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6712B -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 Google Patents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6712B
TWI706712B TW108143045A TW108143045A TWI706712B TW I706712 B TWI706712 B TW I706712B TW 108143045 A TW108143045 A TW 108143045A TW 108143045 A TW108143045 A TW 108143045A TW I706712 B TWI706712 B TW I7067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sette
power conversion
opening
conversion device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7260A (zh
Inventor
新井孝夫
中本篤志
児島慎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6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67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7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726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可採用較單純形狀之殼體。本發明將具有複數之切換元件(141)及電抗器(142)、並轉換電力之電力轉換部(14)加以收納。殼體(70)具備散熱器(13)、第二匣盒(12)、第一匣盒(11)。散熱器(13)配置有複數之切換元件(141),進行複數之切換元件(141)之散熱。第二匣盒(12)具有由緣部(127)形成之開口(120),並收納電抗器(142)。第一匣盒(11)收納複數之切換元件(141),且安裝有散熱器(13)及第二匣盒(12)。第二匣盒(12)具有:壁部(122),自緣部(127)延伸,且圍繞電抗器(142);以及固定部(30),使第二匣盒(12)的緣部(127)側朝向第一匣盒(11),而將第二匣盒(12)固定於第一匣盒(11)。固定部(30)位在以壁部(122)的外表面(124)所圍繞之區域。

Description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本說明書,一般而言係關於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具備電力轉換部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15-126590號公報)記載有一種電力轉換裝置。此電力轉換裝置具備模鑄製之殼體。殼體的背面,係由一側的面與另一側的面所構成,且一側的面構成為高於另一側的面。一側的面及另一側的面分別一體成形地豎起有鰭片群。又,背面一體形成有:複數之零件收納部,從殼體的內側往背面側而突出侵入至鰭片群的一部份。
如同上述之構成之電力轉換裝置,使用將鰭片群成形為一體、並將複數之零件收納部成形為一體之殼體,因此殼體的整體形狀係較複雜的形狀。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15-12659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說明書鑒於上述事由,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採用較單純形狀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解決問題之方式〕
本說明書的一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係將具備複數之切換元件及電抗器、並轉換電力之電力轉換部加以收納。前述殼體具備散熱器、第二匣盒、第一匣盒。前述散熱器,係與前述複數之切換元件熱結合,並進行前述複數之切換元件之散熱。前述第二匣盒,具有由緣部形成之開口,並收納前述電抗器。前述第一匣盒,收納前述複數之切換元件,且安裝有前述散熱器及前述第二匣盒。前述第二匣盒具備:壁部,自前述緣部延伸,且圍繞前述電抗器;以及固定部,用以使前述第二匣盒的前述緣部側朝向前述第一匣盒,而將前述第二匣盒固定於前述第一匣盒。前述固定部,位在以前述壁部的外表面所圍繞之區域。
本說明書的一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具備前述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及收納在前述殼體之電力轉換部。
本說明書的一態樣之殼體具備:第一匣盒,將第一發熱體收納在內部;以及第二匣盒,將第二發熱體收納在內部。前述第一匣盒,在外表面分別具備:第一部位,配置有將由前述第一發熱體產生之熱釋出至外部之散熱器;以及第二部位,在與前述第一部位不同之位置配置有前述第二匣盒。前述第二匣盒,具備:第二開口部,於前述第二匣盒固定於前述第二部位之狀態下,位在與前述第二部位即第一開口部相向之位置。前述第二匣盒,在比位在前述第二開口部的周圍之壁部的外表面更靠內側具有固定部。前述第二匣盒,以覆蓋前述第一開口部之方式,藉由前述固定部而固定於前述第二部位。
本說明書的一態樣之電氣設備具備前述殼體。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又,以下說明中之前後、左右、上下之方向,僅為了說明而於便宜上使用,非旨在規定電力轉換裝置、電氣設備及殼體的使用方向。各圖利用箭號表示前方向、後方向、左方向、右方向、上方向及後方向。
圖1係將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電力調節器)1的外觀加以顯示之立體圖。電力轉換裝置1係本實施形態之電氣設備1X的一例。電力轉換裝置1,例如將自太陽能發電設備等電源獲得之直流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而將交流電力輸出至電氣設備(包含配電盤等)或電力系統等負載。電源,只要輸出直流電力即可,亦可係蓄電池設備或燃料電池設備等。又,若負載係蓄電池設備,則電源亦可係系統電源。此情形下,電力轉換裝置1,將從電源(系統電源)獲得之交流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力,而將直流電力輸出至負載(蓄電池設備)。又,電力轉換裝置1,可將從電源輸入之直流電力的電壓加以轉換,而將直流電力輸出至負載,亦可將從電源輸入之交流電力的電壓加以轉換,而將交流電力輸出至負載。
