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1915A -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1915A
CN109021915A CN201810695214.3A CN201810695214A CN109021915A CN 109021915 A CN109021915 A CN 109021915A CN 201810695214 A CN201810695214 A CN 201810695214A CN 109021915 A CN109021915 A CN 109021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adhesive
organic silicon
organic
pressure sensi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52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峰
王婷
李春
刘春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21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1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83/00Adhesive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及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复合膜结构、应用该复合膜结构的振膜及应用该振膜的发声装置。按重量份,所述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作原料包括:有机硅树脂15~60份、有机硅橡胶5~55份、有机溶剂30~90份及催化剂0.1~5份。本发明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振膜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性能,使得该振膜在振动时不会出现偏振现象,进而使得应用该振膜的发声装置具有较佳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

Description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复合膜结构、应用该复合膜结构的振膜、及应用该振膜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振膜是发声装置的核心部件。丙烯酸脂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阻尼性能,为了使振膜具有较佳的阻尼性能,通常采用丙烯酸脂类压敏胶来制作振膜的阻尼胶层。然而,由于丙烯酸脂类压敏胶含有酯基等极性基团,导致该阻尼胶层的耐高温性能较差,在输入电压增加时,该阻尼胶层的刚性和阻尼性能下降,导致振膜在振动过程中出现偏振,进而导致发声装置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均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旨在使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振膜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性能,使得该振膜在振动时不会出现偏振现象,进而使得应用该振膜的发声装置具有较佳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按重量份,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作原料包括:
有机硅树脂15~60份;
有机硅橡胶5~55份;
催化剂0.1~5份;及
有机溶剂30~90份。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树脂包括M链节和Q链节,该M链节为该Q链节为该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6~0.9,其中,R1为甲基、氢基或乙烯基,m的范围为15~20。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橡胶的结构式为其中,R2为甲基、乙烯基、或苯基,n的范围为5000~10000。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的质量比的范围为:1:1~15:1。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所述原料还包括交联剂0~5份,该交联剂为含氢硅油、有机过氧化物、或烷氧基硅烷;且/或,
按重量份,所述原料还包括反应抑制剂0~5份,该反应抑制剂为炔醇化合物、含氮的化合物及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及丁酮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催化剂为铂的有机络合物、或有机锡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混合有机硅树脂15~60份、有机硅橡胶5~55份、及有机溶剂30~90份,获得混合物;
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0.1~5份,并对加入有催化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获得胶体;及
烘干所述胶体,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
进一步地,所述获得胶体后,烘干所述胶体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提供0~5份交联剂;及
向该胶体中加入该交联剂。
所述获得胶体后,烘干所述胶体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提供0~5份反应抑制剂;及
向该胶体中加入该反应抑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膜结构,所述复合膜结构包括至少两层第一基材层、和至少一层压敏胶层,该压敏胶层设于两层第一基材层之间,所述第一基材层中的至少一层为热塑性弹性体层,该压敏胶层的材质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压敏胶。
进一步地,该热塑性弹性体层的材质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5~40μm;且/或,
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40μm。
进一步地,所述两层基材层均为热塑性弹性体层,所述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及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与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的材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膜结构包括两层第一基材层和两层压敏胶层,所述复合膜结构还包括一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一压敏胶层夹设于第二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和一第一基材层之间,另一压敏胶层夹设于第二基材层的第二表面和另一第一基材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或工程塑料,所述热塑性弹性体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的至少一种,所述工程塑料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1~30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复合膜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振膜。
