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3808A -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3808A
CN109053808A CN201810611726.7A CN201810611726A CN109053808A CN 109053808 A CN109053808 A CN 109053808A CN 201810611726 A CN201810611726 A CN 201810611726A CN 109053808 A CN109053808 A CN 109053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platin
bicycloplatin
product
reaction
mother liqu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17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53808B (zh
Inventor
宋勤华
范如霖
冯建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05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5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86Platinum compounds
    • C07F15/0093Platinum 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20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13Crystalline forms, e.g. polymorph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nc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卡铂和1,1‑环丁烷二羧酸,以及水混合反应,结晶,制备得到的双环铂为针状晶体,收率超过85%,贵金属铂利用率超过97%。所述方法绿色环保,易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环铂(Dicycloplatin)据称是我国独立发明的铂类抗癌药。我国食品药品总局将其归入I类新药。其发明人认为,它是由主体分子卡铂与客体分子1,1-环丁烷二羧酸通过四条氢键所构成的超分子,其结构如下:
我们迄今已发现双环铂的研究报告和论文近50篇其中4件专利涉及其制备方法。双环铂发明人要求产品呈针状的结晶体,我们认为很有道理。因为通过结晶可以保证产品的纯度。考虑到双环铂在HPLC的过程中分解为卡铂和二羧酸,其纯度的测定需要同时计算这分解出的卡铂和二羧酸的数量,相互参照,这可能给产品纯度的判断带来歧义。在此情况下对产品性状的严格要求乃成为对于纯度的又一重保障。但是发明人的原创专利所披露的制备程序无法重复,其余三件专利所给出的产物均非双环铂发明人所要求的针状晶体。纯度也不够。我们迄今尚未见有任何一种程序适合工业生产。
原创专利CN1311183A(和CN1314357A)通过四个实施例说明双环铂的制备,即实施例1、3、4、7。其中唯有实施例1是以卡铂为原料:
但该实施例没有提及产物的纯度和熔点。在其制备程序中,注明原料卡铂和环丁烷二羧酸的克分子数均为10.0mmol,据此,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 MRDA/KB等于1比1。但是该发明人所陈述的数值(卡铂3.54g,环丁烷二羧酸16.2g) 所对应的摩尔数则分别为:卡铂(分子量371.3)9.534mmol和环丁烷二羧酸(分子量144.1)112.42mmol,二者的摩尔比MRDA/KB为11.79。我们研究发现,遵循上述程序,无论MRDA/KB等于1比1还是11.79比1,都不能获得高纯度的双环铂针状晶体,得到的产物仅仅为原料卡铂。该专利中实施例3、4、7是以顺铂为原料合成双环铂,并报道产物的熔点为182-184℃。在这三个实施例中,实际投料的数量与发明人所注明的克分子数也有矛盾,没有说明全部必要的反应参数,尤其是全部4个实施例无一例外地以乙醇处理粗产品,并以水重结晶。作为一名化学家,理所当然地将“乙醇洗涤”理解为洗脱杂质,将“水重结晶”理解为精制,似乎十分合理。然而基于我们的研究,乙醇处理将令双环铂分解为卡铂和二羧酸,水的分解作用更快而且彻底。双环铂的针状晶体是从水溶液内析出的,却不能接触水,这一情况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也许正是一些化学家不能成功获得合格产品的原因之一。总之上述专利中的四个实施例均不能给出该发明人所描述的双环铂针状晶体。因为分解所产生的二羧酸被乙醇洗脱而进入滤液,水重结晶导致残余的双环铂彻底分解,重结晶溶液在冷却下所给出的只能是反应的原料卡铂。发明人在2012年获得双环铂的新药证书之后2年,通过又一件专利CN104122280A发明人也婉转地承认了双环铂遇水分解的性质。
CN104693245A也公开了一种双环铂的制备方法。其实施例1公开了具体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卡铂与1,1-环丁烷二羧酸按照摩尔比1∶1混合。但该专利制备的产品并未涉及双环铂的晶体,其甚至没有报道产物的熔点。基于我们的研究,1,1-环丁烷二羧酸与卡铂按照1比1的比例混合,在溶液内不可能析出双环铂。该专利的制备程序与其所给出的分析结果不完全匹配。我们按照该专利的程序,所得到的产物是粉末状混合物。
CN106132408A也公开了一种双环铂的制备方法。其中公开了10个实施例,除实施例5使用卡铂118.6g而外,参与反应的卡铂规模为15mg至5g之间。实施例 5所用的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为1.31(417mmol/319mmol),水对于卡铂的重量比为5。基于文献报道和我们的实验,卡铂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1.8%,即使考虑到二羧酸的助溶作用,也不超过3%,所以欲令卡铂溶解,在室温下水的用量不能低于卡铂重量的30倍。该实施例5所用的水的量仅为卡铂重量的5倍,所以反应必定是非均相的。在室温甚至5℃的低温下的非均相反应,难以均匀彻底,难以给出完整的晶体。而且该专利没有指明每一实施例的收率,特别是没有说明实施例产品的纯度。另外,该专利发明人对其产品无一例外地均以水洗涤。基于我们的研究,水能很快并且彻底地令双环铂分解成卡铂和二羧酸。这一事实也已经被双环铂的发明人在其后期专利CN104122280A中所认可,其中说明书第2页,第4和7行公开了“双环铂在溶液中完全解离成卡铂和环丁二酸”;“双环铂在溶液状态下(例如水溶液)中完全解离成卡铂和环丁二酸。”,所以经过水洗的双环铂必定含有其所分解而成的卡铂,影响产品的纯度。
为了制得高纯度的双环铂针状晶体,基于我们的研究,必须提供足量的溶剂水以备双环铂温和地结晶。在此前提下,二羧酸对于卡铂的克分子配比MRDA/KB必须大于3。否则,即便溶剂水的量足够,双环铂也不可能以针状晶体析出。而且也有文献(Determinationmethods for the anticancer drug dicyclopatin,a supramolecule assembledthrough hydrogen bongding.,Xuqing Yang,Jianwei Zheng,Qinghua Song,et al;Analyst,2015.140.2074-2712.)指出,将卡铂和二羧酸的混合溶液旋转蒸发至干或者冷冻干燥,均可产生双环铂,但转化不可能彻底,更不可能形成好的晶体,所以这不能成为一种制备方法,更不可能成为一种工业化制备方法。
另外,CN106132408A还将不同的溶剂试用于制备,如乙醇、乙腈、异丙醇等,得到混合物,效果也不理想,反应不完全,难以将残余的卡铂与所期待的产物双环铂彻底分离。
对于现有的前述三件专利所提出的双环铂的制备方法,我们不止于上述理论和逻辑的分析,更对其实施例加以严格的模拟(参见本申请的实施例部分),结果显示,现有的技术或者不能给出正确的产品,或者产物的纯度不明,或者不能给出高纯度的产物结晶,不能满足食药总局对于药物纯度的基本要求。他们的反应规模也很小,距离工业化很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制备高纯度针状双环铂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化程序。
专利CN 106995467 A是在二羧酸对卡铂的克分子比例为1至1.5的条件下,利用微波加速双环铂的形成,提高生产效率。其反应产物的收率为65.3%至90.0%,纯度为81%至97%,尚未符合药典要求。分析方法不明,没有报道产物的DSC熔点,也没有目测熔点。
上述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其内容在此全部引入并做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度针状双环铂晶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度针状双环铂晶体的可工业化的制备工艺。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将卡铂和1,1-环丁烷二羧酸,以及水混合形成澄清溶液,反应;
(2)直接将步骤(1)的反应液结晶,不经精制直接得到高纯度针状晶体;
术语“精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指的是化学领域中,对制备得到的产物进行纯化处理,优选重结晶或色谱纯化。
所述方法的反应条件为: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为4~16;反应时间为0.5~6h;所述水为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室温~50℃,优选地,所述室温为 10~35℃;优选地,溶剂水对于卡铂的重量比例为30~55;优选地,所述的结晶条件为:反应液经活性炭脱色后,在2-8小时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0-14℃避光静置,结晶4-10天,最后于0~6℃静置结晶15-30天。
