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615A - 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84615A CN108884615A CN201780019459.8A CN201780019459A CN108884615A CN 108884615 A CN108884615 A CN 108884615A CN 201780019459 A CN201780019459 A CN 201780019459A CN 108884615 A CN108884615 A CN 1088846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nsity
- woven fabrics
- decorative pattern
- island portion
- density reg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04H1/49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for formation of patterns, e.g. drilling or re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挥更加优异的设计效果、并且纵向及横向的强度平衡更加良好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本发明是具有低密度区域(10)、第一高密度区域(12)、和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100),其中,集合多个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20),在一个岛状部中,至少在低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之间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14),第一高密度区域形成于岛状部与岛状部之间,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0.1%~12%,岛状部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1%~4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配置纤维密度不同的多个部分而形成的花纹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往提出过各种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过如下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即,在由多个流体透过部和围绕它连续地展宽的流体不透过部构成的支撑构件与排列有多个孔的成形构件之间,夹持纤维层,使压力流体作用,与支撑构件的透过部和不透过部对应地分别重新排列为高密度的部分和低密度的部分,将该高密度的部分进一步与成形构件的孔对应地重新排列为具有另外的低密度的部分,并且将各高密度的部分在实质上利用列状的纤维相互交联连接。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无纺布,即,通过水流缠结将构成纤维缠结而成的纤维网的构成纤维的一部分重新排列而形成,分别具有规则的花纹并且具有多条相互分离的条纹,由此呈现出条纹花纹,且条纹的宽度为4mm~50mm。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4-10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7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发挥与以往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不同的设计效果、且纵向及横向的强度平衡更加良好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个主旨中,提供一种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是具有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集合多个所述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
在所述一个岛状部中,至少在所述低密度区域与所述低密度区域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
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形成于所述岛状部与所述岛状部之间,
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
所述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
所述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0,1%~12%,所述岛状部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1%~45%。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将纤维密度不同的三个区域(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第二高密度区域)以使低密度区域集合多个而形成岛状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同时将第二高密度区域配置在岛状部中的低密度区域间,并且将第一高密度区域作为岛状部间的基体部进行配置,由此形成花纹。这种花纹会发挥以往没有的设计效果。另外,本公开的无纺布由于构成其花纹的部分是被基体部包围的岛状部,因此由花纹的形成带来的纵向及横向的强度平衡变得更加良好。此外,本公开的无纺布的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0.1%~12%,岛状部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1%~45%,由此发挥更高的设计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俯视图。
图2是将岛状部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例的表面的照片。
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制造中形成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时的喷嘴、开口构件、网及图案形成支撑体的配置的一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是一种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是具有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
集合多个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
在一个岛状部中,至少在低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之间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
第一高密度区域形成于岛状部与所述岛状部之间,
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
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无纺布的一例的俯视图。
在图1所示的无纺布100中,圆形的低密度区域10集合9个而形成一个岛状部20,在岛状部20间形成有第一高密度区域12。低密度区域10排列为交错状,即,以在纵向及横向上下一列的低密度区域10位于某列的两个低密度区域10之间的方式进行排列,从而形成规则的交错花纹。在变形例中,低密度区域10可以进行正方排列。低密度区域10相互独立,在低密度区域10之间形成有第二高密度区域14。岛状部20作为整体具有近似菱形或圆形,配置为交错状。换言之,该无纺布100是在以第一高密度区域12为基体的无纺布中规则地形成由低密度区域10和第二高密度区域14构成的岛状部20从而形成花纹的无纺布。
低密度区域10是三个区域中纤维密度最小的区域,可以是与其他区域相比厚度没有改变的部分(即,可以没有形成凹凸),或者可以是凹部,或者可以是开孔部。低密度区域10如后所述,通过如下操作来形成,即,例如在由较粗的单丝构成的织物上配置网来实施利用高压流体(压缩空气等高压气体、高压水等高压液体)的缠结处理,并通过高压流体的作用使纤维向周围移动从而使位于织物的交点(最高的部分)上的纤维网重新排列(以下,也简称为移动)。在以这种方法形成低密度区域10的情况下,每一个低密度区域10的面积主要由构成织物的丝的粗细来决定。或者,也可以利用具有选自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成形体或螺旋网来形成低密度区域10。
在低密度区域为凹部或开孔部的情况下,在岛状部中,可以集合多个低密度区域而形成规则的花纹。所谓规则的花纹,是指通过将低密度区域依照某个一定的规则进行配置而形成的花纹。规则的花纹例如可以是选自点状花纹、人字形花纹、方格花纹、格子花纹、交错花纹、斜纹花纹、波纹花纹、以及锯齿形花纹中的至少一种。如果低密度区域形成规则的花纹,则可以提高无纺布的设计性。另外,通过使低密度区域形成规则的花纹,可以提高无纺布的透气性、通液性、保液性、以及擦拭性等功能。规则的花纹如后所述,可以通过在规则地配置有选自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至少一种的支撑体上配置网、并冲射高压流体而形成。
低密度区域10可以每一个具有例如0.03mm2~20mm2的面积,特别可以具有0.1mm2~10mm2的面积,更特别可以具有0.7mm2~5.0mm2的面积。如果低密度区域10过小,则无法充分地识别低密度区域10,存在没有充分地发挥设计效果的情况。如果低密度区域10过大,则在无纺布中容易发生伸长、扭曲、破裂等变形或破损,操作性降低。另外,如果低密度区域10过大,有时反而会难以作为低密度区域识别,仍然存在没有充分地发挥设计效果的情况。
低密度区域10是纤维密度至少小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区域,例如可以具有0g/cm3~0.080g/cm3的纤维密度,特别可以具有0g/cm3~0.070g/cm3的纤维密度,更特别可以具有0g/cm3~0.05g/cm3的纤维密度。纤维密度为零是指该低密度区域10为开孔部。在低密度区域10的纤维密度较大、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纤维密度的差较小的情况下,花纹难以识别,存在没有发挥充分的设计效果的情况。
