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53C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53C
CN1086453C CN97126472A CN97126472A CN1086453C CN 1086453 C CN1086453 C CN 1086453C CN 97126472 A CN97126472 A CN 97126472A CN 97126472 A CN97126472 A CN 97126472A CN 1086453 C CN1086453 C CN 10864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downside
upside
seat ring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6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4907A (zh
Inventor
八卷诚司
川添贤一
大谷秀雄
山本博司
奥津良之
泉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zb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0304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3213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0302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602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0303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321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0305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321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0273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5999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85509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3034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4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4Details of seats or valve members of double-seat valves
    • F16K1/443Details of seats or valve members of double-seat valves the seats being in s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5762With leakage or drip collec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6493Multi-way valve unit
    • Y10T137/86718Dividing into parallel flow paths with recombining
    • Y10T137/86759Reciprocating
    • Y10T137/86767Spool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阀装置,它设有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前者是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后者是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由于将上侧流路的形状和下侧流路的形状做成不同、或者将上下柱塞的形状做成不同、或者将上下座圈做成一体,因而能形成总是使流向上侧流路的流体量较多、不产生推力反转、使上下柱塞的动作稳定、防止振动噪声的阀装置。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装置,它是由设置在同轴上的上下一对柱塞来分流流体的。
背景技术
图38是表示以前的双座阀结构的阀装置的断面图,图中、1是阀装置的上盖、2是下盖、3是设置在上盖1和下盖2之间的阀箱(阀本体)。5是上侧柱塞、6是下侧柱塞。上侧柱塞5和下侧柱塞6同轴地安装在阀轴4上,与阀轴4联动地沿上下方向位移。7是与上侧柱塞5成对的上侧座圈,8是与下侧柱塞6成对的下侧座圈。9是阀本体3的流入口,10是阀本体3的流出口。11是上侧座圈7形成的上侧口部,12是下侧座圈8形成的下侧口部。11a是从上侧口部流出的流体进行流动的上侧流路。12a是从下侧口部12流出的流体进行流动的下侧流路。2a是为了对下侧柱塞6进行导引而在下盖2上形成的导引孔。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阀的动作。
流体从流入口9流入阀本体3内、从流出口10流出。在上移量是0%,即、上侧柱塞5和上侧座圈7紧密结合着、下侧柱塞6和下侧座圈8紧密结合的状态下、没有流体的流入和流出。
当由阀轴4使上侧柱塞5和下侧柱塞6位移时,从流入口9流入的流体、通过上侧口部11流过上侧流路11a,而且通过下侧口部12流过下侧流路12a。通过上侧流路11a和下侧流路12a这两个流路的流体从流出口10流出。
由于以前的阀装置具有上述的结构、因而具有下述的问题。
a)以前的阀装置的特征是柱塞和座圈分两组设置,流体的流动是分成上下的,由上下的流动形成的不平衡力几乎相消。但是,由表示上移量和不平衡力间关系的一个实例的图39可见,在上移量为0~50%区域里不平衡力在正方向(打开阀的方向起作用),但、当上移量超过50%时,急剧地向负方向(关闭阀的方向)转移,一直连续增大到100%。
虽然在图39中、不平衡力从正方向转移到负方向是在上移量为50%的点上,但当结合其他实例考虑时、不平衡力从正方向转移到负方向是在30~50%的范围内。
在不平衡力沿正方向起作用时、操作器(图中没表示)通过阀轴4压上侧柱塞5和下侧柱塞6、沿着关闭阀的方向进行控制。由于在这种状态下、当不平衡力转移到负方向时、上侧柱塞5和下侧柱塞6将阀关闭地起作用,因而为了保持阀的开度,操作器沿着将阀打开方向进行控制。而且、不平衡力向负方向转换越急、操作器控制越急剧,当上移量超过特定的范围时、存在着操作器的控制变成不稳定的问题。
b)由于在下盖2上形成导引孔2a、将下侧柱塞6的下端部插入到这导引孔2a中、对下侧柱塞6进行导引。结果、导引孔2a的深度至少需确保下侧柱塞6的下端部的长度,因而有使阀装置本体的下侧加长的问题。
c)为了在维护保养阀装置本体时能打开下盖2,因而有必需在下盖2的底面下侧设置充分富余空间的问题。
d)在将阀装置本体与配管连接之后、卸下下盖2而进行维护阀装置本体的情况下,若在阀装置本体下方没有充分的空间、则有作业性能非常恶劣的问题。
e)由于上侧柱塞5和下侧柱塞6是大致相同的形状、因而在上下两柱塞5、6同步开阀时的上向流体和下向流体的流量比就成为1∶1,这样,当流量比相同时、作为分别作用在上下两柱塞5、6上的流体反力的轴向推力(不平衡力)在构成上下两柱塞5、6的实用开度的中间开度附近发生急剧的变化,就有阀控制变成不稳定、变成不能控制等问题。
也即,将上下两柱塞5、6做成大致相同形状、使开阀时的上向流体的流量和下向流体的流量相同的场合下,结果由加在这两柱塞上的流体压力差产生的轴向推力、在中间开度附近发生大的变化而急剧地反转。
这种推力的急剧反转、在与上侧柱塞5的形状大致相同的下侧柱塞6的周围、如图40(a)所示,发生流体不稳定的吸入流,由此,如图40(b)所示,即使柱塞位置一定也会发生推力较大变化部分P。
因此、在推力反转这一点处、在需要调整流体流量而由隔膜操作器控制柱塞开度时,会引起振荡,由此、使隔膜操作器形成的控制变成不稳定,有不能进行与隔膜操作器相对应的控制的问题。
f)从上侧柱塞5和上侧座圈7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的流体向上侧流路11a流入,与构成上侧流路11a的上侧内表面的上盖1的底面发生冲突、在上侧流路11a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朝流体的流出口10改变,但这时流体的流动发生紊流,有发生噪声和振动的问题。
g)从下侧柱塞6和下侧座圈8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的流体向下侧流路12a流入,与构成下侧流路12a的底面的下盖2的上面发生冲突、在下侧流路12a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朝流体的流出口10改变,但这时流体发生紊流,有发生噪声和振动的问题。
h)阀本体3的上侧座圈7和下侧座圈8的在垂直方向的座圈间距的配合是把上侧座圈7和下侧座圈8分别拧紧在阀本体3上、计测在拧紧的状态下的座圈面之后、卸下,进一步加工座圈面,再拧到阀本体3上,反复计测的。因此、有多个柱塞的阀装置,它的加工是非常花费工时的。
i)由于分别用螺纹将上侧座圈7和下侧座圈8固定在阀本体3上,因而上侧座圈7的调整是将上盖1从阀本体3卸下后进行、而下侧座圈8的调整是将下盖2从阀本体3卸下后进行的,有调整作业费工的问题。
j)由于在下盖2上必须设置规定深度的导引孔2a,使下盖2的厚度增加、并增加了阀本体3的底部的突出量,因而在阀装置设置后、不能充分确保下方的作业空间,有使下盖2不能取下等问题。
k)由于把柱塞导引部13和柱塞5、6形成一体,因而在柱塞导引部13受振动或腐蚀等作用而损伤时,以及在进行维修保养而需要替换时,必须把不要替换的柱塞5、6一起替换掉,有不经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阀装置,它是能防止作用在同轴地设置的上下柱塞上的推力的反转、能稳定地进行柱塞控制的可靠性高的阀装置。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阀装置,它是做成能使流体平滑地流动、能防止由流体的紊流引起的噪声和振动的阀装置。
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阀装置,它是将座圈相对上下柱塞一体化地、能消除泄漏、防止噪声和振动的阀装置。
本发明的第4目的是提供一种阀装置,它是能实现小型、轻量化的阀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它设有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前者是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后者是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下侧流路的流量的值定成比上侧流路的小。
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在上下柱塞形状大致相同的场合下,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的流量比取为1.0∶0.7~0.9。
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特征是,上侧流路的断面积比下侧流路的断面积更大。
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特征是,以流入侧的流路的中心线处于比阀装置的对称中心线低的位置设置上述上侧柱塞和上述下侧柱塞,上述对称中心线是连接流入口的中心和流出口的中心的。
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特征是,设有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在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的下侧流路的中途、对流体流动起阻力作用的阻力件。
而且,能把阻力件限定的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的流量比设定为1.0∶0.7~0.9。
可以把阻力件设置在下侧座圈和下盖之间、用带有侧孔的罩形成。
还可利用使下盖的上部周边延长到下侧座圈位置的筒状体形成罩、在这筒状体的侧面形成侧孔。
可利用使下侧座圈延长到下盖的筒状体形成罩、在这筒状体的侧面形成侧孔。
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阀装置,设有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由于做成由导引构件对下侧柱塞进行导引,因而不需要下盖。
可以用有底圆筒体形成导引构件,在这有底圆筒体的底面上、形成对下侧柱塞进行导引的导引孔,而且在侧面形成流体流动的侧孔。
可以把带有导引构件的有底圆筒体与下侧座图形成一体。
可把构成导引构件的有底圆筒体和下侧座圈分别地形成之后,使其与下侧座圈结合。
在构成导引构件有底圆筒体侧面上形成的侧孔可用多个小孔形成。
可用弯曲的棒状体形成导引构件,在这些棒状体的结合部形成导引孔。
可把导引件设定能使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的流量比为1.0∶0.7~0.9。
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它设有阀本体、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上述阀本体是借助座圈、将连接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流路在中途分成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在上述流出口将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合流地形成的;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设置在该阀本体上并设置在同轴上的、对上述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进行开关控制、使它们相对于上述流入口侧的流路同步地连接或切断的,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的形状是不同的,以便在将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同步开阀时、使流向上侧流路的流体流量比流向下侧流路的大,使它们的流量比为6∶4~9∶1。
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上侧柱塞与下侧柱塞做成在开阀时产生的轴向的推力在0%~约85%的开度之前不反转的形状。
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在下侧柱塞上、以20°~45°的倾斜角形成将下端侧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状的斜面。
并且,也可以在下侧柱塞上、将下端侧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状斜面形成30°的倾斜角。
并且,也可以将上侧流路形成比下侧流路大的容积。
并且,上侧流路在座圈的流体出口附近沿横向比下侧流路更宽。
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使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个作为主流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具有比其它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更大的容积。
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个的流出方向变更室具有比以其它流出方向变更室作为主流的沿横向更扩大的形状。
并且,将沿横向具有扩大形状的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中的任何一个的、从上侧柱塞与上侧座圈或下侧柱塞与下侧座圈之间的间隙而流入的流体流动方向产生变化的流出方向变更面、形成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的凹面。
本发明第1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构成从柱塞与座圈之间的间隙中流入的流体流出方向产生变化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形成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
本发明第13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内表面一部分的上盖底面作成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
本发明第14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内表面一部分的下盖底面作成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
本发明第15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多个座圈成一体地构成。
