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9508B -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49508B
CN108749508B CN201810299512.0A CN201810299512A CN108749508B CN 108749508 B CN108749508 B CN 108749508B CN 201810299512 A CN201810299512 A CN 201810299512A CN 108749508 B CN108749508 B CN 108749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heating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95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49508A (zh
Inventor
毛小飞
左富刚
黄骏
胡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yl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yl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yl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yl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95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495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2600 priority patent/WO20191920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749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9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49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9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用于制冷和制热的冷热器装置、用于切换冷热控制器制冷或制热的冷热器换控制模块、用于感测车室内和汽车动力机构温度的温度感测组件、控制器、多个风动装置,以及与控制器、冷热器装置以及各风动装置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控制器整合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形成温度数据t,控制器预先设有第一温度值T1、第二温度值T2和第三温度值T3,其中,0<T1<T2<T3,温度数据t与三个温度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冷热器装置和各风动装置执行相应的动作以确保人体处于舒适的温度环境,而汽车动力机构处于正常运转温度环境,保证动力正常输出,无需人为操作,实现智能化。

Description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满足对汽车行驶性能、外观、空间等基本参数的需要,而转向对汽车驾驶中给人类感官带来的愉悦,为此,除了发展各种车载媒体,如DVD,而且对车内温度和湿度提出了种种苛求,在行驶中,随着车内温度湿度变化,驾驶员需要随时准备调节风动装置或关闭开启风动装置,在手动操作这些部件之时,难免不影响正常驾驶和操作的繁琐,为安全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任何环境下用户需要手工调节车室温度,为出行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具有车室的车体、设于所述车室内的多个座椅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池以及多个车轮,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各所述车轮滚动。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温度感测组件,用于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
风动装置,其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布设于所述车室内,用于供人体取凉;
冷热器装置,其布设于车体,并具有用于对所述车室以及所述动力机构进行降温的制冷状态和用于对所述车室以及所述动力机构加热的制热状态;
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其与所述冷热器装置控制连接,并通过切断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来停止所述冷热器装置作业,且通过控制流向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来使所述冷热器装置于所述制冷状态和所述制热状态之间切换;
电源模块,其为各所述风动装置以及所述冷热器装置供电;
控制器,其设于所述车体中,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各所述温度感测组件、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以及各所述风动装置连接,并获取所述体表温度和所述机构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体表温度和所述机构温度整合获得温度数据,所述温度数据为t,所述控制器预设有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第三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为T1,所述第二温度值为T2,所述第三温度值为T3,其中,0<T1<T2<T3;
当T1≤t≤T2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切断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所述控制器关闭各所述风动装置;
当T2<t≤T3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切断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所述控制器开启各所述风动装置;
当t>T3时,所述控制器关闭各所述风动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来切换流向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方向,以使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制冷状态;
当t<T1时,所述控制器关闭各所述风动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来切换流向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方向,以使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制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感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于一所述座椅并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所述体表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感测组件还包括温度探测组,所述温度探测组临近于所述动力机构布置并探测所述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所述机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探测组包括多个第一红外成像仪,所述第一红外成像仪分别布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中与一所述车轮相面对的位置处并探测所述车轮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探测组包括第二红外成像仪,所述第二红外成像仪布设于所述电池的包壳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探测组包括第三红外成像仪,所述第三红外成像仪布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中临近所述电机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包括制冷开关、制冷电路、制热开关和制热电路,所述制冷开关与所述制热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
所述制冷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冷热器装置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制冷开关连入所述制冷电路;