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具備殼體70與電力轉換部14。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具備殼體70與電力轉換部14,還更具備蓋體15及罩蓋16。
殼體70具備第一匣盒11、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如圖2所示,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安裝在第一匣盒11。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在第一匣盒11的朝向後方之外表面,亦即背面(後表面)116的後方,配置有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配置成沿左右方向排列。
電力轉換部14,例如具備將輸入之直流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而輸出之電力轉換電路。電力轉換電路具備複數之電氣零件(包含電子零件)。電氣零件例如係電路基板、輸入端子、輸出端子、輸入輸出端子、整流元件、雜訊過濾器、切換元件、及電抗器等。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構成電力轉換部14的電氣零件中之一部分電氣零件收納在第一匣盒11,另外一部分電氣零件收納在第二匣盒12(參照圖3)。
蓋體15安裝在第一匣盒11的前側。蓋體15封堵第一匣盒11的前表面開口110。蓋體15係利用各種金屬材料形成,例如利用鐵或其合金而形成。蓋體15例如構成為將金屬板(板金)藉由沖壓及拉製加工而成形。蓋體15封堵第一匣盒11的前表面開口110,藉以在粉塵、風雨、及太陽光等自然環境下保護第一匣盒11所收納之電力轉換部14。
罩蓋16安裝在第一匣盒11的後側。罩蓋16將配置在第一匣盒11的背面116之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加以覆蓋。罩蓋16係與蓋體15同樣利用各種金屬材料形成,例如利用鐵或其合金而形成。罩蓋16例如構成為將金屬板(板金)藉由沖壓及拉製加工而成形。又,罩蓋16形成有複數之狹縫161。各狹縫161將罩蓋16沿厚度方向貫穿。又,各狹縫161沿前後方向形成為長。罩蓋16在粉塵、風雨及太陽光等自然環境下保護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又,藉由複數之狹縫161,而使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的冷卻性不易損失。意即,可經由複數之狹縫161而從罩蓋16的外部往內部使空氣通過,不易損失往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之空氣供給,且不易損失第二匣盒12及散熱器13的冷卻性。
如圖4所示,第一匣盒11係在一面具有開口之有底的箱體。亦即,第一匣盒11係具有前表面開口110、且使與前表面開口110相向之後壁111的內表面成為底面之箱體。第一匣盒11係金屬製,且宜係熱傳導率高的金屬製。此外,第一匣盒11亦可熱傳導率係低於第二匣盒12。第一匣盒11利用各種金屬材料形成,例如利用鐵或其合金而形成。第一匣盒11例如構成為將金屬板(板金)藉由沖壓及拉製加工而成形。
第一匣盒11係前視(從前方觀察之狀態)下矩形。亦即,前表面開口110及後壁111係前視下矩形。第一匣盒11具有上壁112、右壁113、左壁114及下壁115。上壁112從後壁111的上端起往前方突出。右壁113從後壁111的右端起往前方突出。左壁114從後壁111的左端起往前方突出。下壁115從後壁111的下端起往前方突出。前表面開口110形成為以上壁112、右壁113、左壁114及下壁115的各前端所圍繞。前表面開口110的周圍形成有蓋體安裝片150。蓋體安裝片150係用以將蓋體15安裝在第一匣盒11之部位。蓋體安裝片150從上壁112、右壁113、左壁114及下壁115的各前端起朝向外側(與前表面開口110係相反側)而突出。
第一匣盒11的後壁111形成有複數之孔2。各孔2將後壁111沿厚度方向貫穿。亦即,各孔2將後壁111沿前後方向貫穿。複數之孔2中之一部分形成為第一開口部21。第一開口部21係與形成在後述第二匣盒12之第二開口部120相向。又,複數之孔2的一部分形成為第三開口部23。第三開口部23配置有第一匣盒11所收納的零件中之與散熱器13接觸之零件。意即,第一匣盒11收納有與發熱的電氣零件接觸之傳熱板,且將此傳熱板配置在第三開口部23,並於背面116露出。而且,將於背面116露出之傳熱板與散熱器13加以熱結合,藉以從發熱的電氣零件經由傳熱板而傳熱至散熱器13。二者間的熱結合,包含二者接觸結合之態樣、二者隔著空隙而相向之態樣、及具有熱傳導性之構件插設在二者間之態樣。發熱的電氣零件包含構成電力轉換部14之複數之切換元件141。切換元件141係半導體元件(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及IGBT(絕緣閘雙極電晶體)等),且係因電力轉換裝置1的動作而發熱的電氣零件。又,複數之孔2中之第四開口部24,係用以使與太陽電池、電力系統、及蓄電池等連接之配線通過之開口。
第一開口部21沿上下方向形成為長。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形成為前視下略矩形。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形成有複數之固定片212。複數之固定片212以圍繞第一開口部21的周圍之方式空出間隔而排列。各固定片212係利用構成後壁111之金屬板的一部分而構成。各固定片212形成為前視下前端係圓弧狀。各固定片212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貫穿之貫穿孔213。又,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設有突出片214。突出片214形成為遍及包含固定片212在內之緣部211的全長。亦即,突出片214形成為圍繞第一開口部21的全周。突出片214形成為自緣部211起往前方突出。換言之,突出片214向第一匣盒11的內部突出。突出片214可將構成後壁111之金屬板的一部分彎曲來形成。可藉由突出片214而增強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因此,於將第二匣盒12安裝在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之情形下,後壁111不易發生變形。
