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4414A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4414A
CN108954414A CN201810609885.3A CN201810609885A CN108954414A CN 108954414 A CN108954414 A CN 108954414A CN 201810609885 A CN201810609885 A CN 201810609885A CN 108954414 A CN108954414 A CN 108954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insulating trip
micro
wave ove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98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4414B (zh
Inventor
金正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098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4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4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4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4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4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炉,包括:加热室;波导口,设置在加热室的第一侧壁上;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上,且绝缘片封堵波导口,绝缘片可透过微波;避空槽,避空槽由第一侧壁朝向远离绝缘片的一侧凹陷形成,波导口位于避空槽内,避空槽的槽底与绝缘片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通过在第一侧壁上设置朝向远离绝缘片的一侧凹陷的避空槽,并将波导口设置在避空槽内,增大了绝缘片与波导口之间的距离,由此避免在微波作用下,聚集在绝缘片与波导口的间隙中的碳化污染物碳化而产生打火的现象,提升了微波炉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波炉。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用来烹饪或加热食物的常见烹调器具,其利用微波能加热置于微波炉腔室内的食物。
目前,如图1至图4所示,微波炉加热室的第一侧壁10’上通常设置有波导口20’,以用于微波从该口传输至微波炉的加热室内,在波导口20’上设置能够透过微波的(例如)云母片30’来封堵波导口20’,以防止油液等从波导口20’进入波导管进而污染磁控管等。
由于云母片30’和第一侧壁10’不可能是完全平面状态,而且云母片30’装配在波导口20’上时,为了方便云母片30’的安装会设计一定的前后间隙;另外,在装配云母片30’时,会用一定的力度使得云母片30’向外侧变形之后插进波导口20’的位置,这导致在云母片30’和第一侧壁10’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
用微波炉做食物的时候,食物中的各种油会溅到波导口20’的位置,如图4所示,微波炉煮食时波导口20’及云母片30’上会附加食物残渣或者油脂,即,食物残渣或者油脂等可能会附在云母片30’表面,油脂会从云母片30’和波导口20’之间进入,会凝结在波导口20’处,凝结的食物残渣或油脂通过长时间高温之后会碳化,这种情况下微波会集中在碳化的位置,进而产生打火,造成安全隐患及微波炉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微波炉。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炉,包括:加热室;波导口,设置在加热室的第一侧壁上;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上,且绝缘片封堵波导口,绝缘片可透过微波;避空槽,避空槽由第一侧壁朝向远离绝缘片的一侧凹陷形成,波导口位于避空槽内,避空槽的槽底与绝缘片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包括加热室,加热室包括开设有波导口的第一侧壁,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上并封堵波导口,第一侧壁朝向远离绝缘片的一侧凹陷形成避空槽,使得避空槽的槽底与绝缘片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波导口位于避空槽内,微波炉在工作时波导口处的微波最强,微波通过波导口进入到加热室内,微波炉在工作过程中引起的打火问题与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当碳化污染物之间具有较大距离时可降低微波炉产生打火的概率;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通过在第一侧壁上设置朝向远离绝缘片的一侧凹陷的避空槽,并将波导口设置在避空槽内,增大了绝缘片与波导口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了附着在绝缘片上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周围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由此避免在微波作用下,聚集在绝缘片与波导口的间隙中的碳化污染物碳化而产生打火的现象,提升了微波炉的使用安全性。优选地,绝缘片可透过微波。
更具体而言,微波炉的波导口处产生的打火现象是很严重的问题,一旦产生打火现象,多数情况下打火频率会急剧增加,因此会导致波导口和波导管部分金属以及微波馈入装置受到损伤,从而造成产生打火现象的微波炉几乎报废,更严重时会引起火灾等安全问题,因此打火现象严重影响了微波炉的品质、安全性等,是现有地微波炉产品不良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然而相关技术的微波炉中,由于绝缘片在安装到波导口时会产生变形,以及为了便于绝缘片的安装,需要设计绝缘片安装后与波导口之间具有间隙等原因,导致了遮挡波导口的绝缘片跟波导口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而绝缘片与波导口之间具有间隙,将导致使用微波炉烹饪的过程中油烟等飞溅到波导口后,经过一定时间油烟会留到波导口,并凝结在波导口位置;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会凝结到波导口的上部,当油烟沿着波导口与绝缘片之间的间隙流到波导口附近或者油烟和食物残渣飞溅到绝缘片上时,容易引起打火现象;另外,粘在绝缘片上的油烟或者食物残渣等需要通过清洁才可以去掉,而用户无法拆卸绝缘片导致凝结在波导口处的油烟是无法清洁的,经过微波炉的长时间工作后,波导口周围的电磁波比较集中,所以容易造成打火问题。