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791B - 电梯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8791B
CN108698791B CN201780014060.0A CN201780014060A CN108698791B CN 108698791 B CN108698791 B CN 108698791B CN 201780014060 A CN201780014060 A CN 201780014060A CN 108698791 B CN108698791 B CN 108698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liding part
elevator
carriage
movab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40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8791A (zh
Inventor
伊藤然一
宫川健
宇都宫健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98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8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20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means of rotatable eccentrically-mounted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24Operating devices
    • B66D5/30Operating devices electr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电梯制动装置具备:可动部(14),其能够相对于作为制动面的导轨(5)在垂直的方向上移位;转动滑动部(16),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可动部(14)转动,并且当进行了转动时与制动面接触;马达(20),其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以及电磁铁(21)和施力弹簧(22),它们当电源断开时,使转动滑动部(16)向与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在通常动作时,利用马达(20)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由此使转动滑动部(16)与制动面接触而保持制动面,在紧急时,断开电磁铁(21)的电源,由此使转动滑动部(16)与制动面接触,从而进行制动面的制动。

Description

电梯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进行电梯轿厢的保持及制动的电梯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电梯中,配置在井道内的轿厢被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上升降驱动。此外,轿厢在停止的情况下,由制动装置保持在停止位置。此外,在轿厢行驶时检测到某些异常而使轿厢紧急停止的情况下,也通过制动装置的制动使轿厢减速停止。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进行电梯轿厢的制动及保持的制动装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制动装置具备以能够相对于导轨移位的方式构成的安装座和偏心安装座。在安装座和偏心安装座上设置有制动衬片。在通常的各层中停止时,利用这些制动衬片夹持并抱紧导轨,由此得到制动力。在紧急停止时,利用电磁致动器使对导轨的抱紧解除,由此偏心安装座旋转。由此,使偏心安装座与导轨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力,从而使轿厢停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37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制动装置中,在紧急停止时,为了使偏心安装座旋转,必须移动轿厢。因此,在各层的停止位置处保持轿厢时,由于轿厢会发生下沉,不能用于保持轿厢。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不仅能够对轿厢的行驶进行制动,也能够保持轿厢的电梯制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制动装置,该电梯制动装置具备:可动部,其能够相对于作为对象的制动面在垂直的方向上移位;转动滑动部,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部转动,并且被配置成当从作为基准的基准角度转动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时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第一驱动部,其使所述转动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可动部转动;第二驱动部,其产生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转动滑动部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的第一作用力,当电源通电时,发挥克服所述第一作用力而不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转动滑动部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的力;以及位置调整部,其产生当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电源通电时,将所述可动部保持在所述基准角度的状态的所述转动滑动部不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位置上的第二作用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如下的电梯制动装置:由于利用第一驱动部使旋转滑动部直接转动,即使轿厢没有移动,也能够得到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并且,由于具备能够通过断开电源而动作的第二驱动部,不仅能够进行轿厢行驶时的制动,还能够进行轿厢的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梯系统整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转动滑动部向上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断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磁铁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实施了紧急动作的制动装置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6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梯系统整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一转动滑动部向上方向转动、使第二转动滑动部向下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转动滑动部向上方向转动的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梯系统整体结构的结构图。以下将电梯制动装置称作制动装置8。
在图1中,电梯的轿厢1配置在井道内。在井道的上部设置有曳引机2。在曳引机2所具备的绳轮上卷绕有绳索3。在绳索3的一端安装有轿厢1,在绳索3的另一端安装有对重4。轿厢1和对重4被绳索3以吊桶式悬吊保持。轿厢1被曳引机2所具备的马达在上下方向上升降驱动。在井道内设置有引导轿厢1升降的一对导轨5。导轨5在轿厢1的升降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5构成作为对象的制动面。即,通过用制动装置8把持导轨5,而进行轿厢1的保持及制动。
轿厢1的升降由电梯控制装置6控制。在电梯控制装置6中设置有制动指令部7。当轿厢1停止于各层时,制动指令部7输出保持轿厢1静止的保持指令、以及当电梯发生异常时制动轿厢1的制动指令。
在轿厢1搭载有一对制动装置8。制动装置8是通过把持导轨5而进行轿厢1的保持及制动的电梯制动装置。各制动装置8由制动控制装置9控制。制动控制装置9接收来自制动指令部7的保持指令或制动指令,使制动装置8动作。在制动控制装置9中设置有:控制制动装置8的动作的控制部10;以及检测轿厢1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11。
图2是示出图1的制动装置8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并非剖视图,而是侧视图,但为了容易理解附图,对各部件实施了不同的着色或阴影。在后述的图3~图5中也同样如此。此外,在图2中,将轿厢1的升降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相对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及“Z轴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纸面的左右方向,“Z轴方向”是纸面的进深方向。在后述的图3~图5中也同样如此。
在图2中,安装框12安装于轿厢1的侧面。安装框12具有矩形的框架形状。在安装框12的内部安装有导杆13。安装导杆13的位置是比安装框12内的中央靠下方的位置。导杆13具有杆状的形状,在X轴方向上延伸设置。
在安装框12的内部设置有可动部14。在可动部14的下部设置有1个以上的突起部。在可动部14的突起部中贯通有导杆13。由此,可动部14能够沿着导杆13相对于安装框12滑动。即,可动部14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位。由此,可动部14相对于轿厢1及导轨5在垂直方向即X轴方向上移位。
