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6500A - 线束卡扣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线束卡扣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6500A
CN109066500A CN201810884173.2A CN201810884173A CN109066500A CN 109066500 A CN109066500 A CN 109066500A CN 201810884173 A CN201810884173 A CN 201810884173A CN 109066500 A CN109066500 A CN 109066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water tank
upper beam
tank upper
stick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41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孙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41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6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6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卡扣和汽车,该线束卡扣包括: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安装于水箱上横梁的长圆孔;贴合部,贴合部具有与线束相贴合并固定的贴合面,并且贴合面沿水箱上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与卡接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贴合部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预设角度,第二连接部向卡接部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贴合部位于水箱上横梁的下方。本发明中线束沿水箱上横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预设角度,第二连接部向卡接部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贴合部位于水箱上横梁的下面,这样线束就隐藏于水箱上横梁的下方,当打开引擎盖时,不会看到线束,能够保持机舱布置的整体美观性。

Description

线束卡扣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固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卡扣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整车线束布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只要求线束布置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关注到线束布置的美观性,尽可能将线束隐蔽,避免线束直接裸露在视线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为现有将线束进行固定的卡扣a,如图2所示,该卡扣a将线束固定于水箱上横梁b,从图中可以看出,卡扣a将线束固定完成后,线束仍然直接裸露在水箱上横梁b钣金的外表面,这样当打开引擎盖时,可以直接看到线束,影响机舱布置的整体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卡扣,解决线束固定完成后裸露于钣金外表面,影响机舱布置美观的问题。
线束卡扣包括:
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安装于水箱上横梁的长圆孔;
贴合部,贴合部具有与线束相贴合并固定的贴合面,并且贴合面沿水箱上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与卡接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贴合部相连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预设角度,第二连接部向卡接部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贴合部位于水箱上横梁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的自与卡接部连接处至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处的长度大于水箱上横梁的自长圆孔至水箱上横梁的底面的距离,并且第二连接部位于水箱上横梁下方的长度不小于水箱上横梁宽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呈110°。
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与水箱上横梁的内壁面相抵接的接触面和卡装于水箱上横梁的内部的弹性卡装部;
弹性卡装部具有外力挤压作用下变形,外力消失后通过自身弹性恢复原状的弹性自由度。
进一步地,卡接部与连接部相连的一端设置有外扩的开口。
进一步地,贴合部的贴合面具有内凹的弧度。
进一步地,贴合部的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两侧为胶带缠绕段,胶带缠绕于贴合部的胶带缠绕段。
进一步地,贴合部的胶带缠绕段的两侧设置有胶带限位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加强板。
进一步地,连接部与贴合部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线束卡扣。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束卡扣的安装方法,包括:
使用胶带将卡扣与线束固定在一起;
将卡扣卡进水箱上横梁的长圆孔中,实现线束的固定。
根据上述的各实施例,线束沿水箱上横梁的长度方向固定,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预设角度,第二连接部向卡接部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贴合部位于水箱上横梁的下面,这样线束就隐藏于水箱上横梁的下方,当打开引擎盖时,不会看到线束,能够保持机舱布置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现有卡扣示意图;
图2为现有卡扣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线束卡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线束卡扣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图4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水箱上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线束卡扣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线束卡扣安装流程图。
标号说明
1-线束卡扣、2-水箱上横梁;
11-卡接部、12-贴合部、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胶带缠绕段、16-胶带限位部、17-加强板、18-加强筋、21-长圆孔;
111-接触面、112-弹性卡装部、113-开口、121-贴合面;
H-卡接部连接处至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处的长度、h-水箱上横梁的自长圆孔至水箱上横梁的底面的距离、L-第二连接部位于水箱上横梁下方的长度、d-水箱上横梁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请参见图3和4,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束卡扣1包括:
卡接部11,卡接部11卡接安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
贴合部12,贴合部12具有与线束相贴合并固定的贴合面121,并且贴合面121沿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
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卡接部11和贴合部12;
其中,连接部包括与卡接部11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和与贴合部12相连的第二连接部14,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呈预设角度,第二连接部14向卡接部11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贴合部12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方。
现有技术中,卡扣安装于水箱上横梁的长圆孔,并且卡扣将线束固定,固定完成后,线束仍然直接裸露在水箱上横梁钣金的外表面,这样当打开引擎盖时,可以直接看到线束,影响机舱布置的整体美观性,不能实现将线束固定同时保持整体机舱美观的目的。
