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0914A -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0914A
CN108700914A CN201780010074.5A CN201780010074A CN108700914A CN 108700914 A CN108700914 A CN 108700914A CN 201780010074 A CN201780010074 A CN 201780010074A CN 108700914 A CN108700914 A CN 108700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tablet computer
protective case
central spindle
ax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00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0914B (zh
Inventor
翟小东
何攀
张鹏
高步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00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0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0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0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10Pins, sockets or sleeves; Removable pins
    • E05D5/14Construction of sockets or slee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8Carrying enclosures containing additional elements, e.g. case for a laptop and a prin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10Pins, sockets or sleeves; Removable pins
    • E05D2005/102Pins
    • E05D2005/106Pins with non-cylindrical por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10Pins, sockets or sleeves; Removable pins
    • E05D5/14Construction of sockets or sleeves
    • E05D2005/145Construction of sockets or sleeves with elastically deformabl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能够在笔记本模式下对平板电脑进行稳定支撑,同时提高平板模式下的使用便捷性和轻薄体验度。该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盖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阻尼转轴铰接,第二支撑板与盖板之间可旋转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盖板的一端边沿设有底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并保护平板电脑的背面,底托用于与平板电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盖板上用于安装键盘,且盖板在旋转并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折后,可用于保护平板电脑的正面。本申请用于保护平板电脑。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1月1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034947.8、发明名称为“一种皮套键盘转轴支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希望能够获得更加轻薄、便携的移动体验,得到强大的生产力与个性化功能的支持。在众多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产品选择中,以轻薄、便携、配置合理为特性的二合一电脑,正成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一股新潮流。目前,市场上的二合一电脑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拔插式。示例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插拔式二合一电脑,参见图1,包括平板主机011和键盘012,键盘012的一端边沿通过阻尼转轴013铰接有连接件014,连接件014上设有卡勾015,平板主机011上设有能够与卡勾015配合的卡槽(图中未示出),当卡勾015与卡槽配合卡接时,键盘012和平板主机011实现了合体,此时为笔记本模式,而当卡槽由卡勾015上脱出时,可切换至平板模式。但是,图1所示二合一电脑在笔记本模式下,平板主机011上的支点较低,重心较高,点击屏幕时会出现摇晃,因此键盘012对平板主机011的支撑稳定性较差,用户体验较差。
第二类、翻转式。示例的,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翻转式二合一电脑,参见图2,包括显示屏幕021和键盘022,显示屏幕021与键盘022之间通过阻尼转轴023铰接,此阻尼转轴023可以实现显示屏幕021相对于键盘022的0°~360°旋转。由此,如图2所示,当显示屏幕021相对于键盘022处于站立状态时为笔记本模式;如图3所示,当显示屏幕021翻转360°并与键盘022对折时,则可以切换为平板模式。但是,由于键盘022不能与显示屏幕021分离,而在平板模式下,需要将键盘022与显示屏幕021对折起来使用,因此在平板模式下的使用便携性以及轻薄体验不好。
第三类、滑盖式。示例的,如图4所述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滑盖式二合一电脑,参见图4,包括显示屏幕031和安装于显示屏幕031背面的键盘032,显示屏幕031的背面设计有滑轨033(如图6所示),通过此滑轨033可以先水平向后推开显示屏幕(如图5所示),然后再向上抬起到合适角度(如图6所示),同时通过阻尼转轴进行有效支撑,从而实现平板模式到笔记本模式的转变,也即是,当显示屏幕031推开时,如图6所示,为笔记本模式,当显示屏幕与键盘水平合拢时,如图4所示,则切换为平板模式。但是,滑轨安装所需结构空间较大,整机不够轻薄;而且,键盘不能与显示屏幕分离,在平板模式下,需要将键盘与显示屏幕水平合拢后使用,因此平板模式下的使用便携性以及轻薄体验不好。
第四类、支撑式。示例的,如图7和图8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支撑式二合一电脑,参见图7和图8,包括键盘042、平板主机041和支架043,平板主机041与键盘042之间通过磁条实现吸合与分离,从而完成笔记本模式与平板模式之间的自由切换,支架043内嵌在平板主机041的外表面上,并通过阻尼转轴与平板主机041铰接,通过旋转支架043能够对平板主机041形成有效支撑。但是,由于支架043内嵌在平板主机041内,因此平板主机041所需结构空间较大,平板模式下的轻薄体验不高;同时这样的设计破坏了平板主机041背面的整洁一致性,影响了平板主机的美观。而且,平板主机041的背面直接裸露在外,缺少保护结构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的二合一电脑具有以下缺点:第一、笔记本模式下,平板主机的支点较低,重心较高,支撑稳定性较差;第二、平板模式下的使用便捷性和轻薄体验度较低;第三、外观整洁度较差,不美观;第四、未对平板主机进行保护。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能够在笔记本模式下对平板电脑进行稳定支撑,同时能够提高平板模式下的使用便捷性和轻薄体验度,还能够提升二合一电脑的外观整洁一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盖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阻尼转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边沿设有底托,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并保护平板电脑的背面,所述底托用于与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上用于安装键盘,且所述盖板在旋转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对折后,可用于保护所述平板电脑的正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在将正面朝上背面朝下的平板电脑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并与底托连接之后,可向上180°翻转盖板以覆盖平板电脑的正面,从而对平板电脑的正面和背面进行了有效保护。