在可动部14安装有承接侧滑动部15及转动滑动部16。承接侧滑动部15及转动滑动部16在X轴方向上夹着导轨5彼此对置。即,导轨5配置在承接侧滑动部15与转动滑动部16之间。承接侧滑动部15及转动滑动部16与可动部14一同在X轴方向上移位。而且,承接侧滑动部15及转动滑动部16根据可动部14相对于安装框12的移位,能够分别相对于导轨5接触和分离。
承接侧滑动部15在与导轨5接触的面上安装有制动靴17。在转动滑动部16安装有上部制动靴18及下部制动靴19。
承接侧滑动部15固定设置于可动部14。承接侧滑动部15可以由与可动部14分体的部件构成,但也可以使承接侧滑动部15与可动部14一体成型。
另一方面,转动滑动部16相对于可动部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以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转动滑动部16经由马达20安装于可动部14。马达20为第一驱动部。马达20的旋转轴配置在Z轴方向上,并安装于可动部14和转动滑动部16。转动滑动部16能够以马达20的旋转轴为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转动。对马达20通电,由此产生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的旋转扭矩。另一方面,当马达20的电源断开时,旋转扭矩消失,转动滑动部16自由转动。
转动滑动部16的外周部大致分为由三条边构成。其中的一条边为曲线,另外两条边为直线。转动滑动部16的曲线状的外周部配置在导轨5侧。转动滑动部16的该曲线状的外周部构成导轨5能够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形成为,从作为基准的水平角度中的中央接触面起,伴随着向上下各个方向的旋转角的增加,距离旋转轴的曲率半径增大。上部制动靴18配置在接触面的上端,下部制动靴19配置在接触面的下端。
此外,在安装框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例如由电磁铁21和施力弹簧22构成。在电磁铁21的下部设置有突起部。导杆13贯通电磁铁21。电磁铁21能够沿着导杆13相对于安装框12滑动。施力弹簧22设置在可动部14与电磁铁21之间,赋予使可动部14与电磁铁21分离的力。电磁铁21通过流通电流,利用电磁力克服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来吸引可动部14。另一方面,当停止向电磁铁21供电从而使电磁铁21的电磁力停止时,电磁铁21在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下向电磁铁21从可动部14离开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可动部14、电磁铁21和施力弹簧2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可以为可动部14、分割可动部和施力弹簧22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铁21相当于分割可动部。分割可动部被设置为能够与可动部14连接及分离,借助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使得可动部14与分割可动部分离。在这样的结构中,电磁铁未必需要设置于分割可动部,电磁铁也可以设置于可动部14。而且,当电源向电磁铁通电时,借助电磁力使得分割可动部克服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而被向可动部14吸引。
位置调整弹簧23作为用于保持制动解除状态下的可动部14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配置在电磁铁21与安装框12之间。安装框12安装于轿厢1的侧面,因此位置调整弹簧23产生作用在电磁铁21与轿厢1之间的力。因此,位置调整弹簧23可以直接配置在电磁铁21与轿厢1之间。位置调整弹簧23被设计为具有相对于施力弹簧22充分小的作用力。另外,此处,使用位置调整弹簧23作为位置调整部,但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橡胶等能够得到复原力的机构。此外,此处,将位置调整弹簧23配置在安装框12与电磁铁21之间,但也可以配置在安装框12与可动部14之间。
在安装框12安装有进行电磁铁21的定位的定位机构(参照标号24、25)。定位机构配置在电磁铁21与安装框12之间。当电磁铁21因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而从可动部14离开时,定位机构调整电磁铁21相对于安装框12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定位机构由位置调整螺栓24和板25构成。板25配置在安装框12的内部。板25具有平板状的形状。板25的一个主面与电磁铁21对置。板25利用位置调整螺栓24固定于安装框12。当电磁铁21向从可动部14离开的方向移动时,电磁铁21与板25抵接而停止。另外,通过在板25的电磁铁21侧的主面安装橡胶等缓冲材料,能够减少电磁铁21与板25碰撞时的冲击。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8的动作。制动装置8的动作具有:使停止于各层的状态下的轿厢1保持静止的通常动作;以及当电梯中发生异常时制动轿厢1的紧急动作。
首先对制动装置8的通常动作进行说明。在通常动作时,在电梯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通过曳引机2使轿厢1停止于各层的停止位置。之后,从电梯控制装置6的制动指令部7对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输出用于使轿厢1保持的保持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保持指令时,从载荷检测部11获得轿厢1的载荷大小。接下来,控制部10根据轿厢1的载荷大小,对马达20通电,使转动滑动部16产生旋转扭矩,从而使转动滑动部16向上方向或下方向转动。
作为载荷检测部11,可以用称重装置那样的装置测量轿厢1内的载荷,也可以根据马达电流估计由曳引机2的马达保持轿厢1静止所需要的马达扭矩,并根据对重4的重量估计轿厢1的载荷。
此处,以轿厢1的载荷比对重4的载荷大的情况为例,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8的通常动作的动态。
图3示出利用马达20使转动滑动部16向上方向转动时的制动装置8。当由载荷检测部11检测到的轿厢1的载荷比对重4的载荷大时,即如果没有曳引机2产生的马达扭矩,则轿厢1向下方向下降的情况下,控制部10向马达20发出指令,以使转动滑动部16向上方向转动。此处的“上方向”指的是图3的箭头方向。即,指的是以马达2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另外,此处,以轿厢1向下方向下降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相反,在轿厢1向上上升的情况下,控制部10向马达20发出指令,以使转动滑动部16向下方向转动。即,在这样的情况下,使转动滑动部16向以马达2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随着转动滑动部16向上方向转动,上述的转动滑动部16的形状引起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之间的间隙减小,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接触。之后,当转动滑动部16进一步转动时,伴随于此,可动部14向承接侧滑动部15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而且,当制动靴17与导轨5接触时,导轨5被把持在制动靴17与下部制动靴19之间。
当导轨5被把持时,控制部10使电磁铁21的电磁力停止。图4示出在导轨5被把持后使电磁铁21的电磁力停止时的制动装置8。当电磁铁21的电磁力消失时,电磁铁21如图4的箭头所示,在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下,向从可动部14离开的方向移位,与板25接触并停止。在把持导轨5后,使电磁铁21停止,由此能够抑制能量消耗。
在把持导轨5后,使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停止。当使马达扭矩停止时,对轿厢1向下方向作用有从轿厢1的载荷中减去对重4的载荷而得的值的载荷。由于该载荷而作用有欲使转动滑动部16进一步转动的扭矩。通过轿厢1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产生的扭矩,起到了自助力作用,作用于导轨5的制动力增大。因此,能够减小由马达20施加的扭矩,即使是小型且轻量的马达,也能产生高的制动力。
最后,当使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停止时,轿厢1的静止保持完成,因此电梯控制装置6打开轿厢1的轿厢门。由此,进行乘客的出入。由于乘客的出入使得轿厢1的载荷变化,因此存在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的正负反转的情况。当对重4的载荷比轿厢1的载荷大时,轿厢1欲向上方向移动。伴随于此,由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使得作用于转动滑动部16的扭矩向着使转动滑动部16向下方向旋转的方向作用。控制部10在乘客出入的途中也监测由载荷检测部11检测的轿厢1的载荷信息,在轿厢1的载荷变动、且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反转的情况下,使马达20的扭矩反转,从而使转动滑动部16向相反侧转动。在乘客出入期间,载荷检测部11可以用称重装置那样的装置测量轿厢1内的载荷,也可以使用曳引机2的编码器来检测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
当乘客的出入完成时,电梯控制装置6关闭轿厢1的轿厢门,进行制动装置8的释放动作。电梯控制装置6首先在制动装置8的释放动作前,使曳引机2输出保持轿厢1静止所需要的马达扭矩。接下来,对制动控制装置9发出指令,以进行制动装置8的释放动作。制动控制装置9根据该指示,对电磁铁21通电,利用电磁铁21的电磁力使电磁铁21吸附于可动部14。将电磁铁21吸引到可动部14所需要的电磁力的大小根据制动装置8动作的状态下的电磁铁21与可动部14之间的间隙而变化。制动装置8动作的状态下的电磁铁21与可动部14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定位机构的位置调整螺栓24而调整,通过将该间隙调整为较小,能够减小吸引电磁铁21所需要的电磁力,因此能够减小电磁铁21。
