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1922A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1922A
CN109061922A CN201811013395.3A CN201811013395A CN109061922A CN 109061922 A CN109061922 A CN 109061922A CN 201811013395 A CN201811013395 A CN 201811013395A CN 109061922 A CN109061922 A CN 109061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ole
filling part
display screen
light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33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1922B (zh
Inventor
吴安平
杨乐
陆忠恒
欧阳志斌
袁学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33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19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1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1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包括盖板、背光模组、接近传感器模组、第一补光件和第二补光件,盖板具有透光区;背光模组与透光区相对设置,背光模组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接近传感器模组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当发射器射出探测信号时,探测信号经第一通孔射出并被待检测主体反射后经第二通孔投射至接收器,以检测盖板与待检测主体之间的间距;第一补光件与发射器相邻设置,第二补光件与接收器相邻设置,当背光模组发射可见光时,第一补光件和第二补光件发射的可见光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射出透光区。本申请可以提高显示屏组件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全面屏追求,研发者们也极力朝向显示屏的全屏化方向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显示屏自身属性的限制,同时确保显示屏的显示功能、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功能及显示屏的全屏化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何对显示屏与接近传感器进行结构改进和位置布局,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具有透光区;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背光模组;接近传感器模组,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分别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通孔和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当所述发射器射出探测信号时,所述探测信号经所述第一通孔射出并被待检测主体反射后经所述第二通孔投射至所述接收器,以检测所述盖板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间距;第一补光件和第二补光件,所述第一补光件与所述发射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补光件与所述接收器相邻设置,当所述背光模组发射可见光时,所述第一补光件和所述第二补光件发射的可见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射出所述透光区。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通过将接近传感器模组设于盖板的透光区(即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下方,以减少接近传感器模组占据显示屏组件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屏组件的屏占比,通过在显示屏组件的背光模组上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使发射器通过第一通孔发射探测信号,接收器通过第二通孔接收探测信号,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减少背光模组对探测信号的阻挡,以使设于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下方的接近传感器模组能够与显示屏组件外的待检测主体进行信号交互,通过在背光模组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邻近的位置设置第一补光件和第二补光件,以补偿背光模组由于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后造成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处的光线亮度不足的问题,以上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功能及接近传感器模组的检测功能的同时还提高了显示屏组件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显示屏组件10。显示屏组件1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触控操作、指纹识别等功能。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掌上电脑、电子阅读器、电视机、智能家电、可穿戴电子设备、车载显示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中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向。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10。显示屏组件10包括盖板1、背光模组2、接近传感器模组3、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盖板1具有透光区101。背光模组2与透光区101相对设置。具体的,盖板1的透光区101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1正对,以使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1所显示的图像透过盖板的透光区101呈现。背光模组2正对透光区11。背光模组2具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沿背光模组2的厚度方向(即Z向)至少部分贯穿背光模组2。
请参阅图2,接近传感器模组3位于背光模组2背离盖板1的一侧。接近传感器模组3包括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分别与背光模组2的第一通孔21和背光模组2的第二通孔22相对设置。当发射器31射出探测信号a时,探测信号a经第一通孔21射出并被待检测主体M反射后经第二通孔22投射至接收器32,以检测盖板1与待检测主体M之间的间距L。具体的,发射器31正对背光模组2的第一通孔21,以使发射器31发射的探测信号a尽可能多的通过第一通孔21射出显示屏组件10;接收器32正对背光模组2的第二通孔22,以使接收器32通过第二通孔22接收尽可能多的探测信号a。
请参阅图2,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分别与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相邻设置。当背光模组2发射可见光时,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发射的可见光b分别通过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射出透光区101,以补偿所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处的显示亮度,从而使得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及显示区11中的其他区域的亮度差较小或集合没有,进而提高显示区11的亮度均匀性。
