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4338A -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4338A
CN108864338A CN201710335590.7A CN201710335590A CN108864338A CN 108864338 A CN108864338 A CN 108864338A CN 201710335590 A CN201710335590 A CN 201710335590A CN 108864338 A CN108864338 A CN 108864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lex
catalyst
concentration
polymerization
toluen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55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4338B (zh
Inventor
高榕
周俊领
李岩
刘东兵
赖菁菁
傅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7103355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4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4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4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4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4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using successively different catalyst types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的催化剂领域,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该催化剂组合物包括:(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选自通式I所示金属配合物;R1~R5,R7~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或卤素;M为第IVA族金属,X相同或不同,选自卤素、烃基、烃氧基;L为第ⅥA族元素;(2)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选自通式II所示金属配合物,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烃氧基或卤素;R21、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烃氧基或卤素;M为第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3)链穿梭剂;(4)助催化剂。该烯烃聚合催化剂可在较高温度下共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的催化剂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嵌段型结构的聚合物与无规共聚合物和共混物相比常常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质。例如,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三嵌段共聚物(SBS)及它们的氢化变换物(SEBS)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弹性。以热塑性弹性体(TPE)而著称的嵌段共聚物由于在聚合物链中具有“软”或弹性片段连接“硬的”可结晶部分。当温度达到熔点或“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这些聚合物表现出弹性材料的特性。在更高的温度,这些聚合物成为易流动的,显示出热塑性特性。现有的用于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包括阴离子聚合和受控自由基聚合。但是,这些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需要连续地添加单体和间歇操作,并且可用于上述方法聚合的单体种类相对较少。例如,在苯乙烯和丁二烯的阴离子聚合以形成SBS类嵌段共聚物的过程中,每个聚合物链需要理想配比量的引发剂并且所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很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1.0到1.3。另外,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相对缓慢,影响其工业化发展。
人们希望能够实现更好的控制催化过程生产嵌段共聚物,即,在聚合过程中每种催化剂或引发剂分子可以形成一种以上的聚合物分子。另外,希望能从单一单体,如乙烯,生产具有兼备高结晶度的和无定性嵌段或片段的多嵌段共聚物。
以前研究人员已经指出一些均相配位聚合催化剂可以通过在聚合期间抑制链转移制得具有嵌段结构的聚合物。例如,聚合过程中,通过尽量减少链转移剂和降低反应温度,控制β-氢转移或链转移制备嵌段聚合物。在上述条件下,认为不同单体的顺序添加会导致形成具有不同单体含量的序列或片段的聚合物。上述催化剂组合物和方法的一些实施例描述于Coates、Hustad和Reinartz的Angew.Chem.Int.Ed.,2002,41,2236-2257和US2003/0114623中。
本领域所熟知的是通过利用某些烷基金属化合物和其它的化合物如氢作为链转移剂来中断烯烃聚合中的链增长。另外,在烯烃聚合过程通常会选用烷基铝化合物作为净化剂或辅催化剂。在Macromolecules,2000,33,9192-9199中,报道了通过将某些三烷基铝化合物作为链转移剂,同某些成对二茂锆催化剂组合物结合使用,生成了同时包含少量全同立构和无轨立构链片段的聚合物的聚丙烯嵌段聚合物。在Liu和Rytter的Macromolecules,2003,3026-3034文章中,也报道了将三甲基铝链转移剂同类似催化剂组合催化乙烯和1-己烯共聚。
在US 6,380,341和US 6,169,151中报道,通过使用“立构的”茂金属催化剂,通过该催化剂在两种立体构型间相互转换表现不同反应速率等的聚合特征形成“嵌段状”结构的烯烃聚合物。
众所周知,α-二亚胺镍和钯催化剂在聚合期间可通过“链转移”形成多支的(高度支化的)的聚合物。这类聚合的实例公开于Chem.Rev.,2000,100,1169-1203、Macromol.Chem.Phys.,2004,205,897-906等。这种长链支化的聚合物也可以通过如1-、和2-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取代的双(茚基)锆络合物与甲基铝氧烷辅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制得。这类聚合的实例公开于J.Mol.Catal.A:Chem.,1995,102,59-65;Macromolecules,1988,21,617-622;J.Mol.Catal.A:Chem.,2002,185,57-64,J.Am.Chem.Soc.,1995,117,6414-6415中。
目前已有文章报道采用二亚胺镍金属同茂金属催化剂在二乙基锌作用下实现链穿梭聚合反应(Macromolecules 2009,42,1834-1837),但聚合温度较低,仅为20℃。现有的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高温下的乙烯聚合活性很低,所制备的聚乙烯的分子量随聚合温度提高而迅速下降。而现有乙烯气相聚合工艺要求聚合温度为85℃以上,乙烯溶液聚合工艺要求聚合温度为100~250℃,原有后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法满足现有气相、溶液法乙烯聚合装置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所用的催化剂A和催化剂B均可实现在较高温度下保持较高的乙烯和C3~C16的α-烯烃或环烯烃共聚合活性,且所得聚合物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在链穿梭剂作用下可制备嵌段状聚合物,并可通过共聚单体C3~C16的α-烯烃或环烯烃选择及用量的控制,控制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及结晶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该催化剂组合物包括下列各组分的混合物或反应产物:
(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选自通式I所示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通式I中,R1~R5,R7~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或卤素,且任选地,R1与R4彼此连接成环,和/或R2与R5彼此连接成环;M为第IVA族金属,X相同或不同,选自卤素、烃基、烃氧基;L为第ⅥA族元素;
(2)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选自通式II所示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通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烃氧基或卤素;R21、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烃氧基或卤素;M选自第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
(3)链穿梭剂;
(4)助催化剂。
按照本发明,所提到的烃基均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其例子包括:烷基、环烷基、链烯基、链二烯基、环链烯基、环链二烯基、芳基、芳烷基和炔基等。所述烃氧基例如为烷氧基,烷氧基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
