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564B -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564B
CN108886564B CN201780015796.XA CN201780015796A CN108886564B CN 108886564 B CN108886564 B CN 108886564B CN 201780015796 A CN201780015796 A CN 201780015796A CN 108886564 B CN108886564 B CN 108886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frame rate
input unit
moving image
image photograp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7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564A (zh
Inventor
山本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86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设置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执行对应于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的图像获取设置,其中该第一输入单元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获取模式和在移动图像获取期间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相机具有拍摄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的功能。而且,已经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移动图像拍摄时切换帧速率的相机。
在上述相机中,对拍摄种类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切换的“可操作性”是重要的。因而,提出了一种简化移动图像拍摄和静止图像拍摄之间的切换的技术(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215429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可以说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不适于以支持帧速率的改变。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涉及提供可以容易地切换拍摄种类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种技术是包括控制单元的成像设备,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执行拍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中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此外,第二种技术是一种成像方法,包括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执行拍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中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此外,第三种技术是提供一种成像程序,该成像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成像方法,包括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执行拍摄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单元中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有可能容易地切换拍摄种类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注意,本文所述的效果不必受限制,并且可以是本说明书中所述效果中的任何一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成像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2提供了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的视图,图2A是前视图,图2B是后视图,并且图2C是顶视图。
图3A是示出输入设备的配置的成像设备的放大的部分顶视图,图3B是示出输入设备的配置的另一个示例的放大的部分顶视图,并且图3C是示出输入设备的配置的放大的部分侧视图。
图4提供了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第二示例性外部配置的视图,图4A是前视图,图4B是后视图,图4C是顶视图,并且图4D是示出另一种示例性外部配置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成像设备的第一示例性状态改变的图。
图6是示出成像设备的第二示例性状态改变的图。
图7是示出由控制单元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提供了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的视图,图8A是前视图,图8B是后视图,图8C是顶视图,并且图8D是示出另一种示例性外部配置的后视图。
图9提供了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的视图,图9A是后视图,图9B是前视图,图9C是示出另一种外部示例性配置的前视图,并且图9D是示出又一种示例性外部配置的前视图。
图10是示出成像设备的修改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注意,将按以下顺序提供描述。
<1.第一实施例>
[1-1.成像设备的内部配置]
[1-2.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
[1-3.成像设备的状态改变]
[1-4.成像设备中的处理]
<2.第二实施例>
[2-1.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
<3.第三实施例>
[3-1.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
<4.修改例>
<1.第一实施例>
[1-1.成像设备的内部配置]
首先,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配置。图1是示出成像设备100的配置的框图。
成像设备100包括控制单元11、光学成像系统12、透镜驱动驱动器13、成像元件14、信号处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5、第一显像处理单元16、第二显像处理单元17、记录/再现处理单元18、存储单元19、显示单元20、第一输入单元21、第二输入单元22和第三输入单元23。
控制单元1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ROM存储例如由CPU读取和执行的程序。RAM被用作CPU的工作存储器。CPU根据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并通过发出命令来对整个成像设备100执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11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21、第二输入单元22和第三输入单元23中的每一个的输入在静止图像拍摄和移动图像拍摄之间切换拍摄模式,并且执行本技术的处理(诸如针对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切换处理)。
光学成像系统12包括:相机透镜,以将来自被摄体的光会聚到成像元件14上、驱动机制,将相机透镜移动以执行聚焦和变焦;快门机制、光圈(iris)机制等等。这些部件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1的控制信号而被驱动。通过光学成像系统12获得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被成像在用作成像设备的成像元件14上。
透镜驱动驱动器13包括例如微型计算机等,并且通过在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将相机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预定的量来执行自动聚焦以便聚焦在目标被摄体上。此外,在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控制光学成像系统12的驱动机制、快门机制、光圈机制等的操作。利用这种控制,执行曝光时间(快门速度)的调节、光阑(aperture)值(F值)的调节等。
成像元件14对来自被摄体的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以将入射光转换成电荷量,并输出像素信号。然后,成像元件14最终将包括像素信号的成像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LSI 15。作为成像元件14,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
第一显像处理单元16在对从成像元件14输出的成像信号应用采样保持后生成图像信号,以通过相关双采样(CDS)处理、自动增益控制(AGC)处理、模拟/数字(A/D)转换等保持合适的信号/噪声(S/N)比。
此外,第一显像处理单元16可以向图像信号应用预定信号处理,诸如去马赛克处理、白平衡调节处理、颜色校正处理、伽马校正处理、Y/C转换处理、自动曝光(AE)处理以及分辨率转换处理。
第二显像处理单元17执行类似于第一显像处理单元16的处理。同时,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100包括两个显像处理单元,包括第一显像处理单元16和第二显像处理单元17,但是显像处理单元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与需要的流的数量相等的数量。
