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3353U -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73353U CN205973353U CN201620818013.4U CN201620818013U CN205973353U CN 205973353 U CN205973353 U CN 205973353U CN 201620818013 U CN201620818013 U CN 201620818013U CN 205973353 U CN205973353 U CN 2059733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pe sheave
- plate
- guard shield
- car
- r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包括绳轮护罩、设于绳轮护罩内的返绳轮、设于绳轮护罩下方的轿厢上梁、设于绳轮护罩和轿厢上梁之间的上平板、设于轿厢上梁内的减震胶垫、设于轿厢上梁内且位于减震胶垫下方的下平板、及连接绳轮护罩、上平板、轿厢上梁、减震胶垫和下平板的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螺栓的紧固螺母组及至少一减震胶筒,紧固螺母组设于下平板下方,减震胶筒套设于固定螺栓上,且位于下平板和紧固螺母组之间。通过在轿厢上梁内设置连接固定螺栓的减震胶垫,以及在固定螺栓上套设减震胶筒,实现了双减震作用,有利于吸附更多轿厢在上行启动时产生的震动,保证了绳轮护罩与轿厢上梁的连接不易产生松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曳引式电梯的轿厢通过钢丝绳牵引,钢丝绳绕设在返绳轮上,目前有些电梯的返绳轮通过绳轮护罩连接轿厢上梁。轿厢在上行启动的瞬间会发生较大的颤动,该颤动一方面会使乘客产生不适感,另一方面有可能使绳轮护罩与轿厢上梁的连接产生松动,长时间下,就会导致轿厢上梁从绳轮护罩上脱落,引发电梯坠落事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能减小轿厢在上行启动瞬间产生的震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包括绳轮护罩、设于所述绳轮护罩内的返绳轮、设于所述绳轮护罩下方的轿厢上梁、设于所述绳轮护罩和轿厢上梁之间的上平板、设于所述轿厢上梁内的减震胶垫、设于所述轿厢上梁内且位于所述减震胶垫下方的下平板、及连接所述绳轮护罩、上平板、轿厢上梁、减震胶垫和下平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轿厢上梁包括位于所述上平板和减震胶垫之间的承重板及两分别设于所述承重板两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承重板的下侧,所述承重板和连接板围成容置所述减震胶垫和下平板的容置腔;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紧固螺母组及至少一减震胶筒,所述紧固螺母组设于所述下平板的下方,所述减震胶筒套设于所述固定螺栓上,且位于所述下平板和紧固螺母组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绳轮护罩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顶板及两连接所底板和顶板的侧板,所述底板、顶板和侧板围成容置所述返绳轮的保护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及两位于所述底板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两第一连接部通过固定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两侧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与侧板为一体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两端均设有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所述所述两侧板之间,所述斜板自所述顶板的端部向底板朝着远离所述返绳轮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绳轮护罩还包括两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位于所述返绳轮的两侧,各所述挡绳板均连接所述两侧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绳板包括挡绳板本体及两分别设于所述挡绳板本体两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两侧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挡杆,所述挡杆穿过所述固定螺栓,所述挡杆位于所述紧固螺母组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轿厢上梁内设置连接固定螺栓的减震胶垫,以及在固定螺栓上套设减震胶筒,实现了双减震作用,这样有利于吸附更多轿厢在上行启动时产生的震动,不仅提高了电梯乘坐者的舒适性,还保证了绳轮护罩与轿厢上梁的连接不易产生松动,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的绳轮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绳轮护罩;11、底板;12、底板本体;13、第一连接部;14、顶板;15、斜板;16、侧板;17、挡绳板;18、挡绳板本体;19、第二连接部;
20、返绳轮;
30、轿厢上梁;31、承重板;32、连接板;
40、上平板;
50、减震胶垫;
60、下平板;
70、连接机构;71、固定螺栓;72、紧固螺母组;73、减震胶筒;74、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包括绳轮护罩10、设于绳轮护罩10内的返绳轮20、设于绳轮护罩10下方的轿厢上梁30、设于绳轮护罩10和轿厢上梁30之间的上平板40、设于轿厢上梁30内的减震胶垫50、设于轿厢上梁30内且位于减震胶垫50下方的下平板60、及连接绳轮护罩10、上平板40、轿厢上梁30、减震胶垫50和下平板60的连接机构70,返绳轮20通过绳轮轴连接绳轮护罩10。通过在轿厢上梁30内设置减震胶垫50,当返绳轮20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时,减震胶垫50起到缓冲作用,减小轿厢产生的震动。
