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3711A - 输送用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用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3711A
CN108603711A CN201680078085.2A CN201680078085A CN108603711A CN 108603711 A CN108603711 A CN 108603711A CN 201680078085 A CN201680078085 A CN 201680078085A CN 108603711 A CN108603711 A CN 108603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compressor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80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8624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11922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603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3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60H1/00907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changes and an evaporator becomes conden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3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 a vehicle heat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3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auxiliary or multiple systems, e.g.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by involving auxiliary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32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four way valves for controlling the fluid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rs, e.g. for multi zone 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6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efrosting outsid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ree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9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outdoor unit in first operation mode, in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an other heat exchanger in second operation mode or out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an other heat exchanger in third op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25B2313/023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dur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4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Abstract

输送用冷冻装置(100)构成为能够获得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该第一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二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三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中的一部分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中的其他部分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四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111,112)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Description

输送用冷冻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1月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出願2016-002503号和2016年11月2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6-225782号,主张其优先权,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具有货物厢的车辆的输送用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输送用冷冻装置,搭载于具有货物厢的车辆,进行该货物厢内的空气调节。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输送用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多个用于进行空气与热介质的热交换的室内用热交换器。因此,车辆的货物厢被分成多个冷冻区划(空间)时,在各个冷冻区划分别配置一台室内用热交换器,能够分别进行各个冷冻区划的空气调节。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中,通过使多个阀开闭从而使制冷剂通过的路径变化,能够切换成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状态、以及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35510号公报
发明概要
在进行货物厢内的空气调节时,输送用冷冻装置所要求的运转能力根据状况而不同。例如在外气温度高的状况下将货物厢内的温度维持为低温时,需要较高地设定制冷循环的吸热能力。另一方面,在外气温度不那么高的状况下将货物厢内的温度维持为低温时,需要较低地设定制冷循环的吸热能力。在不进行这样的运转能力的调整的情况下,输送用冷冻装置的运转及停止被频繁地切换,因此不优选。
作为用于调整输送用冷冻装置的运转能力的方法,考虑例如使作为制冷循环的一部分的压缩机的转速根据状况而变化。然而,在不设置用于驱动压缩机的专用的动力源,而通过车辆的内燃机(行驶用)的驱动力来驱动压缩机这样的结构中,难以通过压缩机的转速来进行运转能力的调整。另外,根据使用电驱动的压缩机和用于对其供给电力的逆变器的结构,能够使压缩机的转速变化。然而,在该结构中,需要追加专用的电源、上述逆变器,因此有结构复杂化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能够切换室内用热交换器的功能,但关于进行上述那样的运转能力的调整,并未具体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用冷冻装置,是能够分别进行多个空间的空气调节的输送用冷冻装置,不依赖于压缩机的转速的调整,而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调整运转能力。
本发明的输送用冷冻装置搭载于具有区划成多个空间(11,12)的货物厢的车辆(10),该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该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配置于各个空间,进行制冷剂与所述空间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外用热交换器(120),该室外用热交换器进行制冷剂与外气的热交换;多个压缩机(111,112),该多个压缩机送出制冷剂以使制冷剂在室外用热交换器与室内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以及多个切换阀(101,102),该多个切换阀对从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循环的路径进行切换,输送用冷冻装置构成为能够获得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该第一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二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三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中的其他部分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该第四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压缩机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这样的输送用冷冻装置构成为切换制冷剂循环的路径,而获得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通过选择这些状态中的一个,从而能够容易地切换各室内用热交换器的功能及运转能力。
例如,在使全部的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的放热能力的大小来适当选择放热能力较小的第二状态或放热能力较大的第四状态的任意一个。室内用热交换器的功能、运转能力的切换能够仅通过切换制冷剂通过的路径而容易进行,此时不需要调整压缩机的转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用冷冻装置,单独进行多个空间的空气调节,并且能够不依赖于压缩机的转速的调整,而容易且适当地调整运转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的车辆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6是表示各状态下的压缩机的效率、运转能力的差异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由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概要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由控制装置进行的控制的概要的图。
图9是表示由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输送用冷冻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为了使说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因此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100搭载于作为车辆的输送车10,是用于进行输送车10的货物厢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如图1所示,输送车10的货物厢区划成两个空间。以下,将这两个空间中的前方侧的空间记为“第一空间11”,将后方侧的空间记为“第二空间12”。第一空间11与第二空间12之间被区划壁W划分。通过区划壁W,抑制第一空间11与第二空间12之间的空气、热的流通。
输送车10将例如生鲜食品收纳于货物厢内(第一空间11等),能够一边将该货物厢内的气温维持为设定温度一边行驶。设定温度设定为与收纳的货物对应的适当的温度。第一空间11的设定温度与第二空间12的设定温度能够设定为相互不同的温度。
