缸18以及挤压缸37动作,由此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在规定高度夹持对型板时而被形成。此外,在脱箱造型机1具备下盛箱41的情况下,下造型空间也可由下板40、下砂箱17、下盛箱41以及对型板19形成。
经由上板25向上造型空间填充被存积在上砂槽22的型砂。经由下板40向下造型空间填充被存积在第二下砂槽31的型砂。被填充在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的型砂的CB能够被设定在30%~42%的范围。另外,被填充在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的型砂的压缩强度能够被设定在8N/cm2~15N/cm2的范围。此外,因模型形状、型砂的CB(Compactability)而被造型的铸型的厚度变化,所以第二下砂槽31的目标的高度根据铸型的厚度而变化。即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的高度变化。此时,通过下槽缸32,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高度被调整到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的连接位置。这样的调整能够通过后述的控制装置50(图3)来实现。
挤压缸37在向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填充了型砂的状态下,使第二下砂槽31向上方移动,从而利用上板25以及下板40进行挤压。由此,对上造型空间的型砂施加压力,形成上铸型。与此同时,对下造型空间的型砂施加压力,形成下铸型。
[型砂投入滑槽]
型砂投入滑槽24的上端部开口,下端部被分支为两个。在上端部设置有切换挡板43。切换挡板43使倾斜方向变化,以使型砂向分支了的下端部的任意一方落下。另外,型砂投入滑槽24的一方的下端部被固定于上砂槽22的上部,型砂投入滑槽24的另一方的下端部被收纳在料斗34内,并未被固定。这样,第一下砂槽30侧的下端部未被固定,由此下槽缸32能够独立于上砂槽22来控制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高度。。
[控制装置]
脱箱造型机1也可具备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是具备处理器等控制部、存储器等存储部、输入装置、显示装置等输入输出部、网卡等通信部等的计算机,控制脱箱造型机1的各部分、例如型砂供给系统、压缩空气供给系统、驱动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在该控制装置50中,为了操作人员管理脱箱造型机1能够使用输入装置进行指令的输入操作等,另外,通过显示装置能够可视化地显示脱箱造型机1的运转状况。并且,在控制装置50的存储部存储用于通过处理器控制由脱箱造型机1执行的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用于根据造型条件使脱箱造型机1的各构成部执行处理的程序。
[造型处理]
概述本实施方式的造型处理。图8是对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造型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8所示的造型处理是对一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处理。图8所示的造型处理将脱箱造型机1的姿势是原位置(初始位置)作为条件之一而被自动启动。在脱箱造型机1的姿势不是原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进行动作使其移动到原位置。在图3所示的脱箱造型机1的姿势(原位置)时,若按压自动启动按钮,则图8所示的造型处理开始。
在造型处理开始的情况下,首先,进行梭入处理(S12)。图9是对梭入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9所示,在梭入处理中,输送缸21将载置了对型板19的输送板20向造型位置移动。
接下来,进行箱放置处理(S14)。图10是对箱放置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0所示,在箱放置处理中,上砂箱缸16、下砂箱缸18(图2)、下盛箱缸42以及挤压缸37与造型的铸型的厚度相匹配地伸缩。由此,上砂箱15向规定位置移动,并且下砂箱17与对型板19抵接,然后,载置了对型板19的下砂箱17向规定位置移动,从而成为在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夹持了对型板19的状态。然后,第二下砂槽31以及下盛箱41上升,下盛箱41与下砂箱17抵接。另外,下槽缸32伸缩,使第一下砂槽30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成为使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高度与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的高度一致的状态。此时,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成为被控制装置50决定的状态(高度)。
