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0195A - 脱箱造型机 - Google Patents

脱箱造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0195A
CN109070195A CN201780029260.3A CN201780029260A CN109070195A CN 109070195 A CN109070195 A CN 109070195A CN 201780029260 A CN201780029260 A CN 201780029260A CN 109070195 A CN109070195 A CN 109070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mentioned
sand launder
space design
la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92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0195B (zh
Inventor
坂口功
坂口功一
寺部斗纪也
藤田辰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0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0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0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1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with one or more flasks forming part of the machine, from which only the sand moulds made by compacting ar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23Compacting by gas pressure or vacuum
    • B22C15/24Compacting by gas pressure or vacuum involving blowing devices in which the mould material is supplied in the form of loose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5/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acting mechanism;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2C15/28Compacting by different means acting simultaneously or successively, e.g. preliminary blowing and finally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2Sand moulds or like moulds for shaped cas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33/00Equipment for handling moulds
    • B22D33/04Bring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22C19/04Controlling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ould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箱造型机。脱箱造型机(1)具备:存积向上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的上砂槽(22);存积向下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并具有排出所存积的型砂的第一连接口的第一下砂槽(30);具有能够与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并存积从第一下砂槽供给并向下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的第二下砂槽(3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上下方向引导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12);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并沿上下方向引导第一下砂槽的第二引导部件(12A)。

Description

脱箱造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箱造型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没有砂箱的无箱式的铸型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该造型机具备:一组上砂箱以及下砂箱、设置模型的对型板、供给型砂的供给机构、以及对型砂进行压缩的挤压机构。造型机使下砂箱接近上砂箱,利用上砂箱以及下砂箱夹住对型板。在该状态下,造型机使供给机构动作,由此向由上砂箱以及下砂箱形成的上下的造型空间供给型砂。造型机使挤压机构动作,由此使上下的造型空间的型砂压缩。经由上述工序,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被同时造型。
该造型机的供给机构使用压缩空气向上下的造型空间供给型砂。供给机构具有:存积型砂的砂槽。砂槽与压缩空气源连接。砂槽具有:形成于其下部并与上造型空间的导入口连接的第一开口;以及与下造型空间的导入口连接的第二开口。上造型空间的导入口以及下造型空间的导入口被形成于各自空间的侧方。砂槽被配置为其下部位于上下的造型空间的侧方。而且,砂槽的第一开口与上造型空间的导入口连接,砂槽的第二开口与下造型空间的导入口连接。在该状态下,从压缩空气源吹入的压缩空气从上下的造型空间的侧方将被存积在砂槽的型砂向上下的造型空间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836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脱箱造型机中,通过模型形状、型砂的CB(Compactability:紧实率)而被造型出的铸型的厚度变化,所以存在砂槽的开口与造型空间的导入口在上下方向偏移的担忧。在该情况下,型砂的流动变得不一致,所以存在在砂槽内产生砂堵塞的担忧。这样的砂堵塞能够通过使用低CB的型砂来避免。