在第一空间11及第二空间12各设置一台用于通过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来调整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是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一部分,分别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用热交换器”。在图1中,将输送用冷冻装置100中的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以外的部分(后述的第一压缩机111等)示意性地表示为标记有符号200的一个块体。以下,有时将该部分总体地表述为“机构部200”。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和机构部200也可以构成为其整体收容于一个框体的一体的装置。
机构部200包含对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10。控制装置210构成为具有CPU、ROM、RAM等的计算机系统。控制装置210可以构成为用于对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专用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其他的装置(例如设置于输送车10的ECU)的一部分。之后对通过控制装置210进行的控制的内容进行说明。
在第一空间11设有用于测定第一空间11的气温的温度计191。由温度计191测定的气温发送至控制装置210。另外,这样的温度计191也可以设置于用于从第一空间11向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引入空气的管道内。
同样地,在第二空间12设有用于测定第二空间12的气温的温度计192。由温度计192测定的气温发送至控制装置210。另外,这样的温度计192也可以设置于用于从第二空间12向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引入空气的管道内。
参照图2对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输送用冷冻装置100构成为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热的移动的制冷循环。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具备:第一压缩机111、第二压缩机112、外部热交换器120、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另外,在图2至图5中,省略温度计191、温度计192及控制装置210的图示。
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2是用于送出制冷剂并使制冷剂循环的一对压缩机。
第一压缩机111与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连接。当通过该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来驱动第一压缩机111时,从入口111b向第一压缩机111内引入制冷剂,从出口111a送出该制冷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111的专用的驱动装置。取代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输送车10具备的行驶用的内燃机的驱动力来驱动第一压缩机111这样的方式。
第一压缩机111的出口111a与送出的制冷剂所通过的配管P01的一端连接。配管P01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1连接。四通阀101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动作,切换制冷剂循环的路径的阀。之后对通过四通阀101进行的循环路径的切换进行说明。四通阀101及后述的四通阀102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阀”。
第一压缩机111的入口111b与制冷剂所通过的配管P09的一端连接。配管P09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2连接。四通阀102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动作,切换制冷剂循环的路径的阀。之后对由四通阀102进行的循环路径的切换进行说明。
第二压缩机112的结构与之前叙述的第一压缩机111的结构相同。第二压缩机112与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连接。当通过该驱动装置的驱动力驱动第二压缩机112时,从入口112b向第二压缩机112内引入制冷剂,从出口112a送出该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112的专用的驱动装置。取代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输送车10具备的行驶用的内燃机的驱动力来驱动第二压缩机112这样的方式。
第二压缩机112的出口112a与送出的制冷剂所通过的配管P08的一端连接。配管P08的另一端连接于四通阀102。即,四通阀102配置于如下位置:该位置是将第二压缩机112的出口112a与第一压缩机111的入口111b连接起来的配管(配管P08及配管P09)的中途。
第二压缩机112的入口112b与制冷剂所通过的配管P07的一端连接。配管P07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1连接。配管P07的中途与配管P10的一端连接。配管P10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2连接。在图2中,配管P07与配管P10的连接部分表示为连接部J4。
外部热交换器120是用于进行通过的制冷剂与外气(输送车10的外部的空气)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如后所说明的,外部热交换器120除了作为通过使气相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而使气相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之外,还作为通过使液相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而使液相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外部热交换器120的附近设有用于向外部热交换器120送入外气的送风机130。外部热交换器12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用热交换器”。
外部热交换器120设置于成为一端与四通阀101连接的配管P02的中途的位置。配管P02的另一端与液容器180连接。液容器180是将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循环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以液相的状态存储的容器。
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循环的制冷剂的气液平衡根据负荷的大小而变动。因此,根据负荷的大小,液相制冷剂增加而其一部分会剩余。液容器180用于存储这样剩余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将循环的制冷剂的量始终维持为适量。
配管P02的端部181配置于液容器180的内部的位于液相制冷剂的液面LS的下方侧的位置。因此,在制冷剂从液容器180向外部热交换器120侧流动时,从液容器180仅排出(不是气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
在配管P02中的外部热交换器120与液容器180之间的位置设有节流机构140。节流机构140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从而作为所谓“膨胀阀”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140。因此,能够根据节流机构140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温度,调整节流机构140的开度。节流机构14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室外用节流机构”。
在配管P02设有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0的流路的配管150。另外,在配管150的中途设有切换配管150的开闭的开闭阀160。开闭阀160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来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在开闭阀160为开状态时,通过配管P02的制冷剂通过配管150。因此,在节流机构140的前后,制冷剂的压力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开闭阀160为闭状态时,通过配管P02的制冷剂全部通过节流机构140。因此,由于通过节流机构140而制冷剂的压力下降。配管15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用旁通流路”。另外,开闭阀160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用开闭阀”。
如上所述,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是配置于第一空间11的热交换器。进行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的制冷剂与第一空间11的内部的空气的热交换,从而进行该空气的加热或冷却。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作为通过使气相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来使气相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之外,还作为通过使液相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来使液相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的附近设有用于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送入空气的送风机131。
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设置于配管P04的中途的位置。配管P04是一端与从液容器180延伸的配管P03连接的配管。在图2中,配管P03与配管P04的连接部分被表示为连接部J1。
配管P03中的液容器180侧的端部182配置于液容器180的内部的位于液相制冷剂的液面LS的下方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制冷剂从液容器180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侧流动时,从液容器180也仅排出(不是气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
在配管P04中的连接部J1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之间的位置设有节流机构141。节流机构141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从而作为所谓“膨胀阀”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141。因此,能够根据节流机构141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温度,调整节流机构141的开度。节流机构141与后述的节流机构142一起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用节流机构”。