利用电磁铁21的电磁力使电磁铁21吸附于可动部14后,制动控制装置9利用马达20的马达扭矩使转动滑动部16恢复初始的水平角度。即,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使得转动滑动部16的中央接触面处于与导轨5对置的位置,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随着转动滑动部16的角度恢复水平,可动部14在位置调整弹簧23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由此,承接侧滑动部15向从导轨5离开的方向移位,制动靴17从导轨5离开,导轨5的把持被解除。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1的制动装置8的通常动作的动态。
接下来,对制动装置8的紧急动作进行说明。此处,以在轿厢1下降时发生某些异常而进行制动装置8的紧急动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图5示出在轿厢1下降时实施了紧急动作的情况下的制动装置8。
当电梯中发生某些异常时,制动指令部7向控制部10输出制动指令。此时为图2的状态。控制部10当收到制动指令时,断开电磁铁21的电流,使电磁力停止。当电磁铁21的电磁力被断开时,借助施力弹簧22,使得可动部14与电磁铁21分离,电磁铁21与板25接触,并且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接触。在接触的时刻,转动滑动部16尚未转动,为初始的水平角度的状态。
在断开电磁铁21的电流时,需要使可动部14与电磁铁21分离,使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接触。因此,电磁铁21与作为定位机构的板25接触并停止时的位置调整弹簧23的作用力被设定成,比在断开电磁铁21的电流、且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接触的状态下作用于可动部14与电磁铁21之间的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小。
这样的话,在轿厢1下降时,当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接触时,伴随着轿厢1的移动,转动滑动部16被与导轨5之间的摩擦力拉动从而向上方向转动。即,顺时针转动。伴随着转动滑动部16向上方向转动,可动部14向承接侧滑动部15接近导轨5的方向在X轴方向上移位。而且,当制动靴17与导轨5接触时,导轨5被把持在制动靴17与下部制动靴19之间。由此,制动力作用于轿厢1,轿厢1向静止状态减速。
另外,在轿厢1上升时,当转动滑动部16与导轨5接触时,伴随着轿厢1的移动,转动滑动部16向下方向、即逆时针转动。
在紧急动作时,也能够通过由轿厢1的移动产生的、欲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的扭矩起到自助力作用,从而对轿厢1产生高制动力。
这样,具有能够使通常动作用的转动滑动部16直接动作的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20,由此在通常动作时,即使轿厢1不移动,也能够实现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即,能够防止停止于各层的轿厢1的下沉,同时实现高制动力。并且,与第一驱动部独立地具有能够通过断开电源而使制动装置8动作的第二驱动部(电磁铁21和施力弹簧22),由此在电梯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使轿厢1制动。此外,使用对于上下哪个方向均是伴随着旋转角的增加而距离旋转轴的曲率半径增大的转动滑动部16,由此在上下哪个方向都能够得到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因此能够实现制动装置8的小型化。
此外,能够由定位机构进行调整,使得制动装置8动作时的可动部14与电磁铁21之间的间隙减小,因此,能够减小电磁铁21,从而能够实现制动装置8的小型化。
此外,由载荷检测部11检测轿厢1的载荷,根据检测到的载荷的大小变更转动滑动部16的转动方向,由此还能够防止乘客出入时的轿厢1的下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梯制动装置具备:可动部14,其能够相对于作为对象的制动面即导轨5在垂直的方向上移位;转动滑动部16,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可动部14转动,并且被配置成当从作为基准的水平角度转动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时与制动面接触;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20,其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以及作为第二驱动部的电磁铁21和施力弹簧22,它们当电源断开时使可动部14移位,使得转动滑动部16向与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当通电时保持可动部14,使得水平角度的状态下的转动滑动部16位于不与制动面接触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制动装置在通常动作时,利用第一驱动部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由此使转动滑动部16与制动面接触,从而保持制动面。此外,在紧急时,通过断开第二驱动部的电磁铁21的电源,使转动滑动部16与制动面接触,从而进行制动面的制动。由此,在通常时,即使轿厢1不移动也能够得到自助力作用,并且在异常时也能够可靠地得到制动。
此外,转动滑动部16构成为在从水平角度起的两个方向上,伴随着从水平角度起的旋转角的增加,曲率半径增大,因此能够使得在通常动作时,当从作为基准的水平角度转动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时,转动滑动部16与制动面接触,而在水平角度的状态下,转动滑动部16不与制动面接触。
此外,第一驱动部构成为在通电时产生使转动滑动部16转动的旋转扭矩,在断开电源时旋转扭矩消失。此外,第二驱动部具有:施力弹簧22,其利用作用力,使可动部14向转动滑动部16与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以及电磁铁21,其通过通电克服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而吸引可动部14。由此,在异常时通过断开电源,可靠地得到制动。
此外,还具备: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弹簧23,其在第二驱动部的电源断开时,利用作用力保持可动部的位置;以及作为定位机构的位置调整螺栓24和板25,它们在电磁铁21的电源断开时保持电磁铁21的位置。此外,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弹簧23的作用力比施力弹簧22的作用力小。由此,利用位置调整部,当制动解除时能够在制动面与转动滑动部16之间生成间隙,能够避免拖滞运行。此外,利用位置调整部能够抑制电磁铁21所需要的电磁力,因此能够使电磁铁21小型化。
还具备检测轿厢1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11,第一驱动部根据由载荷检测部11检测到的轿厢1的载荷,控制转动滑动部16的转动。由此,能够检测与轿厢1内的载荷相应地变化的不平衡扭矩引起的轿厢1的移动方向,使转动滑动部16向适当的方向转动。此外,能够始终得到自助力作用。
实施方式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电梯制动装置配置于轿厢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可以将电梯制动装置配置于曳引机2。
图6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制动装置的电梯系统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将电梯制动装置配置于曳引机2,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标注与前述相同的标号,或在相同标号之后附加“a”进行表示,此处省略详述。
在图6中,在曳引机2中,在结合绳轮与马达的轴上设置有制动鼓26(参照图7)。制动鼓一般是曳引机2中使用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曳引机2中搭载有一对制动装置8a。制动装置8a是使用制动鼓26进行轿厢1的保持及制动的电梯制动装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鼓26构成作为对象的制动面。即,通过用制动装置8a把持制动鼓26,而进行轿厢1的保持及制动。
图7是示出图6的制动装置8a的结构图。图7并非剖视图,而是侧视图,但为了容易理解附图,对各部件实施了不同的着色或阴影。此外,在图7中,将轿厢1的升降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相对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及“Z轴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纸面的左右方向,“Z轴方向”是纸面的进深方向。此外,在图7中,未图示安装框12,但实际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设置有安装框12。
在图7中,导杆13a相对于制动面、即制动鼓26垂直地配置。即,制动鼓26的制动面配置在Y轴方向,导杆13a配置在X轴方向。在可动部14a的下方设置有突起部。在可动部14a的突起部,以贯通的方式设置有导杆13a。由此,可动部14a能够沿着导杆13a在X轴方向上滑动。即,可动部14a能够相对于制动鼓26在垂直方向即X轴方向上移位。
在可动部14a设置有转动滑动部16a。转动滑动部16a伴随着可动部14a的移位而在X轴方向上移位,能够与制动鼓26接触和分离。
在转动滑动部16a安装有上部制动靴18a和下部制动靴19a。转动滑动部16a的形状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转动滑动部16相同。
转动滑动部16a经由马达20a安装于可动部14a。马达20a为第一驱动部。马达20a的旋转轴安装于可动部14和转动滑动部16a。马达20a的旋转轴配置在Z轴方向上。在马达20a的旋转轴上安装有转动滑动部16a。转动滑动部16a能够以马达20a的旋转轴为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转动。对马达20a通电,由此产生使转动滑动部16a转动的旋转扭矩。另一方面,当电源断开时,旋转扭矩消失,转动滑动部16a自由转动。