按重量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作原料包括:有机硅树脂15~60份、有机硅橡胶5~55份、有机溶剂30~60份及催化剂0.1~5份,有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会发生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有机硅橡胶之间还会发生交联反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从而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硅类压敏胶,该三维网状结构可使该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致密的结构,以使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性能,而且有机硅树脂具有分子量大和模量大的优点,将有机硅树脂设置为15~60份,以使有机硅类压敏胶还具有较佳的致密性、粘结性,将有机硅橡胶设置为5~55份,以提高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成膜性、粘结性和回弹性,使得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振膜在振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振现象,进而使得应用该振膜的发声装置具有较佳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复合膜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复合膜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振膜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作原料包括:
有机硅树脂15~60份;
有机硅橡胶5~55份;
催化剂0.1~5份;及
有机溶剂30~90份。
催化剂为铂的有机络合物、或有机锡化合物。
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反应速度,可催化有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之间的缩合反应。
铂的有机络合物的浓度为1~100ul/L。铂的有机络合物可为氯铂酸聚硅氧烷的溶液、氯铂酸异丙醇络合物、及氯铂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络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锡类化合物选自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及辛酸亚锡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及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可溶解在该有机溶剂中,以均匀混合。
按重量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作原料包括:有机硅树脂15~60份、催化剂0.1~5份、有机溶剂30~90份及有机硅橡胶5~55份,有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会发生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有机硅橡胶之间还会发生交联反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从而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硅类压敏胶,该三维网状结构可使该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致密的结构,以使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性能,而且有机硅树脂具有分子量大和模量大的优点,将有机硅树脂设置为15~60份,以使有机硅类压敏胶还具有较佳的致密性、粘结性,将有机硅橡胶设置为5~55份,以提高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成膜性、粘结性和回弹性,使得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振膜在振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振现象,进而使得应用该振膜的发声装置具有较佳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高的阻尼性,其损耗因子≥0.5。
本发明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高温持粘性较佳,在150℃的测试环境下,其脱落时间大于1小时。
有机硅树脂包括M链节和Q链节,该M链节为该Q链节为
其中,R1为甲基、氢基或乙烯基,m的范围为15~20。
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6~0.9。
有机硅树脂的M链节可提高对有机硅橡胶的相容性,并起增粘作用,Q链节具有补强作用,可以提高制得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内聚强度。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较小时,有机硅树脂与有机硅橡胶的相容性较差,而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较大时,制得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内聚强度较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设置为1:0.6~0.9,不仅可使该有机硅树脂与有机硅橡胶具有较佳的相容性,以使制得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高固含量,还可使制得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弹性和内聚强度。
M链节中的R1为甲基、氢基或乙烯基,氢基及乙烯基可用于与有机硅橡胶发生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
可以理解的,Q链节中m可为15、16、17、18、19、或20。
Q链节中m的数值代表羟基的含量,羟基的含量会影响有机硅树脂与有机硅橡胶反应的程度,并影响有机硅类压敏胶性能,如粘附力和粘接强度等。本发明的Q链节中m的数值范围为15~20,使得制得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粘附力和粘结强度。
有机硅橡胶的结构式为其中,R2为甲基、乙烯基、或苯基,n的范围为5000~10000。苯基可增加有机硅类压敏胶的耐热性能,乙烯基可与其他基团发生交联反应。
本发明有机硅橡胶具有以羟基为端基的线形结构,羟基可与有机硅树脂发生缩合反应。
有机硅橡胶n的范围为5000~10000,使得有机硅橡胶的分子量适中,使得制得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柔韧性、内聚强度、低迁移率、粘度佳、及固含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有机硅橡胶为甲基羟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及苯基硅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的质量比的范围为:1:1~15:1。
可以理解的,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的质量比为: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或15:1等。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的质量比的范围设置为1:1~15:1,使得制得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初粘性和持粘性。
按重量份,原料还包括交联剂0~5份。交联剂为含氢硅油、有机过氧化物、或烷氧基硅烷。
交联剂的作用是增加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内聚力。
含氢硅油是指含有S-H键的硅油。可以理解的,有机硅橡胶还会与含氢硅油发生交联反应。
有机过氧化物可为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异丙苯、2,4-二氯苯甲酰、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等。