另外,低密度区域可以以使其面积的合计(即,将无纺布内的低密度区域全都相加的面积)占无纺布整体的面积的例如0.1%~12%、特别优选为0.5%~10%、更特别优选为1.0%~9%、进一步特别优选为1.5%~8%的方式形成。如果低密度区域所占的比例(面积率)处于该范围内,则由形成于低密度区域间的第二高密度区域带来的强度提高优于由低密度区域的形成引起的强度降低,与未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时相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纺布的强度(特别是伸长10%时的应力)。如果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的合计的比例过大,则存在无纺布强度降低的情况,另外,在无纺布中,容易发生伸长、扭曲、以及破裂等变形或破损。
在一个岛状部20内,或者在一个无纺布100内,各低密度区域10的纤维密度、形状及面积不一定需要相同。例如,在一个岛状部20内,某个低密度区域10为开孔部,其他的低密度区域10可以是并非开孔部的区域。
低密度区域10间的间距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可以为0.1mm~50mm,特别可以为0.5mm~30mm,更特别可以为1mm~10mm。此处,所谓间距,相当于在一个岛状部20内相邻的低密度区域10的重心间的距离。另外,低密度区域10间的间隔例如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可以为0.1mm~50mm,特别可以为0.5mm~30mm,更特别可以为1.0mm~10mm。此处,所谓间隔,是指在一个岛状部20内连结低密度区域10的外周(轮廓)上的任意一点与邻近于该低密度区域10的其他低密度区域10的外周(轮廓)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中的最短的线段。
在一个岛状部20或一个无纺布100中,低密度区域10间的间距及间隔可以不恒定。例如,在如将图1所示的无纺布的岛状部20放大了的图2所示那样将低密度区域10排列为交错状的情况下,其间距(图中a1、a2)及间隔(图中b1、b2)是随着方向而不同的值,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至少最短的间距及最短的间隔分别处于上述范围内,更优选所有方向的间距及间隔处于上述范围内。
第二高密度区域14是至少形成于低密度区域10与低密度区域10之间、且具有高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纤维密度的区域。第二高密度区域14如上所述,是在通过高压流体的作用使纤维移动从而形成低密度区域10时、移动了的纤维紧密地集合的区域。由于纤维向低密度区域10的周围移动,因此例如在图1中,在位于外侧的低密度区域10A的外侧(例如图中以虚线包围的部分内)通常也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14。但是,也存在第二高密度区域14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希望注意以下这一点,即,图1及其他附图中所示的虚线用于示意岛状部20,而并非明确地表示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范围。
第二高密度区域14具有高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纤维密度,例如可以具有0.01g/cm3~0.30g/cm3的纤维密度,特别可以具有0.03g/cm3~0.20g/cm3的纤维密度,更特别可以具有0.05g/cm3~0.15g/cm3的纤维密度。另外,第二高密度区域14例如可以具有0.05mm~5.0mm的厚度,特别可以具有0.10mm~3.0mm的厚度,更特别可以具有0.2mm~2.0mm的厚度。在低密度区域10的形成时移动的纤维集合而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中纤维彼此紧密地集合,其厚度通常大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厚度,纤维密度变高。此处,纤维密度是根据无纺布在没有施加载荷的状态下测定的厚度、和无纺布的基重求出的值。没有对无纺布施加载荷的状态的厚度例如可以观察电子显微镜照片来求出。
岛状部20是集合多个低密度区域10而成的部分,是至少在低密度区域10间形成有第二高密度区域12的部分。岛状部20在低密度区域10为开孔部的情况下,特别呈现出局部网眼状的外观。
岛状部20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操作来形成,即,准备设有与岛状部20对应的开口部、且开口部间不使高压流体透过的构件,即开口构件(例如金属板),使通过了开口部的高压流体作用于用于形成上述低密度区域10的配置于支撑体上的网。即,通过将高压流体所作用的区域仅设为与岛状部20对应的部分,可以形成具有低密度区域10和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独立的岛状部20。因而,岛状部20的面积及形状由开口部的面积及形状决定。但是,岛状部20的面积及形状不与开口部的面积及形状完全相同。作为其理由可以举出,岛状部20因通过了开口部的高压流体的作用而形成,高压流体实际作用的面积随着高压流体的展宽及与开口部重叠的喷嘴的小孔的个数而变化。另外,高压流体的压力、小孔的直径、纤维的纤度、硬挺度及长度(它们对纤维的移动的程度产生影响)、以及网的基重及密度也对岛状部20的面积及形状产生影响。另外,它们也是岛状部20的面积及形状不会与开口部的面积及形状相同的要因。
在岛状部20通过使用了高压流体(特别是高压水)的缠结处理形成的情况下,由于是比第一高密度区域12更多受到高压流体的作用的部位,因此纤维紧密地发生缠结,从而具有高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纤维密度。而且,由于在岛状部20中如上所述,还形成在低密度区域10的形成时纤维发生移动而集合了的区域,因此至少在低密度区域10之间,纤维密度进一步变高,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14。
岛状部2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云形、具有三条以上的边的多边形(包括正多边形)、星形、花、三叶草形、以及心形、记号或文字等由直线、曲线形成的任意的形状。具有三条以上的边的多边形例如为三角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包括正方形)、正五边形等。在一个无纺布中,可以形成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岛状部20。
在一个无纺布中,岛状部20可以规则地配置相同尺寸的岛状部,例如可以以交错状排列或正方排列进行配置。或者,岛状部20可以是多个不同形状和/或面积的岛状部集合从而构成一个花样(图案),并且以交错状排列或正方排列配置该花样。例如,在图3~图5所示的无纺布中,以交错状排列或正方排列配置有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状的岛状部20。在图6所示的无纺布中,将岛状部20在纵向上成角度地等间隔排列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列以与横向的相邻的列彼此成为镜像关系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图7所示的无纺布中,在一个大直径的圆形岛状部20a的周围,配置8个小直径的圆形岛状部20b而形成一个花样,并将该花样配置为交错状。在图8所示的无纺布中,两个大小的心形的岛状部20c及20d形成一个花样,并将该花样以正方排列进行配置。在图9所示的无纺布中,将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状的岛状部20沿对角线方向(两个方向)配置为等间隔,从而形成方块的图案。
图示的岛状部的配置均为例示,岛状部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它们。例如,可以不规则地配置岛状部,另外,也可以多个岛状部的集合体形成一个花样(例如花草、动物、记号、文字等)。
每一个岛状部20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其面积可以为1.0mm2~18000mm2,特别可以为3.0mm2~5000mm2,更特别可以为5.0mm2~2000mm2。岛状部20的面积越大,岛状部20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10的个数就越多。如果岛状部20的面积过小,则设于开口构件的开口部也变小,不会有足够能量的高压流体通过开口部,存在低密度区域10及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形成变得不充分的情况。如果岛状部20的面积过大,则无法充分地识别岛状部20及岛状部20的集合体所形成的花纹,存在无法获得设计效果的情况。特别是在将无纺布根据其用途进行切割后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切割后的尺寸的影响,切割出的区域中所含的岛状部20或岛状部20的集合体的个数变少,无法充分地识别由岛状部20形成的花纹。在岛状部20的边界不清晰的情况下,岛状部20的面积是可以包含岛状部20内的所有低密度区域的圆,可以用直径最小的圆的面积近似。
岛状部20间的间距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可以为5mm~100mm,特别可以为7mm~80mm,更特别可以为10mm~50mm。此处,所谓间距,相当于相邻的岛状部20的重心间的距离。
另外,岛状部20间的间隔例如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可以为1mm~100mm,特别可以为2mm~80mm,更特别可以为5mm~50mm。此处所谓间隔,是指连结岛状部20的外周(轮廓)上的任意一点与邻近于该岛状部20的其他岛状部20的外周(轮廓)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中的最短的线段。岛状部20的间距及间隔也与低密度区域10的间距及间隔相同,有时是随方向而不同的值,该情况下,优选至少最短的间距及最短的间隔分别处于上述范围内,更优选所有方向的间距及间隔处于上述范围内。在岛状部20的一个个显示出花样的情况下,如果20的间距及间隔过小,则与相邻的岛状部的边界不清晰,存在难以识别岛状部20所显示的花样的情况。
或者,岛状部20可以以使其面积的合计(即,将无纺布内的岛状部全部相加的面积)占无纺布的总面积的例如1%~45%、特别优选3%~40%、更特别优选5%~35%、进一步特别优选7%~30%的方式形成。如果岛状部20所占的比例(面积率)过小,则存在无法获得所期望的设计效果的情况,如果过大,则与每一个岛状部20的面积过大的情况相同,存在无法充分地识别岛状部20及岛状部20的集合体所形成的花纹的情况。另外,如果在无纺布中所占的岛状部20的面积的合计的比例过大,则岛状部20间的间隔变小从而存在难以识别岛状部20所显示的花样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将岛状部20作为在无纺布中形成了独立的区域的岛状部进行了说明。对于是否“岛状部形成了独立的区域”,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判断。
i)确定一个岛状部(方便起见称作“岛状部A”)和位于岛状部A的旁边并且位于最靠近岛状部A的位置的岛状部(方便起见称作“岛状部B”)。
ii)将岛状部A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中、与岛状部B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最接近的区域设为低密度区域A,将岛状部B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中、与岛状部A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最接近的区域设为低密度区域B。
