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0109A - 离合式骑车偏斗 - Google Patents
离合式骑车偏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20109A CN108820109A CN201810369651.6A CN201810369651A CN108820109A CN 108820109 A CN108820109 A CN 108820109A CN 201810369651 A CN201810369651 A CN 201810369651A CN 108820109 A CN108820109 A CN 1088201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gon box
- thick stick
- anchor ear
- whee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7/00—Sidecars; Forecars; Trailer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cycles
- B62K27/10—Other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27/12—Coupling parts for attaching cars or the like to cycle;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式骑车偏斗,该偏斗位于骑车右侧,由车架、偏轮、车斗、连杆四部分组成。使用时大杠一端连接骑车后轮轴,另一端连接后偏轮轴;小杠一端连接骑车后平叉或中轴,另一端连接大杠,形成一个三角形车架。把车斗放在车架上,用抱箍固定在大杠上;车斗右前角安装平衡轮;用连杆、抱箍把车斗左上沿连接在鞍管上,上下均固定,与骑车一体化,成为一个四轮(或三轮)骑车。不用时取下连杆,移开车斗,摘下偏轮,拆除车架,又恢复两轮骑车原状。这样把两轮骑车与三轮骑车结合起来,既能拉货、坐人,又能单车出行,分合自如,随心所愿。对我们普通百姓接送儿童上学、老人、病人出门、出租拉客坐在车斗里比骑在车后更安全、舒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两轮骑车类技术领域,是一种使用时就装上,不用时就卸掉,恢复两轮骑车原状的离合式骑车偏斗(以下简称偏斗)。
背景技术
两轮骑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其简便、灵活、实用,尤其现代车多人多、道路拥堵、车辆难行,是任何家庭都不能缺少的。即使家有几部小轿车,也不能取代骑车。但骑车也有一个缺限,即两轮骑车只能坐人不能拉货,是单纯的“人用车”。我们普通百姓家庭买不起小轿车、面包车,要想少量拉点生活用品就得用三轮车。但三轮车体积大,占空间大,多用于农业生产和城乡短途货物搬运。如城郊菜农、果农带农具、农资到菜园、果园干活、进城卖菜卖果;小商店、小作坊、小商贩配送商品,沿街叫卖等。而城市居民是用得少,离不了。单纯的人出行,带个固定的大车斗是一种包袱和浪费,显得笨重、不雅,遇到限行路段不能通过,且不便停放,不如两轮骑车方便。两者各有长短,我们两难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两轮骑车的右边连接一偏斗,变成三轮车(或四轮车),既可坐人又能拉货,不用时卸下偏斗又恢复两轮骑车原状,分合自如、随心所愿,使我们生产经营、办事出行更舒适、更便捷。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自行车偏斗,以26型普通自行车为例说明如下:
该偏斗由偏轮、车斗、车架、连杆四部分组成。
所述偏轮有后偏轮和前偏轮(也叫平衡轮)两个。后偏轮规格、型号与骑车后轮相同,便于安装连接,且受力均匀,车轴刻螺纹,可插入带螺纹的大杠内旋接固定。如车轴较细,与大杠内径不配套,就用变径接头转换一下。变径接头一端呈螺母形,可与车轴配套旋接,另一端呈螺丝状,可插入大杠内旋接固定。平衡轮直径较小,车轴刻螺纹,安装在车斗前右下角,高度不够,可在前边框下横向焊接一支架,架下水平焊一管状螺母,螺母直径与车轴配套。在右边框前部下面焊一斜支架撑子至管状螺母,这样右边框、撑子与支架构成一三角架,可加固支架。把平衡轮轴插入管状螺母旋紧即可。
