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6952B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6952B
CN108646952B CN201810273877.6A CN201810273877A CN108646952B CN 108646952 B CN108646952 B CN 108646952B CN 201810273877 A CN201810273877 A CN 201810273877A CN 108646952 B CN108646952 B CN 108646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electrode
touch electrod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38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46952A (zh
Inventor
杨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38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6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6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6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6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6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属于触控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显示区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和镂空部;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一区域,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二区域;第一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1,第二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2,其中,W1≤W2;第一触控电极的镂空部的面积为K1,第一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为S1,S1=W1-K1;第二触控电极的镂空部的面积为K2,第二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为S2,S2=W2-K2;其中,S1/W1>S2/W2。相对于现有技术,可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的性能。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中,使用触控电极实现触控功能。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显示区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和镂空部;多个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一区域,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二区域;第一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1,第二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2,其中,W1≤W2;第一触控电极的镂空部的面积为K1,第一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为S1,S1=W1-K1;第二触控电极的镂空部的面积为K2,第二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为S2,S2=W2-K2;其中,S1/W1>S2/W2;其中,第一区域和显示区的边缘相邻,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远离非显示区的一侧;或者,显示区包括可弯折区,第一区域和可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区域和可弯折区不交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触控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和镂空部,当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固定值时,镂空部的总面积会影响电极本体的面积,即为,镂空部的面积越小、相应的电极本体的面积越大。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触控电极中镂空部的总面积、调节电极本体的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研发人员发现,在触控显示面板的不同的区域,触控电极的性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在靠近显示区的边缘处,触控的精度较低;或者,在可弯折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在弯折区的触控精度较低。
有鉴于此,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显示区AA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
显示区AA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0,触控电极10包括电极本体11和镂空部12;多个触控电极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102;第一触控电极101位于第一区域A1,第二触控电极102位于第二区域A2;
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1,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2,其中,W1≤W2;
第一触控电极101的镂空部12的面积为K1,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为S1,S1=W1-K1;
第二触控电极102的镂空部12的面积为K2,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为S2,S2=W2-K2;其中,S1/W1>S2/W2。可选的,K1<K2。
本实施例中,当触控显示装置发生触控操作时,触控物体(例如手指)会影响对应位置的触控电极的电容,触控显示装置通过计算分析触控电极的电容的变化,即可判断出触控操作对应位置的触控电极,从而感测触控操作的位置。其中,根据电容的计算公式: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触控电极和触控物体即相当于电容的两个极板,二者的正对面积即相当于S,S会直接影响触控电极感测到的电信号的大小。当触控电极的电信号过小时,由于触控电极存在受到干扰而产生的噪音电信号,噪音电信号在触控电极的电信号中所占的比重随之增大,就会影响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从而影响触控精度,降低了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触控电极10包括电极本体11和镂空部12,当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固定值时,镂空部12的总面积会影响电极本体11的面积,即为,镂空部12的面积越小、相应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越大。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可以通过调节触控电极10中镂空部12的总面积、调节电极本体11的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再者,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虽然改变了电极本体的面积,但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可以保持不变,即为,可以使触控电极的外边缘的形状保持不变。因而,可以沿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触控电极的排布方式、以及触控电极的外边缘的形状,减少重新设置触控电极的工艺难度,可以避免触控电极图案可见。
