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550A - 变换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换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550A
CN108631550A CN201810103136.3A CN201810103136A CN108631550A CN 108631550 A CN108631550 A CN 108631550A CN 201810103136 A CN201810103136 A CN 201810103136A CN 108631550 A CN108631550 A CN 108631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end
flank
convertor device
end sid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31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550B (zh
Inventor
吉川智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31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05K7/20918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the components being isolated from air flow, e.g. hollow heat sinks, wind tunnels or fu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Abstract

变换器装置具备发热部、冷却部以及设置成覆盖冷却部且设置有使冷却部的发热部侧暴露的开口部的冷却部侧壳体,在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设置有与冷却部抵接的围绕状的肋部。

Description

变换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换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覆盖冷却部的冷却部侧壳体的变换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覆盖冷却部的冷却部侧壳体的变换器装置。在日本特开2013-251328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变换器装置。
在日本特开2013-251328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覆盖冷却部的冷却部侧壳体的室外设置设备。在该室外设置设备中,设置有对作为发热体的半导体部件进行冷却的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平板状的基部板以及设置于基部板的散热翅片。而且,在基部板的与设置有散热翅片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表面),载置有半导体部件。
另外,以覆盖基部板的载置有半导体部件的一侧的表面的方式设置有箱状的壳体。具体地说,将平板状的基部板配置成覆盖箱状的壳体的开口部。由此,半导体部件配置于由壳体与基部板的表面之间围起的空间。而且,在壳体与基部板之间,设置有与壳体的开口部的形状(大致矩形形状)对应的框状的密封构件(密封件)。密封构件与壳体相分别地设置。另外,密封构件例如由丁基橡胶形成。由此,由壳体与基部板的表面之间围起的空间被密封。其结果,能够防止粉尘等从壳体与基部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3-251328号公报所记载的室外设置设备中,为了防止粉尘等从壳体与基部板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壳体的内部而与壳体相分别地设置了密封构件。因此,存在以下问题:设置密封构件导致部件数量相应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构成防水/防尘构造的变换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变换器装置具备:发热部,其包括电力变换元件;冷却部,其对发热部进行冷却;以及冷却部侧壳体,其设置成覆盖冷却部,且设置有使冷却部的发热部侧暴露的开口部,其中,在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设置有与冷却部抵接的围绕状的肋部。
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变换器装置中,如上所述,在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设置与冷却部抵接的围绕状的肋部。由此,利用设置于冷却部侧壳体的围绕状的肋部来防止水、尘埃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入侵到发热部(或者从发热部入侵到冷却部侧壳体侧)。其结果,不需要与冷却部侧壳体相分别地设置用于构成防水/防尘构造的如密封件这样的部件。由此,能够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构成防水/防尘构造。另外,不是利用冷却部侧壳体的冷却部侧的面构成防水/防尘构造,而是利用肋部来构成防水/防尘构造,由此,肋部的与冷却部抵接的部分的面积比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冷却部的热传递到冷却部侧壳体。
另外,在部件数量(部件的种类)增加的情况下,需要除了考虑现有的部件的耐热性、寿命以外还考虑增加的部件的耐热性、寿命等来设计变换器装置。即,通过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能够抑制变换器装置的设计变得复杂。
在基于上述一个方面的变换器装置中,优选的是,肋部包括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该第一肋部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冷却部侧突出,该第二肋部设置于第一肋部的外周侧,且从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冷却部侧突出。如果这样构成,则肋部是双重地设置的,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水、尘埃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入侵到发热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利用由冷却部侧壳体的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以及冷却部围起的空间,来构成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在与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的至少底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作为流体的出入口的孔部。如果这样构成,则流过流路的流体(水等)从在与底部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部排出到流路之外。由此,能够抑制流体(水等)积存于流路内。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与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的底部对应的部分以及与该状态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的顶部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孔部。如果这样构成,则从下方向上方移动的流体(冷却用的空气等)从在与底部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部流入,经由流路来从在与顶部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部流出。即,从下方向上方移动的流体(冷却用的空气等)不停滞地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冷却部的冷却效率的下降。
