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9766A -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9766A
CN108909766A CN201810689075.3A CN201810689075A CN108909766A CN 108909766 A CN108909766 A CN 108909766A CN 201810689075 A CN201810689075 A CN 201810689075A CN 108909766 A CN108909766 A CN 108909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rod
brake
plate
brake plate
link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90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叁叁
王昊
吴冬华
姜付杰
张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890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9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9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97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8426 priority patent/WO202000108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HBRAKES OR OTHER RETARD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THEREOF IN RAIL VEHICLES
    • B61H11/00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braking or retard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of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 B61H11/06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braking or retard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of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of hydrostatic, hydrodynamic, or aerodynamic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HBRAKES OR OTHER RETARD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THEREOF IN RAIL VEHICLES
    • B61H13/00Actuating rail vehicle brakes
    • B61H13/20Transmitt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与电气制动和安全制动相协同,进一步改善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所述制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的两个以上制动板,各所述制动板的上下两侧均交叉铰接有连杆,处于同一侧的各所述连杆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以便与所述制动板形成交叉式连杆机构,相邻所述制动板的铰接轴、相邻所述连杆的铰接轴、以及所述制动板与所述连杆的铰接轴均上下延伸;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外展,以带动各所述制动板依次拼接而进行风压制动,或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内收,以带动各所述制动板依次折叠而收起。

Description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浮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运行的磁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503km/h,且随着磁浮列车的发展,其运行速度有望朝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在运行速度提高的同时,对于磁浮列车的制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磁浮列车,一般采用电气制动与安全制动,但是,制动效果依然有提升空间,制动距离有待缩短。
因此,如何设计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以改善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与电气制动和安全制动相协同,进一步改善制动效果,缩短制动距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磁浮列车的制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的两个以上制动板,各所述制动板的上下两侧均交叉铰接有连杆,处于同一侧的各所述连杆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以便与所述制动板形成交叉式连杆机构,相邻所述制动板的铰接轴、相邻所述连杆的铰接轴、以及所述制动板与所述连杆的铰接轴均上下延伸;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外展,以带动各所述制动板依次拼接而进行风压制动,或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内收,以带动各所述制动板依次折叠而收起。
本发明的制动装置,采用两个以上的制动板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以连接形成制动板组,在各制动板的上下两侧均交叉铰接有连杆,处于上侧的各连杆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形成上连杆组,处于下侧的各连杆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形成下连杆组,此时,制动板组与其上侧的上连杆组和其下侧的下连杆组共同形成在交叉式连杆机构;该交叉式连杆机构能够在左右方向展开或收折,当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展开时,制动板组也相应展开,此时,各制动板依次拼接,以形成一个与磁浮列车的运行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或者曲面,进而通过该平面或曲面进行风压制动;当不需要进行制动或者风压制动效果不明显时,可以驱动该交叉式连杆机构内收,以使得各制动板依次折叠,从而向内收起,避免影响磁浮车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还包括安全锁,用于在制动时将各所述制动板锁死。