本发明第16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多个座圈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体地构成。
本发明第17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在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上形成透孔,该透孔形成通过柱塞及座圈之间的间隙的从上流侧朝下流侧的流路。
本发明第18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在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上具有作为扩散器功能的多个透孔。
本发明第19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在连接各个座圈间的圆筒形侧壁上具有形成透孔的连接部。
本发明第20实施方式的阀装置包括:具有管路的本体、具有导引孔的柱塞、使所述柱塞进退运动的操作器、以及在可与所述柱塞的导引孔结合而形成的所述本体的底部附近可自由拆下地设置的柱塞导引件。
本发明的第21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在柱塞导引件或柱塞上设置旁通孔,该旁通孔在柱塞导引件与导引孔结合时、能将由该柱塞导引件和导引孔所形成的空间内滞留的流体排出到该空间之外。
本发明第22实施方式的阀装置是,将润滑材料设置在柱塞导引件或导引孔中的至少一个结合面上。
并且,该阀装置具有要进行开关控制的流路、将该流路与1次侧流路及2次侧流路隔开形成的阀外罩,配置在该阀外罩内并控制所述流路开关的柱塞,设置在该柱塞上的柱塞导引孔,突设在所述阀外罩内并嵌入到所述柱塞导引孔中、将所述柱塞沿轴向导引的导引轴,并且沿所述柱塞导引孔内的所述导引轴的前端之间形成空隙部,在该阀装置中,也可在所述柱塞导引孔与导引轴之间、沿该导引轴的轴向形成将所述柱塞导引孔内空隙部与2次侧流路连接的流体排泄槽。
并且,也可将流体排泄槽在柱塞导引件孔的内周面上与导引轴的外周面上形成不同的断面形状。
并且,流体排泄槽由在柱塞导引件孔的内周面上或导引轴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形成至少1个槽构成。
也可将流体排泄槽结合在柱塞导引件孔或导引轴上、并允许柱塞沿轴向开关移动,并且,可设置用于阻止该柱塞回转的结合凸部。
并且,沿导引轴的轴向方向形成多个流体排泄槽,并与其中1个流体排泄槽结合、允许柱塞沿轴向开关移动,并且,用于阻止该柱塞回转的结合凸部从柱塞外侧可拆卸地安装在柱塞导引件孔中。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阀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
附图简介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阀装置的移动量与不平衡力之间关系的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7是显示导引构件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8是显示导引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侧面图。
图9是显示导引构件的另一变形例子的侧面图。
图10是显示导引构件的其它变形例子的透视图。
图11是显示导引构件的另外一个变形例子的透视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阀装置的纵断侧面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调整阀座圈的透视断面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调整阀座圈的其它例子的透视断面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调整阀座圈的其它例子的透视断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17(a)是显示图16的下侧柱塞中的流体流动的视图,(b)是由该流体流动所产生的推力与开度关系的特性图。
图18是显示图16的阀装置与以往的阀装置中的推力与开度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图19是显示图16的阀装置中柱塞的放大正面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3是阀装置上盖的断面形状图。
图24是阀装置上盖的各种下部断面形状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3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4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6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29是显示图28中的柱塞与下部导引轴之间关联的放大正面图。
图30是图29的A-A线断面图。
图3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7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断面图。
图3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8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断面图。
图3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9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断面图。
图34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0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断面图。
图35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1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断面图。
图36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2的导引轴的横断面图。
图37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22的导引轴嵌入到柱塞孔中结合的横断面图。
图38是显示以往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39是显示以往阀装置中的移动量与不平衡力之间关系的一个例子的附图。
图40(a)是显示图39中的流体的流动的视图,图40(b)是由该流体的流动所产生的推力与开度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阀装置的断面图,图中、21是阀装置的上盖、22是下盖、23是设置在上盖21和下盖22之间的阀本体。25是上侧柱塞、26是下侧柱塞。上侧柱塞25和下侧柱塞26同轴地安装在阀轴24上、与阀轴24联动地沿着上下方向位移。27是与上侧柱塞25成对的上侧座圈、28是与下侧柱塞26成对的下侧座圈。29是阀本体23的流入口、30是阀本体23的流出口。31是上侧座圈27形成的上侧口部、32是下侧座圈形成的下侧口部。31a是从上侧口部31流出的流体流动的上侧流路、32a是从下侧口部32流出的流体流动的下侧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下侧流路32a缩小地形成、使流过这里的流体的流量比流过上侧流路31a的流量只小一定的值。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阀装置的动作。
流体从流入口29流入阀本体23内、从流出口30流出。在上移量为0,即上侧柱塞25和上侧座圈27紧密相接、下侧柱塞26和下侧座圈28紧密相接的状态下流体几乎不流入和流出。
由阀轴24使上侧柱塞25和下侧柱塞26向上方位移时,从流入口29流入的流体通过上侧口部31而流过上侧流路31a、而且通过下侧口部32而流过下侧流路32a。通过上侧流路31a和下侧流路32a的流体从流出口30向外部流出。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阀装置的上移量和不平衡力之间关系的图。图中把上侧流路31a的流量取成1.0的场合下、用“0”表示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是0.7的情况、用“□”表示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是0.9的情况。在上移量0%~60%之间、两者的不平衡力都是以正方向小的值稳定地推移。当上移量变成70%时两者的不平衡力沿正方向少许增加。当上移量成为80%时,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是0.7的情况下(0)不平衡力接近零值、在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是0.9的情况下(口)不平衡力变成正方向的较大值。
虽然图2没有表示,但在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是0.7以下的情况下、上移量是80%时、不平衡力从正方向转换成负方向。而且,在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是0.9以上的情况下、当上移量超过80%时、不平衡力仍正方向地变成较大的值。因此,在把上侧流路31a的流量取成1.0的情况下、当把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比设定成0.7~0.9的范围时,在上移量是0%~100%整个范围里、不平衡力都保持正方向的小值。
因为操作器(图中没表示)为了把阀的开度保持成规定的值、使阀轴24沿着与不平衡力的方向相反地驱动,所以在不平衡力的方向从负向正转换或者从正向负转换时操作器的控制变成不稳定。也即、在上移量是0%~100%的整个范围里若将不平衡力继续保持正方向或负方向的任一方向的小值、则操作器的控制就平稳地推移。如上所述、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把上侧流路的流量∶下侧流路的流量的比设定成1.0∶0.7~0.9。
在本实施方式1的阀装置中,为了满足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将下侧流路32a中的最小断面积部分设定成比上侧流路31a中的最小断面积部分只小一定的值。从流入口29流入到阀本体23内的流体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上侧口部31流过上侧流路31a、另一部分通过下侧口部32流过下侧流路32a。这时形成的上侧流路31a和下侧流路32a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成立。
例如、通过把一上侧流路31a和下侧流路32a做成使它们的断面积比为1.0∶0.7~0.9,能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满足1.0∶0.7~0.9。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由于能把上下的流量比设定成合适的值,因而在上升量的整个范围里都能把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较小的值。
实施方式2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阀装置的断面图,图中、21是上盖、22是下盖、23是阀本体、24是阀轴、25是上侧柱塞、26是下侧柱塞、27是上侧座圈、28是下侧座圈、29是流入口、30是流出口。31是上侧口部、32是下侧口部。31a是上侧流路、32a是下侧流路。由于这些构件和图1所示的构件相同或相当,所以省略了说明。
33是本实施方式2的阀装置的对称中心线,34是全闭状态下的上侧柱塞25和下侧柱塞26之间的中心线。
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上侧柱塞25和下侧柱塞26设置成使该流入侧的流路中心线34处于比阀装置的对称中心线33低的位置,上述中心线33是连接流入口29的中心和流出口30的中心的连线。其结果,与以前的实例相比,下侧流路32a的断面积比上侧流路31a的断面积只小一定值。通过适当地设定这一定值就能满足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阀装置的动作。
从流入口29流入阀本体23内的流体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上侧口部31流过上侧流路31a。另一部分通过下侧口部32流过下侧流路32a。这时,由于下侧流路32a的断面积比上侧流路31a的断面积小一定值,因而满足了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2将上下的流量比设定成合适的值,因而在上移量的整个范围内都能把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小值。
实施方式3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阀装置的断面图,与图1所示各部分相同的或相当的部分都用相同的标号、并且不再重复说明。图4中,35是设置在下盖22和下侧座圈28之间的第1罩阻力件,例如做成圆筒状。图4是表示把下盖22的上端部的周边延长到下侧座圈28而形成第1罩35的例子。除此之外还可分开地形成第1罩35,借助焊接等方法将其安装在下盖22或下侧座圈28上。36是设置在第1罩35的侧面上的第1侧孔。第1侧孔可只形成1个、也可形成多个。第1侧孔的作用是使流过下侧口部32的流量比流过上侧口部31的少。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阀装置的动作。
在实施方式3的阀装置中,为了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在下盖22和下侧座圈28之间设置着第1罩35。从流入口29流入阀本体23内的流体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上侧柱塞25和上侧座圈27之间的间隙、从上侧口部31流向上侧流路31a。另一部分通过下侧柱塞26和下侧座圈28之间的间隙而流入到第1罩35内、临时仃留之后、通过第1罩35侧面上所设置的第1侧孔36而流过下侧流路32a。通过调节这个第1侧孔36的开口面积、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其他动作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
如上所述,由于实施方式3能把上下流量比设定成合适的值,因而在上移量的整个范围内都能把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小值。
实施方式4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阀装置的断面图。与图4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都用相同的标号、不再重复说明。图5中、37是与下侧座圈28成一体地形成的第2罩。第2罩做成例如圆筒状。38是在第2罩37侧面上形成的第2侧孔。第2侧孔38可形成1个、也可分成多个地形成。将第2侧孔38的开口面积设定成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阀装置的动作。
从流入口29流入到阀本体23内的流体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上侧口部31流向上侧流路31a。另一部分通过下侧口部32而流入到第2罩37内、临时仃留后、通过第2罩37侧面上所设置的第2侧孔38而流过下侧流路32a。这第2侧孔38的开口面积被设定成能满足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
如上所述,由于实施方式4把上下的流量设定成合适的值,因而在上移量的整个范围内都能把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小值。
实施方式5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阀装置的断面图。与图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都用相同的标号、不再重复说明。图中,39是对下侧柱塞26进行导引的导引构件、40是在导引构件39的底部形成的导引孔、41是在导引构件39的侧面上形成的侧孔。
导引构件39例如做成有底圆筒形,在底部形成导引孔40、在侧面形成侧孔41。图6所示的导引构件39兼用作下侧座圈。导引构件39是借助于将下侧柱塞26的下端部通过导引孔40而进行导引的,由此就不要下盖、能使装置小型、轻量化。导引构件39不局限于图6所示的形式,其可采用下述的各种形式。
并且在导引构件39’的侧面上形成的侧孔41可以起使流过下侧口部32的流量比上侧口部31的小的作用。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阀装置的动作。
