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518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3518A
CN108873518A CN201810670781.3A CN201810670781A CN108873518A CN 108873518 A CN108873518 A CN 108873518A CN 201810670781 A CN201810670781 A CN 201810670781A CN 108873518 A CN108873518 A CN 108873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display panel
protection line
line
me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07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懿兵
康佳琪
朴哲
邱英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07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3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3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4Arrangements to prevent high voltage or static electricity fail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缺口,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周边非显示区和缺口非显示区,缺口非显示区包围缺口,显示区包围缺口非显示区,周边非显示区包围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第一静电保护线位于缺口非显示区,且包围缺口,第一静电保护线用于释放缺口周围的静电;第二静电保护线位于周边非显示区,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周边非显示区,且位于第二静电保护线远离显示区一侧,第三静电保护线用于释放显示面板周边的静电。本发明能够释放缺口周围和显示面板周边的静电,避免显示不良。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目前人们不断的追求显示装置流畅的使用体验,同时对显示装置感官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出现了高屏占比,甚至全面屏的显示装置。现有设计中有在显示区进行挖孔的设计方案,在挖孔的位置集中设置摄像头等元器件。而对于显示区进行挖孔的设计方案来说,在制作挖孔的工艺过程中,会导致挖孔位置处产生静电电荷,如果挖孔位置处的静电荷不能有效的释放,就会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良,另外在对显示面板的挖孔位置进行静电测试时,也需要静电测试的静电荷得到有效释放。
因此,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释放显示面板中静电荷避免显示不良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解决了释放显示面板中静电荷避免显示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缺口,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周边非显示区和缺口非显示区,缺口非显示区包围缺口,显示区包围缺口非显示区,周边非显示区包围显示区;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
第一静电保护线位于缺口非显示区,且包围缺口,第一静电保护线用于释放缺口周围的静电;
第二静电保护线位于周边非显示区,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连接导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
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周边非显示区,且位于第二静电保护线远离显示区一侧,第三静电保护线用于释放显示面板周边的静电。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出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两个电荷释放路径,分别是用于释放显示面板周边电荷的第三静电保护线和用于释放缺口周围的第一静电保护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在包围缺口的缺口非显示区内设置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一静电保护线与位于周边非显示区的第二静电保护线通过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一静电保护线能够将缺口周围的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或者静电测试时的电荷导走,将电荷通过连接导线导入到第二静电保护线中,然后通过第二静电保护线进行释放,能够避免电荷的存在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良。设置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第二静电保护线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也即第三静电保护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相比位于外侧,更靠近显示面板切割后形成的边缘,保证显示面板切割工艺产生的电荷能够进入第三静电保护线得到释放,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周边的电荷进入第二静电保护线后导入缺口非显示区内引起显示不良。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中阵列基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具有缺口K,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非显示区BA包括周边非显示区BAZ和缺口非显示区BAK,缺口非显示区BAK包围缺口K,显示区AA包围缺口非显示区BAK,周边非显示区BAZ包围显示区AA。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静电保护线1X、第二静电保护线2X和第三静电保护线3X;第一静电保护线1X位于缺口非显示区BAK,且包围缺口K,第一静电保护线1X用于释放缺口K周围的静电;第二静电保护线2X位于周边非显示区BAZ,第一静电保护线1X通过连接导线LX与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2X;第三静电保护线3X位于周边非显示区BAZ,且位于第二静电保护线2X远离显示区AA一侧,第三静电保护线3X用于释放显示面板周边的静电。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意出一条连接导线LX,而连接导线也可以包括多条。
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时,通常是在一个衬底基板上制作出多个显示面板,然后对衬底基板进行切割形成单个的显示面板,切割过程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周边产生电荷,而对于具有缺口的显示面板,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切割形成缺口的工艺中,会在缺口周围也产生电荷。显示面板中电荷的存在会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两个电荷释放路径,分别是用于释放显示面板周边电荷的第三静电保护线和用于释放缺口周围的第一静电保护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在包围缺口的缺口非显示区内设置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一静电保护线与位于周边非显示区的第二静电保护线通过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一静电保护线能够将缺口周围的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或者静电测试时的电荷导走,将电荷通过连接导线导入到第二静电保护线中,然后通过第二静电保护线进行释放,能够避免电荷的存在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良。本发明中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第二静电保护线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也即第三静电保护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相比位于外侧,更靠近显示面板切割后形成的边缘,保证显示面板切割工艺产生的电荷能够进入第三静电保护线得到释放,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周边的电荷进入第二静电保护线后导入缺口非显示区内引起显示不良。
可选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位于周边显示区的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分别连接到接地端,实现对缺口周围和显示面板周边静电电荷的释放,其中,接地端可以为显示面板的中的提供接地电位的走线,或者显示面板组装成显示装置后,显示装置的铁框作为静电保护线的接地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实现静电保护线接地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可选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均可以为半包围显示区的走线,以周边非显示区的形状为大致的矩形形状,周边非显示区包括上下左右四个非显示区为例,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可以位于其中三个非显示区内实现半包围显示区的设计。
图1中缺口K的形状和位置仅是示意性表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缺口K的形状为矩形,缺口K的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或者三角形等其他形状,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连接导线LX上设置有静电防护装置F,静电防护装置F用于在静电测试过程中,电荷由第一静电保护线1X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2X。其中,静电防护装置F可以位于显示区AA或者也可以位于周边非显示区BAZ或者位于显示区AA和周边非显示区BAZ的交界处。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静电保护线1X和第二静电保护线2X之间设置静电防护装置F,保证在进行静电测试时,电荷由第一静电保护线1X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2X然后释放,静电防护装置F能够控制电荷释放的方向,避免某些电荷由第二静电保护线2X导入第一静电保护线1X,导致在显示区内存在电荷而引起显示不良。