优选地,所述的反应条件为: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为4~10;反应时间为0.5~2h;所述水为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室温~45℃,优选地,所述室温为10~35℃;优选地,溶剂水对于卡铂的重量比例为40-50;优选地,所述的结晶条件为:反应液经活性炭脱色后,在2-8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0-14℃避光静置结晶4-10天,最后于0~4℃静置结晶15-30天。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即对于步骤(2)的母液加以回收套用2至6 次,使产品双环铂的总收率提高至85%以上;优选地,根据计算结果或者根据结晶母液中物质数量的HPLC分析结果,向所述母液中补充相应量的1,1-环丁烷二羧酸和卡铂,重复步骤(1)和(2)。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4),即对于步骤(2)和(3)所获得的产品双环铂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或者在减压过滤的同时用预先冷却至5℃的异丙醇和乙酸乙酯顺次迅速喷雾淋洗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5),即对于步骤(3)的最终母液在55℃以下避光加以适当浓缩,回收双环铂。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6),即对于步骤(5)所产生的二次母液在55℃以下避光彻底浓缩至干,通过乙醇或者异丙醇洗涤以回收过量的1,1-环丁烷二羧酸,滤饼再以水重结晶以回收卡铂;精制卡铂所得到的母液蒸干之后,可与历次脱色的活性炭一同焚烧以回收贵金属铂,使得贵金属铂的利用率达到97%以上。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对纯度低的双环铂使用特制混和溶液进行精制,所述特制混和溶液为:1,1-环丁烷二羧酸的水溶液,或环丁烷二羧酸与卡铂在水中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双环铂或制备双环铂的母液在抗菌或抗病毒方面的用途;优选地,所述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克雷伯氏肺炎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伤寒沙门菌、鼠疫菌、副溶血性弧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或乙肝病毒。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环铂为针状晶体,DSC熔点处于198至202℃之间,不仅远高于原创专利所报道的182-184℃,也高于发明人其后宣布的198℃(Analyst,2015. 140.2074-2712.)。XRPD分析不显示卡铂11.4°的衍射峰。HPLC分析显示卡铂和二羧酸的含量均处于97-103%,不显示任何其它的吸收峰,卡铂的分析计算值与二羧酸的分析计算值之间的克分子比例在0.95-1.05之间,符合双环铂发明人所提出的要求。此三项HPLC指标,结合晶形、DSC熔点以及XRPD的要求,足以保证产物的纯度超过99.9%。未套用母液时所得双环铂收率达到70%,套用母液数次后所得双环铂收率大于85%。
专利CN1314357A的实施例1中记载了:制备双环铂时,卡铂和1,1-环丁烷二羧酸的投料量均为10.0mmol,也就是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例MRDA/KB为1比1。但我们的实验显示,在如此配比下,不能获得双环铂晶体,只给出原料卡铂,表1 列出了在该配比下较有代表性的实验(除非另有标注,产物单位均以表头数据所示)。
表1 MRDA/KB等于1比1的实验
总之,当MRDA/KB等于1时不能得到所期待的产物双环铂,参见本申请实施例 1。
按照专利CN1314357A实施例1所投入的环丁烷二羧酸(16.2g)和卡铂(3.54g) 的实际数量,计算MRDA/KB并非等于1比1而是等于11.79比1。我们发现,按照如此配比,“搅拌溶解”的确可以产生双环铂。产物在反应后期即有部分析出,再“旋转蒸发至干”,便得到双环铂与大大过量的1,1-环丁烷二羧酸的混合物,它以结晶性的粉末状态出现。按照专利中所述步骤,向混合物中“加入乙醇50ml,搅拌2小时,过滤,10ml×3乙醇洗”。因为环丁烷二羧酸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大(而双环铂或者卡铂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经过洗涤和过滤,过量的环丁烷二羧酸进入溶液,便得到双环铂固体。那是一种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收率达到95%。DSC显示卡铂的存在,熔点也相应地偏高,熔距很长,197.3-204.9℃。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按照其公开的内容,下一步骤为“蒸馏水重结晶”。我们发现双环铂在水中即彻底分解为组成它的主体和客体分子卡铂和环丁烷二羧酸。所以投入“蒸馏水重结晶”之后所得到的结晶体,呈粒状,核磁共振谱证明其为卡铂,并非“标题化合物”,参见本申请实施例 2。
还需指出的是,专利CN1314357A所述程序中的乙醇洗涤并不是一项安全的措施,因为乙醇对于双环铂有破坏作用。试对比核磁共振图谱:在乙醇洗涤之前表征双环铂分子内卡铂部分的峰值为2.00,环丁烷二羧酸部分的峰值为2.05,二者的比例为0.976比1(参见图1)。经过乙醇洗涤之后,相应的比例变成了2.00比1.71,等于1.17(参见图2),这显示对应于卡铂部分的峰值增加,增加的数值对应于真正的卡铂,它是因为双环铂被乙醇分解而产生的。分解所产生的环丁烷二羧酸随着洗涤液进入了吸滤瓶。
我们发现,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在水中有一定的助溶作用,卡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水中环丁烷二羧酸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MRDA/KB等于1时,从中不难析出卡铂。而当MRDA/KB等于2时,从反应液中既不析出双环铂,甚至也难以析出原料卡铂。将MRDA/KB提高到3,反应液经过适当的冷却程序,就会析出粒状与针状的混合晶体,这两种晶体的核磁共振谱显示它们分别是原料卡铂和所期待的产品双环铂。配比MRDA/KB达到4比1,析出的晶体全部是针状的双环铂。进一步提高MRDA/KB,则可发现双环铂的生成和结晶条件相当宽泛,将反应温度、溶剂量 (H2O/KB)、结晶的温度和时间这些参数适当组合,都能给出双环铂的晶体。
虽然在广泛范围内的参数组合都能给出双环铂的结晶体,这些参数不仅影响产物晶体析出的速度,晶体的完美程度,还影响晶体的DSC吸热峰值(熔点)和晶体的颜色。双环铂晶体的特征是细而长,我们得到的正是针状的晶体。
反应以水为溶剂,我们的研究显示,水量对于原料卡铂的重量比例太大,双环铂的针状晶体析出很慢,收率降低;比例太低,虽然收率提高,但晶体形状欠佳。而且为使原料溶解,不得不提高反应温度,产物可能因副产物的形成而显微黄色,高浓度下产物析出太快,也影响产物的晶形。
我们选择水对于原料卡铂的重量比为50和45倍。在这两种溶剂量的配比下,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MRDA/KB比值的影响,见表2
表2,在H2O/KB=45和反应温度40℃下,不同MRDA/KB配比所给出的反应结果
从上表可见MRDA/KB高于4(不包括4)不超过10的情况下,产物双环铂的DSC 熔点数据均高于198℃。HPLC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样品均符合双环铂发明人的质量标准。
专利CN1311183A的实施例1没有明确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我们认为,既然双环铂是卡铂与环丁烷二羧酸通过氢键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在形成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一分子结构的破坏,而氢键的键能一般不超过30Kcal/Mol,远低于正常共价键的键能,所以反应物过渡态的能垒不高,反应的条件应该温和。我们乃将制备反应温度的范围设置于35至45℃之间。
反应液经过活性炭脱色,过滤。得到的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移入12℃冰箱内冷却结晶。再转入4℃的冰箱内,让晶体成长,且令更多的晶体析出。为获得尽可能多的结晶产物,在4℃的环境下需要放置15至30天。
过滤得到闪亮的无色针状晶体。在室温下晾干,或者在真空下用预先冷却至5℃的异丙醇快速喷淋洗涤,随即用预冷的醋酸乙酯洗除残余的醇。立即真空干燥,得到所期待的双环铂针状晶体。
为提高双环铂制备的总收率,我们在从制备反应液中分离出产物双环铂的针状晶体之后,向此结晶母液中补加相应数量的卡铂、二羧酸和水,执行第2轮制备反应。起初我们基于产物双环铂的数量计算出所消耗的卡铂和二羧酸,据此向第二轮制备补充原料。这第2轮反应通常依然给出与第1轮反应相同的结果。就所补加的反应原料卡铂而言,此轮的收率接近定量;但是随着母液套用次数的增加,考虑到不可避免的操作损耗以及副反应的存在,乃改进为通过HPLC检核,依据母液内剩余卡铂和二羧酸的量添加原料。利用母液4至5轮,总收率率达到90%。
母液套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如表3所示·
表3,母液套用的优势,按单次卡铂投料1Kg,MRDA/KB=6,每轮收率60%计算
对比可见,母液回收套用5次,总收率可达到90%。通过此法制备大约5Kg(4998g)双环铂晶体,可以比不套用母液节约2Kg卡铂以及10.5Kg 1,1-环丁烷二羧酸,也就是每公斤产品可节约卡铂400g,1,1-环丁烷二羧酸2100g。卡铂当前的市场价格是每公斤2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另一方面,母液的利用次数愈多,原料的利用率(总收率)的增益越小。影响产品质量的可能性越大。我们将母液套用的次数掌握在不超过5次。
