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7279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7279A
CN109857279A CN201910206655.7A CN201910206655A CN109857279A CN 109857279 A CN109857279 A CN 109857279A CN 201910206655 A CN201910206655 A CN 201910206655A CN 109857279 A CN109857279 A CN 109857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display
display area
switch
lea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6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7279B (zh
Inventor
周秀峰
吴浩
伍黄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066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7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7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7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7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7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区包括异形边缘,沿第一方向,第一非显示区和异形边缘相邻设置;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各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第四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公共电压信号线和多个第一开关,各触控信号线还分别与第一开关的第一极电连接,各第一开关的第二极分别与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还包括开关控制信号线,开关控制信号线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条连接引线,主体部位于第四非显示区,主体部通过连接引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各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还分别与主体部电连接,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显示区。如此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显示区通常为规则的矩形,并在显示区域中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等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例如现有的显示面板对窄边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开关控制信号线中的连接引线的至少部分线段设置于显示区,减小连接引线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显示区包括异形边缘,所述异形边缘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异形边缘相邻设置;
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各所述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公共电压信号线和多个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极和第二极,各所述触控信号线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极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开关控制信号线,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线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条连接引线,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四非显示区,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连接引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控制端还分别与所述主体部电连接,所述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显示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的一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四非显示区中的第一开关的第一极电连接。各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开关控制信号线中的主体部,第一开关的第二极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线。在触控阶段,开关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各触控信号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在显示阶段,开关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一开关导通,使得各触控信号线与公共电压信号线导通,使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中的主体部是通过连接引线连接至驱动芯片的,驱动芯片通过该连接引线将开关控制信号发送至主体部,进而发送至各第一开关,特别是,本申请中的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是位于显示区的,也就是将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转移至显示区中,从而减小连接引线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开关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图1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例如现有的显示面板对窄边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将开关控制信号线中的连接引线的至少部分线段设置于显示区,减小连接引线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显示区包括异形边缘,异形边缘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沿第一方向,第一非显示区和异形边缘相邻设置;
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位于第三非显示区;各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至少一条触控信号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第四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公共电压信号线和多个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极和第二极,各触控信号线还分别与第一开关的第一极电连接,各第一开关的第二极分别与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显示面板还包括开关控制信号线,开关控制信号线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条连接引线,主体部位于第四非显示区,主体部通过连接引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各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还分别与主体部电连接,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显示区。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开关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请结合图1和图2,在图1所示视角下,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20和围绕显示区20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20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的第一非显示区21和第二非显示区22,以及位于显示区20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的第三非显示区23和第四非显示区24。在显示区20中分布有多个触控电极40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41,触控信号线41与触控电极40电连接,同时触控信号线41的一端延伸至第三非显示区23,与位于第三非显示区23的驱动芯片50电连接,请参见图2,触控信号线4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四非显示区24,与位于第四非显示区24中的第一开关80电的第一极81连接。在第四非显示区24中,包括公共电压信号线60和多个第一开关80,第一开关80的控制端83与开关控制信号线70电连接,第一开关80的第二极82与公共电压信号线60电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触控阶段,开关控制信号线70控制第一开关80断开,此时,各触控信号线41用于传递触控信号;在显示阶段,开关控制信号线70控制第一开关80导通,使得各触控信号线41与公共电压信号线60导通,使与各触控信号线4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40接收公共电压信号。特别是,开关控制信号线70包括主体部71和连接引线72,主体部71通过该连接引线72与驱动芯片50电连接,主体部71位于第四非显示区24,连接引线72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显示区20。由于显示区20包括异形边缘30,该异形边缘30朝向显示区20内部凹陷形成缺口31,相比未包括异形边缘30的情形,异形边缘30形成缺口31后使得显示面板100上所包含的触控电极40的数量将减少,对应地,触控信号线41的数量也将减少,如此在显示区20内部将具备了容纳开关控制信号线70中的连接引线72的空间,连接引线72中的至少部分线段将能够移至显示区20中,通常,为使得连接引线72能够可靠地向主体部传递信号,连接引线72的宽度会设置的较大,当将宽度较大的连接引线72中的至少部分线段置于显示区20中时,这样就减少了连接引线72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空间,使得非显示区具备了一定的压缩空间,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附图中仅示意性地给出了触控电极40触控信号线41、开关控制信号线70、公共电压信号线6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和数量。图1也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包括一个缺口31的情形,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缺口31,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参见图3,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开关控制信号线70包括两条连接引线72,两条连接引线72分别与主体部7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电连接并分别连接至驱动芯片50。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3,开关控制信号线70包括两条连接引线72,主体部71的两端均通过连接引线72连接至驱动芯片50,如此,驱动芯片50发送的开关控制信号可分别通过两条连接引线72传输至主体部71,从而有利于增强传递至各第一开关80的开关控制信号的强度,因而有利于提升第一开关80导通或断开的灵敏度及准确性,从而使得触控电极40得以在触控状态准确的发挥触控功能,并能够在显示状态可靠地接收到公共电压信号。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至少一条连接引线72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引线72中,有一小部分线段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1,其余线段均位于显示区20,如此排布,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连接引线72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例如请参见图4,连接引线72中的大部分线段均可位于显示区20中,不占用第一非显示区21的空间,如此方式还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21的宽度,因而还能够实现显示面板100在第一非显示区21对应的边框的窄边框设计,其中,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
可选地,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衬底基板10,至少一条连接引线7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触控电极40交叠。
