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2056A -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2056A
CN108812056A CN201810623248.1A CN201810623248A CN108812056A CN 108812056 A CN108812056 A CN 108812056A CN 201810623248 A CN201810623248 A CN 201810623248A CN 108812056 A CN108812056 A CN 108812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environment
sterilizing
mushroom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32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文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eng 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eng 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eng 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heng 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232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2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2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2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称取、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生物化处理、培养料分装制袋、料袋装仓灭菌、无菌操作接入菌种、菌袋培养、出菇。本发明以植物性材料为原料,使用植物源制剂、生物制剂等替代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制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食用菌产品的农、化及重金属高残留问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降低成本20%‑30%、增加产量20%‑100%、提高效益50%‑100%,本发明由于使用生物性制剂,极大地减少了因药剂的使用而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节能环保,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类的总称,蕈菌可分为食用、药用、毒菌等几类,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其中可供食用的种类就有2000多种,现可已利用的食用菌约有400种,其中约50种已能进行人工栽培,如常见的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竹荪等;新品种有杏鲍菇、珍香红菇、柳松菇、茶树菇、阿魏菇和真姬菇等;还有许多种可供药用,例如灵芝、云芝和猴头等。
现阶段,食用蕈菌的生产过程及顺序是:把农作物的下脚料(或称副产品)如秸、杆、壳、皮类加工成一定规格的粒度,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培养基,其中,为了在栽培过程中防虫、防病和提高产量,在配料过程中还经常要往料里加入化学杀虫、杀菌剂及化学肥料等,如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毒死蜱、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二氯异氰尿酸钠以及磷酸二氨、磷酸二氢钾、菇大壮等等;装好的料袋还要经过100-127℃约6-20小时的湿热灭菌与熟化处理;菌袋培养及出菇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防治菌袋及菇体的病、虫害,需要定期给环境及菌袋两端及菇体上喷施上述杀虫剂、杀菌剂,这样,菌丝在分解培养料、积累营养的同时也将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乃至重金属如:汞、砷、铅、锑等蓄积到菌丝体和菌类子实体之中。如此,就导致了传统化学农业中,食用蕈菌子实体产品的“药残”和“化残”指标严重超标,从而使产品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了,换言之,就是说用传统的方法所生产出的菇品具有农药残留大、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及重金属含量高的特征;它大大地超出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致使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大为降低出口受阻。此外料袋在长时间的蒸汽灭菌过程中,还具有消耗燃料多、废气废渣排放多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这一现象。因此,设计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通过培养基配方设计称取农作物的副产品加工成一定的粒度后作为主原料,称取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生物食用菌营养剂和生物肥料作为辅原料,备用;
2)制备培养料:将步骤1)称取的主原料与辅原料以及水按选定的配方比例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充分搅拌均匀,得培养料;
3)培养料生物化处理:将步骤2)中得到培养料进行建堆,在20-35℃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2-3天,当温度低于20℃时要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发酵时当堆温升至65℃以上时翻堆一次,注意在翻堆、建堆时要将原先堆的料进行上下里外置换,翻堆2-3次即得生物化处理培养料;
4)培养料分装制袋:将步骤3)中的生物化处理培养料进行装袋,启动全自动轴输式装袋机或冲压式立式装袋机,再把事先已经用活口法扎好口的23cm×48cm×3丝的HDPE袋膜逐一套至装袋机的套筒上,分别按机器上的装袋按钮即可自动完成装袋,得料袋;
5)料袋装仓灭菌:将步骤3)中得到的料袋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已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筐或灭菌架,而后送进常压蒸汽灭菌柜或灭菌仓内,封闭好柜门,打开灭菌柜冷气阀门、锅炉送气阀,启动常压汽水锅炉或低压蒸汽锅炉向灭菌柜内送入蒸汽,当灭菌柜底部温度显示系统显示温度达95℃至100℃时,关小冷气阀,在100℃温度下连续保持二十个小时以上,最后打开柜门,排完残余蒸汽,牵引出灭菌车至冷却间或灭菌间进行料袋冷却至20-30℃,即得灭菌料袋;
6)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打开无菌室的门、窗并保持纱门、纱窗关闭,进行通风、换气半小时,然后进行灭菌处理,随后先用75%的酒精棉球或医用碘伏药液对待接种的三级种外部进行擦拭消毒,对接种工具用95%的酒精灯进行火焰灭菌并使之冷却,然后用冷却了的接种耙钩除三级种表面的原二级种种块及原基一至二厘米后,捣碎三级种至花生米大小待用,取出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并解开其一头的口,迅即挖一勺菌种块接入袋口中并随即捏拢袋口,套上口圈翻转袋膜至口圈外并拉紧,用一只皮筋箍在翻转到口圈外面的袋膜上,最后取二层6厘米×6厘米的报纸套在口圈外面,铺展、铺平压紧并用一只皮筋将封口报纸箍紧在口圈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料袋的另一头接入菌种,即得菌袋;
7)菌袋培养:将步骤6)中得到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整齐排放至床架上,每层排放三至四层菌袋,菌袋排放好后进行培养,每天通风换气2-3次,每次1小时以上,遇恶劣、灾害性天气时则不通风换气,每7-10天用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培养室进行轻喷雾一次,经25天-40天菌袋即可完成培养,进入子实体发生即出菇阶段;