本申请的一方面,卡接部11卡接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121,也就是卡接部11固定于水箱上横梁2,贴合部12的贴合面121与线束贴合,并且贴合部12与线束固定,连接部将卡接部11和贴合部12相连,通过贴合部12将线束与水箱上横梁2相连接,这样线束固定于水箱上横梁2;另一方面,贴合部12的贴合面121与线束相贴合并固定,贴合面121沿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就是线束沿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固定,并且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呈预设角度,第二连接部14向卡接部11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贴合部12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面,这样贴合部12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面,并沿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与之相对应的,线束随之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面,并且线束沿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线束就隐藏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方,当打开引擎盖时,不会看到线束,能够保持机舱布置的整体美观性,从而实现将线束固定同时保持整体机舱美观的目的。
另外,卡接部11卡接安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也就是卡接部11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形状相匹配,不需要开设新的卡接用孔,只需要借助水箱上横梁2原始的长圆孔121就可以实现安装,这样加工水箱上横梁2时不需要改变原有工艺,减化工艺流程。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3的自与卡接部11连接处至与第二连接部14连接处的长度H大于水箱上横梁2的自长圆孔21至水箱上横梁2的底面的距离h,并且第二连接部14位于水箱上横梁2下方的长度L不小于水箱上横梁2宽度的二分之一,即H>h,并且L≥1/2d。可以理解的是,卡接部11连接处至与第二连接部14连接处的长度H大于水箱上横梁2的自长圆孔21至水箱上横梁2的底面的距离h时,才使得第二连接部14与第一连接部13的连接处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方,这样第二连接部14才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下方,而第二连接部14位于水箱上横梁2下方的长度不小于水箱上横梁2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线束才会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正下方,进而线束才会被水箱上横梁2整体遮蔽,打开引擎盖不会看到线束,保持机舱内的美观。
示例性地,卡接部11位于第一连接部13的侧面,这样卡接部11卡接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后,第一连接部13与水箱上横梁2的侧面是平行的,而第二连接部14与第一连接部13呈预设角度,优选的,该角度是110°,再可选的,该角度是90°。这样,第二连接部14可位于水箱上横梁2的正下方,而贴合部12与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是同向的,也就是贴合部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4垂直,这样线束可平行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可实现线束被水箱上横梁2遮挡。考虑到连接部的强度,第二连接部14与第一连接部13的预设角度不能小于90°,若小于90°,则第二连接部14与第一连接部13连接处的受力将会降低连接强度,影响线束卡扣1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5所示,卡接部11包括与水箱上横梁2的内壁面相抵接的接触面111和卡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内部的弹性卡装部112,弹性卡装部112具有外力挤压作用下变形,外力消失后通过自身弹性恢复原状的弹性自由度。卡接部11安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如图6所示,水箱上横梁2是一形状不规则的角钢,水箱上横梁2内部是中空的,当卡接部11伸入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内时,弹性卡装部112受到长圆孔21壁面的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弹性卡装部112变形,使得卡接部11可以进入长圆孔21内,当卡接部11的接触面111与水箱上横梁2的内壁面相抵接时,弹性卡装部112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回复原状,此时接触面111对水箱上横梁2的外壁进行抵接,使得卡接部11不会从长圆孔21内脱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卡接部11的内部为中空的孔,一方面,中空的结构形式可以允许弹性卡接部112有更大的变形,易于卡接部11的安装,另一方面,该中空的孔可以作为工艺孔,实现卡接部11的快速加工成型。
更进一步地,卡接部11与连接部相连的一端设置有外扩的开口113,当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时,卡接部11有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脱出的趋势,此时接触面111受到水箱上横梁2的挤压力,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卡接部11的弹性卡装部112有变形的趋势,而弹性卡装部112与外扩的开口113为一体式,当接触面111受挤压力将要变形时,开口113同时又增大的趋势,而开口113的位置恰好位于长圆孔21内,因而开口113不可能增大,同时,限制了弹性卡装部112的变形,使得卡装部11不会从长圆孔21内脱出。而需要拆除卡接部11时,仅需要手动按压弹性卡装部112即可实现卡接部11的变形,可将卡接部11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内取出。
如图所示,贴合部12的贴合面121具有内凹的弧度,一方面,内凹的形式可以为线束提供容纳空间,方便安装时线束定位,另一方面,增加贴合部12与线束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弧度与线束紧密贴合,易于实现线束的固定。进一步地,贴合部12的与第二连接部14的连接处两侧为胶带缠绕段15,胶带缠绕于贴合部12的胶带缠绕段15,通过胶带将贴合部12与线束固定。当然,贴合部12也可设计为其它将线束进行固定的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贴合部12的胶带缠绕段15的两侧设置有胶带限位部16,胶带限位部16封堵于胶带缠绕段15的侧边缘,限制胶带的位置,使得胶带只能位于胶带缠绕段,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车辆在颠簸或者振动的过程中胶带从贴合部12脱落,保证线束稳固固定。可选地,该胶带限位部16可以是固定于胶带缠绕段15末端的凸起,也可以是与胶带缠绕段15一体的挡片。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的加强板17,加强板17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的连接处的两侧,提高连接部弯折处的强度,有效的避免车辆振动或者颠簸时连接部产生断裂的风险。加强板17也可以设置一个,加强板17可以是一段钢板或者角钢,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实现对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连接处的强度增强。
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连接部与贴合部1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18,也就是第二连接部14与贴合部1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18,另外,第二连接部14与贴合部12的连接处的两侧均为圆弧过渡,或者倒角相连,加强筋18与圆弧相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连接处的强度,避免第二连接部14与贴合部12脱落,保证线束是用过程中的稳固。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如图7所示,该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线束卡扣1,该线束卡扣1安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线束卡扣1的安装方法,首先使用胶带3将卡扣1与线束固定在一起;将卡扣1卡进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中,实现线束的固定。
具体的,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线束贴合于贴合部12,使用胶带3缠绕,使得线束固定于卡扣1的贴合部12;
S2:多个卡扣1重复S1操作,将线束固定于多个卡扣1;
S3:将卡扣1的卡接部11伸入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实现卡接部11的固定,也就是将卡扣1固定于水箱上横梁2;