在实施方式5的阀装置中,为了使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设置着对下侧柱塞26进行导引的导引构件39。从流入口29流入到阀本体23内的流体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上侧口部31流向上侧流路31a。另一部分通过下侧口部32而流入到导引构件39内、临时仃留后、通过导引构件39侧面上所设置的侧孔41而流过下侧流路。通过调节这侧孔41的开口面积就能满足上侧流路31a的流量∶下侧流路32a的流量=1.0∶0.7~0.9。
下面说明导引构件39能采用的各种形式。
图7是表示导引构件39的1个实例的斜视图,图中、39a是导引构件本体、40是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底面上形成的导引孔、41是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侧面上形成的侧孔、42是设置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上部、作为与下侧柱塞26成对的下侧座圈的座圈部。42a是在座圈部42的周围形成的螺纹槽。
图8是表示导引构件39的1个实例的侧视图,图中、39a是导引构件本体、40是在导引构件本休39a的底面上形成的导引孔、41是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侧面上形成的侧孔、42是设置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上部、作为与下侧柱塞26成对的下侧座圈的座圈部。42a是在座圈部42的周围形成的螺纹槽、39b是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上部形成的螺纹槽。
图9是表示图8所示导引构件39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中、39a是导引构件本体、40是导引孔、42是座圈部。42a、39b是螺纹槽。由于这些与图8所示的相同或相当、因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44是在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侧面上形成的多个小孔,形成的个数被设定成面积的总和与图8所示的侧孔41大致相同。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导引构件39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中、39a是导引构件本体、40是导引孔、42是座圈部。由于这些与图8所示的相同或相当、因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图10中所示的导引构件39中,分别地形成导引构件本体39a和座圈部42,通过焊接等工艺措施将导引构件本体39a的上面39c和座圈部42的下面42b焊接成一体而形成导引构件39。
图11是表示与上述实例不同形式的导引构件39的实例的斜视图,图中、45a、45b是构成导引构件本体的做成″コ″字状的2根枝状部。这两个枝状部45a、45b的结合部被做成具有鼓胀状,在该结合部开设着导引孔。
在使用图11所示的导引构件39时,在图6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阀装置中,设置与阀本体23的下侧柱塞26成对的下侧座圈,将2根枝状部的上端面46a、46b与这下侧座圈相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5,由于设置对下侧柱塞进行导引的导引构件,因而就不需要下盖、能使装置小型轻量化。
由于能把上下的流量设定成合适的值,因而在上移量的整个范围内都能把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小值。
实施方式6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图中、51是阀本体(阀箱)、52是阀本体51的流入口、53是阀本体51流出口、54是由螺栓固定的下盖、55是由螺栓固定的上盖、56是用来保持阀本体51内的上流侧和下流侧间的水密性和气密性的密封垫圈、57是用来保持阀本体51内的上流侧和下流侧间的水密性和气密性的密封垫圈。58是与流体的流出口53连通的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上侧流路)、59是同样地与流体的流出口53连通的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下侧流路)、如图12b所示、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横向宽度比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要宽。而且、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容积比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大。该容积比例如为8∶2~7∶3。60是第1柱塞(上侧柱塞)、61是与第1柱塞60形成一体的第2柱塞(下侧柱塞)。71是座圈,借助与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紧密结合、将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和流体的流入口52间的流路切断和将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和流体的流入口52间的流路切断的。
这个座圈71上设置着第1座圈构成部(上侧座圈)71a和第2座圈构成部716,前者是与第1柱塞60密接的、后者是与第2柱塞密接的。而且、在第1座圈构成部71a的上端面形成用来回转座圈71的凹部(也可形成凸部)71g(参照图13)、以便通过回转而容易使座圈71从阀本体51上脱开。
座圈71由螺纹固定在阀本体51上。64是与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形成一体的柱塞上端部,65是与柱塞上端部64连接的柱塞驱动杆(阀轴)。借助图中没表示的隔膜操作器沿垂直向上地提起上述的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就能在柱塞与座圈71之间产生间隙,使上流侧和下流侧连通。
74是在构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上侧内表的上盖55的底面上形成的流线形凹面。这个流线形的凹面74做成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侧壁的曲面是相连续的,以便能抑制紊流的发生,这种紊流是流体从第1柱塞60和第1座圈构成部71a间的间隙流出的方向沿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侧壁向流出口53的方向改变时发生的。
图13是表示座圈71的结构的斜视断面图,图14、图15是表示座圈其他形式的斜视断面图。图13所示的座圈71有与第1柱塞60紧密结合的第1座圈构成部71a、与第2柱塞61紧密结合的第2座圈构成部71b、这些第1座圈构成部71a和第2座圈构成部71b被做成由圆筒状连接部71c连接成一体,连接部71c可用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和第2座圈构成部71b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构成、在用相同的材料构成时可用车床加工等措施切削成一体。71d是用来把从上流侧的流入口52流入的流体向第1柱塞60和第1座圈构成部71a间形成的间隙及第2柱塞61和第2座圈构成部71b间形成的间隙导引的孔,其形成1个大口径的孔91d。这种场合下、能通过改变孔71d的口径、形状、位置来调整流路的特性。71e和71f是阳螺纹、是用来将座圈71拧紧固定在阀本体上形成的阴螺纹上的。71g是凹部、用来借助转动座圈71而调整座圈71相对于阀本体51的垂直方向的安装位置,其形成在座圈71的上端面上。使安装位置调整爪的前端从上方插入并与这凹部71g结合(在凸部的场合下、抓紧这凸部)、转动上述座圈71、将座圈的凸缘下面71h拧入到与阀本体51相接触,进行座圈71相对阀本体51的垂直方向安装位置的调整。71i和71j是斜面、是形成在第1座圈构成部71a和第2座圈构成部71b的上端内周缘上、用来提高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的密接性的。
图14所示的座圈72有与第1柱塞60紧密结合的第1座圈构成部(上侧座圈)72a、与第2柱塞61紧密结合的第2座圈构成部(下侧座圈)72b,这些第1座圈构成部72a和第2座圈构成部72b被做成由圆筒状连接部72c连接成一体,连接部72c可用与第1座圈构成部72a和第2座圈构成部72b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构成、在用相同的材料构成时可用车床加工等措施切削成一体。72d是用来把从上流侧的流入口52流入的流体向第1柱塞60与第1座圈构成部72a间形成的间隙及第2柱塞61与第2座圈构成部72b间形成的间隙导引的孔,并形成多个孔。孔72d具有扩散器的机能。72e和72f是阳螺纹、是用来将座圈72拧紧固定在阀本体上形成的阴螺纹上的。72g是凹部、用来借助转动座圈72而调整座圈72相对于阀本体51的垂直方向的安装位置,形成在座圈72的上端面上。使安装位置调整爪的前端从上方插入并与这凹部72g结合使上述安装位置调整爪转动、转动上述座圈72、调整座圈72拧入到阀本体51量,进行座圈72相对阀本体51的垂直方向安装位置的调整。
图15所示的座圈73有与第1柱塞60紧密结合的第1座圈构成部(上侧座圈)73a、与第2柱塞61紧密结合的第2座圈构成部(下侧座圈)73b,这些第1座圈构成部73a和第2座圈构成部73b被做成由连接部73c连接成一体,连接部73c可用与第1座圈构成部73a和第2座圈构成部73b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构成、在用相同的材料构成时可用车床加工等措施切削成一体。73d是用来把从上流侧的流入口52流入的流体向第1柱塞60与第1座圈构成部73a间形成的间隙及第2柱塞61与第2座圈构成部73b间形成的间隙导引的导流孔。73e和73f是阳螺纹、是用来将座圈73拧紧固定在阀本体51上形成的阴螺纹上的。73g是凹部、用来借助转动座圈73而调整座圈73相对于阀本体51的垂直方向安装位置,并形成在座圈73的上端面上。安装位置调整爪的前端从上方插入并与这凹部73g结合、使上述安装位置调整爪转动、从而转动上述座圈73、调整座圈73拧入到阀本体51的量,进行座圈73相对阀本体51的垂直方向安装位置的调整。
上述的座圈71、72、73中,可把阳螺纹部71f、72f、73f和阳螺纹部71e、72e、73e中的任何一部分省略,与省略了该阳螺纹部啮合的阀本体侧的阴螺纹部分也可根据情况不设置,在这样构成时,与一起形成阳螺纹部71e、72e、73e和阳螺纹部71f、72f、73f的场合相比,可使座圈71、72、73的制作简化。
下面说明动作。
通常、这个阀装置由配置在隔膜操作器内的推压弹簧沿垂直方向向下压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其结果,第1柱塞60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72a、73a)紧密结合、而且第2柱塞61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72b、73b)紧密结合,形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和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与流入口52间被切断的状态。当在这状态下使隔膜操作器动作时、产生垂直向上的力,借助柱塞驱动杆65使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垂直向上移动。其结果,在第1柱塞60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72a、73a)之间及第2柱塞61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72b、73b)之间产生间隙,使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和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与流入口52间连通、形成流路。这种场合下可通过隔膜操作器控制第1柱塞60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72a、73a)间、第2柱塞61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72b、73b)间产生的间隙大小,将其作为阀开度而柔性地调整。
而且,经第1柱塞60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72a、73a)之间产生的间隙而上升、流入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流体沿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侧壁、进而沿着与上述侧壁连续的流线形凹面74而流动,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内发生变更后从流出口53流出。另一方面,经第2柱塞61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72b、73b)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入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次在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内是向上方地从流出口53送向下流侧。
这时,由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横向宽度比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大,而且容积也比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大,因而从上流侧的流入口52流入的流体、流入到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比流入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多。为此推上第1柱塞60的压力超过将第2柱塞61推下的压力,在隔膜操作器将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向上提起而形成流路的场合下,就向有利于对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1的控制的方向作用。而且流入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内的流体这次是流过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内而向下、从流出口53送向下流侧。由于这时流线形的凹面74具有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侧壁曲面的连续性,因而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内变更时容易发生的涡流和紊流,能产生高效的流动、达到高CV值、能防止由于加在第1柱塞60和第2柱塞62上的压力不平衡而产生的第1柱塞60、第2柱塞61、阀本体51中的某处振动或不能控制的状态,能稳定地调整流体的流出量。
由于阀本体51的结构中、只在把上盖55卸下时的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顶面上有开口部,因而能提高阀本体51的刚性、能在含有一定重量基础上使其小型化。
上面所述的是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横向宽度比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大、而且体积比下侧的大,但也可做成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横向宽度比上侧方向变更室58的大、而且体积比上侧的大的结构。而且在这种结构中、第1柱塞60、第2柱塞61的安装方向也变成颠倒,将下盖从阀本体51卸下、从下方将座圈71、72、73拧入到阀本体51的内部。
虽然在第6实施方式中、第1座圈构成部71a、第2座圈构成部71b被做成一体,但也可将该座圈构成部各自分别地构成。
实施方式7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阀装置的断面图。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6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都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不再重复说明。
在这实施方式7中,在上侧柱塞60上形成凹状曲面(急剧扩大部)60a、而且在下侧柱塞61上形成锥面状斜面61a,由此使上侧柱塞60变薄、使下侧柱塞61变厚,由此将上侧柱塞60和下侧柱塞61形成各自不同的形状。
即,如上所述地、通过将上侧柱塞60和下侧柱塞61形成不同形状,在上下两柱塞60、61同步开阀时、流向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向上流体的流量就比流向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向下流体的流量大,该上下流量比就设定成了6∶4~9∶1。
