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9598B - 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9598B
CN108989598B CN201810441036.1A CN201810441036A CN108989598B CN 108989598 B CN108989598 B CN 108989598B CN 201810441036 A CN201810441036 A CN 201810441036A CN 108989598 B CN108989598 B CN 108989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original
reading
document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10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9598A (zh
Inventor
祢津贵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93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20747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89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9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9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9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4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 H04N1/0286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using an elongated light source, e.g. tubular lamp, LED array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arrays, e.g. an LED b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3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 H04N1/03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the photodetectors having a one-to-one and optically positiv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e.g. linear contact sensors
    • H04N1/0311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the photodetectors having a one-to-one and optically positiv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e.g. linear contact sensors using an array of elements to project the scanned image elements onto the photodetectors
    • H04N1/0312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with photodetectors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linear array the photodetectors having a one-to-one and optically positiv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canned picture elements, e.g. linear contact sensors using an array of elements to project the scanned image elements onto the photodetectors using an array of optical fibres or rod-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1/0473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in subscanning direction, e.g. picture start or line-to-lin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61Details relating to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e.g. transparent plat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5Feeding a sheet past a transparent plate;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能够实现更优选的产品。扫描仪具备:第一传感器,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第二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以及第三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原稿进行缩小成像,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传感器分别对来自原稿的光进行等倍成像。

Description

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扫描仪的读取方式,已知有多个读取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单眼透镜将主扫描方向的图像整体缩小转印到拍摄元件上的方式,将主扫描方向的图像分割为多个并利用复眼透镜读取图像的方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17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构成产品的部件的规格不明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更优选的产品。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扫描仪具备:第一传感器,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第二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以及第三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即,放置于原稿台的原稿和被输送的原稿分别由不同的传感器读取。根据该结构,不需要构成将不同的读取方式的读取的要求性能全部满足的一个传感器,只要利用满足各方式的要求性能的单独的传感器来实现即可,因此,能够吸收传感器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并抑制成本。特别是,在第一传感器对原稿进行缩小成像,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分别对来自原稿的光进行等倍成像时,谋求景深的第一传感器和谋求高速读取的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容易满足各自的要求性能,能够抑制成本。
