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要求使显示装置的边框窄的窄边框构造。在使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的边框窄的情况下,位于传感器区域的周缘的非导电部区域会超出边框。当非导电部区域超出边框的周缘时,无法充分得到该超出的非导电部区域附近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因此被触摸操作的触摸区域的周缘部处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也会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窄边框化并且能够提高触摸区域的周缘部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触摸面板和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特征在于,包括: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绝缘膜,且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网状的多个导电线,各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为多个宽部与多个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地排列,所述窄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即宽度比所述宽部的宽度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形成于端部的最端第一电极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宽度相比于位于比该最端第一电极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第一电极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宽度分别变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各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为多个宽部与多个窄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地排列,所述窄部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即宽度比所述宽部的宽度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形成于端部的最端第二电极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宽度相比于位于比该最端第二电极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第二电极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宽度分别变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所述最端第一电极构成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电极,所述最端第二电极构成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二电极,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为一条直线,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为一条直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所述触摸面板时,由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构成的传感器区域的外形形成为矩形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所述最端第一电极形成为将所述内侧第一电极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切断而成的形状,所述最端第二电极形成为将所述内侧第二电极的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切断而成的形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第一电极的宽度的一半,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第二电极的宽度的一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网密度大于所述内侧第一电极的网密度,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一部分网密度大于所述内侧第二电极的网密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一增强导电线,在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二增强导电线,在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增强导电线、所述第二增强导电线、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导电线以及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导电线形成为彼此交叉。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以使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时间常数与所述内侧第一电极的时间常数相等的方式决定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一部分网密度,以使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时间常数与所述内侧第二电极的时间常数相等的方式决定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一部分网密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外侧形成有与该最端第一电极导通的第一延长布线,在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外侧形成有与该最端第二电极导通的第二延长布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以使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时间常数与所述内侧第一电极的时间常数相等的方式决定所述第一延长布线的布线宽度,以使所述最端第二电极的时间常数与所述内侧第二电极的时间常数相等的方式决定所述第二延长布线的布线宽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均不导通的虚拟电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中,也可以是,在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上连接有引出线,该引出线与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分别电连接,沿着所述引出线形成有接地布