通过将接近传感模组3设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1下方,以减少接近传感器模组3占据显示屏组件10的非显示区12的面积,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屏占比,通过在显示屏组件10的背光模组2上开设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以使发射器31通过第一通孔21发射探测信号a,接收器32通过第二通孔22接收探测信号a,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可以减少背光模组2对探测信号a的阻挡,以使设于显示区11下方的接近传感器模组3能够与显示屏组件10外的待检测主体M进行信号交互,通过在背光模组2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邻近的位置设置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以补偿背光模组2由于开设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之后造成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处的光线亮度不足的问题,以上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功能及接近传感器模组3的检测功能的同时还提高了显示屏组件10的屏占比。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3,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液晶模组6。液晶模组6正对显示区11。所述液晶模组6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彩膜基板61、液晶层62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63。液晶模组6位于盖板1与背光模组2之间,液晶模组6与背光模组2相配合以实现盖板1的显示区11显示图像。可以理解的,液晶模组6可以透过可见光b和探测信号a。可以理解的,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包围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非显示区12可以用于遮盖显示屏下的电子元件、电子线路等。
请参阅图3,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电连接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在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器7控制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探测信号a经第一通孔21射出显示屏组件10并被待检测主体M(可以是用户的脸部)反射后,从显示屏组件10的显示区11及第二通孔22投射至接收器32,接收器32接将收到探测信号a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的第一时间点与控制器7接收到电信号的第二时间点之差,计算显示屏组件10与带检测主体之间的间距L,进而控制器7控制背光模组2的背光熄灭或点亮背光。
可以理解的,发射器31和接收器32还可以用于血氧检测、心率检测、体温检测、遥控、手势识别、人脸识别等。例如,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投射至血管表面反射并被接收器32接收,控制器7可以获取血氧信息和心率信息。例如,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投射至皮肤表面反射并被接收器32接收,控制器7可以获取体温信息。例如,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投射电子器件并被电子器件接收,控制器7可以控制电子器件。例如,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投射至手部反射并被接收器32接收,控制器7可以获取手部的变化信息,从而实现手势识别。例如,发射器31发射探测信号a投射至脸部反射并被接收器32接收,控制器7可以获取脸部的信息并与预设信息相比较,从而实现人脸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探测信号a可以为红外光。在其他实施例中,探测信号a还可以为紫外光等不可见光或超声波。当探测信号a为不可以见光或超声波时,探测信号a的发射不会影响显示区11的显示,探测信号a的接收也不会受到显示区11的背光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发射器31可以为红外光发射二极管或红外光发射三极管,接收器32可以为红外接收二光极管或红外光接收三极管。
可以理解的,请参阅图3,背光模组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板23、反射膜24、导光板25、匀光膜26、增亮膜27等。其中,增亮膜27相对匀光膜26靠近盖板1。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自金属板23贯穿至增亮膜27,即第一通孔21贯穿整个背光模组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还可以贯穿金属板23和反射膜24,或者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还可以自金属板23贯穿至导光板25,或者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还可以自金属板23贯穿至匀光膜26。
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光罩8。所述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设于所述第一补光件4和所述发射器31上。所述第一导光罩8的第二端8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内,以使所述第一导光罩8将所述第一补光件4发射的可见光b传导至所述第一通孔21。
具体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孔径相对较小,例如,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孔径可以是2mm。在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孔径较小的情况下,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发射的可见光b难以大量地射进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内,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导光罩8,第一导光罩8可以作为光传导件,将第一补光件4发射的可见光b传导至第一通孔21中,以使第一补光件4产生的光线尽可能多地通过第一通孔21射出,从而提高第一补光件4对于第一通孔21的亮度补偿的效果。
具体的,请参阅图4,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的端面为入光面83,第一导光罩8的第二端82的端面为出光面84,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与第一导光罩8的第二端82之间的周侧面为反射面85,该反射面85可以由反射阵点形成。探测信号a从入光面83入射至第一导光罩8内,在经过第一导光罩8的反射面85反射后,从出光面84射出,以使第一通孔21处亮度均匀。