进一步,第一传感器也可以是将来自原稿的同一部分的光成像到不同的传感器芯片的结构。根据该结构,通过结合不同的传感器芯片处的读取结果来生成主扫描方向的扫描数据的结构中,能够吸收传感器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并能够抑制成本。
进一步,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也可以是读取比第一传感器强的光所照到的原稿的结构。即,在进行原稿台上的原稿的读取时,高速化的要求不高。因此,在第一传感器中,允许通过相对弱的光进行相对低速的读取,能够省略与第一传感器相关的光源的散热对策而防止模块的大型化,能够抑制成本。
进一步,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的输出和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由同一转换电路进行图像转换的结构。即,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不被同时使用,因此,即使是由同一转换电路对各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图像转换的结构也没有障碍。因此,根据该结构,相比于设置与各传感器分别对应的转换电路的结构,能够抑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扫描仪的框图。
图2是表示扫描仪的输送机构的周边的构造的图。
图3是表示扫描仪的光学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光学系统的缩小的图。
图5是说明合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一读取部的光学系统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读取部的光学系统的图。
图8是凹面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模拟结果。
图9是表示扫描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扫描仪,10…控制器,10a…转换电路,10b…转换电路,21…第一传感器,21a…传感器芯片,21a1…第一传感器芯片,21a2…第二传感器芯片,22…第二传感器,22a…传感器芯片,23…第三传感器,31…第一光源,32…第二光源,33…第三光源,40…输送装置,40a…输送辊,40b…输送辊,41…副扫描装置,51…第一光学系统,51a…第一镜,51b…第二镜,51c…光圈部件,52…第二光学系统,52a…透镜,53…第三光学系统,61~63…基准板,70…通信部,80…操作部,90…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按照下述的顺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扫描仪的结构:
(2)光学系统的结构:
(3)扫描处理:
(4)其它实施方式:
(1)扫描仪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1的框图。扫描仪1具备控制器10、输送装置40、通信部70、操作部80以及三个系统的读取部(光源、传感器、光学系统等)。控制器10包括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以及控制部、构成转换电路10a、10b的SOC(System On a Chip:单片系统)。此外,控制器10也能够通过包括处理器(既可以是以执行特定的处理的方式构成电路的ASIC等专用电路,又可以是从记录介质读出读取程序并执行的CPU,也可以是SOC。另外,也可以是SOC、ASIC等与CPU协同动作)的结构等来实现。
控制器10控制扫描仪1的各部分,通过转换电路10a、10b对读取部的输出进行转换并生成扫描数据。操作部80具备对利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的输出部和接收利用者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控制器10控制操作部80而使读取条件的选择项、用于进行扫描指示等的信息显示于输出部。利用者能够基于该输出部的输出来输入读取条件的选择、读取开始指示等。
当输入读取开始指示时,控制器10控制扫描仪1的各部分,进行用于读取原稿的动作(例如,原稿的输送等)。当通过该动作从读取部输出读取数据时,转换电路10a(在进行背面的读取的情况下转换电路10b也)相对于读取数据进行图像转换并生成扫描数据。通信部70是用于与外部的装置(本实施方式中,外部的计算机90)进行通信的装置,控制器10能够向计算机90发送任意的信息,并从计算机90接收各种的指示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生成扫描数据时,控制器10经由通信部70向计算机90发送扫描数据。当然,扫描数据可以以各种方式被利用,既可以保存于扫描仪1所具备的未图示的记录介质,又可以保存于可搬型的记录介质,也可以经由通信部70提供给计算机90以外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具备未图示的ADF(自动进稿器)和原稿台这双方,通过从任意方式中选择出的方式使原稿在读取位置被读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具备第一读取部、第二读取部、以及第三读取部,第一读取部能够读取载置于原稿台的载置原稿。能够通过第二读取部读取由ADF输送的输送原稿的表面。第三读取部能够读取输送原稿的背面。
第一读取部具备图1所示的第一传感器21、第一光源31、副扫描装置41、以及第一光学系统51。副扫描装置41是能够使第一传感器21、第一光源31、第一光学系统51在副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装置。第二读取部具备图1所示的第二传感器22、第二光源32、以及第二光学系统52,第三读取部具备图1所示的第三传感器23、第三光源33、以及第三光学系统53。第二读取部以及第三读取部也可以具备与副扫描装置41类似的装置。
即,第二传感器22、第二光源32、第二光学系统52、第三传感器23、第三光源33、第三光学系统53固定地配置于扫描仪1内。并且,来自第二光源32的光被照射到输送原稿的输送路径内的规定位置,来自输送原稿的光经过第二光学系统52被第二传感器22检测,从而进行读取。另外,来自第三光源33的光被照射到输送原稿的输送路径内的规定位置,来自输送原稿的光经过第三光学系统53被第三传感器23检测,从而进行读取。
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具备多个传感器芯片。因此,这些传感器是传感器组。各传感器芯片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传感器,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在该一个方向上排列而构成线性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传感器芯片构成有三列光电转换元件列,各列的光电转换元件的各自之上设有红(R)、绿(G)、青(B)各种颜色的滤色镜。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成该光电转换元件列所延伸的方向与副扫描方向(输送原稿的输送方向)垂直(将该光电转换元件列所延伸的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
此外,第一传感器21所具备的多个传感器芯片在主扫描方向上以既定的间隔排列。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所具备的多个传感器芯片在主扫描方向上以相邻的状态排列,在不同的传感器芯片之间相邻的光电转换元件的间隔与其它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的间隔相同。因此,在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中,多个传感器芯片以相邻的方式排列,形成线性传感器,该线性传感器实质上进行主扫描方向的一行量的读取。