按照本工艺生产的双环铂针状晶体,经过核磁NMR、质谱MS、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粉末衍射XRPD、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项目的检测,乃至针对多种肿瘤株抑制活性的验证,均符合双环铂发明人所报道的结果,证明合格,参见图3至图7。所得产物的晶胞数据为:α=90.00°,β=95.06(0)°,γ=90.00°,Z=4。
双环铂的结晶母液经过数次套用,最后一次套用的母液终将面对如何利用或处理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生产中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
我们首先取出20%至50%的母液(取决于母液经过套用的次数,未经套用的母液取50%,参见实施例11),在45℃以下减压避光浓缩至干。再将残余物在45℃下溶解于其余的母液主体中。加入残余母液重量3%的活性炭,在45℃下避光搅拌脱色1小时。过滤,顺次在12℃和4℃的环境中结晶。可获得又一份双环铂针晶,收率达到5-10%。同时给出第二次结晶母液。
将这第二次结晶母液在55℃下避光减压蒸发至干,所得残余物为淡黄色的无定形粉末或者结晶性粉末。用异丙醇处理该固体,在室温下搅拌8-12小时,该残余物转化为卡铂和二羧酸(并包含反应中所产生的副产物杂质),过滤。环丁烷二羧酸因为在醇中的溶解度很大而进入滤液。滤液蒸干得到回收的1,1-环丁烷二羧酸,为洁白的固体粉末,回收率超过90%,稍加精制甚至不精制即可用于双环铂的制备反应。如此得到的滤饼再用少量醇处理一次。滤饼的主要成分即为卡铂,前期的数轮反应以及历次母液浓缩这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亦在其中。
在乙醇或者异丙醇中,双环铂在与大大过量的环丁烷二羧酸共存时尚属稳定,而单纯的双环铂在醇中分解。如此得到的粗品卡铂在40℃以水溶解,水令残余的双环铂彻底分解,溶液略显乳色。不能尽溶。向其中加入活性炭于40℃搅拌脱色,过滤后,顺次在12℃和4℃下结晶。注意:如此所得到的晶体呈粒状,此即为纯粹的卡铂。
这精制卡铂所得到的母液蒸干之后,可与历次脱色的活性炭一同焚烧以回收贵金属铂。
遵循本工艺,贵金属铂的利用率达97%。
可见本工艺简洁严谨,原料利用率高,完全不造成环境污染。
双环铂的精制
双环铂遇水分解,所以不能用水重结晶。双环铂不溶于有机溶剂,不能用有机溶剂重结晶。这问题困扰相关的研究者,并导致双环铂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但作为一套生产工艺,需要一种精制的方法。因为意外的客观原因或者主观的错误而产生不合格的产品在生产中不能绝对避免,为此我们发明出一种重结晶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配制重结晶溶液。
重结晶溶液1号:对于每1克分子重量的待精制双环铂:水(65倍重量)∶环丁烷二羧酸(11克分子重量)∶卡铂(1克分子重量)三者所配成的溶液。
重结晶溶液2号:对于每1克分子重量的待精制双环铂:水(32倍重量)∶环丁烷二羧酸(5克分子重量)二者所配成的溶液。
第二步,将1克分子重量的待精制双环铂在30-50℃下溶解于上述1号重结晶溶液,在同温度下搅拌脱色1小时,过滤,滤液按照双环铂的制备程序结晶。
该重结晶程序的收率为100%至120%。超过100%的原因是,精制溶液内的部分卡铂也转化为双环铂析出。结晶所产生的母液按照前述母液的回收程序处理。
或者:将1克分子重量的待精制双环铂在30-50℃下溶解于上述2号重结晶溶液,在同温度下搅拌脱色1小时,过滤,滤液按照双环铂的制备程序结晶。该重结晶程序的精制收率为60%左右,残余的双环铂存在于结晶母液内,可以按照前述母液的回收程序处理。
最后,表4将我们的生产工艺与已有制备双环铂的方法加以对比。
表4,本申请工艺与现有技术所得产品技术指标之比较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从反应液内析出的双环铂的NMR,其中对应于二羧酸部分的四元环的积分值相对于卡铂部分的比例为2.05比2.00,显示产物为吸附有二羧酸的双环铂);
图2是实施例2经过乙醇洗涤之后的产物的NMR,其中乙醇令部分双环铂分解成二羧酸和卡铂,前者被洗脱,故对应于二羧酸部分的四元环的积分值相对于卡铂部分的比例为1.71比2.00,显示产物中杂有卡铂;
图3是实施例6产物双环铂的MS;
图4是实施例6产物双环铂的NMR;
图5是实施例6产物双环铂的DSC,其中熔点为199.6℃;
图6a是实施例6产物双环铂的XRPD,对应于卡铂的衍射峰11.4°完全不显现,说明不含卡铂。
图6b是卡铂的XRPD,卡铂在11.4°处有特征衍射峰;
图6c是二羧酸的XRPD;
图7a是实施例6产物的针状晶体;
图7b是产物双环铂的晶体,超过25g制备规模所得到的双环铂,产物晶体依然呈针状;
图8a是双环铂的HPLC曲线;
图8b是卡铂的HPLC曲线;
图8c是1,1-环丁烷二羧酸的HPLC;
图9是实施例2产物晶体的NMR,为卡铂;
图10是实施例2通过乙醇洗涤所回收的1,1-环丁烷二羧酸的NMR;
图11是实施例2产物的晶体照片,为粒状的卡铂;
图12是实施例2产物晶体的DSC曲线,熔点为232.6℃;
图13是实施例2析出的产物经过乙醇洗涤后,再经异丙醇处理的NMR,主体为卡铂,其中含双环铂12%;
图14是实施例2析出的产物经过乙醇洗涤后,再经乙醇处理的NMR,主体为卡铂,其中含双环铂不足2%,说明乙醇的分解作用强于异丙醇;
图15是实施例3产物的DSC;
图16是实施例5产物的DSC;
图17是实施例11,MRDA/KB为7.0的条件下产品双环铂的DSC曲线,熔点为 199.5℃;
图18是双环铂母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所有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产品。
分析仪器
1、熔点测定,予华显微熔点测定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型号X-5;
2、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PD测试仪器:D8 ADVANCE X-ray diffractioninstrument,德国Bruker公司;
测定条件:CuKa radiation;tube voltage 40KV;tube cureent 40mA;Scanningmode 0/2 θscanning;scanning speed,0.6s/step;step length,0.019°/step;
3、核磁共振仪(NMR)瑞士BRUKER AVENCE II,400MHz;
4、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德国耐施,NETZSCH,型号DSC204F1,2005;
5、X射线单晶衍射,CC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ometer,日本理学,SATURN 724+。
6、高效液相层析仪:Agilent 1260 Infinity II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Infinity II紫外检测器,ICC集成式柱温箱,Agilent 1260 Infinity II自动进样器,Agilent OpenLAB CDS工作站
HPLC的条件是: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18 4.6x150mm,4um;流动相:Ph3.0磷酸盐缓冲液∶甲醇=95∶5;流速:1ml/min;进样量:5ul;柱温:40℃;检测波长:220nm。
附图8a-8c显示卡铂、1,1-环丁烷二羧酸、双环铂的HPLC图线。
实施例1和2是对于原创专利CN1311183A(和CN1314357A)的检核。实施例3 是对于已有专利申请CN104693245A的检核。实施例4和5是对于已有专利申请 CN106132408A的检核。
实施例1:模拟双环铂原创专利CN1311183A中的实施例1,取1,1-环丁烷二羧酸对卡铂的摩尔比MRDA/KB为1比1(参见“发明内容”中的表1和表2。)
将卡铂3.5464g(9.5513mmol)投入于200g纯净水(水/KB=56.4),在42℃(水浴温度)下避光搅拌约25分钟至全溶。搅拌下加入1,1-环丁烷二羧酸1.3789g(9.5690 mmol,MRDA/KB=1.0),搅拌溶解。继续搅拌30分钟。在55℃(水浴温度)下减压蒸干。向此固体中加入无水乙醇50ml,室温下搅拌2小时;过滤,滤饼用乙醇10ml ×3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重3.7g。将其投入纯净水130ml中,42℃下搅拌溶解,得到澄清的溶液,将其放入12℃的冰箱内冷却。5天后析出粒状的晶体。移入4℃冰箱并保持6天。过滤分离出晶体,重1.21g,回收率34.1%。NMR与本申请实施例2的产物相同(参见图9)显示其为卡铂。熔点227.5℃(分解炭化),与市售的商品卡铂(熔点227.4℃,分解炭化)相同
实施例2:严格模拟双环铂原创专利CN1311183A中的实施例1,取1,1-环丁烷二羧酸对卡铂的摩尔比MRDA/KB为11.79
本实施例严格遵从双环铂原创者专利CN1311183A中的实施例1的程序,仅按比例略微增加投料量(卡铂3.54g增加为5.0g;环丁烷二羧酸16.2g相应增加为22.9 g,溶剂水的量以及此后洗涤所用的乙醇量均按比例增加。)
将5.0g(13.47mmol)卡铂投入488.6g纯净水,室温下搅拌35分钟溶解。加入 22.9g(158.9mmol)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例MRDA/KB等于11.79),5 分钟后溶清;10分钟后溶液转呈乳白色,析出细小的晶体。用不锈钢括刀挑出数粒结晶,NMR(参见图1):(D2O)δ,1.79,pent,2H(积分值2.00,卡铂部分);1.89, pent,2H,(积分值2.05二羧酸部分);2.43,t,4H(二羧酸部分);2.75,t,4H(卡铂部分)。依据卡铂部分对应峰值(2.00)和二羧酸部分对应峰值(2.05)推测,这是内含残余二羧酸大约3%的双环铂。
按照原创专利的程序再搅拌25分钟,在60℃(水浴温度)下减压蒸干,得到粉末状固体27.7g。按照原创专利,向此固体中加入无水乙醇70.6ml,室温下搅拌2 小时;过滤,滤饼用乙醇14ml×3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重6.6g。NMR(参见图 2):(D2O)δ,1.77,pent,2H(积分值2.00,卡铂部分);1.88,pent,2H,(积分值1.71,二羧酸部分);2.43,t,4H(二羧酸部分);2.75,t,4H(卡铂部分)。基于卡铂对应吸收峰值(2.00)和二羧酸对应峰值(1.71)可以推断,这是内含卡铂约15%的双环铂。该粗品的熔点为197.3-204.9℃。