所述车斗为长方体船形,由底板、前挡板、后挡板、左右侧边板五块板组合而成。每块板由角铁焊成框架,中间用撑子加固,焊上铁皮即成。组装车斗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底板角铁一边水平向内,一边垂直向上,便于与竖板连接。四块竖板下底和左右侧角铁一边连铁皮,一边向斗内,便于互相连接,上端一边连铁皮,一边向外,形成外翻斗沿。各板交接重叠处均匀钻孔,用螺钉和螺母连接固定成一个车斗,不用时卸下螺钉,分拆五块板,便于运输和保存。另一种是:各板之间焊接组成车斗,不用时不能分拆。在车斗右沿外焊接一水平车帮,可罩着两泥板及偏轮。两泥板左沿处均钻孔洞,用螺钉、螺母固定在车斗右边框上。
所述车架由大杠、小杠与骑车后平叉连接构成。大杠圆筒形,两端均刻内螺纹。取下骑车后轴固定螺母,把大杠一端旋接在后车轴上,代替螺母固定后轴。如双方直径不配套,可用变径接头转换连接。小杠使用角铁,一端用抱箍连接在后平叉上,另一端用抱箍连接在大杠上,大杠、小杠、后平叉形成一个水平三角形——车架,使大杠更牢固、稳定。在小杠角铁水平面与车斗下左边框交汇处钻一竖孔,以备固定车斗。小杠连接后平叉的位置,在不影响右脚蹬车运动(不碰脚后根)的前提下,尽量前移,以扩大三角架的面积,使车架更稳定。
所述连杆用角铁制成,有前连杆和后连杆两个,用一个抱箍和两个螺栓、螺母水平固定在鞍管上。前连杆一端竖面并连在抱箍前片外面,水平面盖着抱箍水平开口,在外螺栓处向右前方弯折后另一端伸展至车斗前部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后连杆一端竖面并连在抱箍后片外面,水平面在上,在外螺栓处向右后方弯折后另一端伸展至车斗后部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
前连杆连接左斗沿的位置,在不影响右腿蹬车运动的前题下尽量靠前,以稳定车斗前部。
车斗放在大杠上的位置,以后边框不超过后轮半径的后一半为原则,以免斗内重量靠后时失去平衡,引起整车向后翻转。长车斗前端可以到达前泥板处,必须用平衡轮支撑车斗右前角。短车斗前端只到中轴处,不用平衡轮,我们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技术方案2:电动车偏斗,以小鸟TDT325Z型电动车为例说明如下:
电动车电机线如从后轮右边引出,就给大杠的连接造成不便,解决办法:一是把车轴调头。二是把车轮翻转180度,电线自然调到左边,通过调整电机接线,使电机反转。三是把变径接头与大杠交接部分纵向开一条口,口宽同电线直径,电线可以通过。使用时从电瓶上摘下电机线穿入变径接头中,把接头旋上车轴后,电线通过开口回到原车轴出线口,把大杠接在变径接头上即可。
所述小杠角铁竖面在后,水平面在上,把小杠一端的竖面与水平面交接处水平锯一口,把竖面向前内折,内折角度参照小杠伸向大杠的角度,去掉内折面以外的水平面部分,把内折面钻一孔洞,套在电动车中轴上,用中轴螺母固定,另一端用抱箍连接在大杠上,大杠连接在后轮轴上,由此形成一个水平三角形——车架。为加固车斗前部,在车斗下加装一用角铁制成的斜梁。斜梁竖面在前,水平面在上,把梁一端的竖面与水平面交接处水平锯一口,把竖面向后内折,内折角度参照斜梁伸向车斗右前角的角度。锯掉内折面以外的水平面部分,把内折面钻一孔洞,套在电动车中轴上,用中轴螺母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右前方伸展至车斗右前角,用螺钉、螺母固定。同时把车斗左下边框也固定在斜梁上。小杠和斜梁共用一个中轴和螺母,最好同时安装。平衡轮直径与后偏轮一样,不用支架支撑,管状螺母直接焊在车斗前边框下即可。因电池在车前部,车斗向后移至与后轮后边齐,前后仍平衡,不会向后翻车。其它参照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3:摩托车偏斗,以宗申摩托车为例说明如下:
大杠与后轮轴之间有排气管挡道无法连接,解决方法一是把排气管上下移动,露出后轮轴。二是用一块大角铁制成一个连接板。该板竖立面依照后轮轴和后减震下端连接销轴的位置,钻两个孔洞,套在两轴上,再用螺母固定。另一水平面依照排气管的形状,弯成弧形从上面越过排气管。在与后轮轴对应处焊一水平螺丝,相当于后轮轴向右方(水平穿过排气管)的延伸,接上大杠即成。
后连杆一端用抱箍固定在后平叉后部,另一端向后上方伸展至车斗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前连杆一端用抱箍固定在后平叉前部,另一端向前上方伸展至车斗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
因摩托车较重,只要有一斜梁支撑右前角,就不用平衡轮,仍能使车斗保持平衡。
其它如车架、斜梁、车斗等参照技术方案1、2。
