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4121A - 城市立交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城市立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4121A
CN109024121A CN201810925370.4A CN201810925370A CN109024121A CN 109024121 A CN109024121 A CN 109024121A CN 201810925370 A CN201810925370 A CN 201810925370A CN 109024121 A CN109024121 A CN 109024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ane
longitudinal
lifter plate
mot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53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4121B (zh
Inventor
丁乃祥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9253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4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4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4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4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4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交系统,属于道路桥梁建筑领域,包括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交汇处设置凹坑,凹坑底面设置地下平台,地下平台正上方设置地上平台,地上平台通过立柱支撑在地下平台上,地下平台与地上平台之间的空间用来让车辆通过,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出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相较于现有的立交系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延伸长度短,立交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地下,离地高度低,极大减小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城市立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交系统,属于道路桥梁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交叉的公路道口极易造成车辆拥堵,因此立交桥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极佳方案。虽然立交桥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足够的离地高度,同时又不至于桥面过于陡峭,立交桥的延伸长度较长,但是对于城市道路来说,一般情况下并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立交桥的延伸。而且,立交桥的建造成本是随立交桥的高度逐渐攀升的,现有的立交系统耗资巨大。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城市道路的城市立交系统,相较于现有的立交系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延伸长度短,立交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地下,离地高度低,极大减小施工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包括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交汇处设置凹坑,凹坑底面设置地下平台,地下平台正上方设置地上平台,地上平台通过立柱支撑在地下平台上,地下平台与地上平台之间的空间用来让车辆通过,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出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与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出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下底面上设置多个举升机构,在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侧面均设置高度固定装置。
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与地上平台边缘搭接,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与地下平台边缘搭接,这样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形成立交系统,即横向车道上行驶的机动车从地上平台驶过,纵向行驶的机动车从地下平台驶过,两者互不干涉。
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从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驶出端开始,向右转弯后横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然后横跨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后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的最右侧车道汇合,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上的车辆要左转时,提前变道至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的最右侧车道,在依次驶过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地下平台、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后进入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并随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驶至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然后再依次驶过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地上平台、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完成左转流程。
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位于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右侧,纵向非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出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与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驶出地上平台和地下平台的部分为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与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下底面上设置多个举升机构,在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侧面均设置高度固定装置。
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将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最右侧车道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最右侧车道连通,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依次跨过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及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后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汇合,纵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将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与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连通。
纵向非机动车左转车道从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驶出端开始,向右转弯后与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的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连通。
高度固定装置包括隔离板,隔离板内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转动板,转动板厚度不大于隔离板厚度,转动板宽度大于其承接的升降板之间的间隙,转动板上下两端中轴线处通过转轴铰接在空腔内,转轴固定在转动板上,转轴下部同轴固定从动链轮,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主动链轮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电机固定在地面上。
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从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及横向机动车左转车道下部经过,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从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及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下部经过,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交叉处,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向下凹陷,凹陷处与地下平台持平,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向上突起,形成立交,保证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之间有足够的高度以方便非机动车通过。
举升机构为液压缸,液压缸伸缩杆铰接在升降板底部,液压缸下端铰接在地面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相较于现有的立交系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延伸长度短,立交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地下,离地高度低,极大减小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B-B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C-C截面示意图。
图中:
1、地上平台;2、立柱;3、地下平台;4、液压缸;
