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1999A -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1999A
CN109021999A CN201811064201.2A CN201811064201A CN109021999A CN 109021999 A CN109021999 A CN 109021999A CN 201811064201 A CN201811064201 A CN 201811064201A CN 109021999 A CN109021999 A CN 109021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iquid
gas
oil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4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1999B (zh
Inventor
李成
张斌
张岩
刘波
林红
邓少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OPE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angy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angy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angy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642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1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1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1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1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3/00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olid raw materials or solid raw materials in special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解法固体废弃物、危废物回收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混冷换热器,沿底部至顶部的轴向方向上,混冷换热器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物料入口、喷嘴、中部除雾器、集液板、换热管、分配器、顶部除雾器和第一物料出口;混冷换热器内还设置有用于将集液板收集的物料的集中输送至混冷换热器底部的竖直降膜管;间接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蒸发器、冷凝器和缓冲罐;间接换热器、冷凝器和换热管依次连接使得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冷凝器和换热管。使用该装置可以综合性地有效解决固体颗粒分离、换热管挂壁或堵管现象、油气侧传热性能差问题,实现裂解气高效冷凝及分类冷凝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解法固体废弃物、危废物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危废物产生的裂解气的净化回收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回收裂解气的方法和该方法在固体废弃物回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固体废弃物等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通过固废的资源化再利用处理,既能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环保化处理,同时又获得具有一定价值的热解产物,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针对各类废橡胶制品、废塑料制品、废旧轮胎、油泥等废弃物或危废物,采用热裂解技术进行处理后,可生产出裂解气,一部分裂解气通过冷凝法回收,另一部分轻质裂解气则作为热解过程的燃料。由于裂解气含有微细固体颗粒和微细雾滴物质,其成分极为复杂,在冷凝回收油气时冷凝管内常出现挂壁、堵管等问题,挂壁则导致换热器热阻剧增,换热能力不足而影响油气回收率,堵管则需立刻停车检修,否则易发生裂解气外泄而引起爆燃、燃烧事故。因此常规的冷凝技术方案易导致检修清理频繁、运行经济性差、人为干预多等问题。为了真正实现含复杂成分的裂解气的高效净化回收,需要重点解决如下四方面关键技术难题:一是裂解气中含灰分微细颗粒物、未裂解胶质碎片、轮胎添加剂等在高温条件下呈现固态微粒、气体的有效分离,避免因各类微粒长期沉积并在换热管表面聚集,而引发挂壁、堵管现象;二是抑制不饱和烃发生聚合或避免微量聚合物在换热管表面沉积,避免冷凝下来的焦油等高粘度凝结油挂壁或堵塞换热管;三是将凝结的裂解油分类收集,提升冷凝油的市场价值。因传统化工用石油炼制设备体量大、处理量大、初期投资多,它并不适用于具有原料区域分散性强、成本低但长线回收运输费用高的废轮胎处理;四是热裂解工艺耗能多,应考虑热能高效利用问题。上述问题一生成的固态微颗粒和问题二产生的高粘度凝结油相伴存在,更容易发生挂壁、堵管现象。
