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7069A -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7069A
CN108697069A CN201780009306.5A CN201780009306A CN108697069A CN 108697069 A CN108697069 A CN 108697069A CN 201780009306 A CN201780009306 A CN 201780009306A CN 108697069 A CN108697069 A CN 108697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andle axis
side mouth
mouth port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93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堤亘
松田和之
清水荣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144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602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505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226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697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7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01K89/01081Guiding members on rotor axially rearward of spool
    • A01K89/01082Guiding members shiftable on ro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01K89/011223Frame details with bearing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01K89/011221Frame details with line or water shiel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01K89/01123Frame disassembly features
    • A01K89/01125Rotated joints
    • A01K89/01126Thread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能够在高精度维持驱动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同时,提高卷线器本体的刚性,且可实现侧部开口部与盖部件的防尘、防水,并且避免缠线的风险。具体而言,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具备对设置于主体(10)侧部的侧部开口部(13)进行封闭的盖部件(30),且至少用盖部件(30)来可旋转地支撑手柄轴(5),其特征在于,侧部开口部(13)及盖部件(30)为圆形,具备:内螺纹部,设置于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部;外螺纹部,设置于盖部件的外周部,与内螺纹部螺合;驱动齿轮(6),被手柄轴(5)旋转驱动;小齿轮(7a),驱动齿轮(6)进行啮合;前部轴承(52),可旋转地支撑小齿轮(7a)的前部侧;及后部轴承(51),可旋转地支撑小齿轮(7a)的后部侧。

Description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背景技术
通常,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被构成为,具有:卷线器本体;转子,可旋转地设置于卷线器本体的前部;及卷筒,被设置成,与转子的旋转运动同步可前后方向移动,介由转子来卷收钓线。
作为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下述构成,即,卷线器本体由主体、盖部件构成,所述盖部件封闭形成于主体侧部的侧部开口部。手柄轴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主体和盖部件,所述手柄轴安装有用于驱动卷线器的手柄。通过紧固固定在主体的侧部开口部周围的多个螺钉,盖部件被安装在主体上。
此外,安装于手柄轴的驱动齿轮与用于驱动转子的小齿轮啮合。小齿轮其前部介由轴承而被支撑于主体。另外,作为小齿轮的支撑结构,还研究了下述支撑结构,即,为了提高小齿轮的支撑精度,而用轴承对前部及后部双方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64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构成卷线器本体的盖部件被多个螺钉紧固固定在主体的侧部开口部的周围。因此,当操作手柄时,在手柄轴的支撑部上产生有较大的卷收负荷时,由于离开配置的多个螺钉所形成的盖部件的紧固强度不足,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下述不便,即,或是盖部件变形,或是在盖部件的与主体的结合部上产生间隙,或受到盖部件变形的影响而主体发生变形等。当产生有这样的不便时,则变得无法高精度维持啮合状态,进而存在有引起驱动齿轮和小齿轮的旋转性能下降或齿轮的强度下降、耐久性下降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能够高精度维持驱动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状态,并能够提高卷线器本体的强度。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具备具有主体、对设置于所述主体侧部的侧部开口部进行封闭的盖部件的卷线器本体,其至少用所述盖部件来可旋转地支撑手柄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开口部及所述盖部件为圆形,且具备:内螺纹部,设置于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内周部;外螺纹部,设置于所述盖部件的外周部,与所述内螺纹部螺合;驱动齿轮,被所述手柄轴旋转驱动;小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进行啮合;前部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小齿轮的前部;及后部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小齿轮的后部。
在该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上,可通过螺合将盖部件自身紧固固定于侧部开口部。而且,能够用前部轴承及后部轴承双方的轴承来支撑小齿轮。