然而,被调整为低CB的型砂往往针对铸型的造型性、铸件制品的品质而言并不是最佳的型砂。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脱箱造型机将型砂向使用上砂箱形成的上造型空间以及使用下砂箱形成的下造型空间的各个填充,对填充到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的型砂进行加压,由此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上砂槽,其存积向上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第一下砂槽,其存积向下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具有排出所存积的型砂的第一连接口;第二下砂槽,其具有能够与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存积从第一下砂槽供给并向下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其沿上下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引导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以及第二引导部件,其沿上下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引导第一下砂槽。
在该脱箱造型机中,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沿上下方向引导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即对铸型进行造型的上砂箱以及下砂箱被共用的引导部件引导而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箱从水平方向倾斜、箱彼此偏移的情况。并且,第二下砂槽被第一引导部件引导而移动,第一下砂槽被第二引导部件引导而移动。这样,通过不同的引导部件使第一下砂槽以及第二下砂槽移动,从而能够以使砂槽的开口与造型空间的导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由此,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的连结部分的型砂的流动变得一致,能够抑制产生砂堵塞的情况。因此,不需要考虑砂堵塞而调整型砂的CB,能够针对铸型的造型性、铸件制品的品质而使用最佳的型砂,结果是能够得到优异的铸型以及铸件制品。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具备:驱动部,其使第二下砂槽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调整驱动部,其使第一下砂槽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驱动部以及调整驱动部,以使砂槽的开口与造型空间的导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也可包含四个第一引导部件,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也可以能够移动地安装于四个第一引导部件。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的移动稳定。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挤压。因此,脱模等的性能得以提高,结果是能够得到优异的铸型以及铸件制品。
在一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引导部件也可配置为:从上下方向观察,以四个第一引导部件各自的中心为顶点的四边形包围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四个第一引导部件也可在砂填充时、挤压时以及脱模时,沿上下方向引导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这样,在砂填充时、挤压时以及脱模时,能够在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的姿势是相同的情况下,配置四个引导件12。
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在上砂槽的内表面以及第一下砂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能够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多个孔的透过部件。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压缩空气经由透过部件的整个面被从侧方向存积空间供给,所以型砂的流动性得以提高。在该状态下,进一步通过压缩空气将型砂吹入上砂箱或者下砂箱,由此能够减少型砂的吹入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压缩空气源的电力消耗,并且能够抑制产生砂堵塞的情况。
向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填充的型砂的CB也可是30%~42%。另外,向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填充的型砂的压缩强度也可是8N/cm2~15N/cm2。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优异的铸型以及铸件制品。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以及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优异的铸型或者铸件制品进行造型的脱箱造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脱箱造型机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脱箱造型机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1的脱箱造型机的左侧面侧的简图。
图5是第一下砂槽与第二下砂槽连接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第一下砂槽与第二下砂槽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的简图。