z1、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2、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3、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4、纵向非机动车左转车道;z5、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7、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9、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10、纵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
h1、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2、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3、横向机动车左转车道;h4、横向非机动车左转车道;h5、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7、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9、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10、横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4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包括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交汇处设置凹坑,凹坑底面设置地下平台3,地下平台3正上方设置地上平台1,地上平台1通过立柱2支撑在地下平台3上,地下平台3与地上平台1之间的空间用来让车辆通过,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与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下底面上设置多个举升机构,在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侧面均设置高度固定装置。
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与地上平台1边缘搭接,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与地下平台3边缘搭接,这样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形成立交系统,即横向车道上行驶的机动车从地上平台1驶过,纵向行驶的机动车从地下平台3驶过,两者互不干涉。
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从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驶出端开始,向右转弯后横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然后横跨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后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的最右侧车道汇合,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上的车辆要左转时,提前变道至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的最右侧车道,在依次驶过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地下平台3、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后进入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并随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驶至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然后再依次驶过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地上平台1、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完成左转流程。
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位于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右侧,纵向非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与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与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下底面上设置多个举升机构,在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侧面均设置高度固定装置。
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将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最右侧车道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最右侧车道连通,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依次跨过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及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后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汇合,纵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z10将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与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连通。
纵向非机动车左转车道z4从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驶出端开始,向右转弯后与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的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连通。
高度固定装置包括隔离板,隔离板内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转动板,转动板厚度不大于隔离板厚度,转动板宽度大于其承接的升降板之间的间隙,转动板上下两端中轴线处通过转轴铰接在空腔内,转轴固定在转动板上,转轴下部同轴固定从动链轮,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主动链轮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电机固定在地面上。
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从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及横向机动车左转车道h3下部经过,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从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及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下部经过,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交叉处,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向下凹陷,凹陷处与地下平台3持平,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向上突起,形成立交,保证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之间有足够的高度以方便非机动车通过。
举升机构为液压缸4,液压缸4伸缩杆铰接在升降板底部,液压缸4下端铰接在地面上。
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参考的准则是“靠右行驶”的准则,及驾驶员在本发明所述的道路上时主观的“左”、“右”。实施例中只阐述了一个方向上的交通方法,由于路口处各道路是对称的,其他道路的交通方法与之相同。
可将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和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升起与地上平台1平齐,将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和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落下与地下平台3平齐,即纵向车道行驶的车辆走地上平台1,横向车道行驶的车辆走地下平台3。由于地上平台1与底下平台之间的距离有限,如果遇到高度较高的大型车辆无法通过地下平台3时,可使其走地上平台1。
可将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同时升起并与地上平台1平齐,使得车辆都从地上平台1行驶,并使用交通信号灯,在纵向和横向方向都有大型车辆时适用本方法。
可将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同时落下并与地下平台3平齐,所有车辆都从地下平台3行驶,地下平台3上有地上平台1遮挡,在地下平台3行驶和停靠可避免被飞行器拍摄到。
另外,如果紧急车辆由于车高无法通过地下平台3时,紧急车辆可以直接走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或者纵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z10,到达横向车道后横跨横向车道(横跨处设置进给按钮及紧急信号灯),然后从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或者横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h10重新进入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绕过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

Claims (9)