此外,优选所述手柄轴被支撑在所述盖部件的中心部上。如此,可得到盖部件与手柄轴的同心度。
此外,优选所述后部轴承位于所述侧部开口部内。如此,能够通过侧部开口部来安装后部轴承。
此外,优选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支撑所述手柄轴的支撑部,在所述支撑部上配置有支撑所述手柄轴的手柄轴用轴承。此时,优选从所述手柄轴的轴向进行观察,所述后部轴承或支撑所述后部轴承的支撑部件与所述手柄轴用轴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如此,能够利用手柄轴用轴承的侧方的空间来配置后部轴承。
此外,优选所述小齿轮的侧方上的所述侧部开口部与所述盖部件的螺合位置为,所述前部轴承的所述小齿轮的支撑位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位置之间。由此,在小齿轮的侧方,侧部开口部与盖部件的螺合位置被配设在前部轴承的附近位置上。此外,侧部开口部与盖部件的螺合位置被配设在小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啮合位置的附近位置上。
此外,优选在所述盖部件上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内周面抵接,用于得到与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同心度。如此,侧部开口部的中心与盖部件的中心一致。
此外,优选在卷筒往返运动装置被收容并支撑在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内部的情况下,在所述主体的后部形成有后部开口部,所述后部开口部用于收纳构成所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配置到后方。此外,优选所述主体具备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在所述侧部开口部和所述后部开口部之间延伸存在,并形成所述侧部开口部和所述后部开口部各自的开口的端缘。
由此,能够使用希望尺寸的构成部件,而不受卷线器本体内的空间尺寸的限制。此外,通过桥接部提高了主体的强度。此外,通过形成桥接部,能够使侧部开口部在周向上连续,换言之使侧部开口部形成圆形。
此外,优选在具备卷筒轴的情况下,所述卷筒轴被前后滑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主体上,其后部位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具有:滑动件,通过所述手柄轴的旋转,与所述卷筒轴一起前后移动;及导向轴,在前后方向上对所述滑动件进行滑动导向。此时,优选以所述手柄轴为界,将所述卷筒轴的后部及所述导向轴分别分配配置在下侧和上侧,且在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手柄轴的相对部上形成有收纳所述手柄轴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
由此,当将手柄轴配置于形成有圆形的侧部开口部的主体内部空间的中央部时,则以该手柄轴为界,形成有上下的内部空间。
因此,可以将卷筒往返运动装置的滑动件的滑动导向用导向轴、与滑动件连结而使卷筒前后移动的卷筒轴分别均衡地分配配置在该上下的内部空间中。
此外,优选在所述主体具备壁部、从所述壁部延伸的筒部的情况下,将所述侧部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筒部的端部。此外,优选所述盖部件自身通过螺合被紧固固定于所述侧部开口部,在所述筒部的内侧配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存在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连接,所述筒部与所述支撑筋一体设置。如此,可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存在的支撑筋来补强主体的筒部。
此外,优选所述支撑筋一体突出设置于所述壁部。如此,能够确保壁部的强度。
此外,优选所述支撑筋支撑所述后部轴承。如此,能够提高小齿轮的支撑强度。
根据本发明,由于圆形的盖部件被螺合固定于设置于主体侧部的侧部开口部,且在周向上具有均匀的紧固力,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盖部件的安装强度。由于能够确保足够的盖部件的安装强度,因此可提高维持手柄轴的支撑精度、进而与小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的支撑精度。此外,通过螺合安装圆形的盖部件,主体的侧部开口部被补强,主体自身的强度也提高。由此,还可以采用大直径的驱动齿轮。此外,可以不需要用于将盖部件固定到主体的多个螺钉等,在实现了零件个数的缩减的同时,提高了安装、分解性。此外,还可以防止螺钉的折损。
并且,由于盖部件及侧部开口部为圆形,因此从盖部件作用于侧部开口部的载荷(例如在手柄操作时产生的载荷)均匀地分散在侧部开口部的整周上。因而,载荷(应力)不容易集中在主体(侧部开口部)的一部分上,主体的耐久性优秀。
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前部轴承及后部轴承来提高小齿轮的支撑精度。由此,可高精度地维持小齿轮与驱动齿轮的啮合精度(啮合状态),实现旋转性能的提高、齿轮的强度维持,进一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此外,由于通过盖部件的安装,提高了主体自身的强度、耐久性,因此更进一步提高了前部轴承及后部轴承所形成的小齿轮的支撑精度。
此外,由于通过将手柄轴支撑在盖部件的中心部,可高精度维持盖部件与手柄轴的同心度,因此提高了手柄轴的支撑精度、进而与小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的支撑精度。
此外,由于后部轴承位于侧部开口部内,因而可通过侧部开口部来安装后部轴承,因此组装性优秀。此外,由于能够将小齿轮的后部配置在后部开口部内,因此能够抑制小齿轮向主体的前方延伸出。因而,能够实现主体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在主体上设置有支撑手柄轴的支撑部,且从手柄轴的轴向进行观察,后部轴承与配置于支撑部的手柄轴用轴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利用手柄轴用轴承的侧方的空间来配置后部轴承。由此,可实现主体内(侧部开口部内)的省空间化。此外,还可实现从主体的外部侧安装手柄轴用轴承。
此外,由于侧部开口部与盖部件的螺合位置被配设在前部轴承的附近位置上,因此可以用螺合固定盖部件来补强前部轴承的周围。尤其,虽然当使侧部开口部大直径化且使驱动齿轮为大直径时,则可能会导致侧部开口部被配置在前部轴承的侧方,且前部轴承周围的壁厚变得比较薄,但可以用螺合固定盖部件来补强这种情况。因而,能够实现前部轴承的支撑结构的强化,进而实现小齿轮的旋转性能的提高及耐久性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将侧部开口部与盖部件的螺合位置配设在驱动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位置的附近位置上,因此可在啮合位置上,通过前部轴承及前部轴承的侧方上的盖部件的固定结构,适当承受从驱动齿轮输入到小齿轮的负荷。因而,能够实现小齿轮的旋转性能的提高及耐久性的提高。
