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8010B - 引直机 - Google Patents

引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8010B
CN108598010B CN201810795456.XA CN201810795456A CN108598010B CN 108598010 B CN108598010 B CN 108598010B CN 201810795456 A CN201810795456 A CN 201810795456A CN 108598010 B CN108598010 B CN 108598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wheel
straight
workpiece
co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54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8010A (zh
Inventor
孙孝兵
戴军
杨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yungang Ruier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yungang Ruier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ungang Ruier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yungang Ruier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54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8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8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8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8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4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rts, e.g. containers, prior to assembly of the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 H01L21/4814Conductive parts
    • H01L21/4885Wire-like parts or pins
    • H01L21/4896Mechanical treatment, e.g. cutting, be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直机,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至少两个第一引直轮、至少两个第二引直轮和驱动装置;两个第一引直轮均连接于第一转轴上,两个第一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两,以调节第一间隙的宽度;两个第二引直轮均连接于第二转轴上,两个第二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两个第二引直轮可沿第二转轴的轴向相对移动;第一引直轮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引直轮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工件通道;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引直工序所存在的操作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引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直机。
背景技术
二极管是电子元件当中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沿单一方向流过。二极管一般包括PN结和两个引脚;PN结封装于管壳中,两个引脚与PN结连接,并且从管壳中伸出。一部分二极管,两个引脚分别从管壳的两端伸出,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二极管的生产工序一般包括成型固化、电镀、印字和手工包装。在电镀后,二极管的引脚易出现弯曲的情况。引脚弯曲对后续工序和二极管的生产装配会产生影响;二极管的生产效率与两只引脚的弯曲程度有密切关系,引脚弯曲会导致二极管成品的生产效率下降。
因此,在电镀后,一般需要对二极管的引脚进行引直,以使二极管的引脚的弯曲角度不超过设置范围。二极管的引直一般采用人工引直的方法。人工引直一般效率较低,需要耗费较多人力;并且引直效果的稳定性较差,经过人工引直的二极管部分会存在弯曲角度依然超出设定角度的情况,这部分二极管易对后续操作造成较大干扰,影响生产的流畅性,降低生产效率。
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引直工序难以与前后工序协调配合,存在操作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直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引直工序所存在的操作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至少两个第一引直轮、至少两个第二引直轮和驱动装置;两个第一引直轮均连接于第一转轴上,两个第一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两个第一引直轮可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相对移动,以调节第一间隙的宽度;两个第二引直轮均连接于第二转轴上,两个第二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两个第二引直轮可沿第二转轴的轴向相对移动,以调节第二间隙的宽度;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对设置;第一引直轮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引直轮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工件通道;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引直轮和第二转轴带动第二引直轮绕自身轴线转动。
进一步的,一个第一引直轮与第一转轴刚性连接;另一个第一引直轮通过第一滑键连接于第一转轴,并且通过第一锁紧机构与第一转轴之间锁紧;一个第二引直轮与第二转轴刚性连接;另一个第二引直轮通过第二滑键连接于第二转轴,并且通过第二锁紧机构与第二转轴之间锁紧。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包括机架和第一弹性件;第一转轴连接于机架,并且第一转轴可相对第二转轴沿第二转轴的径向移动,以调节工件通道的宽度;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机架,第一弹性件可驱动第一转轴向第二转轴运动。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连接于第一转轴,第二链轮转动连接于机架;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并且驱动装置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连接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以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以相反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包括梳料传送机构,梳料传送机构将待引直的二极管送入工件通道中,并且引导二极管的引脚沿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包括带料轮和料轮驱动机构,带料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带料轮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工件槽;料轮驱动机构与带料轮传动连接,以驱动带料轮绕自身轴线转动,工件槽中的工件可落入工件通道。