第一光源3、第二光源32以及第三光源33具备向设于输送原稿的输送路径的读取区域(照射位置)照射照明光的灯。此外,在原稿作为载置原稿被读取的情况下,照射位置能够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由存在于照射位置的物体(原稿、白基准板等)反射的光由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第三传感器23所具备的各传感器芯片接收,各传感器芯片生成与各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的接收量对应的信号。
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具备未图示的模拟前端。模拟前端包括根据光的接收量使增益作用于光电转换元件输出的信号并输出的电路、进行A/D转换的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拟前端具备对表示该增益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在模拟前端中,基于表示该增益的信息,来进行如下的增益调整:将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的黑电平设为最小的输出值,将白电平设为最大的输出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31、第二光源32以及第三光源33是输出白色光的光源。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所具备的光电转换元件列具备RGB各种颜色的滤色镜,因此,能够基于来照射有白色光的原稿的光来生成RGB各种颜色的扫描数据。
输送装置40是输送原稿的机构。输送装置40是将输送原稿输送到来自第二光源32以及第三光源33的光的照射位置,进而将输送原稿向扫描仪1的外部输送的机构。
图2是示意地表示输送装置40的输送路径的图。输送路径是通过由未图示的树脂制的部件形成输送原稿的通路而构成的,输送原稿在路径的多个位置由输送辊40a、40b夹持,从而输送原稿在该路径上被输送。在图2中,利用粗实线的曲线表示输送路径。在输送路径内,光源的照射位置由虚线来表示,在该照射位置内,主扫描方向(与X轴、Z轴垂直的方向)上的一行量被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读取。
构成第一读取部的第一传感器21、第一光源31、第一光学系统51形成在图2所示的第一单元U1内,隔着原稿台T上的照射位置而在相反侧配置有基准板61。即,在第一传感器21中,多个传感器芯片构成为,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于离开既定的间隔的位置,通过多个光路将来自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光向多个传感器芯片引导,从而进行1列的读取。
因此,来自原稿上的1列的区域的光被分割成来自主扫描方向的端部重复的多个区域的光,被分割的光各自成像到各传感器芯片。即,第一传感器21具备将来自原稿的同一部分的光成像到不同的传感器芯片21a的传感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将第一传感器21所具备的各传感器芯片的输出合成来生成一行量的扫描数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准板61形成有作为合成的记号的合成标记。合成标记形成于在相邻的区域的端部各区域重复的部位,在原稿台不存在原稿的状态下合成标记被读取,从而确定在各传感器芯片的输出中被读取了同一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
另外,在基准板61形成有用于增益调整的白基准板以及黑基准板,通过白基准板的测定结果来决定白电平,通过黑基准板的测定结果来决定黑电平。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基准板61中形成可动部,通过可动部使从合成标记、白基准板、黑基准板中选择出的对象移动并配置于照射位置。在基准板62、63,与基准板61同样地形成有白基准板以及黑基准板。
在图2中,副扫描装置41是能够使第一单元U1在副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往复动作的装置。在读取载置于原稿台T的载置原稿的情况(进行所谓平板式的读取的情况),副扫描装置41使第一传感器21、第一光源31、第一光学系统51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来读取载置原稿。因此,在载置原稿中,图2所示的虚线的直线和连接于该直线的单点划线的直线的部分成为照射位置(原稿的读取区域),该照射位置能够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构成第二读取部的第二传感器22、第二光源32、第二光学系统52形成在图2所示的第二单元U2内。构成第三读取部的第三传感器23、第三光源33、第三光学系统53形成在图2所示的第三单元U3内。在读取输送原稿时,由第二单元U2进行表面的读取,在需要进行背面的读取的情况下,由第三单元U3进行读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读取部(第二单元U2)以及第三读取部(第三单元U3)是所谓的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第一光学系统51具备将原稿的图像缩小并使其成像到第一传感器21的部件。即,第一光学系统51具备形成如下光路的部件,该光路是将通过第一光源31的光被照射到原稿而产生的来自原稿的光向传感器芯片引导的光路。光路可由各种构造来提供,能够通过各种部件、例如光圈部件、透镜、反射镜等中的任一个或组合来构成。
图3是表示光路的一例的图,以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状态表示视线。图3中,表示出有向原稿P照射光的第一光源31、第一光学系统51、第一传感器21。第一光学系统51具备具有多个凹面的第一镜51a、具有多个凹面的第二镜51b、以及具有作为光圈发挥功能的多个开口部的光圈部件51c,采用如下的结构等:将原稿P的主扫描方向(与X轴、Z轴垂直的方向)的一行量的光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割为一部分重复的多个区域,将各区域的像缩小,从而向传感器芯片21a引导。
图4示意地表示在将主扫描方向设为横向的状态下光学系统产生的作用。在图4中,表示来自原稿P的光经由第一光学系统51被引导到传感器芯片21a的情况,用虚线以及单点划线表示来自原稿P的光的光路。即,传感器芯片21a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在原稿P在主扫描方向上一部分重复且相邻的各区域的像通过与原稿P的各区域对应的第一光学系统51的各部件而被缩小。并且,原稿P的各区域的像成像到与各区域对应的各传感器芯片21a。即,主扫描方向的长度L的区域的像成像到长度d的传感器芯片21a。
此外,第二光学系统52、第三光学系统53采用等倍成像的光学系统,像不被缩小地成像到第二传感器22、第三传感器23。因此,控制器10不需要对于第二传感器22、第三传感器23的输出进行合成处理而实施转换电路10a、10b中的图像转换(分割处理、边缘增强等),并作为扫描数据进行获取。
另一方面,在第一传感器中,由于重复读取原稿P的同一位置,因此,控制器10将相邻的传感器芯片所输出的数据在一部分重复的位置进行合成并生成扫描数据。具体而言,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基于形成于基准板61的合成标记的读取结果来重叠传感器芯片21a的输出。即,如图4所示,第一传感器21由多个传感器芯片21a构成,各传感器芯片21a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当由不同的传感器芯片21a读取同一位置时,成为在各传感器芯片21a的端部读取该同一位置的状态。该同一位置是基准板61的合成标记所配置的位置,因此,在不存在原稿的状态下读取合成标记时,各传感器芯片21a输出读取到合成标记的数据。图5是表示传感器芯片21a所具备的光电转换元件的示意图,原圆圈表示光电转换元件。在图5中,合成标记是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线,合成标记的周围的部分为白色。