具体地,通常,在显示面板100上,各触控信号线41与触控电极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是有交叠的;当显示区20的异形边缘30朝向显示区20内部凹陷形成缺口31时,使得显示面板100上所包含的触控电极40的数量以及对应的触控信号线41的数量均有所减少,因此减少的触控信号线41在原本显示区20上所占用的部分空间即可用来放置连接引线72,这样使得连接引线72与触控电极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有交叠,如此设计,即使显示区20引入缺口31时,也无需对显示区20中保留的各触控信号线41进行重新排布,采用现有的生产工序进行排布即可,因而在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序。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0,多个触控电极40形成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列,至少一条连接引线7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列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具体地,请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连接驱动芯片50和主体部71的连接引线7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还可置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列之间,如此,不占用显示面板100边框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同时,当连接引线7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列之间时,该连接引线72与触控电极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这样可以为与触控电极40交叠且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41的排布腾出一定的空间,有利于避免触控信号线41的排布过于紧密而出现串扰。
可选地,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所述第四非显示区24中的第一开关80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当采用薄膜晶体管作为第一开关80时,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可作为第一开关80的控制端83,其源极可作为第一开关80的第一极81,其漏极可作为第一开关80第二极82。通常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20中会设置有驱动层,驱动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当第一开关80采用薄膜晶体管构成时,构成第一开关80的薄膜晶体管可与位于驱动层中的薄膜晶体管在相同的生产工序中制作,无需为第一开关80的制作单独引入新的制作工序,因而有利于节约显示面板100整体的生产工序,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开关80采用薄膜晶体管形成时,该薄膜晶体管可以是NMOS管,也可是PMOS管,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触控电极40为自电容式触控电极。具体地,当触控电极40体现为自电容式触控电极时,在触控阶段,驱动芯片50通过触控信号线41向各触控电极40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当感应到触摸主体的触摸时,触控电极40通过触控信号线41将触控感应信号发送至驱动芯片50,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功能。
可选地,图6所示为图1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20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见图6,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0,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11、第二金属层12和第三金属层13,第三金属层13位于第二金属层12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各触控信号线41和连接引线72均位于第三金属层13。其中,第一金属层11和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层间绝缘层14,第二金属层12远离第一金属层11的一侧设置有平坦化层16,第三金属层13远离第二金属层12的一侧设置有钝化层17。
具体地,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20上通常设置有阵列层,阵列层中的驱动薄膜晶体管105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上的子像素发光,通常,驱动薄膜晶体管105的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11,源极和漏极位于第二金属层12,漏极与子像素的像素电极182电连接。当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100时,驱动薄膜晶体管105的栅极导通时,其源极的信号将传递至漏极,进而传递至像素电极182,像素电极182上产生的电压和公共电极181层上产生的电压共同作用,形成驱动液晶偏转的偏转电压,从而实现子像素的发光。通常,显示面板100上的子像素由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而成,显示面板100上的栅极线排布于上述第一金属层11,数据信号线排布于第二金属层12,本申请实施例将触控信号线41与连接引线72设置在第三金属层13时,不会占用布线较为密集的第一金属层11和第二金属层12的空间,因而避免了将触控信号线41和连接引线72设置在第一金属层11或第二金属层12上时走线更加密集而导致的串扰现象。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主体部71与连接引线72位于不同膜层,主体部71与连接引线72之间通过连接过孔电连接。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开关控制信号线70中的主体部71可位于上述第二金属层12,连接引线72位于第三金属层13,在此种情况下,主体部71和连接引线72之间通过连接过孔实现电连接。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开关控制信号线70中的主体部71也可设置在第三金属层13,与连接引线72同层设置,如此连接引线72与主体部71在同一膜层直接连接即可。
可选地,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请参见图7,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五非显示区25,显示区20包围第五非显示区25;至少一条连接引线72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五非显示区25。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7,本申请在显示面板100上引入了第五非显示区25,该第五非显示区25由显示区20包围,连接引线72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第五非显示区25中。当在显示面板100上引入如图7所示的第五非显示区25时,同样会使得显示区20中的像素电极182的数量减少,对应地,触控信号线41的数量也将减少,减少的触控信号线41将能为连接引线72的布线腾出空间。当减少的触控信号线41原本所在的位置与第五非显示区25交叠时,布线于减少的触控信号线41原本所在位置的连接引线72也将与第五非显示区25交叠,此种设计方式,在引入第五非显示区25后,无需改变原有触控信号线41的布线工艺,因而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艺。需要说明的是,当形成显示装置时,上述第五非显示区25所围成的通孔可用于放置摄像头等器件,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上述部分实施例中是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对显示面板进行说明的,除液晶显示面板外,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还可体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在图1、图3-5和图7所示视角下,异形边缘30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的缺口31均是位于显示面板的左侧边缘的,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缺口31还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右侧边缘,请参见图8,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其中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俯视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选地,请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缺口31所在位置的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202。其中,光学传感器可以感测光线,并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例如可以是指纹识别传感器。本发明在显示装置中预留了安装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的缺口,满足了社会发展中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实用性。此外,将摄像头和/或光学传感器设置在缺口中,还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有利于显示装置的高度集成化。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的一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另一端与位于第四非显示区中的第一开关的第一极电连接。各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开关控制信号线中的主体部,第一开关的第二极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线。在触控阶段,开关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一开关断开,各触控信号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在显示阶段,开关控制信号线控制第一开关导通,使得各触控信号线与公共电压信号线导通,使与各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上述开关控制信号线中的主体部是通过连接引线连接至驱动芯片的,驱动芯片通过该连接引线将开关控制信号发送至主体部,进而发送至各第一开关,特别是,本申请中的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是位于显示区的,也就是将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转移至显示区中,从而减小连接引线所占用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第三非显示区和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和所述第四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显示区包括异形边缘,所述异形边缘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缺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异形边缘相邻设置;