这样形成的上侧柱塞60和下侧柱塞61在柱塞开度为0%~约85%时所产生的轴向推力(不平衡力)不会反转。
另一方面,把阀本体51的形状做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容积比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大,由此、开阀时的向上流体容易流动,而与该向上流体相比,向下流体就难以流动。
而且,可把阀本体51的侧壁51a做成下边越来越窄的花盆状。这样形成花盆状的阀本体51与以前的上下流量比相同的结构相比,能形成纵向紧凑的结构。
此外,在导引轴66的外周、沿轴向设置着旁通槽68,由这旁通槽68使导引孔67内的空隙部与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连通,在下侧柱塞61下降时留在该空隙部的流体逸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里。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
当用隔膜操作器(图中没表示)使上侧柱塞60和下侧柱塞61同步开阀时,流入到阀本体51内的流体在座圈71处被分流成上向流体和下向流体,其中的上向流体从座圈71的上部口71-1、沿着上侧柱塞60的凹形曲面60a流入到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而上述下向流体沿着下侧柱塞61的斜面61a、从座圈71的下部孔口71-2流入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流入到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和下侧方向变更室59的流体在流出口53附近合流后、从该流出口流出。
在这样的阀本体51内流体的流动中,上侧柱塞60的凹形曲面60a使朝向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8的上向流体容易流动、而下侧柱塞61的锥面状的斜面61a使朝向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的下向流体难以流动,由此,上述的上向流体的流量增大、而下向流体的流量则减小。为此,上侧柱塞60就有将上向流体作为主流的作用、而下侧柱塞61就有将下向流体作为平衡流的作用。
也即,如图17(a)中的箭头所示、沿着下侧柱塞61的锥面状的斜面61a流动的下向流体成为流量比上述上向流体少的平衡流,由此就使下侧柱塞61周围的流体的吸入流如图17(b)所示地变得稳定、不会使推力变大,轴向推力就不会急剧地反转。
与此相对,在下侧柱塞6上形成凹状曲面6a的以前的阀装置里、如图40(a)所示地发生流体不稳定的吸入流,由此如图40(b)所示地发生推力变大的部分p、产生推力急剧地反转。
在必须调整上向流体和下向流体的流量使上下两柱塞60、61下降时,将留在下侧柱塞61的导引孔67内的空隙部里的流体、通过沿着导引轴66的轴向的旁通槽68逸入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59里。这样,通过用上述旁通槽68将留在上述导引孔67内的空隙部里的流体、沿着导引轴68的轴向而逸出,于是,通过该逸出的流体就使下侧柱塞61周围的吸入流也不成为紊流。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阀装置和以前阀装置的推力特性与柱塞开度关系的比较图。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阀装置是在上侧柱塞60上设置凹状曲面60a和特性部60b、在下侧柱塞61上设置与垂直线Y形成30度倾斜角的整流部61a和特性部61b,由此使上侧柱塞60和下侧柱塞61的形状不同。特性部60b、61b决定与开度相对应的流量特性。
上述柱塞是采用切削加工将规定粗细的棒材制成整个一体的。或者在分别形成阀轴部A、上侧柱塞部B、连接轴部C、下侧柱塞部D后,将各部分焊接而形成整个一体。或者把与各部分相对应的规定形状的原料基材焊接在一起后、用切削加工工艺制成。若采用后两种形成方法、能减少原料基材的浪费。
从图18的比较图可见,在将上侧柱塞60和下侧柱塞61做成大致相同形状的以前的阀装置中,开度从0%到50%、推力呈平滑曲线地变化,但它的推力在实用开度的中间附近、即在60%附近发生较大变化、在急剧地反转。
与这种以前的阀装置相比,在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阀装置的场合下,开度从0%到约85%、推力平滑地变化,这说明开度从0%到85%、推力不会反转。
因此,在以前的阀装置的场合下,由于在构成实用开度的中间开度附近、推力发生急剧地反转,因而由隔膜操作器形成的流量控制变成不稳定,甚至不能控制,但在本发明阀装置的场合下,如上所述,在开度从0%到约85%、推力不会从下降状态反转成上升状态,因此完全没有以前的阀装置那样在实用开度(即中间开度)附近、流量控制变成不稳定、甚至不能控制的问题,能扩大可稳定控制的开度范围。
虽然上面叙述的是将下侧柱塞61的斜面60b形成相对于垂直线Y呈30度的倾斜角,但将这倾斜角设定成20~45度的范围,在上下流量是6∶4~9∶1的场合下、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8
图2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阀装置的断面图。
在图中,81是阀本体,82是阀本体81的流入口,83是阀本体81的流出口,84是通过螺栓固定在阀本体81上的下盖,85是通过螺栓固定在阀本体81上的上盖,86是用于维持阀本体81与下盖84之间水密封性的垫圈,87是用于维持阀本体81与上盖85之间水密封性、气密性的垫圈,88是与流体的流出口83连通的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上侧流路)、89是同样的与流体的流出口83连通的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下侧流路),90是第1柱塞(上侧柱塞),91是与第1柱塞90形成一体的第2柱塞(下侧柱塞),92是与第1柱塞90密接、将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与流体的流入口82之间进行阻断的第1座圈(上侧座圈),93是与第2柱塞91相贴靠、将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与流体的流入口82之间进行阻断的第2座圈(下侧座圈)。这些第1座圈92与第2座圈93分别通过螺纹固定在阀本体81上。94是与第1柱塞90和第2柱塞91形成一体的柱塞上端部,95是与柱塞上端部94连接的柱塞驱动杆(阀轴),96是用于将第1柱塞90和第2柱塞91垂直向上移动的隔膜操作器,97是通过隔膜操作器96指示第1柱塞90与第2柱塞91沿垂直方向的移动量的刻度。
98是在上盖85的底面上形成的流线形的凹面,该上盖85的底面构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上侧内面。该流线形的凹面98以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所具有的曲面连续地形式、具有与构成侧壁的曲线的连续性,以抑制从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92之间产生的间隙中流出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沿着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所述侧壁朝流体的流出口83方向变化时发生紊流现象。
以下针对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该阀通过配置在隔膜操作器96内的图中未示的压力弹簧、将第1柱塞90和第2柱塞91朝下方向垂直地加压,其结果,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92密接,同时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93密接,形成了将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和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和流体流入口82之间阻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隔膜操作器96一旦动作则产生垂直向上的力,使柱塞驱动杆95、第1柱塞90及第2柱塞91在垂直地向上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在第1柱塞90和第1座圈92之间、及第2柱塞91和第2座圈93之间产生间隙,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及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与流体的流入口82之间连通形成流路。这时,在第1柱塞90和第1座圈92之间、及第2柱塞91和第2座圈93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大小就可以由隔膜操作器96进行控制,作为阀开度被柔性地调整。
而且,经由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92之间所产生的间隙上升、朝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沿着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进而沿着与所述侧壁连续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进行,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变化,这次,它流经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朝下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此时,由于流线形状的凹面98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所具有的曲线具有连续性,因而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另一方面,经由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93之间所产生的间隙朝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次流经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内、朝上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在该情况下,构成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一部分内面的下盖84的底面,形成与所述上盖85同样的、由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同样地,能抑制流体流动的方向在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9内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实施方式9
图21是阀的断面构成图,它是将图20所示的阀装置的第1座圈92及第2座圈93构成为一体、形成为一个座圈99,同时,使从第2柱塞91与座圈99之间产生的间隙中流出的流体朝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流入的位置、与所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中央位置偏心而构成的。在图21中,与图20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了说明。在图中,100是所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座圈99与图20中所示的阀装置的第1座圈92和第2座圈93同样地、通过螺纹固定到阀本体81上。
对于座圈99来说,在所述图13中所示的使用座圈71的阀装置中,在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上取下时,第1柱塞90与座圈71形成容易从上方确认的状态。由此,可将座圈71安装到阀本体81上,或更换第1柱塞90和第2柱塞91及座圈71,在调整座圈71与第1柱塞90及第2柱塞91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上取下,调整座圈71从上方拧到阀本体81上的状态,可以改变座圈71相对阀本体81的垂直方向的安装位置,将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的密接状态与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的密接状态同时地调整到最佳状态。特别是,相对于第1座圈92与第2座圈93单独地构成、分别安装在阀本体81上的阀装置而言,在该阀装置中,由于第1座圈构成部71a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为一体构成,第1座圈构成部71a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之间的间隔是不变的,因而,用一次调整操作就能同时调整第1座圈构成部71a和第2座圈构成部71b。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9中,座圈1可省略阳螺纹部71e和阳螺纹部71f中任何一个,并且,与省略了该阳螺纹部螺旋结合的阀本体81侧的阴螺纹部也可省略。当由这种结构构成时,与形成阳螺纹部71e和阳螺纹部71f的情况相比,座圈71的制作得以简化、变得容易了。并且,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9中,尽管说明了可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取下并将座圈71从上方拧到阀本体81的内部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将下盖84从阀本体81取下并将座圈71从下方拧到阀本体81的内部的构成。
在使用这种座圈71的阀装置中,经由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构成部71a之间产生的间隙而上升、朝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沿着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进而沿着与所述侧壁连续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流动,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变化,这次经由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朝下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此时,由于流线形状的凹面98与构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所具有的曲线有连续性,因而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另一方面,经由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构成部71b之间所产生的间隙、朝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次流经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内、朝上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在该情况下,构成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的内面一部分的下盖84的底面、与所述上盖85同样地由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构成,因而,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同样地,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对于座圈99来说,在所述图14中所示使用座圈72的阀装置中,在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上取下时,第1柱塞90与座圈72形成容易从上方确认的状态。由此,可将座圈72安装到阀本体81上,或更换第1柱塞90和第2柱塞91与座圈72,在对座圈72与第1柱塞90及第2柱塞91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时,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上取下,从上方调整座圈72拧入到阀本体81上的状态,可以改变座圈72相对阀本体81的垂直方向的安装位置,将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构成部72a的密接状态和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构成部72b的密接状态同时地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该阀装置中,由于第1座圈构成部72a与第2座圈构成部72b为一体构成,第1座圈构成部72a与第2座圈构成部72b之间的间隔是不变的。因而,用一次调整操作就能同时调整第1座圈构成部72a和第2座圈构成部72b。并且,由于在将第1座圈构成部72a与第2座圈构成部72b连接的连接部72c上形成作为扩散器功能的多个孔72d,因而,通过所述多个孔72d,从上流侧流入的流体的运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经过座圈与柱塞之间的间隙而向下流侧流出的流体能圆滑地流动。