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触摸面板和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也可以是,包括覆盖所述触摸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周缘的边框,所述最端第一电极的一部分从所述边框露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的特征在于,包括:沿与该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绝缘膜,其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和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网状的多个导电线,各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为多个宽部与多个窄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地排列,所述窄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即宽度比上述宽部的宽度窄,各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为多个宽部与多个窄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地排列,所述窄部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宽部的宽度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形成于两端的最端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沿第一方向形成为一条直线,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的形成于两端的最端第二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沿第二方向形成为一条直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触摸面板中实现窄边框化并且提高触摸区域的周缘部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电极XP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电极YP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传感器区域的电场强度的图,是将触摸面板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所得到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构成第一电极XP的导电线的网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构成第二电极YP的导电线的网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由图6所示的第一电极XP和图7所示的第二电极YP构成的传感器区域的图。
图10是表示追加增强导电线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对第一电极XP追加的第一增强导电线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对第二电极YP追加的第二增强导电线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由图10所示的第一电极XP和图11所示的第二电极YP构成的传感器区域的图。
图14是表示追加延长布线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对第一电极XP追加的第一延长布线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对第二电极YP追加的第二延长布线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形成有接地布线的触摸面板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同等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01的触摸面板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装置100例如构成为包括触摸面板101、驱动信号生成部102以及检测处理部103。此外,驱动信号生成部102和检测处理部103也可以由一个控制器构成。
触摸面板101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XP(XP1~XPn)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YP(YP1~YPm),该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交叉,更详细地说,与第一方向d1正交。第一电极XP沿第二方向d2隔开间隔地排列,第二电极YP沿第一方向d1隔开间隔地排列。在第一电极XP与第二电极YP之间形成有绝缘膜等,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电极XP与第二电极YP以交叉的方式配置。在此,n、m是1以上的整数。
在下面的说明中,设为在说明第一电极XP~XPn中共同的结构时仅表述为第一电极XP。同样地,设为在说明第二电极YP~YPm中共同的结构时仅表述为第二电极YP。
驱动信号生成部102向多个第一电极XP依次输出用于驱动电极的驱动信号(脉冲信号)。具体地说,驱动信号生成部102例如向第一电极XP1至第一电极XPn依序输出脉冲信号。
检测处理部103基于根据有无触摸而发生的第一电极XP与第二电极YP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来检测有无对触摸面板101的触摸、触摸到的位置。具体地说,基于输入到第一电极XP的脉冲信号而在第一电极XP与第二电极YP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电极间电容),该电极间电容根据有无对触摸面板101的触摸而发生变动。例如当触摸面板101被手指等接触物触摸时,在接触物与各电极之间产生静电电容(触摸电容),因此电极间电容根据该触摸电容而变小。因此,通过获取电极间电容的变化来作为传感器信号,来检测有无对触摸面板101的触摸、触摸到的位置。
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01的具体结构。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01的图。如图2所示,触摸面板101构成为包括传感器区域110和边框区域120。触摸区域130位于传感器区域110内。
传感器区域110是形成有第一电极XP和第二电极YP的区域。另外,在俯视观察时,传感器区域110的外形形成为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两个边(第一边111a、第三边111c)以及沿列方向延伸的两个边(第二边111b、第四边111d)的大致矩形状。在图2中,在传感器区域110形成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五个第一电极XP(XP1~XP5)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五个第二电极YP(YP1~YP5)。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XP形成于绝缘膜200的一个面,第二电极YP形成于绝缘膜200的另一个面。在第一电极XP的下方,以覆盖第一电极XP的方式形成有下侧绝缘层201。在第二电极YP的上方,以覆盖第二电极YP的方式形成有上侧绝缘层202。这样,第一电极XP与第二电极YP形成为隔着绝缘膜200相分离。此外,第一电极XP的配置位置与第二电极YP的配置位置也可以相反。