具体而言,触控电极10包括形成包围电极本体的外边缘和形成被电极本体包围的内边缘,触控电极10的内边缘包围的区域即为镂空部12。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1,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位于外边缘围绕而成的、面积为W1的区域中;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2,即为,第二触控电极102位于外边缘围绕而成的、面积为W2的区域中。换言之,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等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触控电极101的镂空部12的面积K1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镂空部12的面积K2,可以实现S1/W1>S2/W2。其中,S1/W1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1的区域中的占比,S2/W2即为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2的区域中的占比。
可选的,当W1=W2时,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相同,通过设置K1<K2,可以使得S1>S2,即为,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大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可选的,当W1<W2时,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通过设置K1<K2,可以实现S1/W1>S2/W2,即为,虽然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较小、但是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1的区域中的占比较大。例如,通过设置W1、W2、K1、K2的值,可以实现S1=S2,即为,可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等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是位于显示区AA中的不同区域。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具体形状、二者的面积大小关系等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的,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具体设置可以有多种,其中,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第一区域A1和显示区AA的边缘相邻,第二区域A2位于第一区域A1远离非显示区BB的一侧。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相同,即为W1=W2。当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区域A1发生触控操作时,由于第一区域A1和显示区AA的边缘相邻,触控物体(例如手指)会出现部分触摸在第一区域A1中、部分触摸在非显示区BB中的情况,因而可能存在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较小的情况,而边框区(即非显示区BB)不存在检测触控的结构,反而会将触控物体遮挡,使第一触控电极101无法感测完整的触控物体,因此造成第一触控电极101所感测到的电信号的信号量较小,从而影响触控精度。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K1<K2,可以使得S1>S2,即为,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大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或者,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方式请参考图2和图3,显示区AA包括可弯折区,第一区域A1和可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区域A2和可弯折区不交叠。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相同,即为W1=W2。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使柔性的、可以弯曲弯折。第一区域A1和可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部分或者全部位于可弯折区中。当触控显示面板为弯折状态时、第一触控电极101相应的发生形变,触控物体(例如手指FI)和第一触控电极101的正对面积相应的减小,为了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K1<K2,可以使得S1>S2,即为,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大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面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和图3对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具体设置仅作示例性的说明,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的具体设置还可以有多种,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和图3中,仅以触控电极10为自电容式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多个触控电极10同层设置且呈阵列式排布,一个触控电极10与至少一条触控电极线20电连接;任意两个触控电极10互相绝缘。触控电极线20用于向触控电极10传输电信号,一个触控电极10可以和一条触控电极线20电连接、也可以和两条或者多条触控电极线20电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与第二触控电极102形状相同,W1=W2。本实施例中,可以保持多个触控电极10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使触控电极均匀排布,避免触控电极图形可见。通过设置K1<K2,可以使得S1>S2,即为,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大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11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仅以每个触控电极包括一个镂空部12为例说明。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镂空部12的面积大小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触控电极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镂空部12,镂空部12的面积可以不完全相同,则K1为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全部镂空部12的面积之和,则K2为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全部镂空部12的面积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触控电极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镂空部12,并且,镂空部12的面积是相同的,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单个镂空部12的面积是相同的。通过调整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镂空部12的数量,可以实现K1<K2,S1/W1>S2/W2。
可选的,请参考图4,图4仅在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基础上进行说明,图4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镂空部12的大小相同;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镂空部12的数量为X1;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镂空部12的数量为X2;其中,X1<X2。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触控电极101与第二触控电极102均为矩形,并且第一触控电极101中镂空部12的数量为1个、第二触控电极102中镂空部12的数量为2个为例进行说明,即为,X1=1,X2=2。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与第二触控电极102形状相同,W1=W2。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触控电极101与第二触控电极102中,镂空部12的大小相同时,可以通过减少第一触控电极101中镂空部12的数量,以减小第一触控电极101的镂空部12的面积K1,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中,请参考图5,显示区AA包括第一边缘A01,第一边缘A01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使显示区AA形成至少一个凹陷区A00;第一区域A1和凹陷区A00相邻,第二区域A2位于第一区域A1远离凹陷区A00的一侧;其中,W1<W2,S1/W1>S2/W2。