在配管P04设有配管151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1的流路。另外,在配管151的中途设有切换配管151的开闭的开闭阀161。开闭阀161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来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在开闭阀161为开状态时,通过配管P04的制冷剂通过配管151。因此,在节流机构141的前后,制冷剂的压力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开闭阀161为闭状态时,通过配管P04的制冷剂全部通过节流机构141。因此,由于通过节流机构141而制冷剂的压力下降。配管151与后述的配管152一起相当于本实施方式“室内用旁通流路”。另外,开闭阀161与后述的开闭阀162一起相当于本实施方式“室内用开闭阀”。
在配管P04中的隔着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而与节流机构141相反一侧的部分设有开闭阀171。开闭阀171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当开闭阀171关闭时,阻断配管P04中的制冷剂的流动。
如上所述,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是配置于第二空间12的热交换器。进行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制冷剂与第二空间12的内部的空气的热交换,从而进行该空气的加热或冷却。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作为通过使气相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来使气相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发挥功能之外,还作为通过使液相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来使液相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附近设有用于向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送入空气的送风机132。
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设置于配管P05的中途的位置。配管P05是一端与连接部J1连接的配管。即,从液容器180延伸的配管P03与配管P05的一端连接。
在配管P05中的连接部J1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之间的位置设有节流机构142。节流机构142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从而作为所谓“膨胀阀”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142。因此,能够根据节流机构142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温度,调整节流机构141的开度。
在配管P05设有配管152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2的流路。另外,在配管152的中途设有切换配管152的开闭的开闭阀162。开闭阀162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在开闭阀162为开状态时,通过配管P05的制冷剂通过配管152。因此,在节流机构142的前后,制冷剂的压力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在开闭阀162为闭状态时,通过配管P05的制冷剂全部通过节流机构142。因此,由于通过节流机构142而制冷剂的压力下降。
在配管P05中的隔着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而与节流机构142相反一侧的部分设有开闭阀172。开闭阀172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当开闭阀172关闭时,阻断配管P05中的该部分的制冷剂的流动。
配管P11的一端连接于配管P05中的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与开闭阀172之间的位置。配管P11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02连接。在图2中,将配管P05与配管P11的连接部分表示为连接部J3。
在配管P11中的靠近连接部J3的位置设有逆流防止阀103。逆流防止阀103构成为如下开闭阀:允许从四通阀102侧向连接部J3的制冷剂的流动,另一方面,阻碍从连接部J3侧向四通阀102的制冷剂的流动。
配管P04中的与连接部J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及配管P05中的与连接部J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连接部J2相互连接。另外,连接部J2与四通阀101通过配管P06连接。
在图2中,由箭头表示制冷剂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各部流动的方向。另外,图2所示的制冷剂的流动不过是一例。制冷剂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循环的路径通过四通阀101、102等的动作切换成各种各样的方式。
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通过四通阀101将配管P01与配管P02连接,将配管P06与配管P07连接。另外,通过四通阀102,将配管P08与配管P09连接,将配管P11与配管P10连接。因此,从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供给至第一压缩机111,通过第一压缩机111送出并向外部热交换器120供给。如此,在图2中,成为制冷剂在第一压缩机111与第二压缩机112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
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开闭阀160、开闭阀171、及开闭阀172打开。另外,开闭阀161及开闭阀162关闭。
从串联连接的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按照外部热交换器120、配管150、液容器180的顺序通过后,通过配管P03到达连接部J1。之后,一部分的制冷剂通过节流机构141而使其压力降低,以低压的状态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另外,到达了连接部J1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通过节流机构142而使其压力降低,以低压的状态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
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后的制冷剂及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后的制冷剂在连接部J2中合流。之后,制冷剂分别通过配管P06、四通阀101、配管P07,返回第二压缩机112的入口112b。
另外,在制冷剂如上所述那样循环时,连接部J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连接部J4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配管P1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被逆流防止阀103阻断。从四通阀101向配管P07排出的制冷剂在连接部J4中不流入配管P10,而全部到达第二压缩机112。
由于制冷剂在如上这样的路径流动,因此在图2的状态中,外部热交换器12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另外,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均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因此,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回收的第一空间11内的热及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中回收的第二空间12内的热通过制冷剂送至外部热交换器120后,在外部热交换器120中向外气放出。即,在第一空间11及第二空间12中均从空气吸热,即进行制冷。
以下将制冷剂在图2所示的路径循环的状态记为“第一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该第一状态之外,至少可以得到三个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这四个状态的切换是例如基于使用者进行的设定操作,通过控制装置210切换四通阀101等的状态而进行的。即,控制装置210构成为进行在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三状态及所述第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
参照图3,对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第二状态进行说明。在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中,通过四通阀101将配管P01与配管P06连接,将配管P02与配管P07连接。另外,通过四通阀102,将配管P08与配管P09连接,将配管P11与配管P10连接。因此,从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供给至第一压缩机111,通过第一压缩机111送出后通过配管P06朝向连接部J2。如此,在第二状态中,也成为制冷剂以第一压缩机111与第二压缩机112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然而,通过第一压缩机111等送出的制冷剂朝向的方向与第一状态不同。
在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中,开闭阀161、开闭阀162、开闭阀171、及开闭阀172打开。另外,开闭阀160关闭。
从串联连接的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通过配管P06到达连接部J2。之后,一部分的制冷剂流入配管P04,依次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配管151而到达连接部J1。另外,到达连接部J2后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流入配管P05,依次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配管152而到达连接部J1。在连接部J1合流后的制冷剂流入配管P03,经由液容器180后通过节流机构140而使其压力下降,以低压的状态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20。之后,制冷剂分别通过四通阀101、配管P07,返回第二压缩机112的入口112b。
另外,在制冷剂如上所述那样循环时,连接部J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连接部J4侧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配管P1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被逆流防止阀103阻断。即,防止从第一压缩机111送出并通过开闭阀172后的制冷剂通过逆流防止阀103朝向第二压缩机112流动。另外,从四通阀101向配管P07排出的制冷剂在连接部J4中不流入配管P10,而全部到达第二压缩机112。
由于制冷剂在如上这样的路径流动,因此在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中,外部热交换器12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另外,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均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因此,在外部热交换器120回收的外气的热通过制冷剂将其一部分送至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后,向第一空间11放出。另外,回收的外气的热的剩余部分通过制冷剂送至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后,向第二空间12放出。即,在第一空间11及第二空间12中均向空气放热,即进行制热。