以自行车为例说明此偏斗的使用方法:取下骑车后轮轴固定螺母,旋接上大杠,把后偏轮轴(带车轮)插入大杠另一端旋紧,把小杠用抱箍固定在后平叉与大杠之间,大杠、小杠、后平叉形成一个水平三角形——车架。把车斗放在车架上,用两个抱箍把大杠与车斗(左右下边框)固定在一起。在抱箍与车斗之间加垫片,可把车斗调节到任意高度。在抱箍铁片下边对孔处焊接一同径螺母,固定车斗时,螺钉从斗内下插至此螺母处旋紧固定,人在上边拧螺钉,不管下边,很方便。用螺钉、螺母把车斗左下边框固定在小杠上。把平衡轮轴旋入车斗右前角管状螺母中固定。用前、后两个连杆和抱箍把车斗(左外沿)连接在鞍管上,这样车斗上、下都固定与骑车一体化,很牢固。骑车是高速运动物体,应尽量多处固定,确保安全。不用时松开鞍管抱箍,取出两连杆,移开车斗,摘下两偏轮,拆除车架,又恢复两轮自行车原状。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离合式骑车偏斗,把两轮骑车与三轮骑车结合起来,结构简单、拆装快捷、分合自如、经济实用。不用时是个两轮骑车,出行方便,绿色环保;使用时装上偏斗就变成个三轮(四轮)车,可以拉货。对农民、小商贩、小门店、小作坊短途运送货物很适用。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城市寸土寸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骑车出行。使用该偏斗,如再张一个简易棚,既能坐人又能拉货,运送点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作难,虽不常用但很实用。对我们普通百姓家庭接送儿童上学、老人、病人出门、出租拉客,坐在车斗里比骑在车后更安全、舒适,可谓穷人的小轿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图,也是自行车偏斗俯视图
图2是自行车偏斗侧视图
图3是变径接头侧视图
图4是大杠侧视及横截面图
图5是小杠侧视及横截面图
图6是自行车偏斗车架俯视图
图7是前偏轮、后偏轮及车轴俯视图
图8是电动车偏斗俯视图
图9是电动车偏斗侧视图
图10是前、后连杆连接抱箍、车斗俯视图
图11是小杠、后平叉与抱箍连接横截面图
图12是平衡轮支架前视图
图13是平衡轮支架斜撑子侧视图
图14是小杠、大杠与抱箍连接横截面图
图15是摩托车偏斗车架和斜梁与中轴连接的俯视图
图16是摩托车偏斗连接板越过排气管连接车轴与大杠的后视图
图17是斜梁、小杠与中轴连接的俯视图。
图18是小杠连接中轴的内折面图。
图19是斜梁连接中轴的内折面图。
图20是摩托车后平叉与前、后连杆连接的后视截面图。
图中1骑车前轮、2前泥板、3车把、4车架、5前连杆、6鞍管、7鞍座、8依架、9小杠、10后轮轴、11大杠、12后泥板、13后连杆、14车斗、15平衡轮、16平衡轮泥板、16-1平衡轮泥支、17平衡轮轴、18车帮、19后偏轮轴、20后偏轮泥板、20-1后偏轮泥支、21电池盒、22后偏轮、23平衡轮支架、24支架撑子、25后平叉、26平叉抱箍、27骑车后轮、28大杠抱箍、29排气管、30鞍管抱箍、30-1鞍管抱箍螺母、30-2鞍管抱箍螺栓、31连接螺丝、32管状螺母、33骑车中轴、34斜梁、35后减震、36减震下销轴、37连接板、38中轴螺母、39小杠内折面、40斜梁内折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三种技术方案都有偏轮、车架、车斗、连杆四部分组成。由于车种不同,结构不同,对应不同部位略有变更。如自行车中轴有脚蹬,只好把小杠连在后平叉上;摩托车座垫处有减震,会上下移动,无法固定连杆,就把连杆连在后平叉上;摩托车车身重,就不用平衡轮等。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详细说明第1方案,后两方案仅就不同部分加以说明,其它省略,可参照第1方案。
参看图1、图2、图3、图4、图7、图12、图13。所述偏斗由偏轮22、15、车斗14、车架、连杆5、13四部分组成。偏轮有后偏轮22和前偏轮15(也叫平衡轮)两个。后偏轮22规格、型号与骑车后轮27相同,其车轴19刻螺纹,可插入大杠11内旋接固定。如车轴较细,与大杠不配套,就用变径接头转换连接。平衡轮15直径较小,其车轴刻螺纹,安装在车斗14前右下角,高度不够,就在前边框下焊一支架23,支架下焊一管状螺母32(内径与车轴配套)。在右边框下焊一斜支架撑子24至管状螺母32,这样右边框、支架撑子、支架构成一个三角架,可加固支架。把平衡轮轴17插入管状螺母32中旋紧即可。
参看图1、图2。车斗14为长方体船形,由底板、前挡板、后挡板、左右侧边板五块板组合而成。每块板由角铁焊成框架,中间用撑子加固,焊上铁皮即成。组装车斗14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板与板边棱(角铁的一个面)之间重叠均匀对应钻孔,用螺钉穿孔,用螺母固定组合成车斗14,可卸下螺钉,拆开五块板,便于运输和存放;另一种是各板之间焊接组成车斗14,不能分拆。车斗上端角铁的一个面向外,形成外翻斗沿,在右斗沿处焊一水平车帮18,可罩着两泥板16、20及两偏轮15、22。两泥板左沿处均钻孔洞,用螺钉、螺母固定在车斗边框上。