可以理解的,第一导光罩8可以与背光模组2中的导光板25一体成型,背光模组2的背光源发射的光线与第一补光件4所发射的光线在导光板25与第一导光罩8中混合,从而使得第一通孔21处的亮度与第一通孔21周侧的亮度差更小,从而使得显示区11的亮度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4,所述背光模组2的第一通孔21正对所述发射器31。所述第一补光件4环绕所述发射器31设置。所述第一补光件4在所述背光模组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外。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的尺寸大于第一导光罩8的第二端82的尺寸。第一导光罩8的第二端82可以填充于第一通孔21内,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与发射器31和第一补光件4相对。由于第一通孔21正对发射器31,只需设置第一通孔21的尺寸刚好能够让发射器31的探测信号a通过,而第一补光件4的可见光b则可以通过第一导光罩8传导至第一通孔21中,从而背光模组2中的第一通孔21的尺寸可以较小,以减少第一通孔21对显示区11的显示亮度的影响。
具体的,第一补光件4环绕所述发射器31设置,第一补光件4可以在发射器31的周侧进行补光,以增加第一通孔21处的亮度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件4为多个miniLED颗粒,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补光件4还可以为多个mircoLED颗粒、miniLED灯带、miniLED灯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具有凹槽86及位于所述凹槽86的底壁上的挖空部87。所述发射器31及所述第一补光件4位于所述凹槽86内。所述第一导光罩8的挖空部87与所述发射器31相对设置。
具体的,第一补光件4位于电路板上,当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抵接电路板上时,第一补光件4和发射器31位于凹槽86内。由于挖空部87处的导光介质的厚度小于其他区域的导光介质的厚度,挖空部87正对发射器31,所以发射器31正对的导光介质的厚度相对其他区域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少第一导光罩8对发射器31所发射信号的干扰,即减少探测信号a在第一导光罩8内的损耗,提高第一导光罩8对探测信号a的传导效率。
具体的,所述挖空部87可以为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挖空部87还可以为通孔,该通孔的孔径可以小于发射器31的尺寸,以进一步地减少对第一导光罩8对于发射器31的探测信号a的损耗。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显示屏组件10还可以包括准直镜9。准直镜9可以位于挖空部87中。准直镜9正对发射器31并与发射器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准直镜9用于将发射器31所发射的各个方向的探测信号a形成准直的平行的探测信号a,以使探测信号a沿Z向从第一通孔21中射出。该准直镜9可以调整探测信号a的射出方向,提高探测信号a射出显示屏组件10的效率,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距离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第二导光罩20。所述第二导光罩20的第一端201设于所述第二补光件5和所述接收器32上。所述第二导光罩20的第二端20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2内,以使所述第二导光罩20将所述第二补光件5发射的可见光b传导至所述第二通孔2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光罩20的作用与第一导光罩8的作用相类似,都是将第二补光件5发射的探测信号a传输至第二通孔22中。
请参阅图4,所述背光模组2的第二通孔22正对所述接收器32。所述第二补光件5环绕所述接收器32设置。所述第二补光件5在所述背光模组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2外。
可以理解的,第二导光罩20的结构与第一导光罩8的结构是相类似的,第二导光罩20的第一端201的尺寸大于第二导光罩20的第二端202的尺寸。第二导光罩20的第二端202可以刚好填充第二通孔22。第一端与接收器32和第二补光件5正对。第二通孔22与接收器32正对,可以设置第一通孔21的尺寸刚好能够让接收器32的接收区都能够接收到探测信号a,而第二补光件5的可见光b则可以通过第二导光罩20传导至第二通孔22中,从而背光模组2中的第二通孔22的尺寸可以较小,以减少第二通孔22对显示区11的显示亮度的影响。
具体的,第二补光件5环绕所述接收器32设置,第二补光件5可以在接收器32的周侧进行补光,以增加第二通孔22处的亮度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第二补光件5为多个miniLED颗粒,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补光件5还可以为多个mircoLED颗粒、miniLED灯带、miniLED灯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述第二导光罩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导光罩8的结构相类似,第二导光罩20的第一端201具有凹陷部203及位于所述凹陷部203底壁上的镂空部204。所述接收器32及所述第二补光件5位于所述凹陷部203内。所述第二导光罩20的镂空部204与所述接收器32相对设置。
相应地,第二补光件5位于电路板上,当第二导光罩20的第一端201抵接电路板上时,第二补光件5和接收器32位于凹陷部203内。由于镂空部204处的导光介质的厚度小于其他区域的导光介质的厚度,镂空部204正对接收器32,所以接收器32正对的导光介质的厚度相对其他区域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少第二导光罩20对接收器32所接收信号的干扰,即减少探测信号a在第二导光罩20内的损耗,提高第二导光罩20对探测信号a的传导效率。镂空部204可以为凹槽86或通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显示屏组件10还可以包括聚光镜30。聚光镜30可以位于镂空部204中。聚光镜30正对接收器32并与接收器3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聚光镜30用于将接收器32所接收的各个方向的探测信号a形成准直的平行的探测信号a,以使探测信号a沿Z向投射至接收器32上。该聚光镜30可以调整探测信号a的射进方向,提高探测信号a投射至接收器32的效率,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距离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第一遮光层301和第二遮光层302。所述第一遮光层301位于所述第一导光罩8的第一端81的外周壁。所述第二遮光层302位于所述第二导光罩20的第一端201的外周壁。所述第一遮光层301和所述第二遮光层302用于防止第一导光罩8和所述第二导光罩20内的所述探测信号a射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301可以设于第一导光罩8位于第一通孔21外的反射面85上,以防止探测信号a射出第一导光罩8,进而干扰到接收器32的接收信号,影响显示屏组件10的检测结果。由于第二导光罩20的结构与第一导光罩8的结构类似,第二遮光层302可以位于第二导光罩20位于第二通孔22外的反射面85上,以防止探测信号a射出第二导光罩20,提高接收器32接收到的探测信号a,提高显示屏组件10的检测准确率。
可以理解的,第一遮光层301还可以设于第一导光罩8的整个反射面85上,第二遮光层302可以设于第二导光罩20的整个反射面85上,以防止第一导光罩8和第二导光罩20内的探测信号a射出,提高第一导光罩8和第二导光罩20对于探测信号a的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7,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的亮度可以随着背光的亮度变化而变化,以使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及显示区11的其他区域的亮度保持相似或相同。所述显示屏组件10还包括电路板40及控制器7。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盖板1相对设置。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3、所述第一补光件4和所述第二补光件5位于所述电路板40上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7。当所述控制器7控制所述发射器31发射所述探测信号a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所述接收器32接收待检测主体M反射的所述探测信号a。当所述背光模组2发射可见光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所述第一补光件4和所述第二补光件5发射可见光b。当背光模组2的背光熄灭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关闭。当背光模组2的背光的亮度发生变化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的亮度变化,以使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亮度与显示区11其他区域的亮度一致。