优选情况下,式(I)中,R1~R5、R7~R11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C20的烃基(包括脂肪烃基、芳香烃基);M选自钛、锆或铪;两个X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或烃基,L选自O或S。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优选地,(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选自通式III所示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通式III中,R1~R5,R7,R9,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脂肪烃基、C6~C30的芳香烃基或卤素,且任选地,R1与R4彼此连接成环,和/或R2与R5彼此连接成环;M为钛、锆或铪,X为卤素。
本发明中C1~C20的脂肪烃基是指C1~C20的烷烃或C1~C20的环烷烃;C1~C20的烷烃是指C1~C20的直链烷基或C3-C20的支链烷基;C1~C10的烷烃是指C1~C10的直链烷基或C3-C10的支链烷基,其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和正癸基。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可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参考文献Organometallics,1998,17,2152-2154;Macromolecules,1998,31,7588-7597;J.Mol.Catal.A 2009,303,102-109。前述文献公开的相关内容全部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所述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的聚合活性低于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优选地,通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饱和烃基、C2~C20的不饱和烃基、C1~C20的烃氧基或卤素;更优选选自氢、C1~C10的饱和烃基、C2-C10的不饱和烃基、C1~C10的烷氧基或卤素;进一步优选选自氢、C1~C6的烷基、C2~C6的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卤素;R21、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饱和烃基、C2~C20的不饱和烃基、C1~C20的烃氧基或卤素;更优选选自氢、C1~C10的烃基、C1~C10的烷氧基或卤素;进一步优选选自氢、C1~C6的烷基、C2~C6的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卤素;
通式II中,M例如可以为镍、铁、钴、钯等,优选为镍;X选自卤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选自如下的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通式II中,R7-R10均为氢,M为镍,
配合物1:R21=R22=H,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2:R21=R22=H,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3:R21=R22=H,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4:R21=R22=H,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5:R21=R22=H,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6:R21=R22=H,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7:R21=R22=H,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8:R21=R22=H,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9:R21=R22=H,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10:R21=R22=H,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11:R21=R22=H,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12:R21=R22=H,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13:R21=R22=H,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14:R21=R22=H,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15:R21=R22=H,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16:R21=R22=H,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17:R21=R22=H,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18:R21=R22=H,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19:R21=R22=H,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20:R21=R22=H,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21:R21=R22=H,R1=R3=R4=R6=Cl,R2=R5=H,X=Cl;
配合物22:R21=R22=H,R1=R3=R4=R6=Br,R2=R5=H,X=Cl。
配合物23:R21=R22=Et,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24:R21=R22=Et,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25:R21=R22=Et,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26:R21=R22=Et,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27:R21=R22=Et,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28:R21=R22=Et,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29:R21=R22=Et,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30:R21=R22=Et,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31:R21=R22=Et,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32:R21=R22=Et,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33:R21=R22=Et,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34:R21=R22=Et,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35:R21=R22=Et,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36:R21=R22=Et,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37:R21=R22=Et,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38:R21=R22=Et,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39:R21=R22=Et,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40:R21=R22=Et,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41:R21=R22=Et,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42:R21=R22=Et,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43:R21=R22=Et,R1=R3=R4=R6=Cl,R2=R5=H,X=Cl;
配合物44:R21=R22=Et,R1=R3=R4=R6=Br,R2=R5=H,X=Cl;
