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5717A - 车辆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5717A
CN108995717A CN201810522197.3A CN201810522197A CN108995717A CN 108995717 A CN108995717 A CN 108995717A CN 201810522197 A CN201810522197 A CN 201810522197A CN 108995717 A CN108995717 A CN 108995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olding part
deck panel
fixation wall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21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5717B (zh
Inventor
吉元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95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5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5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5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5/00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 B60R5/0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 B60R5/044Compartments within vehicle body primarily intended or sufficiently spacious for trunks, suit-cases, or the like arranged at rear of vehicle luggage covering means, e.g. parcel she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68Rear parcel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2013/0287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integrating other function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备:在后部座席的背后立起的固定壁、前端安装于上述固定壁的后围上盖板,上述后围上盖板具备:第一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固定壁,并沿着与上述固定壁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及折叠部,连接于上述第一安装部的上端,并与上述第一安装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向,且在受到朝向上述车辆的前方的力时以其上端为支点向车辆前方折叠,上述折叠部具有在被折叠了时在比上述固定壁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与上述第一安装部或上述固定壁抵接那样的长度。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具有在后部座席的背后立起的固定壁和前端安装于上述固定壁的后围上盖板的车辆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的后部座席的后部设有固定于该后部座席的固定壁和安装于该固定壁的后围上盖板。后围上盖板是将车室与行李室分隔的板,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为了抑制该后围上盖板的车辆上下方向的振动,而在该后围上盖板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绳状补强筋。根据上述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后围上盖板的车辆上下方向的振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7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对于后围上盖板,不仅施加车辆上下方向的振动,而且有时还施加朝向车辆前方的力。即,通常在车辆上设有对乘员进行限制的安全带(后排座椅安全带或儿童座椅的系拴带),在后围上盖板紧固有与该安全带连结的连结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连结部件,有对后排座椅安全带进行卷收的卷收器或与系拴带卡定的固定器等。
在车辆进行紧急减速或紧急停止的情况下,后部座席上的乘员由于惯性力而要向车辆前方行进。伴随着该乘员的前进,向对该乘员进行限制的安全带、与该安全带连结的连结部件、紧固有该连结部件的后围上盖板施加朝向车辆前方的力。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该朝向车辆前方的力较大时的对策,未作叙述,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即使后围上盖板受到朝向车辆前方的力也能够抑制后围上盖板的前方移动的车辆后部构造。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具备:在后部座席的背后立起的固定壁、前端安装于上述固定壁的后围上盖板,上述后围上盖板具备:第一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固定壁,并沿着与上述固定壁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及折叠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上述第一安装部的上端,并与上述第一安装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向,且上述折叠部在受到朝向上述车辆的前方的力时以上述折叠部的上端为支点向车辆前方折叠,上述折叠部具有在被折叠了时在比上述固定壁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与上述第一安装部或上述固定壁抵接那样的长度。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在朝向车辆前方的力作用于折叠部时,该朝向车辆前方的力由固定壁承接。其结果是,固定壁与第一安装部的紧固难以解除,能有效地防止后围上盖板的前方移动。
另外,可以是,上述折叠部是以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向车辆下方行进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上述折叠部的从上端至下端的长度为从上述折叠部的上端至上述固定壁的上端的距离以上。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在朝向车辆前方的力作用于折叠部时,该朝向车辆前方的力能够被固定壁可靠地承接。
此外,可以是,上述车辆后部构造还具备后部骨架,上述后围上盖板的后端安装于上述后部骨架,上述后围上盖板还具备:第二安装部,安装于上述后部骨架;及展开部,设于上述折叠部与上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在受到朝向车辆前方的拉拽力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展开。