例如,记录/再现处理单元18对经过预定处理的静止图像数据和移动图像数据应用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以用于记录和通信。经过处理的静止图像数据和移动图像数据被保存在存储单元19中并显示在显示单元20上。
存储单元19是例如大容量存储介质(诸如硬盘或SD存储卡)。例如,以基于标准(诸如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的压缩状态保存图像。此外,包括关于所存储图像的信息和附加信息(诸如拍摄日期和时间)的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EXIF)数据也以与图像相关的方式保存。例如,移动图像以诸如移动图像专家组2(MPEG2)或MPEG4之类的格式保存。
显示单元20是显示设备,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有机电致发光(EL)面板等。在显示单元20上,显示在成像设备100的用户界面、菜单屏幕、当前正被成像的监视图像、记录存储单元19等中的拍摄的图像和拍摄的移动图像。
设置第一输入单元21、第二输入单元22和第三输入单元23,以便:根据本技术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之间切换拍摄模式、切换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提供拍摄命令、提供连续拍摄命令等等。当对第一输入单元21、第二输入单元22和第三输入单元23中的每一个进行输入时,与输入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被生成并被输出到控制单元11。然后,控制单元11根据控制信号对成像设备100执行计算处理和控制。稍后将描述第一输入单元21、第二输入单元22和第三输入单元23的详细配置。
此外,成像设备100包括例如用于由成像设备100执行的拍摄的各种输入设备,例如,诸如接通/关断电源的电源按钮和执行变焦调节的手柄(handler)。
[1-2.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2至图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的外部配置。成像设备100具有平坦且水平长的基本上为长方体形状的配置。
在成像设备100的壳体110的前表面上设置相机透镜120。用户通过将相机透镜120朝着被摄体定向来执行拍摄。
在成像设备100的后表面上设置监视器130。监视器130与图1的框图中的显示单元20对应,并且是包括LCD、PDP、有机EL面板或显示单元20的显示装置。监视器130显示从拍摄获得的直通图像(through image)、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用户界面等。监视器130可以被形成为与触摸面板集成的触摸屏。在监视器130是触摸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屏幕来对成像设备100进行各种输入。
在成像设备100的上表面上设置快门按钮140。用户可以通过按下快门按钮140来执行通过自动聚焦进行聚焦、提供拍摄静止图像的命令以及提供拍摄移动图像的命令。同时,如下所述,因为输入设备150具有作为快门按钮的功能,所有成像设备100不必需包括快门按钮140。
在成像设备100的上表面上设置输入设备150在第一实施例中,输入设备150具有像表盘的形状。如图3A中所示,输入设备150在顶视图中具有连续的波纹状侧表面,并且具有在L方向和R方向上可旋转的配置,同时在顶视图中将其中心设置为旋转轴。此外,输入设备150具有上表面,其上印有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字符“S”和指示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七个数值。可以通过在输入设备150的上表面上打印来提供“S”和指示帧速率的数值,或者也可以通过将输入设备150的上表面构造为显示器而将其作为图像显示在显示器上。
在成像设备100的上表面上设置被用作指向当前拍摄模式或当前帧速率的标记的箭头图标160。用户可以通过旋转输入设备150并将期望拍摄模式或期望帧速率的字符/数值调节到箭头图标160指向的位置来选择拍摄模式或帧速率。在选择字符“S”的情况下,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操作成像设备100。此外,在选择指示帧速率的数值的情况下,成像设备100的拍摄模式变为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并且开始以所选择的帧速率拍摄移动图像。这种在L方向或R方向上旋转像表盘的输入设备150的输入与第一输入单元21对应。注意,箭头图标160可以具有除箭头以外的其它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包括1帧/秒(fps)、20fps、30fps、60fps、240fps、480fps和960fps。当输入设备150在平面视图中在L方向旋转时,帧速率变高(变为慢镜头(slow motion)),并且当在R方向旋转时,帧速率变低(快进)。注意,帧速率的值仅仅是示例而不限于以上的值。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两个字符“S”分别邻近1fps和邻近60fps布置。利用这种布置,因为从任何帧速率到“S”的移动距离比仅布置一个“S”的情况下更短,可以容易地将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
一般而言,60fps是一般假设能够再现平滑图像并用于拍摄正常移动图像的帧速率。因此,由于“S”被布置为邻近60fps,因此在以60fps的帧速率的移动图像拍摄与静止图像拍摄之间的切换可以快速且轻松地执行,并且这个60fps是以高频使用的帧速率。
但是,如图3B中所示,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S”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在只有一个“S”的情况下,例如优选的是将“S”布置为邻近作为最小帧速率的1fps。利用这种布置,有可能无需插入静止图像拍摄就可以无缝且连续地将帧速率从最小值切换到最大值。注意,“S”的数量不限于一或两个,而是可以是三个或更多。
同时,输入设备150可以具有这样的配置,其中从60fps和从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S”到下一个帧速率的旋转移动几乎不旋转。利用这种配置,有可能防止输入设备150意外和无意地从静止图像拍摄或从以60fps的帧速率(被假设为高频使用)拍摄的移动图像拍摄到非期望帧速率的错误操作。这种配置可以通过例如在输入设备150的旋转机制上提供用作钩子的爪等来实现。
此外,输入设备150具有在图3A中箭头Y的方向上当被用户按下时可滑动的配置。当用户抬起手指并且释放使输入设备150在Y方向上滑动的力时,输入设备150返回到初始位置。利用这种配置,输入设备150具有不仅用作表盘而且还用作按钮的集成配置。
可以通过包括半按和深按的两步输入来执行在输入设备150的Y方向上的滑动。这类似于一般成像设备中包括的释放按钮的半按和深按。在输入设备150的Y方向中包括半按和深按的滑动操作与第二输入单元22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半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输入聚焦命令。此外,可以通过深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输入用于图像获取(静止图像拍摄)和移动图像获取(移动图像拍摄)的命令。
此外,如图3C中所示,输入设备150具有当被用户按下时可以在Z方向上被按下的配置。当用户抬起手指以释放在Z方向按下输入设备150的力时,输入设备150返回到初始位置。Z方向上的这种操作与第三输入单元23对应。可以通过向第三输入单元23的输入来输入用于图像获取(静止图像拍摄)的命令。利用这种配置,输入设备具有不仅作为用作第一输入单元21的表盘和用作第二输入单元22在Y方向上的按钮而且还作为用作第三输入单元23在Z方向上的按钮的集成配置。
输入设备150的第一输入单元21与平面视图中L方向和R方向上的旋转对应,并且第二输入单元22与Y方向上的按钮对应。此外,由于第三输入单元23与Z方向上的按钮对应,因此在不同方向上执行各种输入操作。用户可以用一个手指(例如,拇指)执行对第一输入单元21的输入、对第二输入单元22的输入以及对第三输入单元23的输入中的任何一个。利用这种配置,在无需从输入设备150抬起手指并且也无需改变成像设备100的保持方式的情况下,有可能平滑地执行从通过向第一输入单元21输入来选择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到由第二输入单元22或第三输入单元23提供拍摄命令的一系列流程。
注意,输入设备150的位置不限于成像设备100的上表面。如图4中所示,输入设备150也可以在成像设备100的后表面上设置。
在成像设备100的后表面上设置输入设备150的情况下,如图4B中所示,在后表面上还提供用作指向当前拍摄模式或当前帧速率的标记的箭头图标160。输入设备150具有在L方向和R方向上可旋转的配置,同时将其中心设置为旋转轴,并且可以通过将期望的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期望帧速率调节到由箭头图标160指向的位置来选择拍摄模式或帧速率。
在输入设备150在成像设备100的后表面上设置的情况下,输入设备150具有当被用户按下时可以在图4C中箭头Z的方向(深度方向:壳体侧方向)上被按下的构造。当用户抬起手指以释放在Z方向上按下输入设备150的力时,输入设备150返回到初始位置。利用这种配置,输入设备150具有不仅用作表盘而且用作按钮的集成配置。
可以通过包括半按和深按的两步输入来执行在输入设备150的Z方向上的按压。这类似于一般成像设备中包括的释放按钮的半按和深按。在输入设备150的Z方向中包括半按和深按的按压与第二输入单元22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半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输入聚焦命令,并且可以通过深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输入用于图像获取(静止图像拍摄)和移动图像获取(移动图像拍摄)的命令。