该合成标记被相邻的传感器芯片21a这双方读取。在图5中,将读取到合成标记的传感器芯片21a的光电转换元件着色成黑色而进行表示,利用剖面线示意地表示合成标记,重叠地表示于读取到合成标记的光电转换元件。另外,将相邻的传感器芯片21a的一方配置于上部左侧,将他方配置于下部右侧,以读取到合成标记的光电转换元件纵向排列的方式配置传感器芯片21a的示意图。在此,将相邻的传感器芯片21a的一方称为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将另一方称为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
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将与排列于主扫描方向的各光电转换元件的接收量对应的输出作为串行数据而输出。因此,控制器10分析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的输出,确定在从端部起第五个以及第六个光电转换元件E5、E6检测到合成标记。另外,控制器10分析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的输出,确定在从端部起第四个以及第五个光电转换元件E4、E5检测到合成标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0视为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的第五个以及第六个光电转换元件E5、E6和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的第四个以及第五个光电转换元件E4、E5读取到同一位置,与各传感器芯片21a建立对应关系并将各元件的位置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器。
并且,控制器10从位于主扫描方向的端部的传感器芯片21a起依次实施以上的处理,确定由各传感器芯片21a读取到同一位置的元件的位置。此外,在构成第一传感器21的多个传感器芯片21a中,除了位于端部的传感器芯片以外的传感器芯片也能够成为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的任一方。例如,某传感器芯片21a成为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相邻的传感器芯片21a成为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的情况下,当将该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视为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时,在相反侧相邻的其它传感器芯片21a成为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当以上那样地读取同一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的位置被确定时,在原稿P被读取时,控制器10通过各传感器芯片21a基于该位置合成输出,从而生成一行量的扫描数据。
(2)光学系统的结构: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第一读取部,采用了用多个光路的各个光路将原稿缩小并使其成像到多个传感器芯片21a的分割缩小光学系统,第二读取部以及第三读取部是通过等倍成像的光学系统在多个传感器芯片进行读取的CIS。因此,在第一读取部、第二读取部以及第三读取部中,采用了不同的光学系统。
图6是从第一读取部所具备的第一光学系统51中抽出与一个光路关联的部件而进行表示的图。另一方面,图7是表示第二读取部以及第三读取部所具备的光学系统的图,在此,从第二读取部所具备的第二光学系统52中抽出与一个光路关联的部件而进行示意地表示。第二光学系52是CIS,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多个透镜52a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棒形透镜,通过各透镜52a使原稿P等倍成像到多个传感器芯片22a的各自之上。在图7所示的构造中,在透镜52a的内部设有具备光圈的光圈部件,但也可以在其它位置具备光圈部件。另外,也可以通过预先设置成光不会从与透镜52a的透镜面不同的侧面进入,而使透镜52a兼具有光圈部件。
如以上所述,在各读取部中采用了不同的光学系统,但是,一般而言,在形成光路的光学系统中,能够定义F值。另外,在复杂的光学系统中,能够设想形成与该光学系统形成的光路同等的光路的透镜来模拟F值。在此,将通过模拟而得到的F值称为等价F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图6所示的第一光学系统51的等价F值为6以上,图7所示的第二光学系统52(第三光学系统53也同等)的等价F值为2~3的程度。
图8是在由第一读取部读取到原稿的情况下得到的空间频率特性的模拟结果。即,基于图6所示的第一光学系统51的实际的部件的形状、尺寸等来模拟来自原稿P的光的光路,对于原稿P的多个浮动量实施了获取空间频率特性的处理。然后基于所得到的每个原稿浮动量的空间频率特性(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制成的曲线图为图8。
图8是第一光学系统51的等价F值为8.6、16.6的情况下的模拟,实线为等价F值8.6的数据,单点划线为等价F值16.6的数据。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CIS(例如,第二读取部)的空间频率(典型的是F值为2~3的程度),但是,与CIS相比具备第一光学系统51的第一读取部的空间频率特性的分布的宽度大,在大范围内空间频率特性超过50%。因此,第一读取部与第二读取部相比,能够抑制原稿的浮动所导致的画质的降低。此外,当空间频率特性超过50%时,能够读取条形码、二维码(注册商标),因此,在为CIS时,对于浮动的耐性小于1mm,另一方面,若为第一光学系统51,则即使原稿从基准的位置浮动数mm的程度也能够读取。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置于原稿台的原稿由第一传感器21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由第二传感器22(双面同时读取的情况下,在第二传感器22的基础上第三传感器23也)进行读取。因此,放置于原稿台的原稿和被输送的原稿各自由不同的传感器读取。根据该结构,不需要构成将不同的读取方式下的读取的要求性能全部满足的一个传感器,只要利用满足各方式的要求性能的单独的传感器来实现即可。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光学系统51、第二光学系统52、第三光学系统53中采用白色光源,在传感器芯片中具备具有RGB的各滤色镜的三列的光电转换元件列。因此,照射有来自光源的光的状态下,能够同时得到RGB各种颜色的读取结果,与利用RGB各种颜色的光源依次照射光来读取原稿的结构相比能够高速地进行读取。
为了高速地进行读取,也可以考虑增大副扫描速度(增大第一读取部向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速度、原稿的输送速度)。但是,当增大副扫描速度时,每个主扫描线的单位时间的曝光量减少,因此,为了不变更光学系统地确保所需的曝光量,存在抑制副扫描速度或增大白色光源的强度方法。但是,当增大白色光源的强度时,读取部会大型化。另外,由于从白色光源产生热,因此,当过度增大白色光源的强度时,为了使热发散而需要风扇、散热片。