所述制热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冷热器装置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制热开关连入所述制热电路;
当T1≤t≤T3时,所述制冷开关和所述制热开关均断开,以切断所述制冷电路和所述制热电路;
当t>T3时,所述制冷开关接通以接通所述制冷电路,所述制热开关断开以切断所述制热电路;
当t<T1时,所述制冷开关断开以切断所述制冷电路,所述制热开关接通以接通所述制热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器装置包括冷热模组,所述冷热模组包括第一金属陶瓷板、与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相面对设置的第二金属陶瓷板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P型半导体和多个N型半导体,各所述P型半导体和各所述N型半导体交替布置且依次串联于第一金属陶瓷板与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之间并形成半导体链,所述半导体链的两端具有P结点和N结点,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与所述P结点与所述N结点电性连接;
当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所述制热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的切换电流方向以使所述P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接通且所述N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通,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制热,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制冷;
当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所述制冷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的切换电流方向以使所述P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接通且所述N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通时,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制冷,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制热。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模组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叠置于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与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之间,各所述P型半导体与各所述N型半导体分别嵌于所述隔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均用来导热和导冷的三个真空管,三个所述真空管由左向右依次排,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具有三个输出口,各所述真空管的一管端分别与一所述输出口对接,
三个所述真空管中位于左侧的真空管的另一管端沿着车体的左侧并从所述车体的头部延伸至尾部,位于右侧的真空管的另一端沿着车体的右侧并从所述车体的头部延伸至尾部,位于中间的真空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器装置还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和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且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冷热器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至所述所述终端设备,并且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温度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冷热器装置及各所述风动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多个风动装置布设于车室内,冷热器装置布设于车体,并具有用于对车室以及动力机构进行降温的制冷状态和用于对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加热的制热状态,冷热切换控制模块与冷热器装置控制连接,并通过切断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来停止冷热器装置作业,且通过控制流向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来使冷热器装置于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切换。温度感测组件用来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和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控制器获取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控制器根据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整合获得温度数据t,并且与冷热器装置和各风动装置控制连接,电源模块与控制器、冷热器装置以及各风动装置均电性连接并为其供电,控制器预先设有第一温度值T1、第二温度值T2和第三温度值T3,其中,0<T1<T2<T3,当温度低于T1时,人体会因寒冷而感觉不适,并且动力机构输出的动力不足;当温度在T1与T2之间时,人体处于舒适状体且动力机构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运行;当温度在T2与T3之间时,人体会有热感;当温度高于T3时,人体会因车室内的热而感觉不适,并且动力机构处于高热状态工作,不仅耗电,还影响动力输出效率。因此,当T1≤t≤T2时,控制器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切断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控制器关闭各风动装置处于电路切断状态以及各风动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当T2<t≤T3时,控制器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切断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控制器开启各风动装置以供人体取凉,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当t>T3时,控制器关闭各风动装置,控制器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来切换流向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方向,以使冷热器装置处于制冷状态,以供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同时降温。当t<T1时,控制器关闭各风动装置,控制器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来切换流向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方向,以使冷热器装置处于制热状态,以供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同时升温。这样,通过温度感测组件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控制器根据获取到的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整合以获得温度数据t并与其内部预设的温度范围做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冷热器装置与各风动装置执行相应动作,以确保人体处于舒适的温度环境,而动力机构处于正常运转温度环境,保证动力正常输出,确保行车安全,节省电源模块的电量损耗,节约能源,而且无需人为操作,真正实现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温度感测组件 100 风动装置 200
冷热器装置 300 冷热切换控制模块 400
电源模块 500 控制器 600
温度传感器 110 温度探测组 120
第一红外成像仪 121 第二红外成像仪 122
第三红外成像仪 123 控制模块 700
冷热模组 310 湿度传感器 320
湿度反馈控制器 800 雨刮器 900
无线通信模块 101 第一金属陶瓷板 311
第二金属陶瓷板 312 P型半导体 313
N型半导体 314 半导体链 315
第一陶瓷板 3111 第一铜板 312