边框区域120是包围传感器区域110的框状的区域,搭载触摸面板101的显示装置的边框104与该边框区域120重叠。另外,边框104的一部分与传感器区域110的周缘部重叠。在此,将传感器区域110中的被触摸操作的区域、即不与边框104重叠的区域设为触摸区域130。
在边框区域120形成有将各第一电极XP与驱动信号生成部102(未图示)电连接的第一引出线121(121a~121e)以及将各第二电极YP与检测处理部103(未图示)电连接的第二引出线122(122a~122e)。经由第一引出线121从驱动信号生成部102(未图示)向第一电极XP输出驱动信号。经由第二引出线122从第二电极YP向检测处理部103(未图示)输出传感器信号。
在此,详细说明图2所示的第一电极XP和第二电极YP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电极XP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电极YP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第一电极XP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即宽度周期性地变化的形状。具体地说,第一电极XP以宽度宽的第一宽部112与宽度窄的第一窄部113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形成。
特别是,位于传感器区域110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二方向d2上的两端的第一电极XP(下面设为最端第一电极XPj)具有与位于比最端第一电极XPj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一电极XP(下面设为内侧第一电极XPi)不同的形状。在图4中,位于第一边111a侧的第一电极XP1和位于第三边111c侧的第一电极XP5为最端第一电极XPj。另外,第一电极XP2~第一电极XP4为内侧第一电极XPi。内侧第一电极XPi以菱形形状的第一宽部112与矩形状的第一窄部113沿第一方向d1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最端第一电极XPj以三角形状的第一宽部112与矩形状的第一窄部113沿第一方向d1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外侧的缘部(缘部XE1、缘部XE5)沿第一方向d1形成为一条直线。此外,在此所说的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外侧的缘部(缘部XE1、缘部XE5)是指将构成最端第一电极XPj的各第一导电线116的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外侧的端部连结的直线。另外,最端第一电极XPj整体形成为将内侧第一电极XPi的第一宽部112和第一窄部113沿第一方向d1切断而成的形状。而且,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宽部11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即宽度比内侧第一电极XPi的第一宽部112的宽度窄,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窄部113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即宽度比内侧第一电极XPi的第一窄部113的宽度窄。另外,最端第一电极XPj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一部分露出到触摸区域130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端第一电极XPj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宽部112的一部分和第一窄部113的一部分露出到触摸区域130侧。
同样地,如图5所示,第二电极YP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即宽度周期性地变化的形状。具体地说,第二电极YP以宽度宽的第二宽部114与宽度窄的第二窄部115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形成。
特别是,位于传感器区域110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一方向d1上的两端的第二电极YP(下面设为最端第二电极YPj)具有与位于比最端第二电极YPj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电极YP(下面设为内侧第二电极YPi)不同的形状。在图5中,位于第二边111b侧的第二电极YP1和位于第四边111d侧的第二电极YP5为最端第一电极YPj。另外,第二电极YP2~第二电极YP4为内侧第二电极YPi。内侧第二电极YPi以菱形形状的第二宽部114与矩形状的第二窄部115沿第二方向d2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最端第二电极YPj以三角形状的第二宽部114与矩形状的第二窄部115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端第二电极YPj的位于第一方向d1上的外侧的缘部(缘部YE1、缘部YE5)沿第二方向d2形成为一条直线。另外,最端第二电极YPj整体形成为将内侧第二电极YPi的第二宽部114和第二窄部115沿第二方向d2切断而成的形状。而且,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第二宽部114的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即宽度比内侧第二电极YPi的第二宽部114的宽度窄,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第二窄部115的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即宽度比内侧第二电极YPi的第二窄部115的宽度窄。另外,最端第二电极YPj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最端第二电极YPj的一部分露出到触摸区域130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端第二电极YPj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第二宽部113的一部分和第二窄部114的一部分露出到触摸区域130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图4所示的第一电极XP与图5所示的第二电极YP相重叠,来形成图2所示的传感器区域110。如图2所示,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宽部112与第二宽部114不重叠,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窄部113的一部分与第二窄部115的一部分交叉。此外,也可以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窄部113的整体与第二窄部115的整体交叉。
