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9939A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9939A
CN108779939A CN201680083422.7A CN201680083422A CN108779939A CN 108779939 A CN108779939 A CN 108779939A CN 201680083422 A CN201680083422 A CN 201680083422A CN 108779939 A CN108779939 A CN 108779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limit
compressor
limit value
pressure fa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4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9939B (zh
Inventor
池田隆
佐多裕士
有井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79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9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使制冷剂循环;送风机,向所述冷凝器供给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空气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空气的温度使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鼓风机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变化。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向冷凝器吹送空气的送风机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制冷装置使用检测外部气体温度、冷凝温度或冷凝压力的传感器和噪音传感器,根据周围的噪音水平使送风机的运转设定值具有差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制冷装置中,进行根据周围的噪音水平控制送风机的运转并降低送风机的噪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788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制冷装置由于根据噪音传感器检测的周围的噪音水平使送风机的运转设定值具有差别,所以存在噪音传感器检测到制冷装置自身的噪音、不能控制送风机的运转的问题。另外,由于制冷装置的噪音也有压缩机的运转声的影响,所以存在仅通过使送风机的运转设定具有差别无法降低噪音的问题。另外,当根据周围的噪音水平控制送风机的运转时,还存在运转效率变差并且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制冷装置,能够降低因送风机及压缩机的运转而产生的声音,并且能够进行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装置具备: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而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向所述冷凝器供给空气的送风机;检测所述空气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空气的温度而使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变化。
发明效果
本发明根据向冷凝器供给的空气的温度,使压缩机及送风机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变化。因此,能够降低因送风机和压缩机的运转而产生的声音,并且能够进行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动作状态的莫里尔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外部气体温度与冷却能力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外部气体温度与运转容量的限制值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1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送风机20、温度传感器30及控制装置40。
制冷剂回路10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4及蒸发器5,使制冷剂循环。
压缩机1吸入在制冷剂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将该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排出。该压缩机1由如下类型的压缩机构成:由电动机等驱动,由例如变频电路等控制转速,能够调整制冷剂的排出量(运转容量)。
冷凝器2例如由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冷凝器2在流过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成为液态的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1中,进行外部气体与制冷剂的热交换。
膨胀阀4对在制冷剂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并使其膨胀。由任意的减压装置、节流装置等构成,例如电子式膨胀阀等流量控制机构、毛细管(capillary)、感温式膨胀阀等制冷剂流量调节机构等。
蒸发器5例如通过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构成。蒸发器5例如通过与冷却对象的热交换,使在制冷剂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气态的制冷剂。冷却对象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直接或间接地被冷却。在本实施方式1中,冷却对象是冰箱内的空气。例如,蒸发器5配置在冷却对象被放入的冰箱的内部。另外,冷凝器2配置在冰箱的外部,例如室外。
送风机20向冷凝器2供给空气(外部气体),促进冷凝器2的热交换。该送风机20由如下类型的送风机构成:由送风机电动机等驱动,例如由变频电路等控制转速,能够调整风量(运转容量)。
温度传感器30检测与冷凝器2的内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外部气体)的温度。温度传感器30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以下,将与冷凝器2的内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外部气体)的温度称为“外部气体温度”。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参照图2对控制装置40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40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等。在ROM中存储有控制程序及与后述的流程图对应的程序等。
向控制装置40输入温度传感器30的测量信息。另外,在控制装置40中,测量压缩机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压力的高压压力传感器31及测量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压力的低压压力传感器32等的、制冷装置100的运转控制所需的各种测量信息被输入。
控制装置40基于从各传感器输入的测量信息、来自操作装置(未图示)的由使用者指示的运转内容(设定温度等)等,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运转容量)、膨胀阀4的开度、送风机20的转速(运转容量)等。
另外,控制装置40具备上限值设定部41和运转控制部42。上限值设定部41基于温度传感器30测量出的温度,设定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运转控制部42在由上限值设定部41设定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控制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详情后述。
(制冷剂的动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动作状态的莫里尔线图。参照图3说明制冷剂回路10的动作。
控制装置40在需要利用蒸发器5进行冷却的情况下,打开膨胀阀4的入口的电磁阀(未图示),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使压缩机1和送风机20运转。
被吸入到压缩机1的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排出(图3的B点)。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向冷凝器2流入。流入到冷凝器2的制冷剂与来自送风机20的空气(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而散热,温度降低而成为过冷却状态的制冷剂(图3的C点)。
从冷凝器2流出的制冷剂由膨胀阀4减压而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图3的D点)。然后,制冷剂流入蒸发器5。流入到蒸发器5的制冷剂与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而吸热、蒸发,成为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图3的A点)。从蒸发器5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
控制装置40在不需要利用蒸发器5进行冷却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和送风机20的运转停止。另外,控制装置40关闭膨胀阀4的入口的电磁阀(未图示),停止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的流动。