接下来,进行通气处理(S16)。图11是对通气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1所示,在通气处理中,密封机构密封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然后,关闭上砂槽22的滑动门23以及第一下砂槽30的滑动门33,压缩空气源以及电空比例阀向上砂槽22以及第一下砂槽30内供给压缩空气。由此,一边使型砂流动,一边向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填充型砂。作为一个例子,在满足了设定的压力以及时间的情况下,通气处理结束。
接下来,进行挤压处理(S18)。图12是对挤压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2所示,在挤压处理中,在通气处理(S16)中动作后的密封机构解除密封,挤压缸37进一步伸长,由此第二下砂槽31进一步上升。由此,被安装于第二下砂槽31的下板40进入下盛箱41内,对下造型空间内的型砂进行压缩,并且上板25进入上砂箱15内,对上造型空间的型砂进行压缩。在挤压缸37被液压回路控制的情况下,例如当能够判定为液压回路的液压与设定的液压相等时,挤压处理结束。此外,在挤压处理中,在上砂箱缸16、下砂箱缸18以及下盛箱缸42被液压回路控制的情况下,各缸被设定为自由回路(free circuit)。由此,各缸负于挤压力而收缩。
接下来,进行脱模处理(S20)。图13是对脱模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3所示,在脱模处理中,下盛箱缸42收缩而使下盛箱41下降。然后,挤压缸37收缩,使第二下砂槽31下降,接着,使载置了对型板19以及输送板20的下砂箱17下降。而且,从上砂箱15进行模型的脱模。在下砂箱17下降到固定部(未图示)时,对型板19以及输送板20被固定部支承。由此,从下砂箱17进行模型的脱模。
接下来,进行梭出处理(S22)。图14是对梭出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4所示,在梭出处理中,输送缸21收缩,由此使输送板20向退避位置移动。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根据需要将芯配置于上砂箱15或者下砂箱17。
接下来,进行合箱处理(S24)。图15是对合箱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5所示,在合箱处理中,下砂箱缸18收缩,挤压缸37伸长,由此使下砂箱17以及第二下砂槽31上升,合并箱。
接下来,进行脱箱处理(S26)。图16是对脱箱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6所示,在脱箱处理中,上砂箱缸16以及下砂箱缸18收缩,由此使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上升至上升端,进行脱箱。
接下来,进行第一箱分离处理(S28)。图17是对第一箱分离处理(前半)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7所示,在第一箱分离处理中,在第二下砂槽31的下板40上载置了铸型的状态下,挤压缸37收缩,使第二下砂槽31下降。此时,下砂箱缸18伸长,使下砂箱17下降,并使其停止在搬出铸型时不造成妨碍的位置。
接下来,进行铸型挤出处理(S30)。图18是对铸型挤出处理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8所示,在铸型挤出处理中,挤出缸48(参照图2)伸长,从而将上铸型以及下铸型向装置外(例如造型生产线)搬出。
接下来,进行第二箱分离处理(S32)。图19是对第二箱分离处理(后半)进行说明的简图。如图19所示,在第二箱分离处理中,下砂箱缸18伸长,使下砂箱17向原位置返回。
以上,结束对一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处理。
[液压回路]
挤压缸37、上砂箱缸16以及下盛箱缸42也可由液压缸构成。图20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的液压回路60。液压回路60与液压泵61以及油罐62连接,是驱动作为液压促动器的挤压缸37、上砂箱缸(上砂箱液压缸)16以及下盛箱缸(下盛箱液压缸)42的回路。液压回路60具备:挤压电磁阀63、上砂箱电磁阀64、上砂箱自由电磁阀65以及上砂箱背压阀66、下盛箱电磁阀68、下盛箱自由电磁阀69以及下盛箱背压阀70。此外,液压回路60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针对挤压缸37、上砂箱缸16以及下盛箱缸42分别准备液压回路、液压泵以及油罐。以下,将用于使挤压缸37沿上下方向动作的液压回路称为挤压液压回路80,将用于使上砂箱缸16沿上下方向动作的液压回路称为上砂箱液压回路(第一液压回路)81,将用于使下盛箱缸42沿上下方向动作的液压回路称为下盛箱液压回路(第二液压回路)83。
挤压缸37被挤压液压回路80控制动作。挤压液压回路80具有挤压电磁阀63。挤压电磁阀63是控制向挤压缸37流动的油的方向的阀。挤压缸37具有杆侧(缸的活塞杆伸出的一侧)的内部空间、和非杆侧(缸的活塞杆未伸出的一侧))的内部空间,双方与挤压电磁阀63连接。挤压电磁阀63通过使油向杆侧的内部空间流入,使挤压缸37向拉出方向输出。挤压电磁阀63通过使油向非杆侧的内部空间流入,使挤压缸37向推压方向输出。这样,利用液压驱动挤压缸37。挤压缸37以及挤压液压回路80作为使下板40向上方向移动进行挤压处理的驱动部而发挥功能。