8)出菇:菌袋培养和出菇在同一室内完成,当所培养的菌袋有80%发完菌即要进入出菇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为加大室内昼夜温差、加强光照量、增强通风换气量,调控温度12-24℃,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80%,经10-12天的后熟培养和刺激,揭除封口纸、清除口圈内的干料颗粒,用室内的雾喷系统每天雾化3次,一次12-30分钟,当菇体生长至六至八分熟时及时采摘,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所述农作物的副产品为秸、杆、壳和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建堆的具体方法为将培养料堆至堆宽1米、高0.8-1米、长1-20米的料堆,在料堆上呈梅花形打直径5cm、深至料底的孔距30cm的通气孔五排。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6)中,所述灭菌处理为将待接种的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三级种、接种工具、器具、相关药品及辅助物品等一并移入无菌室,用二氯基异氢基尿酸钠制剂1000倍液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对室内整体轻喷雾一遍,接着用两台CF7000M臭氧灭菌机对无菌室内空间、墙壁、地面以及料袋、器具等进行灭菌一个小时,关机后停留两小时以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6)中,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具体为取生物环境消毒剂适量于容器中,按每千克制剂加饮用级水10-15千克的比例给其加入足量水,在20-35℃的洁净环境下浸泡48小时以上,当温度低于20℃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浸泡时每隔5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完成后取上清液,即得用于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和灭菌场所的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6)中,所述无菌室构造为砖混结构或苯板钢结构,规格为长8米×宽4米×高2米,设缓冲间1.5米×4米,门、窗均为移动开闭式,非直线分布,电源、照明合理布局;所述无菌室投入使用前进行无菌室清理及灭菌,具体为打扫干净无菌室,清洗器具,合理摆放桌椅凳,然后用2%的过氧乙酸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整个接种室进行喷雾灭菌,并密闭24小时以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7)中,所述菌袋在进入培养室之前,先要对培养室及床架等进行清理、清洁、灭菌、杀虫处理,具体为先打扫干净培养室的卫生,然后用杀虫、杀菌剂对室内四处进行喷雾处理;所述喷雾处理为用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进行稀释后喷雾,密闭三至五天;所述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为1.5%的苦参碱或蛇床子素制剂800倍液。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7)中,所述床架的间距70厘米,层距60厘米,宽60厘米,高度1.5米至2.0米,床架横向间隔每30米留1个1.2米的走廊;所述菌袋培养在菌袋移入培养室后即刻用1.3%的金长丰或虫立杀500-600倍液对室内及床架、菌袋两端喷雾一次;所述培养为自然培养或人工培养中的一种;所述自然培养的条件为保持室温度5-30℃;所述人工培养为保持室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70-75%,光照150-200LX。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8)中,所述采摘为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手掌从下向上握住菇丛稍微用力搬动即可采下一丛菇体,所有菇体采下后一律整齐排放与40cm×80cm×20cm规格的塑料框内,然后运输到冷藏库进行贮藏或直接运往批发市场销售再或者直接分销供应超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8)中,所述出菇在一茬菇采收完毕后,清理干净出菇口圈内的残渣,打扫干净出菇室卫生,用雾化系统向室内雾化一次二氯异氢尿酸钠1000倍药液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稀释液,对空间、地面、菌袋两端进行灭菌处理约半小时,然密闭棚室24小时后,打开通风口,保留纱窗进行通风换气,之后每间隔2天向室内雾化一次,每次半小时,光照、温度控制如前,过15-20天第二茬菇就会陆续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植物性材料为原料,使用植物源制剂、生物制剂等替代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制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食用菌产品的农、化及重金属高残留问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2)本发明在能防虫、防病的同时还提高了所生产菌类的成品率和产量,从而提高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20%-30%、增加产量20%-100%、提高效益50%-100%;
3)本发明由于使用生物性制剂,极大地减少了因药剂的使用而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抢占了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生产销售经营的制高点,为扩大销售、增加出口、全球布局创造了条件;
4)本发明用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对培养基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及重金属进行吸附,用生物食用菌营养剂来丰富培养基营养,配合生物食用菌基料解毒剂的使用,使料袋在灭菌和熟化时缩短时间,进而减少了燃料燃烧及废气、废物排放量,节能环保,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性生产循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苑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通过培养基配方设计称取农作物的副产品加工成一定的粒度后作为主原料,称取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生物食用菌营养剂和生物肥料作为辅原料,备用;
其中,所述农作物的副产品为秸、杆、壳、皮等,按照质量分数具体为棉籽壳30%、玉米芯50%、杂木屑20%,用植物源的制剂即0.3%的苦参碱作为杀虫杀菌剂;用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对培养基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及重金属进行吸附,用生物食用菌营养剂来丰富培养基营养,设计成配方进行食用蕈菌栽培。
2)制备培养料:将步骤1)称取的主原料与辅原料以及水按选定的配方比例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充分搅拌均匀,得培养料;
其中,将称取的各原、辅材料及水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机器会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用槽式全自动搅拌机,每槽料只需搅拌约二十分钟(四-五个往复)即可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卸出已搅拌均匀的培养料,放入称量好的第二槽料至搅拌槽内,继续上述操作,直至搅拌完全部计划的配料量。
3)培养料生物化处理:将步骤2)中得到培养料进行建堆,具体方法为将培养料堆至堆宽1米、高0.8米、长1米的料堆,在料堆上呈梅花形打直径5cm、深至料底的孔距30cm的通气孔五排,在20℃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2天,当温度低于20℃时要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发酵时当堆温升至65℃以上时翻堆一次,注意在翻堆、建堆时要将原先堆的料进行上下里外置换,翻堆3次并打通气孔进行好氧发酵,即得生物化处理培养料。