烷氧基硅烷可为环氧硅烷、四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叔丁氧基二乙酰氧基硅烷、甲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酰氧肟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氧基硅烷、丙氧基硅烷、及丁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等。
按重量份,原料还包括反应抑制剂0~5份。
反应抑制剂为炔醇化合物、含氮的化合物及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反应抑制剂可减缓反应速度,以使压敏胶的存储期延长。
炔醇化合物可为乙炔基环己醇、2-甲基-3-丁炔-2-醇、3-苯基-1-丁炔-3-醇、及3-丙基-1-丁炔-3-醇中的至少一种。
含氮的化合物可为喹啉、甲肼及苯肼中的至少一种。
乙烯基化合物可为全氯乙烯和/或四乙烯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有机硅树脂、催化剂、有机硅橡胶、有机溶剂、交联剂、及反应抑制剂,还可以为其他材料,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混合20~80份有机硅树脂、5~55份有机硅橡胶、及30~60份有机溶剂,获得混合物;
向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0.1~5份,并对加入有催化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获得胶体;及
烘干胶体,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有机硅橡胶为甲基羟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及苯基硅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及丁酮中的至少一种。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可溶解在该有机溶剂中,以均匀混合。
催化剂为铂的有机络合物、或有机锡化合物。
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反应速度,可催化有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之间的缩合反应。
铂的有机络合物的浓度为1~100ul/L。铂的有机络合物可为氯铂酸聚硅氧烷的溶液、氯铂酸异丙醇络合物、氯铂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络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锡类化合物选自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及辛酸亚锡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加热处理的温度范围为70~90℃,反应时间为50~70min,以使有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之间发生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烘干胶体,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包括:可将胶体涂布于一基材上,再对胶体进行烘干处理。基材可为热塑性弹性体、工程塑料层、无纺布或离型膜。热塑性弹性体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的至少一种,工程塑料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烘干胶体的处理包括第一次烘干处理和第二次烘干处理,该烘干处理可为对胶体进行第一次烘干处理后,再对胶体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其中,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范围为60~120℃,,反应时间为2~3min,以除去胶体中的有机溶剂,该第二次烘干处理的温度范围为80~160℃,反应时间为2~3min,来固化该胶体,形成有机硅类压敏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加热处理的过程中有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会发生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在第二次烘干处理的过程中有机硅橡胶之间还会发生交联反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从而生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硅类压敏胶,三维网状结构可使该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致密的结构,以使有机硅类压敏胶具有较佳的耐高温性能,而且有机硅树脂具有分子量大和模量大的优点,将有机硅树脂设置为15~60份,以使有机硅类压敏胶还具有较佳的致密性、粘结性,将有机硅橡胶设置为5~55份,以提高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成膜性、粘结性和回弹性,使得应用该有机硅类压敏胶的振膜在振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振现象,进而使得应用振膜的发声装置具有较佳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
获得胶体后,烘干胶体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提供0~5份交联剂;及
向该胶体中加入该交联剂。
交联剂为含氢硅油、有机过氧化物、或烷氧基硅烷。
交联剂的作用是使有机硅橡胶发生交联反应,增加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内聚力。
含氢硅油是指含有S-H键的硅油。可以理解的,有机硅橡胶还会与含氢硅油发生交联反应。
有机过氧化物可为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异丙苯、2,4-二氯苯甲酰、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等。
烷氧基硅烷可为环氧硅烷、四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叔丁氧基二乙酰氧基硅烷、甲氧基硅烷、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酰氧肟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氧基硅烷、丙氧基硅烷、及丁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等。
获得胶体后,烘干胶体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提供0~5份反应抑制剂;及
向胶体中加入该反应抑制剂。
反应抑制剂为炔醇化合物、含氮的化合物及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反应抑制剂可减缓反应速度,以使压敏胶的存储期延长。
炔醇化合物可为乙炔基环己醇、2-甲基-3-丁炔-2-醇、3-苯基-1-丁炔-3-醇、及3-丙基-1-丁炔-3-醇中的至少一种。
含氮的化合物可为喹啉、甲肼及苯肼中的至少一种。
乙烯基化合物可为全氯乙烯和/或四乙烯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
参图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膜结构100。
复合膜结构100包括至少两层第一基材层10、和至少一层压敏胶层30,压敏胶层30设于两层第一基材层10之间,第一基材层10中的至少一层为热塑性弹性体层,压敏胶层30的材质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复合膜结构100包括两层第一基材层10,压敏胶层30夹设于两层第一基材层10之间。