此外,如图4B中所示,输入设备150可以以在箭头+Y方向可滑动的方式提供。当用户抬起手指以释放力以使输入设备150在+Y方向滑动时,输入设备150返回到初始位置。在+Y方向上的这种操作与第三输入单元23对应。可以通过向第三输入单元23输入来输入用于图像获取(静止图像拍摄)的命令。
利用这种配置,输入设备150具有不仅作为用作第一输入单元21的表盘和用作第二输入单元22在Z方向上的按钮而且还作为用作第三输入单元23在+Y方向中的按钮的集成配置。所有这些输入、所有种类的输入操作都在不同方向上执行。注意,第三输入单元23也可以是图4B中所示的-Y方向上的按钮。
此外,如图4D中所示,有可能通过在后表面视图中与输入设备150分开形成输入设备150的基本中心部分来提供分离的输入设备170,并且分离的输入设备具有像按钮的形状并且可以在Z方向上被按下。分离的输入设备170具有当用户抬起手指以释放在Z方向上按下分离的输入设备170的力时返回到初始位置的配置。这种向分离的输入设备170的输入与第三输入单元23对应。因此,通过提供分离的输入设备170,成像设备100还包括不仅用作输入设备150的第一输入单元21的表盘和用作第二输入单元22的Z方向上的按钮,而且用作第三输入单元23的Z方向上的按钮。
由于第一输入单元21要在后视图中在L方向/R方向上执行旋转,第二输入单元22要在Z方向上执行按压,第三输入单元23要在Y方向上执行滑动或者分离的输入设备170要执行按压,因此用户可以用一个手指(例如,拇指)对第一输入单元21、第二输入单元22和第三输入单元23执行所有种类的输入。因此,在无需从输入设备抬起手指并且无需改变成像设备100的保持方式的情况下,有可能平滑地执行从通过向第一输入单元21输入来选择拍摄模式或移动图像帧速率到由第二输入单元22或第三输入单元23提供拍摄命令的一系列流程。
[1-3.成像设备的状态改变]
接下来,将参考图5和图6描述成像设备100的状态改变。用于成像设备100的状态改变控制由控制单元11执行。注意,在图5中,在状态改变图中示出的监视器130表示在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和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监视器130的显示形式(style)。
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成像设备100处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监视图像(直通图像)显示在用作显示单元20的监视器130上;并且可以通过深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拍摄静止图像。此外,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成像设备100处于移动图像拍摄模式;监视图像(直通图像)显示在用作显示单元20的监视器130上;并且可以通过深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拍摄移动图像。
在图5中,实线指示向第一输入单元21的输入,双线指示向第二输入单元22的半按输入,虚线指示向第二输入单元22的深按输入,并且点划线指示向第三输入单元23的输入。
首先,当在成像设备100处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对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输入时,执行聚焦(箭头(1))。
当在执行聚焦之前和之后的任一情况下在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对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时,获取静止图像(箭头(2))。此外,当在获取静止图像时通过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来继续深按时,在继续这种深按的同时执行静止图像的连续拍摄(箭头(3))。当向第二输入单元22的深按被释放时,成像设备100变为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4))。
当在成像设备100处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选择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输入时,成像设备100变为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并变为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5))。
此外,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选择静止图像拍摄的输入时,成像设备100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并且变为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6))。当模式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变为移动图像拍摄模式时,例如,如图5所示的监视器130中所示,监视器130上监视图像的显示从水平4:垂直3的比率切换到水平16:垂直9的比率。此外,当模式从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时,监视器130上监视图像的显示从水平16:垂直9的比率切换到水平4:垂直3的比率。随着这种显示变化,用户可以容易地在视觉上识别出拍摄模式被切换。注意,水平4:垂直3的比率和水平16:垂直9的比率仅仅是示例,并且其它比率也可以是适用的。
当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输入时执行聚焦(箭头(7))。此外,当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切换帧速率的输入时,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被切换到指定值(箭头(8))。
当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执行聚焦之前和之后的任一情况下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时,移动图像拍摄开始(箭头(10))。此外,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时,成像设备100停止移动图像拍摄并且变为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11))。
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输入时,执行聚焦(箭头(12))。此外,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切换帧速率的输入时,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被切换到指定值(箭头(13))。
当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时,获取静止图像(箭头(14))。当静止图像拍摄完成时,成像设备100返回到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15))。通过这样使用第三输入单元23,也可以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执行静止图像拍摄。同时,当在静止图像拍摄通过向第三输入单元23的输入执行的情况下连续地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时,在继续深按的同时执行静止图像的连续拍摄(箭头(16))。
此外,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时,获取静止图像(箭头(17))。当静止图像拍摄完成时,成像设备100返回到移动图像拍摄状态(箭头)(18))并且重新开始移动图像拍摄。通过这样使用第三输入单元23,也可以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执行静止图像拍摄。同时,当在静止图像拍摄通过向第三输入单元23的输入执行的情况下连续地对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时,在继续深按压的同时执行静止图像的连续拍摄(箭头(16))。
因此,改变了成像设备100的状态。
上述成像设备100的状态改变是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下将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和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彼此区分并且以不同方式在监视器130上显示监视图像的示例。但是,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下,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和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可以不必彼此区分。
接下来,将参考图6描述在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和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彼此不区分的情况下成像设备100的状态改变。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与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彼此不区分的事实是在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与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之间在监视器130上没有显示改变的事实。