可选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静电防护装置为PN结。PN结为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空间电荷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在第一静电保护线和第二静电保护线之间设置PN结,能够保证静电测试过程中电荷的单向传输,能够避免电荷由第二静电保护线导入第一静电保护线,导致在显示区内存在电荷而引起显示不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3中所示的静电防护装置F为正向PN结,第一静电保护线电连接到PN结的P型半导体,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到PN结的N型半导体,在进行正电荷静电测试时,缺口K周围的正电荷,由第一静电保护线1X经正向PN结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2X。该实施方式保证正电荷静电测试时,缺口周围的正电荷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避免正电荷留在缺口周围导致显示不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3中所示的静电防护装置F为负向PN结,第一静电保护线电连接到PN结的N型半导体,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到PN结的P型半导体,在进行负电荷静电测试时,缺口周围的负电荷,由第一静电保护线经负向PN结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该实施方式保证负电荷静电测试时,缺口周围的负电荷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避免负电荷留在缺口周围导致显示不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静电防护装置F位于周边非显示区BAZ。该实施方式中静电防护装置F的设置不占用显示区内的空间,能够避免对显示面板开口率产生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膜层。在制作时,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可以采用同一膜层制备,在同一个工艺制程中制作完成。下述实施方式将对第一静电保护线所在的具体膜层做详细的举例说明。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栅极线G和多条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数据线D,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交叉,其中,栅极线G提供扫描信号,数据线D提供数据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1,阵列基板为多膜层结构,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薄膜晶体管T包括有源层T1、栅极T2、源极T3和漏极T4。图6仅以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为例,本发明中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底栅结构。阵列基板包括栅极金属层1011和源漏极金属层1012,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栅极线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数据线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
本发明中,第一静电保护线1X和连接导线LX可以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或者也可以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并且第一静电保护线1X和连接导线LX可以位于同一层,或者也可以位于不同的层。连接导线LX用于实现第一静电保护线1X和第二静电保护线2X的电连接,部分连接导线LX需要在显示区AA内走线,为了保证连接导线与显示区内栅极线和数据线之间绝缘,当连接导线LX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时,可以设置连接导线LX与栅极线G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当连接导线LX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时,可以设置连接导线LX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
以第一静电保护线和连接导线均位于栅极金属层为例。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静电保护线1X、连接导线LX均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连接导线LX与栅极线G位于显示面板的同一膜层。在显示区AA内,连接导线LX与栅极线G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以保证连接导线LX与栅极线G之间相互绝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膜层结构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1,阵列基板为多膜层结构,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薄膜晶体管T包括有源层T1、栅极T2、源极T3和漏极T4。图8仅以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为例,本发明中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底栅结构。阵列基板101包括栅极金属层1011、源漏极金属层1012和第一金属层1013,其中,第一金属层1013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远离栅极金属层1011一侧;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位于栅极T2金属层1011,薄膜晶体管的源极T3和漏极T4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栅极线G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数据线D位于源漏极金属层101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保护线1X位于栅极金属层1011或者源漏极金属层1012,连接导线LX位于第一金属层1013。在静电释放过程中,缺口周围的电荷通过第一静电保护线导入连接导线,然后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得到释放,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一金属层来制作连接导线LX,在静电释放过程中,静电电荷在第一金属层导走,能够避免静电电荷进入栅极线或者数据线所在的膜层,避免影响显示面板显示效果。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保护线1X位于第一金属层1013,连接导线LX也位于第一金属层1013。在显示面板中设置第一金属层来制作第一静电保护线和连接导线,保证在静电释放过程中,静电电荷的导通路径不对显示面板中栅极线和数据线产生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导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导线和/或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导线;第二静电保护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段,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电连接;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第一连接导线与第二线段电连接,和/或,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第二连接导线与第一线段电连接。实现第一静电保护线和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的连接导线的设置方式包括多种情况。实际中,连接导线的设置方式需要同时参考连接导线所在的膜层进行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仅以同时设置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为例。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9所示,连接导线LX包括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连接导线LX1和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二连接导线LX2;第二静电保护线2X包括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第一线段2X1和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第二线段2X2,第一线段2X1与第二线段2X2电连接;第一静电保护线1X通过第一连接导线LX1与第二线段2X2电连接,第一静电保护线1X通过第二连接导线LX2与第一线段2X1电连接。该实施方式对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的具体个数不做限定。静电测试过程中,缺口非显示区的电荷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导线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也能够通过第二连接导线导入第二静电保护线,相当于能够从第一静电保护线的多个位置导走电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触控走线C,触控走线C和连接导线LX均位于第一金属层;连接导线LX的延伸方向与触控走线C的延伸方向相同。该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的膜层结构可参考图8所示。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连接导线与触控走线位于同一膜层,设置连接导线的延伸方向与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保证静电释放时不对触控走线产生影响。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静电保护线也可以与触控走线采用同一膜层制备。可选的,如果显示面板中设置连接导线的周围区域内不设置触控走线,那么连接导线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保证位于同一层的连接导线与触控走线相互绝缘就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上施加电压后,产生能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通过液晶分子的偏转实现对光线透过率的控制,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显示层、封装层等结构,其中显示层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当对阳极和阴极施加电压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和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中结合以产生激子,激子从激发态落到基态并产生光,封装层对显示层进行封装保护,隔离水氧对发光层的侵害,能够保证显示面板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手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两个电荷释放路径,分别是用于释放显示面板周边电荷的第三静电保护线和用于释放缺口周围的第一静电保护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在包围缺口的缺口非显示区内设置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一静电保护线与位于周边非显示区的第二静电保护线通过连接导线电连接。第一静电保护线能够将缺口周围的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或者静电测试时的电荷导走,将电荷通过连接导线导入到第二静电保护线中,然后通过第二静电保护线进行释放,能够避免电荷的存在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良。设置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第二静电保护线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也即第三静电保护线与第二静电保护线相比位于外侧,更靠近显示面板切割后形成的边缘,保证显示面板切割工艺产生的电荷能够进入第三静电保护线得到释放,有效避免显示面板周边的电荷进入第二静电保护线后导入缺口非显示区内引起显示不良。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缺口,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周边非显示区和缺口非显示区,所述缺口非显示区包围所述缺口,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缺口非显示区,所述周边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静电保护线、第二静电保护线和第三静电保护线;
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位于所述缺口非显示区,且包围所述缺口,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用于释放所述缺口周围的静电;
