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7802A -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7802A
CN108787802A CN201810386106.8A CN201810386106A CN108787802A CN 108787802 A CN108787802 A CN 108787802A CN 201810386106 A CN201810386106 A CN 201810386106A CN 108787802 A CN108787802 A CN 108787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unching press
die cavity
diel
tes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61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晨
陈琪
陈昌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61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87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7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7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00Straightening or restoring form of metal rods, metal tubes, metal profiles,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whether or not in combination with sheet metal parts
    • B21D3/14Reconto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子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转子校正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转子的内孔中的校正棒和用于对转子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的冲压模具,冲压模具具有在对转子进行冲压时与转子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通过将校正棒安装在转子的内孔中,并通过冲压模具对转子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冲压模具具有在对转子进行冲压时与转子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从而在冲压时可使转子的内径和外径同时受到挤压且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手工敲打校正棒时校正棒易断裂的问题,减少了工装损耗,提高了转子的直线度和致密性,并且冲压模具与铆接柱不会产生干涉而导致铆接柱变形,能够保证校正后的转子质量,同时校正效率较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定速压缩机转子铸铝时往往采用压铸工艺,由于压铸机压力较大,导致转子铁芯容易产生形变而使转子内径表面不平整,内径直线度较差,无法满足相关工艺要求。因此,在将平衡块通过铆接方式安装于转子之前,通常需要进行转子内孔的校正工序。
现有校正方法一般人工将校正棒敲入转子内孔中,通过侧面敲打校正棒的手柄,使转子内孔受力扩张,从而使得转子内径平整,检测通规能够通过。该校正方法存在如下缺陷:人工作业强度较大,花费时间较长,导致校正效率较低,并且校正后的转子质量无法保证,例如无法保证敲打的力度,校正棒易断裂,单侧敲打校正棒时导致内径直线度较差,同时敲打校正棒时易与转子端部的铆接柱发生干涉而造成铆接柱变形,增加了后期铆接工序的作业难度。
因此,存在设计一种校正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校正后的转子质量的转子校正装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校正效率较低且无法保证校正后的转子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转子校正装置,该转子校正装置校正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校正后的转子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转子校正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子校正装置,所述转子校正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转子的内孔中的校正棒和用于对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具有在对所述转子进行冲压时与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校正棒安装在所述转子的内孔中,并通过冲压模具对转子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冲压模具具有在对转子进行冲压时与转子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从而在冲压时可使转子的内径和外径同时受到挤压且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手工敲打校正棒时校正棒易断裂的问题,减少了工装损耗,提高了转子的直线度和致密性,并且冲压模具与铆接柱不会产生干涉而导致铆接柱变形,能够保证校正后的转子质量,同时校正效率较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优选地,所述校正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用于检测所述转子的内径的通规的直径;和/或,所述校正棒的外表面的硬度大于所述转子的内孔的表面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内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的第一模腔,所述下模具有内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形成所述模腔;当所述转子位于所述模腔中时,位于所述转子两侧的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相对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取值范围为0.2-1.0mm。
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装置包括使所述上模相对所述下模往复移动以对位于所述模腔内的所述转子进行冲压的往复驱动单元和在所述上模抬起时使压入所述转子的内孔中的所述校正棒相对所述下模转动的转动驱动单元。
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校正的所述转子输送至所述校正棒处的上料单元、用于将所述校正棒压入所述转子的内孔中的压入单元、用于将压入所述校正棒的所述转子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处进行冲压和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的移动单元以及用于检测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的内径是否符合通规检测标准的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子校正方法,所述转子校正方法包括:将校正棒压入转子的内孔中;使用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其中,所述冲压模具具有在对所述转子进行冲压时与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
优选地,所述校正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用于检测所述转子的内径的通规的直径;和/或,所述校正棒的外表面的硬度大于所述转子的内孔的表面的硬度。
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内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的第一模腔,所述下模具有内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形成所述模腔,所述转子位于所述模腔内,使用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为使所述上模相对所述下模往复移动以对所述转子进行冲压。