在切换至笔记本模式时,可将盖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第二支撑板相对于盖板向上翻转第一角度,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向下翻转第二角度,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边沿与水平桌面接触,以形成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的背面,同时底托托住平板电脑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笔记本模式下,通过底托连接平板电脑的背面,并通过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的背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对平板电脑的下端进行支撑的方案,稳定性更高。而在在切换至平板模式时,只需由保护套内取出平板电脑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平板模式下,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及轻薄体验度较优,且本申请通过保护套支撑平板电脑,因此无需在平板电脑的背面另外设置支架,由此平板模式下的外观整洁一致性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阻尼转轴包括轴套和轴芯,所述轴套和所述轴芯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所述轴套和所述轴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固定,所述轴套由弹性材料制作,且围绕 所述轴套的内壁一周形成有基圆圆弧段和变径圆弧段,所述轴芯配合套设于所述基圆圆弧段内,所述变径圆弧段的半径小于所述基圆圆弧段的半径,所述轴芯的外圆面上与所述变径圆弧段配合的位置形成有扁位。这样,轴芯在套设于轴套内并相对于轴套旋转时,轴芯的外圆面与轴套内壁的变径圆弧段接触挤压,使轴套径向向外扩张并产生弹性收缩力,以握紧轴芯并向轴芯施加旋转阻尼力,由此起到阻尼作用。此结构的阻尼转轴仅依靠轴芯和轴套的结构设计,即可起到阻尼效果,无需另外增设阻尼结构,因此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有利于实现保护套的轻薄化设计。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径圆弧段为两个,两个所述变径圆弧段以所述轴套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轴芯的外圆面上形成有两个扁位,两个所述扁位与两个所述变径圆弧段一一对应。这样,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变径圆弧段,能够防止轴芯在轴套内旋转后,轴芯的中轴线位置发生偏移,而且,两个对称设置的变径圆弧段能够增大轴芯在轴套内旋转时与轴套内壁的干涉量,提高轴芯在轴套内旋转时的阻尼力,从而使保护套能够在笔记本模式下对平板电脑进行大角度稳定支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扁位的扁位面与所述轴芯的外圆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有圆弧形倒角。这样,轴芯能够在轴套内连续转动,使三角支架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无级调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套的侧壁上开设有弹性缺口,所述弹性缺口与所述轴套内的轴孔连通,且所述弹性缺口贯穿所述轴套的两个端面。这样,可通过弹性缺口增大轴套的弹性,减小轴芯与轴套之间的磨损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阻尼转轴为多个,多个所述阻尼转轴沿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边沿均匀设置,且多个所述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这样,通过多个阻尼转轴保证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阻尼转轴的长度可以制作得较短,阻尼转轴中的轴芯在加工时的同轴度容易得到保证,因此轴芯的加工难度较低,阻尼转轴的组装难度较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阻尼转轴为两个,两个所述阻尼转轴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沿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这样,通过两个阻尼转轴保证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阻尼转轴的长度可以制作得较短,阻尼转轴中的轴芯在加工时的同轴度容易得到保证,因此轴芯的加工难度较低,阻尼转轴的组装难度较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之间设有遮挡轴,所述遮挡轴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遮挡轴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中的轴芯连接。这样,通过遮挡轴遮挡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保证了保护套的美观性。其中,遮挡轴与轴芯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旋转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轴的两端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孔,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中的轴芯靠近所述遮挡轴的一端向外延伸并配合伸入所述连接孔内。这样,在连接遮挡轴和轴芯时,仅需将轴芯套接于连接孔内即可,无需复杂的连接操作,因此,安装拆卸过程简单,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相等。这样,既可以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形成的三角支架具有较大的支撑角度调节范围,又可缩小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在形成三角支架后的占地面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中,围绕所述轴芯的侧壁一周开设有螺旋状的润滑油槽,所述润滑油槽由所述轴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轴芯的另一端。螺旋状的润滑油槽在起到储油润滑作用的同时,能够沿润滑油槽排出轴芯与轴套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碎屑,从而避免碎屑堵死润滑油槽而导致润滑失效,进而延长了阻尼转轴的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轴芯和所述轴套均由高碳钢制作。高碳钢的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好,能够延长阻尼转轴的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轴芯由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成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成型精度较高,能够保证轴芯的尺寸精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轴套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法一体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法的成型精度较高,能够保证轴套的尺寸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二合一电脑,包括平板电脑、键盘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所述平板电脑的背面支撑于所述保护套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与所述保护套的底托可拆卸连接,所述键盘安装于所述保护套的盖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合一电脑,翻转保护套的盖板以覆盖平板电脑的正面,从而对平板电脑的正面和背面进行了有效保护。在切换至笔记本模式时,可将盖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第二支撑板相对于盖板向上翻转第一角度,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向下翻转第二角度,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边沿与水平桌面接触,以形成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的背面,同时底托托住平板电脑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笔记本模式下,通过底托连接平板电脑的背面,并通过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的背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对平板电脑的下端进行支撑的方案,稳定性更高。