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9766A -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9766A
CN108639766A CN201810296935.7A CN201810296935A CN108639766A CN 108639766 A CN108639766 A CN 108639766A CN 201810296935 A CN201810296935 A CN 201810296935A CN 108639766 A CN108639766 A CN 108639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lifting unit
department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6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志伟
李林
肖成军
钟小华
呂中岩
王执忠
李彦霞
周金伟
黄玲
郭春阳
张秀妹
冯甜甜
张少军
周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2969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97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9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9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26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with a stepwis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2Rotary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for direct action on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pushers, rakes, sho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传送装置。该装置包括升降部、运输部以及转移机构。升降部用于承载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的工件,并带动工件竖直向上作进给运动。运输部用以接收并运输由升降部转移过来的工件。转移机构用以将工件自升降部上转移至运输部。其中,位于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转移机构能够将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运输部上,以致运输部运输工件。然后转移机构则恢复到复位状态。至此,一个传输周期结束。工件传送装置再进行下一传输周期,以致剩余工件中的最上方的一个工件被转移到运输部上。由于每个传输周期的工作过程相同,因此,通过上述工作过程,该工件传送装置能够实现将多个堆叠起来的工件依次等间距传输。

Description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品产量高,在某些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件传送装置不完善,许多工件的传输仍然使用人工搬运。传统的工件传送装置在传输堆叠类工件时,工件排列间距不一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工件传送装置在传输堆叠类工件时,工件排列间距不一致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工件传送装置及该工件传送装置的使用方法。
一种工件传送装置,包括:
升降部,用于承载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的所述工件,并带动所述工件竖直向上作进给运动;
运输部,用以接收并运输由所述升降部转移过来的工件;以及
转移机构,用以将所述工件自所述升降部上转移至所述运输部;
其中,位于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所述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所述转移机构能够将所述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运输部上,以致所述运输部运输所述工件。
上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转移机构将多个工件中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到运输部上,然后运输部运输该工件。转移机构则恢复到复位状态。至此,一个传输周期结束。工件传送装置再进行下一传输周期,以致剩余工件中的最上方的一个工件被转移到运输部上。由于每个传输周期的工作过程相同,因此,通过上述工作过程,该工件传送装置能够实现将多个堆叠起来的工件依次等间距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支撑所述转移机构的第一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同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升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升降部、转移机构以及运输部控制性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的动作、转移机构的动作以及运输部的动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阻挡部,能够阻碍所述工件向第一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工件被转移的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工件竖直上升的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运输部为皮带输送机,所述升降部和所述皮带输送机沿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所述预定高度时,所述过渡部衔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和所述最上方的工件。
一种使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工件传送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工件竖直向上作进给运动,以致所述升降部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至预定高度;
使所述转移机构将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运输部上;
使所述运输部运输所述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升降部、转移机构以及运输部控制性连接;
在所述使所述升降部上升,以致所述升降部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至预定高度的步骤之前,
在所述控制部中设置所述升降部、所述转移机构以及所述运输部的工作参数;
启动所述控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所述运输部为皮带输送机;
所述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运输部为皮带输送机,所述升降部和所述皮带输送机沿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所述预定高度时,所述过渡部衔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和所述最上方的工件;
所述使所述转移机构将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运输部上具体为:
使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将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推送至所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工件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工件传送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件传送装置100。该装置100包括升降部110、转移机构120以及运输部130。该工件传送装置100可以依次传输多个沿竖直方向堆叠的工件,尤其适用于传输堆叠的薄片类工件,例如芯片、垫圈等。
升降部110用于承载工件,并带动工件竖直向上做进给运动。具体地,升降部110可以是升降支架、伸缩支架。示例性地,升降部110包括伸缩杆111和支撑板112。工件放置在支撑板112上。伸缩杆111的另一端固定不动,则伸缩杆111伸缩时,与伸缩杆111一端连接的支撑板112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工件上升或下降。
转移机构120与运输部130分别位于升降部110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侧。升降部110带动工件上升,从而使得位于升降部110上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此时,转移机构120能够将该最上方的工件转移到运输部130上,以致运输部130运输工件。