在裂解气回收和净化方面,已有相关专利报道。中国发明专利CN204469415U公开了一种裂解油气净化除尘装置,该装置采用了除尘器分离作用将绝大部分灰尘颗粒分离出来,然而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二和问题三。中国发明专利CN102827633B公开了一种裂解油连续化快速分离的方法及所用装置,该方法及装置采用水蒸气携带蒸馏组分冷凝回收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挂壁或堵塞问题,但该技术又产生的大比例水和油等分离问题,该发明也未充分考虑热能高效利用问题。CN107596831A公开了一种裂解油气的防聚净化工艺及系统,该系统采用回收的冷凝油在喷淋雾化后闪蒸,从而实现直接吸热冷却的技术方案,直接将高温的裂解气直接冷凝成温度较低的液态油。但存在喷雾装置易堵塞、喷雾动力需求大等问题,因能耗较高而不利于经济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回收裂解气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和应用,采用本发明所述装置可以综合性地有效解决固体颗粒分离、换热管挂壁或堵管现象、油气侧传热性能差问题,实现裂解气高效冷凝及分类冷凝回收。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本发明所述裂解气经凝结回收后,其主要是脂肪烃、芳烃、胶质和沥青的混合液,利用裂解气自身具有的较宽温度范围内的多沸点闪蒸与凝结特性,既能有效捕捉微细颗粒杂质,同时又能实现不同馏分裂解气的相变分离。主要是将待处理的高温裂解气直接进行喷淋除雾除气溶胶、降膜急冷除雾除气凝胶和凝结油再沸后再进行凝结提纯即可解决上述堵塞等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混冷换热器,沿底部至顶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混冷换热器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物料入口、喷嘴、中部除雾器、集液板、换热管、分配器、顶部除雾器和第一物料出口;所述混冷换热器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集液板收集的物料进行集中输送至所述混冷换热器底部的竖直降膜管;
间接换热器,设置有换热管道,用于引入冷媒对间接换热器内的物料进行降温,所述间接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物料入口且底部设置有第二物料出口,所述第一物料出口与第二物料入口相连接;
气液分离器,用于将间接换热器的第二物料出口流出的物料进行气液分离;
固液分离器,用于将混冷换热器第一物料出口流出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
蒸发器,用于将固液分离器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蒸馏;
冷凝器,用于将蒸发器蒸馏得到的油气进行冷凝;
缓冲罐,用于收集冷凝器冷凝得到的液体,所述缓冲罐同时与所述分配器和所述喷嘴相连,所述缓冲罐中的液体为分配器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和为喷嘴提供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所述间接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和换热管依次连接使得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和换热管。
优选地,所述喷嘴沿轴向分布在混冷换热器侧壁或沿横截面周长方向分布在混冷换热器内。
优选地,所述集液板为漏斗状的百叶结构,所述集液板与所述竖直降膜管直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心式液固分离器和袋式分离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利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装置回收裂解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处理的高温裂解气由第一物料入口进入混冷换热器,在混冷换热器中依次流经喷嘴、中部除雾器、集液板、换热管、分配器、顶部除雾器通过喷淋、除雾、气流分配、降膜急冷、再次除雾过程进行净化降温后,得到中温裂解气、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所述中温裂解气从混冷换热器的第一物料出口流出从第二物料入口进入间接换热器,所述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经竖直降膜管从混冷换热器的底部进入固液分离器;
2)步骤1)所述中温裂解气在间接换热器中经冷媒冷却后由第二物料出口流出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得到第二凝结油和不凝性可燃气;
步骤1)中所述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经过固液分离器分离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受热蒸馏成油气;
3)步骤2)中所述油气流入冷凝器,经冷凝器冷凝后流入缓冲罐中,缓冲罐中的液体为分配器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和为喷嘴提供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其中,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冷凝器和换热管,为换热过程提供冷却源。