参看图1、图4、图5、图6、图11、图14。车架由大杠11、小杠9与骑车后平叉25连接构成。大杠11圆筒形,两端均刻内螺纹。取下骑车后轴固定螺母,把大杠一端旋接在后轴10上,小杠9用角铁制成,一端用抱箍26固定在后平叉25上,另一端用抱箍28固定在大杠11上,大杠、小杠、后平叉形成一个水平三角形——车架。在小杠9角铁的水平面与车斗左边框交汇处钻孔,以备固定车斗14。
参看图1、图10。两连杆用角铁制成,前连杆5一端竖面并连在鞍管30上的抱箍前片外面,水平面盖着抱箍开口;后连杆13一端竖面并连在抱箍后片外面,水平面在上,用两个螺栓30-2和两个螺母30-1把两连杆水平固定在鞍管30上。前连杆5自外螺栓30-2处向右前方弯折后水平伸展,另一端至车斗前部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后连杆13自外螺栓30-2处向右后方弯折后水平伸展,另一端至车斗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
参看图8、图9、图15、图17、图18、图19。在电动车偏斗中,小杠9角铁的竖面在后,水平面在上,把小杠一端的竖面与水平面交接处水平锯一口,把竖面向前内折,内折角度参照小杠伸向大杠的角度。锯掉内折面39以外的水平面部分,把内折面39钻一孔洞,套在中轴33上,用中轴螺母38固定。另一端用抱箍28固定在大杠11上,大杠连接在骑车后轮轴10上,由此形成一个水平三角形——车架。为加固车斗14前部,在车斗14下加装一用角铁制成的斜梁34。斜梁竖面在前,水平面在上,把梁一端的竖面与水平面交接处水平锯一口,把竖面向后内折,内折角度参照斜梁伸向车斗右前角的角度。锯掉内折面40以外的水平面部分,把内折面40钻一孔洞,套在中轴33上,用中轴螺母38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右前方伸展至车斗右前角下,用螺钉、螺母固定。同时把车斗左下边框也固定在斜梁34上。小杠9和斜梁34共用一个中轴33和中轴螺母38,最好同时安装。平衡轮15与后偏轮22直径一样,不用支架支撑,管状螺母32直接焊在车斗前边框下即可。因电动车电池在车前部,车斗14向后移至与后轮27后边齐,前后仍平衡,不会向后翻车。
参看图16。在摩托车偏斗中,大杠11与后轮轴之间有排气管29挡道,无法连接。除上、下移动排气管,露出后轮轴10外,今制一个连接板37,该板竖面依照车轴10和后减震35下端销轴36的位置,钻两个孔洞,套在两轴上,用螺母固定。另一水平面依照排气管29的形状,弯成弧形从上面越过排气管29。在与后轮轴10对应处焊接一水平连接螺丝31,相当于后轮轴10向右方(水平穿过排气管)的延伸,接上大杠11即成。
参看图20。在摩托车偏斗中,后连杆13一端用抱箍26固定在后平叉25后部,另一端向后上方伸展至车斗14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前连杆5一端用抱箍26固定在后平叉25前部,另一端向前上方伸展至车斗14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
因摩托车车身重,只要有斜梁34支撑右前角,就不用平衡轮15,仍能使车斗14保持平衡。
Claims (8)
1.一种离合式骑车偏斗(以下简称偏斗),设在两轮骑车右边,由车架、偏轮〔22、15〕、车斗〔14〕、连杆〔5、13〕四部分组成,所述车架中大杠〔11〕一端连接后轮轴〔10〕,另一端连接后偏轮轴〔19〕,如直径不配套可用变径接头转换连接;用抱箍〔26、28〕把小杠〔9〕连接在后平叉〔25〕与大杠〔11〕之间,由此构成一水平三角形——车架;把车斗〔14〕放在车架上,用抱箍把车斗左右下边框固定在大杠〔11〕上;在车斗右前角装一平衡轮〔15〕;使用连接板〔37〕把摩托车后轮轴〔10〕与大杠〔11〕连接起来;使用斜梁〔34〕撑起车斗右前角;用前、后连杆〔5、13〕和抱箍〔30〕把车斗左外沿连接在鞍管〔6〕上,上下固定使车斗〔14〕与骑车连为一体,由两轮车变为三轮车(或四轮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轮有后偏轮〔22〕和前偏轮〔15〕(也叫平衡轮)两个,后偏轮规格、型号与骑车后轮相同,轮轴〔19〕刻螺纹,能插入大杠〔11〕中固定;平衡轮〔15〕直径比后偏轮小,车轴刻螺纹,安装在车斗右前角处,高度不够,在车斗前边框下焊接一支架〔23〕及管状螺母〔32〕,右边框下焊一支架撑子〔24〕支撑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大杠〔11〕圆筒形,两端内刻螺纹与后轮轴〔10〕和后偏轮轴〔19〕配套;变径接头一端螺母形,与车轴〔10、19〕配套,另一端螺丝状,可插入大杠〔11〕内旋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