进一步的,带料轮靠近第一引直轮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挡板,工件挡板沿带料轮的周向延伸,并且靠近带料轮的外周面。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包括梳料漏斗和工件导向板,工件导向板设置于梳料漏斗的下方,并且一端延伸至靠近带料轮;梳料漏斗的底部设置有梳料口,梳料口朝向工件导向板,并且梳料口的长度方向沿带料轮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还包括摆振装置,梳料漏斗和工件导向板连接于摆振装置,摆振装置驱动梳料漏斗和工件导向板沿靠近或者远离带料轮的方向往复摆振。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还包括圆振上料装置,圆振上料装置的出料口朝向梳料漏斗的进料口。
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至少两个第一引直轮、至少两个第二引直轮和驱动装置;两个第一引直轮均连接于第一转轴上,两个第一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两个第一引直轮可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相对移动,以调节第一间隙的宽度;两个第二引直轮均连接于第二转轴上,两个第二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两个第二引直轮可沿第二转轴的轴向相对移动,以调节第二间隙的宽度;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相对设置;第一引直轮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引直轮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工件通道;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引直轮和第二转轴带动第二引直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对二极管进行引直,待引直的二极管被送入第一引直轮和第二引直轮之间,二极管的引脚的长度方向沿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二极管中间部位的管壳位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管壳两端的两个引脚分别位于两端的工件通道中,相对的第一引直轮和第二引直轮对引脚产生挤压。
第一引直轮和第二引直轮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带动二极管通过工件通道。二极管在工件通道中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引直轮和第二引直轮对引脚的挤压作用下,二极管的引脚逐渐被压直。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对二极管进行压直,可使引直的效果更加稳定,并且效率较高。
为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二极管的型号和尺寸具有多样性,中间部位的管壳的长度不统一。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第一间隙的宽度和第二间隙的宽度可以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二极管。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从一种型号的二极管转换到另一种型号的二极管,可通过沿第一转轴移动第一引直轮和沿第二转轴移动第二引直轮,来适应不同的待引直的二极管,实现快速换模,缩短生产停顿时间,便于与前后工序衔接,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引直机,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引直工序所存在的操作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中第一引直轮和第二引直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中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1-第一引直轮;0111-引直轮A;0112-引直轮B;012-第一转轴;013-第一间隙;014-第一凸起部;015-第一螺钉;021-第二引直轮;0211-引直轮C;0212-引直轮D;022-第二转轴;023-第二间隙;024-第二凸起部;025-第二螺钉;03-工件通道;04-第一弹性件;051-机架;052-转轴支座;053-限位块;061-第一链轮;062-第二链轮;07-带料轮;071-工件挡板;081-梳料漏斗;082-工件导向板;083-橡胶座;084-摆振轴;085-电磁线圈;09-圆振机;1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包括:第一转轴012、第二转轴022、至少两个第一引直轮011、至少两个第二引直轮021和驱动装置;两个第一引直轮011均连接于第一转轴012上,两个第一引直轮01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013;两个第一引直轮011可沿第一转轴012的轴向相对移动,以调节第一间隙013的宽度;两个第二引直轮021均连接于第二转轴022上,两个第二引直轮02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023;两个第二引直轮021可沿第二转轴022的轴向相对移动,以调节第二间隙023的宽度;第一间隙013与第二间隙023相对设置;第一引直轮011的外圆周面与第二引直轮021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工件通道03;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转轴012和第二转轴02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012带动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转轴022带动第二引直轮021绕自身轴线转动。
具体地,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对二极管进行引直,待引直的二极管被送入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引直轮021之间,二极管的引脚的长度方向沿第一转轴012的轴线方向;二极管中间部位的管壳位于第一间隙013和第二间隙023中;管壳两端的两个引脚分别位于两端的工件通道03中,相对的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引直轮021对引脚产生挤压。
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引直轮021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带动二极管通过工件通道03。二极管在工件通道03中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引直轮021对引脚的挤压作用下,二极管的引脚逐渐被压直。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对二极管进行压直,可使引直的效果更加稳定,并且效率较高。