为了清楚的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5中,第一边缘A01和显示区AA的其余边缘使用了不同的虚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边缘A01为显示区AA的边缘的一部分。第一边缘A01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并且和第一边缘A01相对应位置的非显示区BB的边缘可以适应性的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使触控显示面板形成一个带有“缺口”的形状。当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中时,凹陷区A00对应的位置(即为“缺口”中)可以放置摄像头、听筒等电子元件。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域A1和凹陷区A00相邻,第一触控电极101在靠近凹陷区A00的位置处无法完整的设置,因而,第一区域A1中,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即为,W1<W2。虽然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较小,但是可以设置S1/W1>S2/W2,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1的区域中的占比较大。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边缘A01相邻处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5,第一区域A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包括至少一个异形电极101y,异形电极101y和第一边缘A01相邻设置;异形电极101y包括与第一边缘A01相邻的异形边缘ay;异形边缘ay和与其相邻的第一边缘A01的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01在靠近凹陷区A00的位置处无法完整的设置,因而减少第一触控电极101的面积形成了异形电极101y。异形电极101y存在一段异形边缘ay、异形边缘ay需要适应第一边缘A01的形状。除异形电极101y外,其余的触控电极10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可以避免显示区中触控灵敏度产生差异。因而,相对于其余的触控电极10,与第一边缘A01相邻的触控电极为异形的。
本实施例中,设置异形边缘ay和与其相邻的第一边缘A01的形状相同,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01适应第一边缘A01的形状。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异形电极101y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即为,W1<W2。虽然异形电极101y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较小,但是可以设置S1/W1>S2/W2,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1的区域中的占比较大。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边缘A01相邻处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可以理解的,为例保证显示面板各个区域触控精度均一,各个触控电极形状或大小一般保持一致,同时触控电极分布也是均匀的。而异形显示面板存在异形边,即第一边缘,第一边缘导致部分与其相邻的触控电极的边缘出现异形边缘。通过本实施例中改变镂空部的大小调整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触控电极的本体面积的差异,但不改变触控电极正常区域的外围形状,即第一触控电极的非异形边缘(即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一边缘不相邻的边缘)的走向与第一触控电极正常的边缘的走向是一致的,因此显示区内部(不包括与显示区边缘相邻的触控电极的边缘),触控电极的分布及触控电极的轮廓的排布依旧是规律的、均匀的,由此可以在保证既可以调整触控电极的面积,增强异形区域的电极的触控灵敏度,又不会改变触控电极的排布规律,避免造成触控电极图案可见或触控精度不均一的问题。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6,显示区AA包括多个虚拟电极30,虚拟电极30和触控电极10同层设置,且虚拟电极30和触控电极10互相绝缘;至少部分虚拟电极30位于触控电极10的镂空部12中。由于触控电极包括镂空部12,因此触控显示面板在有电极本体11的位置处、和镂空部12的位置处,电学性能不够均一,为了提升触控显示面板在不同位置处的电学性能的均一性,本实施例中,设置了虚拟电极30,虚拟电极30不接收电信号,不执行感测触控操作的功能。虚拟电极30和触控电极10的材料相同,在制作触控功能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可以图案化同一导电层,同时形成虚拟电极30和触控电极10,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工艺制作虚拟电极30,提升了触控显示基板的制作效率。除此之外,虚拟电极的设置,还可以使触控显示基板的显示区中的膜层分布较为均匀,避免镂空部对应位置处和触控电极对应位置处出现膜层结构差异,例如膜层厚度差异而导致的触控电极图案可见的现象。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显示区AA包括多个辅助电极14;辅助电极14和触控电极10同层设置,且辅助电极14和触控电极10电连接;镂空部12中包括辅助电极14或者虚拟电极30;其中,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辅助电极14的总面积为Sf1;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辅助电极14的总面积为Sf2;其中,Sf1>Sf2。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在触控电极10的镂空部12中,可以包括辅助电极14和/或虚拟电极30。可以理解为,将虚拟电极和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电连接后,虚拟电极即转化为辅助电极,辅助电极即为电极本体的一部分,可以用于感测触控操作。
本实施例中,可以调节触控电极中辅助电极的数量、以调节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具体的,可以将第一触控电极101中的部分或者全部镂空部中均设置辅助电极,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的镂空部中设置较少的辅助电极、或者不设置辅助电极,从而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1的区域中的占比。以增加第一边缘A01相邻处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可选的,触控电极,即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镂空部的形状或大小一致。并且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镂空部的分布密度一致。这里所说的镂空部的分布密度可以为单位面积中镂空部的数量。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镂空部中包括辅助电极或者虚拟电极,可以在保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镂空部的图案分布均一,减低镂空部图案可见的风险,并且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换句话说,通过保留部分触控电极的镂空部,尤其是第一触控电极的镂空部,部分镂空部中设置括辅助电极,虽然实际上没有通过直接减少镂空部面积的方式来增大触控电极本体的面积,但是通过辅助电极连接触控电极,间接增大了触控电极本体的面积。可选的,部分原本设计为虚拟电极区域中的导电材料可以设计转变为辅助电极,即与触控电极的相应信号连接。这样,通过辅助电极避免了由于某区域的电极需要增大电极本体面积而减少虚拟电极,造成的该处虚拟电极设置区域(即镂空部)或虚拟电极减少,导致不同区域虚拟电极图案即虚拟电极设置区域出现明显差异,导致差异人眼可见的问题。同时,通过镂空部中包括辅助电极或者虚拟电极可以使触控显示基板的显示区中的膜层分布较为均匀,避免镂空部对应位置处和触控电极对应位置处出现膜层结构差异,例如膜层厚度差异而导致的触控电极图案可见的现象。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得到补偿,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设置了辅助电极后可以将第一触控电极中更多的虚拟电极用辅助电极取代,大大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而不用担心图案可见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仅以触控电极为自电容式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也可以为互电容式。