上砂箱缸16被上砂箱液压回路81控制动作。上砂箱液压回路81具有第一背压回路82,第一背压回路82在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向上砂箱缸16施加针对上砂箱15相对于上板25向上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上砂箱15相对于上板25向上方的移动例如是指上砂箱15以相对于上板25相对地成为上方的方式进行移动。更具体而言,上砂箱液压回路81具备:上砂箱电磁阀64、上砂箱自由电磁阀65以及上砂箱背压阀66。上砂箱电磁阀64是控制向上砂箱缸16流动的油的方向的电磁阀。上砂箱缸16具有杆侧的内部空间、和非杆侧的内部空间,双方均与上砂箱电磁阀64连接。上砂箱电磁阀64通过使油向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上砂箱缸16向拉出方向输出。上砂箱电磁阀64通过使油向非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上砂箱缸16向推压方向输出。这样,利用液压驱动上砂箱缸16。
上砂箱自由电磁阀65是使向上砂箱缸16流动的油自由化的电磁阀。通过上砂箱自由电磁阀65,上砂箱缸16能够切换对上砂箱15施加了力的状态和没有施加力的状态。上砂箱背压阀66是调整通过上砂箱自由电磁阀65而自由化的油的压力的压力控制阀。通过上砂箱背压阀66,在上砂箱缸16向拉出方向输出时产生阻力(第一背压)。即利用上砂箱背压阀66实现第一背压回路82的背压控制。此外,上砂箱背压阀66也可是能够相对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控制压力的电磁式溢流阀。使用电磁式溢流阀,由此作业员能够从液晶面板67等调整压力。
下盛箱缸42被下盛箱液压回路83控制动作。下盛箱液压回路83具有第二背压回路84,第二背压回路84在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向下盛箱缸42施加针对下盛箱41相对于下板40向下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下盛箱41相对于下板40向下方的移动例如是指下盛箱41以相对于下板40相对地成为下方的方式进行移动。更具体而言,下盛箱液压回路83具备:下盛箱电磁阀68、下盛箱自由电磁阀69以及下盛箱背压阀70。下盛箱电磁阀68是控制向下盛箱缸42流动的油的方向的电磁阀。下盛箱缸42具有杆侧的内部空间、和非杆侧的内部空间,双方均与下盛箱电磁阀68连接。下盛箱电磁阀68通过使油向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下盛箱缸42向拉出方向输出。下盛箱电磁阀68通过使油向非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下盛箱缸42向推压方向输出。这样,利用液压驱动下盛箱缸42。
下盛箱自由电磁阀69是使向下盛箱缸42流动的油自由化的电磁阀。利用下盛箱自由电磁阀69,下盛箱缸42能够切换向下盛箱41施加了力的状态和没有施加力的状态。下盛箱背压阀70是调整通过下盛箱自由电磁阀69而自由化的油的压力的压力控制阀。利用下盛箱背压阀70,在下盛箱缸42向拉出方向输出时产生阻力(第二背压)。即通过下盛箱背压阀70实现第二背压回路84的背压控制。此外,下盛箱背压阀70也可是能过相对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控制压力的电磁式溢流阀。通过使用电磁式溢流阀,作业员能够从液晶面板74等调整压力。
通过具有上述构成,由此能够进行挤压力的平衡调整作业。在挤压处理中,挤压缸37通过挤压液压回路80输出推压方向的力。此时,若存在阻力则挤压力降低,所以上砂箱缸16通过上砂箱液压回路81的上砂箱自由电磁阀65而自由化,下盛箱缸42通过下盛箱液压回路83的下盛箱自由电磁阀69而自由化。而且,在上板25与下板40之间沿上下方向产生挤压力。
这里,在朝向上铸型的挤压力比朝向下铸型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即在挤压缸37的推压方向的力强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上砂箱液压回路81的第一背压回路82,将针对上砂箱15相对于上板25向上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向上砂箱缸16施加即可。同样,在朝向下铸型的挤压力比朝向上铸型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即在挤压缸37的推压方向的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下盛箱液压回路83的第二背压回路84,将针对下盛箱41相对于下板40向下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向下盛箱缸42施加即可。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通过驱动部使下板40向上方向移动,进行挤压处理。而且,脱箱造型机1能够使用第一背压回路82以及第二背压回路84,使上砂箱缸16或者下盛箱缸42产生第一背压或者第二背压,所以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能够使挤压缸37的推压方向的力固定,并且能够利用上砂箱缸16或者下盛箱缸42的背压来控制挤压力的平衡。这样,不需要挤压缸37侧的调整从而能够使控制简化。