图8是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对造型空间以及挤压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造型空间以及挤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将水平方向设为X轴以及Y轴的方向,将铅垂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轴的方向。
[框架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是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的造型机。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的主视图。图2是脱箱造型机1的后视图。图3是脱箱造型机1的左侧视图。图4是脱箱造型机1的左侧面侧的简图。如图1~图4所示,脱箱造型机1具备:上框架10、下框架11、以及连结上框架10与下框架11的四个引导件(第一引导部件)12。对于引导件12而言,其上端部与上框架10连结,其下端部与下框架11连结。四个引导件12被配置为:从上下方向观察,以四个引导件12各自的中心为顶点的四边形包围后述的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如后述那样,四个引导件12在砂填充时、挤压时以及脱模时,将上砂箱、下砂箱以及第二下砂槽沿上下方向引导。下框架11具有向造型位置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在该部分配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框架14。在支承框架设置有两个引导件(第二引导部件)12A。
[上砂箱以及下砂箱]
脱箱造型机1具备上砂箱15。上砂箱15是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被开口的箱形状的框体。上砂箱15能够移动地被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上砂箱15被安装于上框架10的上砂箱缸16支承,根据上砂箱缸16的动作而沿着引导件12上下移动。
脱箱造型机1具备被配置于上砂箱15的下方的下砂箱17。下砂箱17是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被开口的箱形状的框体。下砂箱17能够移动地被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下砂箱17被安装于上框架10的2个下砂箱缸18支承,根据下砂箱缸18的动作而沿着引导件12上下移动。。
对型板(未图示)通过输送部(未图示)被向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导入。对型板19是在其两面配置了模型的板状部件,在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进退。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能够从上下方向夹持对型板。
[砂槽]
脱箱造型机1具备被配置于上砂箱15的上方的上砂槽22。上砂槽22被安装于上框架10。更具体而言,上砂槽22被静态固定在上框架10。在上砂槽22的内部存积用于向上砂箱15供给的型砂。在上砂槽22的上端部具有供给型砂的能够开闭的导入口。另外,上砂槽22的下端部开口,在下端部的开口安装有上板25。上板25是板状部件,具有从上砂槽22向上砂箱15内连通的至少一个供给口。上砂槽22内的型砂经由上板25的供给口而向上砂箱15内供给。上板25大致与上砂箱15的开口的大小相同。上砂箱15向上方向移动,由此上板25进入上砂箱15内。上砂箱15向下方向移动,由此上板25从上砂箱15内退出。这样,上板25构成为能够在上砂箱15内进退。
上砂槽22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连接,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被向上砂槽22供给。从上砂槽22的上部供给的压缩空气朝向上砂槽22的下部送入。上砂槽22内的型砂与压缩空气一起经由上板25的供给口而被向上砂箱15内供给。
另外,在上砂槽22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能够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多个孔的透过部件22a(图4)。由此,压缩空气经由透过部件22a的整个面而被向内部空间整体供给,所以型砂的流动性提高。透过部件22a也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
脱箱造型机1具备存积向下砂箱17内供给的型砂的下砂槽。下砂槽作为一个例子被分割为第一下砂槽30与第二下砂槽31(图4)。第一下砂槽30被配置于上砂槽22的侧方。在第一下砂槽30的内部存积用于向下砂箱17供给的型砂。
第一下砂槽30被支承框架14支承,能够移动地安装在设置于支承框架14的上下延伸的引导件12A(图2、图3)。更具体而言,第一下砂槽30被安装于支承框架14的下槽缸(调整驱动部)32支承,根据下槽缸32的动作而沿着引导件12A上下移动。
在第一下砂槽30的上端部具有供给型砂的能够开闭的导入口。第一下砂槽30的下端部向水平方向(Y轴的负方向)弯曲,在前端部形成有排出已存积的型砂的第一连接口35。第一连接口35构成为能够在规定的高度(连接位置)与后述的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连接。型砂经由第一连接口35而被向第二下砂槽31供给。
第一下砂槽30与压缩空气源(未图示)连接。被从第一下砂槽30的上部供给的压缩空气被朝向上砂槽22的下部送入。第一下砂槽30内的型砂与压缩空气一起经由第一连接口35而被向第二下砂槽31内供给。
另外,在第一下砂槽30d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能够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多个孔的透过部件30a。由此,压缩空气经由透过部件30a的整个面而向内部空间整体供给,所以型砂的流动性提高。透过部件30a也可由多孔质材料形成。
第二下砂槽31被配置于下砂箱17的下方。第二下砂槽31在其内部存积用于向下砂箱17供给的型砂。第二下砂槽31能够移动地被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挤压缸(驱动部)37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
在第二下砂槽31的侧部形成有能够与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35连接的第二连接口38。第二连接口38构成为能够在规定的高度(连接位置)与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连接。连接位置是连接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连接口38的高度,具体而言,是同轴地配置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的位置。通过沿着上下方向的连接面将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连接口38连接。