第二陶瓷板 3121 第二铜板 3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用于车辆,车辆包括具有车室的车体、设于所述车室内的多个座椅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池以及多个车轮,电池与电机电性连接,电机驱动各车轮滚动。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
温度感测组件100,用于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
风动装置200,其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布设于车室内,用于供人体取凉;
冷热器装置300,其布设于车体,并具有用于对车室以及动力机构进行降温的制冷状态和用于对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加热的制热状态;
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其与制冷器装置300控制连接,并通过切断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来停止冷热器装置300作业,且通过控制流向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来使冷热器装置300于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切换;
电源模块500,其为各风动装置200以及冷热器装置300供电;
控制器600,其设于车体中,与电源模块500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各温度感测组件100、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以及各风动装置200连接,并获取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控制器600根据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整合获得温度数据,温度数据为t,控制器600预设有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第三温度值,第一温度值为T1,第二温度值为T2,第三温度值为T3,其中,0<T1<T2<T3。
当T1≤t≤T2时,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切断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控制器600关闭各风动装置200。
当T2<t≤T3时,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切断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控制器600开启各风动装置200。
当t>T3时,控制器600关闭各风动装置200,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来切换流向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方向,以使冷热器装置300处于制冷状态。
当t<T1时,控制器600关闭各风动装置200,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来切换流向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方向,以使冷热器装置300处于制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风动装置200布设于车室内,冷热器装置300布设于车体,并具有用于对车室以及动力机构进行降温的制冷状态和用于对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加热的制热状态,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与冷热器装置300控制连接,并通过切断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来停止冷热器装置300作业,且通过控制流向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来使冷热器装置300于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之间切换。温度感测组件100用来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和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控制器600获取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控制器600根据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整合获得温度数据t,并且与冷热器装置300和各风动装置200控制连接,电源模块500与控制器600、冷热器装置300以及各风动装置200均电性连接并为其供电,控制器600预先设有第一温度值T1、第二温度值T2和第三温度值T3,其中,0<T1<T2<T3,当温度低于T1时,人体会因寒冷而感觉不适,并且动力机构输出的动力不足;当温度在T1与T2之间时,人体处于舒适状体且动力机构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运行;当温度在T2与T3之间时,人体会有热感;当温度高于T3时,人体会因车室内的热而感觉不适,并且动力机构处于高热状态工作,不仅耗电,还影响动力输出效率。因此,当T1≤t≤T2时,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切断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控制器600关闭各风动装置200处于电路切断状态以及各风动装置200处于关闭状态。当T2<t≤T3时,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切断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控制器600开启各风动装置200以供人体取凉,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当t>T3时,控制器600关闭各风动装置200,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来切换流向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方向,以使冷热器装置300处于制冷状态,以供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同时降温。当t<T1时,控制器600关闭各风动装置200,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来切换流向冷热器装置300的电流方向,以使冷热器装置300处于制热状态,以供车室以及动力机构同时升温。这样,通过温度感测组件100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控制器600根据获取到的体表温度和机构温度整合以获得温度数据t并与其内部预设的温度范围做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控制冷热器装置300与各风动装置200执行相应动作,以确保人体处于舒适的温度环境,而动力机构处于正常运转温度环境,保证动力正常输出,确保行车安全,节省电源模块500的电量损耗,节约能源,而且无需人为操作,真正实现智能化。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00通过温度感测组件100获取到的多组体表温度并取均值t1,控制器600通过温度感测组件100获取到的多组机构温度并取均值t2,其中,t=a×t1+b×t2,其中,a与b为温度配比系数,当需要满足人体舒适度时,a与b的关系为:0≤b≤a≤1,体表温度均值t1权重大于机构温度均值t2的权重;当需要车辆达到更好的动力性能时,a与b的关系为:0≤a≤b≤1,体表温度均值t1权重小于机构温度均值t2的权重。因此,可通过上述公式将体表温度均值t1与机构温度均值t2整合形成温度数据t。当然,整合公式并不仅限于此。
各风动装置200可以分别布置在车室内的车顶、车底和车前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车顶中与各汽车座椅相对应的区域分别部设有一风动装置200,以供人体取凉用。在本实施例中,风动装置200为风扇。
进一步地,温度感测组件100包括温度传感器110,温度传感器110设置有多个,各温度传感器110分别布置于一座椅并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并向控制器600提供人体的体表温度。这样,可实施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控制器600可实时获取人体体表温度,以便及时作出温度预判,并控制冷热器装置300以及各风动装置200执行相应的操作,确保人体处于舒适的乘车环境中。具体地,各温度传感器110分别布置于一座椅的靠枕处。