另一方面,曝光量不仅能够通过副扫描速度、白色光源的强度来调整,还能够通过光学系统的光圈来调整。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光学系统52以及第三光学系统53中,等价F值为2~3的程度,第一光学系统51的等价F值为6以上。因此,在第二光学系统52以及第三光学系统53中,具备与第一光学系统51相比实质上的开口面积大的光圈。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CIS的第二光学系统52以及第三光学系统53即使过度增大白色光源的强度也能够实现比较高速的副扫描速度。于是,散热机构也可以变小,能够通过小型的读取部来提供第二光学系统52以及第三光学系统53。进而在成本方面,也能够以比较地的成本提供第二单元U2以及第三单元U3。例如,与利用RGB各自的光源的CIS相比,能够进行高速读取,能够容易地提供小型且低成本的CIS。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光学系统51的等价F值为6,在该F值下想要高速地例如以与第二光学系统52等同等的副扫描速度进行读取时,需要将白色光源的强度设成非常大,导致第一光学系统51的大小以及成本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第一光学系统51的副扫描速度设成不过度增大的比第二光学系统52等慢的副扫描速度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例如,与利用RGB各自的光源进行第一光学系统那样的缩小成像得光学系统相比,能够以同等的大小提供第一单元U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不利用风扇、散热片等或者即使利用也利用较小的结构,来进行白色光源的读取,成本也不会过度增加。
另外,众所周知,等价F值的值越大则景深越深,等价F值的值越小则景深越浅。由ADF输送的原稿是平坦的纸片,但原稿台上的原稿有可能是书等立体物,与由ADF搬送的原稿相比,谋求原稿台上的原稿以深的景深进行读取。如上所述,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的第一光学系统51的等价F值为6,读取由ADF输送的原稿的第二光学系统52以及第三光学系统53的等价F值为比第一光学系统51的等价F值小的2~3的程度,从景深的观点来看这是优选的结构。
此外,在第一光学系统51和第二光学系统52中任一方都读取原稿的表面,因此设成输送原稿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51的读取位置,由此,也能够设想省略第二读取部的结构。但是,在省略第二读取部的结构中想要高速进行读取时,无法避免第一读取部的大型化,成本会增大。这样大型化的情况的成本比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读取部的成本和第二读取部的成本之和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读取部和第二读取部这双方都是用于读取表面的读取部,但是,与由一个读取部高速读取表面的结构相比,由两个读取部读取表面的结构的成本变小。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吸收传感器的数量的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并抑制成本。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读取部和第二读取部这双方都被利用于原稿的表面的读取。因此,第一读取部和第二读取部不会同时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一传感器21的输出和第二传感器22的输出由同一转换电路10a进行图像转换。
即,第一传感器21和第二传感器22这双方都连接于转换电路10a,第一传感器21的输出和第二传感器22的输出这双方都被供给至转换电路10a。转换电路10a具备对从第一传感器21以及第二传感器22线性依次输出的数据进行缓冲并蓄积既定量(例如一页量)而实施切割处理、边缘增强等的电路。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21的读取数据、第二传感器22的读取数据都是转换电路10a的转换对象。但是,第一传感器21的输出需要合成,因此,在由第一传感器21进行读取的情况下,转换电路10a在将该第一传感器21的读取数据合成之后进行切割等的转换。当进行转换时,转换电路10a基于转换后的数据生成一个文件的扫描数据,输出至通信部70。根据以上的结构,相比于设置于第一传感器21和第二传感器22分别对应的转换电路的结构,能够抑制抑制。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传感器23连接于转换电路10b,第三传感器23的读取数据被转换电路10b转换。在转换电路10b也能够执行与转换电路10a同样的图像转换,但是,第三传感器23利用于背面的读取,与第二传感器22一并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通过转换电路10a、10b并联地实施处理。因此,即使在由ADF进行双面读取的情况下也能够高速地执行图像转换。
(3)扫描处理:
接下来,沿着图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扫描处理的顺序。当利用者通过操作部80直接或间接地指定原稿的读取分辨率、供纸方法(ADF和原稿台中的任一方)而进行扫描指示时,控制器10接收该扫描指示并开始图9所示的扫描处理。当扫描处理开始时,控制器10获取包括原稿的读取分辨率、供纸方法的扫描设定(步骤S100)。此外,在此,利用者能够从在读取来自输送原稿的光的情况下能够设定的多个原稿的读取分辨率中选择任一个来设定分辨率。
接下来,控制器10判定供纸方法是否为ADF(步骤S105)。即,控制器10参照在步骤S100获取的扫描设定来判定供纸方法是ADF和原稿台中的哪一个。在步骤S105中,在判定为供纸方法不是ADF的情况(由原稿台进行读取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行阴影测定。即,在传感器芯片能够进行检测的光量的下限为黑电平,能够检测的光量的上限为白电平,但是,黑电平和白电平能够根据传感器、光源等特性而变动。例如,由于暗电流等噪声、每个传感器的制造误差、经时变化等会导致传感器的特性发生变动,对应于该变动,黑电平和白电平能够发生变动。因此,为了进行高品质的扫描,优选的是,在原稿的读取之前进行阴影测定,来确定黑电平和白电平中的至少一方。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首先测定白电平(步骤S110)。即,在进行原稿的读取之前,控制器10控制第一读取部,读取基准板61的白基准板。其结果是,可从第一传感器21获取表示白基准板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因此,控制器10获取该输出来作为白电平。
接下来,控制器10测定黑电平(步骤S115)。即,在进行原稿的读取之前,控制器10控制第一读取部,读取基准板61的黑基准板。其结果是,可从第一传感器21获取表示黑基准板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因此,控制器10获取该输出来作为黑电平。
接着,控制器10测定合成标记(步骤S120)。即,控制器10在进行原稿的读取之前控制第一读取部并读取基准板61的合成标记。其结果是,从第一传感器21所具备的多个传感器芯片输出读取到合成标记的结果。
接下来,控制器10确定读取同一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步骤S125)。例如,就图5所示的例而言,控制器10将第一传感器芯片21a1的光电转换元件E5、E6和第二传感器芯片21a2的光电转换元件E4、E5确定为读取同一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控制器10对各传感器芯片21a实施同样的处理,对于各传感器芯片确定读取同一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
接下来,控制器10设定白电平以及黑电平(步骤S130)。即,控制器10基于在步骤S110中测定出的白电平和在步骤S115中测定出的黑电平来设定各光电转换元件的白电平以及黑电平。具体而言,控制器10以能够根据在步骤S110中测定出的白电平和在步骤S115中测定出的黑电平来测定实效检测区域中的白电平与黑电平之间的强度的方式设定增益。
接下来,控制器10开始副扫描(步骤S135)。即,控制器10对副扫描装置41输出控制信号,使第一传感器21、第一光源31、第一光学系统51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在进行副扫描的期间,控制器10进行原稿的读取(步骤S140)。即,控制第一传感器21进行读取,从第一传感器21获取各传感器芯片21a处的读取结果并数字化,进行与在步骤S125中设定的白电平以及黑电平相适应的增益调整等。