iii)测定低密度区域A与低密度区域B的间隔。如果低密度区域A与低密度区域B的间隔大于岛状部A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的间隔及岛状部B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的间隔中的最大的间隔,则可以说独立地形成岛状部。
低密度区域A与低密度区域B的间隔优选为岛状部A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的间隔及岛状部B中所含的低密度区域的间隔中的最大的间隔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倍以上。
第一高密度区域12是也可以称作无纺布的基体的部分,是位于岛状部20与岛状部20之间的部分。第一高密度区域12是在使用具有上述开口部的构件实施使用了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时、具有形成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所必需的能量的高压流体未冲射到的部分。第一高密度区域12是在使用了具有开口部的构件的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前被预先一体化了的区域,例如为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等将纤维彼此预先缠结的部分、将纤维彼此胶粘的部分、或将纤维彼此缠结且胶粘的部分。
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纤维密度只要大于低密度区域10的纤维密度、且小于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纤维密度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具有0.01g/cm3~0.20g/cm3的纤维密度,特别可以具有0.03g/cm3~0.15g/cm3的纤维密度,更特别可以具有0.05g/cm3~0.13g/cm3的纤维密度。由于第一高密度区域12是成为用于形成岛状部20(低密度区域10、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基体的部分,因此无论其纤维密度过小还是过大,都存在难以良好地形成岛状部20的情况。
第一高密度区域可以具有例如0.05mm~3.0mm的厚度,特别可以具有0.1mm~2.5mm的厚度,更特别可以具有0.2mm~1.8mm的厚度。
在低密度区域10为开孔部的情况下,第一高密度区域12及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纤维密度可以具有1/1.03以下(第一/第二)的比,也可以具有1/1.05以下(第一/第二)的比。在低密度区域10并非开孔部的情况下,低密度区域10及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纤维密度的比例如可以设为1/1.03以下(低密度/第一),特别可以设为1/1.05以下(低密度/第一)。在低密度区域10与第一高密度区域12的密度差、和/或第一高密度区域12与第二高密度区域14的密度差较小的情况下,由岛状部20形成的花纹有时变得不清晰,无法充分地发挥设计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优选纤维彼此相互发生缠结。即,优选在低密度区域(除去形成为开孔部的情况)、第一高密度区域、以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任意一个中,纤维彼此都发生缠结。利用纤维彼此的缠结,容易清晰并且简便地形成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以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纤维彼此优选利用高压流体的作用进行缠结,更优选利用高压液体(特别是高压水)的作用进行缠结。利用高压液体将纤维彼此缠结而得的无纺布在触感方面优异。另外,由于利用高压液体的缠结处理容易使附着于纤维的多余的纤维处理剂脱落,因此利用高压液体将纤维彼此缠结而得的无纺布可优选用于不希望纤维处理剂附着的用途。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纤维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无纺布的用途等选择。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例如可以由选自如下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形成,即,
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及其共聚物等聚酯系树脂、尼龙6、尼龙66、以及其共聚物等聚酰胺系树脂、聚甲基戊烯、聚丙烯、以及聚乙烯(包括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以及丙烯酸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合成纤维、
棉、丝、羊毛、麻、以及纸浆等天然纤维、以及利用粘胶法得到的人造丝及富强纤维、利用铜氨法得到的铜氨纤维、利用溶剂纺丝法得到的纤维素系纤维(Lenzing Lyocell(注册商标)及Tencel(注册商标)等)、以及利用熔融纺丝法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等再生纤维(包括用疏水化剂处理了表面的纤维)、以及乙酸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可以是单一纤维及复合纤维的任意一种。复合纤维例如可以是同心或偏心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海岛型复合纤维、并列型复合纤维、或分割型复合纤维。
另外,合成纤维还可以是通过加热等发生熔融或软化而显示出胶粘性的合成纤维。例如,合成纤维可以是包含聚乙烯等熔点较低的树脂作为一种成分、且该低熔点树脂成分占纤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单一纤维或复合纤维。这种纤维例如为由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组合构成、且聚乙烯为鞘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在使用可以使纤维彼此胶粘的合成纤维的情况下,该合成纤维在无纺布中例如可以包含5质量%以上,特别可以包含10质量%以上,更特别可以包含20质量%以上。如果胶粘性的合成纤维的比例过少,则存在无法充分地获得由使纤维彼此胶粘带来的效果(后述)的情况。
或者,合成纤维可以是通过加热等而表现出立体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还可以是在纤维制造时表现出立体卷曲的明显卷曲性纤维。
纤维的纤度只要可以形成所期望的花纹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无纺布的用途等来进行选择。纤维的纤度例如可以处于0.1dtex~6.6dtex的范围内,也可以处于0.25dtex~3.3dtex的范围内。
纤维的纤维长度也是只要可以形成所期望的花纹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无纺布的制造条件等来进行选择。纤维的纤维长度例如为10mm以上且100mm以下。如果纤维长度为该范围外,则存在难以使用例如梳棉机来制作纤维网的情况。另外,在低基重的无纺布中,如果纤维长度大于100mm,则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根数变少,因此存在无纺布的质地不稳定的情况,或者存在无法获得必需的无纺布强度的情况。纤维长度更优选为25mm以上且1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2mm以上且70mm以下,特别优选为38mm以上且65mm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包含例如2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40质量%以上、更特别优选60质量%以上的纤维素纤维。此处,作为纤维素纤维,可以举出棉(cotton)、亚麻、苎麻、黄麻、大麻、以及纸浆等来自于植物的天然纤维;利用粘胶法得到的人造丝及富强纤维、利用铜氨法得到的铜氨纤维、利用溶剂纺丝法得到的纤维素系纤维(Lenzing Lyocell(注册商标)及Tencel(注册商标)等)、以及利用熔融纺丝法得到的纤维素纤维等再生纤维、以及乙酸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特别是在将纤维素纤维通过使用了高压水流的缠结处理来制造无纺布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提供纤维彼此容易缠结、且在缠结处理后也可以良好地保持缠结的状态的无纺布,因此可以更加清晰地区分各个区域,从在无纺布中形成鲜明的花纹。
无纺布中所含的纤维可以是合成纤维。或者,无纺布可以由两种以上的纤维的组合构成。例如,可以将经过疏水化处理的纤维素纤维与没有经过疏水化处理的纤维素纤维组合,从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在将合成纤维组合的情况下,如果将合成纤维设为例如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低熔点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组合构成鞘/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则可以通过热处理等得到这些纤维将纤维彼此胶粘了的无纺布。这种无纺布与没有将纤维彼此胶粘的无纺布相比,具有更大的强度,尺寸稳定性更高。
无纺布的基重也是只要可以形成所期望的花纹,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等来进行选择。为了获得各区域具有上述范围的纤维密度及厚度的无纺布,无纺布的基重例如可以为10g/m2~300g/m2,特别可以为15g/m2~200g/m2,更特别可以为20g/m2~100g/m2,进一步特别可以为25g/m2~80g/m2。如果无纺布的基重过小,则存在难以形成纤维密度不同的三个区域的情况,如果过大,则存在特别难以形成低密度区域的情况。
在将无纺布作为例如卫生巾及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使用的情况下,无纺布的基重例如可以设为12g/m2~60g/m2,特别可以设为18g/m2~50g/m2。另外,在作为口罩使用的情况下,无纺布的基重可以设为30g/m2~250g/m2,特别可以设为40g/m2~120g/m2,在作为人用擦拭布使用的情况下,无纺布的基重可以设为10g/m2~200g/m2,特别可以设为15g/m2~150g/m2,在作为物用擦拭布使用的情况下,无纺布的基重可以设为10g/m2~200g/m2,特别可以设为15g/m2~150g/m2。此处记载的适于各用途的基重的范围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以与其他无纺布层叠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基重与其他无纺布的基重相加的合计基重。