在设置有上述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的变换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用于将冷却部侧壳体固定于冷却部的紧固构件,紧固构件在第一肋部的外周侧被紧固到冷却部侧壳体和冷却部,由此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被按压到冷却部。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紧固构件的紧固力,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以被强力按压的状态与冷却部抵接。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一肋部及第二肋部与冷却部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尘埃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入侵到发热部侧。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肋部向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为第二肋部向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以上。在此,在第一肋部的外周侧利用紧固构件将冷却部侧壳体与冷却部紧固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情况:由于紧固构件的紧固力,设置有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的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以向冷却部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在该情况下,有时第一肋部会以离开冷却部的方式浮起。因此,通过使第一肋部向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比第二肋部向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大,能够抑制第一肋部离开冷却部。其结果,能够抑制水、尘埃从第一肋部与冷却部之间的间隙入侵。另外,在第一肋部不离开冷却部的情况(不浮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肋部向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与第二肋部向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相等。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尘埃从第一肋部与冷却部之间的间隙入侵。
在基于上述一个方面的变换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加强肋部,该加强肋部设置成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与冷却部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如果这样构成,则肋部的附近的冷却部侧壳体的部分的强度被加强肋部提高,因此能够抑制肋部的附近的冷却部侧壳体的部分的变形。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肋部的附近的冷却部侧壳体的部分发生变形而导致肋部与冷却部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尘埃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入侵到发热部侧。
在基于上述一个方面的变换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壁部,该壁部以在设置有变换器装置主体的状态下覆盖冷却部的顶面侧的方式,在肋部的外周侧从冷却部侧壳体的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冷却部侧突出。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壁部来抑制从顶面侧落下的水直接滴到冷却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冷却部包括用于载置发热部的板状部分以及从板状部分延伸的翅片部分,壁部设置成不覆盖翅片部分的顶面侧而覆盖板状部分的顶面侧。如果这样构成,则翅片部分不被壁部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撞击到翅片部分(在翅片部分之间通过)的冷却用的空气的流动被壁部所阻挡。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的后侧壳体侧的立体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的后侧壳体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X2方向侧观察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的后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X2方向侧观察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的后侧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沿着图6的300-300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6的400-400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后侧壳体的周缘部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沿着图6的500-500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1来说明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变换器装置100的结构。变换器装置100构成为将被输入的交流的电力变换为设定的交流的电力后输出该电力。
(变换器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变换器装置100具备:电力变换电路10,其包括在电力变换时产生热的电力变换元件11;冷却部20,其对电力变换电路10进行冷却;壳体30,其收纳电力变换电路10和冷却部20;以及风扇12(参照图3),其排出壳体30的内部的空气。此外,电力变换电路10是权利要求书的“发热部”的一例。
如图2所示,壳体30包括配置于配电盘200的内侧的前侧壳体40以及配置于配电盘200的外侧的后侧壳体50。前侧壳体40和后侧壳体50均由树脂等形成。另外,变换器装置100以使壳体30的长边方向沿着Z方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于配电盘200。此外,后侧壳体50是权利要求书的“冷却部侧壳体”的一例。
前侧壳体40设置成覆盖包括电力变换元件11的电力变换电路10。另外,在前侧壳体40的前表面40a设置有操作部41(参照图1)。另外,在前侧壳体40的侧面40b设置有通气孔部42。
如图4所示,后侧壳体50设置成覆盖冷却部20、电容器13以及风扇12。冷却部20、电容器13以及风扇12设置于后表面部51的表面上。在后侧壳体50与后表面部51之间的空间配置有冷却部20、电容器13以及风扇12。另外,从下方向上方(沿着Z方向)依次配置有风扇12、电容器13以及冷却部20。另外,在后侧壳体50的侧面50a和顶面50b设置有通气孔部52。由此,由风扇12从下方取入的冷却用的空气经由电容器13和冷却部20(后述的翅片部分22)来从通气孔部52流出。其结果,借助冷却部20来对发热的电力变换电路10进行冷却。
另外,如图4所示,冷却部20包括用于载置电力变换电路10的板状部分21以及从板状部分21延伸的翅片部分22。板状部分21配置于变换器装置100的前表面侧(X1方向侧)。翅片部分22设置成向变换器装置100的后表面侧(X2方向侧)延伸。
(后侧壳体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5~图11来说明后侧壳体50的结构。此外,在图5中,后侧壳体50的Y1方向侧的侧面被去除了。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后侧壳体50设置有使冷却部20的电力变换电路10侧暴露的开口部53。具体地说,在俯视时开口部53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另外,如图6所示,在俯视时,开口部53不使冷却部20(参照图6的虚线)的电力变换电路10侧(板状部分21)的外缘部附近暴露而使中央部侧暴露。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设置有与冷却部20抵接的围绕状的肋部55。而且,由肋部55构成防水/防尘构造。此外,周缘部54表示以围绕状包围开口部53的框状的后侧壳体50的一部分。另外,肋部55与后侧壳体50设置为一体。也就是说,后侧壳体50与肋部55由同一材料构成。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肋部55包括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该第一肋部55a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冷却部20侧(X2方向侧)突出,该第二肋部55b设置于第一肋部55a的外周侧,且从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冷却部20侧(X2方向侧)突出。