如圖5所示,第二匣盒12具有由緣部127形成之開口。亦即,第二匣盒12中之將開口將以塑形之部分,意即位在開口的周圍之部分成為緣部127。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之中,第二匣盒12的開口係第二開口部120。因此,第二匣盒12中之位在第二開口部120的周圍之部分成為緣部127。
在此,第二匣盒12係在一面具有開口之有底的箱體。亦即,第二匣盒12係具有第二開口部120、且使與第二開口部120相向之底部121成為底之箱體。第二匣盒12係金屬製,且宜係熱傳導率高的金屬製。第二匣盒12宜係熱傳導率高於第一匣盒11。第二匣盒12係利用各種金屬材料形成,例如利用鋁或鋁合金而形成。第二匣盒12例如構成為藉由模鑄(die casting)而成形。亦即,第二匣盒12宜係將熔融的金屬壓入至模具而獲得之鑄造物。而且,第二匣盒12宜係鋁或鋁合金的壓鑄產品。
當將第一匣盒11與第二匣盒12之容積加以比對,則第一匣盒11,容積更大於第二匣盒12。意即,第一匣盒11相較於第二匣盒12而言,可多收納構成電力轉換部14之電氣零件,且第二匣盒12相較於第一匣盒11而言,構成電力轉換部14之電氣零件的收納量係少。因此,將構成電力轉換部14之電氣零件之中尤其係散熱所需之電氣零件收納在第二匣盒12。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作為第二匣盒12所收納之電氣零件而言,包含電抗器142。第二匣盒12係模鑄製之情形,相較於彎曲金屬板來形成(利用板金加工形成)之情形而言,有時變得更昂貴。然而,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第二匣盒12,容積更小於第一匣盒11,因此相較於將第二匣盒12及第一匣盒11雙方定為模鑄製而言,可實現廉價。
第二匣盒12具有從緣部127延伸之壁部122。亦即,壁部122從圍繞第二開口部120之緣部127起朝向後方延伸。壁部122形成為遍及全長並圍繞底部121的周圍。壁部122自底部121往前方突出。亦即,壁部122形成為自底部121的周端部朝向前方突出。壁部122係與底部121形成為一體。由底部121與壁部122所圍繞之內部空間係收納電氣零件之空間。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經由第二開口部120而向第二匣盒12的前表面開放。第二匣盒12的內部設有區隔部123。區隔部123將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區分為上下。區隔部123係與壁部122及底部121形成為一體。第二匣盒12的底面128,係底部121的面(前表面)中之與第二開口部120相向之部分。
第二匣盒12具有固定部30。固定部30,係使第二匣盒12的緣部127側朝向第一匣盒11,而將第二匣盒固定於第一匣盒11之部分。亦即,第二匣盒12藉由固定部30而固定於第一匣盒11。固定部30位在壁部122的厚度方向上以與電抗器142係相反側之外表面124所圍繞之區域。意即,固定部30只要形成在比壁部122的外表面124更靠內側即可,例如可在緣部127形成有固定部30。意即,可在第二匣盒12的端部即緣部127形成有固定部30,此情形下,在圍繞第二開口部12之緣部127,形成固定部30。在此,壁部122的厚度方向,係在比第二開口部120更後方之位置、且在比底面128更前方之位置上,與壁部122的外表面124正交之方向。例如,將第二匣盒12之在前後方向的中央部(除了區隔部123的位置)與外表面124正交之方向定為壁部122的厚度方向。
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固定部30從壁122的厚度方向中之成為電抗器142側之內表面125突出。亦即,固定部30係從外表面124向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突出而形成固定部30。藉此,固定部30不從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突出,而於將第二匣盒12安裝在第一匣盒11的背面116之情形下,使背面116之中第二匣盒12所佔之面積變小。
亦即,若固定部30從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突出,則在第二匣盒12的外側增加與固定部30的突出量相應的面積(剖面的面積份量),而使背面116中之第二匣盒12所佔之面積與此突出量相應變大。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在比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更靠內側具有固定部30,因此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之中,少去固定部30所佔據之空間。因此,背面116中之第二匣盒12所佔之面積變小。藉此,不易產生第二匣盒12與散熱器13之干涉,例如可於避免與第二匣盒12干涉之情形下達成散熱器13之大型化。
第二匣盒12,在緣部127具有向壁部122的內表面125側突出之突出部35,且突出部35設有固定部30。亦即,突出部35從緣部127向第二開口部120突出,且此突出部35形成有固定部30。意即,第二匣盒12在緣部127具有固定部30。在此,固定部30係至少包含螺紋孔31之部分。
固定部30沿前後方向形成為長。亦即,固定部30從第二匣盒12的第二開口部120起連續至第二匣盒12之以壁部122圍繞的底面128為止。藉此,可藉由固定部30而使緣部127的熱容易傳遞至底部121,而提昇第二匣盒12的散熱性。意即,於將固定部30固定於第一匣盒11之情形下,固定部30與第一匣盒11接觸而提昇傳熱性能,提昇第二匣盒12所成之散熱性。
又,可將第二匣盒12的壁部122藉由固定部30而增強,提昇第二匣盒12的強度。亦即,固定部30作為將壁部122加以增強之肋部而發揮功能,提昇第二匣盒12的強度。固定部30形成為前後方向長之截頂圓錐狀。因此,固定部30之露出於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之面成為曲面。又,固定部30形成為越靠近底部121則寬度越廣。因此,尤其在比第二開口部120更靠近底部121側,固定部30變粗,且第二匣盒12之靠近底部121側相較於靠近第二開口部120側而言,強度提昇。