4)培养料分装制袋:将步骤3)中的生物化处理培养料进行装袋,启动全自动轴输式装袋机或冲压式立式装袋机,再把事先已经用活口法扎好口的23cm×48cm×3丝的HDPE袋膜逐一套至装袋机的套筒上,分别按机器上的装袋按钮即可自动完成装袋,得料袋;
其中,全自动装袋机的装袋长度、装料松紧,事先已按要求调节好了,无需套袋员做任何动作,其它工作人员将装填好的料袋的另一端用纤维绳以活扣式扎紧即可,如果是智能装袋机时,则装袋、封口由机器一并完成,人员只辅助移袋即可。
5)料袋装仓灭菌:将步骤3)中得到的料袋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已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筐或灭菌架,而后送进常压蒸汽灭菌柜或灭菌仓内,封闭好柜门,打开灭菌柜冷气阀门、锅炉送气阀,启动常压汽水锅炉或低压蒸汽锅炉向灭菌柜内送入蒸汽;当灭菌柜底部温度显示系统显示温度达95℃时,关小冷气阀,进入计时阶段,灭菌柜容量为2000只菌袋的,在100℃温度下,连续保持24小时后即可完成灭菌熟化工作;灭菌结束时,先关闭运行中的锅炉在关闭送气阀,上述灭菌操作过程中,司炉工要严格按照锅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坚决杜绝事故和有损灭菌质量现象的发生;最后打开柜门,待残余蒸汽排完了之后,牵引出灭菌车至冷却间或灭菌间进行料袋冷却,当料袋温度冷却至20℃,即得灭菌料袋。
6)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打开无菌室的门、窗并保持纱门、纱窗关闭,进行通风、换气半小时,然后进行灭菌处理,所述灭菌处理具体为将待接种的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三级种、接种工具、器具、相关药品及辅助物品等一并移入无菌室,用二氯基异氢基尿酸钠制剂1000倍液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对室内整体轻喷雾一遍,注意不要使接种室内湿度过大,尤其是夏、秋季更应注意这一点,接着用两台CF7000M臭氧灭菌机对无菌室内空间、墙壁、地面以及料袋、器具等进行灭菌一个小时,关机后停留两小时以上;灭菌处理后接种人员进入室内准备接种,接种人员先进入无菌室内的缓冲间,更换鞋帽、衣服、洗手、并对双手用75%乙醇液进行消毒灭菌后,进入接种操作室;接种操作时,接种员先用75%的酒精棉球或医用碘伏药液对待接种的三级种外部进行擦拭消毒,对接种工具如:接种勺、接种耙、剪等用95%的酒精灯进行火焰灭菌并使之冷却;然后,用冷却了的接种耙钩除三级种表面的原二级种种块及原基一至二厘米后,捣碎三级种至花生米大小待用;操作员每人在各自的位置取出料袋,先解开其一头的口,这时接种员迅即挖一勺菌种块接入袋口中,接着操作员随即捏拢袋口,套上口圈翻转袋膜至口圈外并拉紧,用一只皮筋箍在翻转到口圈外面的袋膜上,最后在取二层6厘米×6厘米的报纸套在口圈外面;铺展、铺平压紧并用一只皮筋将封口报纸箍紧在口圈上,同样的方法,将料袋的另一头菌种接入;如此操作直至接完所有的料袋;料袋接种完毕后,打开无菌室门、窗换气,并准备移出菌袋至培养室,即得菌袋;
其中,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具体为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净化剂适量于容器中,按每千克制剂加饮用级水10千克的比例给其加入足量水,在20℃的洁净环境下浸泡50小时,当温度低于20℃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浸泡时每隔5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完成后取上清液,即得用于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和灭菌场所的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检验制剂是否浸泡好的标准是:观察浸泡水之表面,若布满气泡,并能嗅到甜酸气味时,则表示已浸泡好了,否则仍需继续浸泡;
所述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净化剂、生物食用菌基料营养剂、生物食用菌基料解毒剂均是以生命信息调控技术(Bio-information-Adjustment Technology)为平台,而研究出的系列科技成果之一,它是依据具有生命的活性物质与失去生命的物质之间信息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采用平台成果中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技术,来激活目标微生物的抑制多种病源菌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降解农残、化残、药残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吸附不同重金属的隐性功能基因等,从而使该微生物具有了分解、吸附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残留物、吸附重金属离子乃至更高程度地释放基质材料中的氮、磷、钾等的系列功能,而这些制剂就是据此而培育出的由具有多功能基因的特异性微生物制成的纯天然生物制剂;
所述无菌室构造为砖混结构或苯板钢结构,规格为长8米×宽4米×高2米,设缓冲间1.5米×4米,门、窗均为移动开闭式,非直线分布,电源、照明合理布局;所述无菌室投入使用前进行无菌室清理及灭菌,具体为打扫干净无菌室,清洗器具,合理摆放桌椅凳,然后用2%的过氧乙酸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整个接种室进行喷雾灭菌,并密闭26小时。
7)菌袋培养:将步骤6)中得到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整齐排放至床架上,每层排放三至四层菌袋,床架的间距70厘米,层距60厘米,宽60厘米,高度1.5米至2.0米,床架横向间隔每30米留1个1.2米的走廊,菌袋排放好后即进入培养阶段;自然培养时,保持室温度5℃,人工培养保持22℃,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150LX,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1小时以上,遇恶劣、灾害性天气时则不通风换气;每7天用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培养室进行轻喷雾一次,菌袋移入培养室后即刻用1.3%的金长丰或虫立杀500倍液,对室内及床架、菌袋两端喷雾一次,然后再进行其它管理工作;如此,经25-45天菌袋即可完成培养,进入子实体发生即出菇阶段;
其中,所述菌袋在进入培养室之前,先要对培养室及床架等进行清理、清洁、灭菌、杀虫处理,具体为先打扫干净培养室的卫生,然后用杀虫、杀菌剂对室内四处进行喷雾处理;所述喷雾处理为用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进行稀释后喷雾,密闭三天;所述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为1.5%的苦参碱或蛇床子素制剂800倍液。
8)出菇:采用一场制轮换作业的生产模式,即菌袋培养和子实体发生在同一室内完成的生产机制,通过发菌和出菇在同一个室内完成的一场制的模式,便利于操作,省工、管理简洁、节省床架应用比较广泛;具体操作如下:当所培养的菌袋有80%发完菌了以后,即要进入出菇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为:加大室内昼夜温差、加强光照量、增强通风换气量,调控温度为12-24℃,视不同的菇类而定,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80%,这样,经10-12天左右的后熟培养和刺激,子实体的原基就会陆陆续续的发生形成,这时要揭除封口纸、清除口圈内的干料颗粒,用室内的雾喷系统,每天雾化3次,一次12分钟以补充湿度至80%,并还可形成干、湿交替的情况,有利于子实体的集中发生;在雾化补湿过程中可向雾化的饮用级别的水中加入定量的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或0.3%的苦参碱制剂以利于控病、控虫害。每天保持通风口开启(保留纱窗屏闭)进行定期补充新鲜空气、排出废气,除大风扬尘天气外;
如此,子实体原基很快就会长成成品菇(耳)体,而且没有病、虫的危害,商品性佳,当菇(耳)体生长至六至八分熟时及时采摘,采摘时,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手掌从下向上握住菇丛稍微用力搬动即可采下一丛菇体,所有菇体采下后一律整齐排放与40cm×80cm×20cm规格的塑料框内,运输到冷藏库进行贮藏或直接运往批发市场销售再或者直接分销供应超市;