并且,如现有的脱箱造型机那样,能够将挤压缸37的液压设定为80%、60%等中间值,而不用将挤压缸37的液压设为接通(100%)-断开(0%)控制为目标值,所以可不需要从断开到接通时的液压的上升时间。因此,能够使下板40迅速动作使挤压工序变短,结果是能够使图8所示的造型处理的每一周期的时间缩短。并且,与接通-断开控制相比能够提高向目标值的跟随性。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脱箱造型机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脱箱造型机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在不改变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对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进行变形,或者应用在其它的方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挤压缸37使下板40朝向上方产生挤压力,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是从上板25以及下板40的两侧施加挤压力来进行挤压的脱箱造型机。图21是对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1A的主要部位进行说明的简图。图21所示的脱箱造型机1A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造型机,具备与脱箱造型机1不同的主要部分。脱箱造型机1A具备一对上砂箱15A以及下砂箱17A。上砂箱15A具有第一开口部15a以及第二开口部15b。下砂箱17A具有:第三开口部17a、以及在其与上砂箱15A的第二开口部15b之间能够夹持对型板19A的第四开口部17b。上砂箱15A与下砂箱17A夹持对型板19A。脱箱造型机1A具备下盛箱41A,下盛箱41A具有第五开口部41a、以及能够与下砂箱17A的第三开口部17a连接的第六开口部41b。
上板25A被配置为通过上挤压缸80A能够出入上砂箱15A的第一开口部15a。下板40A被配置为通过下挤压缸37A能够出入下盛箱41A的第五开口部41a。脱箱缸16A通过调整上板25A的位置,由此调整上砂箱15A与上板25A的位置关系。利用上挤压缸80A,使上板25A向接近对型板19A的方向移动,利用下挤压缸37A,使下板40A向接近对型板19A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从上砂箱15A与下砂箱17A的两侧施加挤压力来进行挤压。
此外,在脱箱造型机1A中,关于型砂的填充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图22是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1A的主要部位以及液压回路。
如图22所示,脱箱造型机1A的主要部位通过以转动部100为中心从垂直方向旋转90°,而成为进行型砂的填充的姿势。此外,如图22所示,下盛箱41A也可被固定于进行型砂的填充的工位侧。
对脱箱造型机1A的液压回路进行说明。液压回路60A与液压泵88以及油罐89连接,是驱动作为液压促动器的下挤压缸37A、上挤压缸80A、以及脱箱缸16A的回路。液压回路60A具备:挤压电磁阀90、下砂箱背压阀91、脱箱电磁阀92、脱箱自由电磁阀93以及脱箱背压阀94。此外,液压回路60A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针对下挤压缸37A、上挤压缸80A、以及脱箱缸16A分别准备液压回路、液压泵以及油罐。以下,将用于使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沿水平方向动作的液压回路称为挤压液压回路96,将用于使脱箱缸16A沿水平方向动作的液压回路称为脱箱液压回路(第一液压回路)97。
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被挤压液压回路96控制动作。挤压液压回路96具有挤压电磁阀90。挤压电磁阀90是控制向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流动的油的方向的阀。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分别具有杆侧的内部空间、和非杆侧的内部空间,各个空间与挤压电磁阀90连接。挤压电磁阀90通过使油向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向拉出方向输出。挤压电磁阀90通过使油向非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向推压方向输出。这样,利用液压驱动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下挤压缸37A、上挤压缸80A以及挤压液压回路96作为使下板40A与上板25A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而进行挤压处理的驱动部发挥功能。