参照图4,对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第三状态进行说明。在图4所示的第三状态中,通过四通阀101,将配管P01与配管P02连接,将配管P06与配管P07连接。另外,通过四通阀102,将配管P08与配管P11连接,将配管P09与配管P10连接。因此,一部分的制冷剂从连接部J4通过配管P10、配管P09供给至第一压缩机111,通过第一压缩机111向外部热交换器120侧送出。另外,其他的制冷剂从连接部J4通过配管P07供给至第二压缩机112,向逆流防止阀103侧送出。如此,在第三状态中,成为制冷剂在第一压缩机111与第二压缩机112并列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
在图4所示的第三状态中,开闭阀160、开闭阀162、及开闭阀171打开。另外,开闭阀161及开闭阀172关闭。
首先,对通过第一压缩机111送出的制冷剂流动的路径进行说明。该制冷剂经由配管P01、四通阀101流入配管P02,以外部热交换器120、配管150、液容器180的顺序通过后,通过配管P03到达连接部J1。之后,流入配管P04,通过节流机构141使其压力下降,以低压的状态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在第三状态中开闭阀172关闭,因此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后的制冷剂全部流入配管P06,通过四通阀101、配管P07到达连接部J4。之后,如上所述,制冷剂的一部分朝向第一压缩机111,制冷剂的剩余部分朝向第二压缩机112。
对通过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流动的路径进行说明。该制冷剂经由配管P08、四通阀102流入配管P11,通过逆流防止阀103流入配管P05。在第三状态中开闭阀172关闭,因此流入配管P05的制冷剂全部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之后,制冷剂通过配管152到达连接部J1,与从配管P3到达J1的制冷剂流合流。之后,制冷剂通过节流机构141,通过上述的路径到达连接部J4。
另外,在制冷剂如上述那样循环时,连接部J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配管P08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配管P11中的制冷剂流不被逆流防止阀103阻碍。
制冷剂在如上那样的路径流动,因此在图4所示的第三状态中,外部热交换器12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另外,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因此,第一空间11的热被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回收,该热的一部分通过制冷剂送至外部热交换器120后,向外气放出。另外,该热的剩余部分通过制冷剂送至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后,向第二空间12放出。即,在第一空间11中从空气吸热,即进行制冷,另一方面,在第二空间12中向空气放热,即进行制热。
参照图5,对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第四状态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第四状态中,通过四通阀101,将配管P01与配管P06连接,将配管P02与配管P07连接。另外,通过四通阀102,将配管P08与配管P11连接,将配管P09与配管P10连接。因此,一部分的制冷剂从连接部J4通过配管P10、配管P09供给至第一压缩机111,通过第一压缩机111向配管P06侧送出。另外,其他的制冷剂从连接部J4通过配管P07供给至第二压缩机112,向配管P11侧送出。如此,在第三状态中,成为制冷剂在第一压缩机111与第二压缩机112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
在图5所示的第四状态中,开闭阀161、开闭阀162、开闭阀171及开闭阀172打开。另外,开闭阀160关闭。
首先,对通过第一压缩机111送出的制冷剂流动的路径进行说明。该制冷剂经由配管P01、四通阀101流入配管P06,到达连接部J2。之后,一部分的制冷剂流入配管P04,依次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配管151到达连接部J1。另外,到达连接部J2后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来流入配管P05,依次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配管152到达连接部J1。在连接部J1合流的制冷剂流入配管P03,经由液容器180后通过节流机构140使其压力下降,以低压的状态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20。之后,制冷剂分别通过四通阀101、配管P07,到达连接部J4。之后,如上所述,制冷剂的一部分朝向第一压缩机111,制冷剂的剩余部分朝向第二压缩机112。
对通过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流动的路径进行说明。该制冷剂经由配管P08、四通阀102流入配管P11,通过逆流防止阀103流入配管P05。之后,与来自连接部J2侧的制冷剂流合流,如上所述,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到达连接部J1。
另外,在制冷剂如上那样循环时,连接部J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配管P08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配管P11中的制冷剂流不被逆流防止阀103阻碍。
制冷剂在如上那样的路径流动,因此在图5所示的第四状态中,外部热交换器12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另外,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均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因此,在外部热交换器120中回收的外气的热通过制冷剂将其一部分送至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后,向第一空间11放出。另外,回收的外气的热的剩余部分通过制冷剂送至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后,向第二空间12放出。即,在第一空间11及第二空间12中均向空气放热,即进行制热。
输送用冷冻装置100通过控制装置210进行的控制,可获得以上说明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图6表示这四个状态各自的运转效率和运转能力的比较。
如该图所示,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中,运转效率比第三状态、第四状态高。这是因为,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中两个压缩机(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2)相互串联连接,因此各个压缩机的压缩比与并联连接的情况相比变小,其结果是,压缩机的运转效率变高。
另外,在第四状态中,与其他状态相比,运转能力(放热能力)变大。这是因为,两个压缩机(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2)相互并联连接,因此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循环的制冷剂的流量与串联连接的情况相比变大。
因此,在使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双发作为冷凝器动作而进行放热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的放热能力的大小,适当选择放热能力为中等程度的第二状态或放热能力较大的第四状态的任一个。即,能够进行与大幅度的附加范围对应的最佳的运转。运转能力的切换能够仅通过切换制冷剂所通过的路径而容易且适当地进行。另外,此时,无需调整第一压缩机111、第二压缩机112的转速。
为了切换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关于通过控制装置210进行的控制的概要,参照图7进行说明。该控制以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与规定的设定温度TS1一致且使第二空间12的气温与规定的设定温度TS2一致的方式进行。设定温度TS1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设定温度”。设定温度TS2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第二设定温度”。设定温度TS1、TS2例如通过使用者预先设定。
首先,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启动时,对调整第一空间11的气温的控制进行说明。图7的横轴表示通过温度计191计测的第一空间11的气温。图7的纵轴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的动作状态。该图的上段所示的状态ST01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吸热的状态。即,表示输送用冷冻装置100以第一状态(图2)或第三状态(图4)的任一个进行动作的状态。另外,该图的下段所示的状态ST02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放热的状态。即,输送用冷冻装置100以第二状态(图3)或第四状态(图5)的任一个进行动作的状态。
如图7的实线所示,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启动时的第一空间11的气温在设定温度TS1以上的情况下,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进行吸热。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进行放热。由此,进行第一空间11的空气的加热或冷却,因此第一空间11的气温靠近设定温度TS1。
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启动时之后,也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控制。然而,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动作中,以在设定温度TS1附近不频繁切换动作状态的方式,进行考虑了滞后的控制。图8表示这样的控制的一例。
图8的横轴表示通过温度计191计测的第一空间11的气温。图8的纵轴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的动作状态。该图的最上段所示的状态ST1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吸热的状态。即,输送用冷冻装置100以第一状态(图2)或第三状态(图4)的任一个进行动作的状态。
另外,该图的从上起第二段所示的状态ST2表示第一空间11的空气调节停止的状态。该图的从上起第三段所示的状态ST3也表示第一空间11的空气调节停止的状态。状态ST2与状态ST3是相互相同的状态,但状态ST2是进行用于吸热的运转后使动作停止的状态,状态ST3是进行用于放热的运转后使动作停止的状态。
该图的从上起第四段所示的状态ST4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放热的状态。具体而言,表示输送用冷冻装置100以第二状态(图3)进行动作的状态。该图的最下段所示的状态ST5表示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放热的状态。具体而言,表示输送用冷冻装置100以第四状态(图5)进行动作的状态。
如线L1所示,即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下降成为设定温度TS1,在该时刻也不进行从状态ST1向状态ST2的转移(即吸热的停止)。从状态ST1向状态ST2的转移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下降到低于设定温度TS1的温度(设定温度TS1-1℃)的时刻进行。