图6是说明传感器区域110的电场强度的图。图6是将触摸面板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所得到的截面图。在图6中,示出了第一电极XP的一部分(第一电极XP1~第一电极XP3)。图6的上层示出了对作为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电极XP1施加电压时的电场分布图,图6的下层示出了对作为内侧第一电极XPi的第一电极XP2施加电压时的电场分布图。如图6所示,比最端的第一电极XP1靠外周侧的位置处的电场强度低于比第一电极XP1靠内周侧的位置处的电场强度。因而,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显示装置那样非导电部位于传感器区域周缘部的情况下(参照图6的比较例),比较例所涉及的触摸区域周缘部的电场强度低于比较例所涉及的触摸区域的内侧的电场强度。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最端第一电极XPj位于触摸区域130周缘部,因此触摸区域130周缘部的电场强度为与触摸区域130的内侧的电场强度相比不减弱的水平。在图6中,作为一例示出了第一电极XP1~第一电极XP3中的电场分布图,而在最端第一电极XP5和最端第二电极YPj周边也形成同样的电场分布图。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触摸区域130的周缘部的电场强度为与触摸区域130的内侧的电场强度相比不减弱的水平,从而能够提高触摸区域130周缘部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
在该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宽部112和第一窄部113的宽度相比于位于比该最端第一电极XPj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第一电极XPi的第一宽部112和第一窄部113的宽度分别变窄。并且,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第二宽部114和第二窄部115的宽度相比于位于比该最端第二电极YPj靠内侧的位置的内侧第二电极YPi的第二宽部114和第二窄部115的宽度分别变窄。因此,在能够确保触摸区域130周缘部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同时,能够根据规格来调整传感器区域110的大小。由此,通过配合边框104的大小来决定最端第一电极XPj、最端第二电极YPj的宽度,也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特别是,为了有效实现窄边框化,优选的是,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位于第二方向d2上的外侧的缘部(缘部XE1、缘部XE5)沿第一方向d1形成为一条直线。并且,优选的是,最端第二电极YPj的位于第一方向d1上的外侧的缘部(缘部YE1、缘部YE5)沿第二方向d2形成为一条直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最端第一电极XPj中的第一窄部113的宽度We1比内侧第一电极XPi中的第一窄部113的宽度Wc1的一半大。另外,也可以是,最端第二电极YPj中的第二窄部115的宽度We2比内侧第二电极YPi中的第二窄部115的宽度Wc2的一半大。由此,最端第一电极XPj和最端第二电极YPj的面积变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触摸区域130周缘部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
此外,第一电极XP和第二电极YP的形状不限定于图4和图5所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直线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电极XP和第二电极YP是由包括铜、银等导电率高的导电性材料的多个导电线形成为网状而成的。
图7是表示构成第一电极XP的导电线的网形状的一例的图。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XP包括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从而具有多个交点的网形状的多个第一导电线116。例如,多个第一导电线116构成包括多个四边形的网形状,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为DV,另一条对角线的长度为DH。第一电极XP1~第一电极XP5各自的第一导电线116相对于第一电极XP的总面积所占的比例(网密度)大致相同。另外,在相邻的第一电极XP之间形成有与第一电极XP及第二电极YP均不导通的第一虚拟电极DP1。在图7中,第一虚拟电极DP1和第一电极XP形成于同一层。如图7所示,以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电极XP与第一虚拟电极DP1之间出现间隙的方式形成第一虚拟电极DP1,由此使第一电极XP与第一虚拟电极DP1之间非导通。另外,第一虚拟电极DP1也可以与第一电极XP同样地由网形状的多个导电线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一虚拟电极DP1也可以呈将网状的多个导电线在多处切断而成的形状,以确保第一虚拟电极DP1的非导通性。此外,第一虚拟电极DP1也可以形成在既没有形成第一电极XP也没有形成第二电极YP的层。
图8是表示构成第二电极YP的导电线的网形状的一例的图。如图8所示,第二电极YP包括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从而具有多个交点的网形状的多个第二导电线117。多个第二导电线117与第一电极XP同样地构成包括多个四边形的网形状,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中的一条对角线的长度为DV,另一条对角线的长度为DH。第二电极YP1~第二电极YP5各自的第二导电线117相对于第二电极YP的总面积所占的比例(网密度)大致相同。另外,在相邻的第二电极YP之间形成有与第一电极XP及第二电极YP均不导通的第二虚拟电极DP2。在图8中,第二虚拟电极DP2与第二电极YP形成于同一层。如图8所示,以在俯视观察时第二电极YP与第二虚拟电极DP2之间出现间隙的方式形成第二虚拟电极DP2,由此使第二电极YP与第二虚拟电极DP2之间非导通。另外,第二虚拟电极DP2也可以与第二电极YP同样地由网形状的多个导电线构成。在该情况下,第二虚拟电极DP2也可以呈将网状的多个导电线在多处切断而成的形状,以确保第二虚拟电极DP2的非导通性。此外,第二虚拟电极DP2也可以形成在既没有形成第一电极XP也没有形成第二电极YP的层。
图9中示出了由图7所示的第一电极XP和图8所示的第二电极YP构成的传感器区域110。在传感器区域110中,多个第一导电线116和多个第二导电线117被配置成彼此错开导电线的间隔的一半。另外,构成第一虚拟电极DP1的多个导电线和多个第二导电线117被配置成彼此错开导电线的间隔的一半。另外,构成第二虚拟电极DP2的多个导电线和多个第一导电线116被配置成彼此错开导电线的间隔的一半。通过这样,就传感器区域110整体而言,相邻的导电线的间隔大致相等。因而,在使第一电极XP与第二电极YP重叠的状态下俯视观察触摸区域110的情况下,就触摸区域110整体而言,网密度大致均匀。此外,使第一电极XP的网密度与第二电极YP的网密度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最端第一电极XPj及最端第二电极YPj的形状与内侧第一电极XPi及内侧第二电极YPi的形状分别不同。其结果,最端第一电极XPj及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特性与内侧第一电极XPi及内侧第二电极YPi的特性分别产生差异。具体地说,最端第一电极XPj的面积小于内侧第一电极XPi的面积,因此最端第一电极XPj中的网的交点比内侧第一电极XPi中的网的交点少。同样地,最端第二电极YPj的面积小于内侧第二电极YPi的面积,因此最端第二电极YPj中的网的交点比内侧第二电极YPi中的网的交点少。特别是,宽度窄的第一窄部113和第二窄部115中的网的交点变少,因此根据规格不同,会显现出产生断线的风险。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一部分追加增强导电线,由此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一部分网密度大于内侧第一电极XPi的网密度。另外,对最端第二电极YPj的一部分追加增强导电线,由此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一部分网密度大于内侧第二电极YPi的网密度。图10是表示追加增强导电线的区域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追加增强导电线的增强区域150是传感器区域110的周缘部,是边框区域120所包含的区域。