小杠〔9〕用角铁制成,在电动车、摩托车偏斗中小杠一端竖面内折,内折面〔39〕钻孔套在中轴〔33〕上,用中轴螺母〔38〕固定,另一端用抱箍〔28〕与大杠〔11〕固定,大杠〔11〕与后轮轴〔10〕连接,由此构成一水平三角形——车架;斜梁〔34〕用角铁制成,一端竖面内折,内折面〔40〕钻孔套在中轴〔33〕上,用中轴螺母〔38〕固定,另一端伸向右前方,车斗前部左右下边框均固定在斜梁〔3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摩托车偏斗前连杆〔5〕一端用抱箍〔26〕连接在后平叉〔25〕前部,另一端向前上方伸展连接在车斗左外沿;后连杆〔13〕一端用抱箍〔26〕连接在后平叉〔25〕后部,另一端向后上方伸展连接在车斗左外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车斗〔14〕呈长方体船形,用五块板组合而成,每块板用角铁焊成框架,中加撑子,焊上铁板即成,车斗上端角铁水平面外伸,形成外翻斗沿,右外沿焊一水平车帮〔18〕,五块板连接组合的第一种方法是:板与板边棱之间均匀对应钻孔,使用螺钉、螺母穿孔固定组合成车斗〔14〕,可卸下螺钉,拆开五块板;第二种方法是:板与板之间焊接组合,不能分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两连杆用角铁制成,前连杆〔5〕一端竖面并连在鞍管〔6〕上的抱箍前片外面,水平面盖着抱箍开口;后连杆〔13〕一端竖面并连在抱箍后片外面,水平面在上,用两个螺栓〔30-2〕和两个螺母〔30-1〕把两连杆水平固定在鞍管〔6〕上。前连杆〔5〕自外螺栓〔30-2〕处向右前方弯折后水平伸展,另一端至车斗前部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后连杆〔13〕自外螺栓〔30-2〕处向右后方弯折后水平伸展,另一端至车斗左外沿处,用螺钉、螺母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斗,其特征在于:在摩托车偏斗中设连接板〔37〕,该板由角铁制成,竖面两个孔套在后轮轴〔10〕和后减震下销轴〔36〕上,并用螺母固定,水平面依照排气管〔29〕的形状弯成弧形从上面越过排气管〔29〕,与后轮轴〔10〕对应处焊一水平连接螺丝〔31〕,相当于后轮轴〔10〕向右方的延伸,可连接大杠〔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69651.6A CN108820109A (zh) | 2018-04-16 | 2018-04-16 | 离合式骑车偏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69651.6A CN108820109A (zh) | 2018-04-16 | 2018-04-16 | 离合式骑车偏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20109A true CN108820109A (zh) | 2018-11-16 |
Family
ID=6415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69651.6A Pending CN108820109A (zh) | 2018-04-16 | 2018-04-16 | 离合式骑车偏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20109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9018A (en) * | 1977-12-05 | 1980-10-21 | Chika John J | Torsionally resilient structure for a sidecar |
CN2782527Y (zh) * | 2005-01-18 | 2006-05-24 | 李永乐 | 一种偏斗式电动三轮车 |
CN2803910Y (zh) * | 2005-06-13 | 2006-08-09 | 彭力 | 一种可拆装式自行车边车 |
CN2878177Y (zh) * | 2006-04-06 | 2007-03-14 | 王开鸣 | 一种偏三轮 |
CN200981607Y (zh) * | 2006-10-27 | 2007-11-28 | 吴红玉 | 偏三轮电动自行车 |
CN201371898Y (zh) * | 2009-03-05 | 2009-12-30 | 杨宪民 | 右带轮挂厢电动车 |
CN202175144U (zh) * | 2011-07-28 | 2012-03-28 | 胡永鹏 | 一种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