转动滑动部16a的制动鼓26侧的外周部构成制动鼓26能够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形成为,从中央接触面起,伴随着向各个方向的旋转角的增加,距离旋转轴的曲率半径增大。上部制动靴18a配置在接触面的一端,下部制动靴19a配置在接触面的另一端。
此外,作为第二驱动部,设置有电磁铁21a和施力弹簧22a。在电磁铁21a的下方设置有突起部。导杆13a贯通电磁铁21a的突起部。电磁铁21a能够沿着导杆13a相对于安装框12在X轴方向上滑动。施力弹簧22a设置在可动部14a与电磁铁21a之间,赋予使可动部14a与电磁铁21a分离的力。电磁铁21a通过流通电流,利用电磁力克服施力弹簧22a的作用力来吸引可动部14a。另一方面,当停止向电磁铁21a供电从而使电磁铁21a的电磁力停止时,电磁铁21a在施力弹簧22a的作用力下向电磁铁21a从可动部14a离开的方向移动。另外,可以使用橡胶代替施力弹簧22a。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动装置8a的动作。首先对制动装置8a的通常动作进行说明。在通过曳引机2使轿厢1停止于各层的停止位置后,从电梯控制装置6的制动指令部7对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输出保持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保持指令时,从载荷检测部11获得轿厢1的载荷大小,根据轿厢1的载荷对马达20a通电,使转动滑动部16a产生旋转扭矩,从而使转动滑动部16a转动。此时的转动滑动部16a的转动方向相对于由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而作用于曳引机2的扭矩为相反方向。
随着转动滑动部16a转动,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鼓26之间的间隙减小,安装于转动滑动部16a的上部制动靴18a或下部制动靴19a与制动鼓26接触。此时,上部制动靴18a还是下部制动靴19a与制动鼓26接触,是由转动滑动部16a的旋转方向决定的。当上部制动靴18a或下部制动靴19a与制动鼓26接触时,产生制动力,制动鼓26被保持。
当保持制动鼓26时,电梯控制装置6使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停止。当使马达扭矩停止时,从轿厢1的载荷中减去对重4的载荷而得的载荷作用于曳引机2。由于该载荷而作用有欲使转动滑动部16进一步转动的扭矩。通过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产生的扭矩,起到了自助力作用,作用于制动鼓26的制动力增大。因此,能够减小由马达20施加的扭矩,即使是小型且轻量的马达,也能产生高的制动力。
当制动鼓26被保持时,控制部10使电磁铁21a的电磁力停止。通过使电磁铁21a停止,能够抑制能量消耗。
当使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停止时,轿厢1的静止保持完成,因此轿厢1打开轿厢门,进行乘客的出入。
当乘客的出入完成时,关闭轿厢1的门,进行制动装置8a的释放动作。首先,电梯控制装置6在制动装置8a的释放动作前,使曳引机2输出保持轿厢1静止所需要的马达扭矩。接下来,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利用电磁铁21a的电磁力使电磁铁21a吸附于可动部14a。
然后,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利用马达20a的马达扭矩使转动滑动部16a恢复到初始的角度。当转动滑动部16a的角度恢复时,上部制动靴18a或下部制动靴19a从制动鼓26离开,从而制动鼓26的保持被解除。
接下来,对制动装置8a的紧急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1行驶时,当电梯发生某些异常时,制动指令部7向控制部10输出制动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制动指令时,断开电磁铁21a的电流,使电磁力停止。当电磁铁21a的电磁力被断开时,借助施力弹簧22a,使得可动部14a与电磁铁21a分离,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鼓26接触。
在轿厢1行驶时,当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鼓26接触时,伴随着轿厢1的移动,转动滑动部16a由于与制动鼓26之间的摩擦力而转动。伴随着转动滑动部16a的转动,可动部14a向接近电磁铁21a的方向移位。然后,当制动鼓26与上部制动靴18a或下部制动靴19a接触时,制动鼓26被上部制动靴18a或下部制动靴19a制动。由此,轿厢1上作用有制动力,轿厢1向静止状态减速。
在紧急动作时,也能够通过由轿厢1的移动产生的、欲使转动滑动部16a转动的扭矩起到自助力作用,从而对轿厢1产生高制动力。
这样,将电梯制动装置配置于曳引机2也是一样地,在通常动作时,即使轿厢1没有移动,也能够实现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并且在电梯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轿厢1制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梯制动装置具备:可动部14a,其能够相对于作为对象的制动面即制动鼓26在垂直的方向上移位;转动滑动部16a,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可动部14a转动,并且被配置成当从作为基准的水平角度转动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时与制动面接触;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20a,其使转动滑动部16a转动;以及作为第二驱动部的电磁铁21a和施力弹簧22a,它们当电源断开时使可动部14a移位,使得转动滑动部16a向与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当通电时保持可动部14a,使得水平角度的状态下的转动滑动部16a位于不与制动面接触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制动装置在通常动作时,利用第一驱动部使转动滑动部16a转动,由此使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面接触,从而保持制动面。此外,在紧急时,通过断开第二驱动部的电磁铁21a的电源,使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面接触,从而进行制动面的制动。由此,在通常时,即使轿厢1不移动也能够得到自助力作用,并且在异常时也能够可靠地得到制动。
此外,转动滑动部16a与实施方式1同样,构成为在从水平角度起的两个方向上,伴随着从水平角度起的旋转角的增加,曲率半径增大,因此能够使得在通常动作时,当从作为基准的水平角度转动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时,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面接触,而在水平角度的状态下,转动滑动部16a不与制动面接触。
此外,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20a构成为在通电时产生使转动滑动部16a转动的旋转扭矩,在断开电源时旋转扭矩消失。此外,第二驱动部具有:施力弹簧22a,其利用作用力,使可动部14a向转动滑动部16a与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以及电磁铁21a,其通过通电克服施力弹簧22a的作用力而吸引可动部14a。由此,在异常时通过断开电源,可靠地得到制动。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还具备检测轿厢1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11,第一驱动部根据由载荷检测部11检测到的轿厢1的载荷,控制转动滑动部16的转动。由此,能够检测与轿厢1内的载荷相应地变化的不平衡扭矩引起的轿厢1的移动方向,使转动滑动部16向适当的方向转动。此外,能够始终得到自助力作用。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在可动部14配置有一个转动滑动部1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如图8所示,可以在可动部14b配置对转动滑动部16b进行辅助的辅助转动滑动部28b。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制动装置的制动装置8b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可动部14b配置有对转动滑动部16b进行辅助的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这一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标注与前述相同的标号,或在相同标号之后附加“b”进行表示,此处省略详述。
此外,在图8中,将轿厢1的升降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相对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纸面的左右方向,“Z轴方向”是纸面的进深方向。
在图8中,在安装框12b的内部设置有可动部14b。而且,在可动部14b安装有承接侧滑动部15b、转动滑动部16b以及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与转动滑动部16b同样,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在X轴方向上夹着导轨5与承接侧滑动部15b对置。即,导轨5配置在承接侧滑动部15b与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之间。辅助转动滑动部28b、承接侧滑动部15b以及转动滑动部16b与可动部14b一同在X轴方向上移位。并且,辅助转动滑动部28b、承接侧滑动部15b以及转动滑动部16b根据可动部14b相对于安装框12b的移位,能够分别相对于导轨5接触和分离。