此外,由于通过在盖部件上形成有用于得到与侧部开口部的同心度的抵接部,从而侧部开口部的中心与盖部件的中心一致,因此防止了手柄轴的倾倒,进而稳定提高了手柄的旋转操作性及驱动齿轮的啮合性能。
此外,由于通过具备后部开口部,可使用希望尺寸的构成部件,而不受卷线器本体内的空间尺寸的限制,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增加。此外,由于可将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卷线器本体后部的后方,因此可实现卷线器本体的小型化。此外,能够有效利用卷线器本体后部的后方的空间,适当确保卷筒往返运动装置的前后行程。
此外,由于可通过桥接部来确保主体后部的强度,因此可实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的动作性的提高、进而卷收操作性的提高。
此外,由于可以以手柄轴为界,将卷筒往返运动装置的导向轴、卷筒轴分别均衡地分配配置在上下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可在实现卷线器本体的小型化的同时,确保卷筒的足够的前后行程。
此外,由于可收容具有与圆形的侧部开口部相似形状的外径的驱动齿轮,因此可在实现卷线器本体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驱动齿轮的尽可能的大直径化。因而,可以实现高速齿轮比、强度的维持。
此外,能够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存在的支撑筋来确保足够的主体的筒部的强度。因而,能够提高卷线器本体的强度。
由于能够提高卷线器本体的强度,因此可提高维持手柄轴的支撑精度。此外,通过安装螺合盖部件,主体的侧部开口部被补强,主体自身的强度也提高。由此,可将大直径的驱动齿轮用作支撑在手柄轴上的驱动齿轮。此外,可以不需要用于将盖部件固定到主体的多个螺钉等,从而在实现了零件个数的缩减的同时,提高了安装、分解性。此外,能够防止螺钉的折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卷线器本体的侧视图。
图3是卸下盖部件后的卷线器本体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内部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5(a)是表示侧部开口部内的结构的侧视图,(b)是卸下保护罩后的主体的后视图。
图6(a)是表示盖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b)是盖部件的横剖视图,(b)是表示主体的侧部开口部与盖部件的周缘部的紧固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7(a)是表示滑动件处于行程的最后端位置时的卷线器本体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滑动件位于行程的最前端位置时的卷线器本体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主体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卷线器本体;5-手柄轴;6-驱动齿轮;7-旋转轴筒;7a-小齿轮;8-卷筒轴;10-主体;13-侧部开口部;13b-内螺纹(内螺纹部);15-后部开口部;23-右侧中央孔(支撑部);5b-轴承(手柄轴用轴承);24-支撑筋(支撑部件);30-盖部件;33-外螺纹(外螺纹部);33b-抵接面(抵接部);51-前部轴承;52-后部轴承;70-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1-导向轴;72-滑动件;72a-凹部;R1-螺合位置;R2-支撑位置;R3-啮合位置;S1-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重复的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称作“前后”“上下”时,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在称作“左右”时,以图4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如图1所示,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00主要具备:卷线器本体1;转子2,可旋转地设置于卷线器本体1前侧;卷筒3,被设置成,与转子2的旋转运动同步可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卷线器本体1具备侧视下外形形成大致圆形的主体10、盖住形成于主体10左侧部的侧部开口部13的盖部件30。侧部开口部13及盖部件30在侧视下被形成为圆形。在主体10的上部,一体形成有被安装在未图示的钓竿上的脚部11(参照图1)。在主体10的前部,设置有筒状的主体前部12。在主体10的后部,介由密封部件50安装有保护罩40。
另外,在图1、图2中,对盖部件30的侧面形状进行了简化。
如图3所示,在主体10上形成有收容空间S1(参照图4),所述收容空间S1以侧部开口部13为开口,被有底大致圆筒状的壁(后记的筒部22的内周面22a)包围。在收容空间S1中,配置有驱动轴筒7的后部、穿通于驱动轴筒7的卷筒轴8的后部及用于使卷筒轴8(卷筒3,参照图1)前后往返运动的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驱动轴筒7及卷筒轴8向主体前部12的前方延伸出。卷筒轴8被配置在手柄轴5的下侧。在驱动轴筒7的后部形成有小齿轮7a。卷筒轴8的后部比小齿轮7a(驱动轴筒7)的后端更向后方延伸出。
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具备:导向轴7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滑动件72,在右侧面上形成有导向槽73,沿着导向轴71进行移动;及联动齿轮74(构成部件),形成有与导向槽73卡合的偏心突部75。在卷筒轴8的后端,设置有向后方突出且与滑动件72连结的连结部8a(参照图4),卷筒轴8与滑动件72成为一体。
如图4所示,在主体10内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存在的手柄轴5。手柄轴5介由左右的轴承5a、5b被可旋转地支撑于盖部件30和主体10。在手柄轴5上,固定有作为功能部件的驱动齿轮6及轴筒(齿轮)6a。在手柄轴5的左端部,介由连结轴5c安装有手柄5d(参照图1)。
驱动齿轮6在被固定在手柄轴5的左侧的同时,以其前侧与小齿轮7a啮合。轴筒6a在被固定在手柄轴5的右侧的同时,以其后侧与联动齿轮74啮合。
因此,当进行手柄5d的卷收操作时,则卷收操作的驱动力介由手柄轴5、驱动齿轮6、小齿轮7a而被传递到驱动轴筒7,转子2与驱动轴筒7一起进行旋转。此外,与此同时卷筒3介由卷筒轴8、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而进行前后往返运动。由此,钓线介由转子2(参照图1)的未图示的钓线导向部而被均匀地卷收在卷筒3的卷收主体部3a(参照图1)上。