优选地,步骤3)中,以所述缓冲罐中液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缓冲罐中的液体进入分配器的重量为40重量%-80重量%,进入喷嘴的重量为20重量%-60重量%。
优选地,所述冷媒为热载体油或水。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冷媒进入间接换热器前的温度为30-60℃,进入冷凝器的温度为60-120℃,进入换热管的温度为90-160℃,从换热管流出时的温度为110-250℃。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蒸发器的温度为140-220℃。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方法在固体废弃物回收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固体颗粒分离、换热管挂壁或堵管现象、有效抑制了不饱和烃的聚合,避免了聚合物在换热管表面的沉积,有效解决了油气侧传热性能差的问题,实现裂解气高效冷凝及分类冷凝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回收裂解气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管竖直分布、喷嘴沿轴向分布在侧壁分布的混冷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换热管竖直分布、喷嘴沿横截面周长方向分布的混冷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冷换热器, 1-1、第一物料入口, 1-2、喷嘴,
1-3、中部除雾器, 1-4、集液板, 1-5、换热管,
1-6、分配器, 1-7、顶部除雾器, 1-8、第一物料出口,
1-9、竖直降膜管, 2、间接换热器, 2-1、第二物料入口,
2-2、第二物料出口, 2-3、冷媒入口, 2-4、冷媒出口,
3、气液分离器, 3-1、第三物料入口, 3-2、燃气出口,
3-3、油出口, 4、固液分离器, 4-1、离心式液固分离器,
4-2、袋式分离器, 6、蒸发器, 6-1、第四物料入口,
6-2、重油出口, 6-3、固体残渣出口 6-4、蒸气出口,
7、冷凝器, 8、缓冲罐 9、第一泵
10、第二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混冷换热器1,沿底部至顶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混冷换热器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物料入口1-1、喷嘴1-2、中部除雾器1-3、集液板1-4、换热管1-5、分配器1-6、顶部除雾器1-7和第一物料出口1-8;所述混冷换热器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集液板1-4收集的物料的集中输送至所述混冷换热器底部的竖直降膜管1-9;
间接换热器2,设置有换热管道,用于引入冷媒对间接换热器2内的物料进行降温,所述间接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物料入口2-1且底部设置有第二物料出口2-2,所述第一物料出口1-8与第二物料入口2-1相连接;
气液分离器3,用于将间接换热器2的第二物料出口2-2流出的物料进行气液分离;
固液分离器4,用于将混冷换热器1第一物料出口1-8流出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
蒸发器6,用于将固液分离器4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蒸馏;
冷凝器7,用于将蒸发器6蒸馏得到的油气进行冷凝;
缓冲罐8,用于收集冷凝器7冷凝得到的液体,所述缓冲罐8同时与所述分配器1-6和所述喷嘴1-2相连,从而所述缓冲罐8中的液体为分配器1-6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和为喷嘴1-2提供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所述间接换热器2、所述冷凝器7和换热管1-5依次连接使得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2、所述冷凝器7和换热管1-5。其中,为了引入冷媒,所述间接换热器2上设置有冷媒入口2-3。所述冷媒入口2-3通常设置在间接换热器2的底部附近。相应地,所述间接换热器2上还设置有冷媒出口2-4,用于将冷媒从间接换热器2引入冷凝器7。
本发明中,所述回收裂解气的装置是一种复合冷却装置,该装置充分利用了裂解油气的多凝结点和多闪蒸点特点以及雾化捕捉固体、液体微细颗粒原理,将固体和液体微粒从裂解气中分离出来的同时,实现了低分子油气的净化。
本发明中,所述喷嘴可以以常规的方式设置,优选情况下,所述喷嘴1-2沿轴向分布在混冷换热器侧壁(如图2所示)或沿横截面周长方向分布在混冷换热器内(如图3所示)。所述喷嘴采用这种分布方式可以使得喷嘴1-2喷放的雾滴与裂解气接触更充分。
本发明中,所述换热管1-5可以垂直分布或水平分布,优选为水平分布。
优选地,所述集液板1-4为漏斗状的百叶结构,所述集液板1-4与所述竖直降膜管1-9直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器4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心式液固分离器4-1和袋式分离器4-2,所述离心式液固分离器4-1是通过离心原理将油中的颗粒较大杂质分离出来,所述袋式分离器4-2则是通过丝网过滤原理,将微细颗粒过滤出去。