配合物45:R21=R22=Br,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46:R21=R22=Br,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47:R21=R22=Br,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48:R21=R22=Br,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49:R21=R22=Br,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50:R21=R22=Br,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51:R21=R22=Br,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52:R21=R22=Br,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53:R21=R22=Br,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54:R21=R22=Br,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55:R21=R22=Br,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56:R21=R22=Br,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57:R21=R22=Br,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58:R21=R22=Br,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59:R21=R22=Br,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60:R21=R22=Br,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61:R21=R22=Br,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62:R21=R22=Br,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63:R21=R22=Br,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64:R21=R22=Br,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65:R21=R22=Br,R1=R3=R4=R6=Cl,R2=R5=H,X=Cl;
配合物66:R21=R22=Br,R1=R3=R4=R6=Br,R2=R5=H,X=Cl。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烯烃催化剂B可参考CN106397261A公开的配合物制备方法得到,其公开的相关内容全部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优选地,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与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的摩尔比为1:100~100:1,优选为10:90~90:1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所述链穿梭剂可参照现有链穿梭聚合反应中的进行选择;优选地,所述链穿梭剂选自含有至少一个C1-C20烃基的IA、ⅡA、IB、ⅡB族金属化合物或络合物,更优选选自含有C1-C12烃基的铝化合物、含有C1-C12烃基的镓化合物或含有C1-C12烃基的锌化合物;所述烃基优选为烷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链穿梭剂优选选自三烷基铝、二烷基锌和三烷基镓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辛基铝、二甲基锌、二乙基锌和三甲基镓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结合使用,能使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所述助催化剂可选自路易斯酸,例如,优选地,所述的助催化剂选自C1-C30烃基取代的第ⅢA族化合物,更优选选自烷基铝氧烷、芳基硼烷和芳基硼酸盐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选自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三芳基硼烷和四芳基硼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优选地,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铝与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总和的摩尔比为(10-20000):1,或所述助催化剂中的硼与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总和的摩尔比为(0.01-50):1;
优选地,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总和与所述链穿梭剂的摩尔比为1:1~1:20000,优选1:1~1:1000。
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组合物用于烯烃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中,两种不同活性催化剂组成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与所述链穿梭剂等组分结合能制备包含性能不同的片段的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和单体接触进行聚合反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优选地,所述单体选自乙烯、C3~C16的α-烯烃和C3~C16的环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3~C16的α-烯烃或环烯烃的实例包括:丙烯、1-丁烯、1-戊烯、癸烯、环戊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1,5-己二烯等。
优选地,烯烃聚合的方法中所述烯烃为乙烯,或者乙烯与C3~C16的α-烯烃或环烯烃(共聚单体)的组合。此外,所述共聚单体的用量可根据制备的嵌段共聚物在实际应用中所需的熔点进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所述聚合反应是以连续聚合,优选连续溶液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其中将催化剂组分、一种或多种穿梭剂、单体、以及任选的溶剂、助剂、净化剂和聚合反应助剂连续地供应到反应器,并且在反应容器中连续地除去聚合产物。本发明对所述溶液聚合中溶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常规选择,例如为甲苯。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50℃,优选为20~120℃,更优选为40~100℃;压力为0.1~10MPa,优选为0.1~5MPa。
利用上述聚合反应条件、尤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活性聚合催化剂组分的连续溶液聚合方法。允许使用增加的反应器温度,这导致多嵌段聚合物或片段聚合物以高效率生产。可以使用均匀和柱塞流类型的反应条件。
在连续溶液聚合条件下,与链增长相比,从链穿梭剂到催化剂的穿梭运动成为优点,并且以高效率形成本发明的多嵌段聚合物、尤其是线型多嵌段聚合物。
本发明的烯烃聚合方法属于链穿梭聚合反应,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在高温下(如60℃)仍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在聚合过程中,活性链通过所述链穿梭剂能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即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的活性中间交替增长,继而生成嵌段共聚物。所制备的高分子量片段聚合物(多嵌段聚合物),它包含密度或者其它化学或物理性质不同的两个或更多个,优选三个以上的片段。该聚合物具有小于5.0,优选小于4.0的分子量分布Mw/Mn。所述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小于5,更优选小于4。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合物中,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可在较高温度(例如90℃)与链穿梭剂配合实现乙烯或者乙烯与α-烯烃或环烯烃(共聚单体)的共聚,在制得嵌段聚合物的条件下,聚合物的分子量较高,且分子量分布较窄,本发明的方法还可通过共聚单体的选择及用量的控制,来制备不同结晶性能的嵌段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聚合物分子量(Mw)与分子量分布(Mw/Mn)的表征:
分子量及其分布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仪器采用Waters Alliance GPCV2000,溶剂是1,2,4-三氯苯,样品浓度为lmg/ml,溶剂流速为1.0ml/min;测量温度是150℃。每个样品测二次。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合物和烯烃聚合方法。
实施例1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其结构如式(1)所示,其合成过程见文献Organometallics,1998,17,2152-2154】。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其结构如式(2)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辅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6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4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2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3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不加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助催化剂(3.2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0.5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4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不加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助催化剂(3.2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0.5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