挤压液压回路96具备第二背压回路98,第二背压回路98在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的挤压处理中将针对下板40A向接近对型板19A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向下挤压缸37A施加。更具体而言,第二背压回路98具备下砂箱背压阀91。下砂箱背压阀91是调整下挤压缸37A的背压的压力控制阀。利用下砂箱背压阀91,在下挤压缸37A向推压方向输出时产生阻力(第二背压)。即通过下砂箱背压阀91实现挤压液压回路96的背压控制。此外,下砂箱背压阀91也可是能够相对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控制压力的电磁式溢流阀。通过使用电磁式溢流阀,作业员能够从液晶面板101等调整压力。
脱箱缸16A被脱箱液压回路97控制动作。脱箱液压回路97具备第一背压回路99,第一背压回路99在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将针对上板25A向接近对型板19A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向脱箱缸16A施加。更具体而言,脱箱液压回路97具备脱箱电磁阀92、脱箱自由电磁阀93以及脱箱背压阀94。脱箱电磁阀92是控制向脱箱缸16A流动的油的方向的电磁阀。脱箱缸16A具有杆侧的内部空间、和非杆侧的内部空间,双方均与脱箱电磁阀92连接。脱箱电磁阀92通过使油向杆侧的内部空间流入,使脱箱缸16A向拉出方向输出。脱箱电磁阀92通过使油向非杆侧的内部空间推流入,使脱箱缸16A向推压方向输出。这样,利用液压驱动脱箱缸16A。
脱箱自由电磁阀93是使向脱箱缸16A流动的油自由化的电磁阀。通过脱箱自由电磁阀93,脱箱缸16A能够切换对上板25A施加了力的状态和没有施加力的状态。脱箱背压阀94是调整通过脱箱自由电磁阀93而自由化的油的压力的压力控制阀。通过脱箱背压阀94,在上板25A与对型板19A接近时产生阻力(第一背压)。即通过脱箱背压阀94实现第一背压回路99的背压控制。此外,脱箱背压阀94也可是能够相对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控制压力的电磁式溢流阀。通过使用电磁式溢流阀,作业员能够从液晶面板95等调整压力。
通过具有上述构成,由此能够进行挤压力的平衡调整作业。在挤压处理中,利用挤压液压回路96,使下挤压缸37A以及上挤压缸80A输出推压方向的力。由此,在上板25A与下板40A之间产生挤压力。
这里,在下板40A向对型板19A接近的方向的挤压力比上板25A向对型板19A接近的方向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即在下挤压缸37A的推压方向的力强的情况下,只要通过挤压液压回路96的第二背压回路98,向下挤压缸37A施加针对下板40A向下板40A接近对型板19A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即可。同样,在上板25A向对型板19A接近的方向的挤压力比下板40A向对型板19A接近的方向的挤压力大的情况下,即在上挤压缸80A的推压方向的力强的情况下,只要通过脱箱液压回路97的第一背压回路99,向脱箱缸16A施加针对上板25A向上板25A接近对型板19A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即可。这样,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1A与脱箱造型机1相同,能够对型砂施加均匀的压力,结果是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另外,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1A与脱箱造型机1相同,能够使控制简化,并且与接通-断开控制相比能够提高向目标值的跟随性。
另外,根据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1A,能够采用在旋转90度后的状态下进行投砂的构造。若是现有的脱箱造型机的话,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利用两个挤压机构改变外力的情况下,产生摇动。由此,存在产生下板40A与下砂箱17的芯(轴)的偏离的担忧。在该情况下,存在下板40A外周的密封件、下砂箱17内表面的聚氨酯(保护砂箱不受砂的影响的功能)部分磨损的担忧。与此相对,根据变形例的脱箱造型机1A,能够以极力抑制摇动的产生的方式调整两者的挤压力。因此,不仅能够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还能够抑制消耗品的消耗。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中,挤压缸37使下板40朝向上方产生挤压力,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是仅从上板25施加挤压力而进行挤压的脱箱造型机。另外,在变形例1的脱箱造型机1A中,也可是仅从上板25A施加挤压力而进行挤压的脱箱造型机,也可是仅从下板40A施加挤压力而进行挤压的脱箱造型机。即本发明并不限定挤压的方向。另外,本发明施加针对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阻力的背压回路(阻力产生机构)可以被设置于挤压缸的液压回路,也可被设置于其它的促动器的液压回路。作为其它的促动器例如是使上砂箱、下砂箱、或者下盛箱中的任一个向挤压方向移动的缸。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A…脱箱造型机,12…引导件,15…上砂箱,16…上砂箱缸(上砂箱液压缸),16A…脱箱缸,17…下砂箱,18…下砂箱缸,19…对型板,22…上砂槽,25,25A…上板,22a、30a…透过部件,30…第一下砂槽,31…第二下砂槽,32…下槽缸,35…第一连接口,36…第一关闭板,37…挤压缸,37A…下挤压缸,38…第二连接口,39…第二关闭板,40、40A…下板,41…下盛箱,42…下盛箱缸(下盛箱液压缸),50…控制装置,60、60A…液压回路,66…上砂箱背压阀,70…下盛箱背压阀,80A…上挤压缸,82、99…第一背压回路,84、98…第二背压回路,91…下砂箱背压阀,94…脱箱背压阀。