(控制装置的动作)
控制装置40根据制冷剂回路10的热负荷来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控制装置40例如在大约20~100%的范围内改变压缩机1的变频电路的输出,改变压缩机1的运转容量。另外,控制装置40在大约20~100%的范围内改变送风机20的变频电路的输出,改变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
控制装置40对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设定目标值。例如,对图3所示的A点、B点、C点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分别设定目标值。该目标值可以是制冷装置100固有的值,也可以是与来自操作装置(未图示)指示的设定温度等对应的值。
控制装置40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变化,从而使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接近其目标值。
例如,控制装置40改变压缩机1的运转容量,从而使被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图3的A点)的压力成为目标值。
即,若被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图3的A点)的压力高于目标值,则判定为能力不足,使压缩机1的输出增加。
另外,若被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图3的A点)的压力低于目标值,则判定为能力过剩,使压缩机1的输出降低。
被吸入该压缩机1的制冷剂(图3的A点)的压力是与在蒸发器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相同的压力。通过改变压缩机1的输出,能够使在蒸发器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接近目标值。
另外,例如,控制装置40改变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从而使在冷凝器2中流动的制冷剂(图3的B点或C点)的压力成为目标值。
即,若在冷凝器2中流动的制冷剂(图3的B点或C点)的压力高于目标值,则使送风机20的输出增加。由此,冷凝器2的热交换量增加,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在冷凝器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
另外,若在冷凝器2中流动的制冷剂(图3的B点或C点)的压力低于目标值,则使送风机20的输出降低。由此,冷凝器2的热交换量减少,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在冷凝器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
这样,通过改变送风机20的输出,能够使在冷凝器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接近目标值。
在此,蒸发器5所发挥的冷却能力通过焓差与制冷剂的循环量之积求出,所述焓差为蒸发器5的入口的制冷剂与出口的制冷剂的焓差(图3的D点-A点的焓差),所述制冷剂的循环量为在制冷剂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量。另外,蒸发器5所发挥的制冷能力根据外部气体温度而变化。
例如,在压缩机1和送风机20以一定的运转容量动作的情况下,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图3的B点)及冷凝器2的出口的制冷剂(图3的C点)的压力,成为与外部气体的温度和由送风机20供给的外部气体的风量对应的压力。
即,当外部气体温度降低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及冷凝器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到图3的B2点-C2点所示的位置。
这样,与外部气体温度高的情况相比,蒸发器5的入口的制冷剂与出口的制冷剂的焓差(图3的D2点-A点的焓差)大。因此,当外部气体温度降低时,与外部气体温度高的情况相比,蒸发器5所发挥的制冷能力增加。外部气体温度与冷却能力的关系如图4所示。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外部气体温度与冷却能力的关系的图。
如图4所示,可知在以外部气体温度为32℃的冷却能力作为100%的情况下,外部气体温度越低,冷却能力越增加。
另外,通过蒸发器5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的所需能力也根据外部气体温度而变化。即,外部气体温度越低,向设置蒸发器5的冰箱内的侵入热量越减少,因此冰箱内的所需能力也降低。
这样,外部气体温度越低,蒸发器5所发挥的冷却能力越大,另外,通过蒸发器5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所需的能力越低。由此,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即使降低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也能够通过蒸发器5冷却冷却对象。
本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100的控制装置40在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降低。例如,将相对于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最大值降低一定的比例的值作为上限值。
由此,能够与降低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相应地降低噪音。
但是,即使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例如在冰箱内放入了很多冷却对象的情况下等,有时需要高的冷却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若持续进行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降低的运转,则无法进行充分的冷却。
因此,即使在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降低的运转中,在压缩机1或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为上限值的状态持续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冷却能力不足而使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上升(解除限制)也是有效的。
接着,参照图5及图6详细说明控制装置40的动作。
图5及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上限值设定部41判定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外部气体温度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作为例子,在步骤S1中,判定外部气体温度是否在25℃以下。
在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上限值设定部41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降低(限制运转)。例如在通过变频电路控制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情况下,限制向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作为例子,在步骤S2中将运转容量的上限值设为最大值的80%。
运转控制部42根据制冷剂回路10的热负荷,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例如,在被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目标值且使压缩机1的输出增加的情况下,将输出限制在由上限值设定部41设定的上限值以下。
之后,在步骤S3中,上限值设定部41判定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至少一方的运转容量是否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即,上限值设定部41判定是否以在步骤S2中限制了的向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继续运转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作为例子,在步骤S3中将预先设定的时间设为30分钟。
在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上限值设定部41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上升。即,上限值设定部41解除在步骤S2中限制的对压缩机1和送风机20的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的限制。
在步骤S3中,在没有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运转控制部42保持在步骤S2中设定的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继续进行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
在步骤S1中,在外部气体温度不是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上限值设定部41判定是否实施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降低的限制运转。
在实施了步骤S2的限制运转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上限值设定部41判定外部气体温度是否为设定得比在步骤S1的判定中使用的外部气体温度高的温度以上。作为例子,在步骤S7中判定外部气体温度是否为28℃以上。