并且,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可省略阳螺纹部72e和阳螺纹部72f中的任何一个,并且,与省略了的该阳螺纹部螺旋结合的阀本体81侧的阴螺纹也可省略。当由这种结构构成时,与形成阳螺纹部72e和阳螺纹部72f的情况相比,座圈72的制作得以简化、变得容易了。并且,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尽管说明了可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取下并将座圈72从上方拧到阀本体81的内部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将下盖84从阀本体81上取下并将座圈72从下方拧到阀本体81的内部的构成。
在使用这种座圈72的阀装置中,经由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构成部72a之间产生的间隙而上升、朝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沿着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进而沿着与所述侧壁连续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流动,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变化,这次流经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朝下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此时,由于流线形状的凹面98与构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所具有的曲线有连续性,因而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另一方面,经由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构成部72b之间所产生的间隙、朝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次流经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内、朝上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在该情况下,构成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的内面一部分的下盖84的底面、与所述上盖85同样地由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构成,因而,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同样地,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对于座圈99来说,在所述图15所示的使用座圈73的阀装置中,在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上取下时,第1柱塞90与座圈73形成容易从上方确认的状态。由此,可将座圈73安装到阀本体81上,或更换第1柱塞90和第2柱塞91与座圈72,在对座圈73与第1柱塞90及第2柱塞91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时,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上取下,从上方调整座圈73拧入到阀本体81上的状态,可以改变座圈73相对阀本体81的垂直方向的安装位置,可将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构成部73a的密接状态与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构成部73b的密接状态同时地调整到最佳状态。特别是,相对于第1座圈92与第2座圈93单独地构成、分别安装在阀本体81上的阀装置来说,在该阀装置中,由于第1座圈构成部73a与第2座圈构成部73b为一体构成,第1座圈构成部73a与第2座圈构成部73b之间的间隔是不变的,因而,用一次调整操作就能同时调整第1座圈构成部73a和第2座圈构成部73b。
并且,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可省略阳螺纹部73e和阳螺纹部73f中的任何一个,并且,与省略了的该阳螺纹部螺旋结合的阀本体81侧的阴螺纹也可省略。当由这种结构构成时,与形成阳螺纹部73e和阳螺纹部73f的情况相比,座圈73的制作得以简化、变得容易了。而且,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尽管说明了可将上盖85从阀本体81取下并将座圈73从上方拧入到阀本体81的内部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将下盖84从阀本体81上取下并将座圈73从下方拧到阀本体81的内部的构成。
在使用这种座圈73的阀装置中,经由第1柱塞90与第1座圈构成部73a之间产生的间隙而上升、朝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沿着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进而沿着与所述侧壁连续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流动,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变化,这次流经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朝下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此时,由于流线形状的凹面98与构成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的侧壁的曲线有连续性,因而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另一方面,经由第2柱塞91与第2座圈构成部73b之间所产生的间隙、朝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次流经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内、朝上方从流体的流出口83送到下流侧。在该情况下,构成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的内面一部分的下盖84的底面、与所述上盖85同样地由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状的凹面98构成,因而,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88同样地,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0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实施方式10
图22是显示实施方式10的阀装置的断面构成的正面图,该实施方式10以单座阀构成。在图中,101是阀本体,102是上流侧的流体的流入口,103是下流侧的流体的流出口,104是用螺栓固定到阀本体101上的上盖,106是用于维持阀本体101与上盖104的水密性、气密性的垫圈,108是与流体的流出口103连通的流出方向变更室,110是柱塞,111是在与柱塞密接时阻断流出方向变更室108与流体的流入口102之间的流路的座圈,114是与柱塞上端面连接的柱塞驱动杆(阀轴)。柱塞110是通过图中未示的隔膜操作器垂直向上方提升时、与座圈111之间产生间隙,使上流侧与下流侧连通。
105是在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108上侧内面的上盖104的底面上形成的流线形的凹面。该流线形的凹面105与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108侧壁的曲面连续地形成,具有与上述侧壁的曲面的连续性,以抑制从柱塞110与座圈111之间产生的间隙中流出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沿着流出方向变更室108的所述侧壁、朝流体的流出口103的方向变化时的流动紊乱现象的产生。
以下对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该阀通过配置在隔膜操作器内的压力弹簧、将柱塞110朝下方向垂直地加压,其结果,柱塞110与座圈111密接,形成了将流出方向变更室108与流体的流入口102之间阻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一旦隔膜操作器动作就产生垂直向上方向的力,通过柱塞驱动杆114使柱塞110沿垂直向上方向移动。其结果,柱塞110与座圈111之间产生间隙,流出方向变更室108与流体的流入口102之间连通、形成流路。在该情况下,柱塞110与座圈11 1之间所产生的间隙的大小可通过隔膜操作器96控制,阀开度被柔性地调整。
因此,经由柱塞110与座圈111之间所产生的间隙上升、朝流出方向变更室108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沿着流出方向变更室108的侧壁、进而沿着与所述侧壁连续的流线形状的凹面105进行,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流出方向变更室108内变化,这次流经流出方向变更室108内、朝下方从流体的流出口103送到下流侧。此时,由于凹面105与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108的侧壁的曲线有连续性,因而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08内发生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产生有效的良好的流动。
实施方式11
图23显示了上盖85的断面形状,尽管在下部形成的凹面98的中央部上、设置了形成柱塞上端面94导引部的凸部98a,但也可以不设置。若这样,柱塞的强度相对于振动提高了。
图24也是显示该上盖85的其它种种下部断面形状的示图,由于图24(a)形成深的凹面98,图24(b)在凸部98a的左右形成相同的凹面98,图24(c)形成浅的凹面98,因而能分别根据流体的流动阻力形成任意形状。
实施方式12
图2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阀装置的断面图。在该图中,121是阀本体,作为螺旋孔的柱塞导引件安装孔121a设置在底部。122是阀本体121的流入口,123是阀本体121的流出口,124是通过柱头螺栓125和六角螺母126固定到阀本体121的上部的上盖,其与阀本体121之间设置图中未示的垫圈。124a是用于贯通后述的棒130的棒贯通孔,127a,127b是使流入口2与流出口3连通的连通孔。
128a,128b是通过垫圈129设置在连通孔127a,127b上的、形成可与后述的柱塞133结合的座圈。
130是连接在图中未示的隔膜·马达等驱动装置上、使后述的柱塞133上下运动或水平运动的棒(阀轴),它通过压盖密封131、垫圈132插入到上盖124的棒贯通孔124a中。
133是上部与棒130结合为一体形成上下自由运动的、并且形成可与座圈128a,128b结合的柱塞。通过开闭连通孔127a,127b使流入口2与流出口3方便地连通。
134是设置在柱塞133底部的导引孔,其形成可插入设置在阀本体121上的后述的柱塞导引件135的一部分、并可自由滑动的形成。因此,导引孔134的深度应考虑柱塞133上下移动时的行程长度、设定成不脱离柱塞133的方式,导引孔134的内径的设定应考虑柱塞导引件135的装配。
135是轴状的柱塞导引件,它具有可拧入到阀本体121的柱塞导引件安装孔121a中的阳螺纹部135a,以及可与柱塞133的导引孔134形成结合的导引部135b。并且,阳螺纹部135a的底部的形状形成可使用扳手等的工具的形状,例如六角形状。
并且,该柱塞导引件135使用与流体性质相对应的耐腐蚀材料及耐热材料,或可抗击流体所引起的振动等的高强度材料。
在这些螺纹连接处施加不使流体泄漏的现有技术中规定的座圈。
以下说明动作。
由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按预先设定的行程上下移动棒130,由此上下移动柱塞133。在该情况下,当柱塞133与座圈128a,128b结合时流入口122与流出口123不连通,当柱塞133与座圈128a,128b不结合时流入口122与流出口123连通。
由于柱塞导引件135的导引部135b插入到柱塞133的导引孔134中,且该柱塞133相对柱塞导引件135滑动,因而朝水平方向的动作被限制。因此,柱塞133与座圈128a,128b的结合能可靠地进行,有效地防止关闭柱塞133时的流体的泄漏。
在由于振动及腐蚀等原因而损伤以及由于维修等原因需要更换柱塞导引件135的情况下,通过拧进或拧松柱塞导引件135的阳螺纹部135a,可只更换该柱塞导引件135。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12,设置柱塞导引件135除了使柱塞133与座圈128a,128b的结合能可靠地进行、能有效地防止关闭柱塞时流体的泄漏以外,在由于振动及腐蚀等损伤以及由于维修等原因需要更换柱塞导引件135的情况下,通过拧进或拧松柱塞导引件135的阳螺纹部135a,可容易地只更换该柱塞导引件135。并且,具有能提供价格性能优良的阀装置的效果。
并且,由于采用了可与阀本体121直接固定的柱塞导引件135,以往所必须的下盖成为不需要,在能减少零件数的同时,能减少阀本体121的底部突出量,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并具有在该小型化部分的范围能抑制振动产生的效果。
此外,由于阀本体121的底部突出量减少,在阀装置设置以后能充分确保下方的作业空间,因而,也具有可使柱塞导引件135等的维修作业变得容易的效果。
实施方式13
图26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3的阀装置的断面图。在该图中,138是可与柱塞133形成结合的一体形的座圈,其具有贯通孔138a。
140是可与柱塞133的导引孔134结合的轴状的柱塞导引件,借助于垫圈142嵌入到设置在阀本体121上的柱塞导引件安装孔141上。
140a是旁通孔,它在柱塞导引件140的上面、以及未插入到柱塞133的导引孔134内的柱塞导引件140的侧面具有开口部。也即,在柱塞133下降时,该旁通孔140a通过将滞留在柱塞导引件140的上面与导引孔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流体排出到该空间以外,使构成下降时压力阻力的流体被排除,能平滑地进行柱塞133的下降动作。
143是通过六角螺栓144固定到阀本体121底部的下盖,它是用于推压固定柱塞导引件140的。
以下说明动作。
由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按预先设定的行程上下移动棒130,由此上下移动柱塞133。在该情况下,当柱塞133与一体形座圈138结合时流入口2与流出口3不连通,当柱塞133与一体形座圈138不结合时流入口2与流出口3连通。
由于柱塞导引件140的一部分插入到柱塞133的导引孔134中,且该柱塞133相对柱塞导引件140滑动,因而朝水平方向的动作被限制。因此,柱塞133与一体形座圈138的结合能可靠地进行,能有效地防止关闭柱塞133时流体的泄漏。
此外,在柱塞133下降时,滞留在柱塞导引件140的上面与导引孔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流体通过旁通孔140a排出到该空间以外,可排除构成下降时压力阻力的流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3,由于设置柱塞导引件140,除了使柱塞133与一体形座圈138的结合能可靠地进行、有效地防止关闭柱塞133时的流体的泄漏以外,还能在由于振动及腐蚀等引起损伤以及由于维修等原因需要更换柱塞导引件140的情况下,通过取下下盖143,可容易地只更换该柱塞导引件140,并且,具有能提供价格性能优良的阀装置的效果。
并且,由于不必在下盖143上设置导引孔,因而可采用厚度较小的下盖,能减少阀本体121的底部突出量,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此外,由于阀本体121的底部突出量减少,在阀装置设置以后能充分确保下方的作业空间,因而,也具有可使柱塞导引件140等的维修作业变得容易的效果。
