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1976B -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1976B
CN108861976B CN201810737766.6A CN201810737766A CN108861976B CN 108861976 B CN108861976 B CN 108861976B CN 201810737766 A CN201810737766 A CN 201810737766A CN 108861976 B CN108861976 B CN 108861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wheel beam
front wheel
rear wheel
bea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77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1976A (zh
Inventor
周巍
俞礼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ong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77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1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1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1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梯轿架顶部的支撑梁组件和固定在支撑梁组件上的固定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固定梁组件包括前轮梁、后轮梁和固定件,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向背设置并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所述固定件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本发明通过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构成固定梁组件,减小前轮梁和后轮梁之间的跨度,并使固定梁组件整体靠近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附近,减小电梯轿架受到的偏载,且固定梁组件与支撑梁组件在高度上具有重叠部,以此减小电梯轿架的高度,进而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梁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
背景技术
电梯轿架是轿厢的承载结构,在传统的电梯轿架中,两个反绳轮分别设置于轿架的两侧,同时轮梁组件设置在电梯轿架的底部。
现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529018U的《一种背包式轿厢架》,其由绳轮梁组件、立梁组件、立梁连接梁、拉杆组件构成主体框架,该框架通过立梁连接梁、绳轮梁和拉杆组件连接2根立梁,其中拉杆组件为2根交叉设置的拉杆,联动装置设置在轿厢架的顶部,限速器绳头连接装置与联动装置相连。上述专利公开的轮梁组件设置于电梯轿架的底板,且两个反绳轮分别设置于电梯轿架的两侧,这样的电梯轿架容易形成偏载,同时,绳轮梁组件处于立梁连接梁的上方,这样造成电梯轿架的高度偏高,电梯轿架占用的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电梯轿架顶部的支撑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固定在支撑梁组件上的固定梁组件;所述固定梁组件包括前轮梁、后轮梁和固定件,所述前轮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反绳轮;所述后轮梁的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反绳轮,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向背设置;所述固定件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其中,固定梁组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所述反绳轮处于两个纵梁之间;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对称。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与所述固定梁组件构成十字形架。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还包括槽钢,所述槽钢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所述槽钢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处于前轮梁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第四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五连接板与后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处于所述后轮梁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还包括挡绳装置,所述挡绳装置设置在前轮梁中的反绳轮附近;所述后轮梁还包括上述挡绳装置,该挡绳装置设置于后轮梁中的反绳轮附近。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后轮梁均设置有处于各自反绳轮上方的轮罩。
本发明通过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进而构成固定梁组件,以此减小前轮梁和后轮梁之间的跨度,所述固定梁组件设置于电梯轿架的顶部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使得固定梁组件整体靠近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这样可减小电梯轿架受到的偏载,固定梁组件与支撑梁组件连接固定时,且固定梁组件与支撑梁组件在高度上具有重叠部,以此较小电梯轿架的高度,进而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到电梯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组件100、固定梁组件200;所述支撑梁组件100和固定梁组件200固定连接,且支撑梁组价和固定梁组件200的具有重合部分。
设置在电梯轿架300顶部的支撑梁组件100;所述支撑梁组件10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120第二横梁110固定在支撑梁组件100上的固定梁组件200;也就是说,所述固定梁组件200也设置在电梯轿架300顶部,该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设置于电梯轿架300的顶部;这样可减小电梯轿架300底部的空间,进而可减小电梯井道的挖坑深度。
所述固定梁组件200包括前轮梁210、后轮梁220和固定件230,所述前轮梁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120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反绳轮240;所述后轮梁220的一端与第二横梁110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反绳轮240,所述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向背设置;所述固定件230将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连成一体;具体的说,所述固定梁组件200和支撑梁组件100的高度具有重叠部分,避免固定梁组件200直接叠加在一起而增加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总高度;所述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通过固定件230连成一体,减小了固定梁组件200的跨度(传统的,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分开,且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分别处于电梯轿架300的两侧)。
固定梁组件200处于穿过电梯轿架300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具体的,所述固定梁组件200的跨度短,且固定梁组件200处于所述穿过电梯轿架300的重心的竖直轴线,因此,电梯上下运行时,电梯轿架300所受到的偏载较小,因为固定梁组件200的跨度较小,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均靠近穿过电梯轿架300的重心的竖直轴线,同时,在安装固定梁组件200时,固定梁组件200受到安装精度的影响较小,电梯轿架300受到的偏载较小,因此,对安装精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210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所述反绳轮240处于两个纵梁之间;所述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对称。具体的,在安装电梯时,对重400和驱动机构500通过钢绳与电梯轿架300上轮梁组件相连,对重400和动力组件500分别与固定梁组件200的两端相连,为保证电梯轿架300上轮梁组件的连接稳定性,所述固定梁组件200中的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100与所述固定梁组件200构成十字形架,所述支撑梁组件100和所述固定梁组件200也可以构成其它形状,十字形架为优选形状,结构较为稳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组件100还包括槽钢130,所述槽钢130设置于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10之间,所述槽钢130与第一横梁120、第二横梁110固定相连,所述槽钢130用于提高所述支撑梁组件100的稳定性,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10与所述槽钢130相连可提高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10的强度,防止第一横梁120和第二横梁110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120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所述第二连接板112连接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三连接板113;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板112垂直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三连接板113。