在满足步骤S7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上限值设定部41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上升。即,上限值设定部41解除在步骤S2中限制的向压缩机1和送风机20的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的限制。
在不满足步骤S7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运转控制部42保持在步骤S2中设定的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继续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
在不满足步骤S6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上限值设定部41不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即,不限制向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
另外,在制冷装置100的运转中,需要定期地进行蒸发器5的除霜。除霜通过预先安装于蒸发器5的加热器等加热来进行。
除霜后由于蒸发器5变暖,因此暂时需要冷却能力。此时,通常提高向压缩机1、送风机20的变频输出,进行提高冷却能力的运转,但此时运转声和变动声有时变大。
但是,本实施方式1中的制冷装置100在除霜运转后也维持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的设定。这是因为,由于除霜所导致的冷却能力的增加是暂时的,因此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降低向压缩机1和送风机20的变频输出的上限值进行运转,对冷却的影响也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00根据外部气体温度,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变化。因此,能够降低送风机20及压缩机1的运转声,并且能够进行运转效率良好且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00中,控制装置40具备:设定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的上限值设定部41;以及,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控制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运转控制部42。上限值设定部41在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上限值降低。因此,蒸发器5所发挥的冷却能力大,在通过蒸发器5冷却冷却对象的所需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能够降低送风机20及压缩机1的运转声,并且能够进行运转效率良好且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00中,在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至少一方的运转容量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上限值设定部41使上限值上升。因此,在冷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解除对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的限制,进行与热负荷对应的运转。
实施方式2
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蒸发器5所发挥的制冷能力根据外部气体温度而变化。而且,外部气体温度越低,蒸发器5所发挥的冷却能力越大,另外,通过蒸发器5冷却冷却对象的所需能力降低。
由此,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即使降低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也能够通过蒸发器5冷却冷却对象。并且,即使延长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由于蒸发器5的所需能力减少,因此即使对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目标压力的追随性降低,对制冷能力的影响也较少。
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控制装置40根据外部气体温度,延长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
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10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40具备改变周期设定部43。改变周期设定部43设定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
运转控制部42每经过由改变周期设定部43设定的时间间隔,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
例如,在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变频电路的输出时,为了快速接近目标,优选使变频电路的输出快速地变动。但是,若使变频电路的输出的变动过大,则有时变频电路的部件的寿命降低,因此对作为使变频电路的输出变化的间隔的时间间隔(改变周期)设置限制。例如,在未设置限制的通常运转时的情况下,将时间间隔设定为20秒。即,控制装置40的运转控制部42在改变压缩机1的运转容量时,在未设置限制的通常运转时的情况下每隔20秒改变运转容量。另外,在改变运转容量时,也可以设置如下限制,即,使1次改变周期中的变动量从当前的输出值起不会变动20%以上。
接着,参照图8及图9,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对本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40的动作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8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步骤S21与实施方式1(图5)的步骤S1相同。
在步骤S21中,在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上限值设定部41降低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限制运转)。
改变周期设定部43在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延长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改变周期)。例如,将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设定为2倍。即,将改变运转容量的速度设定为与改变前的标准的改变周期相比降低50%。
运转控制部42根据制冷剂回路10的热负荷,在上限值以下的范围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另外,运转控制部42每经过由改变周期设定部43设定的时间间隔就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
步骤S23与实施方式1(图5)的步骤S3相同。
在步骤S23中,在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上限值设定部41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上升,解除对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的限制。
另外,改变周期设定部43将改变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设定得短。例如,返回到步骤S22中的改变前的时间间隔,也解除改变周期的限制。
在步骤S23中,在没有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运转控制部42保持在步骤S22中设定的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继续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
另外,改变周期设定部43维持改变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的设定,使改变周期设定得长的限制运转继续。
在步骤S21中,在外部气体温度不是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6,上限值设定部41判定是否实施了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降低的限制运转。
另外,改变周期设定部43判定是否实施了延长了改变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的限制运转。
在实施了步骤S22的限制运转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7。步骤S27与实施方式1(图6)的步骤S7相同。
在满足步骤S27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8,上限值设定部41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上升。
另外,改变周期设定部43将改变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设定得短。例如,返回到步骤S22中的改变前的时间,也解除改变周期的限制。
在不满足步骤S27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9,运转控制部42保持在步骤S22中设定的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及标准的时间间隔,继续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
在不满足步骤S26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上限值设定部41不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