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相对于可动部14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以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在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安装有上部制动靴29b和下部制动靴30b。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经由马达31b安装于可动部14b。安装于转动滑动部16b的马达20b和安装于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马达31b成为第一驱动部。马达31b的旋转轴配置在Z轴方向上,并安装于可动部14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能够以马达31b的旋转轴为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转动。对马达31b通电,由此产生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转动的旋转扭矩。另一方面,当马达31b的电源断开时,旋转扭矩消失,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自由转动。
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外周部大致分为由三条边构成。其中的一条边为曲线,另外两条边为直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曲线状的外周部配置在导轨5侧。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该曲线状的外周部构成导轨5能够接触的接触面。接触面形成为,从作为基准的水平角度中的中央接触面起,伴随着向上下各个方向的旋转角的增加,距离旋转轴的曲率半径增大。上部制动靴29b配置在接触面的上端,下部制动靴30b配置在接触面的下端。
辅助转动滑动部28b是对转动滑动部16b的功能进行辅助的部分,因此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外形比转动滑动部16b小。此外,对于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转动的马达31b,安装的是比使转动滑动部16b转动的马达20b小型的马达。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动装置8b的动作。首先,对制动装置8b的通常动作进行说明。在通过曳引机2使轿厢1停止于各层的停止位置后,从电梯控制装置6的制动指令部7对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输出保持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保持指令时,从载荷检测部11获得轿厢1的载荷大小,根据轿厢1的载荷对马达20b通电,使转动滑动部16b产生旋转扭矩,从而使转动滑动部16b向上方向或下方向转动。同时,控制部10根据轿厢1的载荷,也对马达31b通电,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产生旋转扭矩,从而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向上方向或下方向转动。
此时的转动滑动部16b的转动方向相对于由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而作用于轿厢的力为相反方向。另一方面,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转动方向相对于由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而作用于轿厢的力为相同方向。即,当考虑轿厢1的载荷比对重4的载荷大的情况时,对轿厢1作用有下方向的力。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滑动部16b的转动方向为上方向,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转动方向为下方向。
图9示出使转动滑动部16b向上方向转动时的制动装置8b。此处的“上方向”指的是以马达20b的旋转轴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
随着转动滑动部16b转动,转动滑动部16b与导轨5之间的间隙减小,转动滑动部16b与导轨5接触。之后,当转动滑动部16b进一步转动时,伴随于此,可动部14b向承接侧滑动部15b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而且,当制动靴17b与导轨5接触时,导轨5被把持在制动靴17b与上部制动靴18b之间、或制动靴17b与下部制动靴19b之间。
此时,同时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向与转动滑动部16b相反的方向转动。随着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也转动,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与导轨5之间的间隙减小,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也与导轨5接触。辅助转动滑动部28b根据可动部14b的移位而转动,以维持与导轨5的接触。例如,以比转动滑动部16b产生的旋转扭矩小的旋转扭矩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转动,由此不会妨碍可动部14b的移位就能够维持与导轨5的接触。而且,当制动靴17b与导轨5接触时,上部制动靴29b或下部制动靴30b与导轨5接触。
在把持导轨5后,使来自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的产生停止。当使马达扭矩的产生停止时,对轿厢1作用有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产生的载荷。由于该载荷而作用有欲使转动滑动部16b进一步转动的扭矩。通过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产生的扭矩,起到了自助力作用,能够使作用于导轨5的制动力增大。
当使来自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的产生停止、且轿厢1的静止保持完成时,轿厢1打开轿厢门,进行乘客的出入。由于乘客的出入使得轿厢1的载荷变化,因此存在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反转的情况。当由于乘客的出入而使得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的作用方向反转时,由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而作用于转动滑动部16b的扭矩向使转动滑动部16b产生的制动力减少的方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反转的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而作用于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扭矩向进一步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转动的方向作用。在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产生自助力作用,能够使作用于导轨5的制动力增大。因此,控制部10在乘客出入的途中也监测由载荷检测部11检测的轿厢1的载荷信息,在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反转的情况下,使马达31b的扭矩增大,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反转前开始,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就维持与导轨5接触的状态,因此,在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反转后,立即产生用于把持导轨5的制动力。由此,在由于乘客的出入而使得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反转的情况下,也不用使轿厢1移动,就能够实现由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
此时,转动滑动部16b可以维持与导轨5的接触状态,在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再次反转的情况下具备,也可以使转动方向反转,向与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相同的方向产生制动力,使作用于导轨5的制动力增加。
当乘客的出入完成时,电梯控制装置6关闭轿厢1的门,进行制动装置8b的释放动作。首先,电梯控制装置6在制动装置8b的释放动作前,使曳引机2输出保持轿厢1静止所需要的马达扭矩。然后,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利用马达20b的马达扭矩使转动滑动部16b恢复到初始的角度。同时,控制部10利用马达31b的马达扭矩,也使辅助转动滑动部28b恢复到初始的角度。当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角度恢复时,借助位置调整弹簧23b的作用力使得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从导轨5离开,导轨5的把持被解除。
接下来,对制动装置8b的紧急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1行驶时,当电梯发生某些异常时,制动指令部7向控制部10输出制动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制动指令时,断开电磁铁21b的电流,使电磁力停止。当电磁铁21b的电磁力被断开时,借助施力弹簧22b,使得可动部14b与电磁铁21b分离,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与导轨5接触。