首先,在成像设备100处于静止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并且还处于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下文中称为静止图像/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当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输入成像时执行聚焦(箭头(21))。此外,当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切换帧速率的输入时,切换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箭头(22))。注意,在成像设备100处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模式的两种情况下,监视器130上都没有显示改变。
而且,当在执行聚焦之前和之后的任一情况下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时,获取静止图像(箭头(23))。此外,当在获取静止图像时通过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深按来继续深按时,在继续深按的同时执行静止图像的连续拍摄(箭头(24))。当用户释放对第二输入单元22的深按时,成像设备100变为静止图像/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25))。
另一方面,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下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时,开始移动图像拍摄(箭头(26))。然后,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输入时,成像设备100停止移动图像拍摄并且变为静止图像/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箭头(27))。
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输入时,执行聚焦(箭头(28))。此外,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切换帧速率的输入时,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被切换到指定值(箭头(29))。
当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时,甚至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也获取静止图像(箭头(30))。此外,当静止图像拍摄完成时,成像设备100返回到移动图像拍摄(箭头(31))。通过这样使用第三输入单元23,也可以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执行静止图像拍摄。同时,当在静止图像拍摄通过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来执行的情况下连续地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时,在继续深按的同时执行静止图像的连续拍摄(箭头(32))。
顺便提及,如图6中所示的监视器130,指示移动图像拍摄的拍摄范围的框135可以在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和移动图像拍摄期间显示在监视器130上。
如上所述,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下待机状态彼此不区分的情况下,改变成像设备100的状态。
此外,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将模式切换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输入的情况下,可以结束移动图像拍摄,或者可以通过使输入无效来不将模式改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
[1-4.成像设备中的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控制单元11对来自用户的输入的控制处理。图7是示出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打开成像设备100的电源。例如,这是根据用户对电源按钮的输入执行的。接下来,在步骤S2中,确定是否通过向第一输入单元21的输入来选择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在选择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步骤S2中的“是”)。
接下来,在步骤S3中,成像设备100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并且根据来自用户的输入执行静止图像拍摄处理。在这种静止图像拍摄处理中,在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的情况下执行聚焦,并且在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的情况下通过拍摄获取图像。此外,在向第二输入单元22的深按持续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执行连续拍摄。
接下来,在步骤S4中,确定拍摄是否结束。例如,在没有向第一输入单元21或第二输入单元22的输入达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拍摄完成。在拍摄完成的情况下,处理结束(步骤S4中的“是”)。
同时,在拍摄完成的情况下,在成像设备100处于移动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输入设备150使得第一输入单元21的“S”与箭头图标160指向的位置自动对齐,可以将拍摄模式改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此外,在第一输入单元21的拍摄模式和帧速率显示在输入设备150的上表面上设置的监视器上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11的处理将拍摄模式改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并且第一输入单元21的“S”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显示与箭头图标160的位置对齐,而无需旋转输入设备150。同时,输入设备150的状态也可以保持在与拍摄结束时相同的状态。
描述返回到步骤S2。在步骤S2中未确定选择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5(步骤S2中的“否”)。然后,在步骤S5中,确定是否选择了帧速率为60fps的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同时,这里将帧速率设置为60fps的原因是60fps是一般假设能够再现平滑图像并且用于拍摄正常移动图像的帧速率。因此,可以以不限于60fps的具体帧速率执行这个处理。
在步骤S5中确定选择60fps被选为帧速率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6(步骤S5中的“是”)。接下来,在步骤S6中,成像设备100变为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并且执行移动图像拍摄处理。在这种移动图像拍摄处理中,在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半按的情况下执行聚焦,并且在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的情况下开始移动图像拍摄。此外,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二输入单元22进行深按的情况下,终结移动图像拍摄。此外,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向第二输入单元进行半按的情况下,也执行聚焦。此外,在向第三输入单元23进行输入的情况下,即使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也执行静止图像拍摄。
接下来,在步骤S7中,确定是否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了切换帧速率的输入。在不切换帧速率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没有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输入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4(步骤S7中的“否”)。然后,在步骤S4中,在确定拍摄是否结束并且确定拍摄结束的情况下,处理结束。(步骤S4中的“是”)。
另一方面,在步骤S7中确定进行了切换帧速率的输入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8(步骤S7中的“否”)。此外,在步骤S5中没有选择60fps的帧速率的移动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选择了另一个帧速率的情况下,处理也前进到步骤S8(步骤S5中的“否”)。
处理已经到达步骤S8的事实与选择了除60fps以外的其它帧速率的事实对应。因此,在步骤S8中,以除60fps以外的所选帧速率执行移动图像拍摄处理。移动图像拍摄处理类似于上述步骤S6中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8中,确定是否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了切换帧速率的输入。在没有切换帧速率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没有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进行输入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4(步骤S8中的“否”)。然后,在步骤S4中确定拍摄是否结束并且确定拍摄结束的情况下,处理结束(步骤S7中的“是”)。
在步骤S4中确定拍摄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例如,在预定时间段存储器内存在向第一输入单元21或第二输入单元22的输入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2,这被认为拍摄仍在继续(步骤S4中的“否”)。