可选地,各所述制动板拼接形成的板面由内而外向后倾斜,且与磁浮列车的车体在前后方向呈大于度小于等于80度的锐角。
可选地,各所述制动板是平面板或者向后弯曲的弧面板,且长度不小于0.3米,高度不小于1米。
可选地,进行风压制动时,各所述制动板的最下端高于磁浮列车进站时的站台高度。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上驱动件,所述上驱动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铰接轴是上下延伸并与车体固定的第一定轴,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以其上侧的两内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外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外端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内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内端在前后方向的靠近或者远离,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绕所述第一定轴外展或内收。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活塞杆在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内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下驱动件,所述下驱动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铰接轴是上下延伸并与车体固定的第二定轴,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以其下侧的两内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外端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外端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内端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内端在前后方向的靠近或者远离,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绕所述第二定轴外展或内收。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活塞杆在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内端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内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轴和所述第二定轴同轴设置,所述安全锁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由上下两侧夹紧所述上驱动件和所述下驱动件,且夹紧点不处于所述第一定轴和所述第二定轴的轴线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磁浮列车,包括电气制动装置和安全制动装置,还包括上述的制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磁浮列车在制动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磁浮列车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磁浮列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磁浮列车在制动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磁浮列车的制动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制动装置处于中间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图5所示制动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图5所示制动装置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制动装置中安全锁处于锁死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制动装置中安全锁处于解锁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图10中:
驱动装置1、第一驱动杆11、第二驱动杆12、第一定轴13、第一液压缸14、第二液压缸15、制动板2、连杆3、安全锁4、上夹板41、下夹板42、车门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文所述的上下以磁浮列车的运行状态为参照,以磁浮列车的运行方向所指向的方向为前,与前相背的方向为后;在水平面内,以垂直于前后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沿运行方向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右;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指向轨面的方向为下,背离轨面的方向为上。
本文中所述的内外是指在左右方向,靠近车体在左右方向的中点的方向为内,远离该中点的方向为外,对于车体的左半部分而言,右端为内端,对于车体的右半部分而言,左端为内端。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部件,或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限定。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磁浮列车一般采用电气制动和安全制动,制动效果不佳,制动距离有待缩短。
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磁浮列车,该磁浮列车不仅包括电气制动装置和安全制动装置,还包括本方案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利用风压制动,尤其适用于高速磁浮列车,能够与电气制动装置和安全制动装置相协同,以有效缩短制动距离,保证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营。
本方案的磁浮列车,可以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均布置有本方案的制动装置,且两侧的制动装置还可以关于车体左右对称布置,如图2所示。同时,本方案的制动装置可以设置在靠近车门5的位置,如可以设置在车门5的前侧或后侧,如图1所示,该制动装置还可以利用车内卫生间等左右空间而收纳于车体内,如图4所示。