当一潮(茬)菇采收完毕后,清理干净出菇口圈内的残渣,打扫干净出菇室卫生,用雾化系统向室内雾化一次二氯异氢尿酸钠1000倍药液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稀释液,对空间、地面、菌袋两端进行灭菌处理约半小时,然密闭棚室24小时后,打开通风口,保留纱窗进行通风换气。之后每间隔2天向室内雾化一次,每次半小时,光照、温度控制如前。经这样管理后,约过15-20天(在10-25℃时)第二茬菇就会陆续发生,出菇期的水份、氧气、光照如前管理,按照该设计配方和生产工艺规范操作,所生产的菌袋能出四至六茬菇。
本实施例中,栽培环境,如:培养环境;出菇环境;接种环境;产品分拣、分级包装环节等的清洁、消毒,上述培养环境在使用前先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洁、打扫,在清洁时应包括室内的墙壁、地面、天花板、门、窗以及室内的配置等,然后在用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上清液对其进行细致、周到的喷雾消毒。
实施例2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通过培养基配方设计称取农作物的副产品加工成一定的粒度后作为主原料,称取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生物食用菌营养剂和生物肥料作为辅原料,备用;
其中,所述农作物的副产品为秸、杆、壳、皮等,按照质量分数具体为棉籽壳30%、玉米芯50%、杂木屑20%,用植物源的制剂即0.3%的苦参碱作为杀虫杀菌剂;用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对培养基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及重金属进行吸附,用生物食用菌营养剂来丰富培养基营养,设计成配方进行食用蕈菌栽培。
2)制备培养料:将步骤1)称取的主原料与辅原料以及水按选定的配方比例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充分搅拌均匀,得培养料;
其中,将称取的各原、辅材料及水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机器会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用槽式全自动搅拌机,每槽料只需搅拌约二十分钟(四-五个往复)即可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卸出已搅拌均匀的培养料,放入称量好的第二槽料至搅拌槽内,继续上述操作,直至搅拌完全部计划的配料量。
3)培养料生物化处理:将步骤2)中得到培养料进行建堆,具体方法为将培养料堆至堆宽1米、高0.9米、长10.5米的料堆,在料堆上呈梅花形打直径5cm、深至料底的孔距30cm的通气孔五排,在27.5℃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2.5天,当温度低于20℃时要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发酵时当堆温升至65℃以上时翻堆一次,注意在翻堆、建堆时要将原先堆的料进行上下里外置换,翻堆3次并打通气孔进行好氧发酵,即得生物化处理培养料。
4)培养料分装制袋:将步骤3)中的生物化处理培养料进行装袋,启动全自动轴输式装袋机或冲压式立式装袋机,再把事先已经用活口法扎好口的23cm×48cm×3丝的HDPE袋膜逐一套至装袋机的套筒上,分别按机器上的装袋按钮即可自动完成装袋,得料袋;
其中,全自动装袋机的装袋长度、装料松紧,事先已按要求调节好了,无需套袋员做任何动作,其它工作人员将装填好的料袋的另一端用纤维绳以活扣式扎紧即可,如果是智能装袋机时,则装袋、封口由机器一并完成,人员只辅助移袋即可。
5)料袋装仓灭菌:将步骤3)中得到的料袋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已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筐或灭菌架,而后送进常压蒸汽灭菌柜或灭菌仓内,封闭好柜门,打开灭菌柜冷气阀门、锅炉送气阀,启动常压汽水锅炉或低压蒸汽锅炉向灭菌柜内送入蒸汽;当灭菌柜底部温度显示系统显示温度达97.5℃时,关小冷气阀,进入计时阶段,灭菌柜容量为2000只菌袋的,在100℃温度下,连续保持24小时即可完成灭菌熟化工作;灭菌结束时,先关闭运行中的锅炉在关闭送气阀,上述灭菌操作过程中,司炉工要严格按照锅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坚决杜绝事故和有损灭菌质量现象的发生;最后打开柜门,待残余蒸汽排完了之后,牵引出灭菌车至冷却间或灭菌间进行料袋冷却,当料袋温度冷却至25℃,即得灭菌料袋。
6)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打开无菌室的门、窗并保持纱门、纱窗关闭,进行通风、换气半小时,然后进行灭菌处理,所述灭菌处理具体为将待接种的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三级种、接种工具、器具、相关药品及辅助物品等一并移入无菌室,用二氯基异氢基尿酸钠制剂1000倍液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对室内整体轻喷雾一遍,注意不要使接种室内湿度过大,尤其是夏、秋季更应注意这一点,接着用两台CF7000M臭氧灭菌机对无菌室内空间、墙壁、地面以及料袋、器具等进行灭菌一个小时,关机后停留两小时以上;灭菌处理后接种人员进入室内准备接种,接种人员先进入无菌室内的缓冲间,更换鞋帽、衣服、洗手、并对双手用75%乙醇液进行消毒灭菌后,进入接种操作室;接种操作时,接种员先用75%的酒精棉球或医用碘伏药液对待接种的三级种外部进行擦拭消毒,对接种工具如:接种勺、接种耙、剪等用95%的酒精灯进行火焰灭菌并使之冷却;然后,用冷却了的接种耙钩除三级种表面的原二级种种块及原基一至二厘米后,捣碎三级种至花生米大小待用;操作员每人在各自的位置取出料袋,先解开其一头的口,这时接种员迅即挖一勺菌种块接入袋口中,接着操作员随即捏拢袋口,套上口圈翻转袋膜至口圈外并拉紧,用一只皮筋箍在翻转到口圈外面的袋膜上,最后在取二层6厘米×6厘米的报纸套在口圈外面;铺展、铺平压紧并用一只皮筋将封口报纸箍紧在口圈上,同样的方法,将料袋的另一头菌种接入;如此操作直至接完所有的料袋;料袋接种完毕后,打开无菌室门、窗换气,并准备移出菌袋至培养室,即得菌袋;
其中,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具体为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净化剂适量于容器中,按每千克制剂加饮用级水12.5千克的比例给其加入足量水,在27.5℃的洁净环境下浸泡50小时,当温度低于20℃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浸泡时每隔5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完成后取上清液,即得用于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和灭菌场所的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检验制剂是否浸泡好的标准是:观察浸泡水之表面,若布满气泡,并能嗅到甜酸气味时,则表示已浸泡好了,否则仍需继续浸泡;
所述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净化剂、生物食用菌基料营养剂、生物食用菌基料解毒剂均是以生命信息调控技术(Bio-information-Adjustment Technology)为平台,而研究出的系列科技成果之一,它是依据具有生命的活性物质与失去生命的物质之间信息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采用平台成果中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技术,来激活目标微生物的抑制多种病源菌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降解农残、化残、药残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吸附不同重金属的隐性功能基因等,从而使该微生物具有了分解、吸附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残留物、吸附重金属离子乃至更高程度地释放基质材料中的氮、磷、钾等的系列功能,而这些制剂就是据此而培育出的由具有多功能基因的特异性微生物制成的纯天然生物制剂;
所述无菌室构造为砖混结构或苯板钢结构,规格为长8米×宽4米×高2米,设缓冲间1.5米×4米,门、窗均为移动开闭式,非直线分布,电源、照明合理布局;所述无菌室投入使用前进行无菌室清理及灭菌,具体为打扫干净无菌室,清洗器具,合理摆放桌椅凳,然后用2%的过氧乙酸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整个接种室进行喷雾灭菌,并密闭26小时。