如上所述,执行根据来自用户的输入的控制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有可能通过无缝连续输入容易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并且还有可能容易地执行从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到获取静止图像和获取移动图像的一系列拍摄操作。
<2.第二实施例>
[2-1.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200的外部配置。注意,由于成像设备200的内部配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配置,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成像设备200具有平坦且水平长的基本上为b长方体形状的配置。外壳110、相机透镜120、监视器130、快门按钮140、其它各种输入设备(诸如接通/关断电源的电源按钮和执行变焦调节的手柄)的配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
在第二实施例中,输入设备210在成像设备200的后表面上设置。输入设备210形成为壳体110的后表面的下部的滑块。输入设备210包括:引导部分220,在与壳体110的水平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以及操作件230。
引导部分220被形成为在与壳体110的水平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线性凹槽。操作件230包括:进入引导部分220的凹槽并且在成像设备200内部机械连接的杆(未示出)以及在杆的尖端提供的按钮。用户可以沿着引导部分220在L方向/R方向滑动操作件230。输入设备210将操作件230的水平位置输出到控制单元11,并且控制单元11根据该位置执行控制。操作件230的这种滑动操作与第一输入单元21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B中所示,沿着操作件230的位置分配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并且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S”被印在成像设备200的壳体110上,并且各自指示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值被印在壳体110上。用户可以通过在L方向/R方向上滑动操作件230以将操作件230放置在与期望的拍摄模式或期望的帧速率对应的位置来切换成像设备200的拍摄模式和帧速率。
此外,如图8C中所示,操作件230被形成为可以在Z方向(壳体方向)被按压的按钮。当用户释放在Z方向按压操作件230的力时,操作件230返回到初始位置。利用这种配置,输入设备210具有不仅用作滑块而且用作按钮的整体配置。
可以通过包括半按和深按的两步输入来执行在操作件230的Z方向上的按压。这类似于包括在一般成像设备中的释放按钮的半按和深按。在操作件230的Z方向上包括半按和深按的按压与第二输入单元22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半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输入聚焦命令,并且可以通过深按第二输入单元22来输入用于图像获取(静止图像拍摄)和移动图像获取(移动图像拍摄)的命令。
而且,输入设备210的操作件230具有当被用户按压时可以在图8B中箭头Y的方向(向下方向)被按压的构造。当用户释放在Y方向上按压操作件230的力时,操作件230返回到初始位置。在Y方向上的这种按压与第三输入单元23对应。利用这种配置,输入设备具有不仅作为用作第一输入单元21的滑块和用作第二输入单元22的在Z方向上的按钮而且还作为用作第三输入单元23的在Y方向上的按钮的集成配置。而且,所有输入都在不同方向上执行。
由于第一输入单元21将执行滑动操作,第二输入单元22将在Z方向上执行按压操作件230,并且第三输入单元23将在Y方向上执行按压操作件230,因此用户可以用一个手指(例如,拇指或食指)执行所有输入。因此,有可能通过向第一输入单元21连续输入来无缝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的帧速率。此外,在不从输入设备210抬起手指并且不改变成像设备200的保持方式的情况下,有可能平滑地执行从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帧速率到由第二输入单元22或第三输入单元23提供拍摄命令的一系列流程。
注意,输入设备210的位置不限于壳体110的后表面的下部,并且可以是后表面的上部、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延伸,或者可以在壳体110的侧表面、上表面等上提供。
此外,输入设备210不限于线性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基本L形,如图8D中所示。在形成基本L形的输入设备210的情况下例如,,优选地在L形的角落处布置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S”,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一侧的顶部布置具有最高值的帧速率,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一侧的末端上布置具有最低值的帧速率。利用这种布置,可以直观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
此外,输入设备210不限于具有包括引导部分220和操作件230的机械滑动结构,并且可以包括触摸板。用户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触摸面板来向成像设备200进行各种输入。
触摸面板可以检测在操作表面上进行的每个操作,并且可以输出指示被触摸位置的坐标数据。此外,触摸面板可以检测在操作表面上进行的每个操作,并且可以输出指示操作种类的数据。而且,触摸面板可以在操作表面上输出被触摸时段。
利用这种配置,触摸板可以检测比方说敲击输入和双击输入。敲击输入是用户用手指等短时间触摸操作表面一次的输入动作。双击输入是用户用手指等以短间隔连续两次触摸操作表面的输入动作。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上述敲击输入之一用手指等触摸触摸面板上的任何位置来指定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这与第一输入单元21对应。注意,可以通过在触摸面板上滑动手指来无缝地切换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
此外,可以根据触摸面板上手指等的触摸时段来执行两步输入。这与一般成像设备中的半按和深按对应,并且与第二输入单元22对应。
此外,触摸面板采用压敏触摸面板,并且可以基于用户的手指等对触摸面板的按压力来允许两步输入。
即使在如上所述输入设备210包括触摸面板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不从输入设备210抬起手指并且不改变成像设备200的保持方式的情况下平滑地执行从选择拍摄模式或移动图像的帧速率到提供拍摄命令的一系列流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输入设备210具有上述配置。注意,成像设备200的状态改变和用户对输入设备210的输入的控制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
根据第二实施例,有可能通过无缝的连续输入容易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并且还有可能容易地执行从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到获取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的一系列操作。
同时,第三输入单元23可以与输入设备210分开形成,并且可以在与参考图2D的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输入设备210不同的位置提供。
<3.第三实施例>
[3-1.成像设备的外部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9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300的外部配置。注意,由于成像设备300的内部配置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配置,因此将省略对其进行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成像设备300被形成为具有平坦且水平长的基本上为长方体形状的智能电话。
相机透镜302在成像设备300的壳体301的后表面上设置。用户利用朝着被摄体定向的相机透镜302执行拍摄。
显示器303在成像设备300的前表面上设置。显示器303与图1的框图中的显示单元20对应,并且是包括LCD、PDP、有机EL面板等的显示装置。在显示器303上,显示直通图像、通过成像获得的图像、用户界面视图像等。显示器303被形成为与触摸板集成的触摸屏。利用这种配置,用户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显示器303向成像设备300进行各种输入。作为输入方法,不仅可以执行上述敲击输入和双击输入,还可以执行拖动操作和轻弹操作。
拖动操作是在用户的手指保持触摸操作表面的同时移动手指等的输入动作。轻弹(flick)操作是用户的手指等指出操作表面上的一个点、然后从任意方向上的点快速轻弹的输入动作。
主页按钮(home button)304在成像设备300的前表面上设置。主页按钮304被用于从睡眠状态启动成像设备300,将屏幕改变为主屏幕,以及执行其它各种操作。主页按钮304可以包括硬件按钮、显示在显示器303或触摸面板上的软件按钮。
此外,电源按钮305在成像设备300的一个侧表面上设置。此外,在成像设备300的另一个侧表面上设置调节音量的音量控制按钮306。