Claims (7)

1.一种脱箱造型机,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
上砂箱;
下砂箱,其配置于上述上砂箱的下方,能够与上述上砂箱一起夹持对型板;
下砂箱驱动部,其使上述下砂箱沿上下方向移动;
下盛箱,其配置于上述下砂箱的下方,具有能够与上述下砂箱的下开口部连接的上开口部;
上板,其能够出入上述上砂箱的上开口部;
下板,其能够出入上述下盛箱的下开口部;
上砂箱液压缸,其与上述上砂箱连结;
第一液压回路,其使上述上砂箱液压缸沿上下方向移动;
下盛箱液压缸,其与上述下盛箱连结;
第二液压回路,其使上述下盛箱液压缸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驱动部,其使上述下板朝上方向移动而进行挤压处理,
上述第一液压回路具有第一背压回路,该第一背压回路在上述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向上述上砂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上述上砂箱相对于上述上板向上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
上述第二液压回路具备第二背压回路,该第二背压回路在上述驱动部的挤压处理中,向上述下盛箱液压缸施加针对上述下盛箱相对于上述下板向下方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上述第一背压回路以及上述第二背压回路包含背压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上述背压阀是能够相对于输入电压成比例地控制压力的电磁式溢流阀。
4.一种脱箱造型机,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
上砂箱,其具有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
下砂箱,其具有第三开口部,以及能够在与上述上砂箱的上述第二开口部之间夹持对型板的第四开口部;
下盛箱,其具有第五开口部,以及能够与上述下砂箱的上述第三开口部连接的第六开口部;
上板,其能够出入上述上砂箱的上述第一开口部;
下板,其能够出入上述下盛箱的上述第五开口部;
脱箱缸,其调整上述上砂箱与上述上板的位置关系;
第一液压回路,其驱动上述脱箱缸;
上挤压缸,其使上述上板移动;
下挤压缸,其使上述下板移动;以及
挤压液压回路,其驱动上述上挤压缸以及上述下挤压缸,
上述第一液压回路具有第一背压回路,该第一背压回路在上述上挤压缸以及上述下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向上述脱箱缸施加针对上述上板向接近上述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
上述挤压液压回路具有第二背压回路,该第二背压回路在上述上挤压缸以及上述下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向上述下挤压缸施加针对上述下板向接近上述对型板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
5.一种脱箱造型机,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
上板,其与对型板以及上砂箱一起形成上造型空间;
下板,其与上述对型板以及下砂箱一起形成下造型空间;
挤压缸,其对填充到上述上造型空间以及上述下造型空间的砂施加挤压力;
液压回路,其驱动上述挤压缸;
第一背压回路,其在基于上述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施加针对上述上板以及上述对型板向接近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一背压;以及
第二背压回路,其在基于上述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施加针对上述下板以及上述对型板向接近的方向的移动而成为阻力的第二背压。
6.一种脱箱造型机,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
一对上砂箱以及下砂箱;
挤压缸,其进行以规定的挤压力对填充到上述上砂箱以及上述下砂箱的型砂进行加压的挤压处理;以及
阻力产生机构,其在基于上述挤压缸的挤压处理中,施加针对上述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阻力。
7.一种脱箱造型机,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
一对上砂箱以及下砂箱;
下盛箱,其与上述下砂箱连接;
挤压缸,其进行以规定的挤压力对填充到上述上砂箱、上述下砂箱以及上述下盛箱的型砂进行加压的挤压处理;
第一液压回路,其驱动上述挤压缸;
缸,其使上述上砂箱、上述下砂箱、或者上述下盛箱中的任一个向挤压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液压回路,其驱动上述缸,并且施加针对上述挤压缸的上述挤压力而成为阻力的背压。