具体的,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3、所述第一补光件4和所述第二补光件5位于同一电路板40上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7,即接近传感器模组3与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形成模组,以便于接近传感器模组3、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以模组化的形式安装于背光模组2的一侧,提高安装效率。同时,接近传感器模组3、所述第一补光件4和所述第二补光件5电连接同一控制器7,以使控制器7可以同时控制接近传感器模组3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及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的亮度,以减少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布局,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对于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的亮度调节的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
请参阅图8,所述背光模组2还包括背光源50。所述背光源50位于所述电路板40上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0。所述背光源50包围所述接收器32和所述发射器31。部分包围所述发射器31的所述背光源50形成所述第一补光件4。部分包围所述接收器32的所述背光源50形成所述第二补光件5。所述背光源50发射的可见光b经所述透光区101射出,以提供背光。
具体的,背光源50用于为显示区11提供背光。本实施例中,背光源50可以是多个阵列排布的miniLED颗粒。具体的,与发射器31相邻的一圈的背光源为第一补光件4,及与接收器32相邻的一圈的背光源为第二补光件5。第一通孔21的尺寸与发射器31的尺寸大致相同,第二通孔22的尺寸与接收器32的尺寸大致相同。第一导光罩8可以设于第一补光件4和发射器31上,以将第一补光件4的可见光b传导至第一通孔21。第二导光罩20可以设于第二补光件5和接收器32上,以将第二补光件5的可见光b传导至第二通孔22。除了与发射器31相邻的一圈的背光源50和与发射器31相邻的一圈的背光源50之外的背光源50用于提供显示区11除了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之外的区域的亮度。
通过将部分的背光源50作为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可以减少额外设置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及减少了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的控制线的布局,节省了空间,改进了电子设备100内的结构布局。
可以理解的,背光源50还可以为侧发光式光源。
可以理解的,所述发射器31可以为能够发射红外光及可见光b的灯。当显示屏组件10需要进行与待检测主体M之间的距离检测时,发射器31发射红外光;当显示屏组件10不需进行距离检测时,发射器31发射可见光b,以提供第一通孔21处的显示亮度。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8,所述控制器7可以根据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控制显示区11呈亮屏状态或熄屏状态。当所述控制器7检测所述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所述背光源50熄灭。当所述控制器7检测所述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所述背光源50点亮。
具体而言,当显示区11处于亮屏状态(背光源50点亮状态)且检测所述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小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背光源50熄灭。其中,所述预设值可为3-5厘米。其中,当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小于预设值时,表明待检测主体M靠近透光区101,为了减少电能损耗和误操作,控制器7可以控制背光源50熄灭。应用的场景可为用户在未关闭显示区11的情况下接听电话、用户在未关闭显示区11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100放在口袋中等。当显示区11处于熄屏状态(背光源50熄灭状态)且检测所述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器7控制背光源50点亮。其中,所述预设值可为10厘米。其中,当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小于预设值时,表明待检测主体M远离透光区101,控制器7可以点亮背光源50,为用户提供显示环境,以便于用户对电子设备100进行一下的操作。应用的场景可为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显示区11关闭的情况等。
本申请所述的所述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是指,当待检测主体M的外表面与透光区101相对时,待检测主体M的外表面与盖板1之间的间距L。所述待检测主体M可以是人脸、人耳等。
可以理解的,所述接收器32在接收所述探测信号a时发射电信号至所述控制器7,控制器7还可以根据检测电信号的强度大小,获取所述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具体的,探测信号a的强度大小随着待检测主体M与所述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的增大而减少,电信号随着探测信号a的强度减小而减小。
当控制器7检测背光源50处于熄灭状态并电信号的强度大小小于等于电信号预设值时,那么待检测主体M与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大于等于预设值,控制器7可以控制背光源50点亮。当控制器7检测背光源50处于点亮状态并电信号的强度大小大于电信号预设值时,那么待检测主体M与透光区101之间的间距L小于预设值,控制器7可以控制背光源50熄灭。
请参阅图9,所述接收器3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接收器32形成接收区33和包围所述接收区33的外围区34。所述接收区33用于接收所述探测信号a。所述第二补光件5位于所述外围区34。
通过将第二补光件5与接收器32在Z向上层叠设置,减少第二补光件5与接收器32在X和Y向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少第二补光件5和接收器32的器件体积,同时在第二通孔22正对接收器32时,第二补光件5在X向上与第二通孔22之间的间距L较小,以便于第二补光件5的可见光b更多地进入第二通孔22中,提高第二补光件5到第二通孔22中的光传导效率。