进一步地,温度感测组件100还包括温度探测组120,温度探测组120临近于动力机构布置并探测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并向控制器600提供机构温度。这样,通过温度探测组120可随时探测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并通过控制器600获取感测的机构温度,控制器600将体表温度数据与机构温度通过上述的整合公式整合后形成温度数据t,再通过温度数据t与控制器600内的预设温度点(T1、T2、T3)进行比对,控制冷热器装置300以及各风动装置200执行相应的操作,确保动力机构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温度探测组120包括多个第一红外成像仪121,第一红外成像仪121分别布设于车体的底部中与一车轮相面对的位置处并探测车轮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红外成像仪121分别布设于底盘中与一车轮相面对的位置处并探测车轮的温度。
进一步地,温度探测组120包括第二红外成像仪122,第二红外成像仪122布设于电池的包壳内壁。
进一步地,温度探测组120包括第三红外成像仪123,第三红外成像仪123布设于车体的底部中临近电机的区域。具体地,第三红外成像仪123布设于车体的底盘中临近电机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各红外成像仪与待测目标物的待检测点之间不能有遮挡物。
进一步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各风动装置200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启时的转速的控制模块700,控制模块700与控制器600连接并接收控制器600发出的控制信号。这样,通过控制模块700可以控制风动装置200的开启和关闭,还可控制各风动装置200在开启时的转速,即控制各风动装置200的出风量大小。
进一步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包括制冷开关、制冷电路、制热开关和制热电路,制冷开关与制热开关均与控制器600控制连接。
制冷电路电性连接冷热器装置300与电源模块500,制冷开关连入制冷电路。制热电路电性连接冷热器装置300与电源模块500,制热开关连入制热电路。
当T1≤t≤T3时,制冷开关和制热开关均断开,以切断制冷电路和制热电路;当t>T3时,制冷开关接通以接通制冷电路,制热开关断开以切断制热电路,冷热器装置300开始制冷,以降低车室内以及动力机构的温度;当t<T1时,制冷开关断开以切断制冷电路,制热开关接通以接通制热电路,冷热器装置300开始制热,以提升车室内以及动力机构的温度。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人体处于舒适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确保电池、电机以及各车轮处于正常的运行条件,延长电池、电机以及各车轮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冷热器装置300包括冷热模组310,冷热模组310包括第一金属陶瓷板311、与第一金属陶瓷板311相面对设置的第二金属陶瓷板312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P型半导体313和多个N型半导体314,各P型半导体313和各N型半导体314交替布置且依次串联于第一金属陶瓷板311与第二金属陶瓷板312之间并形成半导体链315,半导体链315的两端具有P结点和N结点,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与P结点与N结点电性连接。
当冷热器装置300处于所述制热状态时,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的切换电流方向以使P结点与电源模块500的负极接通且N结点与电源模块500的正极连通,第一金属陶瓷板311制热,第二金属陶瓷板312制冷。
当冷热器装置300处于所述制冷状态时,控制器600通过冷热切换控制模块400的切换电流方向以使P结点与电源模块500的正极接通且N结点与电源模块500的负极连通,第一金属陶瓷板311制冷,第二金属陶瓷板312制热。
在本实施例中,冷热模组310利用帕尔贴效应进行制冷和制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陶瓷板311包括第一陶瓷板3111和第一铜板312,第一铜板312设置有多个且皆布设于第一陶瓷板3111的板面。第二金属陶瓷板312包括第二陶瓷板3121和第二铜板3122,第二铜板3122设置有多个且皆布设于第二陶瓷板3121的板面。第一金属陶瓷板311的各第一铜板312布设于第一陶瓷板3111中与第二金属陶瓷板312相面对的板面,第二金属陶瓷板312的各第二铜板3122布设于第二陶瓷板3121中与第一金属陶瓷板311相面对的板面,各P型半导体313与各N型半导体314通过各第一铜板312与各第二铜板3122串联在一起。进一步地,第一金属陶瓷板311设于车体下方并与车室内相面对,第二金属陶瓷板312远离车体设置。具体地,第一金属陶瓷板311设于车室的前端的仪表盘下方,第二金属陶瓷板312位于车体的引擎盖下方。
进一步地,冷热模组310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金属陶瓷板311由左至右依次并排设置,三个第二金属陶瓷板312由左至右依次并排设置,相邻的两半导体链315中一半导体链315的P结点与另一半导体链315的N结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冷热模组310的数量并不仅限于此。
进一步地,冷热模组310还包括隔热板,隔热板叠置于第一金属陶瓷板311与第二金属陶瓷板312之间,各P型半导体313与各N型半导体314分别嵌于隔热板。这样,有效防止第一金属陶瓷板311与第二金属陶瓷板312混热,降低制热或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均用来导热和导冷的三个真空管,三个真空管由左向右依次排,第一金属陶瓷板311具有三个输出口,各真空管的一管端分别与一输出口对接,
三个真空管中位于左侧的真空管的另一管端沿着车体的左侧并从所述车体的头部延伸至尾部,位于右侧的真空管的另一端沿着车体的右侧并从所述车体的头部延伸至尾部,位于中间的真空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动力机构。这样,可为车室内各个座椅供热或冷,同时为动力机构供热或冷。
具体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均用来导热和导冷的三个真空管,三个真空管由左向右依次排,各真空管与各第一金属陶瓷板311一一对应,各真空管的一管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一金属陶瓷板311的输出口对接。
进一步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加强散热和加强散冷的散热片组,散热片组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设于三个真空管。这样,提高制冷与制热效率。
进一步地,冷热器装置300还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320,各湿度传感器320分别布设于第一金属陶瓷板311和第二金属陶瓷板312,且均与控制器600连接并向控制器600提供冷热器湿度。这样,实施监测各金属陶瓷板的湿度情况。
进一步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反馈控制器800,湿度反馈控制器800与各湿度传感器320连接并与控制连接以向控制器600反馈感测到的冷热器湿度。
进一步地,冷热器装置300还包括用于刮除冰、霜和水的雨刮器900,一个冷热模组310配置有两个雨刮器900,其中,一个雨刮器900布设于第一金属陶瓷板311,另一个雨刮器900布设于第二金属陶瓷板312,各雨刮器900与控制器600连接。
当控制器600获取的冷热器湿度超出预设湿度范围时,控制器600开启各雨刮器900进行除冰、霜和/或水。这样,提高各冷热模组310的制冷与制热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无线通信模块101,无线通信模块101与控制器600连接,控制器6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1将温度数据传至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根据温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1向控制器600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器600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冷热器装置300及各风动装置200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01为蓝牙模块,当然也可以是WIFI模块,当然也可以是蓝牙模块与WIFI模块并存,此处不做限制。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可以理解地,利用手机通过蓝牙与控制器600建立通信连接,使用者或乘客可直接使用手机APP控制整个温控系统,实现高效的人工控制。这样,在炎热的夏天,汽车在外界暴晒后,车室内以及动力机构温度均处于较高值,通过手机APP预先控制冷热器装置300开启并制冷,待降到T1至T2范围内时,关闭冷热器装置300,以使使用者进入车室内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并且平稳运行动力机构,如果温度高于T2,可控制各风动装置200开启,通过控制模块700来调控风动装置200的风量大小。在寒冷的冬天,车室内以及动力机构的温度处于较低值,使用者可通过手机APP预先控制冷热装置开启并制热,待温度升到T1至T2范围内时,使用者进入,确保使用者处于舒适的室内环境,并且确保动力机构平稳运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具有车室的车体、设于所述车室内的多个座椅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池以及多个车轮,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各所述车轮滚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感测组件,用于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以及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