所述的电气制动装置和安全制动装置请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安全制动又称为保险制动,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非常情况时进行紧急停车的制动,安全制动装置是能够实现安全制动的装置。电气制动的原理是,在电动机停转过程中,产生一个与转向相反的电磁力矩,作为制动力使电动机停止转动;电气制动的方法包括反接制动、能耗制动、电容制动、再生制动(也叫反馈制动、回馈制动、发电回馈制动),电气制动装置是能够实现电气制动的装置。
如图3-图7所示,本方案涉及磁浮列车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包括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的两个以上制动板2,对于单个制动板2而言,制动板2的板面大致处于竖直面内,可以垂直于前后方向,或者也可以向前或向后倾斜一定角度;在左右方向,以磁浮列车的车体在左右方向的中点为参照,处于外端的制动板2以其内端与处于内端的制动板2的外端铰接,如此,两个以上的制动板2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且铰接轴在上下方向延伸,当各制动板2依次展开时便可以拼接形成一个平面或者曲面,该平面或曲面在前后方向具有一定的投影面积,形成阻碍磁浮列车运动的空气阻力的作用面,从而可以作为风压制动的制动面,辅助实现磁浮列车的制动。
为实现对制动板2的驱动和支撑,本方案的制动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1和若干连杆3,在各制动板2的上下两侧均交叉铰接有连杆3,处于上侧的各连杆3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形成上连杆组,处于下侧的各连杆3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形成下连杆组,各制动板2依次铰接形成制动板2组,如此,制动板2组与上连杆组、下连杆组均以交叉的形式铰接,形成交叉式连杆机构。在该交叉式连杆机构中,各个铰接轴均上下延伸,以使得该交叉式连杆机构能够在水平面内折叠或者展开。由于各制动板2依次铰接的方向和各连杆3依次铰接的方向都是左右方向,上述的交叉式连杆机构相当于多个交叉连杆3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而成,故而该交叉式连杆机构具体在水平面内的左右方向折叠或展开。
在驱动装置1的驱动下,该交叉式连杆机构能够在左右方向向外展开或向内收折,以带动制动板2向外展开而伸出车体进行制动,或者向内折叠而收纳至车体内。当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展开时,制动板2组也相应展开,此时,各制动板2依次拼接,以形成一个与磁浮列车的运行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或者曲面,进而通过该平面或曲面进行风压制动;当不需要进行制动或者风压制动效果不明显时,可以驱动该交叉式连杆机构内收,以使得各制动板2依次折叠,从而向内收起,并回收到车体内部,避免影响磁浮车的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当磁浮列车正常运行时,各制动板2均收纳于车体内部。当磁浮列车进入制动状态时,驱动装置1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展开,进而带动各制动板2向外展开而由左右两侧向外伸出车体,在该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伸展的过程中,制动板2与其上下两侧的连杆3呈叉形交叉,如图6所示;在各制动板2向外伸展至最大距离时,在制动板2采用平面板的情况下,各制动板2被展平,即各制动板2依次拼接形成平面结构的制动面,如图5所示,此时,处于车体两侧的制动面向翅膀一样伸展在车体的两侧,如图2所示。当不需要本方案的制动装置时,如车速已经降低到50km/h、采用制动板2进行制动的效果已经不明显,驱动装置1驱动该交叉式连杆机构内收,各制动板2依次折叠而回收到车体内部,当折叠至最小位置时,各制动板2在左右方向依次排布,如图7所示,以结束风压制动。
该交叉式连杆机构中的各铰接轴具体包括,相邻制动板2的铰接轴、相邻连杆3的铰接轴、以及相互交叉的制动板2和连杆3的铰接轴。所述交叉铰接是指,制动板2的上边或者下边中的一者与处于同一侧的连杆3以相互交叉的形式布置,并在交叉点铰接。
如图6所示,在俯视状态下,由上侧看,该交叉式连杆机构大致呈篱笆状,具体可以看作多个方框沿同一对角线依次连接而成的,相邻的方框以处于该对角线上的顶点相铰接,该顶点即为上述的交叉点,该对角线是处于左右方向的延长线。图6就是为了便于说明给出的交叉式连杆机构进行伸展的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以便于理解其动作过程。由于图6显示的是俯视图,故处于下侧的连杆组无法被观察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上侧的连杆组设置下侧的连杆组,也就是说,上下两侧的连杆组可以关于制动板2上下对称设置。
如图5所示,当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展开时,在展开至某一位置时,各制动板2能够共面,即各制动板2能够相互拼接形成一个制动面,该制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只要该制动面在前后方向具有一定的投影面积,以起到风压制动的作用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制动面为平面时,各制动板2可以设置为平面板,当制动面为曲面时,各制动板2具体设置为曲面板。当制动板2设置为曲面板时,具体可以选择弧面板,该弧面板可以向后弯曲,以便在进行风压制动时获取更大的风阻,起到更好的制动效果。
还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风压制动效果,各制动板2要具有足够的面积。不管采用平面板还是曲面板,各制动板2的长度以不小于0.3米为宜,高度以不小于1米为宜。当采用平面板时,如长方形板,长度和高度分别是指该长方形的长和高;当采用曲面板时,如弧面板,长度是指弧长,高度是指上下方向的尺寸。
同时,制动板2在进行风压制动时需要伸出车体,如图1和图2所示,而通常在磁浮列车进站时都需要进行制动,那么,还需要控制制动板2不要与站台发生干涉。因此,当制动板2向外展开进行风压制动时,各制动板2的最下端要高于磁浮列车进站时的站台高度。
再者,由于本方案的制动装置采用风压制动,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气体压力(即风压)和该气体压力垂直作用的面积。针对这两因素,本方案中,一方面增大制动板2的面积,以形成更大的接触面,另一方面,将各制动板2拼接形成的制动面由内而外向后倾斜,在制动的同时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制动面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以起到自保护作用,避免因风压过大而导致制动板2被折断。此时,需要对制动面向后倾斜的角度进行控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制动面可以与磁浮列车的车体在前后方向呈大于45度小于等于80度的锐角,以使得制动板2略微向后倾斜,避免影响制动效果。
在上述基础上,本方案的制动装置还包括安全锁4,用于在制动时将各所述制动板2锁死,对制动板2进行定位,使得制动板2保持在该制动位置,避免各制动板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并避免制动过程中发生晃动。