图5是第一下砂槽30与第二下砂槽31连接后的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第一下砂槽30与第二下砂槽31连接后的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下砂槽30以及第二下砂槽31在规定的连接位置连接第一连接口35和第二连接口38,由此成为相互连通了的状态。型砂经由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而从第一下砂槽30向第二下砂槽31供给。在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关闭板36。另外,在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关闭板39。在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两侧部设置有引导第二关闭板39的导轨71(图6)。第二关闭板39被导轨71引导,从而第一连接口35以及第二连接口38不相互倾斜地被向连接位置引导。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在没有位于连接位置时被第二关闭板39遮挡。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在没有位于连接位置时被第一关闭板36遮挡。
此外,脱箱造型机1也可具备气密地密封第一连接口35与第二连接口38的连接面的密封机构。例如密封机构被设置于第一连接口35侧。图7是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简图,是从开口的一侧观察第一连接口35的图。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口35具备与第一下砂槽3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35a。密封机构具备密封部件72以及保持部件73。密封部件72是包围开口35a的环状的部件。密封部件72呈能够将气体向其内部导入的管形状,并且具有挠性。保持部件73是包围开口35a的环状的部件,与第二关闭板39抵接。在供第二关闭板39抵接的保持部件73的表面形成有能够收纳密封部件72的槽。图8是密封机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8所示,密封部件72以不从供第二关闭板39抵接的保持部件73的表面突出的程度被收纳。在保持部件73形成有与密封部件72连通的气体导入口73a(图5~图8)。对于密封部件72而言,若向其内部导入气体则膨胀,并从保持部件73的表面突出而气密地密封第一连接口35与第二连接口38的连接面。此外,脱箱造型机1也可采用图5~图8所示的密封机构以外的密封机构。
第二下砂槽31的上端部开口,在上端部的开口安装有下板40(图3)。下板40是板状部件,具有从第二下砂槽31向下砂箱17内连通的至少一个供给口。第二下砂槽31内的型砂经由下板40的供给口以及后述的下盛箱而被向下砂箱17内供给。
[下盛箱]
脱箱造型机1作为一个例子具备下盛箱41(图1~图4)。下盛箱41被配置于下砂箱17的下方。下盛箱41是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被开口的箱形状的框体。下盛箱41的上端部的开口与下砂箱17的下端部的开口连接。下盛箱41构成为在其内部能够收纳第二下砂槽31。下盛箱41被固定于第二下砂槽31的下盛箱缸42支承为能够上下移动。下板40与下盛箱41以及下砂箱17的开口的大小大致相同。此外,对于能够上下移动的下盛箱41而言,在其内部收纳第二下砂槽31以及下板40的位置是原位置(初始位置),成为下降端。下盛箱41向上方向移动,由此下板40从下盛箱41内退出。向上方向移动后的下盛箱41向下方向移动,由此下板40进入下盛箱41内。这样,下板40构成为能够在下盛箱41内进退(能够出入)。该脱箱造型机1通过具备下盛箱41而能够使下砂箱17的行程变短,所以与不具备下盛箱41的情况相比能够成为装置高度低的脱箱造型机。另外,该脱箱造型机1能够通过具备下盛箱41而使下砂箱17的行程变短,所以能够缩短一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的造型时间。
此外,脱箱造型机1也可不具备下盛箱41。在该情况下,下板40构成为能够在下砂箱17内进退(能够出入)。能够上下移动的下砂箱17的下降端是原位置(初始位置)。即下板40通过相比向上方向移动的下砂箱17相对地向上方向移动而进入下砂箱17内。下板40通过相比下砂箱17相对地向下方向移动,而从下砂箱17内退出。
[造型空间以及挤压]
图9以及图10是对造型空间以及挤压进行说明的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对型板19被导入上砂箱15与下砂箱17之间。对于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而言,在使上砂箱缸16、下砂箱缸18以及挤压缸37动作,由此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以规定高度夹持对型板时而被形成。即上造型空间S1由上板25、上砂箱15以及对型板形成。另外,下造型空间S2由下板40、下砂箱17、下盛箱41以及对型板19形成。此外,在不具备下盛箱41的情况下,下造型空间也可由下板40、下砂箱17以及对型板19形成。
经由上板25向上造型空间S1填充被存积在上砂槽22的型砂。经由下板40向下造型空间S2填充被存积在第二下砂槽31的型砂。将形成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并填充型砂时称为砂填充时。被填充在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的型砂的CB能够被设定在30%~42%的范围。另外,被填充在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的型砂的压缩强度能够被设定在8N/cm2~15N/cm2的范围。此外,因模型形状、型砂的CB(Compactability)而被造型的铸型的厚度变化,所以第二下砂槽31的目标的高度根据铸型的厚度而变化。因此,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的高度变化。由此,通过下槽缸32,第一下砂槽30的第一连接口35的高度被调整到第二下砂槽31的第二连接口38的连接位置。这样的调整能够通过控制装置50(图4)来实现。控制装置50是具备处理器等控制部、存储器等存储部、输入装置、显示装置等输入输出部、网卡等通信部等的计算机,控制脱箱造型机1的各部分、例如型砂供给系统、压缩空气供给系统、驱动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
