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1977B -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1977B
CN108861977B CN201810739545.2A CN201810739545A CN108861977B CN 108861977 B CN108861977 B CN 108861977B CN 201810739545 A CN201810739545 A CN 201810739545A CN 108861977 B CN108861977 B CN 108861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ar
connecting plate
support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95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1977A (zh
Inventor
周巍
俞礼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95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1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1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1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轿底支撑架、轿顶架和直梁组件;所述直梁组件固定在轿底支撑架上并支撑轿顶架,所述框架具有穿过所述框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轮梁固定组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本发明通过将轿顶架的重心与所述框架的重心均处于框架的竖直轴线上;这样可以保证轿架在运行时,无偏载或偏载较小,大大减小了导靴的磨损和轿架运行的噪声,在所述轿底支撑架中设置凹陷空间以减小与轿底支撑架与轿厢配合的空间,进而节省空间;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构成固定梁组件,减小前轮梁和后轮梁之间的跨度。

Description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梯设备已经逐渐走入家庭,尤其是应用在一些别墅的建造中。在传统的电梯轿架结构中,轿厢底部所占空间的大小就由绳轮组件、轿架主横梁及安全钳操纵机构各自所占用的三个区域空间叠加而成,导致轿厢底部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大,也就要求井道底坑具有相应较大的高度。同时,反绳轮设置在轿架侧身,这样很容易产生偏载,在电梯运行会出现不稳定并附带有噪音。现有的电梯轿架中,轿顶架中的轮梁固定组件直接设置在支撑梁组件的上方或下方,这样的轿顶架需占用轿大的高度空间,同时,轿底支撑架中的减震垫梁直接设置于左、右支撑架侧梁上,这样导致所述轿底支撑架所占的高度空间偏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用于解决电梯轿架高度偏大,易受到偏载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包括轿底支撑架、轿顶架和直梁组件;所述直梁组件固定在轿底支撑架上并支撑轿顶架,所述框架具有穿过所述框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
所述轿底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侧梁、右支撑架侧梁、至少两个处于左、右支撑架侧梁之间并连接左、右支撑架侧梁的减震垫梁和至少一个处于左、右支撑架侧梁之间并连接左、右支撑架侧梁的支撑架连接梁;所述支撑架连接梁和所述的所有减震垫梁的高度均低于支撑架侧梁的高度,进而构成凹陷空间;
所述轿顶架包括支撑梁组件和轮梁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轮梁固定组件包括前轮梁、后轮梁和固定件,所述前轮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反绳轮;所述后轮梁的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反绳轮,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向背设置;所述固定件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其中,轮梁固定组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直梁组件包括设置在左支撑架侧梁上的第一直梁和第一副梁,所述直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右支撑架侧梁上的第二直梁和第二副梁,所述第一直梁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上的后端,所述第一副梁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直梁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的后端,所述第二副梁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副梁的上端,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右端固定在第二副梁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轿顶架还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梁上,另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直梁上,另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间隔平行。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纵梁、第四纵梁,所述反绳轮处于两个纵梁之间;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对称。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与所述轮梁固定组件构成十字形架。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还包括槽钢,所述槽钢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所述槽钢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处于前轮梁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第四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五连接板与后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处于所述后轮梁的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斜拉杆组件,所述斜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梁固定,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梁固定;所述斜拉杆组件呈X型。
优选地,还包括安全钳联动机构,所述安全钳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固定。