优选地,所述中部除雾器1-3为格栅结构,以对气流进行整流并使气流均匀向上流动。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6底部还设有重油出口6-2,用于将未蒸发的重油组分排出,同时在蒸发器6底部还设有固体残渣出口6-3,定期将蒸发器6内产生的固体残渣排出。所述蒸发器6上设置有第四物料入口6-1,用于接收固液分离器4分离得到的液体进入蒸发器6。所述蒸发器6上进一步设置有蒸气出口6-4,用于将蒸发器6蒸馏得到的油气送出。
优选地,所述缓冲罐8与分配器1-6之间设有第一泵9,用于将缓冲罐8中的液体输送至分配器1-6,为分配器1-6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所述缓冲罐8与喷嘴1-2之间设有第二泵10,为喷嘴1-2提供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3上设有燃气出口3-2和油出口3-3,分别用于排出气液分离得到的气相和油相。所述气液分离器3还设置有第三物料入口3-1用于接收经间接换热器2的第二物料出口2-2送出的物料。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利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装置回收裂解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处理的高温裂解气由第一物料入口1-1进入混冷换热器1,在混冷换热器1中依次流经喷嘴1-2、中部除雾器1-3、集液板1-4、换热管1-5、分配器1-6、顶部除雾器1-7通过喷淋、除雾、气流分配、降膜急冷、再次除雾过程进行净化降温后,得到中温裂解气、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所述中温裂解气从混冷换热器的第一物料出口1-8流出从第二物料入口2-1进入间接换热器2,所述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经竖直降膜管1-9从混冷换热器的底部进入固液分离器4;
2)步骤1)所述中温裂解气在间接换热器2中经冷媒冷却后由第二物料出口2-2流出进入气液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得到第二凝结油和不凝性可燃气;
步骤1)中所述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经过固液分离器4分离后进入蒸发器6,在蒸发器6中受热蒸馏成油气;
3)步骤2)中所述油气流入冷凝器7,经冷凝器7冷凝后流入缓冲罐8中,缓冲罐8中的液体为分配器1-6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和为喷嘴1-2提供喷嘴1-2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其中,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2、冷凝器7和换热管1-5,为换热过程提供冷却源。
具体地,从裂解炉出来的高温裂解气为茚、苯系物、多环芳烃、含苯氧化物、氰基苯系物、氧化物、不饱和环烃、链状烷烃、烯烃、沥青质及少量微细颗粒固体杂质等组成,绝大多数有机烃都呈现气态,只有少量粘稠状烃因其沸点较高而呈现雾滴的形式存在,并且部分雾滴和固体杂质粘合在一起。因上游裂解炉内的裂解工艺温度、是否催化等条件不同,裂解成分及含量会略有变化,裂解气出口温度不同,一般都会大于200℃,绝大多数情况下裂解炉出口处裂解气的温度都不低于300℃,总体特征是成分复杂、含油固液微细颗粒杂质,极易对管路和设备造成堵塞。
表1给出了利用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2020id7890A-5975C分析本发明所述裂解气得到的结果。
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所述裂解气具有较宽的温度范围,可以充分利用裂解气组成的复杂性导致的其自身具有的多沸点闪蒸与凝结特性,利用本发明所述装置及方法通过喷淋除雾除气溶胶、降膜急冷除雾除气凝胶和凝结油再沸后再进行凝结提纯的过程充分实现裂解气的提纯与分离。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当裂解气进入混冷换热器1后向上流动,首先与喷嘴1-2喷放的冷却油雾滴进行直接接触,在喷嘴喷放雾滴的过程中,由于节流降压作用,发生低沸点油闪蒸和高沸点油雾化,此时,低沸点油直接蒸发为气态,蒸发为吸热降温过程,吸热为高沸点油雾滴降温,高沸点油雾与含复杂杂质的裂解气直接接触时,由于裂解气温度高于300℃,裂解气中的高沸点物质会发生空间凝结,凝结为油雾滴,裂解气中原有的固体微细颗粒和液体微细颗粒成为空间凝结过程的凝结核,所以裂解气中高沸点裂解气首先在具有凝结核的微细颗粒表面发生凝结。雾滴、凝结液及杂质在重力作用下直接降落到混冷换热器底部,净化后的裂解油气继续向上流动,流经中部除雾器1-3时,被中部除雾器1-3(格栅结构)进行整流并实现均匀向上流动。然后向上流动的裂解气与换热管1-5上的过冷降膜油进行直接接触换热,实现裂解气急速冷却,同时部分过冷降膜油被加热并蒸发为油气,此时,裂解气中含有的少量微细油滴等杂质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与降膜换热管进行接触、碰撞,在表面力及空间凝结雾滴共同作用下,裂解油气中存有的高沸点油发生凝结、微量固体颗粒杂质被降膜油吸附。
由于雾化及降膜冷却净化过程为急冷过程,能够将裂解气迅速冷却,从而避免了裂解气中某些成分发生高温聚合,经过雾化及降膜冷却净化后,裂解气中的固、液杂质成分被有效分离出来,此时由于凝结的存在,裂解气中仍存在微细小液滴,通过顶部除雾器1-7去除液滴以后,得到中温裂解气。中温裂解气进入间接换热器2内进行降温凝结,气油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3,在气液分离器3内凝结下来的较纯油经油气出口3-3进行回收,未凝结的气体是以甲烷为代表的轻烃、氢气及一氧化碳等组成的低分子可燃气混合物,可燃气经燃气出口3-2进行回收,可燃气经过脱硫后进行燃烧,燃烧热可为裂解装置提供热能。