而在在切换至平板模式时,只需由保护套内取出平板电脑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平板模式下,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及轻薄体验度较优,且本申请通过保护套支撑平板电脑,因此无需在平板电脑的背面另外设置支架,由此平板模式下的外观整洁一致性较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由 磁性材料制作,所述底托内固定有磁铁,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吸合于所述底托上,由此实现了底托与平板电脑的可拆卸连接,此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只需将平板电脑侧壁的材料选择为磁性材料即可,无需在平板电脑的侧壁设置连接结构,因此所需的结构空间小,有利于减小平板电脑的体积。同时,平板电脑的侧壁无需设置连接结构,保证了平板电脑的外观整洁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二合一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二合一电脑处于笔记本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二合一电脑处于平板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二合一电脑处于平板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二合一电脑在推开显示屏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二合一电脑处于笔记本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第四种二合一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二合一电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在保护平板电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在用于支撑平板电脑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在用于支撑平板电脑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套与轴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1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1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2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4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6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9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12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14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16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j)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17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k)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18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的摩擦扭矩与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的角度α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与遮挡轴的一种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的第一连接板、轴芯与轴套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的第一连接板、轴芯、轴套、第二连接板和连接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的第一连接板、轴芯、轴套、第二连接板和连接轴套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与遮挡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阻尼转轴与遮挡轴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a)为图21所示阻尼转轴和遮挡轴装配后的组件与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b)为图22(a)所示阻尼转轴和遮挡轴装配后的组件与第一支撑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c)为图22(b)所示阻尼转轴、遮挡轴和第一支撑板装配后的组件与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d)为图22(c)所示阻尼转轴、遮挡轴和第一支撑板装配后的组件与第二支撑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第一连接板、第一支撑板、铆钉、装饰片和软质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在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旋转同一角度的前提条件下,当第一支撑板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板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支撑角θ1与当第一支撑板的宽度等于第二支撑板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支撑角θ2之间的对比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在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 旋转形成同一支撑角θ的前提下,当第一支撑板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板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占地长度L1与当第一支撑板的宽度等于第二支撑板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占地长度L2之间的对比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中轴芯及轴芯上的润滑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合一电脑中平板电脑与底托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100,参照图9,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沿第一方向N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和盖板103,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2之间通过阻尼转轴104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02与所述盖板103之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02的上表面靠近所述盖板103的一端边沿设有底托105,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02用于支撑并保护平板电脑的背面,所述底托105用于与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103上用于安装键盘106,且所述盖板103在旋转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02对折后,可用于保护所述平板电脑200的正面(如图10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100,在将正面朝上背面朝下的平板电脑200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并与底托105连接之后,可向上180°翻转盖板103以覆盖平板电脑200的正面,翻转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从而对平板电脑200的正面和背面进行了有效保护。