挤压缸37在型砂填充到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的状态下,使第二下砂槽31向上方移动,从而利用上板25以及下板40进行挤压。由此,对上造型空间S1的型砂施加压力,形成上铸型。与此同时,对下造型空间S2的型砂施加压力,形成下铸型。此外,将对型砂施加压力时称为挤压时,将从砂箱取出已形成的铸型时称为脱模时。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通过四个引导件12,上砂箱15、下砂箱17以及第二下砂槽31被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即对铸型进行造型的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被共用的引导件12引导而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箱从水平方向倾斜、箱彼此偏移的情况。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挤压。因此,能够提高脱模等的性能,结果是能够得到优异的铸型以及铸件制品。并且,第二下砂槽31被引导件12引导而移动,第一下砂槽30被引导件12A引导而移动。这样,能够通过不同的引导部件使第一下砂槽30以及第二下砂槽31移动,从而以砂槽的开口与造型空间的导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由此,使第一连接口35与第二连接口38的连结部分的型砂的流动变得一致,能够抑制产生砂堵塞的情况。因此,不需要考虑砂堵塞而调整型砂的CB,能够针对铸型的造型性、铸件制品的品质使用最佳的型砂,结果是能够得到优异的铸型以及铸件制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能够使第一下砂槽30与第二下砂槽31的连接的调整变得容易,能够提高型砂的填充的精度以及缩短填充所需的时间。另外,不需要使第一下砂槽30以及第二下砂槽31这两者一起移动,所以能够使各个驱动机构变小,能够抑制驱动电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能够通过挤压缸37以及下槽缸32,以砂槽的开口与造型空间的导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上砂箱15、下砂箱17以及第二下砂槽31能够移动地安装于四个引导件12,四个引导件12被配置为从上下方向观察,以四个引导件12各自的中心为顶点的四边形包围使用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而形成的造型空间(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四个引导件12在砂填充时、挤压时以及脱模时,沿上下方向引导上砂箱15、下砂箱17以及第二下砂槽31。这样,在砂填充时,挤压时以及脱模时,能够在上砂箱15、下砂箱17以及第二下砂槽31的姿势相同的情况下,配置四个引导件1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压缩空气经由透过部件22a、30a的整个面被从侧方向存积空间供给,所以型砂的流动性得以提高。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利用压缩空气向上砂箱15或者下砂箱17吹入型砂,由此能够减少型砂的吹入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压缩空气源的电力消耗,并且能够抑制产生砂堵塞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被向上造型空间S1以及下造型空间S2填充的型砂是CB为30%~42%且型砂的压缩强度被设定为8N/cm2~15N/cm2的范围的型砂,所以能够得到优异的铸型以及铸件制品。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脱箱造型机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脱箱造型机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在不改变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宗旨的范围内,也可对实施方式的脱箱造型机1进行变形,或者应用在其它的方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脱箱造型机1具备四个引导件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脱箱造型机1只要至少具备一个引导件12即可。即若上砂箱15以及下砂箱17被共用的引导部件引导,则能够抑制箱相互倾斜、箱彼此偏移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脱箱造型机1具备两个引导件12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脱箱造型机1只要至少具备一根引导件12A即可。即若具备与参与挤压的引导件12不同的引导件12A,则能够以使砂槽的开口与造型空间的导入口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上砂槽22被固定于上框架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上砂槽22也可构成为能够移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挤压缸37也可被配置于上砂槽22侧,从上侧施加挤压力,也可使用挤压缸37和被配置于上砂槽22侧的挤压缸,从上下方向施加挤压力。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脱箱造型机,12…引导件(第一引导部件),12A…引导件(第二引导部件),15…上砂箱,16…上砂箱缸,17…下砂箱,18…下砂箱缸,19…对型板,22…上砂槽,25…上板,22a、30a…透过部件,30…第一下砂槽,31…第二下砂槽,32…下槽缸,35…第一连接口,37…挤压缸,38…第二连接口,40…下板,41…下盛箱,42…下盛箱缸,50…控制装置。

Claims (7)

1.一种脱箱造型机,将型砂向使用上砂箱形成的上造型空间以及使用下砂箱形成的下造型空间的各个填充,对填充到上造型空间以及下造型空间的型砂进行加压,由此对无砂箱的上铸型以及下铸型进行造型,其中,具备:
上砂槽,其存积向上述上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
第一下砂槽,其存积向上述下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具有排出所存积的型砂的第一连接口;