根据本发明,蒸发器6,用于将固液分离器4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部分蒸馏,其中的轻质油经蒸馏后进入冷凝器7,经冷凝器7冷凝后的液体进入缓冲罐8;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6底部还设有重油出口6-2和固体残渣出口6-3。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6的温度为140-220℃;其中,蒸发器6中蒸馏所需热量可以来自裂解气产生设备的加热炉热解出来高温烟气,实现余热利用,无需单独提供热能。
优选地,所述缓冲罐8与分配器1-6之间设有第一泵9,用于将缓冲罐8中的液体输送至分配器1-6,为分配器1-6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降膜油);所述缓冲罐8与喷嘴1-2之间设有第二泵10,为喷嘴1-2提供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冷却油)。
优选地,以所述缓冲罐8中液体的总重量为基准,通过控制泵的流量,使得所述缓冲罐8中的液体进入分配器1-6的重量为40重量%-80重量%,进入喷嘴1-2的重量为20重量%-60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冷媒可以为载热体油或水,也可选用其他液态载热体,载热体油的可用温度高达350℃,运行压力较低,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是比较好的冷媒,其具体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为:
控制冷媒的入口2-3温度为30-60℃进入间接换热器2内,冷媒从间接换热器2的冷媒出口2-4流出后,进入冷凝器7的温度为60-120℃,此时,冷媒对来自蒸发器6内的纯净轻质油气进行冷凝,并将轻质凝结油冷却至过冷状态,使其进入缓冲罐8内备用,从冷凝器7流出的冷媒进入换热管1-5温度为90-160℃,对换热管1-5外的降膜油进行冷却,最后从换热管1-5流出时的温度为110-25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具体的优点及突出的效果:
(1)轻质组分油闪蒸吸热,有效捕捉大的颗粒杂质,闪蒸吸热导致裂解气中重质组分油气发生空间凝结,实现重组分油气回收、裂解气净化及重轻组分油气分离,有效解决挂壁及堵管现象。
(2)采用过冷油降膜冷却技术,将初步净化的裂解气急冷处理,有效抑制裂解气二次反应发生,过冷油膜通过表面及空间凝结的方式,进一步实现裂解气中重质组分油气的凝结,凝结液及过冷液膜吸附颗粒杂质,实现颗粒杂质深度捕捉和去除。
(3)裂解气的产生设备中所用的加热炉烟气尾气温度高,可以通过将其引入本发明所述蒸发器中,实现余热废热利用,无需为蒸发器单独提供热能。
(4)冷媒依次通过冷凝器、间接换热器以及混冷换热器,实现冷媒冷量的阶梯利用,降低冷媒流量。
(5)通过余热废热再利用方式,将较纯净的轻质油分提取出来。与传统石油炼制与加工系统相比,本系统投资显著降低,且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混冷换热器(1),沿底部至顶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混冷换热器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物料入口(1-1)、喷嘴(1-2)、中部除雾器(1-3)、集液板(1-4)、换热管(1-5)、分配器(1-6)、顶部除雾器(1-7)和第一物料出口(1-8);所述混冷换热器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集液板(1-4)收集的物料进行集中输送至所述混冷换热器底部的竖直降膜管(1-9);
间接换热器(2),设置有换热管道,用于引入冷媒对间接换热器(2)内的物料进行降温,所述间接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物料入口(2-1)且底部设置有第二物料出口(2-2),所述第一物料出口(1-8)与第二物料入口(2-1)相连接;
气液分离器(3),用于将间接换热器(2)的第二物料出口(2-2)流出的物料进行气液分离;
固液分离器(4),用于将混冷换热器(1)中经竖直降膜管(1-9)流出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
蒸发器(6),用于将固液分离器(4)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蒸馏;
冷凝器(7),用于将蒸发器(6)蒸馏得到的油气进行冷凝;
缓冲罐(8),用于收集冷凝器(7)冷凝得到的液体,所述缓冲罐(8)同时与所述分配器(1-6)和所述喷嘴(1-2)相连,从而所述缓冲罐(8)中的液体为分配器(1-6)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和为喷嘴(1-2)提供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所述间接换热器(2)、所述冷凝器(7)和换热管(1-5)依次连接使得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2)、所述冷凝器(7)和换热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2)沿轴向分布在混冷换热器侧壁或沿横截面周长方向分布在混冷换热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板(1-4)为漏斗状的百叶结构,所述集液板(1-4)与所述竖直降膜管(1-9)直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器(4)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心式液固分离器(4-1)和袋式分离器(4-2)。