如线L2所示,即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2上升成为设定温度TS1,在该时刻也不进行从状态ST2向状态ST1的转移(即吸热的开始)。从状态ST2向状态ST1的转移是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上升到高于设定温度TS1的温度(设定温度TS1+0.5℃)的时刻进行的。
如线L2所示,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2下降成为设定温度TS1-2℃时,转移到状态ST4。由此,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放热,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上升。
如线L4所示,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4下降成为设定温度TS1-2.5℃时,转移到状态ST5。由此,输送用冷冻装置100成为第四状态,因此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高能力的放热。其结果是,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上升。
如线L5所示,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5上升成为设定温度TS1-1.5℃时,转移到状态ST4。由此,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低能力的放热。其结果是,第一空间11的气温缓慢地上升。
如线L4所示,即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4上升成为设定温度TS1,在该时刻也不进行从状态ST4向状态ST3的转移(即放热的停止)。从状态ST4向状态ST3的转移是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上升到比设定温度TS1高的温度(设定温度TS1+0.5℃)的时刻进行的。
如线L3所示,即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3下降成为设定温度TS1,在该时刻也不进行从状态ST3向状态ST4的转移(即放热的开始)。从状态ST3向状态ST4的转移是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下降到比设定温度TS1低的温度(设定温度TS1-0.5℃)的时刻进行的。
如线L3所示,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从状态ST3上升成为设定温度TS1+1.5℃时,转移到状态ST1。由此,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吸热,第一空间11的气温下降。
以上对用于进行第一空间11的空气调节的控制进行了说明,但用于进行第二空间12的空气调节的控制也可以与上述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装置210进行图9所示的处理,以使得第一空间11的空气调节及第二空间12的空气调节双方同时且适当地进行。每经过规定的控制周期,通过控制装置210重复执行图9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
在初始的步骤S01中,判定由温度计191测定的第一空间11的气温(以下,记为“气温TR1”)是否为设定温度TS1以上。在气温TR1为设定温度TS1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2。
在步骤S02中,判定由温度计192测定的第二空间12的气温(以下,记为“气温TR2”)是否为设定温度TS2以上。在气温TR2为设定温度TS2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3。在步骤S03中,进行用于切换成第一状态的处理。由此,分别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进行吸热。
如此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高于规定的设定温度TS1且第二空间12的气温高于规定的设定温度TS2时,控制装置210进行切换成第一状态的控制。由此,能够分别将第一空间11的气温和第二空间12的气温保持为适当温度。
在步骤S02中,在气温TR2小于设定温度TS2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4。在步骤S04中,进行用于切换成第三状态的处理。由此,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吸热,另一方面,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中进行放热。
如此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大高于规定的设定温度TS1且第二空间12的气温低于规定的设定温度TS2时,控制装置210进行切换成第三状态的控制。由此,能够分别将第一空间11的气温和第二空间12的气温保持为适当温度。
在步骤S01中,在气温TR1小于设定温度TS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5。在步骤S05中,判定气温TR2是否为设定温度TS2以上。在气温TR2为设定温度TS2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6。
转移到步骤S06是指,需要在第一空间11中进行放热,需要在第二空间12中进行吸热。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位于靠近机构部200的位置,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位于远离机构部200的位置。由于这样的配置,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的冷冻能力高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冷冻能力。鉴于从相同的初始温度起同时进行第一空间11和第二空间12的制冷,不需要仅在第一空间11放热,因此通常不转移到步骤S0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准备在第一空间11进行放热,在第二空间12进行吸热这样的动作模式(参照图6)。
然而,在处于某种原因而控制变得不稳定,第一空间11的气温大幅下冲且第二空间12的气温大幅过冲的情况下,少数情况下也会转移到步骤S06。在陷入这样的状态而转移到步骤S06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处理。
在步骤S06中,判定设定温度TS1与气温TR1的差是否大于气温TR2与设定温度TS2的差。在前者较大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7。
转移到步骤S07是指,(放热所需的)第一空间11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大于(吸热所需的)第二空间12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因此,在步骤S07中,以优先进行第一空间11中的放热的方式,进行用于切换成第二状态的处理。由此,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进行放热。此时,也可以以不进行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中的放热的方式,而预先进行关闭开闭阀172的控制。
在步骤S06中,在设定温度TS1与气温TR1的差小于气温TR2与设定温度TS2的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8。转移到步骤S08是指,(吸热所需的)第二空间12中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大于(或等于)(放热所需的)第一空间11中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因此,在步骤S08中,以优先进行第二空间12中的吸热的方式,进行用于切换成第一状态的处理。由此,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中进行吸热。此时,也可以以不进行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的吸热的方式,而预先进行关闭开闭阀171的控制。
在步骤S05中,在气温TR2小于设定温度TS2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9。在步骤S09中,判定设定温度TS1与气温TR1的差是否在规定的阈温度差TH1以上及设定温度TS2与气温TR2的差是否在规定的阈温度差TH2以上。在设定温度TS1与气温TR1的差在阈温度差TH1以上的情况或设定温度TS2与气温TR2的差在规定的阈温度差TH2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0。
转移到步骤S10是指,(放热所需的)第一空间11中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及(放热所需的)第二空间122中的气温的发散程度的中的至少一方变大。因此,在步骤S10中进行用于切换成第四状态的处理。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双方,以进行较高能力的放热,因此第一空间11的气温及第二空间12的气温双方迅速上升。由此,能够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及第二空间12的气温双方在短時间内成为适当温度。
在步骤S09中的判定是否定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1。转移到步骤S11是指,(放热所需的)第一空间11中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及(放热所需的)第二空间12中的气温的发散程度双方较小。因此,在步骤S11中进行用于切换成第二状态的处理。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双方进行低能力的放热,因此第一空间11的气温及第二空间12的气温双方缓慢地上升。由此,能够以低消耗电力使第一空间11的气温及第二空间12的气温双方成为适当温度。另外,还有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调节这一优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低于规定的设定温度TS1且第二空间12的气温低于规定的设定温度TS2时,控制装置210进行切换成第二状态或第四状态的控制。具体而言,在第一空间11的气温TR1与设定温度TS1的差在规定的阈温度差TH1以上的情况下,或在第二空间12的气温TR2与设定温度TS2的差在规定的阈温度差TH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10进行切换成第四状态的控制,在此以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10进行切换成第二状态的控制。阈温度差TH1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阈温度差”。另外,阈温度差TH2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阈温度差”。另外,阈温度差TH1与阈温度差TH2可以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也可以设定相同的值。
也可以根据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除霜的需要性,进行向第二状态等的切换。
例如,在进行第一状态的运转时,在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中产生除霜的需要性时,切换成第三状态,进行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中的放热即可。