7)菌袋培养:将步骤6)中得到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整齐排放至床架上,每层排放三至四层菌袋,床架的间距70厘米,层距60厘米,宽60厘米,高度1.5米至2.0米,床架横向间隔每30米留1个1.2米的走廊,菌袋排放好后即进入培养阶段;自然培养时,保持室温度17.5℃,人工培养保持23.5℃,空气相对湿度72.5%,光照175LX,每天通风换气3次,每次1小时以上,遇恶劣、灾害性天气时则不通风换气;每7天用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培养室进行轻喷雾一次,菌袋移入培养室后即刻用1.3%的金长丰或虫立杀550倍液,对室内及床架、菌袋两端喷雾一次,然后再进行其它管理工作;如此,约经25天-40天菌袋即可完成培养,进入子实体发生即出菇阶段;
其中,所述菌袋在进入培养室之前,先要对培养室及床架等进行清理、清洁、灭菌、杀虫处理,具体为先打扫干净培养室的卫生,然后用杀虫、杀菌剂对室内四处进行喷雾处理;所述喷雾处理为用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进行稀释后喷雾,密闭4天;所述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为1.5%的苦参碱或蛇床子素制剂800倍液。
8)出菇:采用一场制轮换作业的生产模式,即菌袋培养和子实体发生在同一室内完成的生产机制,通过发菌和出菇在同一个室内完成的一场制的模式,便利于操作,省工、管理简洁、节省床架应用比较广泛;具体操作如下:当所培养的菌袋有80%发完菌了以后,即要进入出菇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为:加大室内昼夜温差、加强光照量、增强通风换气量,调控温度为12-24℃视不同的菇类而定,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80%,这样,约经10-12天左右的后熟培养和刺激,子实体的原基就会陆陆续续的发生形成,这时要揭除封口纸、清除口圈内的干料颗粒,用室内的雾喷系统,每天雾化3次,一次21分钟以补充湿度至80%,并还可形成干、湿交替的情况,有利于子实体的集中发生;在雾化补湿过程中可向雾化的饮用级别的水中加入定量的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或0.3%的苦参碱制剂以利于控病、控虫害。每天保持通风口开启(保留纱窗屏闭)进行定期补充新鲜空气、排出废气,除大风扬尘天气外;
如此,子实体原基很快就会长成成品菇(耳)体,而且没有病、虫的危害,商品性佳,当菇(耳)体生长至六至八分熟时及时采摘,采摘时,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手掌从下向上握住菇丛稍微用力搬动即可采下一丛菇体,所有菇体采下后一律整齐排放与40cm×80cm×20cm规格的塑料框内,运输到冷藏库进行贮藏或直接运往批发市场销售再或者直接分销供应超市;
当一潮(茬)菇采收完毕后,清理干净出菇口圈内的残渣,打扫干净出菇室卫生,用雾化系统向室内雾化一次二氯异氢尿酸钠1000倍药液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稀释液,对空间、地面、菌袋两端进行灭菌处理约半小时,然密闭棚室24小时后,打开通风口,保留纱窗进行通风换气。之后每间隔2天向室内雾化一次,每次半小时,光照、温度控制如前。经这样管理后,约过15-20天(在10-25℃时)第二茬菇就会陆续发生,出菇期的水份、氧气、光照如前管理,按照该设计配方和生产工艺规范操作,所生产的菌袋能出四至六茬菇。
本实施例中,栽培环境,如:培养环境;出菇环境;接种环境;产品分拣、分级包装环节等的清洁、消毒,上述培养环境在使用前先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洁、打扫,在清洁时应包括室内的墙壁、地面、天花板、门、窗以及室内的配置等,然后在用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上清液对其进行细致、周到的喷雾消毒。
实施例3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通过培养基配方设计称取农作物的副产品加工成一定的粒度后作为主原料,称取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生物食用菌营养剂和生物肥料作为辅原料,备用;
其中,所述农作物的副产品为秸、杆、壳、皮等,按照质量分数具体为棉籽壳30%、玉米芯50%、杂木屑20%,,用植物源的制剂即0.3%的苦参碱作为杀虫杀菌剂;用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对培养基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及重金属进行吸附,用生物食用菌营养剂来丰富培养基营养,设计成配方进行食用蕈菌栽培。
2)制备培养料:将步骤1)称取的主原料与辅原料以及水按选定的配方比例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充分搅拌均匀,得培养料;
其中,将称取的各原、辅材料及水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机器会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用槽式全自动搅拌机,每槽料只需搅拌约二十分钟(四-五个往复)即可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卸出已搅拌均匀的培养料,放入称量好的第二槽料至搅拌槽内,继续上述操作,直至搅拌完全部计划的配料量。
3)培养料生物化处理:将步骤2)中得到培养料进行建堆,具体方法为将培养料堆至堆宽1米、高1米、长20米的料堆,在料堆上呈梅花形打直径5cm、深至料底的孔距30cm的通气孔五排,在35℃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3天,当温度低于20℃时要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发酵时当堆温升至65℃以上时翻堆一次,注意在翻堆、建堆时要将原先堆的料进行上下里外置换,翻堆3次并打通气孔进行好氧发酵,即得生物化处理培养料。
4)培养料分装制袋:将步骤3)中的生物化处理培养料进行装袋,启动全自动轴输式装袋机或冲压式立式装袋机,再把事先已经用活口法扎好口的23cm×48cm×3丝的HDPE袋膜逐一套至装袋机的套筒上,分别按机器上的装袋按钮即可自动完成装袋,得料袋;
其中,全自动装袋机的装袋长度、装料松紧,事先已按要求调节好了,无需套袋员做任何动作,其它工作人员将装填好的料袋的另一端用纤维绳以活扣式扎紧即可,如果是智能装袋机时,则装袋、封口由机器一并完成,人员只辅助移袋即可。
5)料袋装仓灭菌:将步骤3)中得到的料袋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已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筐或灭菌架,而后送进常压蒸汽灭菌柜或灭菌仓内,封闭好柜门,打开灭菌柜冷气阀门、锅炉送气阀,启动常压汽水锅炉或低压蒸汽锅炉向灭菌柜内送入蒸汽;当灭菌柜底部温度显示系统显示温度达100℃时,关小冷气阀,进入计时阶段,灭菌柜容量为2000只菌袋的,在100℃温度下,连续保持24小时即可完成灭菌熟化工作;灭菌结束时,先关闭运行中的锅炉在关闭送气阀,上述灭菌操作过程中,司炉工要严格按照锅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坚决杜绝事故和有损灭菌质量现象的发生;最后打开柜门,待残余蒸汽排完了之后,牵引出灭菌车至冷却间或灭菌间进行料袋冷却,当料袋温度冷却至30℃,即得灭菌料袋。
6)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打开无菌室的门、窗并保持纱门、纱窗关闭,进行通风、换气半小时,然后进行灭菌处理,所述灭菌处理具体为将待接种的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三级种、接种工具、器具、相关药品及辅助物品等一并移入无菌室,用二氯基异氢基尿酸钠制剂1000倍液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对室内整体轻喷雾一遍,注意不要使接种室内湿度过大,尤其是夏、秋季更应注意这一点,接着用两台CF7000M臭氧灭菌机对无菌室内空间、墙壁、地面以及料袋、器具等进行灭菌一个小时,关机后停留两小时以上;灭菌处理后接种人员进入室内准备接种,接种人员先进入无菌室内的缓冲间,更换鞋帽、衣服、洗手、并对双手用75%乙醇液进行消毒灭菌后,进入接种操作室;接种操作时,接种员先用75%的酒精棉球或医用碘伏药液对待接种的三级种外部进行擦拭消毒,对接种工具如:接种勺、接种耙、剪等用95%的酒精灯进行火焰灭菌并使之冷却;然后,用冷却了的接种耙钩除三级种表面的原二级种种块及原基一至二厘米后,捣碎三级种至花生米大小待用;操作员每人在各自的位置取出料袋,先解开其一头的口,这时接种员迅即挖一勺菌种块接入袋口中,接着操作员随即捏拢袋口,套上口圈翻转袋膜至口圈外并拉紧,用一只皮筋箍在翻转到口圈外面的袋膜上,最后在取二层6厘米×6厘米的报纸套在口圈外面;铺展、铺平压紧并用一只皮筋将封口报纸箍紧在口圈上,同样的方法,将料袋的另一头菌种接入;如此操作直至接完所有的料袋;料袋接种完毕后,打开无菌室门、窗换气,并准备移出菌袋至培养室,即得菌袋;