第二下砂槽,其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一下砂槽的第一连接口连接的第二连接口,存积从上述第一下砂槽供给并向上述下造型空间供给的型砂;
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其沿上下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引导上述上砂箱、上述下砂箱以及上述第二下砂槽;以及
第二引导部件,其沿上下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引导上述第一下砂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还具备:
驱动部,其使上述第二下砂槽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调整驱动部,其使上述第一下砂槽沿上下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导部件包含四个第一引导部件,
上述上砂箱、上述下砂箱以及上述第二下砂槽能够移动地安装于上述四个第一引导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上述四个第一引导部件配置为:从上下方向观察,以上述四个第一引导部件各自的中心为顶点的四边形包围上述上造型空间以及上述下造型空间,
上述四个第一引导部件在砂填充时、挤压时以及脱模时,沿上下方向引导上述上砂箱、上述下砂箱以及上述第二下砂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在上述上砂槽的内表面以及上述第一下砂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能够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多个孔的透过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向上述上造型空间以及上述下造型空间填充的型砂的CB是30%~42%。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箱造型机,其中,
向上述上造型空间以及上述下造型空间填充的型砂的压缩强度是8N/cm2~15N/cm2
CN201780029260.3A 2016-05-17 2017-05-12 脱箱造型机 Active CN109070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8759A JP6468243B2 (ja) 2016-05-17 2016-05-17 抜枠造型機
JP2016-098759 2016-05-17
PCT/JP2017/018067 WO2017199881A1 (ja) 2016-05-17 2017-05-12 抜枠造型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0195A true CN109070195A (zh) 2018-12-21
CN109070195B CN109070195B (zh) 2021-04-02

Family

ID=60325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9260.3A Active CN109070195B (zh) 2016-05-17 2017-05-12 脱箱造型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6964B2 (zh)
EP (1) EP3427861B1 (zh)
JP (1) JP6468243B2 (zh)
KR (1) KR20190009736A (zh)
CN (1) CN109070195B (zh)
BR (1) BR112018068829A2 (zh)
MX (1) MX2018013679A (zh)
TW (1) TW201741048A (zh)
WO (1) WO20171998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4950A (zh) * 2020-08-20 2020-11-24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沙模自动灌装成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8243B2 (ja) 2016-05-17 2019-02-1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抜枠造型機
CN113198979A (zh) * 2021-05-17 2021-08-03 常州巧捷铸造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粘土砂造型机底部射砂射砂箱随动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9836A (en) * 1979-10-09 1981-04-29 Sintokogio Ltd Moulding machine
US4840218A (en) * 1987-04-01 1989-06-20 Hunter Automated Machinery Corporation Automatic matchplate molding system
JPH08300104A (ja) * 1995-04-28 1996-11-19 Sintokogio Ltd 鋳型造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862815A (zh) * 2010-03-11 2010-10-2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铸型造型机
CN104128571A (zh) * 2014-07-08 2014-11-05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射砂水平分型粘土砂全自动造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9445A (en) * 1971-03-29 1974-10-09 Baker Perkin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foundry moulds and cores
DK475A (da) * 1974-02-19 1976-04-09 S Otaki Fuldautomatisk formemaskine til fremstilling af vandret delte stobeforme uden underlagsplader eller spenderammer
JPS5868453A (ja) * 1981-10-21 1983-04-23 Sintokogio Ltd 鋳型造型機