如图9B中所示,在显示器303上显示像表盘的操作图标310。操作图标310以等间隔分区,并且在相应的分区区域中分配指示静止图像拍摄的“S”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操作图标310被用于提供切换拍摄模式和切换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命令。此外,指向当前拍摄模式或移动图像拍摄的当前帧速率的箭头图标311在显示器303上显示。如图9B中所示,根据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图标310和箭头图标311可以以叠加在监视图像上的方式显示,或者可以以从监视图像切换的方式显示。
如图9B中所示,操作图标310具有根据来自用户的拖动操作或轻弹操作在L方向或R方向上旋转以便改变显示的配置。用户可以通过将期望的拍摄模式或期望的帧速率调节到箭头图标311所指向的部分来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连续输入无缝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向操作图标310的这种输入与第一输入单元21对应。
此外,向除显示器303的操作图标310以外的整个区域(下文中称为额外图标区域312)的输入用作第二输入单元22。用户用手指等向额外图标区域312进行敲击输入或双击输入,由此启用与半按和深按对应的两步输入。因此,显示器303的触摸屏具有不仅用作操作图标310而且还用作按钮的集成配置。而且,每种输入操作在不同的方向上执行。
同时,第二输入单元22可以不被设置为额外图标区域312的整个区域,并且在额外图标区域312中的某处提供软件按钮313,如图9C中所示,并且可以利用这个软件按钮313执行两级输入。
此外,除了敲击输入和双击输入之外,还可以通过利用手指等在额外图标区域312上的被触摸时段、被触摸区域尺寸、被触摸压力等来执行两步输入。
此外,作为第三输入单元23的功能被分配给诸如主页按钮304、电源按钮305和音量控制按钮306之类的硬件按钮或者显示器303的额外图标区域312中的任何位置。利用这种配置,成像设备300设有:用作第一输入单元21的操作图标310的输入、向用作第二输入单元22的额外图标区域312的输入以及向用作第三输入单元23的硬件按钮或额外图标区域312的输入。
此外,通过将操作图标310布置在主页按钮304侧并且将第二输入单元22或第三输入单元23的功能分配给主页按钮304,使得可以在窄范围内执行所有种类的操作,可以改进可操作性。
利用上述配置,用户可以用一个手指执行各种输入。因此,有可能通过向第一输入单元21的连续输入无缝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的帧速率。此外,在不从输入设备210抬起手指并且不改变成像设备300的保持方式的情况下,有可能平滑地执行从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的帧速率到由第二输入单元22或第三输入单元23提供拍摄命令的一系列流程。
同时,通过每1fps在像表盘的操作图标310的相应分区区域中分配从1fps到960fps的帧速率,还可以每1fps切换帧速率。
同时,通过显示在显示器303上形成的第一输入单元21不限于上述像表盘的操作图标310,并且也可以如图9D中所示以通过以等间隔划分显示器303而获得的网格图案形成。
在以网格图案形成第一输入单元21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置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S”和指示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的值。例如,如图9D中所示,指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S”被布置在一个单元格中,并且帧速率被顺序地布置在其它单元格中。
可以在设置例如一般假设能够再现平滑图像并且用于拍摄正常移动图像的60fps作为参考的同时布置帧速率,并且帧速率之间的间隔可以在60fps或更高的范围与60fps或更低的范围之间以不同方式设置。这可以防止单元格数量变得巨大、防止显示器难以看见,并防止操作变得困难。此外,单元格的尺寸和数量可以由用户任意设置。
同时,在具有图9D中所示的网格图案的情况下,单元格也可以以叠加在监视图像上的方式显示,或者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输入以从监视图像切换的方式显示。
第三实施例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注意,成像设备300的状态改变和来自用户的输入的控制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
根据第三实施例,有可能通过无缝的连续输入容易地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并且还有可能容易地执行从切换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的帧速率到获取静止图像和获取移动图像的一系列拍摄操作。
在相关技术中,利用可变帧速率的拍摄主要限于具有使用专业装备的经验的人,但是使用本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切换帧速率并执行移动图像拍摄。由于通过向第一输入单元21的输入切换帧速率并且通过向第二输入单元22的输入进行拍摄命令,因此有可能直观地切换拍摄模式、切换帧速率并执行拍摄。因此,即使是没有使用专业装备的经验的用户也能快速习惯并且可以拍摄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拍摄的期望的移动图像。此外,对于具有使用专业装备以可变帧速率拍摄的经验的用户,拍摄由于更好的可操作性而变得更容易,并且拍摄种类可以拓宽。
<4.修改例>
虽然具体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进行各种修改。
如图10中所示,第一输入单元21可以被分配给包括在成像设备100中的相机透镜120的环121的旋转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环121的初始位置可以被设置为静止图像拍摄,切换到较低帧速率可以通过将环向一侧(例如,L方向)旋转来执行,并且切换到较高帧速率可以通过将环向另一侧(R方向)旋转来执行。注意,图10中的L方向和R方向与图2中的方向相反,因为相机透镜120的环121在相机的前表面侧提供。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三输入单元23的功能可以被分配给预先包括在成像设备100和200中的每一个当中的快门按钮140。由于第三输入单元23用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的移动图像拍摄待机状态或静止图像拍摄中,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将功能分配给快门按钮140来直观地拍摄静止图像。
而且,在与第三实施例的具体示例对应的智能电话中,存在诸如音量控制按钮306之类的硬件按钮,其用作相机应用的快门按钮。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输入单元23的功能可以被分配给用作快门按钮的硬件按钮。
在所有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可以不必接受向第一输入单元21的输入。例如,在不期望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改变帧速率的情况下,它是有效的。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是数码相机的示例,而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是智能电话的示例,但是任何实施例都不限于这些具体的设备。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智能电话,并且第三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数码相机。
此外,本技术适用于具有相机功能的任何设备,诸如单透镜反光相机、数码摄像机、网络相机、车载相机、监控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终端、便携式游戏机、手表型可穿戴终端以及眼镜型可穿戴终端。
而且,本技术可应用于所谓的多相机系统,该多相机系统能够通过经由WiFi网络等连接多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电话等来利用多个装置同时执行拍摄。例如,在用户对其执行快门操作等的主相机中通过利用本技术设置拍摄模式和帧速率的情况下,经由WiFi网络等将设置发送到另一个子相机并且相同的设置在这个子相机中应用。
注意,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配置。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适于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执行拍摄设置,在第一输入单元中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2)如(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能够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然后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向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连续输入。
(3)如(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能够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然后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向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连续输入。
(4)如(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能够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然后到具有低于第二帧速率的值的第三帧速率向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连续输入。