固定部30形成有螺紋孔31。螺紋孔31開設在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螺紋孔31係在內周面形成有螺紋峰之陰螺紋,且係一端封閉之盲孔螺紋。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係與緣部127的前表面126在前後方向上位在相同位置。亦即,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係與將第二開口部120加以圍繞之緣部127在前後方向上位在相同位置。又,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設有豎起部33。豎起部33比前表面32更向前方突出。又,豎起部33沿著將第二開口部120加以圍繞之緣部127而形成。豎起部33沿著將第二開口部120加以圍繞之緣部127而形成為遍及第二開口部120的全周。
第二匣盒12形成有複數之固定部30。複數之固定部30以圍繞第二開口部120的周圍之方式空出間隔而排列。各固定部30可形成為與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所設之複數之固定片212相同數量程度。又,可形成為各固定部30分別與單一固定片212對應。
此外,第二匣盒12在後表面具備複數之鰭片129。各鰭片129係上下方向長。又,複數之鰭片129沿左右方向空出預定間隔而排列。藉由複數之鰭片129而提昇第二匣盒12的散熱性。
第二匣盒12藉由固定部30而固定於第一匣盒11。亦即,在固定部30之中,第二匣盒12係使緣部127側朝向並固定於第一匣盒11。第二匣盒12固定於第一匣盒11的後壁111。意即,第二匣盒12沿著第一匣盒11的背面116而配置,並固定於後壁111。將第二匣盒12配置在背面116的後方之情形下,第二匣盒12的第二開口部120與第一匣盒11的第一開口部21位在前後方向上約略相同位置。亦即,如圖6所示,第一匣盒11的第一開口部21與第二匣盒12的第二開口部120成為在前後方向上幾乎重疊之位置,來配置第一匣盒11與第二匣盒12。又,複數之固定部30各自配置成對應一固定片212。亦即,複數之固定片212各自逐一對準固定部30。
第二匣盒12配置成封堵第一匣盒11的孔2即第一開口部21,而固定於第一匣盒11。亦即,第一開口部21係由第二匣盒12所覆蓋而封閉。又,第二匣盒12的豎起部33配置在第一開口部21的內側。意即,如圖7及圖8所示,豎起部33的外表面沿著第一開口部21的突出片214的內表面而配置。如此一來,可容易進行第二匣盒12之在背面116中之定位。意即,第二匣盒12的豎起部33嵌入至第一開口部21而位在沿著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之位置,並使豎起部33抵接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及突出片214。藉此,第二匣盒12的位置係由緣部211及突出片214所規定,而將第二匣盒12加以定位。
在第二匣盒12的緣部127的前表面126與背面116之間,配置密封材40。密封材40封堵第一匣盒11與第二匣盒12之縫隙,而提昇第一匣盒11及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的防水性。密封材40配置成圍繞第一開口部21及第二開口部120。亦即,形成為對應於第一開口部21的緣部211及將第二開口部120加以圍繞之緣部127的形狀。密封材40可利用合成樹脂形成。就合成樹脂而言,例如使用聚矽氧樹脂、矽利康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壓克力樹脂、丁基樹脂等。密封材40可係成形品,亦可將液狀樹脂材塗布後使其固化而形成。又,密封材40可設在背面116或第二匣盒12的緣部127的前表面126的單方或雙方。
當將第二匣盒12配置在背面116時,則如圖7所示,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與第一匣盒11的固定片212的後表面配置成隔著密封材40而相向。此情形下,使固定部30的螺紋孔31與固定片212的貫穿孔213對準。亦即,螺紋孔31的開口與貫穿孔213的開口配置成在前後方向上相向。而且,如圖8所示,將螺釘(包含螺絲及螺栓)等固定具50從貫穿孔213的前方靠近而插入至貫穿孔213。亦即,將固定具50從第一匣盒11的內側的空間插入至貫穿孔213。此後,將固定具50緊固而使其結合至螺紋孔31。意即,固定具50所成之第二匣盒12對第一匣盒11之固定係由第一匣盒11的內側的空間起進行。而且,與上述同樣,將通過貫穿孔213之固定具50分別緊固至複數之螺紋孔31,將複數之固定片212與複數之固定部30分別利用固定具50固定。此外,亦可取代螺紋孔31而設置螺栓,取代固定具50而使用螺帽,並緊固此螺栓與螺帽。
在安裝至第一匣盒11之第二匣盒12的內部,收納構成電力轉換部14之電氣零件的一部分。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如同上述,構成電力轉換部14之電氣零件中之電抗器142係收納在第二匣盒12(參照圖3)。電抗器142自第一匣盒11的第一開口部21向後方突出。亦即,電抗器142位在比第一匣盒11的背面116更靠後側,且收納在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電力轉換部14具備二種電抗器142,一種係直流用電抗器(DCL),另一種係交流用電抗器(ACL)。電力轉換部14具備複數之直流用電抗器與複數之交流用電抗器。直流用電抗器與交流用電抗器,可分別配置在以區隔部123區隔之第二匣盒12內的二空間。
如圖3所示,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填充有樹脂材55。將樹脂材55填滿成埋填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中之電抗器142所佔據之空間以外的空間。因此,樹脂材55成為接觸於電抗器142及第二匣盒12的內表面125雙方,且經由樹脂材55而使在電抗器142產生之熱容易傳遞至第二匣盒12。藉此,可利用第二匣盒12而將在電抗器142產生之熱加以有效率地散熱。樹脂材55具有電絕緣性及熱傳導性(空氣的熱傳達率以上之熱傳導性),並可使用液狀樹脂。將液狀的樹脂材55注入至第二匣盒12之後,藉由熱或光而使其固化。樹脂材55例如例舉環氧樹脂。其中,樹脂材55無須完全埋填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中之電抗器142所佔據之空間以外的空間,只要埋填第二匣盒12與電抗器142之縫隙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又,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突出有固定部30,因此相較於固定部30未突出於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之情形,可視固定部30的體積份量而減少樹脂材55的填充量。藉此,可達成樹脂材55的填充量之少量化所成之低成本化及輕量化。