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补光件4和所述第二补光件5为同一个。所述第一补光件4包括发光源41及分光镜42。所述发光源41及所述分光镜42位于所述发射器31与所述接收器32之间。所述分光镜42位于所述发光源41与所述背光模组2之间。所述分光镜42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43、第二面44及第三面45。所述第一面43朝向所述发光源41。所述第二面44和所述第三面45分别为朝向所述第一通孔21和朝向所述第二通孔22倾斜的斜面。当所述发光源41发射的可见光b投射所述第一面43时,所述发光源41发射的可见光b分成从所述第二面44射出的第一可见光b1和从所述第三面45射出的第二可见光b2。所述第一可见光b1和所述第二可见光b2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射向所述透光区101,以实现对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补光。
具体的,第一可见光b1和第二可见光b2都是可见光b,第一可见光b1和第二可见光b2的区别是传播路径不同。
通过将第一补光件4和第二补光件5合二为一,减少了补光件设置的数量,简化了显示屏组件10的结构。发光源41、发射器31及接收器32可以位于同一个电路板40上,以使发光源41、发射器31及接收器32模组化,便于接近传感器的安装和布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背光模组2还包括第一扩散件28和第二扩散件29。所述第一扩散件28和所述第二扩散件29分别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内。所述第一扩散件28和所述第二扩散件29用于扩散所述第一可见光b1和第二可见光b2。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具有透光区;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贯穿所述背光模组;
接近传感器模组,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和所述接收器分别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通孔和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当所述发射器射出探测信号时,所述探测信号经所述第一通孔射出并被待检测主体反射后经所述第二通孔投射至所述接收器,以检测所述盖板与所述待检测主体之间的间距;
第一补光件和第二补光件,所述第一补光件与所述发射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补光件与所述接收器相邻设置,当所述背光模组发射可见光时,所述第一补光件和所述第二补光件发射的可见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射出所述透光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光罩,所述第一导光罩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补光件和所述发射器上,所述第一导光罩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通孔正对所述发射器,所述第一补光件环绕所述发射器设置,所述第一补光件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罩的第一端具有凹槽及位于所述凹槽底壁上的挖空部,所述发射器及所述第一补光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挖空部与所述发射器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光罩,所述第二导光罩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补光件和所述接收器上,所述第二导光罩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导光罩将所述第二补光件发射的可见光传导至所述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二通孔正对所述接收器,所述第二补光件环绕所述接收器设置,所述第二补光件在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导光罩的第一端的外周壁,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导光罩的第一端的外周壁,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导光罩和所述第二导光罩内的所述探测信号射出。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组件还包括电路板及控制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板相对设置,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所述第一补光件和所述第二补光件位于所述电路板上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射器发射所述探测信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接收器接收被所述待检测主体反射的所述探测信号,当所述背光模组发射可见光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补光件和所述第二补光件发射可见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电路板上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背光源包围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射器,包围所述发射器的所述背光源形成所述第一补光件,包围所述接收器的所述背光源形成所述第二补光件,所述背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经所述透光区射出,以提供背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接收器形成接收区和包围所述接收区的外围区,所述接收区用于接收所述探测信号,所述第二补光件位于所述外围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件和所述第二补光件为同一个,所述第一补光件包括发光源和分光镜,所述发光源及所述分光镜位于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所述分光镜位于所述发光源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分光镜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发光源,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分别为朝向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倾斜的斜面,当所述发光源发射的可见光投射所述第一面时,所述发光源发射的可见光分成从所述第二面射出的第一可见光和从所述第三面射出的第二可见光,所述第一可见光和所述第二可见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射向所述透光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扩散件和第二扩散件,所述第一扩散件和所述第二扩散件分别填充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扩散件和所述第二扩散件用于扩散所述第一可见光和所述第二可见光。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CN201811013395.3A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061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3395.3A CN109061922B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3395.3A CN109061922B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922A true CN109061922A (zh) 2018-12-21
CN109061922B CN109061922B (zh) 2021-08-17

Family