下面,本发明在此对于互电容式触控电极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触控发射电极TX和多个触控接收电极RX;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同时为触控发射电极TX,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同时为触控接收电极RX。图7中,仅以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同时为触控接收电极RX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触控发射电极TX和触控接收电极RX在接收适当电压后,二者之间可以形成耦合电容,该耦合电容作为基准值,当触控显示面板发生触控操作时,耦合电容受到触控物体的影响发生变化,通过计算分析耦合电容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可以获取触控操作的位置信息。根据互电容式的触控电极的工作原理,用于检测触控的有效的耦合电容主要存在于触控发射电极TX和触控接收电极RX二者的外轮廓边缘的相交叉处。本实施例中,调整触控电极内部的镂空部的总面积,可以避免减小触控发射电极TX和触控接收电极RX的耦合电容,避免降低触控电极的灵敏度。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7,触控发射电极TX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触控发射电极TX沿第二方向y排列;触控接收电极RX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接收发射电极沿第一方向x排列;
触控电极10包括多个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子部;
触控发射电极TX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发射子部TX1和多个发射连接部TX2,相邻的两个发射子部TX1通过发射连接部TX2电连接;
触控接收电极RX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接收子部RX1和多个接收连接部RX2,相邻的两个接收子部RX1通过接收连接部RX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射连接部TX2和接收连接部RX2设置在不同的膜层、二者之间绝缘。可选的,发射连接部TX2、接收子部RX1、发射子部TX1设置在同一膜层,同一触控接收电极RX中,相邻的接收子部RX1通过接收连接部RX2连接,接收连接部RX2具有跨桥的作用。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7,显示区AA包括第一边缘A01,第一边缘A01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使显示区AA形成至少一个凹陷区A00;第一区域A1和凹陷区A00相邻,第二区域A2位于第一区域A1远离凹陷区A00的一侧;
第一区域A1中的触控电极10的子部包括至少一个异形子部TX1y和其余的第一常规子部TX11,异形子部TX1y和凹陷区A00相邻,异形子部TX1y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y;第一常规子部TX11的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z1;第二区域A2中的触控电极10的子部均为第二常规子部RX11;第二常规子部RX11的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z2;其中,
Wy<Wz1,Wz1=Wz2。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子部在靠近凹陷区A00的位置处无法完整的设置,因而减少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子部的面积形成了异形子部TX1y。可选的,异形子部TX1y包括与第一边缘A01相邻的异形子部边缘;异形子部边缘和与其相邻的第一边缘A01的形状相同。
异形子部TX1y存在一段异形子部边缘Tay、异形子部边缘Tay需要适应第一边缘A01的形状。除异形子部TX1y外,其余的子部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第一常规子部和第二常规子部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因而,相对于其余的子部,与第一边缘A01相邻的子部为异形的。本实施例中,设置异形子部边缘Tay和与其相邻的第一边缘A01的形状相同,可以使异形子部TX1y适应第一边缘A01的形状。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异形子部TX1y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其余子部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并且,由于存在凹陷区A00,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子部的数量可能少于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子部的数量。例如,图7中,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子部的数量为4个,并且其中两个为异形子部TX1y,可选的,两个异形子部TX1y通过连接线TX3电连接,异形子部TX1y可设置在非显示区BB中;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子部的数量为5个。图7中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子部的数量、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子部的数量仅作示例性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子部的数量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子部的数量可以使相同的,即为,凹陷区A00的存在仅改变第一触控电极101中部分子部的形状、而不改变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子部的数量。
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子部的数量可能少于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子部的数量、且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存在异形子部TX1y,因此,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即为,W1<W2。虽然异形电极101y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较小,但是可以设置K1<K2,从而实现S1/W1>S2/W2,即为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在面积为W1的区域中的占比较大。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增大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信号,降低噪音电信号对于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信号干扰,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7,C*M=S*N;其中,
当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同时为触控发射电极TX时,C为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发射子部TX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M为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发射子部TX1的数量;S为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发射子部TX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N为同一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发射子部TX1的数量;