如图2所示,绳轮护罩10包括连接连接机构70的底板11、位于底板11上方的顶板14及两连接所底板11和顶板14的侧板16,底板11、顶板14和侧板16围成容置返绳轮20的保护腔。
底板11包括底板本体12及两位于底板本体12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3,两第一连接部13通过螺栓分别连接两侧板16。通过螺栓连接底板11的第一连接部13和侧板16,有利于底板11的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4与侧板16为一体结构。
顶板14的两端均设有斜板15,斜板15位于两侧板16之间,斜板15自顶板14的端部向底板11朝着远离返绳轮20的方向延伸。通过在顶板14的两端设置斜板15,可以遮挡液体滴落在钢丝绳上,使钢丝绳不会被液体腐蚀,以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绳轮护罩10还包括两挡绳板17,挡绳板17分别位于返绳轮20的两侧,各挡绳板17均连接两侧板16。
进一步地,挡绳板17包括挡绳板本体18及两分别设于挡绳板本体18两端的第二连接部19,第二连接部19通过螺栓分别连接两侧板16,以便于挡绳板17的拆装。
轿厢上梁30包括位于上平板40和减震胶垫50之间的承重板31、及两分别设于承重板31两端的连接板32,连接板32位于承重板31的下侧,承重板31和连接板32围成容置减震胶垫50和下平板60的容置腔。上平板40能避免与减震胶垫50接触的承重板部分发生弯曲变形,而下平板60能保证减震胶垫50不发生弯曲变形,这使得轿厢上梁30的承重板31能对减震胶垫50均匀施压,避免了减震胶垫50的某些部位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提高了减震胶垫50的使用寿命。
各连接机构70包括固定螺栓71、螺纹连接固定螺栓71的紧固螺母组72及至少一减震胶筒73;固定螺栓71穿过绳轮护罩10、承重板31、减震胶垫50和下平板60;紧固螺母组72设于下平板60的下方;减震胶筒73套设于固定螺栓71上,且位于下平板60和紧固螺母组72之间。通过在固定螺栓71上套设减震胶筒73,当轿厢上行启动的瞬间,减震胶筒73能辅助减震胶垫50进一步减小轿厢产生的震动,以提高电梯乘坐者的舒适感,并避免绳轮护罩10与轿厢上梁30的连接产生松动。
连接机构70还包括挡杆74,挡杆74穿过固定螺栓71,挡杆74位于紧固螺母组72的下方。有时候紧固螺母组72会因受力过大而在固定螺栓71上移动,严重时,会从固定螺栓71上脱落,使得轿厢上梁30从固定螺栓71上脱落,进而导致电梯坠落事件,而挡杆74的设置,可以阻挡紧固螺母组71因受力过大而从固定螺栓71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轿厢上梁30内设置连接固定螺栓71的减震胶垫50,以及在固定螺栓71上套设减震胶筒73,实现了双减震作用,这样有利于吸附更多轿厢在上行启动时产生的震动,不仅提高了电梯乘坐者的舒适性,还保证了绳轮护罩10与轿厢上梁30的连接不易产生松动,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绳轮护罩、设于所述绳轮护罩内的返绳轮、设于所述绳轮护罩下方的轿厢上梁、设于所述绳轮护罩和轿厢上梁之间的上平板、设于所述轿厢上梁内的减震胶垫、设于所述轿厢上梁内且位于所述减震胶垫下方的下平板、及连接所述绳轮护罩、上平板、轿厢上梁、减震胶垫和下平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轿厢上梁包括位于所述上平板和减震胶垫之间的承重板及两分别设于所述承重板两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承重板的下侧,所述承重板和连接板围成容置所述减震胶垫和下平板的容置腔;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紧固螺母组及至少一减震胶筒,所述紧固螺母组设于所述下平板的下方,所述减震胶筒套设于所述固定螺栓上,且位于所述下平板和紧固螺母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护罩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顶板及两连接所底板和顶板的侧板,所述底板、顶板和侧板围成容置所述返绳轮的保护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及两位于所述底板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两第一连接部通过固定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两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侧板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两端均设有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所述所述两侧板之间,所述斜板自所述顶板的端部向底板朝着远离所述返绳轮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护罩还包括两挡绳板,所述挡绳板分别位于所述返绳轮的两侧,各所述挡绳板均连接所述两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绳板包括挡绳板本体及两分别设于所述挡绳板本体两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固定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两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挡杆,所述挡杆穿过所述固定螺栓,所述挡杆位于所述紧固螺母组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18013.4U