本发明通过将轿顶架的重心与所述框架的重心均处于框架的竖直轴线上;这样可以保证轿架在运行时,无偏载或偏载较小,大大减小了导靴的磨损和轿架运行的噪声,同时,轿厢与所述轿架安装连接时,可使安装误差更小,进一步减小轿厢运行的噪声,提高轿厢运行的平稳性。
轿底支撑架中设置有减震垫梁用以支撑轿厢,在所述轿底支撑架中设置凹陷空间以减小与轿底支撑架与轿厢配合的空间,进而节省空间。
同时,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构成固定梁组件,减小前轮梁和后轮梁之间的跨度,所述轮梁固定组件设置于电梯轿架的顶部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轮梁固定组件与支撑梁组件连接固定时,且轮梁固定组件与支撑梁组件在高度上具有重叠部,以此较小电梯轿架的高度,进而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梁组件和轮梁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
所述框架包括轿底支撑架100、轿顶架200和直梁组件400;所述直梁组件400固定在轿底支撑架100上并支撑轿顶架200,所述框架具有穿过所述框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300;具体的说,所述框架为背包式的,所述框架竖直放置,所述框架具有穿过所述框架的竖直轴线300。
所述轿底支撑架100,包括左支撑架侧梁110、右支撑架侧梁120、至少两个处于左、右支撑架侧梁之间并连接左、右支撑架侧梁的减震垫梁130和至少一个处于左、右支撑架侧梁之间并连接左、右支撑架侧梁的支撑架连接梁140;所述支撑架连接梁140和所述的所有减震垫梁130的高度均低于支撑架侧梁的高度,进而构成凹陷空间150;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梁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减震垫梁130平行设置,并分别处于轿底支撑架100的前后两端,所述支撑架连接梁140处于所述两个减震垫梁130之间;所述左右支撑架侧梁120的高度高于减震垫梁130、支撑架连接梁140的高度,使得轿底支撑架100左右两侧突出,中间凹陷;轿厢的底部可伸入所述凹陷空间150中,这样结构的轿底支撑架100可使得轿底支撑架100与所述轿厢底部在配合时,空间利用率更高;在传统支撑架结构里,减震垫梁130直接固定在左右支撑架侧梁120的上方,这样使得整个轿底支撑架100的高度偏高,本发明中的轿底支撑架100,其减震垫梁130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梁140构成凹陷空间150,轿厢伸入所述凹陷空间150中,可提高轿厢与轿底支撑架100的配合稳定性,同时可让轿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轿架的可以变得更低,以此提高轿架的空间利用率。
所述轿顶架200包括支撑梁组件210和轮梁固定组件220,所述支撑梁组件21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所述轮梁固定组件220包括前轮梁221、后轮梁222和固定件223,所述前轮梁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211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反绳轮224;所述后轮梁222的一端与第二横梁212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反绳轮224,所述前轮梁221和后轮梁222向背设置;所述固定件223将前轮梁221和后轮梁222连成一体;具体的说,所述轮梁固定组件220中,所述支撑梁组件210和轮梁固定组件220在所处的高度空间中具有重合部分,以此,减小轿架的整体高度,以此可以减小电梯井道高度。在传统的轿架中,所述轮梁固定组件220设置于支撑梁组件210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梁组件210固定相连,这种结构的轿顶架200高度等于支撑梁组件210的高度加上所述轮梁固定组件220的高度,同时轮梁固定组件220与支撑梁组件210的连接也不稳定,轮梁固定组件220容易出现上下晃动或左右晃动;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组件210和轮梁固定组件220在所述处的高度空间中几乎完全重合,支撑梁组件210与轮梁固定组件220的连接更加稳定,具体参考图5。
其中,轮梁固定组件220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300上,在本次实施例,因轮梁固定组件220与所述支撑梁组件210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轮梁固定组件220不会轻易从竖直轴线300上偏离出来,进一步保证轮梁固定组件220在竖直轴线300上,进而减小轿架在运行时受到的偏载。
优选地,所述直梁组件400包括设置在左支撑架侧梁110上的第一直梁410和第一副梁420,所述直梁组件400还包括设置在右支撑架侧梁120上的第二直梁430和第二副梁440,所述第一直梁410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110上的后端,所述第一副梁420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110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直梁430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120的后端,所述第二副梁440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120的中间部位,直梁组件400用于支撑所述轿顶架200,所述直梁组件400中的第一副梁420和第二副梁440分别处于左支撑架侧梁110和右支撑架侧梁120上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副梁420、第二副梁440上,使得整个轿架的重心靠近轿架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为提高所述轿顶架200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横梁211、第二横梁212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副梁420的上端,所述第一横梁211、第二横梁212的右端固定在第二副梁440的上端,所述。
优选地,所述轿顶架200还包括第一纵梁230、第二纵梁240,所述第一纵梁23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梁410上,另一端与第二横梁212的侧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纵梁24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直梁430上,另一端与第二横梁212的侧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纵梁230与所述第二纵梁240间隔平行。具体的说,为提高所述轿顶架200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一纵梁230和第二纵梁240进一步固定支撑梁组件210,提高支撑梁组件210的稳定性,同时,第一纵梁230和第二纵梁240的端部均固定在支撑梁组件210的侧身,使得第一纵梁230和第二纵梁240所在的高度具有重叠部分,所述第一纵梁230、第二纵梁240和支撑梁组件210围成方框结构。