并且,由于在柱塞导引件140上设置了旁通孔140a,当下降柱塞133时,滞留在柱塞导引件140的上面与导引孔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流体从旁通孔140a中排出到该空间以外,容易排除构成下降时压力阻力的流体,具有能平滑地进行柱塞133的下降动作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分别构成柱塞导引件140及下盖143的结构,但柱塞导引件140与下盖143也可通过焊接结合成一体结构,或将柱塞导引件140的一部分形成如下盖143的形状、以形成兼具有下盖143功能的一个构件。
实施方式14
图27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4的阀装置的断面图。在该图中,145是可与柱塞133的导引孔134结合的轴状的柱塞导引件,借助于垫圈142嵌入到设置在阀本体121上的柱塞导引件安装孔141中。
146是为使柱塞133的导引孔134的内部与外部连通、设置在柱塞133上的旁通孔。也即,该旁通孔146在柱塞133下降时,通过将滞留在柱塞导引件145的上面与导引孔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流体排出,排除构成下降时压力阻力的流体,具有能平滑地进行柱塞133的下降动作的效果。
也即,针对在实施方式13中将用于排出流体的旁通孔设置在柱塞导引件140上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14中,在设置在柱塞133上这一点是不同的。其它的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3的情况相同,在同一部分付以相同的符号,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以下说明动作。
当使柱塞133上下运动时,在有效防止柱塞133闭合时流体的泄漏方面与实施方式13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在柱塞133下降时,滞留在柱塞导引件145的上面与导引孔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流体通过旁通孔146排出到该空间外,排除构成下降时压力阻力的流体。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14,通过设置柱塞导引件145,除了具有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效果之外,由于在柱塞导引件140上设置了旁通孔146,当下降柱塞133时,滞留在柱塞导引件140的上面与导引孔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流体从旁通孔146中排出到该空间以外,容易排除构成下降时压力阻力的流体,具有能圆滑地进行柱塞133的下降动作的效果。
实施方式15
本实施方式15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2到14中设置用于减轻滑动时摩擦的图中未示的润滑材料的,该润滑材料设置在柱塞导引件135(图25)的导引部135b的表面(结合面)、及柱塞导引件140(图26)与柱塞导引件145(图27)的导引部135的插入部分表面(结合面)、或导引孔134的结合面上。也即,在上述部分上,通过涂敷例如PTFE等润滑材料而构成。
并且,也可以在柱塞导引件135与导引孔134这两者上涂敷上述润滑材料。
以下说明动作。
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2到14的情况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由于在柱塞导引件135,140,145上涂敷了润滑材料,减轻了与导引孔134的摩擦,使柱塞133的滑动更平滑。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15,在上述实施方式12到14中的柱塞导引件135,140,145上涂敷特氟隆等润滑材料,除了具有与实施方式12到14的情况相同的效果之外,由于减轻了柱塞导引件135,140,145与导引孔134的摩擦,使柱塞133的滑动更平滑,因而,具有有效地防止由柱塞导引件135,140,145与导引孔134的摩擦所引起的损伤的效果。
实施方式16
图2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6的阀装置的断面图,与前述图2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14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付以相同的符号,省略了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图中,151是柱塞133的下侧柱塞133b中的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与导引轴1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多个流体排泄槽,在该实施方式16中,如图30所示,这些流体排泄槽151由沿所述导引轴140的轴方向形成的4个凹状槽构成,如图28和图29所示,柱塞导引件孔134的空隙部134a与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52连接。
153是设置在所述下侧柱塞133b上并朝柱塞导引件孔134内突出的结合凸部,该结合凸部153利用4个流体排泄槽151中的1个流体排泄槽、嵌入到该流体排泄槽中与其结合,在该结合状态下,允许柱塞133沿轴方向开闭移动(在图示中升降移动),并且,阻止该柱塞133的回转。在该实施方式16中,结合凸部153由可从外侧拆卸地安装在柱塞133的下部的螺栓构成。
以下说明动作。
在柱塞133上升开阀时流体的流动与以往的是相同的,即使柱塞133受到由该流体的紊乱所产生的力,由于该柱塞133通过流体排泄槽151与结合凸部153的结合不回转,因而不会产生由柱塞133的回转所引起的阀轴部156及柱塞棒130等的扭曲现象,因此,阀轴部156与柱塞棒130的连接结合部及操作器系统不会被损坏。
其次,在柱塞133下降时,柱塞导引件孔134的空隙部134a中滞留的流体通过导引轴140的轴方向的流体排泄槽151排泄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152中,由于该排泄,在下侧柱塞133b的周围不会产生流体的紊乱流动现象。
并且,由于导引轴140具有多个流体排泄槽151(图中为4个),因而即使流体中的固形物及污泥等的异物塞满了一个流体排泄槽151,其它流体排泄槽151具有能作为排泄积存的流体用的旁通孔的功能。
此外,与结合凸部153结合的流体排泄槽151、在由于与结合凸部153结合而损伤时,不用分解阀装置整体,一旦与下盖143一起取下导引轴140,就能将其它的流体排泄槽151与结合凸部153结合。
并且,在流体的污泥等附在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上时,若解除结合凸部153与流体排泄槽151的结合、使柱塞133回转,则通过各个流体排泄槽151开放端的角部具有的刮板功能,就能去除所述污泥等的附着物。
实施方式17
图3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7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截面图。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采用了使结合凸部153可拆卸的螺栓,但在该实施方式17中,使该结合凸部153与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因此,在该实施方式17中,除了使流体排泄槽151的开放端的角部作为刮板功能以外,可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6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18
图3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8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18中,在导引轴140的外周面上形成沿轴方向的1个流体排泄槽151及结合凸部153的同时,在下侧柱塞133b中的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上形成结合槽154,所述结合凸部153嵌入到该结合槽154中。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18,图28所示的柱塞导引件孔134的空隙部134a的滞留流体能在1个流体排泄槽151中沿导引轴140排泄,并且,通过结合凸部153与结合槽154的结合,能防止导引轴140的回转。
实施方式19
图3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9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截面图。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在导引轴140的外周面上设置4个流体排泄槽151,并且,在下侧柱塞133b侧设置结合凸部153,但在本实施方式19中,在下侧柱塞133b中的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上设置4个流体排泄槽151,并且,在导引轴1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一体地突设结合凸部153,将该结合凸部153嵌入到该所述4个流体排泄槽151中的1个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9的情况下,除了使流体排泄槽151的开放端的角部作为刮板功能以外,可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6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20
图34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0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20中,在将导引轴140形成横断面为十字形状的同时,在下侧柱塞133b的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上沿轴向形成4个结合槽154,通过将所述导引轴140的十字形状部的各个侧端部嵌入到这些结合槽154中,在导引轴140与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了4个流体排泄槽151。
因此,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圆形内周面与所述导引轴140的外周面的断面形状是不同的,即使这样的柱塞导引件孔134与导引轴140为不同的断面形状,在两者之间也能形成流体排泄槽151,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6的将流体排泄槽151开放端的角部作为刮板的功能以外,可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6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21
图35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1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21中,导引轴140形成横断面为三角形状的同时,在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上形成3个结合槽154,通过将所述导引轴140的三角形的角部嵌入到这些结合槽154上,在导引轴140的外周面与所述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了3个流体排泄槽15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1的情况下,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圆形内周面与所述导引轴140的外周面的断面形状是不同的,尽管两者的断面形状不同,但也能在柱塞导引件孔134内隔开形成多个流体排泄槽151,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20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22
图36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2的阀装置的主要构件的横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22中,导引轴140形成横断面为叶轮形(图36(a))、横断面为十字形状(图36(b))、横断面为三角形状(图36(c)),同时,柱塞导引件孔134形成圆孔134a,如图37(a)、37(b)、37(c)所示,所述导引轴140嵌入到上述柱塞导引件孔134中。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22的情况下,由于通过使导引轴140回转,附着在柱塞导引件孔134的壁面上的污物能借助于刮板功能而进行脱落,因而可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它设有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前者是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后者是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由于将上述下侧流路的流量的值定成比上侧流路的小,因而能把上下流量比设定成适当的值,具有能在较大上移量的范围内将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较小值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由于做成将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的流量比取为1.0∶0.7~0.9,因而具有能在上移量的全部范围内将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较小值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由于做成上侧流路的断面积比下侧流路的断面积大,因而能由断面积的不同实现上侧流路的流量∶下侧流路的流量=1.0∶0.7~0.9,具有能在上移量的全部范围内将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较小值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由于将上述上侧柱塞与下侧柱塞设置成流入侧的流路的中心线处于比阀装置的对称中心线低的位置,上述对称中心线是连接流入口的中心和流出口的中心的,因而,能由此实现上侧流路的流量∶下侧流路的流量=1.0∶0.7~0.9,具有能在上移量的全部范围内将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较小值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由于在设有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的多座阀结构的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设置在上述下侧流路的中途、设置对流体流动起阻力作用的阻力件,因而能把上下流量比设定成适当的值,具有能在上移量的全部范围内将不平衡力保持成单向的较小值的效果。
而且,若做成限定阻力件、将上侧流路的流量和下侧流路的流量之比设定为1.0∶0.7~0.9,则具有能稳定地进行操作器的控制的效果。
若将阻力件设置在下侧座圈和下盖之间、用带有侧孔的罩形成,则有能用简单的结构形成阻力件的效果。
若将下盖上部的周边延伸到下侧座圈位置、用这筒状体形成罩、在这筒状体侧面形成侧孔,则由于能将罩形成与下盖成一体的结构、因而有缩短制造工序的效果。
若将下侧座圈延长到下盖、用这筒代体形成罩,在这筒状体侧面形成侧孔,则由于能把罩与下侧座圈形成一体,因而具有能缩短工序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它是设有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前者是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后者是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多座阀结构,由于做成由导引构件对下侧柱塞进行导引,因而不需要下盖,具有能使装置小型、轻量的效果。
若用有底圆筒体形成导引构件在这有底圆筒体的底面上形成对下侧柱塞进行导引的导引孔,在侧面上形成流过流体的侧孔,则具有不需要下盖、能使操作器的控制稳定的效果。
若将具有导引构件的有底圆筒体做成与下侧座圈成一体的,则具有用较少的工序就能制造导引构件的效果。
若将具有导引构件的有底圆筒体和下侧座圈分别地形成之后、使其与下侧座圈结合,则具有不使用高度的拉深加工就能形成导引构件的效果。
若用多个小孔形成具有导引构件的有底圆筒体侧面上的侧孔,则具有能使流体的流动方向不受侧孔开口位置影响的效果。
若用弯曲的棒状体形成导引构件、在这些棒状体的结合部形成导引孔,则具有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形成导引构件的效果。