由于复合膜结构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上述两层第一基材层100间的材质均为热塑性弹性体层,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及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其中所述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与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与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间的材质相同。例如,第一热塑性弹性层及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的材质均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此时,复合膜结构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层、丙烯酸类压敏胶及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层依次堆叠而成的结构。其中,有机硅类压敏胶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
第一基材层10的材质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的范围为5~40μm。
可选地,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为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或40μm。
可以理解的,两层第一基材层10可选用相同的材质,也可选用不同的材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一基材层10的材质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使得第一基材层10中至少一层的软化温度大于80℃,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且第一基材层10的厚度为5~40μm,使得复合膜结构100不仅具有较佳的强度和回弹性,还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和较高的耐高温性。
压敏胶层30的厚度的范围为2~40μm。
可选地,所述压敏胶层30的厚度为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或40μ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压敏胶层30的厚度的范围为2~40μm,使得应用压敏胶层30的复合膜结构100具有较佳的耐高温特性,即使在输入电压增加时,复合膜结构100的刚性和阻尼性能也不会明显下降。
复合膜结构100包括两层压敏胶层30,复合膜结构100还包括一第二基材层50,第二基材层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0,其中一压敏胶层30夹设于第二基材层50的第一表面51和一第一基材层10之间,另一压敏胶层30夹设于第二基材层50的第二表面53和另一第一基材层10之间。
第二基材层50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或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的至少一种,工程塑料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基材层50的厚度的范围为1~30μm。
可选地,第二基材层50的厚度为1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或30μ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复合膜结构100包括两层第一基材层10、两层压敏胶层30及一第二基材层50,其中一压敏胶层30夹设于第二基材层50的第一表面51和一第一基材层10之间,另一压敏胶层30夹设于第二基材层50的第二表面53和另一第一基材层10之间,以增加该复合膜结构100的挺度和抗偏振能力。
参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振膜200。
振膜200具有复合膜结构10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振膜200的总厚度为7μm~150μm。
由于该振膜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第一基材层10为振膜200的振动提供所需的刚度,获得较高的瞬态响应。压敏胶层30具有较高的粘结力,使得振膜200的各层的振动可保持一致性。而且,压敏胶层30具有较佳的阻尼特性,可以提高大振幅下的振动平衡性,抑制偏振,以使振膜200在高低温工作环境下,均具有较高的音质和听音稳定性。
振膜200包括至少一折环部21,折环部21具有复合膜结构100。
振膜200还包括球顶部23,球顶部23与折环部21连接。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振膜200包括两个折环部21。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球顶部23与折环部21一体成型。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球顶部23与折环部21采用不同材质。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球顶部23位于振膜200的中心位置,折环部21位于振膜200中心位置的周侧,环绕振膜200的中心位置。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未图示)。发声装置包括振膜200。
由于该发声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还包括音圈(未图示),振膜200与音圈牢固粘接,以提升振膜200的性能。
实施例一:
按重量份,提供5份甲基羟基硅橡胶、15份有机硅树脂、30份苯,将甲基羟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溶解于苯中,获得混合物;其中,甲基羟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4,有机硅树脂中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7,R1为甲基,m的范围为15。
提供2份氯铂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络合物,将氯铂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络合物加入至混合物中,对加入有氯铂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络合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该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时间为70min,氯铂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可促进甲基羟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发生缩合反应,获得胶体;
待胶体冷却后,将胶体涂布于离型膜上;
对涂布于离型膜上的胶体进行第一次烘干处理,以除去苯,该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70℃,时间为2min;
对经第一次烘干处理后的胶体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该第二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60℃,时间为3min。
实施例二:
按重量份,提供15份甲基羟基硅橡胶、30份有机硅树脂、54份甲苯,将甲基羟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溶解于甲苯中,获得混合物;其中,甲基羟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2,有机硅树脂中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75,R1为氢基,m的范围为17。
提供0.5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加入至混合物中,对加入有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为催化剂,可促进甲基羟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发生缩合反应,获得胶体,该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5℃,时间为60min;