CN201780029256.7A 2016-05-17 2017-05-12 脱箱造型机 Active CN109070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8762 2016-05-17
JP2016098762A JP6536480B2 (ja) 2016-05-17 2016-05-17 抜枠造型機
PCT/JP2017/018069 WO2017199882A1 (ja) 2016-05-17 2017-05-12 抜枠造型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0196A true CN109070196A (zh) 2018-12-21
CN109070196B CN109070196B (zh) 2021-02-02

Family

ID=60325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9256.7A Active CN109070196B (zh) 2016-05-17 2017-05-12 脱箱造型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51935A1 (zh)
EP (1) EP3427862B1 (zh)
JP (1) JP6536480B2 (zh)
KR (1) KR20190009737A (zh)
CN (1) CN109070196B (zh)
BR (1) BR112018068835A2 (zh)
MX (1) MX2018013670A (zh)
TW (1) TW201742687A (zh)
WO (1) WO20171998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8882A (zh) * 2019-12-12 2020-03-27 邢现军 一种利用高速沙模水平造型机的沙模成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8047A (zh) * 2020-11-04 2021-03-26 青岛新东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单工位造型机
CN113198980A (zh) * 2021-05-19 2021-08-03 常州巧捷铸造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粘土砂造型机中箱推进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118A (ja) * 1985-07-16 1987-01-24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樹脂射出用アキユムレ−タ
JPH0691347A (ja) * 1992-02-21 1994-04-05 Sintokogio Ltd 鋳物砂スクイズ装置
CN1117418A (zh) * 1994-04-27 1996-02-28 奥托·道斯特机器设备制造与华尔特·史莱格尔有限公司 用于用粉末材料制造压制品的方法及相应的压制机
CN101553331A (zh) * 2006-12-06 2009-10-07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铸造上铸型和下铸型的铸型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1862814A (zh) * 2009-10-28 2010-10-2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同时铸型造型方法和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JP2010247164A (ja) * 2009-04-13 2010-11-04 Metal Eng Kk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954459A (zh) * 2010-01-29 2011-01-26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JP2013252555A (ja) * 2012-06-08 2013-12-19 Metal Engineering Kk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5006B1 (zh) * 1970-12-19 1975-11-13
JPS5238572Y2 (zh) * 1974-10-25 1977-09-01
JP2845388B2 (ja) * 1992-02-28 1999-01-1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静圧鋳型造型装置
JP2003055967A (ja) * 2001-08-20 2003-02-26 Nippon Steel Corp 鋼管杭の貫入工法