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在第一匣盒11的背面116,在第二匣盒12的橫向(左方)配置散熱器13。散熱器13係利用熱傳導性高的材料形成。例如,散熱器13可利用鋁等金屬材料。散熱器13具備基板131與複數之鰭片132。各鰭片132從基板131朝向後方突出。又,各鰭片132形成為上下方向長。複數之鰭片132空出間隔而沿左右方向排列。
散熱器13的基板131的前表面固定於第一匣盒11的背面116。基板131安裝成封堵第一匣盒11的第三開口部23。而且,基板131的前表面接觸於露出在第三開口部23之傳熱板。藉此,熱可從傳熱板傳遞至基板131,而利用散熱器13進行散熱。
而且,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未突出有固定部30,因此第二匣盒12不易干涉散熱器13。又,未從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突出固定部30,因此可縮小第二匣盒12佔據在背面116之面積。藉此,即使不縮小將散熱器13及配線加以配置之第四開口部24,亦可使散熱器13及第四開口部24的配置之佈局有餘裕。因此,可達成第一匣盒11的小型化。
亦即,若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124突出有固定部30,則第二匣盒12佔據在背面116之面積變大。藉此,當設置預定大小之散熱器13及第四開口部24時,則須放大背面116,而使第一匣盒11大型化。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1之中,第二匣盒12的內部具有用以固定於第一匣盒11之固定部30,第二匣盒12佔據在背面116之面積小。藉此,可將第一匣盒11小型化,亦可將電力轉換裝置1全體小型化。
(變形例) 實施形態僅係本說明書各樣實施形態的一種。實施形態,只要可達成說明書之目的,可因應設計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上述就電氣設備1X的一例而言,說明電力轉換裝置1之情形,但不限於此,亦可係電力轉換裝置1以外之電氣設備1X。就電力轉換裝置1以外之電氣設備1X的例而言,例如有蓄電池設備、發電設備、電力量測裝置、控制盤、伺服器裝置、或家電機器等。
於此情形下,電氣設備1X可具備與上述第一匣盒11同等的第一匣盒60、及與上述第二匣盒12同等之第二匣盒61,作為電氣設備1X的殼體70。
第一匣盒60可收納與上述複數之切換元件141對應之第一發熱體63。又,第二匣盒61可收納與上述電抗器142對應之第二發熱體64。而且,第一匣盒60具備第一部位65與第二部位66。第一部位65係在與上述背面116對應之外表面67上配置散熱器13之部分,前述散熱器13將由第一發熱體63產生之熱釋出至外部。又,第二部位66係在外表面67上與第一部位65不同之位置配置第二匣盒61之部分。於分別使第一匣盒60具有第一開口部21、使第二匣盒61具有第二開口部120,且將第二匣盒61固定於第二部位66之狀態下,使第一開口部21與第二開口部120相互相向。而且,第二匣盒61在比外表面124更靠內側具有固定部30,並藉由固定部30而將第二匣盒61固定於第一匣盒60的第二部位66。
上述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非一體。亦即,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各自係單獨零件,且於各自分別製造後,進行組裝而構成殼體。因此,可組合單純形狀的第二匣盒61、單純形狀的第一匣盒60,來構成殼體。藉此,相較於不分開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而製造複雜形狀的殼體之情形,不易增加殼體的製造成本。又,當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係各自係單獨的零件時,可將其中一零件的材料定為廉價、或將其中一零件之製造簡單化等,來達成降低成本。又,第二匣盒61的外表面124未突出有固定部30,因此可縮小第二部位66所佔有的面積。藉此,即使不縮小第一部位65所佔有的面積,亦在散熱器13之配置的佈局有餘裕。因此,可達成殼體的小型化。
上述之中,固定部30利用螺固而固定於第一匣盒11的固定片212,但不限於此,固定部30可利用黏接劑而固定。又,亦可使用螺固與黏接劑雙方來將固定部30與固定片212加以固定。
圖9A顯示固定部30的形狀係與圖6不同之變形例。此固定部30,從前表面32起朝向底部121使往第二匣盒12之往內側突出的尺寸逐漸變小。亦即,固定部30從第二開口部120側的端部起朝向底部121使第二匣盒12之往內側突出之尺寸逐漸變小。此情形下,第二匣盒12的內部空間所佔之固定部30的體積減少,因此可擴大第二匣盒12的內側空間。
又,第二匣盒12亦可在內側具備鰭片。此情形下,可提昇第二匣盒12內之熱傳導,並提昇往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之熱傳導,而提昇散熱性。
本實施形態中之電力轉換裝置1可係壁掛式或定置式(落地式)任一。亦即,電力轉換裝置1,可安裝在建物的外壁等壁部,亦可設置在建物的地板、或建物周邊的地面。
本實施形態中之電力轉換裝置1,不限於屋外用,亦可係屋內用。若係屋內用的電力轉換裝置1,則不要求高防水性。
本實施形態中之電力轉換裝置1,散熱器13與第二匣盒12之位置關係,不僅沿左右方向排列,亦可沿上下方向排列。又,散熱器13可在第二匣盒12的右側,亦可在左側,尚可在上側,且可在下側。
本實施形態之中,如圖9C所示,配置有密封材40。亦即,此第二匣盒12之中,從第二開口部120側觀察,密封材40配置成位在固定部30的內側。密封材40配置成位在比固定部30的螺紋孔31更靠近第二匣盒12的內表面側。此情形下,密封材40配置在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將如此密封材40配置成圍繞螺紋孔31,因此即使自第二匣盒12外部滲入之水到達螺紋孔31,亦容易利用密封材40阻斷,防水性能變佳。
另一方面,圖9B顯示有變形例。此第二匣盒12之中,從第二開口部120側觀察,固定部30位在密封材40與緣部127之間。亦即,密封材40配置成位在固定部30的外側。亦即,密封材40配置成位在比固定部30的螺紋孔31更靠近第二匣盒12的外表面側。此情形下,密封材40未配置在固定部30的前表面32。