4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5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辅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6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4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6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5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6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10ml癸烯、助催化剂(3.2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0.5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7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不加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10ml癸烯、助催化剂(3.2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0.5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7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8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9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8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0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2,其结构如式(3)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2(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1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2,其结构如式(4)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2(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2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3,其结构如式(5)所示,其合成过程见文献Macromolecules,1998,31,7588-7597。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3(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3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4,其结构如式(6)所示,其合成过程见文献J.Mol.Catal.A2009,303,102-109;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3,其结构如式(7)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3(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4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同实施例1。
助催化剂是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10ml浓度为1.0mM的Ph3CB(C6F5)4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苯溶液、5ml浓度为1.0M的三异丁基铝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5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其结构如式(8)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6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辅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6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4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7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9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0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不加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10ml癸烯、助催化剂(3.2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0.5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8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19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0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1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1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5,其结构如式(9)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5(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2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2同实施例1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2(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3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3同实施例13,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3(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4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4同实施例13,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6,其结构如式(10)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6(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5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4同实施例15;
助催化剂是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10ml浓度为1.0mM的Ph3CB(C6F5)4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苯溶液、5ml浓度为1.0M的三异丁基铝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6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其结构如式(11)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7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辅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辅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6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4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8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2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3
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不加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10ml癸烯、助催化剂(3.2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0.5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9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0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1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8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2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4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不加穿梭剂。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降冰片烯(5.0M的降冰片烯甲苯溶液)、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6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2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8,其结构如式(12)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8(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3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2同实施例1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2(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4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3同实施例12,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3(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5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4同实施例13,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9,其结构如式(13)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4(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9(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6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7同实施例26;
助催化剂是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10ml浓度为1.0mM的Ph3CB(C6F5)4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甲苯溶液、5ml浓度为1.0M的三异丁基铝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7(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对比例15
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1同实施例1,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10,其结构如式(14)所示;
助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穿梭剂是二乙基锌(DEZ)。
将1L的不锈钢高压聚合釜抽真空并用氮气置换,重复该过程两次,然后再抽真空,在乙烯环境下,加入500毫升甲苯溶剂,随着甲苯的加入,将20ml癸烯、助催化剂(6.5ml浓度为1.53M的甲基铝氧烷甲苯溶液)和DEZ(1ml浓度为1.5M的DEZ甲苯溶液)通过注射器加入。再通过注射器加入催化剂A1(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和催化剂B10(5ml浓度为1.0mM的甲苯溶液),继续通入乙烯,将压力升至并维持1.0MPa,90℃聚合反应30min,降温,收集聚合物,称重。
具体聚合结果列于表1中。
表1乙烯和C3-C16的α-烯烃或环烯烃共聚合结果
表1中“-”表示所得聚合物没有熔点,nd表示没有进行测试。
由表1可以看出,与对比例(使用催化剂A和催化剂B,但没有加入链穿梭剂)相比,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催化剂组合物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明显低于对比例。
对比例仅使用催化剂A,在相同条件下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小,对比例仅使用催化剂B,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实施例1~36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Mw/Mn较小,说明当使用包括催化剂A和催化剂B的组合物时,在链穿梭剂作用下形成了嵌段聚合物,而并非对比例中单独使用催化剂A或B聚合所得的混合物,否则实施例1~36中所得聚合物的Mw/Mn应远大于4。
与对比例15(使用催化剂A1和催化剂B10,但催化剂B10的结构不同于本发明)相比,使用本发明的催化剂组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高于对比例15。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组合物包括下列各组分的混合物或反应产物:
(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选自通式I所示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通式I中,R1~R5,R7~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或卤素,且任选地,R1与R4彼此连接成环,和/或R2与R5彼此连接成环;M为第IVA族金属,X相同或不同,选自卤素、烃基、烃氧基;L为第ⅥA族元素;
(2)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选自通式II所示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通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烃氧基或卤素;R21、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烃基、烃氧基或卤素;M选自第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
(3)链穿梭剂;
(4)助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
(1)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选自通式III所示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通式III中,R1~R5,R7,R9,R11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脂肪烃基、C6~C30的芳香烃基或卤素,且任选地,R1与R4彼此连接成环,和/或R2与R5彼此连接成环;M为钛、锆或铪,X为卤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通式II中,R1-R10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饱和烃基、C2~C20的不饱和烃基、C1~C20的烃氧基或卤素;优选选自氢、C1~C10的饱和烃基、C2-C10的不饱和烃基、C1~C10的烷氧基或卤素;进一步优选选自氢、C1~C6的烷基、C2~C6的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卤素;R21、R2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20的饱和烃基、C2~C20的不饱和烃基、C1~C20的烃氧基或卤素;优选选自氢、C1~C10的烃基、C1~C10的烷氧基或卤素;进一步优选选自氢、C1~C6的烷基、C2~C6的烯基、C1~C6的烷氧基或卤素;M为镍或钯,X选自卤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选自如下的金属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通式II中,R7-R10均为氢,M为镍,
配合物1:R21=R22=H,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2:R21=R22=H,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3:R21=R22=H,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4:R21=R22=H,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5:R21=R22=H,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6:R21=R22=H,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7:R21=R22=H,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8:R21=R22=H,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9:R21=R22=H,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10:R21=R22=H,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11:R21=R22=H,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12:R21=R22=H,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13:R21=R22=H,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14:R21=R22=H,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15:R21=R22=H,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16:R21=R22=H,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17:R21=R22=H,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18:R21=R22=H,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19:R21=R22=H,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20:R21=R22=H,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21:R21=R22=H,R1=R3=R4=R6=Cl,R2=R5=H,X=Cl;