另一方面,在进行第一状态的运转时,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中产生除霜的需要性时,仅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进行放热即可,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准备这样的动作模式(参照图6)。在该情况下,在切换成第二状态或第四状态的基础上,设为关闭开闭阀172的状态即可。另外,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的体型较大、结霜量较大的情况下,希望切换成放热性能的较大的第四状态而非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状态(图2)中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20后的制冷剂朝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侧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的节流机构140。另外,还具有: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0的流路的配管150、切换配管150的开闭的开闭阀160。
能够通过开闭阀160,切换节流机构140作为制冷循环的膨胀阀发挥功能的状态和制冷剂绕过节流机构140而通过的状态。因此,如至此所说明的,能够容易切换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多个热交换器(外部热交换器120、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各自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状态(图2)中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20后的制冷剂朝向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侧的流路的中途且成为节流机构140的下游侧的位置设有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的节流机构141。另外,还具有: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1的流路的配管151、切换配管151的开闭的开闭阀161。
同样地,在第一状态(图2)中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20后的制冷剂朝向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侧的流路的中途且成为节流机构140的下游侧的位置设有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的节流机构142。另外,还具有: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2的流路的配管152、切换配管152的开闭的开闭阀162。
即,节流机构(141、142)、作为旁通流路的配管(151、152)及开闭该旁通流路的开闭阀(161、162)分别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及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对应而单独设置。因此,能够更容易切换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多个热交换器(外部热交换器120、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各自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状态(图4)中,从第一压缩机111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外部热交换器120、配管150、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对应设置的节流机构141及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另外,从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对应设置的配管152、与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对应设置的节流机构141及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由此,能够使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同时,使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即,能够以相互不同的模式单独进行第一空间11的空气调节和第二空间12的空气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状态(图4)中从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朝向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逆流防止阀103,该逆流防止阀103用于防止在第二状态(图3)中制冷剂朝向(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侧)第二压缩机112侧流动。另外,取代这样的逆流防止阀103,也可以配置电磁阀,进行该电磁阀的开闭控制。然而,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使用通过制冷剂的压力差来机械地动作的逆流防止阀,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进行制冷剂流的调整(逆流的防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状态(图3)中从第一压缩机111及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朝向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开闭阀172。另外,在第三状态(图4)中,成为该开闭阀172关闭的状态,从第二压缩机112送出的制冷剂供给至将开闭阀172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连接起来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连接部J3)。
在第三状态(图4)中,制冷剂通过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串联连接的路径。如图4所示,这样的制冷剂的路径通过开闭阀172而简单地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节流机构140与节流机构141、142连接起来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液容器180,该液容器180将循环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以液相的状态贮存。液容器180在将贮存的制冷剂向外部热交换器120排出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第二状态)及将贮存的制冷剂向节流机构141、142侧排出的情况(例如图2的第一状态)的任一情况下,均仅排出液相的制冷剂。具体而言,配管P02的端部181和配管P03的端部182均配置于贮存的制冷剂的液面LS的下方的位置。因此,无论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成为哪个方向,也不会朝向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的部分排出气相的制冷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送出制冷剂的压缩机的台数是两台。取代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使压缩机的台数为三台以上。在使压缩机的台数为三台以上的情况下,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中,也成为使制冷剂以全部的压缩机相互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另外,在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中,也成为使制冷剂以全部的压缩机相互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作为膨胀阀发挥功能的节流机构140对应,设有作为旁通流路的配管150和开闭阀160。代替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使用带有全开功能的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140。即,作为配管150、开闭阀160发挥功能的部分也可以一体地设置于节流机构140。节流机构141、142及后述的节流机构142A也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车10的货物厢被区划成两个空间(第一空间11、第二空间12),设有与其数量对应的个数的内部热交换器(第一内部热交换器121、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然而,内部热交换器的个数也可以是三个。图10表示作为这样的变形例的输送用冷冻装置100A。
在图10的例中,输送车10的货物厢被区划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11、第二空间12、第三空间13)。在输送用冷冻装置100A追加设置用于设置于第三空间13的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在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的附近设有用于向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送入空气的送风机132A。
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设置于配管P05A的中途。配管P05A是与配管P05并列设置的配管。在配管P05A中的位于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的连接部J2侧(图10中右侧)的位置设有开闭阀172A。开闭阀172A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当开闭阀172A关闭时,阻断配管P05A中的该部分的制冷剂的流动。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相当于该变形例中的“室内用热交换器”。
配管P05A中的开闭阀172A与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之间的位置连接于配管P12A的一端。在图10中,配管P05A与配管P12A的连接部分表示为连接部J3A。配管P12A的另一端连接于配管P11中的逆流防止阀103与四通阀102之间的位置。在配管P12A的中途设有逆流防止阀103A。逆流防止阀103A是如下结构的阀:允许从四通阀102侧向连接部J3A的制冷剂的流动,另一方面,阻碍从连接部J3A侧向四通阀102的制冷剂的流动。
在配管P05A中的位于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的连接部J1侧(图10中左侧)的位置设有节流机构142A。节流机构142A通过对通过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从而作为所谓“膨胀阀”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142A。因此,能够根据节流机构142A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温度,调整节流机构142A的开度。节流机构142A相当于该变形例中的“室内用节流机构”。
在配管P05A设有配管152A作为绕过节流机构142A的流路。另外,在配管152A的中途设有切换配管152A的开闭的开闭阀162A。开闭阀162A是接收从控制装置210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切换其开闭的电磁阀。在开闭阀162A成为开状态时,通过配管P05A的制冷剂通过配管152A。因此,在节流机构142A的前后,制冷剂的压力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在开闭阀162A成为闭状态时,通过配管P05A的制冷剂全部通过节流机构142A。因此,由于通过节流机构142A,从而制冷剂的压力下降。配管152A相当于该变形例中的“室内用旁通流路”。另外,开闭阀162A相当于该变形例中的“室内用开闭阀”。