第一肋部55a沿着开口部53的缘部设置为围绕状。即,在从X2方向侧观察时,第一肋部55a具有框形状(边框形状)。另外,第一肋部55a设置成与沿着冷却部20的板状部分21的表面的方向(Z方向)垂直地(沿X方向)延伸。另外,第一肋部55a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1(参照图8)在第一肋部55a的任意部分都大致相同。另外,框形状的第一肋部55a没有中断地(不间断地)沿着开口部53的缘部设置为围绕状。
另外,第二肋部55b以与第一肋部55a相离的方式配置在比开口部53的缘部靠外侧的位置。另外,第二肋部55b设置成与沿着冷却部20的板状部分21的表面的方向(Z方向)垂直地(沿X方向)延伸。另外,第二肋部55b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2(参照图8)在第二肋部55b的任意部分都大致相同。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利用由后侧壳体50的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以及冷却部20围起的空间,来构成供流体(水、冷却用的空气等)流过的流路56。即,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均与冷却部20的板状部分21抵接。由此,由第一肋部55a、第二肋部55b以及板状部分21来构成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流路56。
而且,如图6所示,在与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设置于配电盘200的状态,参照图1和图2)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55b的至少底部551b对应的部分,设置有作为流体的出入口的孔部5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孔部57,在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55b的底部551b设置有孔部57a,并且在与顶部552b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孔部57b。即,围绕状的第二肋部55b以间断的状态呈围绕状地设置于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另外,孔部57a和孔部57b各设置有2个。另外,孔部57a在Y方向上的配置位置(Y坐标)与孔部57b在Y方向上的配置位置(Y坐标)大致相等。
另外,如图7所示,第二肋部55b的与孔部57b对应的部分形成为向Z1方向侧延伸。另外,第二肋部55b的与孔部57a对应的部分也同样地,形成为向Z2方向侧延伸(参照图6)。由此,利用孔部57a的向Z2方向侧延伸的部分以及孔部57b的向Z1方向侧延伸的部分,来引导流入到流路56(从流路56流出)的流体。
另外,以与由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围起的流路56连通的方式,形成有从孔部57向Z1方向侧(Z2方向侧)延伸的槽部58。也利用该槽部58来引导流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设置有用于将后侧壳体50固定于冷却部20的螺纹构件70。而且,螺纹构件70在第一肋部55a的外周侧被紧固到后侧壳体50和冷却部20,由此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被按压到冷却部20(参照图8)。具体地说,在第二肋部55b设置有供螺纹构件70贯通的贯通孔部59。贯通孔部59设置有多个(8个,参照图6)。而且,螺纹构件70经由贯通孔部59来紧固(螺纹结合)于冷却部20,由此后侧壳体50被固定于冷却部20。此外,螺纹构件70是权利要求书的“紧固构件”的一例。
另外,如图6所示,多个贯通孔部59配置于相对于冷却部20的板状部分21的中心C而言对称(点对称)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以下情况:由于螺纹构件70对后侧壳体50(周缘部54)的紧固力偏颇(变得不均匀)而导致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从板状部分21浮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肋部55a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1为第二肋部55b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2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L1>L2)。在此,如图10所示,在借助贯通孔部59(参照图9)来利用螺纹构件70将后侧壳体50固定于冷却部20的情况下,存在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以向冷却部20侧凹陷的方式弯曲(参照虚线所示的周缘部54)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时第一肋部55a会以离开冷却部20的方式浮起。因此,通过使第一肋部55a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1比第二肋部55b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2大,即使周缘部54弯曲,第一肋部55a也与冷却部20抵接。
另外,如图8所示,第一肋部55a的厚度t1大致固定。另一方面,第二肋部55b的厚度t2具有朝向冷却部20侧逐渐变小的锥形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以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与冷却部20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加强肋部60。加强肋部60构成为对设置有肋部55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进行加强。具体地说,加强肋部60设置成从X方向侧观察时与第二肋部55b大致正交。另外,加强肋部60设置成从X方向侧观察时加强肋部60的一端与第二肋部55b重叠(overlap)。另外,加强肋部60设置成从X方向侧观察时从第二肋部55b侧朝向第一肋部55a侧延伸。另外,加强肋部60具有大致板形状。另外,加强肋部60设置有多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肋部55的外周侧设置有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壁部61。如图11所示,壁部61设置成在设置有变换器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参照图1)下覆盖冷却部20的顶面侧(Z1方向侧)。具体地说,壁部61在后侧壳体50中配置于第二肋部55b的上方侧(Z1方向侧)。另外,如图6所示,从X2方向侧观察时,壁部61具有大致U字形状。由此,壁部61覆盖板状构件21的顶面21a以及与顶面21a正交的侧面21b(参照图4)的上端部。另外,如图7所示,壁部61设置成与第二肋部55b的孔部57b附近的槽部58接触(堵住槽部5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壁部61设置成不覆盖翅片部分22的顶面22a侧而覆盖板状部分21的顶面21a侧。壁部61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3比第一肋部55a的突出长度L1和第二肋部55b的突出长度L2大。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后侧壳体50设置有供电容器13贯通的孔部62。孔部62以与多个电容器13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另外,电容器13与后侧壳体50(孔部62)之间的间隙被未图示的密封件所密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如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设置与冷却部20抵接的围绕状的肋部55。由此,通过设置于后侧壳体50的围绕状的肋部55来防止水、尘埃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入侵到电力变换电路10(或者从电力变换电路10入侵到后侧壳体50侧)。其结果,不需要与后侧壳体50相分别的用于构成防水/防尘构造的如密封件那样的部件。由此,能够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的同时构成防水/防尘构造。另外,不是利用后侧壳体50的冷却部20侧的面来构成防水/防尘构造,而是利用肋部55来构成防水/防尘构造,由此,肋部55的与冷却部20抵接的部分的面积比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冷却部20的热传递到后侧壳体50。