另外,改变周期设定部43对改变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不进行改变。即,不限制对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变频电路的输出的上限值和改变周期的限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制冷装置100在除霜运转后也维持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的设定、及改变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的设定。这是因为,由于除霜所导致的冷却能力的增加是暂时性的,因此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使对压缩机1和送风机20的变频输出的上限值降低,延长改变周期进行运转,对冷却的影响也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2的制冷装置100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2的制冷装置100在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延长改变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时间间隔。因此,能够降低伴随运转容量的改变而产生的声音的产生频率。因此,能够降低送风机20及压缩机1的运转声,并且能够进行运转效率良好且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制冷装置100中,改变周期设定部43在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至少一方的运转容量以上限值的状态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缩短改变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
因此,在冷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缩短改变周期,能够提高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对目标压力的追随性。
(变形例)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将外部气体温度与预先设定的一个温度进行比较来设定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的动作、或者设定改变周期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也可以设置多个与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比较的判定值,根据与各个温度的比较,设定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及改变周期中的至少一方。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制冷装置的外部气体温度与运转容量的限制值的关系的图。
在图10中,作为外部气体温度的判定值,设置25℃及15℃这两个。即,判定外部气体温度是否属于超过25℃的范围、25℃以下且15℃以上的范围、及小于15℃的范围中的某一个。
在图10中,以运转容量的最大值作为100%,按照外部气体温度的每一个范围,表示运转容量的上限值的降低比例。运转容量的上限值被设定为外部气体温度越低,下降量越大。
另外,在图10中,运转容量的变化速度表示改变运转容量的速度,将不限制改变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的状态作为100%,按照外部气体温度的每一个范围,表示改变运转容量的速度的降低比例。即,表示当时间间隔变长为2倍时,变化速度变慢50%。运转容量的变化速度设定为外部气体温度越低,下降量越大。即,设定为外部气体温度越低,更新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越长。
控制装置40的上限值设定部41及改变周期设定部43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预先存储如图10所示的信息的表,根据外部气体温度与多个判定值的比较结果,设置运转容量的上限值和时间间隔中的至少一方。
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能够设定与外部气体温度对应的冷却能力,能够降低送风机20及压缩机1的运转声,并且能够进行运转效率良好、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设置多个与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比较的判定值,根据与各个温度的比较来设定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在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改变了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设定了改变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
本实施方式3的控制装置40将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以小于最大值的运转容量控制为一定。
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及2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3中的制冷装置10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40具备温度判定部44来代替上限值设定部41及改变周期设定部43。
温度判定部44判定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外部气体温度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
运转控制部42在由温度判定部44判定为外部气体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将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以小于最大值的运转容量控制为一定。例如,运转控制部42固定于运转容量的最大值的80%的运转容量地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运转。
这样,通过在使压缩机1及送风机20的运转容量降低的状态下固定该运转容量,能够降低运转时的最大噪音,并且能够消除伴随着运转容量的改变而产生的变动音的产生。因此,能够降低送风机20及压缩机1的运转声,并且能够进行运转效率良好且冷却能力不会不足的运转。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冷凝器、4膨胀阀、5蒸发器、10制冷剂回路、20送风机、30温度传感器、31高压压力传感器、32低压压力传感器、40控制装置、41上限值设定部、42运转控制部、43改变周期设定部、44温度判定部、100制冷装置。

Claims (9)

1.一种制冷装置,其中,
具有:
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使制冷剂循环;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向所述冷凝器供给空气;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空气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空气的温度,使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上限值设定部,所述上限值设定部设定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的上限值;以及
运转控制部,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控制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
所述上限值设定部在所述空气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上限值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的温度越低,所述上限值设定部越增大所述上限值的降低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运转控制部根据所述制冷剂回路的热负荷,在所述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改变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
在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至少一方的运转容量为所述上限值的状态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所述上限值设定部使所述上限值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上限值设定部在使所述上限值降低之后,在所述空气的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情况下,使所述上限值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改变周期设定部,所述改变周期设定部设定改变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时的时间间隔,
所述运转控制部每经过所述时间间隔,改变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