滤液旋转蒸发至干,得20.5g,核磁共振谱:NMR(参见图10):(D2O)δ,;1.87, pent,2H;2.42,t,4H。显示其为纯度很好的1,1-环丁烷二羧酸,内含少量乙醇。
取上述粗品双环铂3.4g(总量6.6g)继续执行原创专利CN1311183A实施例1 的操作程序“蒸馏水重结晶”:在42℃下将其溶解于100g纯水,置于12℃冰箱内结晶1天后即出现漂亮的粒状晶体(参见图11),转入4℃继续结晶16天,过滤分离,晶体干燥后重1.1g,NMR(参见图9):(D2O)δ,1.80,pent,2H;2.77.t,4H显示其为卡铂,DSC谱图参见图12,熔点232.6℃,对反应所投入的原料而言,回收率 44.7%。
该实验给出如下3项结论:
1、遵照双环铂发明人的操作程序只能给出卡铂,不能获得期待的产物双环铂。
2、对比乙醇洗涤前后的晶体,核磁共振谱显示:前者是含有大约3%残余二羧酸的双环铂。乙醇洗涤后,成为含有大约15%卡铂的双环铂,这说明对应于卡铂部分的峰值权重增加,这部分卡铂是因为部分双环铂被乙醇以及双环铂粗品中所含的微量水分解而产生的。由此可见乙醇对于双环铂有破坏作用,乙醇洗涤不是一项安全的措施。专利原创者以乙醇洗涤粗产物不妥。
为了进一步了解醇类对于双环铂的破坏作用,我们作了如下次级实验:
从乙醇洗涤并干燥的滤饼中取出115.6mg,加入异丙醇5.0ml,室温下搅拌过夜,过滤得到异丙醇处理的产物85mg。NMR(参见图13):(D2O)δ,1.78,pent, 2H(积分值2.00,卡铂部分);1.88,pent,2H,(积分值0.22,二羧酸部分);2.41,t, 4H(二羧酸部分);2.76,t,4H(卡铂部分)。由此推断该样品是含有约12%双环铂的卡铂。
同时从乙醇洗涤并干燥的滤饼中取出119.3mg,再加入乙醇5.0ml,室温下搅拌过夜,过滤得到再经过乙醇处理的产物78mg。NMR(参见图14):(D2O)δ,1.78, pent,2H(积分值2.00,卡铂部分);1.88,pent,2H,(积分值<0.05,二羧酸部分); 2.41,t,4H(二羧酸部分);2.76,t,4H(卡铂部分)。由此推断该样品是卡铂,所含双环铂的量低于2%。
对比上述两个产物,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卡铂,而前者所含双环铂的数量(12%)明显高于后者(2%),这说明在同样的条件下,异丙醇对于双环铂的破坏作用比乙醇轻微。
如果将上述两个产物和二次处理前的滤饼加以对比,则可得出又一结论:双环铂与过量的二羧酸共存时,对于醇的抵抗力较强。
3、水对于双环铂的破坏作用超过醇类,双环铂在水中彻底分解。乃至用“蒸馏水”对双环铂“重结晶”的结果只能给出卡铂。原创专利中的实施例1继用乙醇处理后再用水重结晶,所给出的产品必定是原料卡铂。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严格模拟专利CN104693245A中的实施例1
将卡铂5.1g(137.4mmol)和二羧酸2.0g(138.8mmol,MRDA/KB等于1.0)投入225 ml注射用水,室温(25℃)下搅拌,经2.5小时溶解。再搅拌1小时,在室温下避光静置7天,在40℃下减压浓缩至干。得产物7.05g,收率99.3%;肉眼观察该样品呈结晶性粉末;在显微镜下呈现细碎的针状和很小的粒状晶体(两种晶体暗示其为混合物);熔点165.3℃转为灰色185.2℃出现黑点,200.2℃全部变黑。DSC(参见图15),可见二羧酸吸收峰,此后逐渐升高,转向双环铂的吸收峰,这是卡铂存在的特点,显然是一个混合物。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严格模拟专利CN106132408A中的实施例5,只缩小了反应的规模
将二羧酸2.53g(175.5mmol)投入25ml水中,室温避光搅拌,立即溶解。再加入卡铂5.0g(134.7mmol,MRDA/KB等于1.30)在搅拌下形成乳白色的混悬液,室温搅拌6小时。分批向水浴内加入冰块,控制降温速度为每小时20℃,降温到5℃后转入5℃冰箱内避光静置19小时。在此整个过程中,反应物始终为非均相的混合物。过滤,滤饼用少量水洗,真空干燥,得到固体产物6.2g,收率89.3%。熔点202.4℃变灰色,205.2℃全黑。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严格模拟专利CN106132408A中的实施例7,只将反应规模放大至10倍
在室温下将卡铂500mg(1.347mmol)投入水28ml中,40分钟后,向其中加入二羧酸194mg(1.346mmol,MRDA/KB等于1比1),很快溶解。继续搅拌70分钟, 50-55℃下减压旋转蒸发至干,得到白色固体粉末689mg,收率99.3%。该样品即使在显微镜下依然呈粉末状。熔点180.3℃转为灰色,193.4℃变黑,202.7℃显微镜视野下全黑一片。熔距如此之长,DSC谱图见图16,显示为混合物。
实施例6在MRDA/KB等于5.2的配比下对反应母液套用3次,每次套用按照前一轮所得双环铂的量补加原料卡铂和二羧酸:
第一轮反应:将卡铂10g(26.9mmol)和1,1-环丁烷二羧酸20.1g(139.5mmol,MRDA/KB等于5.2)在35℃下溶解于400ml医用纯净水(H2O/KB等于40),在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大约需要半小时。继续搅拌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4ml(反应用水量的2%)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12℃冰箱内避光冷却,5天后再放入4℃冰箱内结晶。针状的晶体逐渐长大、增多,在数天内形成花朵样透明的晶簇。结晶过程持续半月以上,真空吸滤。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一轮反应产物双环铂8.15g,收率58.7%。
第二轮反应:上述第一轮反应中过滤所得母液重423.0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一轮的收率(8.15g)计算,经过第一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5.87 g和二羧酸2.28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30-6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4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12℃冰箱内结晶5天,再转入4℃冰箱内结晶。真空吸滤,在真空下用预冷至 5℃的异丙醇和预冷至5℃的乙酸乙酯迅速顺次淋洗,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二轮产物双环铂8.00g,就补加的卡铂(5.87g)而言收率98.2%;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15.87g)而言,产物总量16.15g,总收率68.9%。
第三轮反应:此第二轮母液重432.9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二轮收率(8.00 g)计算,经过第二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5.76g和二羧酸2.24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启动第三轮反应,按照同样程序获得第三轮产物双环铂7.00g,就补加的卡铂(5.76g)而言收率87.5%;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21.63g)而言,产物总量23.15g,总收率77.10%。
第四轮反应:此第三轮母液重413.4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照第三轮收率(7.00g)计算,经过第三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5.04g和二羧酸1.96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启动第四轮反应,按照同样程序获得第四轮产物双环铂6.9g,就补加的卡铂(5.04g)而言收率98.6%;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26.67g)而言,产物总量30.05g,总收率81.2%。
二、三、四轮反应的设计和执行乃基于前轮反应母液的利用。利用母液的结果令反应的总收率提高。第二、三、四轮反应的产物均显示很好的品质,DSC所表征的熔点均与标准品相符。另一方面,母液利用的次数越多,总收率的增益越小。优选,母液利用的次数为不超过五次。母液结束循环套用后,即对母液作回收双环铂、二羧酸和回收卡铂的处理。
因为双环铂的制备要求原料二羧酸对于卡铂的克分子比例超过4,按照配比为 5估算,产物所析出的溶液中二羧酸的浓度超过3.1%;按配比7估算则超过4.6%,过滤得到的针状晶体难免吸附母液,应予清除。但双环铂遇水或醇将迅速分解,清除吸附母液乃成为一项难题。我们起初采用的方法是将其倾倒在滤纸上吸干。在对比数种溶剂的基础上,我们乃采用冷的异丙醇喷雾淋洗,再用冷的醋酸乙酯洗脱异丙醇。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产品均符合晶形、熔点、HPLC含量这三项质量指标。因为异丙醇也能分解双环铂,喷雾淋洗所用的溶剂不仅必须预先冷却,也应控制数量,通常淋洗至出现滤液为止。
实施例7,在MRDA/KB等于5.15的配比下对反应母液套用3次,每次套用按照前一轮所得双环铂的量补加原料卡铂和二羧酸:
第一轮反应:将卡铂25.0g(67.33mmol)和1,1-环丁烷二羧酸50.0g(346.98 mmol,MRDA/KB等于5.15)在35℃下溶解于1125ml医用纯净水(H2O/KB等于45),在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大约需要半小时。继续搅拌15至30分钟,加入4.2g 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11.25ml(反应用水量的 2%)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于8℃冷却,在同温度下继续冷却2天,期间晶簇长大、增多。移入4℃冰箱冷却15天。得到花朵样透明的晶簇。真空吸滤,在真空下用预冷至5℃的异丙醇和预冷至5℃的乙酸乙酯迅速顺次喷雾淋洗,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一轮反应产物双环铂18.09g,收率52.1%。