在轿厢1行驶时,当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与导轨5接触时,伴随着轿厢1的移动,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由于与导轨5之间的摩擦力而转动。伴随着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转动,可动部14b向承接侧滑动部15b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而且,当制动靴17b与导轨5接触时,导轨5被把持在制动靴17b与上部制动靴18b以及上部制动靴29b之间、或制动靴17b与下部制动靴19b以及下部制动靴30b之间。由此,轿厢1上作用有制动力,轿厢1向静止状态减速。
在紧急动作时,也能够通过由轿厢1的移动产生的、欲使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转动的扭矩起到自助力作用,从而对轿厢1产生高制动力。
另外,此处说明了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同时与导轨5接触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转动滑动部16b相比,辅助转动滑动部28b配置在相对于导轨5较远的位置,当紧急停止时,仅转动滑动部16b与导轨5接触。相反,也可以配置为仅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在紧急停止时与导轨5接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梯制动装置具备辅助转动滑动部28b,在通常动作时,向与转动滑动部16b相反的方向转动,在乘客进入时,维持导轨5与上部制动靴29b或下部制动靴30b的接触状态。由此,即使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作用的方向改变,也能够利用接触的上部制动靴29b或下部制动靴30b,立即使制动力作用于导轨5。由此,能够防止轿厢1移动。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通常动作时,通过利用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20b使转动滑动部16b转动来保持制动面,因此在通常时,即使轿厢1不移动也能够得到自助力作用。
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也与转动滑动部16b同样,使用对于上下哪个方向均是伴随着旋转角的增加而距离旋转轴的曲率半径增大的形状,由此在上下哪个方向都得到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因此能够实现制动装置8b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转动滑动部28b比转动滑动部16b小,但并不限于此,辅助转动滑动部28b与转动滑动部16b可以是相同大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动滑动部16b和辅助转动滑动部28b的基准设为水平角度,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将从水平角度倾斜规定角度的角度设定为基准角度。而且,可以使得当从设定的基准角度转动了规定的旋转角度时与制动面接触,而在基准角度的状态下,不与制动面接触。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具有曲线状的外周部的转动滑动部1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也可以配置具有倾斜状的外周部的转动滑动部34c。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4的电梯制动装置的制动装置8c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配置有具有倾斜状的外周部的转动滑动部34c,这一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部分,标注与前述相同的标号,或在相同标号之后附加“c”进行表示,此处省略详述。
此外,在图10中,将轿厢1的升降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相对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纸面的左右方向,“Z轴方向”是纸面的进深方向。
在图10中,在安装框12c的内部设置有可动部14c。而且,在可动部14c安装有转动滑动部34c。转动滑动部34c与可动部14c一同在X轴方向上移位。而且,转动滑动部34c根据可动部14c相对于安装框12c的移位,能够相对于导轨5接触和分离。
此外,在安装框12c的内部也设置有承接侧滑动部36c。转动滑动部34c在X轴方向上夹着导轨5与承接侧滑动部36c对置。即,导轨5配置在转动滑动部34c与承接侧滑动部36c之间。
承接侧滑动部36c具有U字型形状。承接侧滑动部36c在X轴方向上向可动部14c的方向开口。具体而言,承接侧滑动部36c由杆状的主体36cc和突出部36ca构成,突出部36ca从主体36cc的两端在X轴方向上向转动滑动部34c延伸。在承接侧滑动部36c的主体36cc的与导轨5对置的面上,经由施力弹簧32c安装有制动靴17c。
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截面形状具有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三角形。转动滑动部34c被配置成,前端部34cc的该三角形的一条边、即前端部34cc的1个面相对于导轨5平行。在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该面安装有制动靴35c。
在承接侧滑动部36c的下部设置有1个以上的突起部36cb。在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起部36cb贯通有导杆13c。由此,承接侧滑动部36c能够沿着导杆13c相对于安装框12c滑动。即,承接侧滑动部36c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位。由此,承接侧滑动部36c相对于轿厢1和导轨5在垂直方向即X轴方向上移位。此外,作为用于保持制动解除状态下的承接侧滑动部36c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位置调整弹簧33c配置在承接侧滑动部36c与安装框12c之间。
转动滑动部34c相对于可动部14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
以下对转动滑动部34c和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结构进行说明。
转动滑动部34c经由马达20c安装于可动部14c。马达20c是第一驱动部。马达20c的旋转轴配置在Z轴方向上,并安装于可动部14c和转动滑动部34c。转动滑动部34c能够以马达20c的旋转轴为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转动。对马达20c通电,由此产生使转动滑动部34c转动的旋转扭矩。另一方面,当马达20c的电源断开时,旋转扭矩消失,转动滑动部34c自由转动。
如上所述,在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与导轨5接触的面配置有制动靴35c。前端部34cc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形状,因此在前端部34cc,安装有制动靴35c的面的相反侧成为上下方向的斜坡。以下将该部分称作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相对于转动滑动部34c自由旋转。
如上所述,承接侧滑动部36c具有U字型形状,朝向转动滑动部34c设置有2个突出部36ca。转动滑动部34c的这些突出部36ca穿过导轨5的背侧,延伸到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背侧。并且,在这些突出部36ca的前端,以分别与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斜坡对置的方式设有斜坡。具体而言,设置于上侧的突出部36ca的斜坡与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的上半部分对置,同样地,设置于下侧的突出部36ca的斜坡与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的下半部分对置。由此,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出部36ca也与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同样地在上下方向两方具有斜坡。以下将这些部分称作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动装置8c的动作。首先,对制动装置8c的通常动作进行说明。在通过曳引机2使轿厢1停止于各层的停止位置后,从电梯控制装置6的制动指令部7对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输出保持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保持指令时,从载荷检测部11获得轿厢1的载荷大小,根据轿厢1的载荷对马达20c通电,使转动滑动部34c产生旋转扭矩,从而使转动滑动部34c向上方向或下方向转动。
此时的转动滑动部34c的转动方向相对于由于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4的载荷之差而作用于轿厢的力为相反方向。即,当考虑轿厢1的载荷比对重4的载荷大的情况时,对轿厢1作用有下方向的力。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滑动部34c的转动方向为上方向。
图11示出使转动滑动部34c向上方向转动时的制动装置8c。此处的“上方向”指的是以马达20c的旋转轴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
随着转动滑动部34c转动,转动滑动部34c与承接侧滑动部36c之间的间隙减小,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与转动滑动部34c的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接触。之后,当转动滑动部34c进一步转动时,伴随于此,承接侧滑动部36c向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并且,制动靴17c与导轨5接触,借助施力弹簧32c被按压于导轨5。当转动滑动部34c从此处进一步转动时,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沿着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移动,并且转动滑动部34c向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此时,可动部14c也通过转动滑动部34c向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并且,当安装于转动滑动部34c的制动靴35c与导轨5接触时,导轨5被把持在制动靴17c与制动靴35c之间。