图11是表示对第一电极XP追加的第一增强导电线126的一例的图。图11示出了传感器区域110的右下部。如图11所示,在形成于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三边111c侧的最端第一电极XPj(在此为第一电极XP5)处形成有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以使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与多个第一导电线116相互交叉的方式将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与第一电极XP形成于同一层。通过像这样追加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作为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电极XP5中的网的交点增加。在图11中,在俯视观察时,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和多个第一导电线116被配置成以错开第一导电线116的间隔的1/4的方式彼此交错地配置。此外,在图11中,例示了第一电极XP5,而在形成于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一边111a侧的作为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第一电极XP1中也同样地形成有第一增强导电线126。
图12是表示对第二电极YP追加的第二增强导电线127的一例的图。图12示出了传感器区域110的右下部。如图12所示,在形成于传感器区域110的第四边111d侧的最端第二电极YPj(在此为第二电极YP5)处形成有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以使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与多个第二导电线117相互交叉的方式将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与第二电极YP形成于同一层。通过像这样追加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作为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第二电极YP5中的网的交点增加。在图12中,在俯视观察时,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和多个第二导电线117被配置成以错开第二导电线117的间隔的1/4的方式彼此交错地配置。此外,在图12中,例示了第二电极YP5,而在形成于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二边111b侧的作为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第二电极YP1中也同样地形成有第二增强导电线127。
图13是表示由图11所示的第一电极XP和图12所示的第二电极YP构成的传感器区域110的图。图13示出了传感器区域110的右下部。如上所述,通过形成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和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为:在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与第二增强导电线127彼此交叉的区域(传感器区域110的角部),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导电线116、第二导电线117、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以及第二增强导电线127彼此交叉。具体地说,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导电线116、第二导电线117、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以及第二增强导电线127被配置成以各错开第一导电线116(或第二导电线117)的间隔的1/4的方式彼此交错地配置。此外,在图13中,示出了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三边111c与第四边111d交叉的角部,而在传感器区域110的四个角部处均为同样的结构。
通过像这样在最端第一电极XPj处形成有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且在最端第二电极YPj处形成有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来使位于传感器区域110的周缘部的增强区域150的网密度大于触摸区域130的网密度。由此,最端第一电极XPj和最端第二电极YPj中的网的交点增加,能够降低发生断线的风险,并且提高触摸区域130的周缘部处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
另外,增强区域150包含于边框区域120,由此不容易看到网密度的不均匀所导致的导电线的条纹状不均匀。并且,也可以是,使触摸区域130与增强区域150相分离,以使得即使在边框104发生了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增强区域150也包含于边框区域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沿着最端第一电极XPj和最端第二电极YPj各自的外侧追加带状的延长布线,由此增加最端第一电极XPj和最端第二电极YPj各自的网的交点。图14是表示追加延长布线的区域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追加延长布线的延长区域151是位于传感器区域110的外侧且包含于边框区域120的区域。
图15是表示对第一电极XP追加的第一延长布线160的一例的图。图15示出了传感器区域110的右下部。如图15所示,沿着在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三边111c侧形成的最端第一电极XPj(在此为第一电极XP5)的缘部XE5追加地形成有第一延长布线160。第一延长布线160是沿着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缘部XE5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带状的布线。第一延长布线160与第一电极XP形成于同一层,第一延长布线160配置在第一导电线116的延长部上。通过像这样形成第一延长布线160,第一电极XP5中的网的交点增加。此外,在图15中例示了第一电极XP5,而在形成于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一边111a侧的第一电极XP1中也同样地形成有第一延长布线160。