以下结合图5-图8,对本方案的驱动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制动板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杆组,上下两侧的连杆组可以起到支撑制动板2的作用,相当于制动板2的支撑框;同时,由于连杆3与制动板2共处于一个交叉式连杆机构,可以通过驱动连杆3实现对交叉式连杆机构的驱动,进而驱动制动板2折叠或者展开。
由于制动板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杆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置用于驱动上侧的连杆组的上驱动件,也可以设置用于驱动下侧的连杆组的下驱动件,亦或者同时设有该上驱动件和下驱动件。
其中,上驱动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铰接轴是上下延伸并与车体固定的第一定轴13,交叉式连杆机构以其上侧的两内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杆11的外端和第二驱动杆12的外端铰接,以通过第一驱动杆11的内端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在前后方向的靠近或者远离,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绕第一定轴13外展或内收。
此时,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构成交叉杆,分别与交叉式连杆机构上侧的两内端铰接,相当于在该交叉式连杆机构的内端又连了一个交叉杆。由于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在交叉点的铰接轴(即第一定轴13)与车体固定连接,由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驱动,使得两驱动杆在前后方向开合动作,进而驱动与其连接的交叉式连杆机构开合。
为提高整个连杆机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分别铰接一个支杆,且这两个支杆也相互铰接,以便与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共同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连杆结构,如图6所示。如下文所述,这两个支杆的铰接点即为j点。
如图8所示,驱动装置1还包括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与第一驱动杆11的内端连接,第二液压缸15的活塞杆与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连接,并且,这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在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当相向运动时,驱动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相对靠近,以使得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所形成的交叉杆朝向闭合的方向运动,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展开;当相背运动时,驱动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相对远离,以使得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所形成的交叉杆朝向打开的方向运动,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内折叠。
为便于说明,对于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交叉式连杆机构而言,图5-图8中标记了若干端点。如图5-图8所示,以制动板2的最外端的端点为a点,以折叠状态下,与该a点处于同一左右延长线上的各点分别标记为b、c、d、e,将折叠状态下与b、c、d、e相对的处于另一条左右延长线上的各点标记为f、g、h、i,以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的铰接点标记为j。
如图5所示,当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在前后方向靠近直至在前后方向重叠时,交叉式连杆机构展平并向外伸出车体,进入风压制动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前后方向相对应的两个铰接点相重叠,即b点与f点重叠,c点与g点重叠,d点与h点重叠,e点与i点重叠。
如图6所示,当需要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外展开或向内折叠时,都会到达一个中间状态,在该中间状态,连杆3机构被推拉形成多个平行四边形结构以对角线上的端点在左右方向依次连接的形式。在该状态下,b点与f点、c点与g点、d点与h点、e点与i点处于前后方向,且b点与f点的连线、c点与g点的连线、d点与h点的连线、e点与i点的连线相互平行。
如图7所示,当不需要进行风压制动时,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相对远离,以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向内折叠。在该状态下,在前后方向相对的两个铰接点远离至最大距离,处于前后两端的铰接点以及处于中间的交叉处的铰接点均在左右方向依次叠置。
如图8所示,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分别对应e点与i点,具体可以在这两点的前后方向安装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以通过驱动这两点的运动实现对交叉式连杆机构的驱动。
同理,如果设有下驱动件,下驱动件也可以参照上驱动件进行设置。详细地,下驱动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的铰接轴是上下延伸并与车体固定的第二定轴,交叉式连杆机构以其下侧的两内端分别与第三驱动杆的外端和第四驱动杆的外端铰接,以通过第三驱动杆的内端和第四驱动杆的内端在前后方向的靠近或者远离,驱动交叉式连杆机构绕第二定轴外展或内收。
当设有下驱动件时,驱动装置1还包括活塞杆在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三驱动杆的内端连接,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四驱动杆的内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下驱动件的结构与上驱动件类似,此处不再给出具体的示意图进行说明。当设有下驱动件时,可以设置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进行驱动,也可以与上驱动件共用液压缸,即通过第一液压缸14同时驱动第一驱动杆11和第三驱动杆的内端,通过第二液压缸15同时驱动第二驱动杆12和第四驱动杆的内端。当需要共用液压缸时,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可以均处于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且这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一上下延伸的竖向杆,该竖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前后延伸的水平杆,进而以上下两侧的水平杆与第一驱动杆11和第三驱动杆的内端连接,或者以上下两侧的水平杆与第二驱动杆12和第四驱动杆的内端连接。