接下来,对各部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a)所示,主体10呈有底箱状(筒状),并朝向左侧开口,所述有底箱状在底部上具有底壁。主体10具备圆板状的右壁部21、从右壁部21的周端缘向左侧延伸的筒状的筒部22。另外,筒部22的左端部构成侧部开口部13。
在右壁部21的内面(左侧面)上形成有右侧中央孔23、支撑筋24、插入孔25。
右侧中央孔23(作为支撑部而发挥功能)为手柄轴5的右端部所贯穿的孔,被设置在右壁部21的中央部。在右侧中央孔23中安装有可旋转地支撑手柄轴5的作为手柄轴用轴承的右轴承5b(参照图4)。右轴承5b从主体10的右侧方安装于右侧中央孔23。
支撑筋24被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右壁部21上,且被配置在收容空间S1内。支撑筋24位于比右侧中央孔23更靠前侧,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存在。支撑筋24的上端部24c、24d及下端部24e分别被一体地连接在筒部22的内周面22a上。通过该支撑筋24,提高了右壁部21(卷线器本体)及筒部22(卷线器本体)的强度。筒状的上部支撑部24a、下部支撑部24b被一体设置在支撑筋24上。在上部支撑部24a上,形成有支撑导向轴71(参照图3)的前端部的导向轴支撑孔24a1。
如图4所示,下部支撑部24b介由套环51a而支撑后部轴承(球轴承)51。即,小齿轮7a的后部侧(驱动轴筒7的后部)介由后部轴承51、支撑筋24而被支撑于主体10。
卷筒轴8的后部介由套环51a而贯穿下部支撑部24b的后方。
虽然卷筒轴8相对于小齿轮7a的内周具有微小间隙而为非接触,但在图4中,卷筒轴8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被套环51a及未图示的支撑部支撑,所述套环51a被支撑在主体10内的下部支撑部24b上,所述未图示的支撑部形成于小齿轮7a的前部侧的内周。
上部支撑部24a及下部支撑部24b位于侧部开口部13内。而且,如图3所示,下部支撑部24b被配置为,从手柄轴5的轴向进行观察,与右轴承5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后部轴承51配置为,从手柄轴5的轴向进行观察,与右轴承5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如图5(a)所示,插入孔25被形成在比右侧中央孔23更靠后方。而且,如图4所示,在该插入孔25中,贯穿有支撑部件26的突起部27。由此,旋转自如地支撑联动齿轮74的突起部27被配置在主体10内的后部。支撑部件26被设置在右壁部21的外侧(右侧)。
如图5(a)所示,筒部22呈以手柄轴5的中心轴0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具体而言,筒部22的内周面22a形成以手柄轴5的中心轴01为中心的圆形,且对应于驱动齿轮6的尺寸。即,内周面22a为与手柄轴5的外周面呈同心圆状的面。
筒部22的外周面22b形成以手柄轴5的中心轴01为中心的大致圆形,且筒部22的厚度(径向的壁厚)在周向上大致均匀。
因此,筒部22比现有的筒部(侧视矩形筒状的筒部)更小型化,在筒部22的内周面22a和驱动齿轮6之间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空间。
筒部22的左端部(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面13a被形成为与筒部22的内周面22a大致相同直径,即使是比较大的驱动齿轮6,也可以容易地安装在筒部22内。如此,如图3、图4所示,侧部开口部13的内径(内周面13a)被形成为比驱动齿轮6(以双点划线图示)的外径更大。换言之,驱动齿轮6被形成为尽可能接近侧部开口部13的内径尺寸的大直径。另外,手柄轴5、驱动齿轮6及轴筒6a经过侧部开口部13被插入到收容空间S1内,进而安装在主体10上。
如图6(c)所示,在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面13a的里侧形成有内螺纹13b。在侧部开口部13的开口周缘部,在周向上形成有截面凹状的受嵌合部17。受嵌合部17具备底面部17a、从该底面部17a起呈R状截面立起的立起部17b。
如图5(b)所示,在筒部22的后部形成有:2个保护罩用内螺纹孔22c(参照图7(a)),形成于筒部22的外周面22b;及后部开口部15,贯穿筒部22的后部。
后部开口部15与收容空间S1连通。后部开口部15为用于收纳安装于主体10内的零件的一部分,并配置成向主体10外换言之从主体10向后方突出的开口部。后部开口部15在筒部22中仅贯穿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后部开口部15的开口(孔)与侧部开口部13的开口(孔)不连续。由此,在侧部开口部13和后部开口部15之间,延伸存在有圆弧状的桥接部14,所述圆弧状的桥接部14构成侧部开口部13和后部开口部15各自的开口的端缘。因而,与后部开口部15的开口(孔)和侧部开口部13的开口(孔)连续的情况相比,提高了筒部22的强度。
如图3所示,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的联动齿轮74的一部分、行程位置处于最后端位置时的滑动件72的一部分及导向轴71的后端部71a经过后部开口部15,从主体10的后部向后方突出。即,后部开口部15具备穿通配置这些部件的尺寸及形状。另外,由于这些部件经过后部开口部15而突出到主体10的后方,因此相应地收容空间S1形成紧凑的尺寸。
如图5(b)所示,在后部开口部15的周围形成有罩安装部18。在罩安装部18上,介由密封部件50(参照图7(a))安装有保护罩40。保护罩40被螺栓40c紧固,所述螺栓40c与保护罩用内螺纹孔22c螺合,进而以覆盖主体10(筒部22)的后部开口部15的方式固定。
如图4所示,当安装有保护罩40时,则在保护罩40的内侧形成有空间部S2。在空间部S2中,收容有经过后部开口部15而从主体10的后部突出的联动齿轮74的一部分及滑动件72的一部分。即,联动齿轮74的一部分及滑动件72的一部分被介由密封部件50而被所安装的保护罩40覆盖,进而被液密性地收容(参照图3)。
此外,如图3、图7(a)所示,从主体10的后部突出的导向轴71的后端部71a被支撑在设置于保护罩40内侧的支撑部43c上。
另外,后部开口部15也作为用于安装卷筒轴8及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的各部件的安装孔而发挥功能。
如图2、3所示,桥接部14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沿侧部开口部13(盖部件30)从主体10的上部至下部。桥接部14的外形被形成为与侧部开口部13(盖部件30)同心圆状。如图3所示,桥接部14构成侧部开口部13的开口缘部的一部分。
另外,虽然表示有桥接部14形成为与侧部开口部13同心圆状的情况,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相对于侧部开口部13的中心(手柄轴5的中心)向前侧或后侧偏心。此外,在侧视下,桥接部14其外形也可以包含直线状部分。
接下来,对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的主要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a)所示,联动齿轮74以贯穿后部开口部15的方式从外部后方安装到主体10。在安装后的状态下,联动齿轮74的一部分(后部区域)从后部开口部15向后方突出,被收容在保护罩40内。