另外,在部件数量(部件的种类)增加的情况下,需要除了考虑现有的部件的耐热性、寿命以外还考虑增加的部件的耐热性、寿命等来设计变换器装置100。即,通过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能够抑制变换器装置100设计变得复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该第一肋部55a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冷却部20侧突出,该第二肋部55b设置于第一肋部55a的外周侧,且从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冷却部20侧突出。由此,肋部55是双重地设置的,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水、尘埃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入侵到电力变换电路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与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55b的至少底部551b对应的部分设置作为流体的出入口的孔部57。由此,流过流路56的流体(水等)从在与底部551b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部57排出到流路56之外。由此,能够抑制流体(水等)积存于流路56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与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第二肋部55b的底部551b及顶部552b对应的部分设置孔部57(孔部57a、孔部57b)。由此,从下方向上方移动的流体(冷却用的空气等)从在与底部551b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部57a流入,经由流路56来从在与顶部552b对应的部分设置的孔部57b流出。即,从下方向上方移动的流体(冷却用的空气等)不停滞地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冷却部20的冷却效率的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螺纹构件70在第一肋部55a的外周侧紧固到后侧壳体50和冷却部20,来将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按压到冷却部20。由此,通过螺纹构件70的紧固力,第一肋部55a和第二肋部55b以被强力按压的状态与冷却部20抵接。其结果,能够抑制在第一肋部55a及第二肋部55b与冷却部20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尘埃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入侵到电力变换电路10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肋部55a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1比第二肋部55b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2大。由此,即使在由于螺纹构件70的紧固力而第一肋部55a以离开冷却部20的方式浮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肋部55a离开冷却部20。其结果,能够抑制水、尘埃从第一肋部55a与冷却部20之间的间隙入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与冷却部20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加强肋部60。由此,肋部55的附近的后侧壳体50的部分的强度被加强肋部60提高,因此能够抑制肋部55的附近的后侧壳体50的部分的变形。其结果,能够抑制由于肋部55的附近的后侧壳体50的部分发生变形而导致肋部55与冷却部20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尘埃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入侵到电力变换电路10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壁部61,该壁部61以在设置有变换器装置主体100a的状态下覆盖冷却部20的顶面侧的方式,在肋部55的外周侧从后侧壳体50的开口部53的周缘部54附近向冷却部20侧突出。由此,能够利用壁部61来抑制从顶面侧落下的水直接滴到冷却部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壁部61设置成不覆盖翅片部分22的顶面22a侧而覆盖板状部分21的顶面21a侧。由此,翅片部分22不被壁部61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撞击到翅片部分22(在翅片部分22之间通过)的冷却用的空气的流动被壁部61所阻挡。
[变形例]
此外,应该想到,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的,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2个肋部55(第一肋部55a、第二肋部55b)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设置1个肋部55,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肋部5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二肋部55b的顶部552b和底部551b这两方设置有孔部57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设置与第二肋部55b的底部551b对应的部分的孔部57a。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螺纹构件70将后侧壳体50固定于冷却部2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螺纹构件70以外的紧固构件来将后侧壳体50固定于冷却部2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俯视时加强肋部60仅与第二肋部55b重叠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加强肋部60设置成与第一肋部55a及第二肋部55b这两方重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X2方向侧观察时壁部61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X2方向侧观察时壁部61具有大致直线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肋部55a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1比第二肋部55b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2大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即使在螺纹构件70的紧固力下第一肋部55a也不会离开冷却部20的情况下(不浮起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肋部55a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1与第二肋部55b向冷却部20侧突出的突出长度L2相等。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尘埃从第一肋部55a与冷却部20之间的间隙入侵。

Claims (9)

1.一种变换器装置,具备:
发热部,其包括电力变换元件;
冷却部,其对所述发热部进行冷却;以及
冷却部侧壳体,其设置成覆盖所述冷却部,且设置有使所述冷却部的所述发热部侧暴露的开口部,
其中,在所述冷却部侧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设置有与所述冷却部抵接的围绕状的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所述肋部包括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该第一肋部从所述冷却部侧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所述冷却部侧突出,该第二肋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肋部的外周侧,且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所述冷却部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利用由所述冷却部侧壳体的所述第一肋部和所述第二肋部以及所述冷却部围起的空间,来构成供流体流过的流路,