当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同时为触控接收电极RX时,C为第一触控电极101中接收子部RX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M为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01中接收子部RX1的数量;S为第二触控电极102中接收子部RX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N为同一第二触控电极102中接收子部RX1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使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各子部的电极本体面积之和、等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的各子部的电极本体面积之和。从而使第一触控电极的信号量和第二触控电极102基本相同。虽然由于凹陷区A00的存在、导致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子部缺失、或者出现异形,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但是,通过分别设置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中各子部的镂空部的面积,可以实现C*M=S*N。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101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可选的,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10可以为金属网格(metal mesh)结构。请结合参考图7、图8和图9,显示区AA包括多个像素P,像素P包括透光区TS和遮光区BM;触控电极10为金属网格结构,金属网格包括网孔1011;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网孔1011覆盖透光区TS。具体的,透光区TS和像素电极PITO交叠,透光区TS中有光线发出;遮光区BM中没有光线发出,遮光区和栅极线G、数据线D、像素开关TFT交叠。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10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并且,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为网格状。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7、图8和图9,显示区AA包括多个虚拟电极30,虚拟电极30和触控电极10同层设置,且虚拟电极30和触控电极10互相绝缘;至少部分虚拟电极30位于触控电极10的镂空部12中;
镂空部12的大小相同;任一个第一常规子部TX11,且其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的镂空部12的数量为X11;任一个第二常规子部RX11,且其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的镂空部12的数量为X22;其中,X11/Wz1<X22/Wz2。
本实施例中,X11/Wz1即为,第一常规子部TX11的单位面积内镂空部12的数量;X22/Wz2即为,第二常规子部RX11的单位面积内镂空部12的数量。设置X11/Wz1<X22/Wz2,即为减少第一常规子部TX11中镂空部12的数量,以减少第一常规子部TX11的镂空部的面积、相应的增加电极本体的面积。
由于凹陷区A00的存在、导致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子部缺失、或者出现异形,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01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小于第二触控电极102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如果只是单独的减少异形子部TX1y的镂空部面积,一方面,可能不足以弥补第一触控电极101缺失的外轮廓形成的区域面积,难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的电极本体的面积相同。另一方面,如果增加的电极本体的面积集中在某一个子部中,可能会造成该子部和其余的子部图案差异较大,出现该子部图形可见的现象。
因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01中,减少了各第一常规子部TX11种镂空部的数量,以使得各第一常规子部TX11“分摊”第一触控电极101相对于第二触控电极102缺少的电极本体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S,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并且,可以避免增加的电极本体的面积集中在某一个子部中、造成的该子部和其余的子部图案差异较大,避免出现该子部图形可见的现象。
可选的,镂空部12中包括辅助电极14或者虚拟电极30。可以将第第一常规子部TX11中的部分或者全部镂空部中均设置辅助电极,而第二常规子部RX11中的镂空部中设置较少的辅助电极、或者不设置辅助电极,从而增加第一触控电极101的电极本体11的面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面板或者液晶面板。
具体的,请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z上依次设置的衬底基板00、薄膜晶体管器件层ST1、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层OLED、封装层TFE和触控功能层TPL;触控电极位于触控功能层TPL。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面板,有机发光面板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除此之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层OLED包括阳极OL1、阴极OL2和有机发光材料层OL3。由于触控电极中包括镂空部,可以减少触控电极和阴极OL2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减少触控电极对于阴极的干扰,提升阴极电位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显示品质。
具体的,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以及夹持设置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可选的,触控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100或者第二基板200中,或者,触控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200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是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 LED),量子点显示(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电子纸等类型的面板或显示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具体以实际情况而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1。图1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触控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触控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和镂空部,当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固定值时,镂空部的总面积会影响电极本体的面积,即为,镂空部的面积越小、相应的电极本体的面积越大。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触控电极中镂空部的总面积、调节电极本体的面积,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触控电极和触控物体的正对面积,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感测触控操作的电信号的精度,提升触控精度,提升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性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电极本体和镂空部;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2,其中,W1≤W2;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镂空部的面积为K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为S1,S1=W1-K1;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镂空部的面积为K2,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电极本体的面积为S2,S2=W2-K2;