如上所述,第三内部热交换器122A及其周边的结构是与第二内部热交换器122及其周边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的任一状态中,开闭阀172A的状态均与开闭阀172的状态相同。另外,开闭阀162A的状态与开闭阀162的状态相同。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获得与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参照具体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在这些具体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增加了适当设计变更的结构,只要具备本发明的特征,则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前述的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要素及其配置、条件、形状等不限定于例示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前述的各具体例所具备的各要素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矛盾,则能够适当改变组合。

Claims (13)

1.一种输送用冷冻装置,搭载于具有区划成多个空间(11,12)的货物厢的车辆(10),该输送用冷冻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121,122),该多个室内用热交换器配置于各个所述空间,进行制冷剂与所述空间内的空气的热交换;
室外用热交换器(120),该室外用热交换器进行制冷剂与外气的热交换;
多个压缩机(111,112),该多个压缩机送出制冷剂以使制冷剂在所述室外用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之间循环;以及
多个切换阀(101,102),该多个切换阀对从所述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所循环的路径进行切换,
所述输送用冷冻装置构成为能够获得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
该第一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所述压缩机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该第二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所述压缩机串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该第三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所述压缩机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多个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中的一部分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多个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中的其他部分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该第四状态是制冷剂在各个所述压缩机并联连接的路径循环的状态,是全部的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中,在通过所述室外用热交换器后的制冷剂朝向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流动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室外用节流机构(140),该室外用节流机构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
所述输送用冷冻装置还具备:
室外用旁通流路(150),该室外用旁通流路是绕过所述室外用节流机构的流路;以及
室外用开闭阀(160),该室外用开闭阀切换所述室外用旁通流路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中,在通过所述室外用热交换器后的制冷剂朝向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流动的流路的中途且所述室外用节流机构的下游侧的位置设有室内用节流机构(141、142),该室内用节流机构对通过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节流,
所述输送用冷冻装置还具备:
室内用旁通流路(151、152),该室内用旁通流路是绕过所述室内用节流机构的流路;以及
室内用开闭阀(161、162),该室内用开闭阀切换所述室内用旁通流路的开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用节流机构、所述室内用旁通流路及所述室内用开闭阀均与各个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对应而单独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压缩机包含第一压缩机(111)和第二压缩机(112),
多个所述室内用热交换器包含第一室内用热交换器(121)和第二室内用热交换器(122),
在所述第三状态中,
从所述第一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所述室外用热交换器、所述室外用旁通流路、与所述第一室内用热交换器对应设置的所述室内用节流机构(141)、及所述第一室内用热交换器,
从所述第二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室内用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室内用热交换器对应设置的所述室内用旁通流路(152)、与所述第一室内用热交换器对应设置的所述室内用节流机构、及所述第一室内用热交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状态中,在从所述第二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二室内用热交换器的流路流动的中途的位置设有开闭阀(103),
在所述第二状态中,该开闭阀(103)用于防止从所述第一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二压缩机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状态中,在从所述第一压缩机及所述第二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朝向所述第二室内用热交换器流动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开闭阀(172),
在所述第三状态中,
所述开闭阀成为关闭的状态,
从所述第二压缩机送出的制冷剂被供给至将所述开闭阀与所述第二室内用热交换器连接起来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J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室外用节流机构与所述室内用节流机构连接起来的流路的中途的位置设有液容器(180),该液容器将循环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以液相的状态贮存,
所述液容器构成为,
在将贮存的制冷剂向所述室外用节流机构排出情况及将贮存的制冷剂向所述室内用节流机构排出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下,仅排出液相的制冷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三状态及所述第四状态之间切换的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空间包含第一空间(11)和第二空间(12),
在所述第一空间的气温高于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二空间的气温高于规定的第二设定温度时,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切换成所述第一状态的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空间包含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在所述第一空间的气温高于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二空间的气温低于规定的第二设定温度时,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切换成所述第三状态的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空间包含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在所述第一空间的气温低于规定的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第二空间的气温低于规定的第二设定温度时,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切换成所述第二状态或所述第四状态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空间的气温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的差为规定的第一阈温度差以上的情况下、或所述第二空间的气温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的差为规定的第二阈温度差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切换成所述第四状态的控制,
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切换成所述第二状态的控制。
CN201680078085.2A 2016-01-08 2016-12-06 输送用冷冻装置 Pending CN1086037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2503 2016-01-08
JP2016002503 2016-01-08
JP2016225782A JP6394683B2 (ja) 2016-01-08 2016-11-21 輸送用冷凍装置
JP2016-225782 2016-11-21
PCT/JP2016/086240 WO2017119225A1 (ja) 2016-01-08 2016-12-06 輸送用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3711A true CN108603711A (zh) 2018-09-28

Family

ID=5936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8085.2A Pending CN108603711A (zh) 2016-01-08 2016-12-06 输送用冷冻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2820B2 (zh)
JP (1) JP6394683B2 (zh)
CN (1) CN1086037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718A (zh) * 2020-09-23 2022-03-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制热换气用一拖多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0740B2 (en) * 2016-04-18 2021-07-13 Bertrand Michau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US11105544B2 (en) * 2016-11-07 2021-08-31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Variable orifice for a chiller