在把持导轨5后,使来自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的产生停止。当使马达扭矩的产生停止时,对轿厢1作用有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产生的载荷。由于该载荷,使得安装于轿厢1的安装框12c也在向与轿厢1相同的方向移动的方向上受到载荷,因此在承接侧滑动部36c上也施加有上方向或下方向的载荷。此时,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与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彼此接触,因此,施加到承接侧滑动部36c上的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产生的载荷通过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向欲进一步将转动滑动部34c按压于导轨5的方向作用。通过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产生的载荷,起到了自助力作用,能够使作用于导轨5的制动力增大。因此,能够减小由马达20c施加的扭矩,即使是小型且轻量的马达,也能够产生高制动力。
当使曳引机2的马达扭矩的产生停止时,轿厢1的静止保持完成,因此轿厢1打开轿厢门,进行乘客的出入。
当乘客的出入完成时,关闭轿厢1的门,进行制动装置8c的释放动作。首先,电梯控制装置6在制动装置8c的释放动作前,使曳引机2输出保持轿厢1静止所需要的马达扭矩。然后,制动控制装置9的控制部10利用马达20c的马达扭矩使转动滑动部34c恢复到初始的角度。当转动滑动部34c的角度恢复时,借助位置调整弹簧23c的作用力使得转动滑动部34c从导轨5离开,借助位置调整弹簧33c的作用力使得承接侧滑动部36c也从导轨5离开。由此,导轨5的把持被解除。
接下来,对制动装置8c的紧急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1行驶时,当电梯发生某些异常时,制动指令部7向控制部10输出制动指令。控制部10当收到制动指令时,断开电磁铁21c的电流,使电磁力停止。当电磁铁21c的电磁力被断开时,借助施力弹簧22c,使得可动部14c与电磁铁21c分离,转动滑动部34c与导轨5接触。
在轿厢1行驶时,当转动滑动部34c与导轨5接触时,伴随着轿厢1的移动,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与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接触。并且,承接侧滑动部36c借助转动滑动部34c的前端部34cc的倾斜部,向制动靴17c接近导轨5的方向移位。而且,当制动靴17c与导轨5接触时,导轨5被把持在制动靴17c与制动靴35c之间。由此,轿厢1上作用有制动力,轿厢1向静止状态减速。
在紧急停止时,也能够通过因轿厢1的移动而从承接侧滑动部36c的突出部36ca的倾斜部施加到转动滑动部34c的、欲将转动滑动部34c按压于导轨5的载荷,起到自助力作用,从而对轿厢1产生高制动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梯制动装置具备均具有倾斜部的转动滑动部34c和承接侧滑动部36c。由此,通过作用于轿厢1的、轿厢1的载荷与对重的载荷之差产生的载荷,得到自助力作用产生的高制动力,因此能够实现制动装置8c的小型化。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通常动作时,通过利用作为第一驱动部的马达20c使转动滑动部34c转动来保持制动面,因此在通常时,即使轿厢1不移动也能够得到自助力作用。
标号说明
1:轿厢;2:曳引机;3:绳索;4:对重;5:导轨;6:电梯控制装置;7:制动指令部;8、8a、8b、8c:制动装置;9:制动控制装置;10:控制部;11:载荷检测部;12、12b、12c:安装框;13、13a、13b、13c:导杆;14、14a、14b、14c:可动部;15、15b:承接侧滑动部;16、16a、16b:转动滑动部;17、17b、17c:制动靴;18、18a、18b:上部制动靴;19、19a、19b:下部制动靴;20、20a、20b、20c:马达;21、21a、21b、21c:电磁铁;22、22a、22b、22c:施力弹簧;23、23b、23c:位置调整弹簧;24、24b、24c:位置调整螺栓;25、25b、25c:板;26:制动鼓;28b:辅助转动滑动部;29b:上部制动靴;30b:下部制动靴;31b:马达;32c:施力弹簧;33c:位置调整弹簧;34c:转动滑动部;35c:制动靴;36c:承接侧滑动部。

Claims (15)

1.一种电梯制动装置,该电梯制动装置具备:
可动部,其能够相对于作为对象的制动面在垂直的方向上移位;
转动滑动部,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部转动,并且被配置成当从作为基准的基准角度转动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角度时与所述制动面接触;
第一驱动部,其使所述转动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可动部转动;
第二驱动部,其产生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转动滑动部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的第一作用力,当电源通电时,发挥克服所述第一作用力而不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转动滑动部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的力;以及
位置调整部,其产生当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电源通电时,将所述可动部保持在所述基准角度的状态的所述转动滑动部不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位置上的第二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大小比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具备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部连接和分离的分割可动部,
所述第二驱动部利用所述第一作用力在电源断开时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分割可动部分离,在电源通电时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分割可动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具备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可动部连接和分离的分割可动部,
所述第二驱动部利用所述第一作用力在电源断开时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分割可动部分离,在电源通电时使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分割可动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作用力作用于所述分割可动部与电梯的轿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作用力作用于所述分割可动部与电梯的轿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部具有:
施力弹簧,其利用所述第一作用力,使所述可动部向所述转动滑动部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方向移位;以及
电磁铁,其通过通电,克服所述施力弹簧产生的所述第一作用力,吸引所述可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还具备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电源断开时保持所述分割可动部的位置的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滑动部被构成为,从所述基准角度起在两个方向上,伴随着自所述基准角度起的旋转角的增加,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滑动部被构成为,从所述基准角度起在两个方向上,伴随着自所述基准角度起的旋转角的增加,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滑动部被构成为,从所述基准角度起在两个方向上,伴随着自所述基准角度起的旋转角的增加,与所述制动面接触的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以及10、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还具备检测电梯的轿厢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根据由所述载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载荷,控制所述转动滑动部的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还具备检测电梯的轿厢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根据由所述载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载荷,控制所述转动滑动部的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还具备检测电梯的轿厢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根据由所述载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载荷,控制所述转动滑动部的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制动装置还具备检测电梯的轿厢的载荷的载荷检测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根据由所述载荷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轿厢的载荷,控制所述转动滑动部的转动。