在设置了变换器装置主体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所述第二肋部的至少对应于底部的部分,设置有作为所述流体的出入口的孔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在设置了所述变换器装置主体的状态下的围绕状的所述第二肋部的所述对应于底部的部分以及对应于顶部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还具备用于将所述冷却部侧壳体固定于所述冷却部的紧固构件,
所述紧固构件在所述第一肋部的外周侧被紧固到所述冷却部侧壳体和所述冷却部,由此所述第一肋部和所述第二肋部被按压到所述冷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肋部向所述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肋部向所述冷却部侧突出的长度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还具备加强肋部,该加强肋部设置成从所述冷却部侧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与所述冷却部侧相反的一侧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还具备壁部,该壁部以在设置有变换器装置主体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冷却部的顶面侧的方式,在所述肋部的外周侧从所述冷却部侧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附近向所述冷却部侧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换器装置,其中,
所述冷却部包括用于载置所述发热部的板状部分以及从所述板状部分延伸的翅片部分,
所述壁部设置成不覆盖所述翅片部分的顶面侧而覆盖所述板状部分的顶面侧。
CN201810103136.3A 2017-03-22 2018-02-01 变换器装置 Active CN108631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5607 2017-03-22
JP2017055607A JP6885126B2 (ja) 2017-03-22 2017-03-22 インバ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550A true CN108631550A (zh) 2018-10-09
CN108631550B CN108631550B (zh) 2022-07-15

Family

ID=6345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3136.3A Active CN108631550B (zh) 2017-03-22 2018-02-01 变换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4383B2 (zh)
JP (1) JP6885126B2 (zh)
CN (1) CN108631550B (zh)
DE (1) DE102018102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45715C (en) * 2015-12-03 2022-03-08 Jonathan SCHLOO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and devices, methods of forming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an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and monitoring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and devices
JP2018152524A (ja) * 2017-03-15 2018-09-27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9098088A1 (ja) * 2017-11-14 2019-05-23 株式会社Ihi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KR20200089444A (ko) * 2019-01-17 2020-07-27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인버터용 방열모듈
JP7208827B2 (ja) * 2019-02-28 2023-01-19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3304A1 (en) * 2003-02-14 2004-11-1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Distribution unit an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513150A (zh) * 2006-09-04 2009-08-19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马达控制器
CN101534069A (zh) * 2008-03-11 2009-09-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
CN101535599A (zh) * 2006-11-24 2009-09-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机械
CN104753365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力转换装置
CN105870375A (zh) * 2016-06-07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5958800A (zh) * 2016-06-29 2016-09-21 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密封套及具有其的防水密封安装结构、变频器
CN205610465U (zh) * 2015-03-17 2016-09-28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1277A (ja) * 2001-09-26 2003-04-04 Toyota Motor Corp 発熱素子冷却用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76512B2 (ja) * 2001-09-27 2004-10-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収納ケース、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228955B2 (ja) * 2004-03-22 2009-0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4928749B2 (ja) * 2005-06-30 2012-05-09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装置
TW200736885A (en) * 2006-03-27 2007-10-01 Aopen Inc Computer host rack structure
JP5028085B2 (ja) * 2006-12-27 2012-09-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965508B2 (en) * 2007-03-27 2011-06-21 Denso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power convert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5227532B2 (ja) * 2007-04-02 2013-07-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回路用の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4452953B2 (ja) * 2007-08-09 2010-04-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DE202008015307U1 (de) * 2008-11-19 2010-04-08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Anschluss-System zur Realisierung von Abzweigungen an durchgehenden Leitern