联动齿轮74作为将手柄轴5的旋转转换成卷筒轴8的前后往返运动的转换驱动部件,介由偏心突部75而与滑动件72一起协动。
导向轴71以手柄轴5为界形成配置有卷筒轴8一侧和相反侧,且被配置在手柄轴5的上侧。导向轴71的后端部71a贯穿后部开口部15。导向轴71的后端部71a与保护罩40内的支撑部43c卡合。因此,如图7(a)所示,在向后方移动时,滑动件72的一部分进入到保护罩40内,从而有效地确保了滑动件72的移动范围。
此外,在滑动件72的前面(与手柄轴5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朝向后方凹下的凹部72a。因此,如图7(b)所示,在滑动件72向前方移动时,将手柄轴5收纳到凹部72a内,因而滑动件72的移动范围向前方扩大。通过上述,可在实现防止主体10大型化的同时,有效地确保滑动件72的移动范围(行程)。
接下来,对盖部件3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盖部件30被安装在侧部开口部13上,在液密性地封闭侧部开口部13的同时,起到了支撑手柄轴5的左端侧的作用。如图6(b)所示,盖部件30的截面呈峰状,具备:周壁部31;圆筒部32,一体设置于周壁部31的中央部;及圆筒状的插入部33,设置于周壁部31的外周缘部。手柄轴5被支撑在盖部件30的中心部(参照图4)上。
在周壁部31的外侧面(左侧面)及内周面(右侧面)上,形成有省去部31b。由此可实现盖部件30的轻量化。圆筒部32的作为里侧的右侧部呈台阶状扩径,轴承5a(参照图4)被收容在该扩径的部分30a中。盖部件30介由轴承5a支撑手柄轴5的左端侧。
插入部33朝向侧部开口部13延伸存在,为插入到侧部开口部13的部位。如图6(c)所示,在插入部33的顶端(右端)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33a。外螺纹33a可与侧部开口部13的内螺纹13b螺合。由此,由于可以通过螺合将盖部件30自身紧固固定于侧部开口部13,因此便于盖部件30的安装。
在比外螺纹33a更靠根端侧的插入部33的外周部,形成有与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面13a抵接的圆筒状的抵接面(抵接部)33b。在通过螺合将盖部件30安装到侧部开口部13时,抵接面33b在周向上抵接于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面13a,从而起到了调心作用。由此,可得到侧部开口部13和盖部件30的同心度。因而,即使不提高加工精度,也不容易在侧部开口部13和盖部件30之间形成间隙。此外,由于盖部件30的中心与主体10的中心一致,因此可防止手柄轴5的倾倒,从而稳定提高了手柄5d的旋转操作性及啮合性能。
另外,也可以将抵接面33b构成为,在周向上隔着间隔部分性抵接于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面13a。
在插入部33的外周面上,在外螺纹部33a和抵接面33b之间形成有收容凹部33c。在收容凹部33c中,外嵌有作为密封材料的O型圈33d。
在盖部件30的外周缘部上,形成有向周向外侧延伸存在的凸缘状的嵌合部37。在嵌合部37与侧部开口部13的受嵌合部17的立起部17b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虽然在图示中具有间隙,但也可以接触嵌合)的状态下,嵌合部37与底面部17a抵接,凹嵌于受嵌合部17。通过这样的凹嵌,可抑制嵌合部37的向侧方的突出量。由此,即使在卷线器操作时等,钓线松脱的情况下,松脱的钓线也不容易挂住盖部件30的外周缘部。
此外,通过凹嵌,可实现防尘防水。由此,例如能够阻挡海水或水、或混杂于它们中的砂、异物等进入。即,通过凹嵌部,可实现防止钓线或海水、异物等进入。
另外,如图6(c)所示,盖部件30的外周缘部的外面30g和侧部开口部13的外周缘部的外面13g夹着嵌合部37(受嵌合部17)而形成大致连续的倾斜面。由此,可形成松脱的钓线更加不容易挂住的构成。
如图6(c)所示,在嵌合部37和抵接面33b之间形成有截面弯曲凹状的小直径部38。在小直径部38上,涂布有黄油、油等润滑剂。通过润滑剂,在可实现盖部件30的顺利的安装的同时,可提高盖部件30与侧部开口部13的内周面13a的密封性。
另外,相同地也可以将黄油、油等润滑剂涂布于受嵌合部17、嵌合部37。
接下来,对主体10与主体前部12的界部及主体前部12进行详细说明。
主体前部12被一体设置在主体10的前部。在主体10与主体前部12的界部上,如图2、3所示,设置有呈薄板状的凸缘部16。如图2所示,在凸缘部16的左侧部上,形成有凹状部16b。凹状部16b沿着盖部件30的前端部30e的形状朝向前方凹设。通过凹状部16b,盖部件30的前端部30e位于比凸缘部16的上部后面16a更进入到前方。此外,如图1所示,在与转子2的位置关系上,盖部件30的前端部30e位于比转子2的最后端部2a更靠前方。并且,如图2所示,在与有底圆筒状的罩12a的位置关系上,所述有底圆筒状的罩12a覆盖主体前部12,盖部件30的前端部30e位于比罩12a的后端部12b更靠前方。由于盖部件30的前端部30e位于这样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实现了主体10的前后方向的紧凑化的同时,可实现盖部件30的大直径化。另外,凹状部16b为安装盖部件30时的退出部。
如图2、图3所示,在主体前部12的内侧配置有支撑小齿轮7a(参照图4)的前部侧(驱动轴筒7的前部)的前部轴承(球轴承)52。如图4所示,前部轴承52被一体设置于凸缘部16的前方的支撑部53支撑。即,小齿轮7a介由前部轴承52和后部轴承51(球轴承)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1上。另外,虽然前部轴承52(在小齿轮7a和驱动轴筒7上)支撑了小齿轮7a(参照图4)的前部侧,但也可以为仅支撑小齿轮7a的前部,且也可以为仅支撑驱动轴筒7的前部。该情况对于后部轴承51也相同,后部轴承51既可以仅支撑小齿轮7a的后部,也可以在小齿轮7a的后部和驱动轴筒7的后部上进行支撑。
另外,驱动轴筒7朝向卷筒3(参照图1)侧延伸出,在其顶端部上通过转子螺母2n(图示了一部分)而安装有转子4。
前部轴承52的外圈的后端抵住形成于卷线器本体1的支撑部53的凹处54而被保持。前部轴承52的内圈的后端抵住小齿轮7a的前端而被保持。前部轴承52的外圈的前端被卡定于主体前部12的卡定板12e防脱。前部轴承52的内圈的前端与辊式单向离合器19(以下仅称作“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抵接。
单向离合器19构成防止手柄5d(转子2)向钓线放出方向倒转的公知的防反转机构(限位器)。单向离合器19与设置于主体10下部的切换部件10g(参照图2)联动,且构成为,通过对切换部件10g进行转动操作,单向离合器19可切换成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此时,通过将切换部件10g切换成工作状态,可防止手柄5d(转子4)的反转方向的旋转(钓线放出方向的旋转)。
这样的单向离合器19被主体前部12的周壁部12f覆盖,且其外侧进一步被罩12a保护。
另外,单向离合器19的内圈19a的前端介由磁性部件2c被固定在转子2的圆筒部2b上。磁性部件2c和周壁部12f的前端部之间被公知的磁密封机构80密封。