(5)如(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能够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然后到具有低于第二帧速率的值的第三帧速率向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连续输入。
(6)如(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能够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然后到具有高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三帧速率并进一步到第一帧速率向第一输入单元进行连续输入。
(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从第一帧速率到第一帧速率输入一系列连续输入时,能够在第一输入单元中进一步设置多次静止图像拍摄模式。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通过在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方向执行输入,能够在第一输入单元中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9)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输入单元,其适于从用户接收用于静止图像拍摄的命令和用于移动图像拍摄的命令。
(10)如(9)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输入单元与第一输入单元一体地形成。
(11)如(9)或(10)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向第二输入单元的输入是在与向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不同的方向上的输入。
(12)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输入单元能够接收两种输入。
(13)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第一输入单元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的操作期间接收到选择帧速率的命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将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改变为移动图像拍摄模式。
(14)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在向第一输入单元输入切换帧速率的命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切换帧速率。
(15)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单元被形成为能够旋转操作的表盘。
(16)如(15)中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输入单元,该第二输入单元与第一输入单元一体地形成并且被形成为能够被按压的开关。
(17)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单元被形成为滑块,其中操作件在预定方向滑动。
(18)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单元包括触摸面板。
(19)一种成像方法,包括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执行拍摄设置,第一输入单元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20)一种使计算机执行成像方法的成像程序,该成像方法包括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的输入执行拍摄设置,第一输入单元能够连续输入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在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多个帧速率的设置。
附图标记列表
11 控制单元
21 第一输入单元
22 第二输入单元
23 第三输入单元
100,200,300 成像设备
230 操作件

Claims (18)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输入单元,被配置为输出连续输入;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连续输入;以及
根据所接收的连续输入执行多个设置中的一个设置以用于拍摄,
其中,所述多个设置包括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第一设置、用于将第一帧速率确定为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第二设置、以及用于将第二帧速率确定为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第三设置、以及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第四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连续输入能够沿一个方向从第二设置到第二设置被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改变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然后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改变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然后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改变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然后到具有低于第二帧速率的值的第三帧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改变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然后到具有低于第二帧速率的值的第三帧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顺序地从第一帧速率改变到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到具有低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二帧速率、然后到具有高于第一帧速率的值的第三帧速率,以及进一步到第一帧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单元是被配置为通过在相反方向上旋转而输出所述连续输入的表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输入单元,该第二输入单元被配置为输出指示用于静止图像拍摄的命令的第一输入和输出指示用于移动图像拍摄的命令的第二输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输入单元与第一输入单元一体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是在与所述连续输入不同的方向上的输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是第一类型的输入,并且其中第二输入是与第一类型的输入不同的第二类型的输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指示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下的操作期间的帧速率,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改变到移动图像拍摄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连续输入指示在移动图像拍摄期间切换帧速率的命令,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从第一帧速率改变到第二帧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输入单元是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深按力的开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单元被形成为操作件在预定方向滑动的滑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输入单元包括触摸面板。
17.一种成像方法,包括:
利用第一输入单元输出连续输入;
利用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连续输入;以及
利用控制单元根据所接收的连续输入执行多个设置中的一个设置以用于拍摄,
其中,所述多个设置包括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第一设置、用于将第一帧速率确定为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第二设置、以及用于将第二帧速率确定为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第三设置、以及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第四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连续输入能够沿一个方向从第二设置到第二设置被输入。
18.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成像程序,所述成像程序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的成像方法:
利用第一输入单元输出连续输入;
利用控制单元接收所述连续输入;以及
利用控制单元根据所接收的连续输入执行多个设置中的一个设置以用于拍摄,