通过设置展开部,能够利用展开部的展开所产生的后围上盖板的伸长量抵消折叠部的折叠所产生的后围上盖板的收缩量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减少第二安装部的前方移动量。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通过上述展开部展开而产生的上述后围上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伸长量大于通过上述折叠部折叠而产生的上述后围上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收缩量。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展开部的展开所产生的后围上盖板的伸长量完全抵消折叠部的折叠所产生的后围上盖板的收缩量,能够防止第二安装部的前方移动。
另外,上述展开部可以是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发生变化的倾斜部。
在该情况下,展开部的形状简单,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形。
另外,可以是,在将上述折叠部的长度设为L2,将上述展开部的长度设为L3,将上述折叠部在折叠前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α,将上述折叠部在折叠后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γ,将上述展开部在展开前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β的情况下,满足L2×(cosα+cosγ)≤L3×(1-cosβ)。
如果设为上述结构,则能够通过展开部的展开所产生的后围上盖板的伸长量完全抵消折叠部的折叠所产生的后围上盖板的收缩量,能够防止第二安装部的前方移动。
可以是,上述车辆后部构造还具备连结部件,上述连结部件与对上述后部座席的乘员或儿童座椅进行保持的安全带连结,且紧固于上述后围上盖板,上述连结部件在比上述折叠部靠车辆后方且比上述展开部靠车辆前方的位置紧固于上述后围上盖板。
如果设为上述结构,则通过向前拉拽连结部件而产生将折叠部的后端朝向车辆前方按压的力和将展开部的前端朝向车辆前方拉拽的力,从而可靠地产生折叠部的折叠及展开部的展开。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车辆后部构造,在朝向车辆前方的力作用于折叠部时,该朝向车辆前方的力由固定壁承接。其结果是,固定壁与第一安装部的紧固难以解除,能有效地防止后围上盖板的前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后部构造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后围上盖板的槽部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各部的尺寸的图。
图5是表示变形后的槽部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槽部的截面形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槽部的截面形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槽部的截面形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槽部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槽部的变形后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车辆后部构造。图1是车辆后部构造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后围上盖板20通常被罩14覆盖而隐藏,但是在图1中,省略车辆车顶及罩14的图示,而图示出后围上盖板20。
在车辆的后部配置有后排座椅12,在该后排座椅12的背后配置有后围上外板16、后围上内板18(在图1中看不见)、后围上盖板20。在这三个部件16、18、20的上方配置有罩14(参照图2),通常,乘员看不见这三个部件16、18、20。
如图2所示,后围上外板16及后围上内板18都是具有弯折两次而成的阶梯状的截面形状的薄板状部件。后围上外板16及后围上内板18以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呈长条且截面为大致矩形的通道17的方式相互面对并被紧固。在此,“紧固”是指将两个部件以避免容易分离的方式相互接在一起。因此,紧固除了通过点焊或熔敷进行安装之外,也包含利用了粘接带或螺纹等的安装。在以下的说明中,列举通过点焊对各部件进行紧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后围上外板16直接或经由其他部件紧固于后排座椅12的背面。而且,后围上内板18紧固于该后围上外板16,该后围上内板18的后端面作为在后排座椅12的背后立起的固定壁19发挥作用。
在后围上内板18的后端面,即固定壁19上紧固(例如点焊)后围上盖板20。后围上盖板20是为了将车室与行李室分隔而沿水平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
在后围上盖板20的上表面紧固有卷收器22。卷收器22是卷收对就座于后排座椅12的乘员进行限制的后排座椅安全带24的部件,作为连结后排座椅安全带24与后围上盖板20的连结部件发挥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仅图示出一个卷收器22,但是卷收器22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也可以在图1中的B部等设置卷收器22。而且,作为连结部件,除了卷收器22之外,还可以设置用于将儿童座椅的系拴带卡定的固定器。
如图1所示,在后围上盖板20上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形成多个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26。该槽部26避开连结部件(卷收器22或固定器)地形成。以下,将后围上盖板20中的槽部26以外的部位称为基准部28。因此,在后围上盖板20中,可以说是设置卷收器22等的基准部28与比该基准部28低的槽部26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交替排列。这样,在后围上盖板20上设置多个槽部26是为了提高后围上盖板20的强度和抑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振动。
图3是表示槽部26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图4是说明槽部26的尺寸的图。如图3所示,槽部26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行进的过程中弯折多次。更具体而言,槽部26从车辆前方侧依次大致分为第一安装部30、中间部32、折叠部34、第一主面部36、展开部38、第二主面部40、第二安装部42。第一安装部30是紧固于后围上内板18的后端面(固定壁19),且沿着与该固定壁19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部位。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30的上端比固定壁19的上端向上方突出。