无纺布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
另外,无纺布可以是由选自平行网、交叉网、半无规网及无规网等梳棉网、气流网、湿式抄纸网、以及纺粘网等中的网形成的无纺布。在将纤维素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纤维素纤维形成的纤维网是梳棉网、气流网、以及湿式抄纸网,包含纤维素纤维而成的这些纤维网适于制造清晰地形成有花纹的无纺布。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制造,即,准备选自上述列举的网中的网,对其整面实施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从而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后,局部地实施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从而形成岛状部。用于形成岛状部的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实施,即,将纤维网配置于具有选自用于形成低密度区域的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至少一种的支撑体(以下,也称作“图案形成支撑体”)上,将具有开口部、且在开口部以外不使高压流体透过的构件(以下,简称为“开口构件”)配置于喷射高压流体的喷嘴与网之间,并且经由该开口部喷射高压流体。
通过经由开口构件喷射高压流体,具有形成低密度区域所必需的能量的高压流体仅作用于与开口部对应的网的部分,该部分中纤维的缠结进一步推进,从而密度变高。另外,经由开口构件喷射的高压流体作用于载放在图案形成支撑体上的网,由此,形成与图案形成支撑体的形状对应的低密度区域,并且在低密度区域间利用在低密度区域的形成时移动到周围的纤维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
作为高压流体,可以举出压缩空气等高压气体、以及高压水等高压液体。从可以获得触感优异的无纺布这一点、以及可以冲掉附着于纤维的多余的油剂这一点考虑,优选使用高压液体。在无纺布的制造中,多采用使用高压水作为高压流体的水流缠结处理。本实施方式中,从实施的容易性等方面考虑,也优选使用水流缠结处理。以下,对使用高压水(以下也简称为“水流”)作为高压流体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成为基体的第一高密度区域的形成通过将网载放于支撑体上、并喷射水流来实施。水流可以是柱状水流。优选将第一高密度区域形成为疏密少的均匀的质地。因而,在第一高密度区域的形成时,优选使用网眼相对较小的支撑体、例如80目~100目的平织的支撑体。水流缠结处理可以通过从以0.3mm~1.5mm的间隔设有孔径0.05mm~0.5mm的小孔的喷嘴向网的表背面分别各喷射1~5次水压1MPa~15MPa的水流来实施。水压优选为1MPa~10MPa,更优选为1MPa~7MPa。喷嘴与网之间的距离可以设为例如5mm~100mm,特别可以设为10mm~50mm。
然后,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在岛状部的形成时,如上所述,将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后的网(以下,也称作“一次加工网”)配置于图案形成支撑体上,并且将开口构件配置于喷嘴与网之间。
图案形成支撑体可以是具有凸部的支撑体,该情况下,当水流冲射到位于凸部上的纤维时,纤维向周围移动,纤维被重新排列,从而能够在与该凸部对应的位置形成低密度区域。或者,图案形成支撑体可以是具有凹部的支撑体,该情况下,凹部的周边部的纤维发生移动,移动到凹部的同时在凹部被重新排列,从而在与凹部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并且在凹部周边形成低密度区域。根据凹部的形状不同,第二高密度区域可以成为立体的区域。另外,图案形成支撑体还可以是具有开口部的支撑体,该情况下,开口部周边的纤维发生移动,移动到开口部的同时在开口部被重新排列,从而在与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并且在开口部周边形成低密度区域。根据开口部的形状等不同,第二高密度区域可以成为立体的区域。图案形成支撑体也可以具有选自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两种以上。
图案形成支撑体可以是由天然树脂、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的织物、实施了冲孔加工的板状构件、或螺旋网。另外,图案形成支撑体可以是规则地配置有选自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一种或多种而具有规则的花纹的支撑体。如果使用这种图案形成支撑体,则可以在岛状部集合多个低密度区域从而形成规则的花纹。规则的花纹例如可以是点状花纹(圆、椭圆、三角形、多边形等)、人字形花纹、方格花纹、格子花纹、交错花纹、斜纹花纹、螺旋网花纹、或锯齿形花纹。
具体而言,图案形成支撑体例如可以是将纤维直径为0.1mm~1.2mm左右的单丝以经线密度10根/英寸~30根/英寸、纬线密度10根/英寸~30根/英寸织成的平纹织物、斜纹织物、以及缎纹织物。由较粗的长丝的织物构成的支撑体的纬线与经线的交点成为凸部,能够形成低密度区域。在使用这种织物的情况下,利用构成织物的丝的粗细来决定每一个低密度区域的面积,并利用织物的经线/纬线密度来决定低密度区域的间隔及间距。
或者,图案形成支撑体可以是具有凸部和/或凹部、例如具有圆锥台形、圆锥形、棱锥台形、或棱锥形的突起、或对金属板的表面施加切削加工等而形成的凹部、且凸部和/或凹部以外的部分例如形成尺寸小的开口部从而确保了透水性的板状构件(例如,金属板)。
另外,图案形成支撑体还可以是螺旋网。
开口构件是设有与岛状部对应的开口部、且开口部以外不使高压流体透过的构件,例如可以是利用冲裁加工形成了开口部的金属板。在使用高压水流作为高压流体的情况下,可以在开口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用于排水的小的孔。或者,在使用高压气体作为高压流体的情况下,出于散热及减小压力损失等目的,可以在开口部以外的部分设置小的孔。这些设于开口部以外的小的孔以足够小的尺寸形成,以便在实质上不使高压流体通过,或者即使通过也不会因通过了的高压流体而形成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即,通过了该孔的水流不具有形成低密度区域等所必需的能量)。
开口构件可以是带状,或者可以是筒状的转鼓。在使用筒状的转鼓的情况下,在转鼓内配置喷嘴,可以利用一边旋转转鼓一边喷射水流的方法形成岛状部。在使用筒状的转鼓的情况下,与使用带状的开口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将用于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所必需的设备设为比较简单的设备,并且可以使该设备所占的空间比较小。另外,在使用转鼓的情况下,由于转鼓以其中心为旋转轴而旋转,不会在其他的构件上滑动,因此在旋转中不会使开口部磨损及变形,可以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旋转。此外,由于转鼓的开口构件是对具有一定的厚度的金属板等进行加工而形成开口部的构件,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也难以发生经年劣化(开口部的磨损及变形),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制造给定的花纹的无纺布。
在使用筒状的转鼓并在转鼓内配置喷嘴的情况下,可以在与转鼓的开口部对应的区域向网冲射水流,并且可以抑制水流的能量衰减及水流的方向的紊乱。与此相对,在使用转鼓的情况下,如果从图案形成支撑体一侧向网冲射水流,则由于水流被支撑体所遮挡,因此水流的能量的衰减变大,需要提高缠结所必需的水流的能量。
在使用带状的开口构件的情况下,需要使长条的板状构件连续地行进的设备及空间。另外,在带状的开口构件中,容易伴随着带运送而发生带的磨损及变形等,与之相伴地容易发生开口部的变形。另外,由于带是使用弯曲的材料制作,因此在长时间使用期间容易发生开口部的变形。由于开口部是决定岛状部的形状的构件,因此当它发生变形时,存在在无纺布中无法得到目标的花纹的情况。
设于开口构件的开口部的形状及面积由意图形成的岛状部的形状及面积来决定。或者在预先确定了开口构件的开口部的形状及面积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岛状部的形状及面积由开口部的形状及面积来决定。例如,每一个开口部的面积例如可以为3mm2~18000mm2,特别可以为5mm2~2000mm2,更特别可以为19mm2~710mm2。另外,相对于开口构件的总面积,开口部的面积的合计可以为1%~45%,特别可以为3%~40%,更特别可以为5%~35%,进一步特别可以为7%~30%。如果每一个开口部的面积和/或开口部的面积的合计的比例过大,则开口构件的强度降低而开口部发生变形,存在无法在无纺布中得到目标的花纹的情况。开口部的形状的例子如先前关于岛状部所说明的所示。
开口构件可以按照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不接触的方式,即按照在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之间存在空间的方式进行配置。如果在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接触的状态下喷射水流,则开口构件由水流的能量向一次加工网推压。其结果是,存在向无纺布赋予开口构件自身的表面形状(花纹等)的情况,或者存在所得的无纺布被压缩的情况。这些作用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是不希望的作用。
开口构件例如可以按照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为0.5cm~5.0cm的方式进行配置。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特别可以设为1.0cm~3.0cm,更特别可以设为1.5cm~2.5cm。在喷嘴与一次加工网的距离处于后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短,当两者接近时,存在开口构件偶然地接触到一次加工网的情况,该情况下,存在一次加工网中发生破损、褶皱、以及起毛的情况。另外,在两者接近的情况下,存在附着于构成网的纤维上的纤维处理剂(油剂)附着于开口构件上的情况,可能产生由网中的纤维处理剂的附着量少于给定量引起的不佳状况。纤维处理剂向开口构件上的附着有时必须进行开口构件的清洗,或者有可能促进开口构件的劣化。或者,当喷嘴与一次加工网的距离处于后述的范围内、并且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短时,喷嘴与开口部之间的距离即变长,从喷嘴喷出的水流在通过开口部前展宽,一部分被开口部以外的部分(不使液体透过的部分)遮挡,存在不能到达一次加工网的情况。其结果是,无法使足够量的水流作用于无纺布,存在无法获得具有清晰的花纹的无纺布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两者之间的距离长的情况下,通过开口部后的水流展宽,存在仍然无法获得具有目标的花纹的无纺布的情况。