如上所述,小齿轮7a通过前部轴承52和后部轴承51前后2个轴承而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卷线器本体1上。而且,如图4所示,小齿轮7a的侧方上的侧部开口部13与盖部件30的螺合位置R1位于前部轴承52的小齿轮7a(驱动轴筒7)的支撑位置R2、驱动齿轮6与小齿轮7a的啮合位置R3之间。
在此,如图3所示,螺合位置R1是指,从手柄轴5的轴向进行观察,侧部开口部13与卷筒轴8的中心O2重叠的位置。支撑位置R2为以前部轴承52的轴向中心位置为基准的位置。此外,在图4中,啮合位置R3为以驱动齿轮6的齿部的宽度方向中心位置为基准的位置。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由于圆形的盖部件30被螺合固定于设置于主体10的侧部的侧部开口部13,且在周向上具有均匀的紧固力,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盖部件30的安装强度。由于能够确保足够的盖部件30的安装强度,因此可提高维持手柄轴5的支撑精度、进而与小齿轮7a啮合的驱动齿轮6的支撑精度。此外,通过安装螺合圆形的盖部件30,主体10的侧部开口部13被补强,主体10自身的强度也提高。由此,还可以采用大直径的驱动齿轮6。此外,可以不需要用于将盖部件30固定到主体10的多个螺钉等,在实现了零件个数的缩减的同时,提高了安装、分解性。此外,还可以防止螺钉的折损。
并且,由于盖部件30及侧部开口部13为圆形,因此从盖部件30作用于侧部开口部13的载荷(例如在手柄操作时产生的载荷)均匀地分散在侧部开口部13的整周上。因而,载荷(应力)不容易集中在主体10(侧部开口部13)的一部分上,主体10的耐久性优秀。
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前部轴承52及后部轴承51来提高小齿轮7a的支撑精度。由此,可高精度地维持小齿轮7a与驱动齿轮6的啮合精度(啮合状态),实现旋转性能的提高、齿轮的强度维持,进一步实现耐久性的提高。此外,由于通过盖部件30的安装,提高了主体10自身(尤其是侧部开口部13周围)的强度、耐久性,因此更进一步提高了前部轴承52及后部轴承51所形成的小齿轮7a的支撑精度。
此外,由于通过将手柄轴5支撑在盖部件30的中心部,可得到盖部件30与手柄轴5的同心度,因此提高了手柄轴5的支撑精度、进而驱动齿轮6的支撑精度。
此外,由于通过将前部轴承52及后部轴承51的至少一方设置在主体10上,从而小齿轮7a的前部及后部的至少一方介由轴承而被支撑于主体10,因此提高了小齿轮7a的支撑精度。
此外,由于后部轴承51位于侧部开口部13内(收容空间S1内),因而可通过侧部开口部13来安装后部轴承51,因此组装性优秀。
此外,由于在主体10上设置有支撑手柄轴5的右侧中央孔23,且从手柄轴5的轴向进行观察,后部轴承51与配置于右侧中央孔23的右轴承5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可实现主体10内(侧部开口部13内)的省空间化。此外,还可实现从主体10的外部侧安装右轴承5b。
此外,由于侧部开口部13与盖部件30的螺合位置R1被配设在前部轴承52的附近位置上,因此可以用螺合固定盖部件30来补强前部轴承52的周围。尤其,虽然当使侧部开口部13大直径化且使驱动齿轮6为大直径时,则可能会导致使侧部开口部13位于前部轴承52的侧方,且前部轴承52周围的壁厚变得比较薄,但可以用螺合固定盖部件30来补强这种情况。因而,能够实现前部轴承52的支撑结构的强化,进而实现小齿轮7a的旋转性能的提高及耐久性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将侧部开口部13与盖部件30的螺合位置R1配设在驱动齿轮6与小齿轮7a的啮合位置R3的附近位置上,因此可在啮合位置R3上,通过前部轴承52及前部轴承52的侧方上的盖部件30的固定结构,来适当承受从驱动齿轮6输入到小齿轮7a的负荷。因而,能够实现小齿轮7a的旋转性能的提高及耐久性的提高。
此外,由于通过在盖部件30上形成有用于得到与侧部开口部13的同心度的抵接面33b,从而侧部开口部13的中心与盖部件30的中心一致,因此防止了手柄轴5的倾倒,进而稳定提高了手柄5d的旋转操作性及驱动齿轮6的啮合性能。
此外,由于通过具备后部开口部15,可使用希望尺寸的构成部件,而不受卷线器本体1内的空间尺寸的限制,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增加。此外,由于可将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卷线器本体1后部的后方,因此可实现卷线器本体1的小型化。此外,能够有效利用卷线器本体1后部的后方的空间,适当确保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的前后行程。
此外,由于可通过桥接部14来确保主体10后部的强度,因此可实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的动作性的提高、进而卷收操作性的提高。
此外,由于可以以手柄轴5为界,将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的导向轴71、卷筒轴8分别均衡地分配配置在上下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可在实现卷线器本体1的小型化的同时,并且确保卷筒3的足够的前后行程。
此外,由于可收容具有与圆形的侧部开口部13相似形状的外径的驱动齿轮6,因此可在实现卷线器本体1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驱动齿轮6的尽可能的大直径化。因而,可以实现高速齿轮比、强度的维持。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各样变形。
例如,只要为下述结构即可,即,手柄轴5至少被单面支撑在盖部件30侧的结构,且也可以不一定支撑在主体10的21的右壁部21上。此时,如图8所示,由于可将手柄轴5从收容空间S1内排除,因此相应地收容空间S1变大,收容空间S1内的构成部件的布局性提高。由此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手柄轴5不局限于被支撑在盖部件30的中心部,也可以构成为,被支撑在从中心部偏移的位置上。
此外,也可以将前部轴承52构成为位于侧部开口部内。由此,可实现主体1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此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用下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进行了说明,即,使滑动件72与联动齿轮74(构成部件)的偏心突部75卡合,并使手柄轴5的旋转转换成卷筒轴8的前后往返运动的卷筒往返运动装置70,所述滑动件72连结固定于卷筒轴8后部的连结部8a,所述联动齿轮74(构成部件)的偏心突部75与手柄轴5联动旋转,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上进行实施,即,使滑动件72与公知的螺轴(构成部件)卡合而成的卷筒往返运动装置,所述公知的螺轴与具有小齿轮7a的驱动轴筒7联动旋转。

Claims (11)