风动装置,其设置有多个且分别布设于所述车室内,用于供人体取凉;
冷热器装置,其布设于车体,并具有用于对所述车室以及所述动力机构进行降温的制冷状态和用于对所述车室以及所述动力机构加热的制热状态;
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其与所述冷热器装置控制连接,并通过切断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来停止所述冷热器装置作业,且通过控制流向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来使所述冷热器装置于所述制冷状态和所述制热状态之间切换;
电源模块,其为各所述风动装置以及所述冷热器装置供电;
控制器,其设于所述车体中,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并分别与各所述温度感测组件、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以及各所述风动装置连接,并获取所述体表温度和所述机构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体表温度和所述机构温度整合获得温度数据,所述温度数据为t,所述控制器预设有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第三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为T1,所述第二温度值为T2,所述第三温度值为T3,其中,0<T1<T2<T3;
当T1≤t≤T2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切断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所述控制器关闭各所述风动装置;
当T2<t≤T3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切断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所述控制器开启各所述风动装置;
当t>T3时,所述控制器关闭各所述风动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来切换流向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方向,以使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制冷状态;
当t<T1时,所述控制器关闭各所述风动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来切换流向所述冷热器装置的电流方向,以使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制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于一所述座椅并感测人体的体表温度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所述体表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组件还包括温度探测组,所述温度探测组临近于所述动力机构布置并探测所述动力机构的机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所述机构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组包括多个第一红外成像仪,所述第一红外成像仪分别布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中与一所述车轮相面对的位置处并探测所述车轮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组包括第二红外成像仪,所述第二红外成像仪布设于所述电池的包壳内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组包括第三红外成像仪,所述第三红外成像仪布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中临近所述电机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包括制冷开关、制冷电路、制热开关和制热电路,所述制冷开关与所述制热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
所述制冷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冷热器装置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制冷开关连入所述制冷电路;
所述制热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冷热器装置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制热开关连入所述制热电路;
当T1≤t≤T3时,所述制冷开关和所述制热开关均断开,以切断所述制冷电路和所述制热电路;
当t>T3时,所述制冷开关接通以接通所述制冷电路,所述制热开关断开以切断所述制热电路;
当t<T1时,所述制冷开关断开以切断所述制冷电路,所述制热开关接通以接通所述制热电路。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器装置包括冷热模组,所述冷热模组包括第一金属陶瓷板、与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相面对设置的第二金属陶瓷板以及设于二者之间的多个P型半导体和多个N型半导体,各所述P型半导体和各所述N型半导体交替布置且依次串联于第一金属陶瓷板与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之间并形成半导体链,所述半导体链的两端具有P结点和N结点,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与所述P结点与所述N结点电性连接;
当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所述制热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的切换电流方向以使所述P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接通且所述N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连通,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制热,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制冷;
当所述冷热器装置处于所述制冷状态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冷热切换控制模块的切换电流方向以使所述P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接通且所述N结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连通时,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制冷,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制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模组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叠置于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与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之间,各所述P型半导体与各所述N型半导体分别嵌于所述隔热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均用来导热和导冷的三个真空管,三个所述真空管由左向右依次排,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具有三个输出口,各所述真空管的一管端分别与一所述输出口对接,
三个所述真空管中位于左侧的真空管的另一管端沿着车体的左侧并从所述车体的头部延伸至尾部,位于右侧的真空管的另一端沿着车体的右侧并从所述车体的头部延伸至尾部,位于中间的真空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动力机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器装置还包括多个湿度传感器,各所述湿度传感器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金属陶瓷板和所述第二金属陶瓷板,且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向所述控制器提供冷热器湿度。