而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通过增大绝缘片与波导口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了附着在绝缘片上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周围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使得即使绝缘片上附着有油烟或食物残渣等形成的碳化物也不会产生打火现象,也就是说用户无需清洁波导口与绝缘片之间的油烟或者食物残渣也不会出现打火现象,从而延长了微波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微波炉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间距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绝缘片安装在加热室的第一侧壁上、波导口位于避空槽的槽底上时,绝缘片与避空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间距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也就是说附着在绝缘片上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周围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一方面,当附着在绝缘片上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周围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达到4mm以上可降低打火概率,避免微波炉工作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甚至损坏微波炉;另一方面,避免绝缘片与避空槽的槽底之间的预设间距过大而影响微波透过绝缘片传输到加热室内,增强传输到加热室内的微波,同时,也可降低避空槽的槽深,便于避空槽的加工生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波导口位于避空槽的槽底的中部;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避空槽周围的第一侧壁上,且绝缘片覆盖避空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波导口优选设置在避空槽的槽底的中部,由于微波炉在工作时波导口处的微波最强,将波导口设置在避空槽的槽底的中部,可使得避空槽的边缘的微波强度降低,在避空槽的边缘与绝缘片之间的间隙较小的情况下,降低避空槽的边缘与绝缘片发生打火的概率;进一步地,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避空槽周围的第一侧壁上,且绝缘片覆盖避空槽,阻止部分加热室内的食物、油脂等进入到避空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沿避空槽的周向分布;绝缘片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插设在多个开口中,多个凸起与多个开口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绝缘片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凸起,通过将多个凸起插设在多个开口中,使得绝缘片固定在第一侧壁上,使得绝缘片的固定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优选地,多个开口沿避空槽的周向分布,多个凸起与多个开口相适配,进一步加强绝缘片固定在第一侧壁上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为围设在避空槽的槽口周围的凹槽;绝缘片设置在安装部内,安装部与绝缘片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绝缘片的安装部,安装部优选为围设在避空槽的槽口周围的凹槽,将绝缘片设置在凹槽内,既便于绝缘片的安装定位,又使得绝缘片不会凸出于凹槽外,凹槽可对绝缘片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安装部与绝缘片相适配,即凹槽的深度等于或略大于绝缘片的厚度,凹槽的长度及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绝缘片的长度及宽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波炉还包括:波导管,波导管设置在第一侧壁背离加热室的一侧,波导管通过波导口与加热室相连通;固定部,设置在波导管上,波导管通过固定部贴合固定于第一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波炉还包括波导管,波导管设置在第一侧壁背离加热室的一侧,波导管通过波导口与加热室相连通,微波炉的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将聚集在波导管内,并通过波导口传输到加热室内;固定部,设置在波导管上,通过固定部可将波导管贴合固定于第一侧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部沿波导口的周向均匀分布;波导管通过多个固定部焊接在第一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多个固定部沿波导口的周向均匀分布,波导管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侧壁上,优选地,在波导口的上下等方位分别设置有与第一侧壁焊接的固定部,加强波导管及第一侧壁之间的固定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微波炉还包括: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波导管的外部,用于产生微波;微波馈入装置,与微波发生器相连接,微波馈入装置延伸至波导管内,且用于向波导管内输入微波。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波炉还包括可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波导管的外部,微波发生器上连接有微波馈入装置,微波馈入装置延伸至波导管内,从而将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传输到波导管内,优选地,微波发生器为磁控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波导管背离加热室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微波馈入装置由通孔延伸至波导管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波导管背离加热室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微波馈入装置由通孔延伸至波导管内,简化了微波馈入装置与波导管之间的连通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绝缘片为云母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绝缘片优选为云母片,云母片具有绝缘、隔热、耐高温、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的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微波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微波炉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微波炉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示具有碳化污染物);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又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11具有碳化污染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侧壁,20’波导口,30’云母片,10第一侧壁,102避空槽,104开口,106安装部,20波导口,30绝缘片,302凸起,40波导管,402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5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微波炉。