US20100155009A1 (en) 2005-08-10 2010-06-24 Minoru Hirata Method for making upper and lower molds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JP5126695B2 (ja) * 2009-10-28 2013-01-2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JP5168743B2 (ja) * 2009-11-05 2013-03-2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同時鋳型造型方法及び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118A (ja) * 1985-07-16 1987-01-24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樹脂射出用アキユムレ−タ
JPH0691347A (ja) * 1992-02-21 1994-04-05 Sintokogio Ltd 鋳物砂スクイズ装置
CN1117418A (zh) * 1994-04-27 1996-02-28 奥托·道斯特机器设备制造与华尔特·史莱格尔有限公司 用于用粉末材料制造压制品的方法及相应的压制机
CN101553331A (zh) * 2006-12-06 2009-10-07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铸造上铸型和下铸型的铸型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操作方法
JP2010247164A (ja) * 2009-04-13 2010-11-04 Metal Eng Kk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862814A (zh) * 2009-10-28 2010-10-2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同时铸型造型方法和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CN101954459A (zh) * 2010-01-29 2011-01-26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JP2013252555A (ja) * 2012-06-08 2013-12-19 Metal Engineering Kk 鋳型造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君: "《液压与气压传动》", 31 July 2014,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8882A (zh) * 2019-12-12 2020-03-27 邢现军 一种利用高速沙模水平造型机的沙模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09737A (ko) 2019-01-29
TW201742687A (zh) 2017-12-16
EP3427862B1 (en) 2022-04-27
JP6536480B2 (ja) 2019-07-03
JP2017205778A (ja) 2017-11-24
CN109070196B (zh) 2021-02-02
MX2018013670A (es) 2019-04-25
US20190151935A1 (en) 2019-05-23
BR112018068835A2 (pt) 2019-01-22
WO2017199882A1 (ja) 2017-11-23
EP3427862A4 (en) 2019-10-02
EP3427862A1 (en)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0196A (zh) 脱箱造型机
CN101541490B (zh) 高模腔、低吨数的橡胶注塑模装置和方法
CN102083568A (zh) 铸型的造型装置及方法
CN109153069A (zh) 脱箱造型机
CN109070195A (zh) 脱箱造型机
JP4203840B2 (ja) 無枠式水平割鋳型造型機における鋳物砂充填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7082550A (zh) 基于电磁力的污水污泥脱水装置
CN107008041A (zh) 基于电磁力的污水污泥减量化脱水方法
CN107624084A (zh) 脱箱造型机
CZ2006758A3 (cs) Zarízení k tvárení vnitrním vysokým tlakem
JP5027879B2 (ja) マッチプレート造型機
CN110234447A (zh) 液压回路
CN108357142A (zh) 液压脱模装置
CN207130128U (zh) 一种基于电磁力的污水污泥脱水装置
JP4292582B2 (ja) 鋳型の造型方法
CN207352308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产品加工的设备
TWI698295B (zh) 無箱造模機
CN204553428U (zh) 液压驱动系统和打包机
CN106541561A (zh) 中空成型机合模机构液压系统
CN211148003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气动电磁阀检修装置
CN107521033A (zh) 一种新材料注塑机
CN208035150U (zh) 一种气动脱模装置
CN110478970A (zh) 一种脱模剂回收过滤再利用装置
JPS6367455B2 (zh)
CN101600525A (zh) 型砂导入式型砂造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