具体地,该预定高度与转移机构120和运输部130的工作高度相适配,从而能够使转移机构120正好能够将该最上方的工件转移到运输部130上。转移机构120可以是曲柄滑块机构,其运动规律稳定,体积小,易于控制工件的传输速度。运输部130可以是皮带输送机,从而可以通过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将工件推动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进而皮带将工件运输走。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然也可以使用机械臂等转移机构替换曲柄滑块机构来将工件转移到运输部130上,还可以使用齿条齿轮组件等运输机构来替换皮带输送机来运输工件。
示例性地,升降部110承载多个厚度为h的工件,并且这些工件沿竖直方向堆叠。当升降部110带动多个工件上升,以致升降部110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转移机构120将多个工件中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到运输部130上,然后运输部130运输该工件。转移机构120则恢复到复位状态。至此,一个传输周期结束。由于上一个被运输走的工件的厚度为h,因此,当需要运输下一个工件时,升降部110继续上升h距离,即可使剩余工件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从而进行下一传输周期,以致剩余工件中的最上方的一个工件被转移到运输部130上。由于每个传输周期的工作过程相同,因此,通过上述工作过程,该工件传送装置100能够实现将多个堆叠起来的工件依次等间距传输。
进一步地,转移机构12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从而可以使转移机构120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工件。具体地,当工件尺寸较小时,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机构120的水平位置,使得转移机构120容易接触到工件,并较多的接触到工件的表面,以致转移机构120推送工件时稳定的行进。
进一步地,工件传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支撑部140。第一支撑部140支撑转移机构120。
具体地,第一支撑部140包括底板141和支架142。支架142固定不动。转移机构120放置在底板141上。底板141与支架142通过滑轨连接。滑轨的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从而底板141与滑轨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使得底板141可以固定在支架142上的不同位置。当底板141与支架142相对滑动而预期的位置时,可以通过锁定元件将其位置锁定,例如螺栓。转移机构120放置在底板141上,从而转移机构120的位置能够随底板141的位置同步调节,便于调节转移机构120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工件传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支撑部150。第二支撑部150可以为底座、支撑座等。第二支撑部150固定不动。升降部110固定在第二支撑部150上。第一支撑部140固定在第二支撑部150上。从而第二支撑部150支撑升降部110和第一支撑部140,有利于该工件传送装置100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工件传送装置100还包括阻挡部170。阻挡部170可以为挡板、挡块等。阻挡部170能够阻碍工件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方向是与工件被推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为水平方向。从而升降部110升降时,工件被转移机构120向运输部130上移动时,阻挡部170能够阻挡工件位置偏移。
具体地,阻挡部170为侧板,并且与升降部110的支撑板112连接。阻挡部170位于支撑部112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从而工件被曲柄滑块机构向皮带运输机上推送时,阻挡部170能够减少工件左右晃动。
进一步地,工件传送装置100还包括控制部160。控制部160与升降部110、转移机构120以及运输部130控制性连接,从而控制部160能够分别控制升降部110、转移机构120以及运输部130的动作。
具体地,控制部160可以为基于触摸屏显示的控制器,通过触摸即可启动控制部160,并且工件传送装置100的工作状态参数可以实时显示在触摸屏上,例如,工件的运输数量、运输速度等,方便使用。控制器可以控制升降部110、曲柄滑块机构、皮带输送机的相关运动参数和定位参数,例如运动速度、启动和复位时刻等。从而可以根据不同工件的厚度,配合曲柄滑块结构的运动规律设定升降部110的运动规则、皮带输送机运动速度,从而达到工作效率高、传输平稳的要求。
进一步地,工件传送装置100还包括过渡部180。运输部130为皮带输送机,升降部110和皮带输送机沿皮带输送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升降部110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过渡部180衔接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和升降部110上最上方的工件。
具体地,皮带输送机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滚筒131,皮带输送机的皮带环绕滚筒131,从而,当升降部110上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升降部110的最上方的工件与皮带输送机之间具有间隔。通过过渡部180衔接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和升降部110上最上方的工件,从而曲柄滑块机构推动工件时,升降部110上最上方的工件从升降部110上被推到过渡部180上,再从过渡部180上运动至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有利于工件的稳定行进。
请参考图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工件传送装置100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使升降部110带动工件竖直向上作进给运动,以致升降部110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至预定高度;
具体地,升降部110承载多个厚度为h的工件,并且这些工件沿竖直方向堆叠。升降部110带动多个工件上升,以致升降部110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
S103:使转移机构120将升降部110上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运输部130上;
转移机构120将多个工件中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到运输部130上。具体地,转移机构120为曲柄滑块机构,运输部130为皮带输送机时,曲柄滑块机构将工件从升降部110上推送到皮带输送机上。其中,工件从升降部110经过过渡部180,推送到皮带输送机上。
S105:使运输部130运输工件。
具体地,运输部130运输该工件。
完成S101~S105后,转移机构120则恢复到复位状态。也就是说,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从过渡部180上返回,经过升降部110上的剩余工件最上方的表面,再返回到滑块的初始位置。至此,完成一个周期的工件传输。
此时,一个工件已被运输走。重复进行S101~S105的动作,使升降部110继续上升,从而剩余的工件中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直至完成下一个工件的传输。由于上一个被运输走的工件的厚度为h,因此,当需要运输下一个工件时,升降部110继续上升h距离,即可使剩余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
由于每个传输周期的工作步骤相同,因此,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实现将多个堆叠起来的工件依次等间距传输。
进一步地,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件传送装置100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升降部110上升之前,在控制部160中设置升降部110、转移机构120以及运输部130的工作参数;
具体地,在控制部160中设置升降部110的升降速度、升降时刻等。在控制部160中设置转移机构120的运动速度、运动时刻等。在控制部160中设置运输部130的运输速度、运输时刻等。
S203:启动控制部160;
具体地,启动控制部160,则升降部110、转移机构120以及运输部130开始工作,方便工件传送装置100的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部,用于承载多个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的所述工件,并带动所述工件竖直向上作进给运动;
运输部,用以接收并运输由所述升降部转移过来的工件;以及
转移机构,用以将所述工件自所述升降部上转移至所述运输部;