如图5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波炉,包括:加热室;波导口20,设置在加热室的第一侧壁10上;绝缘片30,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10上,且绝缘片30封堵波导口20,绝缘片30可透过微波;避空槽102,避空槽102由第一侧壁10朝向远离绝缘片30的一侧凹陷形成,波导口20位于避空槽102内,避空槽102的槽底与绝缘片30之间具有预设间距E。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包括加热室,加热室包括开设有波导口20的第一侧壁10,绝缘片30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10上并封堵波导口20,第一侧壁10朝向远离绝缘片30的一侧凹陷形成避空槽102,使得避空槽102的槽底与绝缘片30之间具有预设间距E,波导口20位于避空槽102内,微波炉在工作时波导口20处的微波最强,微波通过波导口20进入到加热室内,微波炉在工作过程中引起的打火问题与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当碳化污染物之间具有较大距离时可降低微波炉产生打火的概率;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通过在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朝向远离绝缘片30的一侧凹陷的避空槽102,并将波导口20设置在避空槽102内,增大了绝缘片30与波导口2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了附着在绝缘片30上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20周围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由此在微波作用下,聚集在绝缘片30与波导口20的间隙中的避免碳化污染物碳化而产生打火的现象,提升了微波炉的使用安全性。优选地,绝缘片30可透过微波。
更具体而言,微波炉的波导口20处产生的打火现象是很严重的问题,一旦产生打火现象,多数情况下打火频率会急剧增加,因此会导致波导口20和波导管部分金属以及微波馈入装置受到损伤,从而造成产生打火现象的微波炉几乎报废,更严重时会引起火灾等安全问题,因此打火现象严重影响了微波炉的品质、安全性等,是现有地微波炉产品不良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然而相关技术的微波炉中,由于绝缘片30在安装到波导口20时会产生变形,以及为了便于绝缘片30的安装,需要设计绝缘片30安装后与波导口20之间具有间隙等原因,导致了遮挡波导口20的绝缘片30跟波导口20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而绝缘片30与波导口20之间具有间隙,将导致使用微波炉烹饪的过程中油烟等飞溅到波导口20后,经过一定时间油烟会留到波导口20,并凝结在波导口20位置;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会凝结到波导口20的上部,当油烟沿着波导口20与绝缘片30之间的间隙流到波导口20附近或者油烟和食物残渣飞溅到绝缘片30上时,容易引起打火现象;另外,粘在绝缘片30上的油烟或者食物残渣等需要通过清洁才可以去掉,而用户无法拆卸绝缘片30导致凝结在波导口20处的油烟是无法清洁的,经过微波炉的长时间工作后,波导口20周围的电磁波比较集中,所以容易造成打火问题。而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通过增大绝缘片30与波导口2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了附着在绝缘片30上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20周围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使得即使绝缘片30上附着有油烟或食物残渣等形成的碳化物也不会产生打火现象,也就是说用户无需清洁波导口20与绝缘片30之间的油烟或者食物残渣也不会出现打火现象,从而延长了微波炉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微波炉的磁控管发出的微波通过波导管40和波导口20进入到加热室里面,波导管40的面积比加热室的面积小,因此波导管40内分布的微波强度比加热室中的微波强度强,从而使得与波导管40靠近的波导口20和绝缘片30发生打火的概率比加热室内大。微波引起的打火问题一般产生在临近的金属之间,或者有毛刺的金属部位,或者食物残渣或者油脂碳化之后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之间;波导管40内部中间位置的微波强度最强,因此波导口20产生的打火问题大部分发生在波导口20的中间位置,微波炉在工作过程中引起的打火问题与每两个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即,由于距离的不同将导致产生打火的概率差异很大,例如当两者之间距离很远时会降低形成打火的概率,一般情况下,微波炉内两个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在4mm以上打火概率会降低,也就是说,绝缘片30和波导口20上面的食物残渣和油脂即使发生了碳化,只要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达到4mm以上也会降低打火概率,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微波炉,通过在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朝向远离绝缘片30的一侧凹陷的避空槽102,并将波导口20设置在避空槽102内,增大了绝缘片30与波导口2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增大了附着在绝缘片30上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20周围的食物、油脂等形成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由此避免碳化污染物聚集在绝缘片30与波导口20之间的间隙中在微波作用下碳化而产生打火的现象,提升了微波炉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预设间距E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
在该实施例中,当绝缘片30安装在加热室的第一侧壁10上、波导口20位于避空槽102的槽底上时,绝缘片30与避空槽102的槽底之间的预设间距E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也就是说附着在绝缘片30上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20周围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一方面,当附着在绝缘片30上的碳化污染物与附着在波导口20周围的碳化污染物之间的距离达到4mm以上可降低打火概率,避免微波炉工作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甚至损坏微波炉;另一方面,避免绝缘片30与避空槽102的槽底之间的预设间距E过大而影响微波透过绝缘片30传输到加热室内,增强传输到加热室内的微波,同时,也可降低避空槽102的槽深,便于避空槽102的加工生产。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波导口20位于避空槽102的槽底的中部;绝缘片30可拆卸地固定在避空槽102周围的第一侧壁10上,且绝缘片30覆盖避空槽102。