参考图3和图4,第一定轴13和第二定轴可以同轴设置,此时可以通过一个轴上下贯穿地连接。
同时,上述的安全锁4具体可以包括上夹板41和下夹板42,上夹板41和下夹板42由上下两侧夹紧上驱动件和下驱动件,且夹紧点不处于第一定轴13和第二定轴的轴线上,以便在左右方向上区别于第一定轴13和第二定轴所指示的定位点,形成区别于第一定轴13和第二定轴以外的定位点,实现多点定位,进而锁定交叉式连杆机构。
如图9所示,制动板2向外伸出至最大距离时,为了达到有效的制动效果,启动安全锁4,对交叉式连杆机构进行固定(即锁死),以便将其固定在该制动状态。如图10所示,当需要收回交叉式连杆机构时,首先解除安全锁4,然后控制驱动装置1动作,将制动板2回收到车体内部。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磁浮列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1)以及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的两个以上制动板(2),各所述制动板(2)的上下两侧均交叉铰接有连杆(3),处于同一侧的各所述连杆(3)在左右方向依次铰接,以便与所述制动板(2)形成交叉式连杆机构,相邻所述制动板(2)的铰接轴、相邻所述连杆(3)的铰接轴、以及所述制动板(2)与所述连杆(3)的铰接轴均上下延伸;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外展,以带动各所述制动板(2)依次拼接而进行风压制动,或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内收,以带动各所述制动板(2)依次折叠而收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锁(4),用于在制动时将各所述制动板(2)锁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制动板(2)拼接形成的板面由内而外向后倾斜,且与磁浮列车的车体在前后方向呈大于45度小于等于80度的锐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制动板(2)是平面板或者向后弯曲的弧面板,且长度不小于0.3米,高度不小于1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风压制动时,各所述制动板(2)的最下端高于磁浮列车进站时的站台高度。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上驱动件,所述上驱动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一驱动杆(11)和第二驱动杆(12),所述第一驱动杆(11)和所述第二驱动杆(12)的铰接轴是上下延伸并与车体固定的第一定轴(13),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以其上侧的两内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杆(11)的外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12)的外端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杆(11)的内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在前后方向的靠近或者远离,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绕所述第一定轴(13)外展或内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还包括活塞杆在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一液压缸(14)和第二液压缸(15),所述第一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11)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15)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12)的内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下驱动件,所述下驱动件包括交叉铰接的第三驱动杆和第四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铰接轴是上下延伸并与车体固定的第二定轴,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以其下侧的两内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外端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外端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内端和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内端在前后方向的靠近或者远离,驱动所述交叉式连杆机构绕所述第二定轴外展或内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还包括活塞杆在前后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驱动杆的内端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四驱动杆的内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轴(13)和所述第二定轴同轴设置,所述安全锁(4)包括上夹板(41)和下夹板(42),所述上夹板(41)和所述下夹板(42)由上下两侧夹紧所述上驱动件和所述下驱动件,且夹紧点不处于所述第一定轴(13)和所述第二定轴的轴线上。
11.磁浮列车,包括电气制动装置和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
CN201810689075.3A 2018-06-28 2018-06-28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Pending CN108909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9075.3A CN108909766A (zh) 2018-06-28 2018-06-28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PCT/CN2019/078426 WO2020001080A1 (zh) 2018-06-28 2019-03-18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9075.3A CN108909766A (zh) 2018-06-28 2018-06-28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9766A true CN108909766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2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9075.3A Pending CN108909766A (zh) 2018-06-28 2018-06-28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9766A (zh)