配合物22:R21=R22=H,R1=R3=R4=R6=Br,R2=R5=H,X=Cl。
配合物23:R21=R22=Et,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24:R21=R22=Et,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25:R21=R22=Et,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26:R21=R22=Et,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27:R21=R22=Et,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28:R21=R22=Et,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29:R21=R22=Et,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30:R21=R22=Et,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31:R21=R22=Et,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32:R21=R22=Et,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33:R21=R22=Et,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34:R21=R22=Et,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35:R21=R22=Et,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36:R21=R22=Et,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37:R21=R22=Et,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38:R21=R22=Et,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39:R21=R22=Et,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40:R21=R22=Et,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41:R21=R22=Et,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42:R21=R22=Et,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43:R21=R22=Et,R1=R3=R4=R6=Cl,R2=R5=H,X=Cl;
配合物44:R21=R22=Et,R1=R3=R4=R6=Br,R2=R5=H,X=Cl;
配合物45:R21=R22=Br,R1=R3=R4=R6=Me,R2=R5=H,X=Br;
配合物46:R21=R22=Br,R1=R3=R4=R6=Et,R2=R5=H,X=Br;
配合物47:R21=R22=Br,R1=R3=R4=R6=iPr,R2=R5=H,X=Br;
配合物48:R21=R22=Br,R1=R2=R3=R4=R5=R6=Me,X=Br;
配合物49:R21=R22=Br,R1=R3=R4=R6=Me,R2=R5=Br,X=Br;
配合物50:R21=R22=Br,R1=R3=R4=R6=Me,R2=R5=Et,X=Br;
配合物51:R21=R22=Br,R1=R3=R4=R6=Et,R2=R5=Me,X=Br;
配合物52:R21=R22=Br,R1=R3=R4=R6=Et,R2=R5=Br,X=Br;
配合物53:R21=R22=Br,R1=R3=R4=R6=F,R2=R5=H,X=Br;
配合物54:R21=R22=Br,R1=R3=R4=R6=Cl,R2=R5=H,X=Br;
配合物55:R21=R22=Br,R1=R3=R4=R6=Br,R2=R5=H,X=Br;
配合物56:R21=R22=Br,R1=R3=R4=R6=Me,R2=R5=H,X=Cl;
配合物57:R21=R22=Br,R1=R3=R4=R6=Et,R2=R5=H,X=Cl;
配合物58:R21=R22=Br,R1=R3=R4=R6=iPr,R2=R5=H,X=Cl;
配合物59:R21=R22=Br,R1=R2=R3=R4=R5=R6=Me,X=Cl;
配合物60:R21=R22=Br,R1=R3=R4=R6=Me,R2=R5=Br,X=Cl;
配合物61:R21=R22=Br,R1=R3=R4=R6=Me,R2=R5=Et,X=Cl;
配合物62:R21=R22=Br,R1=R3=R4=R6=Et,R2=R5=Me,X=Cl;
配合物63:R21=R22=Br,R1=R3=R4=R6=Et,R2=R5=Br,X=Cl;
配合物64:R21=R22=Br,R1=R3=R4=R6=F,R2=R5=H,X=Cl;
配合物65:R21=R22=Br,R1=R3=R4=R6=Cl,R2=R5=H,X=Cl;
配合物66:R21=R22=Br,R1=R3=R4=R6=Br,R2=R5=H,X=C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与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的摩尔比为1:100~100:1,优选为10:90~90: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链穿梭剂选自含有至少一个C1-C20烃基的IA、ⅡA、IB、ⅡB族金属化合物或络合物,优选选自含有C1-C12烃基的铝化合物、含有C1-C12烃基的镓化合物或含有C1-C12烃基的锌化合物;所述烃基优选为烷基;
所述链穿梭剂优选选自三烷基铝、二烷基锌和三烷基镓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辛基铝、二甲基锌、二乙基锌和三甲基镓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助催化剂选自C1-C30烃基取代的第ⅢA族化合物,优选选自烷基铝氧烷、芳基硼烷和芳基硼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三芳基硼烷和四芳基硼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中的铝与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总和的摩尔比为(10-20000):1,或所述助催化剂中的硼与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总和的摩尔比为(0.01-50):1;
所述第一烯烃聚合催化剂(A)和第二烯烃聚合催化剂(B)总和与所述链穿梭剂的摩尔比为1:1~1:20000,优选1:1~1:1000。
9.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和单体接触进行聚合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体选自乙烯、C3~C16的α-烯烃和C3~C16的环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150℃,压力为0.1~10MPa。
CN201710335590.7A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Active CN108864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5590.7A CN108864338B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5590.7A CN108864338B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4338A true CN108864338A (zh) 2018-11-23
CN108864338B CN108864338B (zh) 2020-11-10

Family

ID=64320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5590.7A Active CN108864338B (zh) 2017-05-12 2017-05-12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43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3964A (zh) * 2021-02-04 2022-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环烯烃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3537A (zh) * 2021-10-26 2023-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0426A1 (en) * 2004-03-17 2005-09-2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talys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huttling agent for higher olefin multi-block copolymer formation
MXPA06010485A (es) * 2004-03-17 2006-12-1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cion catalizadora que comprende agente de enlace para la formacion de copolimeros de etileno.