CN107677009A (zh) * 2017-11-20 2018-0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435124B2 (en) * 2018-02-28 2022-09-06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leak detection
CN111912056A (zh) * 2019-05-07 2020-11-10 开利公司 空调系统
EP3988860B1 (en) * 2019-06-20 2024-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11273687B2 (en) * 2020-04-30 2022-03-15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ergy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 transpor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DE102021200937A1 (de) * 2021-02-02 2022-08-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limatisierungs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230053307A (ko) * 2021-10-14 2023-04-21 이종식 냉동 및 냉장 차량용 저장고 냉방장치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39A (zh) * 1989-08-18 1991-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0304397A (ja) * 1999-04-21 2000-11-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温蔵装置
JP4333044B2 (ja) * 2001-03-19 2009-09-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0121801A (ja) * 2008-11-17 2010-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2374687A (zh) * 2010-08-18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两级加压制冷剂循环装置
CN202835898U (zh) * 2012-06-04 2013-03-27 上海森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回收的阶梯式制冷系统
KR101258096B1 (ko) * 2011-12-28 2013-04-25 백석노 2단 압축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2014020661A (ja) * 2012-07-18 2014-02-03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597296A (zh) * 2011-06-09 2014-02-19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
CN103717981A (zh) * 2011-07-26 2014-04-09 开利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的温度控制逻辑
JP5535510B2 (ja) * 2009-03-31 2014-07-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陸上輸送用冷凍装置
CN104121729A (zh) * 2014-07-30 2014-10-29 刘雄 制冷剂流向转换装置
CN204665752U (zh) * 2015-05-26 2015-09-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05157266A (zh) * 2009-10-23 2015-12-16 开利公司 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的运行
CN204963273U (zh) * 2015-09-02 2016-01-13 韩劭芳 一种冷冻冷藏热泵除霜制冷机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3455U (zh) * 1979-01-17 1980-07-19
JP4120682B2 (ja) * 2006-02-20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熱源ユニット
EP2149466B1 (en) * 2008-08-01 2013-01-09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Multi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US20110162396A1 (en) * 2008-09-29 2011-07-07 Carrier Corporation Capacity boosting during pulldown
DE102010026648B4 (de) * 2010-07-09 2015-12-31 Gea Grasso Gmbh Kälteanlage zur Kühlung eines Containers
JP5370560B2 (ja) * 2011-09-30 2013-1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US20140123689A1 (en) * 2012-03-22 2014-05-08 Climate Master, Inc. Integrated heat pump and water heating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39A (zh) * 1989-08-18 1991-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0304397A (ja) * 1999-04-21 2000-11-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温蔵装置
JP4333044B2 (ja) * 2001-03-19 2009-09-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0121801A (ja) * 2008-11-17 2010-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535510B2 (ja) * 2009-03-31 2014-07-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陸上輸送用冷凍装置
CN105157266A (zh) * 2009-10-23 2015-12-16 开利公司 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的运行
CN102374687A (zh) * 2010-08-18 2012-03-14 株式会社电装 两级加压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3597296A (zh) * 2011-06-09 2014-02-19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
CN103717981A (zh) * 2011-07-26 2014-04-09 开利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的温度控制逻辑
KR101258096B1 (ko) * 2011-12-28 2013-04-25 백석노 2단 압축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02835898U (zh) * 2012-06-04 2013-03-27 上海森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回收的阶梯式制冷系统
JP2014020661A (ja) * 2012-07-18 2014-02-03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121729A (zh) * 2014-07-30 2014-10-29 刘雄 制冷剂流向转换装置
CN204665752U (zh) * 2015-05-26 2015-09-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4963273U (zh) * 2015-09-02 2016-01-13 韩劭芳 一种冷冻冷藏热泵除霜制冷机组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718A (zh) * 2020-09-23 2022-03-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制热换气用一拖多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25673A (ja) 2017-07-20
US10612820B2 (en) 2020-04-07
US20190011154A1 (en) 2019-01-10
JP6394683B2 (ja)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3711A (zh) 输送用冷冻装置
EP2336676B1 (en) Combined refrigerating/freez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40230477A1 (en) Hot water suppl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3217121B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KR101903108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CN106461289A (zh) 制冷装置
US10443900B2 (en) Heat pump
CN110030764A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983259B1 (ko) 냉동탑차의 냉동/냉장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8885031A (zh) 排热回收式空气调和装置
JP677130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236831A (ja) 陸上輸送用冷凍装置
JP2005042943A (ja) 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JP7034251B2 (ja) 熱源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903140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CN112050293A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除霜时补偿室内温度变化的空调系统
KR101173736B1 (ko)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JP4660334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JP4169638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KR102014457B1 (ko) 공조 냉장 복합 시스템
JP2010076587A (ja) 輸送車両のキャビン空調装置
JP4104519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JP4108003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JP2001124424A (ja) 蓄熱式冷凍空調装置
WO2017119225A1 (ja) 輸送用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