其中,S1/W1>S2/W2;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相邻,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非显示区的一侧;或者,所述显示区包括可弯折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可弯折区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可弯折区不交叠;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镂空部中包括所述辅助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使所述显示区形成至少一个凹陷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凹陷区相邻,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凹陷区的一侧;其中,
W1<W2,S1/W1>S2/W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异形电极,所述异形电极和所述第一边缘相邻设置;
所述异形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邻的异形边缘;所述异形边缘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边缘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状相同,W1=W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部的大小相同;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所述镂空部的数量为X1;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所述镂空部的数量为X2;其中,
X1<X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虚拟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互相绝缘;至少部分所述虚拟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所述镂空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所述辅助电极的总面积为Sf1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所述辅助电极的总面积为Sf2;其中,Sf1>Sf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透光区和遮光区;
所述触控电极为金属网格结构,所述金属网格包括网孔;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网孔覆盖所述透光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发射电极和多个触控接收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为所述触控发射电极,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为所述触控接收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发射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触控发射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触控接收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接收发射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通过连接部连接的子部;
所述触控发射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发射子部和多个发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射子部通过所述发射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触控接收电极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接收子部和多个接收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接收子部通过所述接收连接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使所述显示区形成至少一个凹陷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凹陷区相邻,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凹陷区的一侧;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的子部包括至少一个异形子部和其余的第一常规子部,所述异形子部和所述凹陷区相邻,所述异形子部的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y;所述第一常规子部的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z1
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的子部均为第二常规子部;所述第二常规子部的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的面积为Wz2;其中,
Wy<Wz1,Wz1=Wz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虚拟电极和所述触控电极互相绝缘;至少部分所述虚拟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所述镂空部中;
所述镂空部的大小相同;
任一个所述第一常规子部,且其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的所述镂空部的数量为X11;
任一个所述第二常规子部,且其外边缘围绕而成的区域中的所述镂空部的数量为X22;
其中,X11/Wz1<X22/Wz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子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相邻的异形子部边缘;所述异形子部边缘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边缘的形状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C*M=S*N;其中,
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为所述触控发射电极时,C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发射子部的电极本体的面积,M为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发射子部的数量;S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所述发射子部的电极本体的面积,N为同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所述发射子部的数量;
当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时为所述触控接收电极时,C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接收子部的电极本体的面积,M为同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接收子部的数量;S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所述接收子部的电极本体的面积,N为同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所述接收子部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呈阵列式排布,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电极线电连接;任意两个所述触控电极互相绝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器件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层、封装层和触控功能层;
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触控功能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夹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18.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810273877.6A 2018-03-29 2018-03-29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646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3877.6A CN108646952B (zh) 2018-03-29 2018-03-29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3877.6A CN108646952B (zh) 2018-03-29 2018-03-29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6952A CN108646952A (zh) 2018-10-12