接下来,控制器10合成各传感器芯片21a的输出(步骤S145)。即,控制器10以在步骤S120确定的光电转换元件为一个像素的输出的方式进行合成。对于在步骤S140中线性依次读取的各个结果实施这样的合成。接下来,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执行图像转换(步骤S150)。即,在步骤S145合成的数据蓄积一页量时,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进行明度、颜色的转换处理、原稿的切割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等图像转换并生成一页量的扫描数据。既可以线性依次执行以上的各处理,也可以在蓄积一定量的蓄积数据后实施。
接下来,控制器10输出扫描数据(步骤S155)。即,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将在步骤S150中图像转换后的扫描数据设为一个文件的数据,并经由通信部70将扫描数据向计算机90输出。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在判定为供纸方法为ADF的情况下,控制器10也首先进行阴影测定。因此,控制器10测定白电平(步骤S200)。即,在进行原稿的读取之前,控制器10控制第二读取部,读取基准板62的白基准板。其结果是,可从第二传感器22获取表示白基准板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因此,控制器10获取该输出来作为第二传感器22的白电平。在进行背面的读取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一步控制第三读取部,读取基准板63的白基准板。其结果是,可从第三传感器23获取表示白基准板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因此,控制器10获取该输出来作为第三传感器23的白电平。
接下来,控制器10测定黑电平(步骤S205)。即,在进行原稿的读取之前,控制器10控制第二读取部,读取基准板62的黑基准板。其结果是,可从第二传感器22获取表示黑基准板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因此,控制器10获取该输出来作为第二传感器22的黑电平。在进行背面的读取的情况下,控制器10进一步控制第三读取部,读取基准板63的黑基准板。其结果是,可从第三传感器23获取表示黑基准板的测定结果的输出,因此,控制器10获取该输出来作为第三传感器23的黑电平。
接下来,控制器10设定白电平以及黑电平(步骤S210)。即,控制器10基于在步骤S200中测定出的白电平和在步骤S205中测定出的黑电平来设定各光电转换元件的白电平以及黑电平。具体而言,控制器10以能够根据在步骤S200中测定出的白电平和在步骤S205中测定出的黑电平测定实效检测区域中的白电平与黑电平之间的强度的方式设定增益。
接下来,控制器10开始原稿输送(步骤S215)。即,控制器10向输送装置40输出控制信号,在输送路径内输送原稿。在原稿被输送的期间,控制器10进行原稿的读取(步骤S220)。即,控制第二传感器22进行读取,从第二传感器22获取各传感器芯片处的读取结果并数字化,进行与在步骤S125中设定的白电平以及黑电平相适应的增益调整等。此外,在步骤S100中设定有双面读取的情况下,控制器10控制第三传感器23进行读取,也从第三传感器23获取读取结果。
接下来,控制器10执行图像转换(步骤S225)。即,从第二传感器22输出的数据蓄积一页量时,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进行明度、颜色的转换处理、原稿的切割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等图像转换并生成一页量的扫描数据。在步骤S100中设定有双面读取的情况下,在从第三传感器23输出的数据蓄积一页量时,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b进行明度、颜色的转换处理、原稿的切割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等图像转换并生成一页量的扫描数据。既可以线性依次执行以上的各处理,也可以在蓄积一定量的蓄积数据后实施。
接下来,控制器10输出扫描数据(步骤S230)。即,在设置于ADF的所有原稿的输送以及读取结束时,控制器10的转换电路10a将在步骤S225中图像转换后的全部页量的扫描数据设为一个文件的数据,经由通信部70将扫描数据向计算机90输出。此外,在步骤S100中设定有双面读取的情况下,由转换电路10b进行图像转换后的数据向转换电路10a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转换电路10a对全部页量的扫描数据进行分类(例如,以表面、背面的扫描数据按照原稿的读取顺序排列的方式分类)。然后,转换电路10a将分类后的数据设为一个文件的数据,经由通信部70将扫描数据向计算机90输出。
(4)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例,也能够另外地采用各种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也可以设置于作为基于其它目的而使用的电子机器即复合机等。
进一步,合成标记的方式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也可以是两条线或其它形状的图形。进一步,在合成时,也可以以消除副扫描方向上的传感器芯片的偏离(倾斜等)的方式进行合成。进一步,在重叠读取到原稿的同一位置的光电转换元件的输出的情况下,既可以获取一方的扫描数据和另一方的扫描数据的统计值(平均值等),也可以采用两图像中的任一方。
进一步,进行读取而生成的扫描数据除了向计算机90输出之外,还可以向安装于自装置的USB存储器等存储介质输出并存储扫描数据,或者向印刷机构输出并印刷扫描数据(即复印),或者向自装置的监控器显示输出。或者,也可以是,将区域检测图像向计算机90输出,使计算机90的驱动程序或应用程序进行图像分析,并进行合成,从而生成最终的扫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计算机90视为扫描仪的一部分。
第一传感器能够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即可。即,第一传感器能够以所谓的平板的方式读取原稿即可。另外,第一传感器能够读取原稿即可,也可以包括读取所需的各种部件。例如,第一传感器也可以包括光学系统。光学系统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但是,至少是进行使原稿的特定范围(例如,主扫描方向的线)成像到比特定范围的长度短的范围的传感器的缩小成像的光学系统。
因此,多个传感器芯片所具备的光电转换元件列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之和比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读取范围的长度短。配置于光路的部件能够设想各种部件,可列举出具有凹面的镜、透镜、光圈等。此外,第一传感器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具有将来自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光通过多个光路向多个传感器芯片引导的光学系统的结构,既可以是以一个光路进行缩小成像的结构,也可以是缩小成像到一个传感器芯片的结构。
第一传感器具备多个传感器芯片,在将来自原稿的同一部分的光成像到不同的传感器芯片的结构中,原稿的各区域也可以是各种配置。例如,在反复进行主扫描方向的线的读取的结构中,可以列举出如下的例子: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区域之间,一部分重复,使来自各区域的光以各自的光路成像到不同的传感器芯片的结构。