CN201780014060.0A 2016-03-04 2017-01-18 电梯制动装置 Active CN108698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1913 2016-03-04
JP2016-041913 2016-03-04
PCT/JP2017/001504 WO2017149968A1 (ja) 2016-03-04 2017-01-18 エレベータ制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8791A CN108698791A (zh) 2018-10-23
CN108698791B true CN108698791B (zh) 2019-11-22

Family

ID=59742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4060.0A Active CN108698791B (zh) 2016-03-04 2017-01-18 电梯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25363B2 (zh)
KR (1) KR102022235B1 (zh)
CN (1) CN108698791B (zh)
DE (1) DE112017001145T5 (zh)
WO (1) WO20171499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18706C1 (ru) * 2019-11-07 2020-04-14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Щербинский Лифт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Ловитель
JPWO2022123624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0208A (zh) * 2005-06-17 2006-12-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安全制动装置
BRPI0704603A (pt) * 2006-12-05 2008-07-22 Inventio Ag equipamento de freio para retenção e frenagem de uma cabina de elevação em uma instalação de elevação e um processo para retenção e frenagem de uma instalação de elevação
CN101605713A (zh) * 2007-02-15 2009-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03648954A (zh) * 2011-09-30 2014-03-1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带有机电致动的制动装置
CN203903716U (zh) * 2014-04-28 2014-10-29 青岛海发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升降机缓冲装置
CN104203791A (zh) * 2012-03-20 2014-12-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中的防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0601A1 (ja) * 2007-01-23 2008-07-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1033378B1 (ko) * 2007-06-04 2011-05-11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장치
JP5414526B2 (ja) * 2007-09-28 2014-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5409109B2 (ja) * 2009-05-13 2014-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停止装置
KR102113895B1 (ko) * 2012-11-27 2020-05-22 인벤티오 아게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의 운행 보디용의 안전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0208A (zh) * 2005-06-17 2006-12-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安全制动装置
BRPI0704603A (pt) * 2006-12-05 2008-07-22 Inventio Ag equipamento de freio para retenção e frenagem de uma cabina de elevação em uma instalação de elevação e um processo para retenção e frenagem de uma instalação de elevação
CN101605713A (zh) * 2007-02-15 2009-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03648954A (zh) * 2011-09-30 2014-03-1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带有机电致动的制动装置
CN104203791A (zh) * 2012-03-20 2014-12-1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中的防坠装置
CN203903716U (zh) * 2014-04-28 2014-10-29 青岛海发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升降机缓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49968A1 (ja) 2018-08-02
WO2017149968A1 (ja) 2017-09-08
DE112017001145T5 (de) 2018-11-22
KR20180108755A (ko) 2018-10-04
CN108698791A (zh) 2018-10-23
JP6525363B2 (ja) 2019-06-05
KR102022235B1 (ko) 2019-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3279B (zh) 用于升降系统的轿厢的制动装置
KR102094579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462966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システム
JP5881832B2 (ja) 昇降機制動システム
JP498525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戸閉装置
CN101605713B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12088138B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和电梯的安全系统
CN108698791B (zh) 电梯制动装置
WO2012017549A1 (ja) エレベータ用調速機
EP2657173B1 (en) Electromagnetic brake device for elevator
US2018022271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tuating an elevator safety brake
JP5088370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
JPWO2005105649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異常時制動システム
CN104395220A (zh) 电梯装置
WO2009130366A1 (en) Overspeed governor of an elevator, and elevator
JP6286330B2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これに備えられる非常止め装置
JP2013151356A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KR100726789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양방향 제동장치
US11465884B2 (en) Combined safety brake and safety actuation mechanism
JPWO200510022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39700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813812B1 (ja) エレベータ用制動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3151346A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EP2978701B1 (en) Brake, and elevator system
WO2024153851A1 (en) Overspeed governor device, elevator safety gear,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peration of overspeed govern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