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位于所述周边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电连接;
所述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所述周边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所述第三静电保护线用于释放所述显示面板周边的静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导线上设置有静电防护装置,所述静电防护装置用于在静电测试过程中,电荷由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导入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防护装置为PN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PN结为正向PN结,在进行正电荷静电测试时,所述缺口周围的正电荷,由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经所述正向PN结导入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PN结为负向PN结,在进行负电荷静电测试时,所述缺口周围的负电荷,由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经所述负向PN结导入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防护装置位于所述周边非显示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和所述第三静电保护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栅极金属层和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线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
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和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或者所述源漏极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和第一金属层,所述栅极线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远离所述栅极金属层一侧;
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所述源漏极金属层或者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导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导线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导线;
所述第二静电保护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电连接;
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二线段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静电保护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与所述第一线段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连接导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670781.3A 2018-06-26 2018-06-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8873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0781.3A CN108873518A (zh) 2018-06-26 2018-06-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0781.3A CN108873518A (zh) 2018-06-26 2018-06-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518A true CN108873518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9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0781.3A Pending CN108873518A (zh) 2018-06-26 2018-06-26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351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437A (zh) * 2018-12-1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8627A (zh) * 2018-12-26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725776A (zh) * 2019-02-28 2019-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装置及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CN11019784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73473A (zh) * 2019-08-21 2019-11-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0368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5912A (ja) * 2001-10-09 2003-04-18 Nec Saitama Ltd 携帯型無線通信装置
CN203588225U (zh) * 2013-09-18 2014-05-0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5264701U (zh) * 2016-01-07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911787A (zh) * 2016-07-05 2016-08-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6814514A (zh) * 2015-12-01 2017-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219695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247356A (zh) * 2017-07-31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5912A (ja) * 2001-10-09 2003-04-18 Nec Saitama Ltd 携帯型無線通信装置
CN203588225U (zh) * 2013-09-18 2014-05-0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6814514A (zh) * 2015-12-01 2017-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5264701U (zh) * 2016-01-07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219695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911787A (zh) * 2016-07-05 2016-08-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7247356A (zh) * 2017-07-31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437A (zh) * 2018-12-1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5437B (zh) * 2018-12-19 2021-10-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8627A (zh) * 2018-12-26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448627B (zh) * 2018-12-26 2021-07-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725776A (zh) * 2019-02-28 2019-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装置及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CN109725776B (zh) * 2019-02-28 2022-01-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装置及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CN11019784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73473A (zh) * 2019-08-21 2019-11-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30368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30368B (zh) * 2020-09-29 2022-10-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351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7845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10947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53820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76196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1003416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25041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7910352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7495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783842A (zh) 一种静电保护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2793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CN107340928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351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052229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装置
CN106952940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531763A (zh) 显示装置
CN10934328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72008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7787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5727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390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3218262U (zh) 静电防护单元、静电防护结构及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635646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制造其的方法
CN108717939A (zh) 静电释放保护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