开口构件与喷嘴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设为0.1cm~4.0cm,特别可以设为0.3cm~3.0cm,更特别可以设为0.5cm~2.0cm。如前所述在开口构件与一次加工网的距离为期望的距离的情况下,开口构件与喷嘴之间的距离短,当两者接近时,开口构件与喷嘴发生接触,存在产生开口构件或喷嘴的磨损、破损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两者之间的距离长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从喷嘴喷出的水流在通过开口部前展宽,一部分被开口部以外的部分遮挡,不会到达一次加工网,存在无法获得具有清晰的花纹的无纺布的情况。
喷嘴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是开口部与喷嘴之间的距离、开口构件的厚度、开口部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之和。具体而言,喷嘴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设为3.6cm~12.0cm,特别可以设为4.3cm~9.0cm,更特别可以设为5.0cm~8.0cm。在喷嘴与一次加工网之间的距离过短的情况下,存在在一次加工网中发生破损、褶皱、以及起毛的情况。另外,如果喷嘴与一次加工网的距离过短,则会向网提供过多能量的水流,水流在网或支撑体上溅起,在网上产生紊流,存在无法获得所期望的花纹的情况。在喷嘴与一次加工网的距离过长的情况下,无法使足够量的水流作用于无纺布,存在无法获得具有清晰的花纹的无纺布的情况。另外,在喷嘴与一次加工网的距离过长的情况下,水流因在到达网前在开口构件内展宽从而其能量发生衰减,存在无法获得具有清晰的花纹的无纺布的情况。
将示意性地表示喷嘴、作为开口构件的转鼓、图案形成支撑体、以及一次加工网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表示于图10中。如图所示,在使用转鼓34作为开口构件的情况下,转鼓34的旋转方向通过是与图案形成支撑体30的行进方向(即一次加工网32的运送方向)一致的顺方向。另外,载放于图案形成支撑体30上的一次加工网32受到从配置于转鼓34内的喷嘴38喷出、并通过了转鼓34的开口部36的水流的作用,由此形成岛状部。在转鼓34中,由于开口部36以外的部分是不使水通过的部分,因此在一次加工网32中形成与开口部36对应的岛状部。在使用转鼓状的开口构件34的情况下,存在通过开口部36的水流以外的水积存于开口构件34内的情况。优选将这种水向外部排出。积存于开口构件34内的水例如可以借助用吸嘴抽吸、从设于开口构件34的排水用的开口部进行排水的方法来排出。
在使用转鼓34作为开口构件的情况下,适当地调整转鼓34的旋转速度、和图案形成支撑体30带来的一次加工网32的运送速度,从而形成所期望的岛状部。具体而言,在旋转转鼓34时的线速度与一次加工网32的运送速度大致相同时,岛状部的间距及间隔与形成于转鼓34的开口部36的间距及间隔大致相同。在旋转转鼓34时的线速度大于一次加工网32的运送速度的情况下,岛状部更加密集(间距、间隔变得更短)。或者,在旋转转鼓34时的线速度小于一次加工网32的形成支撑体30的运送速度的情况下,则更加稀疏地形成岛状部(间距、间隔变得更长)。
形成岛状部时可以使用的喷嘴及水压范围与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时的喷嘴及水压范围相同。岛状部通常是向一次加工网的一面仅喷射1次水流而形成的。形成岛状部时的压力特别可以设为1MPa~15MPa,更特别可以设为2MPa~10MPa。
上述说明中,对先制作一次加工网后再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方法进行了说明。根据先制作一次加工网的方法,可以对于经过适度缠结的网形成鲜明的岛状部(低密度区域、以及第二高密度区域),因此优选。在另一方式中,可以同时地实施一次加工网的制作和岛状部的形成。例如,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同时地实施一次加工网的制作和岛状部的形成,即,在转鼓的外侧配置一列或多列喷嘴,一边从该喷嘴喷射能量更低的高压流体,一边从转鼓内部喷射能量更高的流体的方法;一边从图案形成支撑体的下侧冲射能量更低的高压流体,一边从转鼓内部喷射能量更高的高压流体的方法;在高温气氛下,一边使无纺布整体热胶粘,一边从转鼓内部喷射高能量高压流体的方法。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可以不通过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来制作一次加工网。例如,一次加工网可以借助通过利用热处理等使纤维的一部分(例如先前说明的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成分)熔融而使纤维彼此胶粘的方法来制作,或者可以借助将纤维彼此用适当的粘合剂胶粘的方法来制作。或者,一次加工网也可以通过将利用高压流体的缠结处理与胶粘处理组合来制作。
上述的方法中,对于形成了第一高密度区域及岛状部(低密度区域、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网(以下,也称作“二次加工网”),可以施加除去水分的干燥处理,而直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使用。在二次加工网包含合成纤维、且该合成纤维的纤维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例如聚乙烯之类的熔点相对较低的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施加利用低熔点树脂使纤维彼此热胶粘的热胶粘处理。热胶粘处理优选在构成合成纤维的表面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熔点最低的树脂发生熔融或软化的温度下实施。在合成纤维为例如纤维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聚乙烯构成的单一纤维或复合纤维的情况下,热胶粘处理优选在130℃以上且150℃以下的温度下实施。也可以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而使热胶粘的程度发生变化。热胶粘的程度对无纺布的强度、柔软性、以及手感等产生影响。
热胶粘处理可以兼作从二次加工网中除去水分的干燥处理。或者,热胶粘处理与干燥处理也可以分开地实施。热胶粘可以使用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也称作热风穿透式热加工机)、热风吹送式热处理机、红外线式热处理机、或热辊(也包括热压花辊)加工机来实施。
以合成纤维的构成树脂作为胶粘成分的胶粘可以利用例如电子束等的照射、或超声波熔接来实施。或者,纤维彼此的胶粘也可以使用粘合剂来实施。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将三个不同的纤维密度区域组合而形成花纹,由此发挥独特的设计效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独立的岛状部形成了花纹,以高纤维密度缠结的第二高密度区域分散地存在,与专利文献2那样以条纹状形成花纹的无纺布相比,纵向和横向的强度平衡良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可以通过调整每一个低密度区域的形状及面积以及低密度区域整体在无纺布中所占的比例(面积率)、每一个岛状部的形状及面积以及岛状部整体在无纺布中所占的比例(面积率),而使对应于无纺布的用途的性能最佳。例如,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使低密度区域及岛状部的形状、面积及面积率等变化,可以适当地调整触感及吸液性等,在作为人用擦拭布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使低密度区域及岛状部的形状、面积及面积率等变化,可以适当地调整擦拭性及操作性等。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例如可以作为卫生巾及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合适地使用。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低密度区域成为用于使经血及白带向吸收体侧转移的入口,促进它们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或者,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可以作为物用擦拭布、人用擦拭布、湿巾、口罩、面膜、过滤器、巴布剂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准备了纤度1.7dtex、纤维长度40mm的粘胶人造丝(商品名CD、Daiwabo Rayon(株)制)、和纤度1.7dtex、纤维长度51mm的以高密度聚乙烯作为鞘成分、以聚丙烯作为芯成分的芯鞘型复合纤维(商品名NBF(H)P、Daiwabo Polytech(株)制)。将人造丝80质量%与芯鞘型复合纤维20质量%混合,制作出目标基重约40g/m2的平行网。
对该网实施用于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
水流缠结处理如下实施,即,将网载放于由线径0.132mm的单丝制成的90目平织的支撑体上,使用以0.6mm间隔设有孔径0.12mm的小孔的喷嘴向网的一面喷射1次2.5MPa的柱状水流,并向另一面喷射1次2.5MPa的柱状水流。此时支撑体的速度为4m/分钟,喷嘴与网之间的距离为20mm。
然后,实施用于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
水流缠结处理如下实施,即,将形成有第一高密度区域的网载放于由线径0.7mm的单丝制成的25目平织的支撑体(经线及纬线密度均为25根/英寸)上,并且准备将直径5mm的圆形的开口部以对角线方向的间距15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0mm、横向的间距10mm、横向的间隔5mm排列为交错状的转鼓,在该转鼓中配置喷嘴,从喷嘴喷射水流。转鼓通过利用冲裁加工在具有3mm的厚度的金属板上形成开口部而成。喷嘴与网之间的距离为40mm,喷嘴与转鼓之间的距离为20mm,网与转鼓之间的距离为20mm。
喷嘴与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时所用的喷嘴规格相同。柱状水流的压力设为2MPa,向网的一面喷射1次柱状水流。在水流缠结处理期间,使转鼓以4.3rpm的速度旋转,并且使支撑体以4m/分钟的速度行进。由于柱状水流仅通过转鼓的开口部而冲射到支撑体上的网上,因此仅在与开口部对应的部分实施了水流缠结。另外,支撑体由比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时所用的支撑体更粗的长丝制成,从而在交织点形成较大的凸部,因此支撑体的凸部上的纤维因水流而向周围移动,形成低密度区域。同时,移动了的纤维发生缠结而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