优选地,当所述转子位于所述模腔内时,位于所述转子两侧的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的相对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转子冲压过程中,将所述上模抬起并转动所述校正棒的步骤;若所述转子随所述校正棒旋转的角度相同,则所述校正棒卡固在所述转子的内孔中,继续通过所述上模对所述转子的外表面进行冲压;若所述转子与所述校正棒有相对转动,则冲压完毕。
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冲压完毕后对所述转子的内径进行通规检测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校正棒压入所述转子的内孔中之前,通过上料单元将待校正的所述转子输送至所述校正棒处;和/或,在将所述校正棒压入所述转子的内孔中之后,通过移动单元将压入所述校正棒的所述转子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以进行冲压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
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进行冲压的压力的取值范围为45bar-55bar。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校正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校正棒压入转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压入校正棒后的转子位于冲压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是待校正的转子位于转子校正装置的冲压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模抬起;
图7是待校正的转子位于转子校正装置的冲压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模未抬起;
图8是图7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校正棒 2 上模
3 下模 4 往复驱动单元
10 转子 C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子校正装置,所述转子校正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转子10的内孔中的校正棒1和用于对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具有在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时与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9所示,通过将校正棒1安装在转子10的内孔中,并通过冲压模具对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冲压模具具有在对转子10进行冲压时与转子10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从而在冲压时可使转子10的内径和外径同时受到挤压且受力均匀,不易出现手工敲打校正棒时校正棒断裂的问题,减少了工装损耗,并且提高了转子的直线度和致密性,冲压模具不会与铆接柱干涉而使铆接柱变形,能够保证校正后的转子10的质量,同时校正效率较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为了保证经过冲压后的转子10的内径能够使通规(即通止规,是量规的一种,作为度量标准,用于大批量的检验产品)通过,优选地,所述校正棒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用于检测所述转子10的内径的通规的直径。另外,为了避免校正棒1变形损坏和确保冲压时转子内径能够改变,所述校正棒1的外表面的硬度大于所述转子10的内孔的表面的硬度。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2具有内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的第一模腔,所述下模3具有内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形成所述模腔。其中,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的内径大于转子10的直径,以使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能够尽可能地与转子10的外周表面接触,从而使冲压时的作用面积较大,有助于提高冲压效率。另外,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为了防止冲压时上模2和下模3贴合接触,以确保冲压的作用力全部作用在转子10的外周表面,当所述转子10位于所述模腔中(上模2和下模3均与转子10接触)时,位于所述转子10两侧的所述上模2与所述下模3的相对面之间具有间隙C。并且优选地,所述间隙C的取值范围为0.2-1.0mm。其中,上模2的第一模腔和下模3的第二模腔可相同,此时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的深度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对应的圆的半径之差的取值范围可为间隙C的数值的一半,即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可以是在半圆基础上在半圆端面去除一定厚度(厚度数值为间隙C的数值的一半)。当然,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也可不相同,例如第一模腔的横截面可大于半圆而第二模腔的横截面可小于半圆,或者,第一模腔的横截面可小于半圆而第二模腔的横截面可大于半圆。
如图6所示,为了实现自动化生产和使转子10受力均匀,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装置包括使所述上模2相对所述下模3往复移动以对位于所述模腔内的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的往复驱动单元4(其中,往复驱动单元4例如可为油压机等装置)和在所述上模2抬起时使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的所述校正棒1相对所述下模3转动的转动驱动单元(图中未显示)。这样可以边转动转子10边冲压校正转子10,有效防止了对转子10同一位置冲压而导致转子10变形问题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校正的所述转子10输送至所述校正棒1处的上料单元、用于将所述校正棒1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的压入单元、用于将压入所述校正棒1的所述转子10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处进行冲压和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的移动单元以及用于检测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的内径是否符合通规检测标准的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者。其中,移动单元可为自动回转结构,当自动回转结构转动一定角度时,例如90度,可将压入所述校正棒1的所述转子10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处,当自动回转结构再转动一定角度时,例如90度,可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例如,移动至通过检测单元检测转子10内径的位置。另外,检测单元可包括通规和驱动通规进行自动检测的驱动件,并且检测合格后,驱动件可将转子10移动至用于存放转子10的储料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子校正方法,所述转子校正方法包括:将校正棒1压入转子10的内孔中;使用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其中,所述冲压模具具有在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时与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如图1-图9所示,通过将校正棒1安装在转子10的内孔中,并通过冲压模具对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冲压模具具有在对转子10进行冲压时与转子10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从而在冲压时可使转子10的内径和外径同时受到挤压且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手工敲打校正棒时校正棒易断裂的问题,减少了工装损耗,并且提高了转子的直线度和致密性,冲压模具不会与铆接柱干涉而使铆接柱变形,能够保证校正后的转子10的质量,同时校正效率较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为了保证经过冲压后的转子10的内径能够使通规通过,优选地,所述校正棒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用于检测所述转子10的内径的通规的直径。另外,为了避免校正棒1变形损坏和确保冲压时转子内径能够改变,所述校正棒1的外表面的硬度大于所述转子10的内孔的表面的硬度。