CN101142247A (zh) * 2005-03-17 2008-03-12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拟-嵌段共聚物和使用链穿梭剂的方法
WO2014105413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 ethylene based polymer
US20150148491A1 (en) * 2012-12-27 2015-05-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olefin composition
CN105482001A (zh) * 2014-09-18 2016-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0639726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配体化合物、其制备及含所述配体化合物的配合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0426A1 (en) * 2004-03-17 2005-09-2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talyst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huttling agent for higher olefin multi-block copolymer formation
MXPA06010485A (es) * 2004-03-17 2006-12-1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cion catalizadora que comprende agente de enlace para la formacion de copolimeros de etileno.
CN1934150A (zh) * 2004-03-17 2007-03-2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用于形成乙烯共聚物的包括穿梭剂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01142247A (zh) * 2005-03-17 2008-03-12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拟-嵌段共聚物和使用链穿梭剂的方法
WO2014105413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 ethylene based polymer
US20150148491A1 (en) * 2012-12-27 2015-05-2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olefin composition
CN104884477A (zh) * 2012-12-27 2015-09-02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乙烯类聚合物
CN105482001A (zh) * 2014-09-18 2016-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0639726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配体化合物、其制备及含所述配体化合物的配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RANCESCO ZACCARIA ET AL.: ""Accurate Prediction of Copolymerization Statistics in Molecula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is: The Role of Entropic, Electronic, and Steric Effects in Catalyst Comonomer Affinity"", 《ACS CATALYSIS》 *
李化毅 等: ""链穿梭聚合制备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合成树脂及塑料》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3964A (zh) * 2021-02-04 2022-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环烯烃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3964B (zh) * 2021-02-04 2023-1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环烯烃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3537A (zh) * 2021-10-26 2023-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023537B (zh) * 2021-10-26 202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4338B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4337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Zhao et al. Polymerization of isoprene promoted by aminophosphine (ory)-fused bipyridine cobalt complexes: Precise control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cis-1, 4-alt-3, 4 sequence
CN111116806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JP2003510382A5 (zh)
CN105482001B (zh) 一种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11116807B (zh)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Efficient activators for an iron catalyst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Li et al. Capability of PN3-type cobalt complexes toward selective (Co-) polymerization of myrcene, butadiene, and isoprene: Access to biosourced polymers
CN113087825B (zh) 一种基于蒽骨架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烯烃高温溶液聚合的应用
CN108864344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11116803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8864340A (zh) 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方法
CN111116783A (zh) 一种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338A (zh)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烯烃聚合的方法
CN111116801B (zh)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12745363B (zh) 胺基亚胺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77245B (zh) 用于乙烯原位共聚制备支化聚乙烯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及应用
CN109535289A (zh) 前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合物及应用和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CN109535298A (zh) 前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合物及应用和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Belaid et al.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ith conjugated dienes
CN110272526B (zh) 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66229B (zh) 一种制备含极性单体的聚烯烃材料的催化体系
CN107722155A (zh) 一种α烯烃‑氟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5286A (zh) 前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合物及应用和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Mishra et al. Progress in propylene homo-and copolymers using advance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