在所得的无纺布中,低密度区域大部分为开孔部,以纵向的间距3mm及横向的间距2mm、纵向的间隔2mm及横向的间隔1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2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是每一个具有约7个低密度区域的、直径约5mm的圆形,以纵向的间距20mm及横向的间距8.3mm、纵向的间隔11mm及横向的间隔6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10.8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5.8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23.6%,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3.3%。
形成岛状部后,使用设定为80℃的干燥机使网干燥,然后,使用设定为135℃的热风贯通式热处理机,使芯鞘型复合纤维的聚乙烯熔融或软化,从而使纤维彼此热胶粘。干燥及热胶粘的处理进行了10秒。将表示所得的无纺布的表面的照片表示于图3中。
(实施例2)
除了在用于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中,使用了将直径5mm的圆形的开口部以对角线方向的间距9.6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3.2mm、横向的间距10mm、横向的间隔5mm排列为交错状的转鼓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得到无纺布。
在所得的无纺布中,低密度区域大部分为开孔部,以纵向的间距3mm及横向的间距2mm、纵向的间隔2mm及横向的间隔1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2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是每一个具有约7个低密度区域的、直径约5mm的圆形,以纵向的间距11.1mm及横向的间距8.3mm、纵向的间隔6.1mm及横向的间隔3.3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6.9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9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42.3%,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11.8%。
(实施例3)
除了在用于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中,使用了将纵向的对角线为15mm且横向的对角线为15mm的菱形的开口部以对角线方向的间距53.2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47.6mm、横向的间距32.4mm、横向的间隔18.0mm进行正方排列的转鼓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得到无纺布。
在所得的无纺布中,低密度区域大部分为开孔部,以纵向的间距3mm及横向的间距2mm、纵向的间隔2mm及横向的间隔1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2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是每一个具有约24个低密度区域的、纵向的对角线为15mm且横向的对角线为15mm的菱形,以纵向的间距27.2mm及横向的间距27.3mm、纵向的间隔12.1mm及横向的间隔12.2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38.3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28.1mm进行正方排列而形成。另外,岛状部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16.0%,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6.1%。
(实施例4)
除了在用于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中,使用了将直径5mm的圆形的开口部以对角线方向的间距11.6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5.6mm、横向的间距10mm、横向的间隔5mm排列为交错状的转鼓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得到无纺布。
在所得的无纺布中,低密度区域大部分为开孔部,以纵向的间距3mm及横向的间距2mm、纵向的间隔2mm及横向的间隔1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2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是每一个具有约7个低密度区域的、直径约5mm的圆形,以纵向的间距14.3mm及横向的间距8.3mm、纵向的间隔9.3mm及横向的间隔3.3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8.3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3.3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32.9%,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9.2%。
(比较例1)
除了未实施用于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得到无纺布。
(比较例2)
除了不使用开口构件地实施了用于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得到无纺布。在所得的无纺布中,遍及整面地形成低密度区域,未形成岛状部。无纺布中的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率为28.0%。
(比较例3)
在利用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后,使用堵塞了小孔的一部分的喷嘴,实施了水流缠结处理。具体而言,以使未堵塞小孔的区域约5mm和堵塞了小孔的区域约16.5mm交替存在的方式,堵塞了喷嘴的小孔的一部分。另外,支撑体设为与实施例1的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时所用的支撑体相同,水压及支撑体的速度设为与实施例1的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时的水压及支撑体的速度相同。由此,与实施例1相同地实施干燥处理及热胶粘处理,得到无纺布。在所得的无纺布中,得到形成有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列与第一高密度区域的列沿横向交替排列的条纹状的花纹。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3中,使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例1的比例相同。
(比较例4)
除了在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后的水流缠结处理时,使用了以使没有堵塞小孔的区域约2mm与堵塞了小孔的区域约6.5mm交替存在的方式堵塞了小孔的一部分的喷嘴以外,利用与比较例3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制作出无纺布。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4中,也使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与实施例1的比例相同。
(比较例5)
除了在用于形成岛状部(低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中,使用了将直径5mm的圆形的开口部以对角线方向的间距7.8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7mm、横向的间距7.3mm、横向的间隔1.5mm排列为交错状的转鼓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得到无纺布。
在所得的无纺布中,低密度区域大部分为开孔部,以纵向的间距3mm及横向的间距2mm、纵向的间隔2mm及横向的间隔1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2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是每一个具有约7个低密度区域的、直径约5mm的圆形,以纵向的间距10mm及横向的间距6mm、纵向的间隔5mm及横向的间隔1mm、对角线方向的间距5.6mm、对角线方向的间隔1mm排列为交错状而形成。另外,岛状部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62.4%,低密度区域在无纺布中所占的面积率为17.6%。
对于实施例1~4及比较例1~5中得到的无纺布,用以下说明的方法评价了以下的物性。将评价结果表示于表1中。
<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伸长10%时的应力>
依照JIS L 1096 6.12.1 A法(布条法),使用恒速拉紧型拉伸试验机,在试样片的宽度5cm、夹持间隔10cm、拉伸速度30±2cm/分钟的条件下实施拉伸试验,测定出切断时的载荷值(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伸长10%时的应力。以无纺布的纵向(MD方向)及横向(CD方向)作为拉伸方向实施了拉伸试验。评价结果均以对3点的试样测定出的值的平均来表示。
<设计性>
依照以下的基准评价了所得的无纺布的设计性。
A:相邻的岛状部与岛状部之间的边界清晰,可以充分地识别岛状部所显示的花样。
B:相邻的岛状部与岛状部之间的边界略为清晰,可以识别岛状部所显示的花样。
C:相邻的岛状部与岛状部之间的边界不清晰,无法识别岛状部所显示的花样。
[表1]
实施例1~4的无纺布与比较例1及2相比,伸长10%时的应力大。这是因为,在与比较例1的对比中,实施例1~4是实施用于形成第二高密度区域的水流缠结处理而成,因此纤维的缠结相应地推进。另外可以推测,比较例2中,在整面形成了位于低密度区域与低密度区域间的纤维密度高的区域,结果由纤维密度高的区域造成的强度提高优于由低密度区域的形成引起的强度降低,与比较例1相比伸长10%时的应力变高。可以认为,实施例1~4的无纺布中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率小于比较例2的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率,另外,形成于低密度区域之间的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更高,该区域中纤维彼此牢固地缠结,因此由第二高密度区域造成的强度提高更占优势,与比较例2相比伸长10%时的应力明显地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提供无纺布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人用擦拭布等的情况下,在其加工时或使用时经常使无纺布伸长10%左右,因此此处以伸长10%时的应力来比较无纺布的强度。