待胶体冷却后,提供0.5份过氧化苯甲酰,将过氧化苯甲酰加入至胶体中,搅拌均匀;
将加有过氧化苯甲酰的胶体涂布于聚氨酯弹性体上,对其进行第一次烘干处理,以除去甲苯,该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75℃,时间为2.5min;
对经第一次烘干处理后的胶体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该第二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60℃,时间为2min。
其中,过氧化苯甲酰作为交联剂可促进甲基羟基硅橡胶之间发生的交联反应。
实施例三:
按重量份,提供25份乙烯基硅橡胶、40份有机硅树脂、32.3份甲苯,将乙烯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溶解于甲苯中,获得混合物;其中,乙烯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的质量比为5:8,有机硅树脂中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7,R1为氢基,m的范围为18。
提供1份辛酸亚锡,将辛酸亚锡加入至混合物,对加入有辛酸亚锡是我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可促进乙烯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发生加成反应,获得胶体,该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0℃,时间为65min;
待胶体冷却后,提供0.1份乙炔基环己醇,2份含氢硅油,0.5份氯铂酸异丙醇络合物,将乙炔基环己醇,含氢硅油及氯铂酸聚硅氧烷的溶液加入至胶体中,搅拌均匀;
将加有乙炔基环己醇,含氢硅油及氯铂酸聚硅氧烷的溶液的胶体涂布于聚酯弹性体基材上,对其进行第一次烘干处理,以除去甲苯,该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80℃,时间为2min;
对经第一次烘干处理后的胶体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该第二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55℃,时间为2.5min。
其中,乙炔基环己醇作为反应抑制剂可减缓反应速度,含氢硅油作为交联剂可促进乙烯基硅橡胶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同时,该含氢硅油还会与乙烯基硅橡胶发生交联反应。氯铂酸聚硅氧烷的溶液作为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度。
实施例四:
按重量份,提供30份苯基硅橡胶、80份有机硅树脂、39份乙酸乙酯,将苯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溶解于乙酸乙酯中,获得混合物;其中,苯基硅橡胶与有机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1,有机硅树脂中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8,R1为氢基,m的范围为20。
提供0.5份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加入至混合物,对加入有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为催化剂可促进苯基硅橡胶和有机硅树脂之间发生缩合反应或加成反应,获得胶体,该加热处理的温度为70℃,时间为55min;
待胶体冷却后,提供0.5份过氧化苯甲酰,将过氧化苯甲酰加入至胶体中,搅拌均匀;
将加有过氧化苯甲酰的胶体涂布于有机硅弹性体基材上,对其进行第一次烘干处理,以除去乙酸乙酯,该第一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70℃,时间为2.6min;
对经第一次烘干处理后的胶体进行第二次烘干处理,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该第二次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60℃,时间为2.6min。
其中,过氧化苯甲酰作为交联剂可促进苯基硅橡胶之间发生的交联反应。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所述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作原料包括:
有机硅树脂15~60份;
有机硅橡胶5~55份;
催化剂0.1~5份;及
有机溶剂30~9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树脂包括M链节和Q链节,该M链节为该Q链节为该M链节和Q链节的数量比为1:0.6~0.9,其中,R1为甲基、氢基或乙烯基,m的范围为15~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橡胶的结构式为其中,R2为甲基、乙烯基、或苯基,n的范围为5000~100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树脂和有机硅橡胶的质量比的范围为:1:1~15:1。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所述原料还包括交联剂0~5份,该交联剂为含氢硅油、有机过氧化物、或烷氧基硅烷;且/或,
按重量份,所述原料还包括反应抑制剂0~5份,该反应抑制剂为炔醇化合物、含氮的化合物及乙烯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及丁酮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催化剂为铂的有机络合物、或有机锡化合物。
6.一种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混合有机硅树脂15~60份、有机硅橡胶5~55份、及有机溶剂30~90份,获得混合物;
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0.1~5份,并对加入有催化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处理,获得胶体;及
烘干所述胶体,获得有机硅类压敏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胶体后,烘干所述胶体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提供0~5份交联剂;及
向该胶体中加入该交联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硅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胶体后,烘干所述胶体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提供0~5份反应抑制剂;及
向该胶体中加入该反应抑制剂。
9.一种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包括至少两层第一基材层、和至少一层压敏胶层,该压敏胶层设于两层第一基材层之间,所述第一基材层中的至少一层为热塑性弹性体层,该压敏胶层的材质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压敏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塑性弹性体层的材质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5~40μm;且/或,
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40μm。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基材层均为热塑性弹性体层,所述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所述第一压敏胶层及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塑性弹性体层与第二热塑性弹性体层的材质相同。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结构包括两层压敏胶层,所述复合膜结构还包括一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一压敏胶层夹设于第二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和一第一基材层之间,另一压敏胶层夹设于第二基材层的第二表面和另一第一基材层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质为热塑性弹性体或工程塑料,所述热塑性弹性体选自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及有机硅弹性体的至少一种,所述工程塑料选自聚醚醚酮、聚芳酯、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且/或,