其中,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具体为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净化剂适量于容器中,按每千克制剂加饮用级水15千克的比例给其加入足量水,在35℃的洁净环境下浸泡50小时,当温度低于20℃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浸泡时每隔5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完成后取上清液,即得用于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和灭菌场所的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检验制剂是否浸泡好的标准是:观察浸泡水之表面,若布满气泡,并能嗅到甜酸气味时,则表示已浸泡好了,否则仍需继续浸泡;
所述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净化剂、生物食用菌基料营养剂、生物食用菌基料解毒剂均是以生命信息调控技术(Bio-information-Adjustment Technology)为平台,而研究出的系列科技成果之一,它是依据具有生命的活性物质与失去生命的物质之间信息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采用平台成果中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技术,来激活目标微生物的抑制多种病源菌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降解农残、化残、药残的隐性功能基因;激活吸附不同重金属的隐性功能基因等,从而使该微生物具有了分解、吸附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残留物、吸附重金属离子乃至更高程度地释放基质材料中的氮、磷、钾等的系列功能,而这些制剂就是据此而培育出的由具有多功能基因的特异性微生物制成的纯天然生物制剂;
所述无菌室构造为砖混结构或苯板钢结构,规格为长8米×宽4米×高2米,设缓冲间1.5米×4米,门、窗均为移动开闭式,非直线分布,电源、照明合理布局;所述无菌室投入使用前进行无菌室清理及灭菌,具体为打扫干净无菌室,清洗器具,合理摆放桌椅凳,然后用2%的过氧乙酸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整个接种室进行喷雾灭菌,并密闭26小时。
7)菌袋培养:将步骤6)中得到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整齐排放至床架上,每层排放三至四层菌袋,床架的间距70厘米,层距60厘米,宽60厘米,高度1.5米至2.0米,床架横向间隔每30米留1个1.2米的走廊,菌袋排放好后即进入培养阶段;自然培养时,保持室温度30℃,人工培养保持25℃,空气相对湿度75%,光照200LX,每天通风换气3次,每次1小时以上,遇恶劣、灾害性天气时则不通风换气;每10天用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培养室进行轻喷雾一次,菌袋移入培养室后即刻用1.3%的金长丰或虫立杀600倍液,对室内及床架、菌袋两端喷雾一次,然后再进行其它管理工作;如此,约经25天-40天菌袋即可完成培养,进入子实体发生即出菇阶段;
其中,所述菌袋在进入培养室之前,先要对培养室及床架等进行清理、清洁、灭菌、杀虫处理,具体为先打扫干净培养室的卫生,然后用杀虫、杀菌剂对室内四处进行喷雾处理;所述喷雾处理为用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进行稀释后喷雾,密闭五天;所述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为1.5%的苦参碱或蛇床子素制剂800倍液。
8)出菇:采用一场制轮换作业的生产模式,即菌袋培养和子实体发生在同一室内完成的生产机制,通过发菌和出菇在同一个室内完成的一场制的模式,便利于操作,省工、管理简洁、节省床架应用比较广泛;具体操作如下:当所培养的菌袋约有80%发完菌了以后,即要进入出菇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为:加大室内昼夜温差、加强光照量、增强通风换气量,调控温度为12-24℃视不同的菇类而定,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80%,这样,约经10-12天左右的后熟培养和刺激,子实体的原基就会陆陆续续的发生形成,这时要揭除封口纸、清除口圈内的干料颗粒,用室内的雾喷系统,每天雾化3次,一次30分钟以补充湿度至80%,并还可形成干、湿交替的情况,有利于子实体的集中发生;在雾化补湿过程中可向雾化的饮用级别的水中加入定量的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或0.3%的苦参碱制剂以利于控病、控虫害。每天保持通风口开启(保留纱窗屏闭)进行定期补充新鲜空气、排出废气,除大风扬尘天气外;
如此,子实体原基很快就会长成成品菇(耳)体,而且没有病、虫的危害,商品性佳,当菇(耳)体生长至六至八分熟时及时采摘,采摘时,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手掌从下向上握住菇丛稍微用力搬动即可采下一丛菇体,所有菇体采下后一律整齐排放与40cm×80cm×20cm规格的塑料框内,运输到冷藏库进行贮藏或直接运往批发市场销售再或者直接分销供应超市;
当一潮(茬)菇采收完毕后,清理干净出菇口圈内的残渣,打扫干净出菇室卫生,用雾化系统向室内雾化一次二氯异氢尿酸钠1000倍药液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稀释液,对空间、地面、菌袋两端进行灭菌处理半小时,然密闭棚室24小时后,打开通风口,保留纱窗进行通风换气。之后每间隔2天向室内雾化一次,每次半小时,光照、温度控制如前。经这样管理后,过15-20天(在10-25℃时)第二茬菇就会陆续发生,出菇期的水份、氧气、光照如前管理,按照该设计配方和生产工艺规范操作,所生产的菌袋能出四至六茬菇。
本实施例中,栽培环境,如:培养环境;出菇环境;接种环境;产品分拣、分级包装环节等的清洁、消毒,上述培养环境在使用前先要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洁、打扫,在清洁时应包括室内的墙壁、地面、天花板、门、窗以及室内的配置等,然后在用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上清液对其进行细致、周到的喷雾消毒。
本发明为超有机标准化生物农业·食药用蕈菌生产技术体系,是以高产出、高品质、高经济性及低能耗、低材料损耗、低排放、超低农化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研究开发出的高效实用性生产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旨在提高企业及其它食用蕈菌生产者产品的产出率、品质及其安全性,降低材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单位人员、设施、设备、土地的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发展企业及地方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该技术是在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以食用蕈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征为根本,以现代食用与药用真菌学、栽培学为理论依据,并融合了现代生物技术、生化技术的最新成果的结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极大的提高食药用蕈菌菌袋的成品率、子实体(子座)的产出率,缩短菌袋的营养生长时间、生殖生长时间,从而缩短了其生产周期,提高了设施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通过生物性制剂的应用,达到既能防虫、防病还提高了所生产菌类的成品率和产量,从而提高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该工艺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蕈菌产品的农药残留、其它有害化学品的残留提高了品质;由于使用生物性(如植物性、菌物性等)制剂,极大地减少了因药剂的使用而对环境(如: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此外,在该技术体系中培养基配方以富含纤维素、半维素、木质素的植物性材料为主要原材料,辅以自配的复合制剂,使配方培养基既能最大限度满足菌类的生长发育需求,又使料袋在灭菌和熟化时缩短时间,进而减少了燃料的燃烧、尾气的排放、水介质的应用。