如此密封材40可沿著將第二開口部120加以圍繞之緣部127而配置,可使密封材40之配置簡單,施工性變佳。又,螺紋孔31位在密封材40的內側,因此容易在自第二匣盒12的外部滲入之水到達螺紋孔31之前,利用密封材40阻斷,防水性能亦變佳。
此外,自第二匣盒12的外部滲入之水,包含雨水、露水、融雪等。
(總結) 如同以上說明,第一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係將具備複數之切換元件(141)及電抗器(142)、並轉換電力之電力轉換部(14)加以收納之殼體(70)。殼體(70)具備散熱器(13)、第二匣盒(12)、第一匣盒(11)。散熱器(13)配置有複數之切換元件(141),進行複數之切換元件(141)之散熱。第二匣盒(12)具有由緣部(127)形成之開口(120),並收納電抗器(142)。第一匣盒(11)收納複數之切換元件(141),且安裝有散熱器(13)及第二匣盒(12)。第二匣盒(12)具有壁部(122)與固定部(30)。壁部(122)自緣部(127)延伸,並圍繞電抗器(142)。固定部(30),使第二匣盒(12)的緣部(127)側朝向第一匣盒(11),而將第二匣盒(12)固定於第一匣盒(11)。固定部(30)位在以壁部(122)的外表面(124)所圍繞之區域。
第一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可與第二匣盒(12)各自分別形成,相較於將第一匣盒(11)與第二匣盒(12)形成為一體之情形,具有可抑制製造成本之優點。
第二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態樣上,使第一匣盒(11)具有孔(2),並使第二匣盒(12)以封堵孔(2)之方式固定於第一匣盒(11)。
第二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可於從孔(2)使第一匣盒(11)內的電力轉換部(14)露出之狀態下,利用第二匣盒(12)封堵孔(2)。
第三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或二態樣上,使緣部(127)具有向壁部(122)的內表面(125)側突出之突出部(35)。固定部(30)設在突出部(35)。
第三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之中,固定部(30)形成在從緣部(127)向壁部(122)的內表面(125)側突出之突出部(35),因此不突出於第二匣盒(12)的壁部(122)的外表面(124)。因此,具有可縮小第一匣盒(11)中之第二匣盒(12)所佔之面積、放大第一匣盒(11)中之散熱器(13)等配置之佈局的自由度、容易將電力轉換裝置(1)小型化之優點。
第四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三任一態樣上,在第二匣盒(12)與第一匣盒(11)之間,具備沿著開口(120)而配置之密封材(40)。固定部(30),從開口(120)側觀察,配置在密封材(40)與壁部(122)的內表面(125)之間
第四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之中,密封材(40)配置在比固定部(30)更靠外側,因此具有容易將自第二匣盒(12)的外側滲入之水在比固定部(30)更靠外側阻斷,提昇防水性之優點。
第五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三任一態樣上,在第二匣盒(12)與第一匣盒(11)之間,具備沿著開口(120)而配置之密封材(40)。密封材(40),從開口(120)側觀察,配置在固定部(30)與壁部(122)的內表面(125)之間。
第五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之中,密封材(40)配置成圍繞固定部(30),因此具有容易將自第二匣盒(12)外側滲入之水在固定部(30)的內側阻斷,提昇防水性之優點。
第六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五任一態樣上,使第二匣盒(12)藉由螺釘而固定於第一匣盒(11)。
第六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具有可將第二匣盒(12)簡單固定於第一匣盒(11)之優點。
第七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第一~六任一態樣上,在第二匣盒(12)與電抗器(142)之間注入樹脂材(55)。
第七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可將第二匣盒(12)內的熱傳導利用樹脂材(55)提昇,具有提昇第二匣盒(12)的散熱性之優點。
第八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七任一態樣上,使固定部(30)從第二匣盒(12)的開口(120)起連續至以第二匣盒(12)的壁部(122)圍繞之底面(128)為止。
第八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具有可藉由固定部(30)而使熱傳導從第二匣盒(12)的開口(120)進行至第二匣盒(12)的底部(121)為止,提昇第二匣盒(12)的散熱性之優點。
第九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於第一~八任一態樣上,使第二匣盒(12)在壁部(122)的厚度方向上之成為前述電抗器(142)側的內表面具備鰭片。
第九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之中,具有可由第二匣盒(12)的內側的鰭片進行散熱,提昇第二匣盒(12)的散熱性之優點。
第十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具備第一~九任一態樣的電力轉換裝置(1)的殼體(70)、及收納在殼體(70)之電力轉換部(14)。
第十態樣之電力轉換裝置(1),可將第一匣盒(11)與第二匣盒(12)形成為非一體,相較於將第一匣盒(11)與第二匣盒(12)形成為一體之情形,具有可採用較單純形狀之優點。
第十一態樣之殼體(70),具備:第一匣盒(60),將第一發熱體(63)收納在內部;以及第二匣盒(61),將第二發熱體(64)收納在內部。第一匣盒(60),在外表面(67)具有:第一部位(65),配置有將由第一發熱體(63)產生之熱釋出至外部之散熱器(13)。第一匣盒(60),在外表面(67)具有:第二部位(66),在與第一部位(65)不同之位置配置有第二匣盒(61)。第二匣盒(61),具有:第二開口部(120),於 第二匣盒(61)固定於第二部位(66)之狀態下,位在與第二部位(66)即第一開口部(21)相向之位置。第二匣盒(61),在比位在第二開口部(120)的周圍之(122)的外表面(124)更靠內側具有固定部(30)。第二匣盒(61),以覆蓋第一開口部(21)之方式,隔著固定部(30)而固定於第二部位(66)。