从第一安装部30的上端延伸有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中间部32。该中间部32处于与设置卷收器22等的基准部28相同的高度位置。从中间部32的后端延伸有与第一安装部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向的折叠部34。该折叠部34具有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向车辆下侧行进的倾斜面。如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那样,该折叠部34在受到朝向车辆前方的力时,以其上端b1(参照图4)为支点向车辆前方进行折叠。而且,折叠部34在被折叠了时,在比固定壁19的上端a1靠下侧的位置与第一安装部30或固定壁19抵接。具体而言,折叠部34的从上端b1至下端b2的长度L2为从折叠部34的上端b1至固定壁19的上端a1的距离L1以上。关于设为上述结构的理由,在后文叙述。
从折叠部34的后端(下端b2)延伸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面部36。此外,从第一主面部36的后端延伸有展开部38。该展开部38在受到朝向车辆前方的拉拽力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展开。如图3所示,该展开部38具有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向车辆下侧行进的倾斜面。关于设置该展开部38的理由,在后文叙述。
从展开部38的后端(后端c2)延伸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主面部40,进而从第二主面部40的后端延伸有第二安装部42。第二安装部42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其上表面紧固于后围上盖板后加强件(以下称为“后围上盖板R/F”)25的底面。后围上盖板R/F25是配置于车辆的后方的后部骨架部件。
基准部28与槽部26相比的凹凸少,但是在该基准部2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与展开部38相连的倾斜面29。在比该倾斜面29靠车辆后方侧处,基准部28成为与第二安装部42大致相同的高度,基准部28的后端紧固于后围上盖板R/F25。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图2、图3可知,卷收器22紧固于基准部28中的比折叠部34靠车辆后方且比展开部38靠车辆前方处。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后围上盖板20具有折叠部34,该折叠部34具有在被折叠了时在比固定壁19的上端a1靠下侧的位置与第一安装部30或固定壁19抵接那样的长度。关于设为上述结构的理由,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说明。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后围上盖板20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在该比较例中,从折叠部34的上端至固定壁19的上端的距离L6大于折叠部34的从上端至下端的长度L7。
在上述结构情况下,考虑发生了车辆的紧急减速或紧急停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惯性力而后排座椅12的乘员比车辆向前方行进。由于乘员向前方行进,当然也对保持该乘员的后排座椅安全带24、与后排座椅安全带24连结的卷收器22、后围上盖板20施加朝向车辆前方的力。
在此,卷收器22位于比折叠部34靠车辆后方且比展开部38靠车辆前方处。因此,在卷收器22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时,折叠部34的后端被朝向车辆前方按压,展开部38的前端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通过折叠部34的后端被朝向车辆前方按压,而折叠部34以其上端为支点折叠,折叠部34的后端与相向的第一安装部30抵接。在此,该抵接位置在固定壁19的上端的上方,因此向前按压折叠部34的力无法由固定壁19承受,而仅由第一安装部30承受。
当向前的力作用于第一安装部30时,有时第一安装部30与固定壁19的紧固部位(例如焊接部位)被破坏,如图10所示,第一安装部30与固定壁19分离,后围上盖板20整体向车辆前侧移动。在该情况下,当然,卷收器22及后排座椅安全带24也向车辆前侧移动,因此后排座椅安全带24对乘员的保持性下降。而且,通过后围上盖板20向车辆前侧移动,而有时第二安装部42比后围上盖板R/F25向前方移动,两者的紧固也被解除。
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后围上盖板20中,如上所述,折叠部34的从上端b1至下端b2的长度L2大于从折叠部34的上端b1至固定壁19的上端a1的距离L1。在该情况下,考虑折叠部34的后端(下端b2)被朝向车辆前方按压,折叠部34以其上端b1为支点而折叠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折叠部34的后端(下端b2)在比固定壁19的上端a1靠下侧的位置与固定壁19或第一安装部30抵接。并且,在该情况下,向前按压折叠部34的力由固定壁19承受,因此第一安装部30与固定壁19的紧固不会解除。结果是,能有效地防止后围上盖板20或卷收器22向车辆前侧移动,能有效地防止后排座椅安全带24对乘员的保持性的下降。
另外,在卷收器22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的情况下,位于比该卷收器22靠车辆后方的展开部38的前端c1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当前端c1被向前拉拽时,如图5所示,展开部38以其后端c2为支点倒下、展开。并且,由此,后围上盖板20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伸长。
即,当卷收器22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时,后围上盖板20的槽部26由于折叠部34折叠而沿车辆前后方向收缩,另一方面,由于展开部38展开而沿车辆前后方向伸长。换言之,通过设置展开部38,能够减少卷收器22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时的后围上盖板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收缩量。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第二安装部42相对于后围上盖板R/F25的朝向车辆前方的移动量,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两者的紧固解除。
接下来,说明折叠部34及展开部38的尺寸。如已述那样,折叠部34的从上端b1至下端b2的长度L2必须大于从折叠部34的上端b1至固定壁19的上端a1的距离L1。另外,如果折叠前的折叠部34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α过小(折叠部34接近于水平),则折叠部34难以折叠。而且,如果角度α过小,则折叠部34的到完全折叠为止的下端b2的移动量变大,进而,后围上盖板20的槽部26的变形量(局部的变形量)变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因此,角度α优选为一定程度上较大的值,例如α≥20°。
另外,如果折叠后的折叠部34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γ也过小,则到折叠为止的下端b2的移动量变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因此,角度γ也优选为一定程度上较大的值,例如γ≥17°。