JP2772859B2 (ja) * 1990-07-27 1998-07-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無枠鋳型造型機
JP3226151B2 (ja) 1995-12-15 2001-11-05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スクイズ式鋳型造型機
JPH09271897A (ja) * 1996-04-05 1997-10-21 Sintokogio Ltd 吹き込み式鋳型造型機のブローヘッドへの砂供給方法
JP3459913B2 (ja) * 2001-06-12 2003-10-27 メタ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無枠式造型装置の鋳物砂充填方法及び装置
JP5168743B2 (ja) 2009-11-05 2013-03-2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同時鋳型造型方法及び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JP5126695B2 (ja) * 2009-10-28 2013-01-2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WO2011086712A1 (ja) * 2010-01-15 2011-07-21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無枠鋳型造型機
JP2012076116A (ja) * 2010-10-01 2012-04-19 Sintokogio Ltd 排気方法および抜枠造型機
WO2017138161A1 (ja) * 2016-02-10 2017-08-1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機、砂充填圧縮ユニット及び鋳型造型方法
JP6468243B2 (ja) 2016-05-17 2019-02-1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抜枠造型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9836A (en) * 1979-10-09 1981-04-29 Sintokogio Ltd Moulding machine
US4840218A (en) * 1987-04-01 1989-06-20 Hunter Automated Machinery Corporation Automatic matchplate molding system
JPH08300104A (ja) * 1995-04-28 1996-11-19 Sintokogio Ltd 鋳型造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862815A (zh) * 2010-03-11 2010-10-2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铸型造型机
CN104128571A (zh) * 2014-07-08 2014-11-05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射砂水平分型粘土砂全自动造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4950A (zh) * 2020-08-20 2020-11-24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沙模自动灌装成型装置
CN111974950B (zh) * 2020-08-20 2021-12-31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沙模自动灌装成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8013679A (es) 2019-05-02
EP3427861A4 (en) 2019-08-07
EP3427861B1 (en) 2020-09-02
US20190168291A1 (en) 2019-06-06
EP3427861A1 (en) 2019-01-16
CN109070195B (zh) 2021-04-02
US11666964B2 (en) 2023-06-06
WO2017199881A1 (ja) 2017-11-23
BR112018068829A2 (pt) 2019-01-22
KR20190009736A (ko) 2019-01-29
JP6468243B2 (ja) 2019-02-13
JP2017205777A (ja) 2017-11-24
TW201741048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0195A (zh) 脱箱造型机
US5246058A (en) Flaskless molding machine
WO2011052100A1 (ja) 同時鋳型造型方法及び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JP2011092964A (ja) 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EP3427860B1 (en) Flaskless molding machine
KR100898196B1 (ko) 무틀식 상·하 주형의 조형방법 및 그 장치
EP1935533A1 (en) Molding machine
US7681624B2 (en) Flaskless molding machine
JP2011098364A (ja) 同時鋳型造型方法及び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US20190151935A1 (en) Flaskless molding machine
JP4203840B2 (ja) 無枠式水平割鋳型造型機における鋳物砂充填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7735558U (zh) 一种带上顶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107624084A (zh) 脱箱造型机
JP2002361368A (ja) 無枠式造型装置の鋳物砂充填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78146A (zh) 造型装置和造型方法
US20190111474A1 (en) Method for molding
CN109514762B (zh) 一种模块式定量布料装置
CN103752775B (zh) 用于制造无砂箱砂型的机器
CN110234447A (zh) 液压回路
JP4240258B2 (ja) 封止成形装置の樹脂部材供給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