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2具有内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的第一模腔,所述下模3具有内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形成所述模腔,所述转子10位于所述模腔内,使用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为使所述上模2相对所述下模3往复移动以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其中,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的内径大于转子10的直径,以使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能够尽可能地与转子10的外周表面接触,从而使冲压时的作用面积较大,有助于提高冲压效率。
为了防止冲压时上模2和下模3贴合接触,以确保冲压的作用力全部作用在转子10的外周表面,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优选地,当所述转子10位于所述模腔内时,位于所述转子10两侧的所述上模2与所述下模3的相对面之间具有间隙C。所述间隙C的取值范围为0.2-1.0mm。其中,上模2的第一模腔和下模3的第二模腔可相同,此时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的深度与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对应的圆的半径之差的取值范围为间隙C的数值的一半,即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可以是在半圆基础上将半圆端面去除一定厚度(厚度数值为间隙C的数值的一半)。当然,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也可不相同,例如第一模腔的横截面可大于半圆而第二模腔的横截面可小于半圆,或者,第一模腔的横截面可小于半圆而第二模腔的横截面可大于半圆。
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转子10冲压过程中,将所述上模2抬起并转动所述校正棒1的步骤,并且当转动校正棒1时,若所述转子10随所述校正棒1旋转的角度相同,则所述校正棒1卡固在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继续通过所述上模2对所述转子10的外表面进行冲压;若所述转子10与所述校正棒1有相对转动,则冲压完毕。这样可边转动转子10边冲压校正转子10,有效防止了对转子10同一位置冲压而导致转子10变形问题的发生。
为了及时查看冲压完毕后的转子10的内径是否合格,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冲压完毕后对所述转子10的内径进行通规检测的步骤。
为了提升自动化水平,优选地,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校正棒1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之前,通过上料单元将待校正的所述转子10输送至所述校正棒1处,并且在将所述校正棒1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之后,通过移动单元将压入所述校正棒1的所述转子10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以进行冲压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其中,移动单元可为自动回转结构,当自动回转结构转动一定角度时,例如90度,可将压入所述校正棒1的所述转子10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处,当自动回转结构再转动一定角度时,例如90度,可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例如,移动至使用通规检测转子10内径的位置。
为了防止冲压的压力过大而导致转子10的内径偏大或外径偏小,优选地,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的压力的取值范围为45bar-55bar。这样使转子内外径的精度较高,能够更好的保证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转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转子(10)的内孔中的校正棒(1)和用于对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的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具有在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时与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棒(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用于检测所述转子(10)的内径的通规的直径;和/或,
所述校正棒(1)的外表面的硬度大于所述转子(10)的内孔的表面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2)具有内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的第一模腔,所述下模(3)具有内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形成所述模腔;当所述转子(10)位于所述模腔中时,位于所述转子(10)两侧的所述上模(2)与所述下模(3)的相对面之间具有间隙(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C)的取值范围为0.2-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装置包括使所述上模(2)相对所述下模(3)往复移动以对位于所述模腔内的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的往复驱动单元(4)和在所述上模(2)抬起时使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的所述校正棒(1)相对所述下模(3)转动的转动驱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待校正的所述转子(10)输送至所述校正棒(1)处的上料单元、用于将所述校正棒(1)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的压入单元、用于将压入所述校正棒(1)的所述转子(10)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处进行冲压和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的移动单元以及用于检测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的内径是否符合通规检测标准的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者。
7.一种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方法包括:
将校正棒(1)压入转子(10)的内孔中;
使用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其中,所述冲压模具具有在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时与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适配的模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棒(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用于检测所述转子(10)的内径的通规的直径;和/或,
所述校正棒(1)的外表面的硬度大于所述转子(10)的内孔的表面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2)和下模(3),所述上模(2)具有内表面为第一圆弧面的第一模腔,所述下模(3)具有内表面为第二圆弧面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形成所述模腔,所述转子(10)位于所述模腔内,使用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10)的外周表面进行冲压为使所述上模(2)相对所述下模(3)往复移动以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子(10)位于所述模腔内时,位于所述转子(10)两侧的所述上模(2)与所述下模(3)的相对面之间具有间隙(C)。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转子(10)冲压过程中,将所述上模(2)抬起并转动所述校正棒(1)的步骤;