第十一態樣之殼體(70)之中,可使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形成為非一體,相較於將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形成為一體,具有可採用較單純形狀之優點。又,固定部(30)未突出於第一匣盒(60)的壁部(122)的外表面(124)。因此,可縮小第一匣盒(60)的外表面(67)中之第二匣盒(61)所佔之面積,具有放大外表面(67)裝之散熱器(13)等配置的佈局之自由度、容易小型化之優點。
第十二態樣之電氣設備(1X)具備殼體(70)。
第十二態樣之電氣設備(1X)之中,使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形成為非一體,相較於將第二匣盒(61)與第一匣盒(60)形成為一體之情形,具有可採用較單純形狀之優點。又,固定部(30)未突出於第一匣盒(60)的壁部(122)的外表面(124),因此可縮小第一匣盒(60)的外表面(67)中之第二匣盒(61)所佔之面積。因此,具有放大外表面(67)中之散熱器(13)等配置之佈局的自由度,容易小型化之優點。
1:電力轉換裝置 2:孔 1X:電氣設備 11:第一匣盒 12:第二匣盒 13:散熱器 14:電力轉換部 15:蓋體 16:罩蓋 21:第一開口部 23:第三開口部 24:第四開口部 30:固定部 31:螺紋孔 32:前表面 33:豎起部 35:突出部 40:密封材 55:樹脂材 50:固定具 60:第一匣盒 61:第二匣盒 63:第一發熱體 64:第二發熱體 65:第一部位 66:第二部位 67:外表面 70:殼體 110:前表面開口 111:後壁 112:上壁 113:右壁 114:左壁 115:下壁 116:背面(後表面) 120:開口(第二開口部) 121:底部 122:壁部 123:區隔部 124:外表面 125:內表面 126:前表面 127:緣部 128:底面 129:鰭片 131:基板 132:鰭片 141:切換元件 142:電抗器 150:蓋體安裝片 161:狹縫 211:緣部 212:固定片 213:貫穿孔 214:突出片
圖1係將本說明書一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2係將移除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背面罩蓋之狀態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3係將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一部分截斷之側視圖。 圖4係將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第一匣盒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5係將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第二匣盒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6係將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第二匣盒與第一匣盒之配置狀態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7係圖6中之X-X剖視圖。 圖8係將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第一匣盒與第二匣盒的固定部之固定加以顯示之一部分截斷之立體圖。 圖9A係將如上電力轉換裝置的第二匣盒的變形例加以顯示之剖視圖。圖9B係將本說明書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電力轉換裝置所使用之第二匣盒加以顯示之正視圖。圖9C係將本說明書一實施形態之電力轉換裝置所使用之第二匣盒加以顯示之正視圖。
1:電力轉換裝置 1X:電氣設備 11:第一匣盒 14:電力轉換部 15:蓋體 16:罩蓋 60:第一匣盒 63:第一發熱體 70:殼體 110:前表面開口 141:切換元件 161:狹縫

Claims (12)

  1. 一種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將具有複數之切換元件及電抗器且用來轉換電力之電力轉換部予以收納,其包含: 散熱器,係與該複數之切換元件熱結合,進行該複數之切換元件之散熱; 第二匣盒,具有由緣部形成之開口,用來收納該電抗器;以及 第一匣盒,用來收納該複數之切換元件,安裝有該散熱器及該第二匣盒; 且該第二匣盒包含: 壁部,自該緣部延伸,且圍繞該電抗器;以及 固定部,用以使該第二匣盒的該緣部側朝向該第一匣盒,而將該第二匣盒固定於第一匣盒; 且該固定部位在以該壁部的外表面所圍繞之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該第一匣盒具有孔, 該第二匣盒以封堵該孔之方式固定於該第一匣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該緣部具有向該壁部的內表面側突出之突出部, 該固定部設在該突出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在該第二匣盒與該第一匣盒之間,更包含沿著該開口而配置之密封材, 該固定部,從該開口側觀察,配置在該密封材與該壁部的內表面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在該第二匣盒與該第一匣盒之間,更包含沿著該開口而配置之密封材, 該密封材,從該開口側觀察,配置在該固定部與該壁部的內表面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該第二匣盒係由螺釘固定於該第一匣盒。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該第二匣盒與該電抗器之間填充有樹脂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該固定部,從該第二匣盒的該開口連續至該第二匣盒之以該壁部所圍繞之底面為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其中, 該第二匣盒,在該壁部的厚度方向上之成為該電抗器側的內表面具備鰭片。