只要第二传感器读取能够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第三传感器能够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即可。即,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只要是能够以所谓的ADF的方式读取原稿的表背面即可。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也可以包括读取所需的各种部件,例如,也可以包括光学系统。光学系统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但是,至少是进行使原稿的特定范围(例如,主扫描方向的线)成像到与特定范围的长度同等的范围的传感器的等倍成像的光学系统。
配置于光路的部件能够设想各种部件,可列举出具有凹面的镜、透镜、光圈等。此外,第二传感器以及第三传感器所具备的传感器芯片既可以使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进一步,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也可以是读取比第一传感器21强的光所照到的原稿。即,在进行原稿台上的原稿的读取时,大多是每当进行读取时进行将读取对象的原稿载置于原稿台的作业,高速化的要求不高。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在读取放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的第一传感器21中,也允许通过与读取输送原稿的第二传感器22、第三传感器23相比相对弱的光来进行相对低速的读取。
因此,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使来自第一光源31的输出光的强度比来自第二光源32以及第三光源33的输出光的强度弱,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读取比第一传感器21强的光所照到的原稿。根据该结构,能够省略与第一传感器21相关的光源的散热对策而防止模块的大型化,能够抑制成本。关于其搭载于滑架而进行移动的第一光源31,关系到滑架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成本抑制的效果增加。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21以及第二传感器22的输出由转换电路10a进行图像转换,第三传感器23的输出由转换电路10b进行图像转换,但是也能够采用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第三传感器23的输出由转换电路10a进行图像转换,从而省略转换电路10b,也可以采用第一传感器21以及第二传感器22的输出由不同的转换电路进行图像转换的结构。
另外,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以及第三传感器23的各自的读取方式不需要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例如既可以全部使用缩小光学系统进行读取,也可以全部使用等倍光学系统进行读取。无论如何,各传感器鉴于画质、散热等各种要素而具有与各自的安装位置相适合的特性,从而能够设成更加优选的产品。
进一步,为了简化说明,以光轴为直线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对第一光学系统、第二光学系统、第三光学系统都增加镜而使光路适当弯折从而减小光学系统整体的尺寸。

Claims (5)

1.一种扫描仪,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具备:
第一传感器,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
第二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以及
第三传感器,读取所述被输送的原稿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
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原稿进行缩小成像,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传感器分别对来自原稿的光进行等倍成像,
所述扫描仪还具备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扫描仪的各部分,进行用于读取原稿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具备多个传感器芯片,将来自原稿的同一部分的光成像到不同的所述传感器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仪,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光源,向所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照射光;
第二光源,向所述被输送的原稿的所述第一面照射光;以及
第三光源,向所述被输送的原稿的所述第二面照射光,
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所述第三光源将比所述第一光源强的光照到原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扫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的输出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输出由同一转换电路进行图像转换。
5.一种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扫描仪来生产扫描数据,所述扫描仪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具备:第一传感器,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第二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第一面;以及第三传感器,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其中,
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读取来生产扫描数据,
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原稿进行缩小成像,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传感器分别对来自原稿的光进行等倍成像,
所述扫描仪还具备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扫描仪的各部分,进行用于读取原稿的动作。
CN201810441036.1A 2017-05-30 2018-05-10 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89895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6279 2017-05-30
JP2017106279 2017-05-30
JP2017239345A JP2018207470A (ja) 2017-05-30 2017-12-14 スキャナーおよび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JP2017-239345 2017-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9598A CN108989598A (zh) 2018-12-11
CN108989598B true CN108989598B (zh) 2019-12-17

Family

ID=6445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1036.1A Active CN108989598B (zh) 2017-05-30 2018-05-10 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6127B2 (zh)