5.利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回收裂解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处理的高温裂解气由第一物料入口(1-1)进入混冷换热器(1),在混冷换热器(1)中依次流经喷嘴(1-2)、中部除雾器(1-3)、集液板(1-4)、换热管(1-5)、分配器(1-6)、顶部除雾器(1-7)通过喷淋、除雾、气流分配、降膜急冷、再次除雾过程进行净化降温后,得到中温裂解气、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所述中温裂解气从混冷换热器的第一物料出口(1-8)流出从第二物料入口(2-1)进入间接换热器(2),所述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经竖直降膜管(1-9)从混冷换热器的底部进入固液分离器(4);
2)步骤1)所述中温裂解气在间接换热器(2)中经冷媒冷却后由第二物料出口(2-2)流出进入气液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得到第二凝结油和不凝性可燃气;
步骤1)中所述第一凝结油和固体杂质经过固液分离器(4)分离后进入蒸发器(6),在蒸发器(6)中受热蒸馏成油气;
3)步骤2)中所述油气流入冷凝器(7),经冷凝器(7)冷凝后流入缓冲罐(8)中,缓冲罐(8)中的液体为分配器(1-6)提供进行空间分配所需的第一原料油和为喷嘴(1-2)提供喷嘴(1-2)喷油雾所需的第二原料油;
其中,冷媒依次流经间接换热器(2)、冷凝器(7)和换热管(1-5),为换热过程提供冷却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以所述缓冲罐(8)中液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缓冲罐(8)中的液体进入分配器(1-6)的重量为40重量%-80重量%,进入喷嘴(1-2)的重量为20重量%-60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媒为热载体油或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冷媒进入间接换热器(2)前的温度为30-60℃,进入冷凝器(7)的温度为60-120℃,进入换热管(1-5)的温度为90-160℃,从换热管(1-5)流出时的温度为110-25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蒸发器(6)的温度为140-220℃。
10.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或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固体废弃物回收中的应用。
CN201811064201.2A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9021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4201.2A CN109021999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4201.2A CN109021999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1999A true CN109021999A (zh) 2018-12-18
CN109021999B CN109021999B (zh) 2020-09-01

Family

ID=6462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4201.2A Active CN109021999B (zh) 2018-09-12 2018-09-12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199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6049A (zh) * 2020-05-19 2020-09-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精准高效多级冷凝分离设备
CN112933622A (zh) * 2021-02-02 2021-06-11 崔秋生 一种热回收内浮顶储罐油的装置及方法
WO2022166740A1 (zh) * 2021-02-02 2022-08-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裂解气热量回收装置,回收裂解气热量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7415A (ja) * 2007-08-30 2009-03-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ガスの精製方法
CN101560405A (zh) * 2009-05-25 2009-10-21 顾赛 生物质自热自循环式热裂解制取液体燃料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2881187U (zh) * 2012-11-05 2013-04-17 北京华电光大新能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热解多联产装置