1.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具备具有主体、对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部的侧部开口部进行封闭的盖部件的卷线器本体,其至少用所述盖部件来可旋转地支撑手柄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开口部及所述盖部件为圆形,具备:
内螺纹部,设置于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内周部;
外螺纹部,设置于所述盖部件的外周部,与所述内螺纹部螺合;
驱动齿轮,被所述手柄轴旋转驱动;
小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进行啮合;
前部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小齿轮的前部侧;
及后部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小齿轮的后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轴被支撑在所述盖部件的中心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轴承位于所述侧部开口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支撑所述手柄轴的支撑部,
在所述支撑部上配置有支撑所述手柄轴的手柄轴用轴承,
从所述手柄轴的轴向进行观察,所述后部轴承或支撑所述后部轴承的支撑部件与所述手柄轴用轴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的侧方上的所述侧部开口部与所述盖部件的螺合位置为,所述前部轴承的所述小齿轮的支撑位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的啮合位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件上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内周面抵接,用于得到与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同心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卷筒往返运动装置被收容并支撑在所述侧部开口部的内部,
在所述主体的后部形成有后部开口部,所述后部开口部用于收纳构成所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的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并配置到后方,
所述主体具备桥接部,所述桥接部在所述侧部开口部和所述后部开口部之间延伸存在,并形成所述侧部开口部和所述后部开口部各自的开口的端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卷筒轴,所述卷筒轴被前后滑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主体上,其后部位于所述主体内,
所述卷筒往返运动装置具有:滑动件,通过所述手柄轴的旋转,与所述卷筒轴一起前后移动;及导向轴,在前后方向上对所述滑动件进行滑动导向,
以所述手柄轴为界,将所述卷筒轴的后部及所述导向轴分别分配配置在下侧和上侧,
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手柄轴的相对部上,形成有收纳所述手柄轴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备壁部、从所述壁部延伸的筒部,所述侧部开口部被设置在所述筒部的端部,
所述盖部件自身通过螺合被紧固固定于所述侧部开口部,
在所述筒部的内侧配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存在的支撑筋,
所述支撑筋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连接,
所述筒部与所述支撑筋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一体突出设置于所述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支撑所述后部轴承。
CN201780009306.5A 2016-06-08 2017-01-11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Pending CN1086970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4489 2016-06-08
JP2016114489A JP6660255B2 (ja) 2016-06-08 2016-06-08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6150540A JP6622667B2 (ja) 2016-07-29 2016-07-29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6-150540 2016-07-29
PCT/JP2017/000665 WO2017212672A1 (ja) 2016-06-08 2017-01-11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7069A true CN108697069A (zh) 2018-10-23

Family

ID=60577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9306.5A Pending CN108697069A (zh) 2016-06-08 2017-01-11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301B2 (zh)
EP (1) EP3469894B1 (zh)
KR (1) KR20190015172A (zh)
CN (1) CN108697069A (zh)
WO (1) WO20172126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3035A (zh) * 2018-12-26 2020-08-07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卷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9661B2 (ja) * 2017-10-25 2021-10-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用のハンドル組立体、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23035653A (ja) * 2021-09-01 2023-03-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カラー部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74520A (fr) * 1963-08-29 1964-10-09 Bretton Moulinet de pêche à tambour fixe