ID=64759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3395.3A Active CN109061922B (zh) 2018-08-31 2018-08-31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1922B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9713A (zh) * 2019-01-16 2019-05-03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09711A (zh) * 2019-01-16 2019-05-03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39046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模组
CN109739049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模组
CN109739048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82482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82481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82483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99644A (zh) * 2019-01-16 2019-05-2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884822A (zh) * 2019-01-16 2019-06-1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901313A (zh) * 2019-03-23 2019-06-18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88673A (zh) * 2019-03-11 2019-08-02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175445A (zh) * 2019-05-28 2019-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3974A (zh) * 2019-06-10 2019-09-1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补光方法
CN110286515A (zh) * 2019-06-30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20024696A1 (zh) * 2018-07-31 2020-0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624814A (zh) * 2020-06-15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优化方法
WO2020177011A1 (zh) * 2019-03-01 2020-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WO2020181443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0181457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346270A (zh) * 2020-10-27 2021-02-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背光组件
CN112447132A (zh) * 2019-08-27 2021-03-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067853B1 (en) 2020-06-15 2021-07-2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optimization method
CN114594630A (zh) * 2022-03-03 2022-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035637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5290A (zh) * 2017-05-17 2017-09-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显示器组件以及终端
CN107945660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942555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69943A (zh) * 2018-01-30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8446677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
EP3396442A1 (en) * 2017-04-27 2018-10-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96442A1 (en) * 2017-04-27 2018-10-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7135290A (zh) * 2017-05-17 2017-09-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显示器组件以及终端
CN107945660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942555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169943A (zh) * 2018-01-30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8446677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

Cited B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08334B2 (en) 2018-07-31 2022-11-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distance between display area and detection objection
WO2020024696A1 (zh) * 2018-07-31 2020-0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799644A (zh) * 2019-01-16 2019-05-2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884822A (zh) * 2019-01-16 2019-06-14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39048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82482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82481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82483A (zh) * 2019-01-16 2019-05-21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09711A (zh) * 2019-01-16 2019-05-03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39049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模组
CN109709713A (zh) * 2019-01-16 2019-05-03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739046A (zh) * 2019-01-16 2019-05-10 柳州阜民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背光模组