其中,所述多个设置包括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第一设置、用于将第一帧速率确定为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第二设置、以及用于将第二帧速率确定为移动图像拍摄时的帧速率的第三设置、以及用于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第四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连续输入能够沿一个方向从第二设置到第二设置被输入。
CN201780015796.XA 2016-03-16 2017-02-08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Active CN108886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2101A JP2017169021A (ja) 2016-03-16 2016-03-16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16-052101 2016-03-16
PCT/JP2017/004557 WO2017159127A1 (ja) 2016-03-16 2017-02-08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564A CN108886564A (zh) 2018-11-23
CN108886564B true CN108886564B (zh) 2022-03-01

Family

ID=5985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5796.XA Active CN108886564B (zh) 2016-03-16 2017-02-08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0727B2 (zh)
EP (2) EP3754965B1 (zh)
JP (1) JP2017169021A (zh)
CN (1) CN108886564B (zh)
WO (1) WO201715912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6023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53253A (zh) * 2004-09-08 2007-10-10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方法、再生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
CN102984450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株式会社尼康 拍摄装置及图像声音再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5429A (ja) 1998-01-28 1999-08-06 Hitachi Ltd 撮影時における撮像の動画・静止画自動切替方法、それ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
US20040061788A1 (en) * 2002-09-26 2004-04-01 Logitech Europe S.A. Multiple mode capture button for a digital camera
JP4715865B2 (ja) * 2007-06-12 2011-07-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09025643A (ja) * 2007-07-20 2009-02-05 Olympus Corp カメラ
JP4958807B2 (ja) * 2008-01-24 2012-06-20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画像処理装置
JP5241559B2 (ja) * 2008-03-31 2013-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
WO2009128263A1 (ja) * 2008-04-17 2009-10-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カメラボディ、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0142563B2 (en) * 2013-07-04 2018-11-27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JP2015037289A (ja) * 2013-08-15 2015-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11080A (zh) * 2015-02-02 2017-09-2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显示方法和程序
JP6700708B2 (ja) * 2015-10-09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3253A (zh) * 2004-09-08 2007-10-10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方法、再生装置及方法以及程序
CN1856023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84450A (zh) * 2011-09-02 2013-03-20 株式会社尼康 拍摄装置及图像声音再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564A (zh) 2018-11-23
EP3432568A4 (en) 2019-03-06
EP3754965B1 (en) 2022-09-14
EP3432568A1 (en) 2019-01-23
WO2017159127A1 (ja) 2017-09-21
JP2017169021A (ja) 2017-09-21
US20190028644A1 (en) 2019-01-24
EP3754965A1 (en) 2020-12-23
US11070727B2 (en)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3731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a group of image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mages and displaying them in review display form
US9374520B2 (e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730377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djusting autofocus position based on stored adjustment amount
US2010002664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JP4008299B2 (ja) 撮影装置なら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からなる操作パネル
JP2014060501A (ja) 撮影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090077515A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 장치에서 다중 심도를 가진 3차원 메뉴디스플레이 방법
WO2016024440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779771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170063388A (ko) 전자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8886564B (zh)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和成像程序
US8947426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11169684B2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es, control methods therefor,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50036026A1 (en) Parameter adjustment device, paramet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4179956A (ja) 撮像指示端末、撮像システム、撮像指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19440A (ja) 撮像装置
JP4077683B2 (ja) カメラ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WO2024095888A1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243181B2 (e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7034719A (ja) 撮影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4066463A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13549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1355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44121A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21128242A (ja) 撮像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