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221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纵梁221a、第四纵梁221b,所述反绳轮224处于两个纵梁之间;所述前轮梁221和后轮梁222对称;具体的说,为避免反绳轮224与第三纵梁221a、第四纵梁221b出现高度叠加的情况,所述反绳轮224处于所述第三纵梁221a、第四纵梁221b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210与所述轮梁固定组件220构成十字形架,目的是提高支撑梁组件210和轮梁固定组件220的稳定性,同时可使得轮梁固定组件220处于所述轿顶架200的中心位置,使得轿顶架200在水平方向只受到纵横两个方向的力,这样方便力的平衡,进一步减小所述轿顶架200受到的偏载。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210还包括槽钢213,所述槽钢213设置于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之间,所述槽钢213与第一横梁211、第二横梁212固定相连。所述槽钢213用于提高所述支撑梁组件210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211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一连接板211a、第二连接板211b和第三连接板211c,所述第二连接板211b连接第一连接板211a和第三连接板211c;所述第三连接板211c贴在所述固定件223上并与所述固定件223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211b与所述前轮梁22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211a处于前轮梁221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梁212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四连接板212a、第五连接板212b和第六连接板212c,所述第五连接板212b连接第四连接板212a和第六连接板212c,所述第六连接板212c贴在所述固定件223上并与所述固定件223固定相连,所述第五连接板212b与后轮梁222固定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212a处于所述后轮梁222的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斜拉杆组件500,所述斜拉杆组件500包括第一拉杆510和第二拉杆520,所述第一拉杆5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梁410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梁430固定,所述第二拉杆5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梁410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梁430固定;所述斜拉杆组件500呈X型。所述斜拉杆组件500用于提高所述整个轿架的强度,所述第一拉杆510和第二拉杆520交叉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安全钳联动机构600,所述安全钳联动机构6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230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240固定。安全钳联动机构600设置于轿顶架200的所在位置,且安全钳联动机构600和轿顶架200具有重合的高度,进而节省轿顶架200的高度空间。
本发明通过将轿顶架200的重心与所述框架的重心均处于框架的竖直轴线300上;这样可以保证轿架在运行时,无偏载或偏载较小,大大减小了导靴的磨损和轿架运行的噪声,同时,轿厢与所述轿架安装连接时,可使安装误差更小,进一步减小轿厢运行的噪声,提高轿厢运行的平稳性。
轿底支撑架100中设置有减震垫梁130用以支撑轿厢,在所述轿底支撑架100中设置凹陷空间150以减小与轿底支撑架100与轿厢配合的空间,进而节省空间。
同时,前轮梁221和后轮梁222连成一体构成固定梁组件,减小前轮梁221和后轮梁222之间的跨度,所述轮梁固定组件220设置于电梯轿架的顶部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300上,轮梁固定组件220与支撑梁组件210连接固定时,且轮梁固定组件220与支撑梁组件210在高度上具有重叠部,以此较小电梯轿架的高度,进而节约空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包括轿底支撑架、轿顶架和直梁组件;所述直梁组件固定在轿底支撑架上并支撑轿顶架,所述框架具有穿过所述框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
所述轿底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侧梁、右支撑架侧梁、至少两个减震垫梁和至少一个支撑架连接梁;所述减震垫梁连接左支撑架侧梁和右支撑架侧梁,所述支撑架连接梁连接左支撑架侧梁和右支撑架侧梁;所述支撑架连接梁和所有减震垫梁的高度均低于支撑架侧梁的高度,进而构成凹陷空间;
所述轿顶架包括支撑梁组件和轮梁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轮梁固定组件包括前轮梁、后轮梁和固定件,所述前轮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反绳轮;所述后轮梁的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反绳轮,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向背设置;所述固定件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其中,轮梁固定组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
所述直梁组件包括设置在左支撑架侧梁上的第一直梁和第一副梁,所述直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右支撑架侧梁上的第二直梁和第二副梁,所述第一直梁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上的后端,所述第一副梁设置于左支撑架侧梁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直梁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的后端,所述第二副梁设置于右支撑架侧梁的中间部位;所述支撑梁组件与所述轮梁固定组件构成十字形架;