WO (1) WO20200010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080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CN114572381A (zh) * 2022-04-19 2022-06-0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减速组件的尾锥及装有尾锥的飞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738A (en) * 1997-07-30 1999-10-05 Aec-Able Engineering Co., Inc. Solar array for satellite vehicles
CN103587544A (zh) * 2013-11-29 2014-02-19 米建军 一种轨道交通用减速装置
CN206438441U (zh) * 2017-01-16 2017-08-25 任丘市鑫睿励门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广告道闸
CN107600090A (zh) * 2017-09-30 2018-01-19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应急逃生疏散坡道装置
CN107697085A (zh) * 2017-09-30 2018-02-16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应急逃生疏散坡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0016B (zh) * 2011-12-30 2014-10-15 常州庞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双翼板作用式空气动力制动装置
CN103241225B (zh) * 2012-02-13 2015-04-08 同济大学 单翼板作用式空气动力制动装置
CN103085783B (zh) * 2013-01-29 2015-04-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带端板和减速板地效翼的高速动车
CN108909766A (zh) * 2018-06-28 2018-11-3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738A (en) * 1997-07-30 1999-10-05 Aec-Able Engineering Co., Inc. Solar array for satellite vehicles
CN103587544A (zh) * 2013-11-29 2014-02-19 米建军 一种轨道交通用减速装置
CN206438441U (zh) * 2017-01-16 2017-08-25 任丘市鑫睿励门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广告道闸
CN107600090A (zh) * 2017-09-30 2018-01-19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应急逃生疏散坡道装置
CN107697085A (zh) * 2017-09-30 2018-02-16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应急逃生疏散坡道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1080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CN114572381A (zh) * 2022-04-19 2022-06-0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减速组件的尾锥及装有尾锥的飞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1080A1 (zh)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9766A (zh)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CN104709462A (zh) 起落架舱门的两个挡板的同时打开或闭合装置
US20090239726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cases
US20210316612A1 (en) Current collector for a non-rail-bound, electric traction vehicle, traction vehicle having a current collector of this typ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urrent collector of this type
WO2010000051A1 (pt) Mecanismo de trem de pouso para aeronaves
CN108688828A (zh) 一种移动式无人机高空回收设备
US20210007345A1 (en) Folding spray implements having low peak fold height-to-wingspan ratios and agricultural work veh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CN206561754U (zh) 一种行李车抱夹
CN109515462A (zh) 一种铁路平车渡桥装置作业方法
CN208882100U (zh) 一种旋转摇臂式机翼折叠机构
CN209669655U (zh) 一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路面保温装置
WO2020052612A1 (zh) 一种发射器的弹射轨道装置
CN208931219U (zh) 自卸车及自卸车顶盖结构
CN102991477B (zh) 工程机械及其支腿装置
CN109515461A (zh) 一种铁路平车渡桥装置
CN112026591B (zh)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CN110001565A (zh) 一种货车吸能防撞梁
CN207060163U (zh)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
CN202542793U (zh) 一种举升臂架及具有该臂架的举高消防车
US3643815A (en) Mobile derrick
CN109177994A (zh) 车端骨架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7059746A (zh) 一种可调节的洒水车作业平台
CN111016558B (zh) 拖车钩结构、拖车钩总成及车辆
CN107244354A (zh) 用于翼开启厢式车的上纵梁装置、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CN209426641U (zh) 落地可交换箱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