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113贴在所述固定件230上并与所述固定件230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112与所述前轮梁210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111处于前轮梁210的上方;具体的,所述第三连接板113与所述固定件230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方便拆卸安装),所述第二连接板112通过螺栓与前轮梁210固定相连(方便拆卸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110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四连接板121、第五连接板122和第六连接板123,所述第五连接板122连接第四连接板121和第六连接板123,所述第六连接板123贴在所述固定件230上并与所述固定件230固定相连,所述第六连接板123通过螺栓与固定件230固定相连(方便拆卸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接板122与后轮梁220固定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121处于所述后轮梁220的上方,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板122通过螺栓与所述后轮梁220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210还包括挡绳装置212,所述挡绳装置212设置在前轮梁210中的反绳轮240附近;所述后轮梁220还包括上述挡绳装置212,该挡绳装置212设置于后轮梁220中的反绳轮240附近。挡绳装置212起到阻挡钢绳乱绳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前轮梁210、后轮梁220均设置有处于各自反绳轮240上方的轮罩241,轮罩241起到保护反绳轮240和防尘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将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连成一体构成固定梁组件200,以此减小前轮梁210和后轮梁220之间的跨度,所述固定梁组件200设置于电梯轿架300的顶部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300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使得固定梁组件200整体靠近穿过电梯轿架300的重心的竖直轴线,这样可减小电梯轿架300受到的偏载,固定梁组件200与支撑梁组件100连接固定时,且固定梁组件200与支撑梁组件100在高度上具有重叠部,以此较小电梯轿架300的高度,进而节约空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电梯轿架顶部的支撑梁组件;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固定在支撑梁组件上的固定梁组件;所述固定梁组件包括前轮梁、后轮梁和固定件,所述前轮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反绳轮;所述后轮梁的一端与第二横梁的侧身固定相连,其另一端设置有上述反绳轮,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向背设置;所述固定件将前轮梁和后轮梁连成一体;其中,固定梁组件处于穿过电梯轿架的重心的竖直轴线上;
所述前轮梁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所述反绳轮处于两个纵梁之间;所述前轮梁和后轮梁对称;
所述支撑梁组件还包括槽钢,所述槽钢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所述槽钢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处于前轮梁的上方;所述第二横梁的截面呈Z型,其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连接第四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贴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相连,所述第五连接板与后轮梁固定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处于所述后轮梁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件与所述固定梁组件构成十字形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梁还包括挡绳装置,所述挡绳装置设置在前轮梁中的反绳轮附近;所述后轮梁还包括上述挡绳装置,该挡绳装置设置于后轮梁中的反绳轮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架上轮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梁、后轮梁均设置有处于各自反绳轮上方的轮罩。
CN201810737766.6A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Active CN108861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7766.6A CN108861976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7766.6A CN108861976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976A CN108861976A (zh) 2018-11-23
CN108861976B true CN108861976B (zh) 2024-03-19

Family

ID=64299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7766.6A Active CN108861976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19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9368A (ja) * 2003-06-03 2004-12-24 Hitachi Ltd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
CN201201836Y (zh) * 2008-03-06 2009-03-04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轿架布置结构
CN201686373U (zh) * 2009-10-10 2010-12-29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主机侧置式轿架机构
CN205662194U (zh) * 2016-06-07 2016-10-26 上海现代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顶的反绳轮结构
CN205973353U (zh) * 2016-07-29 2017-02-22 东莞市三星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CN208577320U (zh) * 2018-07-06 2019-03-05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5512B2 (ja) * 2007-05-21 2012-12-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シーブ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9368A (ja) * 2003-06-03 2004-12-24 Hitachi Ltd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
CN201201836Y (zh) * 2008-03-06 2009-03-04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轿架布置结构
CN201686373U (zh) * 2009-10-10 2010-12-29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主机侧置式轿架机构
CN205662194U (zh) * 2016-06-07 2016-10-26 上海现代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顶的反绳轮结构
CN205973353U (zh) * 2016-07-29 2017-02-22 东莞市三星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CN208577320U (zh) * 2018-07-06 2019-03-05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型家用电梯轿架绳轮梁变形问题的分析及整改;黄智晖;;科技展望(24);1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976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7139A (zh) 一种轿厢的轿底组件
JP605814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CN108861976B (zh)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CN108046096A (zh) 一种电梯轿架
CN205061282U (zh) 垂直式双轿顶轮轿架
CN105366503A (zh) 一种垂直式双轿顶轮轿架
CN108861977B (zh) 一种背包式电梯轿架
CN212127186U (zh) 一种4比1无副梁一体式电梯结构
CN216235523U (zh) 一种导轨安装式家用电梯的曳引驱动系统
CN210763791U (zh) 一种电梯大净深井道后置对重双轿顶轮结构
CN214269848U (zh) 浅底坑电梯顶吊式绕绳结构
CN112654575A (zh) 轿厢悬吊轮组装体
CN208577320U (zh)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CN214003744U (zh) 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电梯轿架上梁
CN207957465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下提拉下梁结构
CN205328418U (zh) 一种易更换型电梯轿顶反绳减震装置
CN205662194U (zh) 一种电梯轿顶的反绳轮结构
CN205472136U (zh) 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CN217676233U (zh) 高适用性电梯轿底
CN213326239U (zh) 一种家用梯上梁结构
CN217867585U (zh) 一种补偿绳轿底减振结构
CN210795446U (zh) 一种家用电梯轿架结构
CN210176271U (zh) 一种无下梁电梯轿底框
CN217322968U (zh) 一种用于电梯无机房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CN209023981U (zh) 无机房电梯双轿顶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