若将导引构件做成使上侧流路的流量与下侧流路的流量之比为1.0∶0.7~0.9,则由于使操作器的控制变得稳定因而具有能降低噪声和气蚀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由于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的形状是不同的,开阀时、使流向上侧流路的流体流量比流向下侧流路的大,使它们的流量比为6∶4~9∶1,因而能在阀本体内部、将通过上侧柱塞而流向上侧流路的上向流体作为主流、而且将通过下侧柱塞而流向下侧流路的流体作为平衡流,因此就具有用上下两柱塞的实用开度、使推力不会急剧反转、能作为流量调整阀而进行稳定控制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由于上侧柱塞与下侧柱塞在0%~85%的开度形成使推力不反转的形状,可得到与第一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由于在下侧柱塞上、用20°~45°的倾斜角形成下端侧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状斜面,因而,能使流体的引入流动在下侧柱塞的周围稳定地进行,由此,不会由引入流体的紊乱引起的推力在柱塞的使用开度下而急剧反转,能得到稳定地进行阀控制的效果。
并且,如果在下侧柱塞上、将下端侧为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状斜面形成30°的倾斜角,可得到与上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如果在阀本体内的上侧流路形成比下侧流路大的容积,则流量在上侧柱塞上被控制,朝上侧流路的向上流体容易流动,并且,在下侧柱塞上的流量被控制,朝下侧流路的向下流体的流动变得困难,由此,随着上下两柱塞的形状不同,具有容易形成以向上流体为主流,以向下流体为支流的效果。
并且,由于在座圈的流体出口附近、上侧流路在横向上比下侧流路更宽,因而,在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的同时,具有能使阀本体沿纵方向紧凑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个成为主流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比其它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大,因而,具有能防止由于施加到上侧或下侧柱塞上的压力的不平衡而使所述各柱塞、调整阀本体等进行振动或不能控制的效果,能稳定地进行流体流出量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由于具有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个的流出方向变更室比其它流出方向变更室有作为主流的沿横向更扩大的形状,因而,具有能有效防止由于施加到上侧或下侧柱塞上的压力的不平衡而使所述各柱塞、调整阀本体等进行振动或不能控制的效果,能稳定地进行流体流出量的调整。
并且,如果将具有沿横向扩大形状的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中的任何一个的、从上侧柱塞与上侧座圈或下侧柱塞与下侧座圈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入的流体流动方向产生变化的流出方向变更面、形成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状的凹面,则具有沿横向扩大形状的所述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所述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流体的流动能变得平滑,具有能防止由于施加到上侧或下侧柱塞上的压力的不平衡使所述各柱塞、调整阀本体等进行振动或不能控制的效果,能稳定地进行流体流出量的调整。因此,通过使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朝横向扩大、使柱塞的动作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能防止振动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由于把从柱塞与座圈之间产生的间隙中流入的流体的流出方向产生变化的流出方向变更室内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因而,具有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所述流出方向变更室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的效果,并能防止流体的流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噪音及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由于将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内表面一部分的上盖底面作成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因而,流体沿着在流线形状的凹面上所形成的所述上盖底面能平滑地流经流出方向变更室,具有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所述流出方向变更室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并能防止流体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噪音及振动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由于将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内表面一部分的下盖底面作成能减轻流体流动时阻力的流线形的凹面,因而,流体沿着在流线形状的凹面上所形成的所述下盖底面能平滑地流经流出方向变更室,具有能抑制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所述流出方向变更室变化时易于产生的涡流及紊流现象,并能防止流体的流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噪音及振动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由于将多个座圈构成一体,因而在分别调整阀本体时不必分别地调整座圈,具有在朝调整阀本体安装所述座圈、或更换柱塞及所述座圈、或调整所述座圈与柱塞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使调整作业容易进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由于将多个座圈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体地构成,因而在分别调整阀本体时不必分别地调整座圈,具有在朝调整阀本体安装所述座圈、或更换柱塞及所述座圈、或调整所述座圈与柱塞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使调整作业容易进行、且防止振动发生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由于在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上具有透孔,该透孔是借助柱塞及座圈之间的间隙而形成从上流侧朝下流侧的流路的,因而在分别调整阀本体时不必分别地调整座圈,具有在朝调整阀本体安装所述座圈、或更换柱塞及所述座圈、或调整所述座圈与柱塞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使调整作业容易进行,此外,还有在所述透孔的口径、形状、位置变化时能调整流路特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8实施方式,由于在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上具有作为扩散器的多个透孔,因而通过所述多个透孔从上流侧流入的流体的运动能转换成压力能,具有通过座圈与柱塞之间的间隙而朝下流侧流出的流体的流动能平滑进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9实施方式,由于将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构成能在侧壁上形成透孔的圆筒形,因而,具有借助车床等回转加工座圈时能容易制作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0实施方式,由于由具有管路的本体、具有导引孔的柱塞、使所述柱塞上下运动的系统、和在可与所述柱塞的导引孔结合而形成的、所述本体的底部附近可自由取下地设置的柱塞导引件构成,因而,具有即使在阀装置设置后,也能充分确保下方的作业空间,同时,能在维修时等容易地仅更换柱塞导引部分,且可得到价格性能优良的阀装置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1实施方式,由于在柱塞导引件或柱塞上设置旁通孔,该旁通孔在柱塞导引件与导引孔结合时、能将由该柱塞导引件与导引孔所形成的空间内滞留的流体排出到该空间之外,因而,具有能容易地排除柱塞下降时形成压力阻力的流体、能得到平滑地进行柱塞下降动作的阀装置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2实施方式,由于将润滑材料设置在柱塞导引件或导引孔中的至少一个的结合面上,使柱塞导引件或导引孔中的摩擦减轻,能使柱塞的滑动更平滑,可得到能有效地防止由柱塞导引件及导引孔中的摩擦所引起的损伤阀装置。
并且,在控制开闭阀体内流路的柱塞上设置的柱塞导引件孔与突设在所述阀体内并嵌入到所述柱塞导引件孔中、将所述柱塞沿轴方向导引的导引轴之间,如果沿导引轴的轴向形成流体排泄槽,该流体排泄槽用于使滞留在所述柱塞导引孔的空隙部中的流体排泄到2次侧流路侧,则不必要对形成柱塞的流体流动面的特性面进行任何的加工,就能使所述流体排泄槽简单地加工成形,然而,由于滞留在柱塞导引孔中的流体通过该流体排泄槽沿导引轴排泄到2次侧流路上,因而不必担心由于流体的排泄、流体在柱塞周边的紊乱现象,具有能提高阀装置的可靠性的效果。
并且,由于在柱塞导引件孔的内周面上与导引轴的外周面上形成不同的断面形状,如果流体排泄槽在该两者之间形成,则可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并且,若在柱塞导引件孔的内周面上或导引轴的外周面上形成至少1个流体排泄槽,1个流体排泄槽则比多个流体排泄槽能更简单地加工,而且,在多个流体排泄槽的情况下,即使流体中的固形物及污泥等的异物阻塞了其中1个流体排泄槽,由于其它流体排泄槽,也可得到相对应的效果。此外,在导引轴上形成流体排泄槽的情况下,在柱塞导引孔的内周面上附着了污泥等时,由于通过使柱塞回转,所述流体排泄槽的开放端具有刮板的功能,因而具有不用分解阀罩全体就能容易地去除所述污泥等附着物的效果。
由于在柱塞导引件孔或导引轴上与流体排泄槽结合并允许柱塞轴向的开闭移动,并且,设置了用于阻止该柱塞回转的结合凸部,因而,柱塞的开闭移动能无障碍地进行,即使柱塞受到阀罩内流体的紊乱所产生的力,该柱塞也不会回转,由此,能防止由该回转所引起的阀轴部及柱塞棒等的扭曲现象,具有阀轴部与所述柱塞的连接结合部及操作器系统不会由所述扭曲而引起破损的效果。
并且,由于在导引轴的轴向形成多个流体排泄槽,及结合凸部结合在该1个流体排泄槽上、并允许柱塞沿轴方向开闭移动,并且,用于阻止该柱塞回转的结合凸部从柱塞外侧可拆卸地安装在柱塞导引件孔中,因而,结合着结合凸部的流体排泄槽在由于所述结合凸部的结合而引起损伤时,不必分解阀罩全体整体,可将结合凸部慢慢从柱塞的外侧取下,在解除了该结合凸部与流体排泄槽的结合之后,将所述结合凸部结合到未受损伤的其它流体排泄槽上。

Claims (13)

1.一种阀装置,设有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流量的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设置在与该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流量的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其特征在于: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的流量比取为1.0∶0.7~0.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流入侧的流路的中心线处于比阀装置的对称中心线低的位置设置上述上侧柱塞与上述下侧柱塞,上述对称中心线是连接流入口的中心和流出口的中心的。
3.一种阀装置,设有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将上述下侧流路的流量的值设定成比上侧流路的小,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下侧流路的中途、对流体流动起阻力作用的阻力件。
4.一种阀装置,设有调节流体流向上侧流路的流量的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设置在与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同轴上、调节流体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的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将上述下侧流路的流量的值设定成比上侧流路的小,其特征在于:设置对上述下侧柱塞进行导引的导引构件。
5.一种阀装置,设有阀本体、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上述阀本体是借助座圈、将连接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流路在中途分成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在上述流出口将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合流地形成的;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是设置在同轴上的、对上述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进行开关控制、使它们相对于上述流入口侧的流路同步地连接或切断的,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的形状是不同的,以便在将上述上侧柱塞和上述下侧柱塞同步开阀时、使流向上侧流路的流体流量比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大,使该上下流量比为6∶4~9∶1,其特征在于: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的形状是被做成在开阀或关阀时产生的轴向推力、在开度从0%到约85%时不会反转。
6.一种阀装置,设有阀本体、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上述阀本体是借助座圈、将连接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流路在中途分成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在上述流出口将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合流地形成的;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是设置在同轴上的、对上述上侧流路和下侧流路进行开关控制、使它们相对于上述流入口侧的流路同步地连接或切断的,上述上侧柱塞和下侧柱塞的形状是不同的,以便在将上述上侧柱塞和上述下侧柱塞同步开阀时、使流向上侧流路的流体流量比流向下侧流路的流量大,使该上下流量比为6∶4~9∶1,其特征在于:在下侧柱塞上、以20°~45°的倾斜角形成下端侧直径逐渐减小的锥面状的斜面。
7.一种阀装置,设有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上侧座圈和下侧座圈、通过与上述上侧座圈紧密结合而将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介于中间的上流侧和下流侧之间的流路切断的上侧柱塞、通过与下侧座圈紧密结合而将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介于中间的上流侧和下流侧之间的流路切断的下侧柱塞,由上述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上述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之间产生的间隙使上述上流侧和下流侧连通、将流体从上述上流侧向上述下流侧导引,上述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方的构成主流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比另一方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大,其特征在于: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方的构成主流的横向宽度比另一方的大。