第二轮反应:上述第一轮反应母液重1170.9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一轮的收率(18.09g)计算,经过第一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13.03g和二羧酸5.06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30 -60分钟,加入5.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11.25 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 12℃冰箱在同温度下再静置3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二轮产物双环铂17.00g,就补加的卡铂(13.03g)而言收率94.0%;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38.03g)而言,产物总量35.09g,总收率66.5%。
第三轮反应:上述第二轮反应母液重1169.9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二轮的收率(17.00g)计算,经过第二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12.25g和二羧酸4.75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 30-60分钟,加入5.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 11.25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放入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避光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三轮产物双环铂15.90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12.25g)而言,收率93.5%;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50.28g)而言,产物总量50.99g,总收率73.1%。
第四轮反应:上述第三轮反应母液重1167.8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三轮的收率(15.90g)计算,经过第三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11.46g和二羧酸4.44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 30-60分钟,加入5.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 11.25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四轮产物双环铂16.95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11.46g)而言,收率106.6%;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61.71g)而言,产物总量67.95g,总收率79.3%。
实施例8:,在MRDA/KB等于4.5的配比下对反应母液套用3次,每次套用按照前一轮所得双环铂的量补加原料卡铂和二羧酸
第一轮反应:将卡铂50.1g(134.9mmol)和1,1-环丁烷二羧酸87.5gg(607.2 mmol,MRDA/KB等于4.50)在35℃下溶解于2250ml医用纯净水(H2O/KB等于45),在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大约需要半小时。继续搅拌15至30分钟,加入10g 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22.5ml(反应用水量的 2%)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于8℃冷却,在同温度下继续冷却2天,期间晶簇长大、增多。移入4℃冰箱冷却15天。得到花朵样透明的晶簇。真空吸滤,在真空下用预冷至5℃的异丙醇和预冷至5℃的乙酸乙酯迅速顺次淋洗,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一轮反应产物双环铂36.8g,收率52.9%。
第二轮反应:上述第一轮反应母液重2307.1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一轮的收率(36.8g)计算,经过第一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26.5g和二羧酸 10.3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30-60 分钟,加入1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22.5 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 12℃冰箱,在同温度下再静置3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二轮产物双环铂32.3g,就补加的卡铂(26.5g)而言收率87.8%;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76.6g)而言,产物总量69.1g,总收率65.0%。
第三轮反应:上述第二轮反应母液重2270.7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二轮的收率(32.3g)计算,经过第二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23.3g和二羧酸9.0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30 -60分钟,加入1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22.5 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放入 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避光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三轮产物双环铂37.6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23.3g)而言,收率116.3%;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99.9g)而言,产物总量106.7g,总收率76.9%。
第四轮反应:上述第三轮反应母液重2300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三轮的收率(37.6g)计算,经过第三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27.1g和二羧酸10.5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35℃下搅拌反应30-60 分钟,加入1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22.5 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 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四轮产物双环铂35.8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27.1g)而言,收率95.2%;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127.0g)而言,产物总量142.5g,总收率80.8%。
实施例9:150g卡铂的反应
第一轮反应:在MRDA/KB=6.0的配比下对反应母液套用4次,每次套用按照前一轮所得双环铂的量补加原料卡铂和二羧酸
将卡铂150.0g(0.404mol)和1,1-环丁烷二羧酸349.0g(2.424mol,MRDA/KB=6) 在42℃下投入于6.75L医用纯净水(H2O/KB=45),在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搅拌15至30分钟,加入3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65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于12℃静置3天,期间晶簇长大、增多。移入4℃冰箱冷却15天。得到花朵样透明的晶簇。真空吸滤,在真空下用预冷至5℃的异丙醇和预冷至5℃的乙酸乙酯迅速顺次淋洗,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一轮反应产物双环铂131.4g,收率63.1%。
第二轮反应:上述第一轮反应母液重7225.3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一轮的收率(131.4g)计算,经过第一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94.7g和二羧酸 36.7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42℃下搅拌反应30-60 分钟,加入3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65ml 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在同温度下再静置3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二轮产物双环铂129.7g,就补加的卡铂(94.7g)而言收率98.7%;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244.7g)而言,产物总量261.1g,总收率76.9%。