CN205973353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18013.4U CN205973353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73353U true CN205973353U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02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1801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73353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7335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1976A (zh) * | 2018-07-06 | 2018-11-23 |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
CN108946386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 | 轿底返绳轮护罩 |
CN111470395A (zh) * | 2020-05-29 | 2020-07-31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
CN115490124A (zh) * | 2022-10-08 | 2022-12-20 | 安徽汉神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震电梯轿顶用反绳轮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
2016
- 2016-07-29 CN CN201620818013.4U patent/CN2059733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1976A (zh) * | 2018-07-06 | 2018-11-23 |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
CN108861976B (zh) * | 2018-07-06 | 2024-03-19 |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轿架上轮梁组件 |
CN108946386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 | 轿底返绳轮护罩 |
CN108946386B (zh) * | 2018-07-27 | 2023-12-05 | 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 | 轿底返绳轮护罩 |
CN111470395A (zh) * | 2020-05-29 | 2020-07-31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
CN111470395B (zh) * | 2020-05-29 | 2023-11-17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
CN115490124A (zh) * | 2022-10-08 | 2022-12-20 | 安徽汉神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震电梯轿顶用反绳轮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73353U (zh) | 电梯轿顶返绳轮双层减震装置 | |
CN206108605U (zh) | 一种垂直升降电梯防坠落装置 | |
CN201161862Y (zh) | 电梯轿厢 | |
CN2529851Y (zh) | 升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 | |
CN203998542U (zh) | 一种电梯轿厢装置 | |
CN210048335U (zh) | 一种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 | |
CN217708466U (zh) |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震垫 | |
CN203382342U (zh) | 一种三重减震安全电梯 | |
CN212356124U (zh) | 一种电梯轿厢的坠落缓冲保护装置 | |
CN204415415U (zh) |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转向架 | |
CN206606895U (zh) | 一种轿厢反绳轮的减振安装结构 | |
CN216190240U (zh) | 免折弯轿厢底盘及电梯轿厢 | |
CN108996361B (zh) | 一种电梯用缓冲保护装置 | |
CN202186808U (zh) | 电梯用缓冲器 | |
CN214003744U (zh) | 一种可降低井道顶层高度的电梯轿架上梁 | |
CN212387533U (zh) | 一种施工电梯用减震结构 | |
CN209700565U (zh) | 一种汽车底盘防护装置 | |
CN214527525U (zh) | 一种有机房客梯轿顶减震上梁装置 | |
CN215626037U (zh) | 一种别墅梯曳引机布置结构 | |
CN201494988U (zh) | 一种医用电梯 | |
CN201411329Y (zh) | 起重机用随动式司机室连接装置 | |
CN210594794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梯缓冲器 | |
CN220078260U (zh) | 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 |
CN217867582U (zh) | 一种钢丝绳防滑移的轿底轮 | |
CN221521747U (zh) | 能够避免共振的轿底绳轮组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