所述改变周期设定部在所述空气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延长所述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改变周期设定部在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至少一方的运转容量为所述上限值的状态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的情况下,使所述时间间隔缩短。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改变周期设定部在延长所述时间间隔之后,在所述空气的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情况下,缩短所述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运转控制部,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空气的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压缩机及所述送风机的运转容量以比最大值小的运转容量控制为一定。
CN201680083422.7A 2016-03-22 2016-03-22 制冷装置 Active CN108779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8886 WO2017163296A1 (ja) 2016-03-22 2016-03-22 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9939A true CN108779939A (zh) 2018-11-09
CN108779939B CN108779939B (zh) 2021-02-09

Family

ID=59900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422.7A Active CN108779939B (zh) 2016-03-22 2016-03-22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18609B2 (zh)
CN (1) CN108779939B (zh)
WO (1) WO201716329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6617A (zh) * 2019-10-30 2020-03-24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0906618A (zh) * 2019-10-30 2020-03-24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0953817A (zh) * 2019-10-30 2020-04-03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0953797A (zh) * 2019-10-30 2020-04-03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3800B2 (ja) * 2018-03-28 2021-10-06 株式会社コロナ 複合熱源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7195461B2 (ja) * 2020-02-05 2022-1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3073766A (ja) * 2021-11-16 2023-05-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8290A (ja) * 2008-01-11 2009-07-30 Denso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装置
CN101726073A (zh) * 2009-09-30 2010-06-09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3574835A (zh) * 2012-07-31 2014-02-1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91585A (zh) * 2014-01-17 2014-05-14 苏州海特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直流外风机的控制方法
CN103900339A (zh) * 2014-02-28 2014-07-02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3639A (ja) * 1997-12-09 1999-07-02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0234784A (ja) * 1999-02-12 2000-08-2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207983A (ja) * 2005-01-31 2006-08-10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JP4042787B2 (ja) * 2006-02-17 2008-02-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数制御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数制御方法
JP2011237093A (ja) * 2010-05-10 2011-11-2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8290A (ja) * 2008-01-11 2009-07-30 Denso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並びにその制御装置
CN101726073A (zh) * 2009-09-30 2010-06-09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3574835A (zh) * 2012-07-31 2014-02-1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791585A (zh) * 2014-01-17 2014-05-14 苏州海特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直流外风机的控制方法
CN103900339A (zh) * 2014-02-28 2014-07-02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冰箱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6617A (zh) * 2019-10-30 2020-03-24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0906618A (zh) * 2019-10-30 2020-03-24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0953817A (zh) * 2019-10-30 2020-04-03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0953797A (zh) * 2019-10-30 2020-04-03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瞬冻储藏控制方法及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63296A1 (ja) 2018-10-04
JP6618609B2 (ja) 2019-12-11
WO2017163296A1 (ja) 2017-09-28
CN108779939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9939A (zh) 制冷装置
KR100755160B1 (ko) 냉각 시스템의 제어
JP4613526B2 (ja) 超臨界式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US9121631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er
CN102865646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9373497B (zh)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EP3483524A1 (en) Control device of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of controlling multiple-typ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9982927B2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7225158A (ja) 除霜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除霜運転制御方法
US20230065130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1709373B1 (en) Transcritical vapor compression optimization through maximization of heating capacity
CN108759029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2007093100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の制御方法及び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110337570A (zh) 空调装置
CN106016541A (zh) 自然冷机房空调及其过冷度控制方法
JP2007139244A (ja) 冷凍装置
US6843425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9186033A (ja) 二段圧縮式冷凍装置
JP2017015318A (ja) 空調調和機
JP2008096072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124177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流量制御装置
JP401289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7098513B2 (ja) 環境形成装置及び冷却装置
CN104697228B (zh) 涡轮制冷机
JP7282207B2 (ja)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