DE102010043446B3 (de) * 2010-11-05 2012-01-12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 Co. Kg Leistungshalbleitersystem
US9030822B2 (en) * 2011-08-15 2015-05-12 Lear Corporation Power module cooling system
JP2013103535A (ja) * 2011-11-10 2013-05-30 Honda Elesys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WO2013077311A1 (ja) * 2011-11-21 2013-05-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Dc-dcコンバータ
FR2984074B1 (fr) * 2011-12-13 2014-11-28 Hispano Suiza Sa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avec refroidissement par spreader a metal liquide
JP6012990B2 (ja) * 2012-03-19 2016-10-25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放熱器一体型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4145333B (zh) * 2012-04-16 2018-02-02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用冷却器
JP5951360B2 (ja) 2012-05-30 201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屋外設置機器
KR101375956B1 (ko) * 2012-07-05 2014-03-1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전장부품 박스
JP5738817B2 (ja) * 2012-09-14 2015-06-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914290B2 (ja) * 2012-10-15 2016-05-1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9730365B2 (en) * 2012-12-30 2017-08-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eat sin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module
US9414520B2 (en) * 2013-05-28 2016-08-09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Immersion cooled motor controller
KR20150111422A (ko) * 2014-03-21 2015-10-0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전장 부품 케이스
US9362040B2 (en) * 2014-05-15 2016-06-07 Lear Corporation Coldplate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components for cooling thereof
JP2016032367A (ja) * 2014-07-29 2016-03-0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
JP6428056B2 (ja) * 2014-08-28 2018-11-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US10505427B2 (en) * 2014-09-30 2019-12-10 Nissan Motor Co.,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system
US9648789B2 (en) * 2014-10-10 2017-05-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d mounting a circuit board
FI126380B (en) * 2014-10-27 2016-11-15 Kone Corp The drive uni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3304A1 (en) * 2003-02-14 2004-11-1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Distribution unit and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513150A (zh) * 2006-09-04 2009-08-19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马达控制器
CN101535599A (zh) * 2006-11-24 2009-09-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机械
CN101534069A (zh) * 2008-03-11 2009-09-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
CN104753365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力转换装置
CN205610465U (zh) * 2015-03-17 2016-09-28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05870375A (zh) * 2016-06-07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5958800A (zh) * 2016-06-29 2016-09-21 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密封套及具有其的防水密封安装结构、变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550B (zh) 2022-07-15
JP6885126B2 (ja) 2021-06-09
US10524383B2 (en) 2019-12-31
DE102018102138A1 (de) 2018-09-27
US20180279504A1 (en) 2018-09-27
JP2018160962A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550A (zh) 变换器装置
US20130025829A1 (en) Vapor chamber having heated protrusion
JP6830234B2 (ja) 電気設備
US20230175683A1 (en) Film and television lamp
CN109196965A (zh) 基板单元
CN209267924U (zh) 集成有电磁屏蔽结构的散热器及散热器组件
JP5867074B2 (ja) 電源ユニット、及び、電源装置の冷却装置
CN202840999U (zh) 光伏逆变器
CN104837311A (zh) 一种开关电源防雨盒
JPWO2013046261A1 (ja) 電子機器
CN204616235U (zh) 一种开关电源防雨盒
JP6931822B2 (ja) 電気設備
CN207939851U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N207604110U (zh) 散热结构及机箱
CN207969211U (zh) 一种防水散热外壳
CN211456395U (zh) 一种配电箱的散热结构
JP6931823B2 (ja) 電気設備
CN207869062U (zh) 低温光伏接线盒
CN207335503U (zh) 冷媒冷却式散热器
CN220180619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用机柜
CN206759927U (zh) 一种新型屏蔽装置
CN215601671U (zh) 电控盒及电器
TWI706712B (zh)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CN209183704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天线组件
CN215525919U (zh) 壳体组件及电能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