第三轮反应:上述第二轮反应母液重7243.8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二轮的收率(129.7)计算,经过第二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93.4g和二羧酸36.3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42℃下搅拌反应 30-60分钟,加入3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 ×65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放入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避光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三轮产物双环铂128.5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93.4g)而言,收率99.1%;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338.1g)而言,产物总量389.6g,总收率83.0%。
第四轮反应:上述第三轮反应母液重7256.1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三轮的收率(128.5g)计算,经过第三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92.6g和二羧酸35.9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42℃下下搅拌反应30-60分钟,加入3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65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四轮产物双环铂127.7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92.6g)而言,收率99.4%;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430.7g)而言,产物总量517.3g,总收率86.5%。
第五轮反应:上述第四轮反应母液重7263.2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按第四轮的收率(127.7g)计算,经过第四轮反应,系统内减少的反应物是:卡铂92.0g和二羧酸35.7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在42℃下搅拌反应30-60分钟,加入30.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2 ×65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12℃冰箱内避光静置3天,再放入4℃冰箱静置结晶25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五轮产物双环铂123.5g,就此轮反应所补加的卡铂(92.0g)而言,收率96.7%;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522.7g)而言,产物总量640.8g,总收率88.3%。此轮得到母液 7277.1g。
实施例10,在MRDA/KB=7.0的配比下对反应母液套用5次,每次套用按照前一轮母液HPLC测定的残余卡铂和二羧酸数量补加原料卡铂和二羧酸
第一轮反应:将卡铂10.0g(0.027mol)和1,1-环丁烷二羧酸27.2g(0.189mol,MRDA/KB=7)在42℃下溶解于450ml医用纯净水(H2O/KB=45),在同温度下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搅拌15至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10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于 12℃静置11天,期间晶簇长大、增多。移入4℃冰箱冷却7天。得到花朵样透明的晶簇。真空吸滤,在真空下用预冷至5℃的异丙醇和预冷至5℃的乙酸乙酯迅速顺次淋洗,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第一轮反应产物双环铂8.963g,收率64.6%。
收集母液得474ml,HPLC分析母液,测得卡铂含量4.9382mg/ml,二羧酸含量48.0559mg/ml。
第二轮反应:根据上述第一轮反应母液HPLC分析数据,计算得母液中含卡铂2.3407g,二羧酸22.7785g。向此母液中补加与减少量相对应的卡铂和二羧酸,即补加卡铂7.6593g,二羧酸4.4215g。在42℃下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渣用10ml纯净水洗涤,洗涤液并入滤液。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静置8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12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二轮产物双环铂9.9907g,就补加的卡铂(7.6593g) 而言收率94.0%;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17.6593g)而言,产物总量18.9537g,总收率77.3%。
收集母液得470ml,补加水5ml后HPLC分析母液,测得卡铂含量4.8322mg/ml,二羧酸含量49.1537mg/ml。
第三轮反应:根据上述第二轮反应母液HPLC分析数据,计算得母液中含卡铂2.2953g,二羧酸23.348g。向此母液补加卡铂7.7047g,二羧酸3.852g。在42℃下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静置8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14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三轮产物双环铂9.8238g,就补加的卡铂(7.7047g) 而言收率91.9%;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25.364g)而言,产物总量28.7775g,总收率81.7%。
收集母液得450ml,HPLC分析母液,测得卡铂含量5.2417mg/ml,二羧酸含量47.6019mg/ml。
第四轮反应:根据上述第三轮反应母液HPLC分析数据,计算得母液中含卡铂2.3588g,二羧酸21.4209g。向此母液补加水25ml,卡铂7.6412g,二羧酸5.7791g。在42℃下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滤饼用15ml水洗涤,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静置8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14天。如法操作得到第四轮产物双环铂 9.9577g,就补加的卡铂(7.6412g)而言收率93.9%;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 (33.0052g)而言,产物总量38.7352g,总收率84.5%。
收集母液得485ml,HPLC分析母液,测得卡铂含量4.7729mg/ml,二羧酸含量48.9198mg/ml。
第五轮反应:根据上述第四轮反应母液HPLC分析数据,计算得母液中含卡铂2.3149g,二羧酸23.7261g。向此母液补加卡铂7.6851g,二羧酸3.4739g。在42℃下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静置8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14天。如法操作得到第五轮产物双环铂9.9967g,就补加的卡铂(7.6851g) 而言收率93.7%;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40.6903g)而言,产物总量48.7319g,总收率86.3%。
收集母液得470ml,HPLC分析母液,测得卡铂含量5.0647mg/ml,二羧酸含量48.0071mg/ml。
第六轮反应:根据上述第五轮反应母液HPLC分析数据,计算得母液中含卡铂2.3804g,二羧酸22.5633g。向此母液补加水5ml,卡铂7.6196g,二羧酸4.6367g。在42℃下搅拌反应30分钟,加入2.0g医用活性炭粉,在同温度下搅拌30分钟。过滤,所得溶液转入结晶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静置8天,移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12天。如法操作得到第六轮产物双环铂9.8984g,就补加的卡铂 (7.6196g)而言收率93.6%;就本实验所投入的卡铂总量(48.3099g)而言,产物总量 58.6303g,总收率87.4%。
实施例11,在MRDA/KB=7.0的配比下制备双环铂,只进行一次,不套用母液,随即从母液中回收双环铂以及从二次母液回收卡铂
将1,1-环丁烷二羧酸54.34g(377.10mmol)投入1000ml纯净水,在42℃下下搅拌,经30min溶解。向溶液中加入卡铂20.0g(53.86mmol,MRDA/KB=7.0),在同温度下继续搅拌20min,得到澄明的溶液。再搅拌20min,加入活性炭3.06g;同温度下搅拌脱色30min后过滤。自然冷却4小时,移入12℃冰箱静置2天后可见析出的针状晶体,移入4℃冰箱中静置19天。滤集晶体,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得针状的无色晶体17.95g,收率64.64%。DSC谱图参见图17。