8.一种阀装置,设有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上侧座圈和下侧座圈、通过与上述上侧座圈紧密结合而将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介于中间的上流侧和下流侧之间的流路切断的上侧柱塞、通过与下侧座圈紧密结合而将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介于中间的上流侧和下流侧之间的流路切断的下侧柱塞,由上述上侧柱塞和上侧座圈以及上述下侧柱塞和下侧座圈之间产生的间隙使上述上流侧和下流侧连通、将流体从上述上流侧向上述下流侧导引,上述上侧流出方向变更室或下侧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任何一方的构成主流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比另一方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容积大,其特征在于:柱塞是把阀轴部、上侧柱塞部、连接轴部、下侧柱塞部焊接而制成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一部分内表面的上盖底面是形成减轻流体流动时的阻力的流线形的凹面。
10.一种阀装置,设有座圈和柱塞,该柱塞是在配置上述座圈的同一轴线上移动、通过与上述座圈紧密结合而将上流侧和下流侧之间的流路切断的;通过使上述柱塞相对于座圈移动、由上述柱塞和座圈间的间隙使上述上流侧和下流侧连通,使经过上述间隙的流体流向流出方向变更室、由流出方向变更室改变流体的流出方向、将流体从上述上流侧向下流侧导引,构成改变从上述间隙流入的流体的流出方向的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一部分内表面是形成以减轻上述流体流动时的阻力的流线形的凹面,其特征在于:构成流出方向变更室的一部分内表面的下盖底面是形成减轻流体流动时的阻力的流线形的凹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座圈间由连接部连接成一体。
12.一种阀装置,设有利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多个座圈和在上述同一轴线上移动、通过与上述多个座圈中的各个座圈紧密结合而将上游测和下流侧之间的流路切断的柱塞,使上述各柱塞相对于各个座圈分别地移动而调整上述柱塞和座圈之间的间隙、由此控制通过间隙的从上流侧流向下流侧的流体流量,上述多个座圈是做成一体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上形成透孔,该透孔形成将柱塞和座圈间的间隙介在中间的、从上流侧流向下流侧的流路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各个座圈间的连接部是在侧壁上形成透孔的圆筒形的。
CN97126472A 1996-10-31 1997-10-31 阀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864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302/96 1996-10-31
JP290303/96 1996-10-31
JP29030496A JPH10132139A (ja) 1996-10-31 1996-10-31 調整弁
JP290304/96 1996-10-31
JP29030296A JP3160208B2 (ja) 1996-10-31 1996-10-31 弁装置
JP29030396A JPH10132113A (ja) 1996-10-31 1996-10-31 調整弁
JP290305/96 1996-10-31
JP29030596A JPH10132116A (ja) 1996-10-31 1996-10-31 調整弁
JP32027396A JPH10159997A (ja) 1996-11-29 1996-11-29 弁装置
JP320273/96 1996-11-29
JP18550997A JPH1130343A (ja) 1997-07-10 1997-07-10 複座弁
JP185509/97 1997-07-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39963A Division CN1187543C (zh) 1996-10-31 1997-10-31 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4907A CN1184907A (zh) 1998-06-17
CN1086453C true CN1086453C (zh) 2002-06-19

Family

ID=275535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647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86453C (zh) 1996-10-31 1997-10-31 阀装置
CNB0114399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7543C (zh) 1996-10-31 1997-10-31 阀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39963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7543C (zh) 1996-10-31 1997-10-31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286550B1 (zh)
KR (1) KR100281476B1 (zh)
CN (2) CN1086453C (zh)
DE (1) DE197479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615A (zh) * 2014-05-21 2014-09-10 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双座节流导向式调节汽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8851B2 (en) 2002-04-03 2003-12-30 Suntec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Fool-proof plug in fluid system
KR100875536B1 (ko) * 2007-03-09 2008-12-24 (주)대웅자원 수온감지식 자동 유량조절밸브
US8727309B2 (en) * 2009-04-17 2014-05-20 Fisher Controls International Llc Fluid valves having adjustable sealing characteristics
UA97712C2 (en) * 2010-06-21 2012-03-12 Евгений Юрьевич Ефремов Two-seat valve (variants)
IT1401887B1 (it) * 2010-09-21 2013-08-28 A R S Elettromeccanica Srl Elettrovalvola.
CN102221103A (zh) * 2011-05-19 2011-10-19 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 双阀座调节阀
US9273450B2 (en) 2012-06-22 2016-03-01 Kohler Mira Limited Plumbing fixture with heating elements
US9354638B2 (en) * 2014-03-27 2016-05-31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Regulator Technologies, Inc. Double port pressure regulator with floating seat
RU2587385C2 (ru) * 2014-09-03 2016-06-20 Евгений Юрьевич Ефремов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ая прокладка сопряжений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ой арматуры
KR101749954B1 (ko) * 2015-10-29 2017-07-28 엠케이프리시젼 주식회사 더블 밸브디스크형 유량제어밸브의 노즐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422938B (zh) * 2015-12-01 2017-10-20 海特克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调节阀
CN106090251B (zh) * 2016-08-26 2018-09-28 成都欧浦特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阀芯
CN106286867B (zh) * 2016-08-26 2018-10-02 成都欧浦特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缸式控制阀的阀芯
CN106195410B (zh) * 2016-08-26 2018-10-12 成都欧浦特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气动控制阀门
CN106337946B (zh) * 2016-08-26 2018-10-12 成都欧浦特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耐冲刷的流量控制阀
CN106678380A (zh) * 2016-08-26 2017-05-17 成都欧浦特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在液氯充装系统零泄漏的控制阀
CN106246940B (zh) * 2016-08-26 2018-09-28 成都欧浦特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型阀芯体
CN110785591B (zh) * 2017-05-26 2022-03-22 基伊埃图亨哈根有限公司 膜片密封的双座阀以及驱动器
DE102017216500B4 (de) * 2017-09-18 2020-08-06 Festo Se & Co. Kg Spindelbaugruppe für eine Ventilarmatur, Ventilarmatu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GB2568271B (en) 2017-11-09 2020-04-22 Kohler Mira Ltd A plumbing component for controlling the mixture of two supplies of water
KR102010415B1 (ko) * 2017-11-22 2019-08-13 월드파워텍 주식회사 스팀제어밸브
CN108223866A (zh) * 2017-12-05 2018-06-29 温州诺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恒压阀
EP3561283A1 (en) * 2018-04-25 2019-10-3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xhaust-gas valve for an exhaust-gas control device
WO2020116322A1 (ja) * 2018-12-05 2020-06-11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弁装置
KR102470196B1 (ko) * 2020-09-04 2022-11-23 엠케이프리시젼 주식회사 질량 유량계
CN112775121B (zh) * 2021-03-10 2022-08-12 杭州菲榭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清洁式气动薄膜调节阀
CN114951175B (zh) * 2022-05-19 2023-07-14 宁波格劳博智能工业有限公司 Ibc吨桶全智能清洗检测数字化生产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4268A (en) * 1974-01-25 1975-05-20 Robertshaw Controls Co Valv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S616375A (ja) * 1984-06-19 1986-01-13 関西帆布化学防水株式会社 防水帆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80748A (en) * 1954-08-02 1959-04-07 Cleo A Elsey Motor valve structure
US3012583A (en) * 1960-07-25 1961-12-12 Manning Maxwell & Moore Inc Double-seated valve for high temperature work
FR2134072B2 (zh) * 1970-07-06 1974-03-01 Evans Sheldon
JPS5262728A (en) 1975-11-19 1977-05-24 Tokico Ltd Pressure control valve
JPS5866103A (ja) 1981-10-16 1983-04-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制御装置
JPH0637849B2 (ja) 1984-09-14 1994-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ヘツド冷却構造
JPH0942478A (ja) 1995-07-27 1997-02-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ニードル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4268A (en) * 1974-01-25 1975-05-20 Robertshaw Controls Co Valv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S616375A (ja) * 1984-06-19 1986-01-13 関西帆布化学防水株式会社 防水帆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615A (zh) * 2014-05-21 2014-09-10 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双座节流导向式调节汽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286550B1 (en) 2001-09-11
CN1396395A (zh) 2003-02-12
DE19747919A1 (de) 1998-05-07
CN1184907A (zh) 1998-06-17
KR19980033316A (ko) 1998-07-25
KR100281476B1 (ko) 2001-11-22
CN1187543C (zh) 200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53C (zh) 阀装置
CN1098200C (zh) 液体喷出泵
CN1086778C (zh) 设置旁通阀的涡旋气体压缩机
CN1205432C (zh) 耐疲劳的螺纹管连接结构的螺纹管件和所形成的螺纹管连接结构
CN1243919C (zh)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CN1578867A (zh) 吐水切换装置
CN1933911A (zh) 用于清洁内燃机润滑油的自由喷射离心器
CN1596376A (zh) 可变焦距透镜及利用它的摄像机
CN1598364A (zh) 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131238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494649A (zh) 带有贮液箱的热交换器和制冷系统
CN1518647A (zh) 磁性流体密封装置
CN1273739C (zh) 管泵
CN1867792A (zh) 液压装置
CN1625510A (zh) 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
CN1582173A (zh) 液体输送装置
CN1878926A (zh) 径向扩张系统
CN1871469A (zh) 止回阀及具有止回阀的泵
CN1013185B (zh) 具有翼型的桨叶
CN1058078C (zh) 组合式水龙头
CN1410806A (zh) Odf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475672A (zh) 油泵转子
CN1522348A (zh) 连续液压变速传动装置和动力传输设备
CN1379195A (zh) 特种异形包容包络传动链及相关传动齿轮
CN1604998A (zh) 卷扬机用制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