从而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和提高了效率;由此可见,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使生产单位能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较低的排放,来获得较高的产(出)量、较高的效率及较高的效益,从而提高了生产者的经济收益及其市场竞争力,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加砖添瓦,为保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鸣花香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发明以农作物的副产品如秸、杆、壳、皮为原材料,将其加工成一定的粒度后作为主要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如:棉籽壳20-30%、玉米芯40-50%、杂木屑10-20%,用植物源的制剂如:0.3%或1.3%的苦参碱作为杀虫杀菌剂;用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对培养基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及重金属进行吸附,用生物食用菌营养剂来丰富培养基营养,设计成配方进行食用蕈菌栽培;同时培养出菇环境及菌袋、菇体用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剂进行杀虫、驱虫和防治真菌、细菌、病毒性病害;同时,结合物理方法如O3及灭菌灯光驱虫、杀虫等。
由于使用植物源制剂、生物制剂等替代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制剂到生产环节中,产品的农药残留、其他有害物质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示表现为,以现有之检测设备对其进行检测时其检测值通常为“0”,也就是所谓的零残留;生产成本是化学农业食用菌生产模式的70%-80%;产出量是它的120%-200%,经济效益是它的150%-200%;由于使用了生物食用菌基料解毒剂,使得料袋免除了湿热熟化灭菌处理或处理时间只有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因而也减少了燃料燃烧及废气、废物排放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即50%-70%,从而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
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食用菌产品的农、化及重金属高残留问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扩大销售、增加出口、全球布局创造了条件;降低成本20%-30%、增加产量20%-100%、提高效益50%-100%;抢占了安全食品、健康食品生产销售经营的制高点;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性生产循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称取:通过培养基配方设计称取农作物的副产品加工成一定的粒度后作为主原料,称取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生物食用菌培养基料解毒剂、生物食用菌营养剂和生物肥料作为辅原料,备用;
2)制备培养料:将步骤1)称取的主原料与辅原料以及水按选定的配方比例放入槽式搅拌机的料槽内,启动搅拌机按照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搅拌工作,充分搅拌均匀,得培养料;
3)培养料生物化处理:将步骤2)中得到培养料进行建堆,在20-35℃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2-3天,当温度低于20℃时要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发酵时当堆温升至65℃以上时翻堆一次,注意在翻堆、建堆时要将原先堆的料进行上下里外置换,翻堆2-3次即得生物化处理培养料;
4)培养料分装制袋:将步骤3)中的生物化处理培养料进行装袋,启动全自动轴输式装袋机或冲压式立式装袋机,再把事先已经用活口法扎好口的23cm×48cm×3丝的HDPE袋膜逐一套至装袋机的套筒上,分别按机器上的装袋按钮即可自动完成装袋,得料袋;
5)料袋装仓灭菌:将步骤3)中得到的料袋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已分装好的料袋放入灭菌筐或灭菌架,而后送进常压蒸汽灭菌柜或灭菌仓内,封闭好柜门,打开灭菌柜冷气阀门、锅炉送气阀,启动常压汽水锅炉或低压蒸汽锅炉向灭菌柜内送入蒸汽,当灭菌柜底部温度显示系统显示温度达95℃至100℃时,关小冷气阀,在100℃温度下连续保持二十个小时以上,最后打开柜门,排完残余蒸汽,牵引出灭菌车至冷却间或灭菌间进行料袋冷却至20-30℃,即得灭菌料袋;
6)无菌操作接入菌种:打开无菌室的门、窗并保持纱门、纱窗关闭,进行通风、换气半小时,然后进行灭菌处理,随后先用75%的酒精棉球或医用碘伏药液对待接种的三级种外部进行擦拭消毒,对接种工具用95%的酒精灯进行火焰灭菌并使之冷却,然后用冷却了的接种耙钩除三级种表面的原二级种种块及原基一至二厘米后,捣碎三级种至花生米大小待用,取出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并解开其一头的口,迅即挖一勺菌种块接入袋口中并随即捏拢袋口,套上口圈翻转袋膜至口圈外并拉紧,用一只皮筋箍在翻转到口圈外面的袋膜上,最后取二层6厘米×6厘米的报纸套在口圈外面,铺展、铺平压紧并用一只皮筋将封口报纸箍紧在口圈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料袋的另一头接入菌种,即得菌袋;
7)菌袋培养:将步骤6)中得到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整齐排放至床架上,每层排放三至四层菌袋,菌袋排放好后进行培养,每天通风换气2-3次,每次1小时以上,遇恶劣、灾害性天气时则不通风换气,每7-10天用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培养室进行轻喷雾一次,经25天-40天菌袋即可完成培养,进入子实体发生即出菇阶段;
8)出菇:菌袋培养和出菇在同一室内完成,当所培养的菌袋有80%发完菌即要进入出菇管理的准备阶段,具体为加大室内昼夜温差、加强光照量、增强通风换气量,调控温度12-24℃,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80%,经10-12天的后熟培养和刺激,揭除封口纸、清除口圈内的干料颗粒,用室内的雾喷系统每天雾化3次,一次12-30分钟,当菇体生长至六至八分熟时及时采摘,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农作物的副产品为秸、杆、壳和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建堆的具体方法为将培养料堆至堆宽1米、高0.8-1米、长1-20米的料堆,在料堆上呈梅花形打直径5cm、深至料底的孔距30cm的通气孔五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灭菌处理为将待接种的步骤5)中得到的灭菌料袋、三级种、接种工具、器具、相关药品及辅助物品等一并移入无菌室,用二氯基异氢基尿酸钠制剂1000倍液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对室内整体轻喷雾一遍,接着用两台CF7000M臭氧灭菌机对无菌室内空间、墙壁、地面以及料袋、器具等进行灭菌一个小时,关机后停留两小时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具体为取生物环境消毒剂适量于容器中,按每千克制剂加饮用级水10-15千克的比例给其加入足量水,在20-35℃的洁净环境下浸泡48小时以上,当温度低于20℃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浸泡时每隔5小时搅拌一次,浸泡完成后取上清液,即得用于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和灭菌场所的所述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无菌室构造为砖混结构或苯板钢结构,规格为长8米×宽4米×高2米,设缓冲间1.5米×4米,门、窗均为移动开闭式,非直线分布,电源、照明合理布局;所述无菌室投入使用前进行无菌室清理及灭菌,具体为打扫干净无菌室,清洗器具,合理摆放桌椅凳,然后用2%的过氧乙酸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对整个接种室进行喷雾灭菌,并密闭24小时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菌袋在进入培养室之前,先要对培养室及床架等进行清理、清洁、灭菌、杀虫处理,具体为先打扫干净培养室的卫生,然后用杀虫、杀菌剂对室内四处进行喷雾处理;所述喷雾处理为用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或活化生物食用菌环境净化消毒剂进行稀释后喷雾,密闭三至五天;所述植物源的杀虫杀菌剂为1.5%的苦参碱或蛇床子素制剂800倍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床架的间距70厘米,层距60厘米,宽60厘米,高度1.5米至2.0米,床架横向间隔每30米留1个1.2米的走廊;所述菌袋培养在菌袋移入培养室后即刻用1.3%的金长丰或虫立杀500-600倍液对室内及床架、菌袋两端喷雾一次;所述培养为自然培养或人工培养中的一种;所述自然培养的条件为保持室温度5-30℃;所述人工培养为保持室温度22-25℃,空气相对湿度70-75%,光照150-200LX。