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1~30μm。
15.一种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具有如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结构。
16.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振膜。
CN201810695214.3A 2018-06-15 2018-06-28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Pending CN1090219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7421 2018-06-15
CN2018106274215 2018-06-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1915A true CN109021915A (zh) 2018-12-18

Family

ID=6552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5214.3A Pending CN109021915A (zh) 2018-06-15 2018-06-28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1915A (zh)
WO (1) WO20192376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7601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CN112126374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东莞市骏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电池加工过程中表面保护的有机硅压敏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595A (zh) * 2007-12-13 2008-05-14 同济大学 纳米mq硅树脂增强的湿固化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0372A (zh) * 2009-04-02 2009-10-21 佛山市华联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次成型有机硅自粘性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CN102051154A (zh) * 2010-11-26 2011-05-11 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389A (zh) * 2011-01-11 2011-07-20 广东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固含量耐高温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595A (zh) * 2007-12-13 2008-05-14 同济大学 纳米mq硅树脂增强的湿固化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0372A (zh) * 2009-04-02 2009-10-21 佛山市华联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次成型有机硅自粘性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CN102051154A (zh) * 2010-11-26 2011-05-11 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389A (zh) * 2011-01-11 2011-07-20 广东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固含量耐高温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7601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CN112126374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东莞市骏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合物锂电池加工过程中表面保护的有机硅压敏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7696A1 (zh)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4488A (zh)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CN108900960A (zh) 丙烯酸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JP4171898B2 (ja) 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用接着テープ
CN109021915A (zh) 有机硅类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膜结构、振膜、及发声装置
CN104152104A (zh) 一种自粘性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070056979A (ko) 다이싱·다이본드용 접착 테이프
CN104476882B (zh) 一种超薄pi覆盖膜及其制备方法
JPH0598239A (ja) 無溶剤型又はハイソリツド型シリコーン感圧接着剤組成物
KR20060046464A (ko) 다이싱·다이본드용 접착 테이프
TWI573833B (zh) Semiconductor wafer protection film and semiconductor wafe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169389A (zh) 电路连接材料、电路连接结构体、粘接膜以及卷绕体
JP4213998B2 (ja) 接着剤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状接着剤
CN113423045A (zh) 扬声器用振膜、扬声器用振膜制备方法及发声装置
CN113956837A (zh) 一种无停顿印、高锚固性有机硅压敏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937436A (zh) 粘接剂清漆、粘接膜及布线膜
TW201835280A (zh) 減振型聚矽氧壓敏黏著劑
WO2003102049A1 (fr) Resine adhesive et adhesifs sous forme de films la contenant
CN113423046B (zh) 扬声器用振膜、扬声器用振膜制备方法及发声装置
CN115304962B (zh) 低表面能基材粘接用底涂剂组合物及用途
CN111499870A (zh) 一种耐水煮的有机硅压敏胶增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8689B (zh) 一种无溶剂室温交联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168227A (ja)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33288A (zh) 減振型聚矽氧壓敏黏著劑
JP4586966B2 (ja)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接着フィルム
JP2008221602A (ja) 自己融着性シリコーンゴムシート及び自己融着性シリコーンゴム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