展开部38只要能够通过被朝向车辆前方拉拽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展开并伸长即可,其长度和角度不作特别限定。但是,为了防止第二安装部42被向前侧拉拽,优选的是通过展开部38展开而产生的后围上盖板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伸长量L5大于通过折叠部34折叠而产生的后围上盖板2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收缩量L4。为了满足该条件,在折叠部34为倾斜面的情况下,只要满足以下的式1即可。
【数学式1】
L2·(cosα+cosγ)≤L3·(1-cosβ) (1)
需要说明的是,在式1中,β是展开前的展开部38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L3表示展开部38的从前端c1至后端c2的长度。在式1中,左边表示折叠部34被折叠了时的下端b2行进的量L4,右边表示展开部38被展开时前端c1行进的量L5。而且,除了式1之外,当考虑到展开部38的展开性、成形性时,角度β优选为β≥80°。但是,在此说明的展开部38的尺寸等完全是一个例子,可以适当变更。因此,例如,式1的左边可以大于右边(即,式1的不等号可以反转)。即使在该情况下,与完全没有展开部38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减少第二安装部42的移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5中,示出L4>L5,式1的不等号反转的例子。
另外,到此为止说明的结构是一例。因此,只要是后围上盖板20具有折叠部34,该折叠部34在受到朝向车辆前方的力时以其上端b1为支点向车辆前方折叠,且该折叠部34具有在被折叠了时在比固定壁19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与第一安装部30或固定壁19抵接那样的长度即可,其他结构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说明中,折叠部34经由中间部32而与第一安装部30连接,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折叠部34直接连接于第一安装部30。而且,将第一安装部30紧固的固定壁19只要在后排座椅12的背后立起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后围上内板18以外的壁。
另外,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折叠部34设为具有倾斜面的形状,但是折叠部34只要与第一安装部3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向即可,其形状等不受限定。因此,例如,如图7所示,折叠部34可以是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立壁状。而且,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折叠部34的整体或一部分弯曲或弯折。
另外,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在折叠部34与第二安装部42之间设置有展开部38,但是如图6所示,该展开部38也可以省略。而且,如图7所示,展开部38也可以不是单一的倾斜面而是多个倾斜面相连的锯齿形波状。通过这样将多个倾斜面相连,能够增大展开时的伸长量而不较大地改变展开部38的前后的高度。而且,作为另一方式,如图8所示,展开部38可以设为将圆弧面相连的形状。

Claims (7)

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后部座席的背后立起的固定壁、前端安装于所述固定壁的后围上盖板,
所述后围上盖板具备:
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壁,并沿着与所述固定壁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及
折叠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向,所述折叠部在受到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的力时以所述折叠部的上端为支点向车辆前方折叠,
所述折叠部具有在被折叠了时在比所述固定壁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固定壁抵接那样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部是以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向车辆下方行进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所述折叠部的从上端至下端的长度为从所述折叠部的上端至所述固定壁的上端的距离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后部构造还具备后部骨架,所述后围上盖板的后端安装于所述后部骨架,
所述后围上盖板还具备:
第二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后部骨架;及
展开部,设于所述折叠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在受到朝向车辆前方的拉拽力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而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展开部展开而产生的所述后围上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伸长量大于通过所述折叠部折叠而产生的所述后围上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收缩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展开部是随着向车辆后方行进而车辆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发生变化的倾斜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折叠部的长度设为L2,将所述展开部的长度设为L3,将所述折叠部在折叠前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α,将所述折叠部在折叠后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γ,将所述展开部在展开前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β的情况下,满足L2×(cosα+cosγ)≤L3×(1-cosβ)。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后部构造还具备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与对所述后部座席的乘员或儿童座椅进行保持的安全带连结,且紧固于所述后围上盖板,
所述连结部件在比所述折叠部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展开部靠车辆前方的位置紧固于所述后围上盖板。
CN201810522197.3A 2017-06-06 2018-05-28 车辆后部构造 Active CN1089957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776 2017-06-06