若所述转子(10)随所述校正棒(1)旋转的角度相同,则所述校正棒(1)卡固在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继续通过所述上模(2)对所述转子(10)的外表面进行冲压;若所述转子(10)与所述校正棒(1)有相对转动,则冲压完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在冲压完毕后对所述转子(10)的内径进行通规检测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校正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校正棒(1)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之前,通过上料单元将待校正的所述转子(10)输送至所述校正棒(1)处;和/或,
在将所述校正棒(1)压入所述转子(10)的内孔中之后,通过移动单元将压入所述校正棒(1)的所述转子(10)移动至所述冲压模具以进行冲压并通过所述移动单元将冲压完毕后的所述转子(10)从所述冲压模具处移走。
14.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对所述转子(10)进行冲压的压力的取值范围为45bar-55bar。
CN201810386106.8A 2018-04-26 2018-04-26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Pending CN108787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6106.8A CN108787802A (zh) 2018-04-26 2018-04-26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6106.8A CN108787802A (zh) 2018-04-26 2018-04-26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7802A true CN108787802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9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6106.8A Pending CN108787802A (zh) 2018-04-26 2018-04-26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878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0279A (zh) * 2018-11-23 2019-04-05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离心球墨铸铁管插口自动校圆的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3342A (ja) * 2006-02-02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円筒軸の製造方法
CN201082440Y (zh) * 2007-06-08 2008-07-09 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圆管整形装置
CN201760506U (zh) * 2010-05-26 2011-03-16 东莞盈大服饰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校正装置
CN202513774U (zh) * 2012-04-24 2012-10-31 重庆通赛机电有限公司 转子整形工装
CN202752451U (zh) * 2012-07-17 2013-02-27 上海中油天宝巴圣钢管有限公司 焊接钢管管端椭圆度的修正模具
JP2014024093A (ja) * 2012-07-27 2014-02-06 Honda Motor Co Ltd 金属リン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05613937U (zh) * 2016-04-26 2016-10-05 吉林市正昌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管校圆模
CN106385143A (zh) * 2016-06-26 2017-02-08 葛明 一种转子自动校直装置
CN206882469U (zh) * 2017-07-03 2018-01-16 湖北飞特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焊管可调式校圆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3342A (ja) * 2006-02-02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円筒軸の製造方法
CN201082440Y (zh) * 2007-06-08 2008-07-09 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圆管整形装置
CN201760506U (zh) * 2010-05-26 2011-03-16 东莞盈大服饰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校正装置
CN202513774U (zh) * 2012-04-24 2012-10-31 重庆通赛机电有限公司 转子整形工装
CN202752451U (zh) * 2012-07-17 2013-02-27 上海中油天宝巴圣钢管有限公司 焊接钢管管端椭圆度的修正模具
JP2014024093A (ja) * 2012-07-27 2014-02-06 Honda Motor Co Ltd 金属リン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N205613937U (zh) * 2016-04-26 2016-10-05 吉林市正昌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管校圆模
CN106385143A (zh) * 2016-06-26 2017-02-08 葛明 一种转子自动校直装置
CN206882469U (zh) * 2017-07-03 2018-01-16 湖北飞特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焊管可调式校圆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0279A (zh) * 2018-11-23 2019-04-05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离心球墨铸铁管插口自动校圆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013091A (ko) 프레스 성형 방법
CN103537876B (zh) 钛合金双曲度回转筒体加工方法
CN110238337B (zh) 控制大型空心件芯轴拔长内孔缺陷的操作方法
US7900493B2 (en) Closed forging die and forging method
CN108787802A (zh) 转子校正装置及转子校正方法
JP2015180511A (ja) 成形ヘッドを使用して内歯及び外歯を有するポット形状板金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6077286A (zh) 一种压力控制冲压模具
CN108031751A (zh) 一种弯曲模具
CN208515042U (zh) 一种开式可倾压力机
CN101462227B (zh) 热锻复合模具制造方法和热锻复合模具
JP6516126B2 (ja) リング状焼結体のサイジング方法
JP7164009B2 (ja) 成形材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用金型
CN208613661U (zh) 一种分体式模锻锤上镦锻模具
CN207386316U (zh) 一种半球体拉深模
JP2012196679A (ja) フランジ付き中空ピ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ランジ付き中空ピンの製造装置
CN206882595U (zh) 具有防回弹拉延坎的梁类零件冲压模具
CN206455130U (zh) 一种锻造液压机用锻造弧型砧
JP2006212665A (ja) 斜歯歯車の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CN210280536U (zh) 金属薄壁焊管的焊缝锻压模具
JP2000117380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ローター素材の製造方法
CN220277953U (zh) 内弹簧模具
WO2019039272A1 (ja) 鍛造金型装置および鍛造方法
CN204523913U (zh) 一种滚筋翻边机
RU245791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актного заневоливания пружин
KR102074458B1 (ko) 헬리컬 기어 제조를 위한 다단 냉간포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