CN1572140A (zh) * 2003-06-13 2005-02-0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和盖子部件
CN101322484A (zh) * 2007-06-15 2008-12-17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JP2012029650A (ja) * 2010-07-30 2012-02-16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20150048193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CN108471734A (zh) * 2015-12-18 2018-08-31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4703A (en) * 1962-10-25 1965-12-21 True Temper Corp Spool oscillating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JP2514526Y2 (ja) * 1990-07-26 1996-10-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3839972B2 (ja) * 1998-09-17 2006-11-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防水構造
JP2001346484A (ja) 2000-06-08 2001-12-1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2004236571A (ja) * 2003-02-05 2004-08-26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JP4965410B2 (ja) * 2007-11-19 2012-07-04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JP6143578B2 (ja) * 2013-06-26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装置
JP6198537B2 (ja) * 2013-09-13 2017-09-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74520A (fr) * 1963-08-29 1964-10-09 Bretton Moulinet de pêche à tambour fixe
CN1572140A (zh) * 2003-06-13 2005-02-02 株式会社岛野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和盖子部件
CN101322484A (zh) * 2007-06-15 2008-12-17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JP2012029650A (ja) * 2010-07-30 2012-02-16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20150048193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CN108471734A (zh) * 2015-12-18 2018-08-31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3035A (zh) * 2018-12-26 2020-08-07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卷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69894A4 (en) 2020-01-22
US20190133102A1 (en) 2019-05-09
EP3469894B1 (en) 2022-06-08
EP3469894A1 (en) 2019-04-17
US10588301B2 (en) 2020-03-17
WO2017212672A1 (ja) 2017-12-14
KR20190015172A (ko)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7069A (zh)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US9743649B2 (en) Fishing spinning reel
KR101806336B1 (ko) 마스터 기어 조립체
CN109699602B (zh) 纺车式渔线轮用手柄组装体和纺车式渔线轮
JP6590683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6598818B2 (en) Fishing reel
KR102566218B1 (ko) 낚시용 스피닝 릴
JP6660255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8011812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7075074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6197899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4504900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8014975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10624327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2018082675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1092124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10313452A (zh)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JP2004267035A (ja) 魚釣用リ−ル
KR102005125B1 (ko) 낚시용 스피닝 릴
JP6606475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21510193A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622667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9050218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6067309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4304150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