CN107596831A (zh) * 2017-09-30 2018-01-19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裂解油气的防聚净化工艺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7415A (ja) * 2007-08-30 2009-03-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ガスの精製方法
CN101560405A (zh) * 2009-05-25 2009-10-21 顾赛 生物质自热自循环式热裂解制取液体燃料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2881187U (zh) * 2012-11-05 2013-04-17 北京华电光大新能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热解多联产装置
CN107596831A (zh) * 2017-09-30 2018-01-19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裂解油气的防聚净化工艺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6049A (zh) * 2020-05-19 2020-09-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精准高效多级冷凝分离设备
CN112933622A (zh) * 2021-02-02 2021-06-11 崔秋生 一种热回收内浮顶储罐油的装置及方法
WO2022166740A1 (zh) * 2021-02-02 2022-08-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裂解气热量回收装置,回收裂解气热量的方法
CN112933622B (zh) * 2021-02-02 2023-01-31 崔秋生 一种热回收内浮顶储罐油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1999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1999A (zh) 一种回收裂解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02585918B (zh) 生物质燃气耦合吸附深度脱除焦油的工艺及系统
CN102249187B (zh) 多晶硅尾气处理回收纯氢和液态hcl的系统及其工艺
CN101619223B (zh) 油页岩干馏法冷凝回收系统油洗节能装置及操作工艺
CN104449880B (zh) 一种粗煤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1270304B (zh)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
CN103215089B (zh) 一种粉煤热解中气固冷态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CN206295742U (zh) 一种含尘热解油气全油洗系统
CN113136246A (zh) 一种高温垃圾干馏油气分离系统及方法
CN109289225B (zh) 一种冷凝回收热解气的装置及方法和应用
CN201704300U (zh) 废旧轧制油再生装置
RU2470064C2 (ru) Способ замедленного коксования нефтяных остатков
CN203754648U (zh) 焦油在线分馏除尘系统
CN105688615A (zh) 一种组合式丙烯深度脱水的方法及装置
RU261223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подготовки газа деэтанизации к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е по газопроводу
CN104357096B (zh) 一种高效节能煤气净化处理方法
CN103275767A (zh) 一种高温含固体粉尘和含焦油气的气体的分离方法
US2374073A (en)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hydrocarbons
WO2012079499A1 (zh) 油母页岩干馏系统油-水-泥密闭回收利用方法与装置
CN103773419B (zh) 一种焦油在线分馏除尘系统及方法
CN207532991U (zh) 一种高温热解气体的除尘系统
CN212293457U (zh) 一种高温垃圾干馏油气油洗分离净化系统
CN103657264B (zh) 去除裂解加氢汽油中循环氢液滴和颗粒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3247238U (zh) 一种粉煤热解中气固冷态分离的装置
CN205700022U (zh) 一种油船晃荡液货舱逸出油气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6

Address after: 1206-4, building 3, No. 11, Changchun Bridg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after: SINOHOP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uilding 4, floor 8, No. 9, Haidian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Road, Beijing City, 418

Patentee before: CISRI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