实施例1~4的无纺布在与比较例1的比较中,在纵向及横向上均观察到由形成花纹带来的伸长10%时的应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比较例3及4的无纺布在与比较例1的比较中,没有表现出横向的伸长10%时的应力的提高。对此可以认为是因为,在实施例1~4中,形成花纹的岛状部在无纺布中分散地存在,比较例3及4则不同,形成花纹的部分(集合了低密度区域的部分)在无纺布的纵向或横向上不连续。比较例5的无纺布由于岛状部的面积率大,因此在设计性方面差。另外,比较例5的伸长10%时的应力小于实施例1~4的伸长时的应力。对此可以认为是因为,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率大于实施例1~4的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率。另外,实施例1~4中的实施例2的伸长10%时的应力最低,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实施例2的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率与实施例1、3及4相比更大。
对于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5的无纺布,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第一高密度区域及岛状部的截面,求出其厚度,并由无纺布的厚度和无纺布的基重,求出第一高密度区域及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对各个区域在4处测定无纺布的厚度,对该4处分别求出纤维密度后,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各区域的纤维密度。其结果是,在实施例1的无纺布中,第一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为0.080g/cm3,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为0.089g/cm3。在实施例2的无纺布中,第一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为0.077g/cm3,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为0.092g/cm3。在比较例5的无纺布中,第一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为0.082g/cm3,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纤维密度为0.093g/cm3。
本公开包括以下的方式。
(方式1)
一种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是具有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集合多个所述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
在所述一个岛状部中,至少在所述低密度区域与所述低密度区域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
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形成于所述岛状部与所述岛状部之间,
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
所述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
所述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0.1%~12%,所述岛状部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1%~45%。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凹部或开孔部,在所述岛状部中,所述集合了多个的低密度区域形成规则的花纹。
(方式3)
根据方式2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所述规则的花纹为选自点状花纹、人字形花纹、方格花纹、格子花纹、交错花纹、斜纹花纹、波纹花纹、以及锯齿形花纹中的至少一种花纹。
(方式4)
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每一个所述低密度区域的面积为0.03mm2~20mm2,
所述低密度区域以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为0.1mm~50mm、且至少一个方向的间隔为0.1mm~50mm的交错状排列或正方排列进行配置。
(方式5)
根据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每一个所述岛状部的面积为1.0mm2~18000mm2。
(方式6)
根据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所述岛状部以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为5mm~100mm、且至少一个方向的间隔为1mm~100mm的交错状排列、正方排列、或方块图案进行配置。
(方式7)
根据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在所述无纺布中,纤维彼此发生了缠结。
(方式8)
一种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具有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集合多个所述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所述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网;
对所述网的整面实施缠结处理和/或胶粘处理,从而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以及
在将所述网放置于具有选自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至少一种的支撑体上,并且在所述网与喷射高压流体的喷嘴之间,配置了具有多个开口部、且开口部以外的部分为不使所述高压流体透过的部分的构件(以下记作“开口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喷嘴喷射所述高压流体而仅将通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高压流体冲射到所述网上,形成低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
(方式9)
根据方式8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开口构件为具有开口部的转鼓,
所述转鼓与所述网之间的距离为0.5cm~5.0cm,
所述喷嘴配置于所述转鼓内,
在喷射所述高压流体期间,使所述转鼓旋转。
(方式10)
根据方式8或9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高压流体为高压液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是将由多个低密度区域和形成于低密度区域间的第二高密度区域构成的岛状部形成于纤维密度小于第二高密度区域的第一高密度区域中而成,发挥出高的设计效果,因此可以用于容易引起使用者注意的制品、例如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人用擦拭布、物用擦拭布等中。
符号的说明
10 低密度区域
12 第一高密度区域
14 第二高密度区域
20 岛状部
100 无纺布
30 图案形成支撑体
32 网
34 转鼓(开口构件)
36 开口部
38 喷嘴
Claims (10)
1.一种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是具有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集合多个所述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
在所述一个岛状部中,至少在所述低密度区域与所述低密度区域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
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形成于所述岛状部与所述岛状部之间,
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
所述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
所述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0.1%~12%,所述岛状部的面积的合计相对于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整体的面积为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凹部或开孔部,在所述岛状部中,所述集合了多个的低密度区域形成规则的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规则的花纹为选自点状花纹、人字形花纹、方格花纹、格子花纹、交错花纹、斜纹花纹、波纹花纹、以及锯齿形花纹中的至少一种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每一个所述低密度区域的面积为0.03mm2~20mm2,
所述低密度区域以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为0.1mm~50mm、且至少一个方向的间隔为0.1mm~50mm的交错状排列或正方排列进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每一个所述岛状部的面积为1.0mm2~18000mm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所述岛状部以至少一个方向的间距为5mm~100mm、且至少一个方向的间隔为1mm~100mm的交错状排列、正方排列、或方块图案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其中,
在所述无纺布中,纤维彼此发生了缠结。
8.一种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具有低密度区域、第一高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集合多个所述低密度区域而形成一个岛状部,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所述低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密度区域中的纤维密度,或者所述低密度区域为开孔部,所述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网;