在切换至笔记本模式时,如图11所示,可将盖板103放置于水平桌面(图中未示出)上,并使第二支撑板102相对于盖板103向上翻转第一角度θ,第一支撑板101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02向下翻转第二角度α,第一支撑板101远离第二支撑板102的一端边沿与水平桌面接触,以形成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200的背面,同时底托105托住平板电脑200的下端,如图12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笔记本模式下,如图12所示,通过底托105连接平板电脑200的下端,并通过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200的背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对平板电脑200的下端进行支撑的方案,稳定性更高。而在在切换至平板模式时,只需由保护套100内取出平板电脑200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平板 模式下,平板电脑200的便携性及轻薄体验度较优,且本申请通过保护套100支撑平板电脑200,因此无需在平板电脑200的背面另外设置支架,由此平板模式下的外观整洁一致性较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角度θ为三角支架的支撑角,为了与笔记本模式相适应,可选的,第一角度θ的取值范围为20°~70°,第二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40°~140°。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支撑板102与盖板103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可以在第二支撑板102与盖板103之间连接转轴,也可以在第二支撑板102和盖板103上包覆一层软质材料,通过软质材料的折痕实现第二支撑板102与盖板103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当第二支撑板102和盖板103之间通过包覆于其上的软质材料的折痕实现可旋转连接时,软质材料可以为皮,也可以是布,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阻尼转轴104的具体结构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选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为:阻尼转轴包括轴套、弹性材料和轴芯,弹性材料贴设于轴套的内壁一周,轴芯压紧弹性材料并配合套接于轴套内,这种阻尼转轴结构中,弹性材料因变形而向轴芯施加一个握紧力,以阻止轴芯在轴套内旋转,由此起到了阻尼作用。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3,阻尼转轴104包括轴套1041和轴芯1042,轴套1041和轴芯1042中的一个与第一支撑板101相对固定,轴套1041和轴芯1042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支撑板102相对固定,轴套1041由弹性材料制作,且如图15(b)所示,围绕轴套1041的内壁一周形成有基圆圆弧段a和变径圆弧段b,轴芯1042配合套设于基圆圆弧段a内,变径圆弧段b的半径小于基圆圆弧段a的半径,如图15(a)所示,轴芯1042的外圆面上与变径圆弧段b配合的位置形成有扁位c。这样,轴芯1042在套设于轴套1041内(如图14所示)并相对于轴套1041旋转时,轴芯1042的外圆面与轴套1041内壁的变径圆弧段b接触挤压,使轴套1041径向向外扩张并产生弹性收缩力,以握紧轴芯1042并向轴芯1042施加旋转阻尼力,由此起到阻尼作用。此结构的阻尼转轴104仅依靠轴芯1042和轴套1041的结构设计,即可起到阻尼效果,无需增设其他结构,因此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有利于实现保护套100的轻薄化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基圆圆弧段a的半径为基圆圆弧段a上的点至轴套1041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示例的,轴芯的半径为0.95mm时,基圆圆弧段a的半径可以为0.96mm,以使轴芯和基圆圆弧段能够配合。变径圆弧段b的半径为变径圆弧段b上的点至轴套1041的中轴线的距离,示例的,变径圆弧段b的半径可以为0.82mm,此时,轴芯与变径圆弧段b配合产生6kgf.cm的摩擦扭矩。
其中,变径圆弧段b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相应的,轴芯1042上的扁位c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但是,为了防止轴芯1042在轴套1041内旋转后,轴芯1042的中轴线位置发生偏移,同时为了提高轴芯1042在轴套1041内旋转时的阻尼力,可选的,变径圆弧 段b为两个,两个变径圆弧段b以轴套1041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如图15(a)所示,轴芯1042的外圆面上形成有两个扁位c,两个扁位c与两个变径圆弧段b一一对应。这样,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变径圆弧段b,能够防止轴芯1042在轴套1041内旋转后,轴芯1042的中轴线位置发生偏移。而且,两个对称设置的变径圆弧段b能够增大轴芯1042相对于轴套1041而在轴套1041内旋转时与轴套1041内壁的干涉量,提高轴芯1042在轴套1041内旋转时的阻尼力,从而使保护套100能够在笔记本模式下对平板电脑200进行大角度稳定支撑。同时,变径圆弧段b的设置数量较少,轴套1041的结构复杂度较低。
另外,为了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形成的三角支架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无级调节,可选的,在轴套1041内孔的周向上,变径圆弧段b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坡圆弧段d和下坡圆弧段e,上坡圆弧段d的半径由基圆圆弧段a的半径逐渐缩小至变径圆弧段b的半径,下坡圆弧段e的半径由变径圆弧段b的半径逐渐增大至基圆圆弧段a的半径。由此,通过上坡圆弧段d和下坡圆弧段e提高了轴芯1042在轴套1041内旋转时干涉量变化的连续性,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形成的三角支架能够实现支撑角度(即如图11中的θ)的双向无级调节。而为了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形成的三角架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单向无级调节,仅需在轴套1041内孔的周向上,变径圆弧段b的一端设置上坡圆弧段d即可。而且,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为了降低轴套的成型难度,上坡圆弧段d和下坡圆弧段e的半径可以设置为固定值,且上坡圆弧段d和下坡圆弧段e的半径介于基圆圆弧段a的半径与变径圆弧段b的半径之间,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支撑角度的无级调节,同时,减小了轴套的结构复杂度,降低了轴套的成型难度。
为了进一步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形成的三角支架能够实现支撑角度的无级调节,如图15(a)和图16所示,可选的,扁位c的扁位面与轴芯1042的外圆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有圆弧形倒角。这样,轴芯1042能够在轴套1041内连续转动,使三角支架能够实现支撑角度θ的无级调节。