1.一种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和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交汇处设置凹坑,凹坑底面设置地下平台(3),地下平台(3)正上方设置地上平台(1),地上平台(1)通过立柱(2)支撑在地下平台(3)上,地下平台(3)与地上平台(1)之间的空间用来让车辆通过,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与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下底面上设置多个举升机构,在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侧面均设置高度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与地上平台(1)边缘搭接,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与地下平台(3)边缘搭接,这样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形成立交系统,即横向车道上行驶的机动车从地上平台(1)驶过,纵向行驶的机动车从地下平台(3)驶过,两者互不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从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驶出端开始,向右转弯后横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然后横跨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后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的最右侧车道汇合,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上的车辆要左转时,提前变道至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的最右侧车道,在依次驶过纵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5)、地下平台(3)、纵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7)后进入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并随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驶至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然后再依次驶过横向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5)、地上平台(1)、横向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7),完成左转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位于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右侧,纵向非动车直行车道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与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驶向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驶出地上平台(1)和地下平台(3)的部分为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与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对应并且铰接在路面上,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下底面上设置多个举升机构,在纵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z6)、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横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h8)侧面均设置高度固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将纵向机动车直行车道(z1)最右侧车道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最右侧车道连通,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依次跨过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及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后与横向机动车直行车道(h1)汇合,纵向非机动车右转车道(z10)将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与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非机动车左转车道(z4)从纵向非机动车驶出升降板(z8)驶出端开始,向右转弯后与横向非机动车驶入升降板(h6)的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高度固定装置包括隔离板,隔离板内设置空腔,空腔内设置转动板,转动板厚度不大于隔离板厚度,转动板宽度大于其承接的升降板之间的间隙,转动板上下两端中轴线处通过转轴铰接在空腔内,转轴固定在转动板上,转轴下部同轴固定从动链轮,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传动连接,主动链轮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电机固定在地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从纵向机动车右转车道(z9)及横向机动车左转车道(h3)下部经过,横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h2)从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及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下部经过,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交叉处,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向下凹陷,凹陷处与地下平台(3)持平,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向上突起,形成立交,保证在纵向非机动车直行车道(z2)与纵向机动车左转车道(z3)、横向机动车右转车道(h9)之间有足够的高度以方便非机动车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举升机构为液压缸(4),液压缸(4)伸缩杆铰接在升降板底部,液压缸(4)下端铰接在地面上。
CN201810925370.4A 2018-08-14 2018-08-14 城市立交系统 Active CN109024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5370.4A CN109024121B (zh) 2018-08-14 2018-08-14 城市立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5370.4A CN109024121B (zh) 2018-08-14 2018-08-14 城市立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4121A true CN109024121A (zh) 2018-12-18
CN109024121B CN109024121B (zh) 2020-11-20

Family

ID=64631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5370.4A Active CN109024121B (zh) 2018-08-14 2018-08-14 城市立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41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101A (zh) * 2020-06-02 2020-08-14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下穿隧道及其通行方法
CN112127221A (zh) * 2019-05-15 2020-12-25 孙治环 城市高速交通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723599A (en) * 1998-07-01 2000-01-24 Marko Jakara Intersection with unhindered traffic flow
CN102296503A (zh) * 2011-05-25 2011-12-28 杨光 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CN204000520U (zh) * 2014-07-14 2014-12-10 江特 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
CN204000533U (zh) * 2014-06-28 2014-12-10 常州乙顿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坡道升降板
CN104612010A (zh) * 2015-02-03 2015-05-13 郭祥山 一种快通立交桥
CN107489077A (zh) * 2017-08-15 2017-12-19 李露青 一种人车合一式分时立交桥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723599A (en) * 1998-07-01 2000-01-24 Marko Jakara Intersection with unhindered traffic flow
CN102296503A (zh) * 2011-05-25 2011-12-28 杨光 改进型全苜蓿叶立交桥
CN204000533U (zh) * 2014-06-28 2014-12-10 常州乙顿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坡道升降板
CN204000520U (zh) * 2014-07-14 2014-12-10 江特 无障碍道路交通系统
CN104612010A (zh) * 2015-02-03 2015-05-13 郭祥山 一种快通立交桥
CN107489077A (zh) * 2017-08-15 2017-12-19 李露青 一种人车合一式分时立交桥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7221A (zh) * 2019-05-15 2020-12-25 孙治环 城市高速交通
CN111535101A (zh) * 2020-06-02 2020-08-14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下穿隧道及其通行方法
CN111535101B (zh) * 2020-06-02 2022-01-25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下穿隧道及其通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4121B (zh) 202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4121A (zh) 城市立交系统
US10465343B2 (en) Overpass structure with vertical interchange arrangement for crossroads
WO2009074009A1 (fr) Procédé permettant d'augmenter le débit de circulation des routes comportant un carrefour
CN204475095U (zh) 多层畅行立交桥
CN101126219B (zh) 免红绿灯十字路口道路系统
CN102127886A (zh) 多功能隧道、道路泊车场
CN209686174U (zh) 高架式环形公交站台
CN103938901A (zh) 机、架组合存车法和实现该法的设备系统
CN106223149A (zh) 一种十字路口垂直换乘立交桥
CN103215867B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1779075A (zh) 地上只有一层的二层式和三层式全互通无交叉立交桥
WO2008025201A1 (fr) Voie surélevée faible vitesse
CN111717230B (zh) 一种智能高空巴士
CN108004862A (zh) 一种无冲突点立体交通系统
CN203200628U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1076771C (zh) 公路回转式单层立交桥
CN105002797B (zh) 一种人车分层的互通式立交桥
CN103132414A (zh)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交叉路口畅通行驶的两层道路结构
CN105986533A (zh) 一种无需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结构
CN206706477U (zh) 一种城市道路规划构造
CN202247571U (zh) 三跨交错式十字路口立交桥
CN1928240A (zh) 车辆和行人共用的过街天桥
CN201268814Y (zh) 城市多路口双层无障碍立交桥
CN201006968Y (zh) 十字路口立交桥
CN203383114U (zh) 兼具车辆掉头和行人过街功能的路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