图16是表示对第二电极YP追加的第二延长布线170的一例的图。图16示出了传感器区域110的右下部。如图16所示,沿着在传感器区域110的第四边111d侧形成的最端第二电极YPj(在此为第一电极YP5)的缘部YE5追加地形成有第二延长布线170。第二延长布线170是沿着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缘部YE5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带状的布线。第二延长布线170与第二电极YP形成于同一层,第二延长布线170配置在第二导电线117的延长部上。通过像这样形成第二延长布线170,第二电极YP5中的网的交点增加。此外,在图16中例示了第二电极YP5,而在形成于传感器区域110的第二边111b侧的第二电极YP1中也同样地形成有第二延长布线170。
通过像这样在最端第一电极XPj处追加地形成第一延长布线160且在最端第二电极YPj处追加地形成第二延长布线170,最端第一电极XPj和最端第二电极YPj各自的网的交点增加,能够降低发生断线的风险,并且提高触摸区域130的周缘部处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端第一电极XPj和最端第二电极YPj在传感器区域110的周缘部延伸。因此,最端第一电极XPj与形成于边框区域120的第二引出线122的距离变近,最端第二电极XPj与形成于边框区域120的第一引出线121的距离变近。其结果,由于第一引出线121和第二引出线122的影响,根据规格不同,会显现出传感器区域110的周缘部处的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下降的的风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一引出线121和第二引出线形成有接地布线,以使第一引出线121和第二引出线的影响降低。图17是表示形成有接地布线的触摸面板装置100的一例的图。如图17所示,沿着第一引出线121形成有第一接地布线181。另外,沿着第二引出线122形成有第二接地布线182。第一接地布线181和第二接地布线182只要分别沿着第一引出线121和第二引出线122形成即可,不限定于图17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多个第一接地布线181将第一引出线121夹在中间。另外,第一接地布线181也可以由多个导电线形成为网状。同样地,也可以形成为多个第二接地布线182将第二引出线122夹在中间。另外,第二接地布线182也可以由多个导电线形成为网状。
而且,当如图17所示那样形成第一接地布线181时,最端第二电极YPj(在此为第二电极YP5)的电容增加,最端第二电极Y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二电极YPi的时间常数会产生差异。因此,也可以是,以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二电极YPi的时间常数一致的方式决定最端第二电极YPj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以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二电极YPi的时间常数一致的方式决定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的网密度。另外,也可以是,以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二电极YPi的时间常数一致的方式决定第二延长布线170的布线宽度。具体地说,也可以使多个第二增强导电线127的网密度增加,以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电阻值减少。另外,也可以使第二增强导电线127的线宽度比第二导电线117的线宽度大,以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电阻值减少。另外,也可以使第二延长布线170的线宽度比第二导电线117的线宽度大,以使最端第二电极YPj的电阻值减少。
同样地,当形成如图17所示的第二接地布线182时,最端第一电极XPj(在此为第一电极XP5)的电容增加,最端第一电极X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一电极XPi的时间常数会产生差异。因此,也可以是,以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一电极XPi的时间常数一致的方式决定最端第一电极XPj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以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一电极XPi的时间常数一致的方式决定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的网密度。另外,也可以是,以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时间常数与内侧第一电极XPi的时间常数一致的方式决定第一延长布线160的布线宽度。具体地说,也可以使多个第一增强导电线126的网密度增加,以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电阻值减少。另外,也可以使第一增强导电线126的线宽度比第一导电线116的线宽度大,以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电阻值减少。另外,也可以使第一延长布线160的布线宽度比第一导电线116的线宽度大,以使最端第一电极XPj的电阻值减少。
另外,能够通过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01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来实现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图18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摸面板101的显示装置300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18所示,显示装置300构成为包括触摸面板101、驱动信号生成部102、检测处理部103、覆盖触摸面板101和显示面板301的周缘的边框104、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301、驱动显示面板301的显示驱动电路302以及背光装置(未图示)。触摸面板101、驱动信号生成部102以及检测处理部103与图1及图2所示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显示面板301由相向基板(未图示)、TFT基板(未图示)以及被夹持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未图示)构成,配置成与触摸面板101相重叠。显示驱动电路302例如构成为包括栅极线驱动电路(未图示)和数据线驱动电路(未图示)。在此,触摸面板101所包含的最端第一电极XPj的一部分和最端第二电极YPj的一部分从边框104露出到触摸区域130侧。触摸面板101既可以是安装于显示面板301的显示面的所谓的外置型触摸面板,也可以是将触摸面板101设置于显示面板301的玻璃基板与偏光板之间的所谓的内嵌型触摸面板。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所得到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这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