在该实施例中,波导口20优选设置在避空槽102的槽底的中部,由于微波炉在工作时波导口20处的微波最强,将波导口20设置在避空槽102的槽底的中部,可使得避空槽102的边缘的微波强度降低,在避空槽102的边缘与绝缘片30之间的间隙较小的情况下,降低避空槽102的边缘与绝缘片30发生打火的概率;进一步地,绝缘片30可拆卸地固定在避空槽102周围的第一侧壁10上,且绝缘片30覆盖避空槽102,阻止部分加热室内的食物、油脂等进入到避空槽102内。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有多个开口104,多个开口104沿避空槽102的周向分布;绝缘片30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凸起302,多个凸起302插设在多个开口104中,多个凸起302与多个开口104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有多个开口104,绝缘片30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凸起302,通过将多个凸起302插设在多个开口104中,使得绝缘片30固定在第一侧壁10上,使得绝缘片30的固定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优选地,多个开口104沿避空槽102的周向分布,多个凸起302与多个开口104相适配,进一步加强绝缘片30固定在第一侧壁10上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有安装部106,安装部106为围设在避空槽102的槽口周围的凹槽;绝缘片30设置在安装部106内,安装部106与绝缘片30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绝缘片30的安装部106,安装部106优选为围设在避空槽102的槽口周围的凹槽,将绝缘片30设置在凹槽内,既便于绝缘片30的安装定位,又使得绝缘片30不会凸出于凹槽外,凹槽可对绝缘片30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安装部106与绝缘片30相适配,即凹槽的深度等于或略大于绝缘片30的厚度,凹槽的长度及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绝缘片30的长度及宽度。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微波炉还包括:波导管40,波导管40设置在第一侧壁10背离加热室的一侧,波导管40通过波导口20与加热室相连通;固定部402,设置在波导管40上,波导管40通过固定部402贴合固定于第一侧壁10上。
在该实施例中,微波炉还包括波导管40,波导管40设置在第一侧壁10背离加热室的一侧,波导管40通过波导口20与加热室相连通,微波炉的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将聚集在波导管40内,并通过波导口20传输到加热室内;固定部402,设置在波导管40上,通过固定部402可将波导管40贴合固定于第一侧壁10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部4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部402沿波导口20的周向均匀分布;波导管40通过多个固定部402焊接在第一侧壁10上。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多个固定部402沿波导口20的周向均匀分布,波导管4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侧壁10上,优选地,在波导口20的上下等方位分别设置有与第一侧壁10焊接的固定部402,加强波导管40及第一侧壁10之间的固定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微波炉还包括: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波导管40的外部,用于产生微波;微波馈入装置,与微波发生器相连接,微波馈入装置延伸至波导管40内,且用于向波导管40内输入微波。
在该实施例中,微波炉还包括可产生微波的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波导管40的外部,微波发生器上连接有微波馈入装置,微波馈入装置延伸至波导管40内,从而将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传输到波导管40内,优选地,微波发生器为磁控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波导管40背离加热室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微波馈入装置由通孔延伸至波导管40内。
在该实施例中,波导管40背离加热室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微波馈入装置由通孔延伸至波导管40内,简化了微波馈入装置与波导管40之间的连通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绝缘片30为云母片。
在该实施例中,绝缘片30优选为云母片,云母片具有绝缘、隔热、耐高温、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的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室;
波导口,设置在所述加热室的第一侧壁上;
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所述绝缘片封堵所述波导口,所述绝缘片可透过微波;
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向远离所述绝缘片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波导口位于所述避空槽内,所述避空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片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间距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导口位于所述避空槽的槽底的中部;
所述绝缘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避空槽周围的第一侧壁上,且所述绝缘片覆盖所述避空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沿所述避空槽的周向分布;
所述绝缘片的边沿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插设在所述多个开口中,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多个开口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围设在所述避空槽的槽口周围的凹槽;
所述绝缘片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绝缘片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炉还包括:
波导管,所述波导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加热室的一侧,所述波导管通过所述波导口与所述加热室相连通;