其中,如图16所示,圆弧形倒角处的圆弧面相对于轴芯中轴线的中心角为β1,β1可以为5°、8°或10°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以上表述,图15(a)或图16所示轴芯在图15(b)所示轴套内0~180°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可以为图17(a)~图17(k)所示,且阻尼转轴的摩擦扭矩与轴芯相对于轴套旋转的角度α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8所示,由图17(a)~图17(k)和图18可以看出,在轴芯相对于轴套0~40°旋转时,轴芯与轴套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增大,摩擦扭矩也由0kgf.cm逐渐增大至6kgf.cm;在轴芯相对于轴套40~140°旋转时,轴芯与轴套之间的干涉量保持不变,摩擦扭矩保持于6kgf.cm,在轴芯相对于轴套140~180°旋转时,轴芯与轴套之间的干涉量逐渐减小,摩擦扭矩由6kgf.cm逐渐缩小至0kgf.cm。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阻尼转轴中的轴芯和轴套能够在第一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40°~140°旋转时,起到阻尼作用,阻尼作用时的摩擦扭矩为6kgf.cm,此摩擦扭矩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变径圆弧段的半径进行调节。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大轴套1041的弹性以减小轴芯1042在轴套1041旋转时与轴套1041产生的磨损量,可选的,如图13或图14所示,所述轴套 1041的侧壁上开设有弹性缺口1043,如图14所示,所述弹性缺口1043与所述轴套1041内的轴孔连通,且所述弹性缺口1043贯穿所述轴套1041的两个端面。这样,可通过弹性缺口1043可增大轴套1041的弹性,减小轴芯1042与轴套1041之间的磨损量。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轴套1041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相对固定,可选的,如图13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44,轴套1041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044的一端边沿,第一连接板1044通过粘胶和铆钉连接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上,由此实现了轴套1041与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相对固定。粘胶和铆钉连接,连接的可靠性较高。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轴芯1042与第二支撑板或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相对固定,可选的,如图13所示,还包括第二连接板1045,第二连接板1045的一端边沿固定有连接轴套1046,轴芯1042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套接于连接轴套1046内,第二连接板1045通过粘胶和铆钉连接于第二支撑板或第一支撑板上,由此实现了轴芯1042与第二支撑板或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相对固定。粘胶和铆钉连接,连接的可靠性较高。
由于在通过铆钉A将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铆接于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之后,连接板和支撑板的外表面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凹凸不平或者间隙,因此如果直接在外表面上包覆皮、布等软质材料层B,则容易出现印痕而影响美观性。为了避免此问题,可选的,如图23所示,连接板与支撑板铆接后的外表面贴设有装饰片109,装饰片109能够遮盖高低不平位置和间隙位置,避免在包覆皮、布等软质材料层B后出现印痕。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可选实施例实现:
第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一个阻尼转轴,此阻尼转轴由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撑板的边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这样,通过一个较长的阻尼转轴实现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稳定连接,但是,由于此阻尼转轴较长,因此阻尼转轴内的轴芯长度也较长,细长的轴芯在加工时难以保证其同轴度,且容易产生变形,因此轴芯的加工难度较高,阻尼转轴的组装难度较大。
第二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阻尼转轴为多个,多个所述阻尼转轴沿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边沿均匀设置,且多个所述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这样,通过多个阻尼转轴保证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阻尼转轴的长度可以制作得较短,阻尼转轴中的轴芯在加工时的同轴度容易得到保证,因此轴芯的加工难度较低,阻尼转轴的组装难度较小。
第三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9所示,所述阻尼转轴104为两个,两个所述阻尼转轴10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沿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阻尼转轴104的旋转轴线共线。这样,通过两个阻尼转轴104保证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阻尼转轴104的长度可以制作得较短,阻尼转轴104中的轴芯1042在加工时的同轴度容易得到保证,因此轴芯1042的加工难度较低,阻尼转轴104的组装难度较小。
在上述第二种或第三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遮挡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之间的间隙,保证保护套100的美观性,可选的,如图19所示,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104之间设有遮挡轴107,所述遮挡轴107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2之间的间隙,且所述遮挡轴107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104中的轴芯1042连接。这样,通过遮挡轴107遮挡了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之间的间隙,保证了保护套100的美观性。
其中,遮挡轴107与轴芯1042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旋转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实现遮挡轴107与相邻两个阻尼转轴104中的轴芯1042之间的旋转连接,可选的,所述遮挡轴107的两端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104中的轴芯1042靠近所述遮挡轴107的一端向外延伸并配合伸入所述连接孔内。这样就实现了遮挡轴107与轴芯1042之间的旋转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仅需将轴芯1042套接于连接孔内即可,无需复杂的连接操作,因此,安装拆卸过程简单,效率较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阻尼转轴与遮挡轴之间装配过程可以为如图20(a)~图20(d)所示,参见图20(a)~图20(d),首先将两个阻尼转轴的轴芯1042分别旋转套接于两个阻尼转轴中第一连接板1044上固定的轴套1041内,并使轴芯1042的两端伸出轴套1041的两端(如图20(a)所示),然后将两个阻尼转轴中第二连接板1045上的连接轴套1046分别固定套接于两个轴芯1042伸出轴套1041的一端上(如图20(b)所示),装配后的结构如图20(c)所示,最后将遮挡轴107连接于两个轴芯1042伸出轴套1041的另一端上(如图20(d)所示),装配后的结构如图21所示。
进一步的,两个阻尼转轴104与遮挡轴107装配完成后所形成的组件(如图21所示)与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之间的装配过程可以为如图22(a)~图22(d)所示,参见图22(a)~图22(d),首先将两个阻尼转轴中的第一连接板1044通过粘胶和铆钉与第一支撑板101连接(如图22(a)所示),连接后的结构如图22(b)所示,其次将两个阻尼转轴中的第二连接板1045通过粘胶和铆钉与第二支撑板102连接(如图20(c)所示),装配后的结构如图22(d)所示。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N,第一支撑板101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也可以小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还可以等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在第一支撑板101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02旋转同一角度的前提条件下,如图24所示,当第一支撑板101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支撑角θ1小于当第一支撑板101的宽度等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支撑角θ2,因此,当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相等时,支撑角的调节范围更大。