US11353743B2 (en) * 2019-03-01 2022-06-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light module
CN111971616A (zh) * 2019-03-01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11971616B (zh) * 2019-03-01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WO2020177011A1 (zh) * 2019-03-01 2020-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WO2020181443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检测模组和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0181457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88673B (zh) * 2019-03-11 2023-03-28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88673A (zh) * 2019-03-11 2019-08-02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901313A (zh) * 2019-03-23 2019-06-18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75445A (zh) * 2019-05-28 2019-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3974A (zh) * 2019-06-10 2019-09-1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补光方法
CN110286515B (zh) * 2019-06-30 2022-04-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286515A (zh) * 2019-06-30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2447132A (zh) * 2019-08-27 2021-03-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10157390A (ko) * 2020-06-15 2021-12-28 우한 차이나 스타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최적화 방법
WO2021253495A1 (zh) * 2020-06-15 2021-12-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优化方法
CN111624814B (zh) * 2020-06-15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优化方法
JP2022541961A (ja) * 2020-06-15 2022-09-29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最適化方法
US11067853B1 (en) 2020-06-15 2021-07-2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optimization method
CN111624814A (zh) * 2020-06-15 2020-09-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优化方法
KR102516694B1 (ko) * 2020-06-15 2023-03-30 우한 차이나 스타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최적화 방법
CN112346270B (zh) * 2020-10-27 2022-05-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背光组件
CN112346270A (zh) * 2020-10-27 2021-02-0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背光组件
WO2023035637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以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4594630A (zh) * 2022-03-03 2022-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594630B (zh) * 2022-03-03 2023-05-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922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1922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609032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4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716253B1 (en) Terminal device
CN10685089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270988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8210141A1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盖板组件、显示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KR101110470B1 (ko) 휴대용 물품의 정보 디스플레이 소자용 배면광 장치
JP6002932B2 (ja) タッチ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及びタッチスライダーユニット付き電子レンジ
KR101538366B1 (ko)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및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를 이용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605035B2 (en) Backlighting for optical finger navigation
CN112484850B (zh) 光强检测模块、屏幕部件和移动终端
CN208806840U (zh) 电子设备
CN109309738A (zh) 接近光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61925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614657B2 (en) Full-screen optica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816960B2 (en) Light detector,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position detection capability
WO201910085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58150A (zh) 一种屏下感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4555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3615A (zh) 电子装置
CN206686222U (zh) 传感器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102122217B (zh) 光学触控显示装置
CN210157224U (zh) 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0864742U (zh) 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