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波导管上,所述波导管通过所述固定部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部沿所述波导口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波导管通过多个所述固定部焊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炉还包括:
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波导管的外部,用于产生微波;
微波馈入装置,与所述微波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微波馈入装置延伸至所述波导管内,且用于向所述波导管内输入微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导管背离所述加热室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微波馈入装置由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波导管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片为云母片。
CN201810609885.3A 2018-06-13 2018-06-13 微波炉 Active CN108954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9885.3A CN108954414B (zh) 2018-06-13 2018-06-13 微波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9885.3A CN108954414B (zh) 2018-06-13 2018-06-13 微波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4414A true CN108954414A (zh) 2018-12-07
CN108954414B CN108954414B (zh) 2020-08-07

Family

ID=6448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9885.3A Active CN108954414B (zh) 2018-06-13 2018-06-13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441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26538A (ja) * 1987-03-17 1988-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CN1098272A (zh) * 1993-06-18 1995-02-08 惠而浦欧洲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加热饮料的方法,一种微波炉及其应用
CN1826026A (zh) * 2005-02-24 2006-08-30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匀辐射的微波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871875A (zh) * 2003-10-21 2006-11-29 特博切夫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槽形微波天线的快速烹调烤炉
CN101169261A (zh) * 2007-11-25 2008-04-30 梁福鹏 一种单个电器化的智能厨房
CN107366934A (zh) * 2017-07-21 2017-11-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组件及微波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26538A (ja) * 1987-03-17 1988-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CN1098272A (zh) * 1993-06-18 1995-02-08 惠而浦欧洲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加热饮料的方法,一种微波炉及其应用
CN1871875A (zh) * 2003-10-21 2006-11-29 特博切夫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槽形微波天线的快速烹调烤炉
CN1826026A (zh) * 2005-02-24 2006-08-30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匀辐射的微波加热方法及装置
CN101169261A (zh) * 2007-11-25 2008-04-30 梁福鹏 一种单个电器化的智能厨房
CN107366934A (zh) * 2017-07-21 2017-11-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组件及微波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4414B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3851B2 (en) Camera assembly for an oven appliance
US10440245B1 (en) Oven appliance camera assembly including a light shield
KR101899249B1 (ko) 그리들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US20100059513A1 (en) Electric induction oven
CN108954414A (zh) 微波炉
US20160153667A1 (en) Gas cooking appliance, more particularly a gas oven
CN104246376A (zh) 烤箱和厨房用烤箱
EP2815629B1 (en) A microwave oven or a multifunctional oven with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CN107366934B (zh) 微波炉组件及微波炉
JP2008309481A (ja) 加熱調理器
KR101627817B1 (ko) 전기레인지용 패드
CN100566479C (zh) 一种具有排放口的微波炉
JP607466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7471605U (zh) 一种厨房用电磁炉炒菜防油设备
KR19990003835A (ko) 전자 렌지용 도어의 열 차단 구조
WO2015101396A1 (en) Improved microwave leakproof door for combination convection/microwave oven
KR200427294Y1 (ko) 조리대 상판의 구조가 개선된 업소용 가스렌지
RU2787862C2 (ru) Варочная панель с вытяжкой
CN220119434U (zh) 烹饪器具
KR200322516Y1 (ko) 취사용기
CN218626968U (zh) 加热炉具
KR101732160B1 (ko) 다기능 전자레인지
EP3795905A1 (en) Transparent oven bottom
CN208186443U (zh) 加热组件及加热器具
WO2017190796A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a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