而在第一支撑板101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02旋转形成同一支撑角θ的前提下,如图25所示,当第一支撑板101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占地长度L1大于当第一支撑板101的宽度等于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时三角支架的占地长度L2。根据以上表述,为了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所形成的三角支架具有较大的支撑角调节范围,同时为了缩小第一 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在形成三角支架后的占地面积,可选的,沿第一方向N,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02的宽度相等。这样,既可以使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所形成的三角支架具有较大的支撑角调节范围,又可缩小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在形成三角支架后的占地面积。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轴芯1042在轴套1041内旋转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碎屑,为了排出此碎屑,同时为了对轴芯1042与轴套1041之间的接触部位进行有效润滑,可选的,如图26所示,围绕所述轴芯1042的侧壁一周开设有螺旋状的润滑油槽108,所述润滑油槽108由所述轴芯104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轴芯1042的另一端,螺旋状的润滑油槽108在起到储油润滑作用的同时,能够沿润滑油槽108排出轴芯1042与轴套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碎屑,从而避免碎屑堵死润滑油槽108而导致润滑失效,进而延长了阻尼转轴的寿命。
为了减小轴芯与轴套之间的磨损,延长阻尼转轴的寿命,可选的,所述轴芯和所述轴套均由高碳钢制作。高碳钢的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好,能够延长阻尼转轴的寿命。具体的,轴芯和轴套可以由SUS420钢材制作。
在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轴芯时,往往因难以保证轴芯的同轴度,而无法延长轴芯的设计长度,从而无法增大轴芯与轴套之间的摩擦接触面积,进而不能提供有效的阻尼力。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选的,所述轴芯由数控机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中心加工成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成型精度较高,能够保证轴芯的同轴度,从而可以适当增大轴芯的设计长度,在保证轴芯与轴套的摩擦接触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在增大轴芯的设计长度的同时,可减小轴芯的设计直径,从而使阻尼转轴可以做得小巧纤细。
同理,可选的,所述轴套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法(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一体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法的成型精度较高,能够达到0.01mm,能够保证轴套长度方向各个部分的同轴度,从而可以适当增大轴套的设计长度,在保证轴芯与轴套的摩擦接触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在增大轴套的设计长度的同时,可减小轴套的设计直径,从而使阻尼转轴可以做得小巧纤细。而且,由于轴套内壁各部分的半径不一致,因此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此异形轴套时,加工难度较高,且往往需要多道加工工序,而在采用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法成型零部件时,成型过程简单,效率较高,且一次成型,无需后续加工,因此轴套的成型过程简单,效率较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轴套在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法一体成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轴套的耐磨性和硬度,可选的,轴套可以采用以下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即,在轴套成型后,第一步,通过整形工艺弥补轴套在成型过程中的缺陷;第二步,通过热处理提高轴套的韧性和耐磨性;第三步,通过线切割工艺切割轴套上的弹性缺口,第四步,通过抛光工艺处理轴套的外表面以填充轴套外表面毛孔、划痕以及其它表面缺陷,从而提高疲劳阻力、腐蚀阻力;第五步,在轴套表面镀镍,以进一步提高轴套的耐腐蚀能力;第六步,通过气相沉积法在镀镍层的外表面沉积一层外观薄膜,此外观薄膜可以用于抗氧化,也可以用于标识轴套的颜色。
在上述处理工艺中,当轴套采用17-4PH合金制作时,其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可以 为:首先对轴套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时的温度为1050℃,持续时间为5小时,以改善合金的塑性和韧性,然后对轴套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时的温度为450℃,持续时间为8小时,以提高轴套的硬度和强度。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的轴套强度需要达到90~120(kgf/mm);硬度需要达到380~420(HV);直线度需要控制在0.04mm以内。当轴套采用SUS420钢材制作时,其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可以为:首先采用淬火处理技术将轴套加热至960℃,并保温40~60分钟,以减小轴套变形开裂的可能性,然后采用回火处理技术将轴套加热至200℃,并保温4小时,以提高轴套的延性和韧性。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后的轴套强度需要达到90~120(kgf/mm);硬度需要达到480~530(HV);直线度需要控制在0.04mm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阻尼转轴不仅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内,还可以应用于手机、相机、台灯等产品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保护套不仅可以用于保护平板电脑,还可以用于保护手机、学习机等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0~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二合一电脑,包括平板电脑200、键盘106和保护套100,所述保护套100为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100,所述平板电脑200的背面支撑于所述保护套100的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二支撑板102上,所述平板电脑200的侧壁与所述保护套100的底托105可拆卸连接,所述键盘106安装于所述保护套100的盖板103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合一电脑,翻转保护套100的盖板103以覆盖平板电脑200的正面,从而对平板电脑200的正面和背面进行了有效保护。在切换至笔记本模式时,可将盖板103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使第二支撑板102相对于盖板103向上翻转第一角度,第一支撑板101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02向下翻转第二角度,第一支撑板101远离第二支撑板102的一端边沿与水平桌面接触,以形成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200的背面,同时底托105托住平板电脑200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笔记本模式下,通过底托105连接平板电脑200的背面,并通过三角支架支撑平板电脑200的背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对平板电脑200的下端进行支撑的方案,稳定性更高。