CN108646952B true CN108646952B (zh) 2021-07-30

Family

ID=63744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3877.6A Active CN108646952B (zh) 2018-03-29 2018-03-29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69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1544B (zh) * 2018-11-27 2022-01-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83738B (zh) * 2018-11-30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9375840B (zh) * 2018-12-05 2020-10-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单元、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CN109871157B (zh) * 2019-02-01 2022-07-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JP2022535171A (ja) * 2019-03-29 2022-08-05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及び表示装置
CN115101555A (zh) * 2019-04-29 2022-09-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68942B (zh) * 2019-05-02 2023-05-2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触摸板
CN110471568B (zh) * 2019-08-15 2023-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11656727B2 (en) 2019-11-28 2023-05-23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45552A (zh) * 2019-12-31 2020-04-21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屏
CN111221437B (zh) * 2020-01-03 2023-05-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210104399A (ko) * 2020-02-17 2021-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기기
CN111766973B (zh) * 2020-06-11 2022-0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54878B (zh) * 2020-07-06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84153B (zh) * 2020-08-31 2022-04-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328115A (zh) * 2020-11-13 2021-02-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684934B (zh) * 2020-12-29 2022-09-02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11354B (zh) * 2021-01-20 2023-03-10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触控装置
CN113010042B (zh) * 2021-02-26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US11886658B2 (en) 2021-10-18 2024-01-30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240302930A1 (en) * 2022-01-29 2024-09-12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control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49044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Apple Inc. Touch panel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4317469A (zh) * 2014-11-14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装置
CN206162477U (zh) * 2016-10-26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57467B (zh) * 2017-08-01 2020-07-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31937B (zh) * 2017-11-07 2020-11-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6952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695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521059B2 (en) Touch panel,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705665B2 (en) Metal mesh,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moire pattern i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2405198B1 (ko) 감소된 모아레 패턴들을 갖는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US9086766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10001889B2 (en) Mesh electrode,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de layer
CN110557963B (zh) 可检测适用显示噪声补偿的压力的触摸输入装置
TWI649685B (zh) 窄邊框高感測靈敏度之內嵌式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顯示面板結構
US9229594B2 (en) Touch panel
CN107463296B (zh) 一种显示面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5718114A (zh) 智能手机
JP2016040734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
US20180275809A1 (en)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051393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032707A (ja) 表示装置
CN111427476B (zh) 柔性触控显示器件及触控控制方法
US10649558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evice
JP2017049995A (ja) 圧力感度調節が可能な圧力検出器及びこれを含むタッチ入力装置
CN107562246B (zh)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KR20160122934A (ko) 메시 형태의 전극 패턴 및 전극 패턴의 형성 방법, 그리고 전극 패턴을 포함하는 터치 패널
US20190163306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ouch display device (as amended)
TW201520862A (zh) 觸控面板
CN108920034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20190113180A (ko) 복수 채널을 구성하는 압력 센서,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압력 검출 방법
CN1130100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