容器以少量纯净水荡涤,共得滤液1063.1g。从中取出一半,532g,分数次在 40℃和真空下旋转蒸发至干,得残余物28.2g。将此残余物投入保留的另一半滤液中,在40℃水浴温度下加热搅拌,经10min溶解。投入活性炭1.0g,同温度下搅拌脱色30min,过滤。室温下静置4小时后移入12℃冰箱。次日可见有晶体析出,移入4℃冰箱中静置14天后滤集形成的无色针状晶体,得4.334g,折合收率15.61%;至此双环铂的总收率为80.25%。
将得到的滤液554.4g在40℃下真空旋转蒸发至干,得残余物46.4g。向其中加入IPA 226ml(配比V/W 4.7),室温搅拌5小时,过滤。将滤液旋转蒸发至干,得到洁白的晶状粉末42.3g,此为第一批回收的1,1-环丁烷二羧酸。占反应投入量的77.8%,占理论残余量(除去消耗于双环铂中的部分)的90.8%。
得到滤饼5.0g。向其中加入IPA 65ml(配比V/W 13),室温下搅拌过夜,过滤。滤液旋转蒸发至干,得0.734g,此为第二批回收的1,1-环丁烷二羧酸,占理论残余量的1.58%,HPLC显示其含有包括卡铂在内的杂质。
过滤给出的滤饼经干燥后重3.4g,此为回收的粗品卡铂。将其投入84ml纯净水,75℃加热溶解,以活性炭1.24g脱色30min,过滤,冷却结晶,得到粗大闪亮的粒状晶体。滤集干燥后重1.81g,占初始投入量的9.1%,扣除所产物双环铂(收率80.25%)后,回收率45.8%。至此,原料卡铂的利用率是89.35%。将这精制卡铂的母液减压蒸干,得1.62g。如果将这残余物与反应过程中脱色用的活性炭一同焚烧以回收铂,贵金属铂的利用率达到98%。
实施例12:从最后一轮制备反应的母液中回收双环铂
取实施例9的母液作为原料进行回收处理。
该实施例总共投入卡铂522.7g(1.408mol),1,1-环丁烷二羧酸493.6g(3.425mol),共计得到产物双环铂640.8g,总收率88.3%。产生回收母液7277.1g。忽略过程中的损失,母液内应该含有双环铂84.8g和二羧酸290.8g。
从上述母液内称取1500g(总重量的20.6%),在真空和55℃下浓缩至干,得到残余物70.4g。将此残余物投入未经浓缩的母液主体,加入活性炭20g,在45℃下搅拌脱色1小时。趁热过滤,滤渣用纯净水80ml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自然冷却至室温,移入12℃冰箱内避光结晶。3天后针状晶体析出,转入4℃冰箱中避光静置20天。过滤收集晶体,顺次用预先冷至5℃的异丙醇和乙酸乙酯淋洗,得到双环铂41.5g,回收率48.9%。实施例9前已给出产物双环铂640.8g,至此,该系列反应产出的双环铂达到682.3g,相当于总收率94.0%。以上程序并给出二次母液 5817g。
实施例13:从二次母液中回收卡铂
实施例12所给出的二次母液5817g中,忽略过程中的损失,应含有双环铂43.3 g和二羧酸290.8g。将其在55℃下减压浓缩至干,再于油泵真空下室温干燥过夜,得到残余物309.1g。对该固体在1立升砂心漏斗内用乙醇300ml×3充分洗涤,得到滤饼52.3g。滤液为回收1,1-环丁烷二羧酸,浓缩至干,得到质量很好的二羧酸 241g,回收率82.9%。将得到的滤饼投入纯净水1500g中,室温下搅拌2小时,得到略显浑浊的溶液,加入活性炭8g,在45℃下搅拌脱色1小时,过滤,所得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转入12℃冰箱内结晶。待晶体出现后再转移至4℃冰箱内结晶20天,得到粒状的卡铂晶体。过滤得17.1g。就本实施例所投入的卡铂总量而言,占3.27%。故卡铂的总利用率达到97.3%。
实施例14:双环铂的重结晶
收集过去2年间所得到的熔点稍低或者结晶形态较差的产品双环铂,共得9.8g,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反应批次,均为细长的针状晶体,熔点处于192.3℃至194.5℃之间,低于双环铂的标准熔点(198℃以上),以其检验重结晶的工艺。
重结晶程序之一:使用1号重结晶溶液:将1,1-环丁烷二羧酸15.1g(104.8mmol)和卡铂3.53g(9.51mmol)溶于320ml纯净水中制成重结晶溶液,将待精制的双环铂 4.90g(9.51mmol)在40℃下投入此溶液内,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炭0.5g脱色半小时,过滤。滤渣用5ml纯净水洗涤。洗液并入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移入12℃冰箱中静置3天,转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30天。过滤,晶体顺次用5ml预冷至 5℃的异丙醇和5ml预冷至5℃的醋酸乙酯迅速淋洗,转入真空干燥器内抽除残余溶剂,得到无色的针状晶体6.13g,收率125.1%。本程序中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待精制双环铂的摩尔比为11.0,卡铂对于待精制双环铂的摩尔比MRKB/DCP为1比1,水对于待精制双环铂的重量比为65.3。精制的收率超过100%是因为在此过程中部分的卡铂形成了双环铂。如此得到的结晶母液按照前述的母液处理的方法处理。
重结晶程序之二:使用2号重结晶溶液:将1,1-环丁烷二羧酸6.85g(47.54mmol)溶于160ml纯净水中制成重结晶溶液,将待精制的双环铂4.90g(9.51mmol)在搅拌和40℃下投入此溶液内,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炭0.3g脱色半小时,过滤。滤渣用5ml纯净水洗涤。洗液并入滤液,自然冷却至室温,移入12℃冰箱中静置3天。转入4℃冰箱内避光静置30天。过滤,滤饼顺次用5ml预冷至5℃的异丙醇和5ml 预冷至5℃的醋酸乙酯迅速淋洗,转入真空干燥器内抽除残余溶剂,得到无色的针状晶体3.1g,收率63.3%。本程序中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待精制双环铂的摩尔比 MRDA/DCP为5.0,水对于待精制双环铂的重量比为32.7。如此得到的结晶母液按照前述的母液处理方法处理。

Claims (9)

1.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卡铂和1,1-环丁烷二羧酸,以及水混合形成澄清溶液,反应;
(2)直接将步骤(1)的反应液结晶,不经精制直接得到高纯度针状晶体;其中,控制晶体析出率不超过75%,保证产品纯度不低于99.5%;优选地,控制析出率为50~75%,更优选地,析出率为50~60%,保证产品纯度超过9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条件为: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为4~16;反应时间为0.5~6h;所述水为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室温~50℃,优选地,所述室温为10~35℃;优选地,溶剂水对于卡铂的重量比例为30~55;优选地,所述的结晶条件为:反应液经活性炭脱色后,在2-8小时内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0-14℃避光静置,结晶4-10天,最后于0~6℃静置结晶15-3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条件为:1,1-环丁烷二羧酸对于卡铂的摩尔比为4~10;反应时间为0.5~2h;所述水为去离子水;反应温度为室温~45℃,优选地,所述室温为10~35℃;优选地,溶剂水对于卡铂的重量比例为40-50;优选地,所述的结晶条件为:反应液经活性炭脱色后,在2-8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在10-14℃避光静置结晶4-10天,最后于0~4℃静置结晶15-3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即对于步骤(2)的母液加以回收套用2至6次,使产品双环铂的总收率提高至80%以上;优选地,在所述母液中加入相应量的1,1-环丁烷二羧酸和卡铂,重复步骤(1)和(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即对于步骤(2)和(3)所获得的产品双环铂用预先冷却至5℃的异丙醇和乙酸乙酯顺次洗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即对于步骤(3)的最终母液在55℃以下避光加以适当浓缩,回收双环铂,从而使双环铂的总收率达到9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即对于步骤(5)所产生的二次母液在55℃以下避光彻底浓缩至干,通过乙醇或者异丙醇洗涤以回收过量的1,1-环丁烷二羧酸,滤饼再以水重结晶以回收卡铂,使得卡铂的利用率达到97%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纯度低的双环铂使用特定溶液进行精制,所述特定溶液为:1,1-环丁烷二羧酸的水溶液,或环丁烷二羧酸与卡铂在水中的混合溶液。
9.双环铂或制备双环铂的母液在抗菌或抗病毒方面的用途;优选地,所述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克雷伯氏肺炎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伤寒沙门菌、鼠疫菌、副溶血性弧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所述病毒为乙肝病毒。
CN201810611726.7A 2017-06-21 2018-06-13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053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29550 2017-06-21
CN201710472955 2017-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3808A true CN109053808A (zh) 2018-12-21
CN109053808B CN109053808B (zh) 2020-12-29

Family

ID=6473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1726.7A Active CN109053808B (zh) 2017-06-21 2018-06-13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5109B2 (zh)