而在在切换至平板模式时,只需由保护套100内取出平板电脑200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平板模式下,平板电脑200的便携性及轻薄体验度较优,且本申请通过保护套100支撑平板电脑200,因此无需在平板电脑200的背面另外设置支架,由此平板模式下的外观整洁一致性较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底托105与平板电脑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有多种可选的实现方案,示例的,如图27所示,底托105上设有卡勾1051,平板电脑200上、与卡勾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通过卡勾1051与卡槽配合卡接,实现了底托105与平板电脑200的可拆卸连接,此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操作方便。又示例的,底托上设有螺纹过孔,平板电脑上、与螺纹过孔相对的位置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螺纹过孔配合连接于螺纹孔内,由此实现了底托与平板电脑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此结构简单,且连接的稳固定较佳。还示例的,如图12所示,平板电脑200的侧壁由磁性材料制作,底托105内固定有磁铁(图中未示出),平板电脑200的侧壁吸合于底托105上。这样,只需将平板电脑200侧壁的材料选择为磁 性材料即可,无需在平板电脑200的侧壁设置连接结构,因此所需的结构空间小,有利于减小平板电脑200的体积。同时,平板电脑200的侧壁无需设置连接结构,保证了平板电脑200的外观整洁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盖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阻尼转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边沿设有底托,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并保护平板电脑的背面,所述底托用于与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上用于安装键盘,且所述盖板在旋转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对折后,可用于保护所述平板电脑的正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包括轴套和轴芯,所述轴套和所述轴芯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固定,所述轴套和所述轴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固定,所述轴套由弹性材料制作,且围绕所述轴套的内壁一周形成有基圆圆弧段和变径圆弧段,所述轴芯配合套设于所述基圆圆弧段内,所述变径圆弧段的半径小于所述基圆圆弧段的半径,所述轴芯的外圆面上与所述变径圆弧段配合的位置形成有扁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圆弧段为两个,两个所述变径圆弧段以所述轴套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轴芯的外圆面上形成有两个扁位,两个所述扁位与两个所述变径圆弧段一一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的扁位面与所述轴芯的外圆面之间的拐角处均设有圆弧形倒角。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侧壁上开设有弹性缺口,所述弹性缺口与所述轴套内的轴孔连通,且所述弹性缺口贯穿所述轴套的两个端面。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为多个,多个所述阻尼转轴沿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边沿均匀设置,且多个所述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为两个,两个所述阻尼转轴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沿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之间设有遮挡轴,所述遮挡轴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且所述遮挡轴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中的轴芯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轴的两端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孔,相邻两个所述阻尼转轴中的轴芯靠近所述遮挡轴的一端向外延伸并配合伸入所述连接孔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宽度相等。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轴芯的侧壁一周开设有螺旋状的润滑油槽,所述润滑油槽由所述轴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轴芯的另一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和所述轴套均由高碳钢制作。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由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成型。
  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法一体成型。
  15. 一种二合一电脑,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电脑、键盘和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为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用保护套,所述平板电脑的背面支撑于所述保护套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与所述保护套的底托可拆卸连接,所述键盘安装于所述保护套的盖板上。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合一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由磁性材料制作,所述底托内固定有磁铁,所述平板电脑的侧壁吸合于所述底托上。
CN201780010074.5A 2017-01-17 2017-05-23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Active CN108700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49478 2017-01-17
CN201710034947 2017-01-17
PCT/CN2017/085573 WO2018133273A1 (zh) 2017-01-17 2017-05-23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0914A true CN108700914A (zh) 2018-10-23
CN108700914B CN108700914B (zh) 2020-10-09

Family

ID=6290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074.5A Active CN108700914B (zh) 2017-01-17 2017-05-23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1016B2 (zh)
EP (1) EP3567449A4 (zh)
JP (1) JP6915089B2 (zh)
CN (1) CN108700914B (zh)
WO (1) WO20181332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154A (zh) * 2019-10-23 2020-01-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5562432A (zh) * 2022-04-26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和平板电脑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6302B2 (en) * 2016-02-03 2022-02-2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agnetic hinge assemblies
WO2019241940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US11907021B2 (en) * 2019-02-01 2024-02-20 Urban Armor Gear, Llc Deployabl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eploying a deployable case