还包括斜拉杆组件,所述斜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梁固定,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梁固定;所述斜拉杆组件呈X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副梁的上端,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右端固定在第二副梁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架还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梁上,另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直梁上,另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间隔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梁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纵梁、第四纵梁,所述反绳轮处于两个纵梁之间;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件还包括槽钢,所述槽钢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所述槽钢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处于前轮梁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第四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五连接板与后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处于所述后轮梁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钳联动机构,所述安全钳联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梁固定。
CN201810739545.2A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Active CN108861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9545.2A CN108861977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9545.2A CN108861977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977A CN108861977A (zh) 2018-11-23
CN108861977B true CN108861977B (zh) 2024-03-19

Family

ID=64299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9545.2A Active CN108861977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19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5034B (zh) * 2020-10-29 2022-06-2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背包架电梯滚轮导靴安装调整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6914A (ko) * 1999-02-27 2000-09-15 장병우 엘리베이터의 카 구조체
JP2004359368A (ja) * 2003-06-03 2004-12-24 Hitachi Ltd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
CN201686373U (zh) * 2009-10-10 2010-12-29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主机侧置式轿架机构
CN205034918U (zh) * 2015-08-12 2016-02-17 苏州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 别墅电梯背包电梯轿架
CN107235408A (zh) * 2017-08-09 2017-10-10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家用电梯及其轿架
CN107416651A (zh) * 2017-08-17 2017-12-01 宁波甘纳楼宇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功能部件的紧凑型背包架轿底托
CN208413597U (zh) * 2018-07-06 2019-01-22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6914A (ko) * 1999-02-27 2000-09-15 장병우 엘리베이터의 카 구조체
JP2004359368A (ja) * 2003-06-03 2004-12-24 Hitachi Ltd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
CN201686373U (zh) * 2009-10-10 2010-12-29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主机侧置式轿架机构
CN205034918U (zh) * 2015-08-12 2016-02-17 苏州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 别墅电梯背包电梯轿架
CN107235408A (zh) * 2017-08-09 2017-10-10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家用电梯及其轿架
CN107416651A (zh) * 2017-08-17 2017-12-01 宁波甘纳楼宇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功能部件的紧凑型背包架轿底托
CN208413597U (zh) * 2018-07-06 2019-01-22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977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3173B (zh) 一种家用电梯轿架结构
CN108861966B (zh) 一种具有裹塑钢丝绳的背包式电梯
CN108439132A (zh) 一种小型家用电梯
CN203143880U (zh) 一种电梯用轿厢架
CN108861977B (zh)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CN209974061U (zh) 一种电梯轿架
CN211034837U (zh) 一种应用于大载重货梯上的带单套安全钳的轿架结构
CN211687885U (zh) 双列联接的电梯对重装置
CN208485459U (zh) 一种小型家用电梯
CN208814456U (zh) 一种紧凑型别墅电梯轿厢架
CN208413597U (zh)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CN105366503A (zh) 一种垂直式双轿顶轮轿架
CN105366488A (zh) 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
CN205472180U (zh) 一种无齿轮曳引机底座
CN108861976B (zh)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CN109179163B (zh) 大吨位电梯轿架
CN108861983A (zh) 电梯曳引机机架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CN203976176U (zh) 一种牵引力与重力同轴顶曳引家用梯
CN209210140U (zh) 一种强制驱动电梯下梁
CN208413589U (zh) 一种大载重电梯轿架
CN218931402U (zh) 家用电梯轿架和托架一体式结构
CN211569817U (zh) 一种汽车电梯轿架
CN218841397U (zh) 一种主机倒置式电梯支架
CN218931398U (zh) 顶吊式有机房载货电梯的轿厢架
CN205472136U (zh) 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