对所述网的整面实施缠结处理和/或胶粘处理,从而形成第一高密度区域;以及
在将所述网放置于具有选自凸部、凹部及开口部中的至少一种的支撑体上,并且在所述网与喷射高压流体的喷嘴之间,配置了具有多个开口部、且开口部以外的部分为不使所述高压流体透过的部分的构件的状态下,从所述喷嘴喷射所述高压流体而仅将通过了所述开口部的所述高压流体冲射到所述网上,形成低密度区域和第二高密度区域,
具有多个开口部、且开口部以外的部分为不使所述高压流体透过的部分的构件,以下记作“开口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开口构件为具有开口部的转鼓,
所述转鼓与所述网之间的距离为0.5cm~5.0cm,
所述喷嘴配置于所述转鼓内,
在喷射所述高压流体期间,使所述转鼓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有花纹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高压流体为高压液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59441 | 2016-03-24 | ||
JP2016059441 | 2016-03-24 | ||
PCT/JP2017/011292 WO2017164195A1 (ja) | 2016-03-24 | 2017-03-22 | 模様付き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84615A true CN108884615A (zh) | 2018-11-23 |
Family
ID=5989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9459.8A Pending CN108884615A (zh) | 2016-03-24 | 2017-03-22 | 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98918B2 (zh) |
CN (1) | CN108884615A (zh) |
TW (1) | TWI720163B (zh) |
WO (1) | WO201716419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6584A (zh) * | 2020-09-16 | 2020-12-01 | 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湿巾及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40906A1 (ja) * | 2020-01-09 | 2021-07-15 | 東レ株式会社 |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
WO2021208008A1 (en) | 2020-04-16 | 2021-10-21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pertured nonwoven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16A (zh) * | 1994-09-16 | 1996-12-18 | 麦克尼尔-Ppc公司 | 具有凸起部分的无纺织物 |
CN1154148A (zh) * | 1995-05-17 | 1997-07-09 | Icbt佩福杰特公司 | 用加压喷水法制造一种无图案的无纺台布的工艺及实施这一工艺的设备 |
JP2009287158A (ja) * | 2008-04-28 | 2009-12-10 | Daiwabo Holdings Co Ltd |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拭き取り材 |
CN203065781U (zh) * | 2012-12-18 | 2013-07-17 | 晋江市兴泰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 提花水刺无纺布 |
CN103249884A (zh) * | 2010-12-02 | 2013-08-14 | 大和纺控股株式会社 |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擦拭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62251A (en) * | 1955-04-12 | 1958-12-02 | Chicopee Mfg Corp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onwoven product |
JPS55148271A (en) * | 1979-05-07 | 1980-11-18 | Chicope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onwoven fabric |
JP2817057B2 (ja) * | 1989-06-13 | 1998-10-27 |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開孔模様を有する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409156B (en) * | 1998-11-19 | 2000-10-21 | Wu Chang Yi | The manufacture method of planar and solid pattern of non-woven cloth |
AU2004275845A1 (en) * | 2003-09-24 | 2005-04-07 | Bioxell, S.P.A. | Methods for treating bladder dysfunction |
DE10344672A1 (de) * | 2003-09-25 | 2005-04-14 | Fleissner Gmbh | Verfahren zum hydrodynamischen Verfestigen einer im wesentlichen homogenen Schicht aus Fasern beliebiger Art und 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
2017
- 2017-03-22 JP JP2018507349A patent/JP68989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3-22 CN CN201780019459.8A patent/CN108884615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3-22 WO PCT/JP2017/011292 patent/WO20171641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23 TW TW106109716A patent/TWI72016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16A (zh) * | 1994-09-16 | 1996-12-18 | 麦克尼尔-Ppc公司 | 具有凸起部分的无纺织物 |
CN1154148A (zh) * | 1995-05-17 | 1997-07-09 | Icbt佩福杰特公司 | 用加压喷水法制造一种无图案的无纺台布的工艺及实施这一工艺的设备 |
JP2009287158A (ja) * | 2008-04-28 | 2009-12-10 | Daiwabo Holdings Co Ltd |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拭き取り材 |
CN103249884A (zh) * | 2010-12-02 | 2013-08-14 | 大和纺控股株式会社 | 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擦拭材料 |
CN203065781U (zh) * | 2012-12-18 | 2013-07-17 | 晋江市兴泰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 提花水刺无纺布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6584A (zh) * | 2020-09-16 | 2020-12-01 | 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湿巾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9979A (zh) | 2017-11-16 |
JPWO2017164195A1 (ja) | 2019-02-07 |
JP6898918B2 (ja) | 2021-07-07 |
WO2017164195A1 (ja) | 2017-09-28 |
TWI720163B (zh) | 2021-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70876B1 (ko) | 흡수성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2822405B (zh) | 简易地制造具有凹凸的无纺布的方法以及简易地加工无纺布的方法 | |
JP6080319B2 (ja) |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拭き取り材 | |
KR100788228B1 (ko) | 화장료 함침용 피부 피복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이것을 사용한 페이스 마스크 | |
CN102037174B (zh) | 气纺不织布制造用复合纤维以及高密度气纺不织布的制造方法 | |
CN108884615A (zh) | 带有花纹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306196B1 (ko) | 자착성 부직포 | |
US9044360B2 (en) | Nonwoven fabric,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
TWI770213B (zh) | 吸收性物品用薄片及吸收性物品 | |
JP6473362B2 (ja) | 複合繊維、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 | |
JP6276921B2 (ja) | 不織布ワイパー | |
JP5628564B2 (ja) |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拭き取り材 | |
JP6611969B2 (ja) | 複合繊維、不織布および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 | |
JP4916978B2 (ja) | 短繊維からなるスパンレース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 |
WO2019222992A1 (en) | Nonwoven,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12041495A (zh) | 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