JP2017111776A JP6791022B2 (ja) 2017-06-06 2017-06-06 車両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5717A true CN108995717A (zh) 2018-12-14
CN108995717B CN108995717B (zh) 2021-06-08

Family

ID=6445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2197.3A Active CN108995717B (zh) 2017-06-06 2018-05-28 车辆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8709B2 (zh)
JP (1) JP6791022B2 (zh)
CN (1) CN108995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3117A (ja) * 2018-11-27 2020-06-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3120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Honda Motor Co., Ltd. Parcel shelf structure in rear area of vehicle body
JP2013067282A (ja) * 2011-09-22 2013-04-18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4553898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US20160236627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upper back panel structure
CN205589323U (zh) * 2016-05-09 2016-09-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窗台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9983C1 (de) * 1982-08-12 1984-01-19 Audi Nsu Auto Union Ag, 7107 Neckarsulm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umklappbaren Ruecksitzbank und einstellbaren Kopfstuetzen
GB2379419B (en) * 2001-09-07 2004-12-01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safety arrangement
GB2398051B (en) * 2003-01-18 2006-03-22 Nissan Technical Ct Europ Ltd Parcel shel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3120A1 (en) * 2007-08-02 2009-02-05 Honda Motor Co., Ltd. Parcel shelf structure in rear area of vehicle body
JP2013067282A (ja) * 2011-09-22 2013-04-18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4553898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US20160236627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upper back panel structure
CN205589323U (zh) * 2016-05-09 2016-09-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窗台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18709B2 (en) 2019-12-31
JP2018203109A (ja) 2018-12-27
US20180345880A1 (en) 2018-12-06
CN108995717B (zh) 2021-06-08
JP6791022B2 (ja)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9619B2 (en) Vehicle seat
US11338758B2 (en) Rooftop airbag apparatus
CN110072739B (zh) 用于降低乘员头部的旋转速度的正面安全气囊组件
US8851511B1 (en) Shaped airbag
US7753443B2 (en) Frame structure of seatback for vehicle
CN109476272A (zh) 用于降低乘员的头部的旋转速度的正面安全气囊组件
US10239620B2 (en) Aircraft seat device having an air bag element
CN110382307B (zh) 前部安全气囊
CN106926810A (zh) 车辆用帘式气囊
US20070052212A1 (en) Extended inflatable coverage of inflatable curtains
US20160129875A1 (en) Curtain airbag with offset countermeasure
RU2527621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ушк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акой системы надувной подушк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US20180022304A1 (en) Vehicular seat
US20060202451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10919484B2 (en) Pedestrian protecting airbag apparatus
WO2019193987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814205B2 (en) Passenger airbag device
CN108995717A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20090283998A1 (en) Airbag of vehicle
CN109890665A (zh) 安全气囊模块
US8517417B2 (en) Airbag apparatus
US11433846B2 (en) Side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JP2010241251A (ja) バックル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2013005594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ushion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 bag device
JP5964798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