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信号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各所述触控电极分别通过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公共电压信号线和多个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极和第二极,各所述触控信号线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第一极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开关控制信号线,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线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条连接引线,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四非显示区,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连接引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开关的所述控制端还分别与所述主体部电连接,所述连接引线中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显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线包括两条所述连接引线,两条所述连接引线分别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电连接并分别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连接引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至少一条所述连接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电极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形成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列,至少一条所述连接引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薄膜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为自电容式触控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各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连接引线均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引线位于不同膜层,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引线之间通过连接过孔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五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五非显示区;至少一条所述连接引线的至少部分线段位于所述第五非显示区。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之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206655.7A 2019-03-19 2019-03-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57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6655.7A CN109857279B (zh) 2019-03-19 2019-03-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6655.7A CN109857279B (zh) 2019-03-19 2019-03-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7279A true CN109857279A (zh) 2019-06-07
CN109857279B CN109857279B (zh) 2022-04-12

Family

ID=66901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6655.7A Active CN109857279B (zh) 2019-03-19 2019-03-1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727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8945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13815A (zh) * 2020-04-08 2020-07-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80702A (zh) * 2020-06-02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8700A (zh) * 2020-06-22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07945A1 (zh) * 2019-07-16 2021-01-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2905048A (zh) * 2021-02-07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2925447A (zh) * 2021-03-16 2021-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3010029A (zh) * 2019-12-20 2021-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方法
WO2021184274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34796A1 (en) * 2021-08-10 2023-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a sen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963A (zh) * 2013-09-06 2013-12-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3480484U (zh) * 2013-09-06 2014-03-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17445A (zh) * 2014-10-15 2015-01-28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CN105607781A (zh) * 2016-03-16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60291769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125992A (zh) * 2016-08-19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23387A (zh) * 2017-06-20 2017-09-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8447887A (zh) * 2018-02-27 2018-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00952A (zh) * 2018-09-30 2019-0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963A (zh) * 2013-09-06 2013-12-2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3480484U (zh) * 2013-09-06 2014-03-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17445A (zh) * 2014-10-15 2015-01-28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US20160291769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607781A (zh) * 2016-03-16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125992A (zh) * 2016-08-19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23387A (zh) * 2017-06-20 2017-09-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8447887A (zh) * 2018-02-27 2018-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00952A (zh) * 2018-09-30 2019-0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8945B (zh) * 2019-06-28 2023-09-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8945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07945A1 (zh) * 2019-07-16 2021-01-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3010029A (zh) * 2019-12-20 2021-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方法
CN113010029B (zh) * 2019-12-20 2024-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方法
WO2021184274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13815B (zh) * 2020-04-08 2022-06-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13815A (zh) * 2020-04-08 2020-07-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80702B (zh) * 2020-06-02 2024-04-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80702A (zh) * 2020-06-02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8700B (zh) * 2020-06-22 2021-10-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8700A (zh) * 2020-06-22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74471B2 (en) 2020-06-22 2024-04-3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having a gate driving device and source driving device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CN112905048A (zh) * 2021-02-07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2905048B (zh) * 2021-02-07 2024-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2925447A (zh) * 2021-03-16 2021-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2925447B (zh) * 2021-03-16 2024-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EP4134796A1 (en) * 2021-08-10 2023-02-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a sen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650695B2 (en) 2021-08-10 2023-05-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a sen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7279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727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232250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creen function
CN10632560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03416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2663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8894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42128B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205353991U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90941B (zh)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60117039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955967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像素电路、电子装置
CN10606674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5377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N103649889A (zh) 显示装置
CN1094911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094272B (zh)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73141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79639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5739768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CN108984052A (zh)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CN109725767A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和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328218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9424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861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847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