S4:重复将卡扣1的卡接部11安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将线束完全固定。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接部(11),所述卡接部(11)卡接安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
贴合部(12),所述贴合部(12)具有与线束相贴合并固定的贴合面(121),并且贴合面(121)沿所述水箱上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卡接部(11)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和与所述贴合部(12)相连的第二连接部(14);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呈预设角度,所述第二连接部(14)向所述卡接部(11)所在的一侧弯折,以使得所述贴合部(12)位于所述水箱上横梁(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自与卡接部(11)连接处至与第二连接部(14)连接处的长度大于水箱上横梁(2)的自长圆孔(21)至水箱上横梁(2)的底面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4)位于水箱上横梁(2)下方的长度不小于水箱上横梁(2)宽度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4)与第一连接部(13)呈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1)包括与水箱上横梁(2)的内壁面相抵接的接触面(111)和卡装于水箱上横梁(2)的内部的弹性卡装部(112);
所述弹性卡装部(112)具有外力挤压作用下变形,外力消失后通过自身弹性恢复原状的弹性自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1)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一端设置有外扩的开口(1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12)的贴合面(121)具有内凹的弧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12)的与第二连接部(14)的连接处两侧为胶带缠绕段(15),胶带缠绕于贴合部(12)的胶带缠绕段(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12)的胶带缠绕段(15)的两侧设置有胶带限位部(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的加强板(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卡扣(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贴合部(1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18)。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线束卡扣(1)。
12.一种线束卡扣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胶带(3)将卡扣(1)与线束固定在一起;
将卡扣(1)卡进水箱上横梁(2)的长圆孔(21)中,实现线束的固定。
CN201810884173.2A 2018-08-06 2018-08-06 线束卡扣和汽车 Pending CN109066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173.2A CN109066500A (zh) 2018-08-06 2018-08-06 线束卡扣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173.2A CN109066500A (zh) 2018-08-06 2018-08-06 线束卡扣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6500A true CN109066500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83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4173.2A Pending CN109066500A (zh) 2018-08-06 2018-08-06 线束卡扣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650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4134A (ja) * 1997-09-18 1999-04-09 Daiko Kucho Kk 空調装置の冷媒配管用の吊りバンド金具
CN202029785U (zh) * 2011-02-22 2011-11-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线束插件固定支架
CN202159943U (zh) * 2011-06-21 2012-03-07 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 简易线夹
CN203047366U (zh) * 2013-01-29 2013-07-1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车架横梁总成
CN204249959U (zh) * 2014-11-25 2015-04-08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管线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28354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扣
CN206884934U (zh) * 2017-04-05 2018-01-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导向支架和汽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4134A (ja) * 1997-09-18 1999-04-09 Daiko Kucho Kk 空調装置の冷媒配管用の吊りバンド金具
CN202029785U (zh) * 2011-02-22 2011-11-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线束插件固定支架
CN202159943U (zh) * 2011-06-21 2012-03-07 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 简易线夹
CN203047366U (zh) * 2013-01-29 2013-07-1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车架横梁总成
CN204249959U (zh) * 2014-11-25 2015-04-08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管线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28354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卡扣
CN206884934U (zh) * 2017-04-05 2018-01-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导向支架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4859B (zh) 机动车辆的后扰流板
EP2965953A1 (en) Bumper device for automobile
US9522637B2 (en) Vehicular exterior member attaching structure and attaching method
EP3225470A1 (en) Bumper system for vehicle
CN102082332A (zh) 接地端子
CN203318346U (zh) 包括由挠性铰接件铰接在装饰板上的门的机动车用装饰板
JP2014133475A (ja) 車両の内装部材の取付け構造
CN106476758A (zh) 支撑元件、擦拭器刮片和机动车辆的风挡擦拭器
EP0437959A2 (en) Clip
CN109066500A (zh) 线束卡扣和汽车
US20190126854A1 (en) Vehicle ceiling connecting arrangement
EP0980797A3 (de) Gassackmodul
US10399532B2 (en) Fixing devices for a curtain air bag in a vehicle
JP4900263B2 (ja) ク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S5914544A (ja) 樹脂製バンパ−のハ−ネス保持構造
CN108515926A (zh) 一种车身亮条总成及汽车
CN204323506U (zh) 机动车辆的后扰流板
JP2012131345A (ja) 内装材の取付構造
CN109591526A (zh) 牵引装置和汽车
CN211543454U (zh) 后保险杠支架
CN209492387U (zh) 一种燃油箱绑带组件及汽车
KR102459582B1 (ko) 클립
CN106799955B (zh) 汽车后背门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09805293U (zh) 固线器、空调器
CN215944481U (zh) 一种汽车除霜盖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