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采摘为左手按住菌袋,右手手掌从下向上握住菇丛稍微用力搬动即可采下一丛菇体,所有菇体采下后一律整齐排放与40cm×80cm×20cm规格的塑料框内,然后运输到冷藏库进行贮藏或直接运往批发市场销售再或者直接分销供应超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出菇在一茬菇采收完毕后,清理干净出菇口圈内的残渣,打扫干净出菇室卫生,用雾化系统向室内雾化一次二氯异氢尿酸钠1000倍药液或生物食用菌环境消毒剂稀释液,对空间、地面、菌袋两端进行灭菌处理约半小时,然密闭棚室24小时后,打开通风口,保留纱窗进行通风换气,之后每间隔2天向室内雾化一次,每次半小时,光照、温度控制如前,过15-20天第二茬菇就会陆续发生。
CN201810623248.1A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8812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3248.1A CN108812056A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3248.1A CN108812056A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2056A true CN108812056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4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3248.1A Pending CN108812056A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20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292A (zh) * 2021-07-20 2021-11-16 云阳县康诺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灵芝重金属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14688686A (zh) * 2021-11-26 2022-07-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器紫外杀菌的方法和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0319A (en) * 1981-08-09 1983-12-13 Spawn Mate, Inc. Mushroom growth enhancer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03483065A (zh) * 2013-08-27 2014-01-01 邬金飞 平菇生料栽培用食盐防治杂菌方法
CN105594457A (zh) * 2016-03-04 2016-05-25 常州市三新园艺有限公司 以秸秆为主培基料的阿魏菇栽培技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20319A (en) * 1981-08-09 1983-12-13 Spawn Mate, Inc. Mushroom growth enhancer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03483065A (zh) * 2013-08-27 2014-01-01 邬金飞 平菇生料栽培用食盐防治杂菌方法
CN105594457A (zh) * 2016-03-04 2016-05-25 常州市三新园艺有限公司 以秸秆为主培基料的阿魏菇栽培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湖广 等: "《木生菌高效栽培技术问答》", 30 June 2009, 金盾出版社 *
张令玉: "《超有机农业拯救人类生命的农业革命》", 31 March 2010,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曾英书 等: "《秀珍菇设施栽培高产新技术》", 28 February 2014, 金盾出版社 *
王世东 等: "《食用菌》", 31 August 2005,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黄庆林 等: "《动植物检疫处理原理与应用技术》", 31 August 2008,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292A (zh) * 2021-07-20 2021-11-16 云阳县康诺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灵芝重金属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14688686A (zh) * 2021-11-26 2022-07-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控制空调器紫外杀菌的方法和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5723B2 (ja) 植物育成培地生成用キット、植物育成培地生成方法及び使用済み植物育成培地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CN107125023B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利用其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CN103798057B (zh) 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2805001A (zh) 设施草莓病虫害的有机防控方法
CN101773052A (zh) 冬虫夏草菌种制备与工厂化栽培
CN101406167A (zh) 一种囊螨大量饲养与应用方法
CN101715696A (zh)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JP2012144507A (ja) 鹿角霊芝菌床を活用した難防除土壌病害予防堆肥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17082A (zh) 改进的用于培养籽苗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85786A (zh) 一种尖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4488546A (zh) 一种秀珍菇的种植方法
CN103583226B (zh) 一种茶薪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3843583A (zh) 绿色北虫草产业化生产方法
CN105777408A (zh) 一种平菇的培育方法
CN107857676A (zh) 一种纯生物降解地膜配合蔬菜废弃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法
de Araujo Avila et al. Use of efficient microorganisms in agriculture
CN106856984A (zh)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
CN108812056A (zh) 一种环保型无公害食药用蕈菌生产工艺
CN104206170B (zh) 一种富集dnj成分的灵芝的培养方法
CN105557303A (zh) 一种虎奶菇室内精准化栽培方法
CN106305128A (zh) 一种富硒木耳的栽培方法
Sharma et al. Technologies developed by ICAR-Directorate of mushroom research for commercial use
CN105027986A (zh) 一种平菇室内袋装栽培方法
CN109795794A (zh) 一种制备可降解材料的方法
CN109588290A (zh) 一种基于少量基质栽培植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