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至所述所述终端设备,并且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温度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冷热器装置及各所述风动装置执行相应的操作。
CN201810299512.0A 2018-04-04 2018-04-04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Active CN108749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9512.0A CN108749508B (zh) 2018-04-04 2018-04-04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PCT/CN2018/082600 WO2019192025A1 (zh) 2018-04-04 2018-04-11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9512.0A CN108749508B (zh) 2018-04-04 2018-04-04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9508A CN108749508A (zh) 2018-11-06
CN108749508B true CN108749508B (zh) 2020-07-31

Family

ID=6398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9512.0A Active CN108749508B (zh) 2018-04-04 2018-04-04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49508B (zh)
WO (1) WO20191920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9158A (zh) * 2020-11-30 2021-02-23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风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8588A (zh) * 2007-12-26 2009-07-01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电池温度管理装置
CN102689586A (zh) * 2012-05-31 2012-09-26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一体化温度控制系统
CN204870439U (zh) * 2015-07-24 2015-12-16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5235470A (zh) * 2015-09-24 2016-01-13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睡眠模式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5615019A (zh) * 2016-01-16 2016-06-01 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人体自适应冷热环境的双向调温系统及方法
CN107351648A (zh) * 2017-07-20 2017-11-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电动空调控制方法
CN107487146A (zh) * 2016-11-04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5153A (ja) * 2007-08-02 2009-02-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305830B1 (ko) * 2011-11-16 2013-09-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실내 환기방법
DE102014222304A1 (de) * 2014-10-31 2016-05-0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Motorraumlüfter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7444103B (zh) * 2017-07-11 2019-04-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CN107747832B (zh) * 2017-11-30 2023-10-13 吉林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8588A (zh) * 2007-12-26 2009-07-01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电池温度管理装置
CN102689586A (zh) * 2012-05-31 2012-09-26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一体化温度控制系统
CN204870439U (zh) * 2015-07-24 2015-12-16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5235470A (zh) * 2015-09-24 2016-01-13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睡眠模式的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5615019A (zh) * 2016-01-16 2016-06-01 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人体自适应冷热环境的双向调温系统及方法
CN107487146A (zh) * 2016-11-04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107351648A (zh) * 2017-07-20 2017-11-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蒸发器电动空调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92025A1 (zh) 2019-10-10
CN108749508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916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7867143B (zh) 将热能传递至分配向车辆客舱的空气的方法
CN110871661A (zh) 一种电池电动车辆的气候控制方法
CN11238927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US20050258257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unit
CN113246800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6080105A (zh) 车辆温控系统
CN203739580U (zh) 一种电动车暖风加热系统
JP4930270B2 (ja) 車両および熱交換システム
CN111959348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72976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及暖风集成控制系统
CN108749508B (zh) 车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CN104044496B (zh) 一种用于瓶装水的汽车用保温罐及其工作方法
CN205344440U (zh) 一种车载空调制热装置及汽车
CN110816373A (zh) 一种车载座椅自动快速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6004720A (zh) 一种节能安全车载装置
CN203246285U (zh) 一种汽车用制冷降温系统
JP2013107554A (ja) 車両
CN20509787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ptc加热器结构
CN204956202U (zh) 一种远程调温座椅
CN112319174A (zh) 用于增程式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增程式汽车
CN2079387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202986734U (zh) 一种汽车空调的加热器保护装置
CN202150767U (zh) 一种气-气双侧冷却型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机冷却系统
CN209955695U (zh) 一种用于前移式叉车驾驶室采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