CN (1) CN109053808B (zh)
WO (1) WO20182332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7059A1 (zh) * 2019-08-27 2021-03-04 上海先汉生物科技服务中心 卡铂复合物及其药物制剂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183A (zh) * 2000-03-03 2001-09-05 杨旭清 一种抗肿瘤的双二羧酸二氨络铂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4127402A (zh) * 2014-08-15 2014-11-05 北京默加农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双环铂在制备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93245A (zh) * 2015-03-13 2015-06-10 卓越同达医药科技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超分子抗癌药物双环铂的制备方法
CN106132408A (zh) * 2015-04-10 2016-11-16 新纳特产品公司 一种双环铂的制备方法
WO2016187191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Medoc Pharmaceutical Co., Ltd. A pharmaceutical co-crystal and us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4357A (zh) 2000-03-16 2001-09-26 杨旭清 双环酸铂抗癌药
CN111638234A (zh) 2014-08-13 2020-09-08 北京默加农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以双环铂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的检测方法
CN104693045A (zh) 2015-02-13 2015-06-10 苏州久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焦化脱硫废液中回收的副产物硫代硫酸铵还原间硝基苯酚制备间氨基苯酚的新方法
CN106995467B (zh) 2017-05-03 2019-06-21 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催化合成双环铂的方法
WO2019161526A1 (zh) * 2018-02-22 2019-08-29 昆明贵研药业有限公司 一锅法制备双二羧酸二氨络铂(ii)衍生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183A (zh) * 2000-03-03 2001-09-05 杨旭清 一种抗肿瘤的双二羧酸二氨络铂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04127402A (zh) * 2014-08-15 2014-11-05 北京默加农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双环铂在制备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93245A (zh) * 2015-03-13 2015-06-10 卓越同达医药科技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超分子抗癌药物双环铂的制备方法
CN106132408A (zh) * 2015-04-10 2016-11-16 新纳特产品公司 一种双环铂的制备方法
WO2016187191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Medoc Pharmaceutical Co., Ltd. A pharmaceutical co-crystal and use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G XUQING等,: "Structural studies of dicycloplatin, an antitumor supramolecule",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7059A1 (zh) * 2019-08-27 2021-03-04 上海先汉生物科技服务中心 卡铂复合物及其药物制剂
CN112516327A (zh) * 2019-08-27 2021-03-19 上海先汉生物科技服务中心 卡铂复合物及其药物制剂
CN112516327B (zh) * 2019-08-27 2023-12-15 北京先汉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卡铂复合物及其药物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40472A1 (en) 2020-05-07
CN109053808B (zh) 2020-12-29
US10995109B2 (en) 2021-05-04
WO2018233273A1 (zh)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24130B2 (en) Gabapentin monohydrate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KR100391753B1 (ko) 4-아세톡시-2α-벤조일옥시-5β,2O-에폭시-1,7β,10β-트리하이드록시-9-옥소-택스-11-엔-13α-일(2R,3S)-3-3급-부톡시카보닐아미노-2-하이드록시-3-페닐프로피오네이트삼수화물의제조방법
CN108026091A (zh) 吡咯并喹啉醌钠盐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32548B (zh) 一种高纯度曲克芦丁及其制备方法
Yue et al. A novel Schiff-base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1, 8-naphthyridine and naphthalimide for Al3+
CN108658831A (zh) 2-氧代-1-吡咯烷衍生物或其盐的制备方法
CN109053808A (zh) 一种高纯度双环铂针状晶体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US10100055B2 (en) Imidazopyrroloquinoline sal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medicament, cosmetic, and food
EP3617191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astereomer of citric acid derivative
KR20090031376A (ko) 결정상의 테트라벤질 보글리보스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4008023B (zh) 索吡溴铵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4644A (zh) 一种中性内肽酶抑制剂盐优势形态及其制备方法
US2738302A (en) Vitamin b12 analogs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ITMI20011727A1 (it) Solvati della lercanidipina cloridrato e nuove forme cristalline della lercanidipina cloridrato ottenute da essi
CN105753733A (zh) Ahu377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622642A (zh) 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伏立康唑硝酸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rankland et al. CXXX.—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ubstituents on the optical activity of tartramide
Wolfrom et al. Synthesis of Amino Compounds in the Sugar Series by Reduction of Hydrazine Derivatives. Two Epimeric Pairs of 1, 2-Diamino-1, 2-dideoxyalditols1-3
CN112939855B (zh) 一种制备含有薁环结构的1,4-二氢吡啶衍生物的方法
US2841596A (en) Cyclic ketones
CN115521205B (zh) 双醋瑞因钠盐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74576B (zh) 一种地夸磷索钠的精制方法
EP0189679B1 (en) Novel crystalline form of 1-benzhydryl-4-allylpiperazine dihydrochlorid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PL94990B1 (zh)
US3313820A (en) 2-methyl-3-hydroxy-5-cyanopyridine-1-oxide and corresponding 1-alkoxy pryidinium alkyl sulfate sa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