  10. 一種電力轉換裝置,具備: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一項之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以及 該電力轉換部,收納在該殼體。
  11. 一種殼體,包含: 第一匣盒,將第一發熱體收納在內部;以及 第二匣盒,將第二發熱體收納在內部; 該第一匣盒,在其外表面具有:第一部位,配置有將從該第一發熱體產生之熱釋出至外部之散熱器;以及第二部位,在與該第一部位不同之位置配置有該第二匣盒; 該第二匣盒,具有:第二開口部,於該第二匣盒被固定於該第二部位之狀態下,位在和位於該第二部位之第一開口部相向之位置;及固定部,位在比該第二開口部的周圍的壁部的外表面更靠內側;且該第二匣盒係以覆蓋該第一開口部之方式利用該固定部固定於該第二部位。
  12. 一種電氣設備,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殼體。
TW108143045A 2018-11-30 2019-11-27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TWI706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6077 2018-11-30
JP2018226077A JP7122680B2 (ja) 2018-11-30 2018-11-30 電力変換装置の筐体、電力変換装置、筐体及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6712B true TWI706712B (zh) 2020-10-01
TW202037260A TW202037260A (zh) 2020-10-01

Family

ID=7085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045A TWI706712B (zh) 2018-11-30 2019-11-27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22680B2 (zh)
TW (1) TWI706712B (zh)
WO (1) WO2020110463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338A (zh) * 2005-07-27 2007-01-31 协欣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外壳结构与电子元件固定器结构
JP2015195652A (ja) * 2014-03-31 2015-1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8252B2 (ja) 2014-12-23 2018-11-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338A (zh) * 2005-07-27 2007-01-31 协欣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外壳结构与电子元件固定器结构
JP2015195652A (ja) * 2014-03-31 2015-1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7260A (zh) 2020-10-01
JP2020088362A (ja) 2020-06-04
WO2020110463A1 (ja) 2020-06-04
JP7122680B2 (ja) 202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2150B2 (ja) 端子ボックス
JP634927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634904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503193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527767A (ja) 電気絶縁された熱放散接続箱
JP539378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5634905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WO2006043325A1 (ja) 屋外設置機器
JP515012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US11864362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with a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JP2015022935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706712B (zh) 電力轉換裝置之殼體、電力轉換裝置、殼體及電氣設備
WO2018150714A1 (ja) 電気設備
EP2790233B1 (en) Terminal box
JP6062819B2 (ja) 端子ボックス
WO2018150715A1 (ja) 電気設備
JP706973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4123630U (zh) 一种电抗器组件及逆变设备
JP600928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62241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JP677576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端子ボックス
CN218920252U (zh) 功率模块、变流器及储能系统
CN218451028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超薄水冷电子调速器
JP6839888B2 (ja) 電気設備
JP2024044256A (ja) ヒートシンク、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力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