CN210429140U (zh) * 2019-11-27 2020-04-2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099612B2 (en) * 2020-01-02 2021-08-24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apparatus of a variable-torque laptop hinge
JP6945696B1 (ja) 2020-07-21 2021-10-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カバー装置
JP6967636B1 (ja) * 2020-07-21 2021-11-1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カバー装置
CN114690851A (zh) * 2020-12-28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与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5093Y (zh) * 2008-12-04 2009-10-2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102341023A (zh) * 2009-10-28 2012-02-01 柳志芳 阻尼机构
US20130111705A1 (en) * 2011-11-09 2013-05-09 First Dome Corporation Location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enclosure-type rotary shaft
CN204117023U (zh) * 2014-07-28 2015-01-21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支撑架
CN204288059U (zh) * 2014-11-27 2015-04-22 凯晖皮草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平板电脑保护皮套
CN205841479U (zh) * 2016-07-11 2016-12-28 严丽军 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0333A (en) * 1985-12-16 1986-12-23 Southco, Inc. Adjustable friction hinge
US5491874A (en) * 1993-06-02 1996-02-20 Cema Technologies, Inc. Hinge assembly
JP2009257421A (ja) 2008-04-15 2009-11-0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流体機械の軸封構造
US8390412B2 (en) 2010-09-17 2013-03-05 Apple Inc. Protective cover
TWI458418B (zh) 2012-02-06 2014-10-21 Wistron Corp 排線理線結構及其滑蓋式電子裝置
JP6094237B2 (ja) 2013-02-01 2017-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のチルト機構
TWI486746B (zh) * 2013-09-05 2015-06-01 Quanta Comp Inc 電子裝置
CN203658907U (zh) 2013-11-27 2014-06-18 深圳万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带有软皮键盘保护套的平板电脑
CN108089642B (zh) * 2013-12-11 2020-1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支架
US9549479B2 (en) 2014-05-20 2017-01-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iction hinge for tablet computers
CN104482035B (zh) 2014-11-03 2017-12-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5093Y (zh) * 2008-12-04 2009-10-2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102341023A (zh) * 2009-10-28 2012-02-01 柳志芳 阻尼机构
US20130111705A1 (en) * 2011-11-09 2013-05-09 First Dome Corporation Location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enclosure-type rotary shaft
CN204117023U (zh) * 2014-07-28 2015-01-21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支撑架
CN204288059U (zh) * 2014-11-27 2015-04-22 凯晖皮草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平板电脑保护皮套
CN205841479U (zh) * 2016-07-11 2016-12-28 严丽军 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154A (zh) * 2019-10-23 2020-01-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5562432A (zh) * 2022-04-26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和平板电脑组件
CN115562432B (zh) * 2022-04-26 2023-08-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和平板电脑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71016B2 (en) 2020-12-22
JP6915089B2 (ja) 2021-08-04
CN108700914B (zh) 2020-10-09
EP3567449A1 (en) 2019-11-13
EP3567449A4 (en) 2020-01-22
JP2020509510A (ja) 2020-03-26
US20200190877A1 (en) 2020-06-18
WO2018133273A1 (zh)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0914A (zh) 一种平板电脑用保护套和二合一电脑
CN107165927B (zh) 铰接元件
CN207782858U (zh) 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US6539582B1 (en) Hinge device
US20160153222A1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3109403U (ja) ディスプレイ
CN103195797B (zh) 铰链机构及具有铰链机构的掀盖式装置
US8320113B2 (en) Foldable device
CN202484069U (zh)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CN201221551Y (zh) 可调节扭矩的转轴及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4049757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456855A (zh) 拨轮机构及使用该拨轮机构的控制装置
US20140001941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clamshell device thereof
CN209801042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器
CN103687372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CN101825137B (zh) 多段式铰链总成及包含该总成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7051771U (zh) 转动机构和笔记本电脑
CN104571374A (zh) 具有转动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09674277U (zh) 一种具有应急电源的电脑一体机
CN101772286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5912106U (zh) 一种可旋转式手机指环支架
CN207527264U (zh)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WO2019009885A1 (en) STACK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2441713U (zh) 双轴翻转式枢纽器
CN204392342U (zh) 一种多向旋转式手机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