CN202641998U (zh) * | 2012-06-11 | 2013-01-02 | 李世才 |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 |
-
2018
- 2018-04-16 CN CN201810369651.6A patent/CN1088201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9018A (en) * | 1977-12-05 | 1980-10-21 | Chika John J | Torsionally resilient structure for a sidecar |
CN2782527Y (zh) * | 2005-01-18 | 2006-05-24 | 李永乐 | 一种偏斗式电动三轮车 |
CN2803910Y (zh) * | 2005-06-13 | 2006-08-09 | 彭力 | 一种可拆装式自行车边车 |
CN2878177Y (zh) * | 2006-04-06 | 2007-03-14 | 王开鸣 | 一种偏三轮 |
CN200981607Y (zh) * | 2006-10-27 | 2007-11-28 | 吴红玉 | 偏三轮电动自行车 |
CN201371898Y (zh) * | 2009-03-05 | 2009-12-30 | 杨宪民 | 右带轮挂厢电动车 |
CN202175144U (zh) * | 2011-07-28 | 2012-03-28 | 胡永鹏 | 一种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
CN202641998U (zh) * | 2012-06-11 | 2013-01-02 | 李世才 | 一种多功能电动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45070B1 (en) | Three wheel motorcycle | |
US4290620A (en) | Structure to couple two bicycles | |
US4229018A (en) | Torsionally resilient structure for a sidecar | |
US20220161885A1 (en) | A cargo-carrying wheeled vehicle | |
US5470092A (en) | Bicycle frame | |
US4077645A (en) | Traile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nit therefore | |
US2750206A (en) | Bicycle trailer | |
CN108820109A (zh) | 离合式骑车偏斗 | |
US2220528A (en) | Convertible bicycle attachment | |
US3589744A (en) | Farm vehicle | |
US1434701A (en) | Velocipede | |
US3938827A (en) | Bicycle interconnecting apparatus | |
CN206766238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
JP3198176U (ja) | 後輪二輪自転車 | |
US625377A (en) | blood | |
CN208993843U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
CN207523872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WO2003064214A1 (en) | A bike rack | |
CN106043552A (zh) | 便于移动的电动自行车 | |
CN100586786C (zh) | 能骑能折叠作手拉车拉的两用自行车 | |
US2537258A (en) | Bicycle sidecar | |
CN221418517U (zh) | 一种用于两轮车的可拆式侧三轮 | |
CN205168717U (zh) | 鞍骑型车辆的后载物架 | |
CN213199988U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三轮车 | |
EP1195318B1 (en) | Cycle with integrated load platfor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