CN (1) CN108989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207138A (ja) * 2017-05-30 2018-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ーおよび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US11671537B2 (en) * 2021-08-27 2023-06-0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rinter and reade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008A (zh) * 2001-12-27 2003-07-09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装置
CN101567956A (zh) * 2008-04-25 2009-10-2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737525A (zh) * 2012-10-18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及图像传感器装置
CN105122316A (zh) * 2013-04-05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JP2016063401A (ja) * 2014-09-18 2016-04-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13527A1 (en) 2006-07-26 2008-01-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gmented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JP2008067240A (ja) * 2006-09-08 2008-03-21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光学系、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4021B2 (ja) 2008-02-12 2012-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7943B2 (ja) * 2011-06-30 2013-09-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314504B2 (ja) * 2014-01-30 2018-04-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500573B2 (ja) 2015-04-17 2019-04-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ギヤ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9008A (zh) * 2001-12-27 2003-07-09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装置
CN101567956A (zh) * 2008-04-25 2009-10-2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737525A (zh) * 2012-10-18 2015-06-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及图像传感器装置
CN105122316A (zh) * 2013-04-05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JP2016063401A (ja) * 2014-09-18 2016-04-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06127B2 (en) 2019-12-10
US20180352109A1 (en) 2018-12-06
CN108989598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44625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RU247123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читы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данных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8989598B (zh) 扫描仪以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US10447885B2 (en) Scanner system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US10462321B2 (en) Scanner and scanner data generating method
CN108989601B (zh) 扫描器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US10506125B2 (en) Sensor chip including multipl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s
CN108989599B (zh) 扫描仪及扫描数据的生产方法
US901957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80063358A1 (en) Scanner,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JP2018207470A (ja) スキャナーおよび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JP626374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110096371A1 (en) Duplex scanning
US10097721B2 (en) Scanner,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US10158766B2 (en) Scanner, and image data generating method
JP2018207139A (ja) スキャナーおよび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JP2007201892A (ja) 画像読み取り方法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ならびに画像読み取りプログラム
US20080204823A1 (en) Compensating Method for Image Scanning,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4864029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201801933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207439A (ja) スキャナー、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JP2018207438A (ja) スキャナー、スキャンデータの生産方法
JP2013074429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JP2003274086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の検査方法
JP201805698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