其中,位于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所述工件上升到预定高度时,所述转移机构能够将所述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运输部上,以致所述运输部运输所述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所述转移机构的第一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同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升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升降部、转移机构以及运输部控制性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升降部的动作、转移机构的动作以及运输部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部,能够阻碍所述工件向第一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工件被转移的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工件竖直上升的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运输部为皮带输送机,所述升降部和所述皮带输送机沿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所述预定高度时,所述过渡部衔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和所述最上方的工件。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升降部带动所述工件竖直向上作进给运动,以致所述升降部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至预定高度;
使所述转移机构将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运输部上;
使所述运输部运输所述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升降部、转移机构以及运输部控制性连接;
在所述使所述升降部上升,以致所述升降部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至预定高度的步骤之前,
在所述控制部中设置所述升降部、所述转移机构以及所述运输部的工作参数;
启动所述控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移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所述运输部为皮带输送机;
所述工件传送装置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运输部为皮带输送机,所述升降部和所述皮带输送机沿所述皮带输送机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上升到所述预定高度时,所述过渡部衔接所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和所述最上方的工件;
所述使所述转移机构将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转移至所述运输部上具体为:
使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将所述升降部上的最上方的工件推送至所述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
CN201810296935.7A 2018-04-03 2018-04-03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86397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6935.7A CN108639766A (zh) 2018-04-03 2018-04-03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6935.7A CN108639766A (zh) 2018-04-03 2018-04-03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9766A true CN108639766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6935.7A Pending CN108639766A (zh) 2018-04-03 2018-04-03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97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7596A (zh) * 2020-10-20 2021-02-12 无为县华标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砖加工时自动放板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3431A (ja) * 1984-02-28 1985-09-18 Koichi Mine リフタ間の搭載物自動搬送装置
CN106809652A (zh) * 2017-04-14 2017-06-09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钢化玻璃上料装置
CN206240534U (zh) * 2016-10-28 2017-06-13 长安大学 一种可调节式冲击破碎机
CN106956936A (zh) * 2017-04-01 2017-07-18 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强化地板分公司 带有自动进板装置的木板热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720289A (zh) * 2017-10-17 2018-02-23 无锡旗鱼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上推式分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3431A (ja) * 1984-02-28 1985-09-18 Koichi Mine リフタ間の搭載物自動搬送装置
CN206240534U (zh) * 2016-10-28 2017-06-13 长安大学 一种可调节式冲击破碎机
CN106956936A (zh) * 2017-04-01 2017-07-18 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强化地板分公司 带有自动进板装置的木板热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09652A (zh) * 2017-04-14 2017-06-09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钢化玻璃上料装置
CN107720289A (zh) * 2017-10-17 2018-02-23 无锡旗鱼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上推式分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7596A (zh) * 2020-10-20 2021-02-12 无为县华标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砖加工时自动放板设备
CN112357596B (zh) * 2020-10-20 2022-02-25 无为县华标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砖加工时自动放板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5216A (zh) 一种托盘自动堆叠机
CN203975998U (zh) 自动上料机
CN205341180U (zh) 电子元件点胶机构
CN104013162B (zh) 树脂纽扣摆扣机
CN204712171U (zh) 一种叠片式全自动打孔机
CN204588120U (zh) 堆垛流水线
CN104973279A (zh) 一种筷箸大小头自动分拣码放装置
CN205970332U (zh) 高精密单次印双片全自动网印机
CN108639766A (zh) 工件传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94416U (zh) 模板传递系统
CN104444531B (zh) 柔性材料接送堆垛装置
CN205187298U (zh) 一种自动控制链条传送带
CN206184881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洁净超薄基板玻璃的自动化上下料系统
CN207765412U (zh) 一种条形料片的封装机构
CN207903428U (zh) 筒体摆正系统
CN207986209U (zh) 料盘回收机构
CN209684826U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05530759A (zh) 一种用于fpc的pi补强板自动冲贴设备
CN205770375U (zh) 自动触点整列设备
CN108328197A (zh) 一种书架整理机的传送机构
CN107572201A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208683200U (zh) 瓷片组整体取放装置
CN203652900U (zh) 物料收集装置
CN204057249U (zh) 瓷片智能捡砖机
CN208199691U (zh) 缓存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