为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二极管的型号和尺寸具有多样性,中间部位的管壳的长度不统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第一间隙013的宽度和第二间隙023的宽度可以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二极管。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从一种型号的二极管转换到另一种型号的二极管,可通过沿第一转轴012移动第一引直轮011和沿第二转轴022移动第二引直轮021,来适应不同的待引直的二极管,实现快速换模,缩短生产停顿时间,便于与前后工序衔接,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第一引直轮011的外周面和第二引直轮021的外周面均包裹有橡胶。橡胶具有较小的弹性;在二极管的引脚从工件通道03中通过时,引脚与橡胶接触,一方面引脚可受到挤压力以被引直,另一方面可避免挤压力过大,减小对引脚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直轮011轴线平行于第二引直轮021的轴线;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引直轮021均为圆柱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直轮011的轴线和第二引直轮021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引直轮021设置于第一引直轮011的上方;并且在一个垂直于第一引直轮011的轴线的竖直平面内,第一引直轮011的轴线和第二引直轮021的轴线之间的连线相对于竖直方向为倾斜的,使得工件通道03从一端至另一端相对于水平方向为倾斜的。待引直的二极管从工件通道03的上端上料,便于二极管从工件通道03中通过。
进一步的,一个第一引直轮011与第一转轴012刚性连接;另一个第一引直轮011通过第一滑键连接于第一转轴012,并且通过第一锁紧机构与第一转轴012之间锁紧;一个第二引直轮021与第二转轴022刚性连接;另一个第二引直轮021通过第二滑键连接于第二转轴022,并且通过第二锁紧机构与第二转轴022之间锁紧。
具体地,请参照图1-图3,两个第一引直轮011分别为引直轮A0111和引直轮B0112,两个第二引直轮021分别为引直轮C0211和引直轮D0212。引直轮A0111和引直轮C0211相对设置;引直轮A0111通过平键连接于第一转轴012,相对于第一转轴012轴向固定;引直轮C0211通过平键连接于第二转轴022,相对于第二转轴022轴向固定。
引直轮B0112和引直轮D0212相对设置。引直轮B0112通过滑键连接于第一转轴012,可相对于第一转轴012轴向移动;引直轮B0112远离引直轮A01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014,第一凸起部01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沿第一转轴012的径向延伸;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钉015,第一螺钉015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端部与第一转轴012抵接,从而将引直轮B0112与第一转轴012之间锁紧。
引直轮D0212通过滑键连接于第二转轴022,可相对于第二转轴022轴向移动;引直轮D0212远离引直轮C02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024,第二凸起部024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沿第二转轴022的径向延伸;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螺钉025,第二螺钉025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端部与第二转轴022抵接,从而将引直轮D0212与第二转轴022之间锁紧。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包括机架051和第一弹性件04;第一转轴012连接于机架051,并且第一转轴012可相对第二转轴022沿第二转轴022的径向移动,以调节工件通道03的宽度;第一弹性件04一端与第一转轴012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机架051,第一弹性件04可驱动第一转轴012向第二转轴022运动。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包括转轴支座052;第一转轴01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轴支座052,可相对于转轴支座052绕第一转轴012的轴线转动。转轴支座052通过导轨滑动连接于机架051,可相对于机架051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10一端固定于机架051,另一端与转轴支座05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4,第一弹性件04设置于第一转轴012远离第二转轴022的一侧。在第一弹性件04的初始状态,工件通道03的宽度为初始宽度;当工件通道03中有物体通过,物体对第一引直轮011施加推力,可推动第一引直轮011向远离第二引直轮021的方向移动;转轴支座052向远离第二转轴022的方向移动,压缩第二弹性件10。在物体从工件通道03中通过后,第二弹性件10的弹性力可推动转轴支座052回到初始位置,工件通道03的宽度回到初始状态。
工件通道03的宽度可在第一弹性件04的作用下自动调节。当尺寸较大的杂物进入工件通道03时,工件通道03的宽度可自动增大,以使杂物通过,减少杂物对第一引直轮011和第二引直轮021的损伤,有利于连续引直操作的稳定性。
另外,二极管的引脚从工件通道03中通过时,会对第一引直轮011产生推力,推动第一引直轮011发生位移;可通过调换弹性系数不同的第一弹性件04,来调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在引直时,对二极管的引脚的压力,从而提供引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架051上固定有限位块053,限位块053可与转轴支座052靠近第二转轴022的一侧抵接,可阻止转轴支座052向第二转轴022移动,以避免第一引直轮011与第二引直轮021抵接,限制工件通道03的最小宽度。第一弹性件04保持压缩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04包括螺旋压缩弹簧;可以为圆柱形压缩弹簧,还可以为圆锥形压缩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0包括空气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包括第一链轮061和第二链轮062,第一链轮061连接于第一转轴012,第二链轮062转动连接于机架051;第一链轮061和第二链轮062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并且驱动装置与第二链轮062传动连接。
具体地,第二链轮062设置于第一转轴012远离第二转轴022的一侧。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链轮062转动,通过第一链轮061带动第一转轴012转动。当第一转轴012相对机架051平移时,第一链轮061相对第二链轮062发生平移;第一链轮061与第二链轮062可在链条的带动下,继续保持传动连接。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包括中间传动轴和万向节;中间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机架051,可相对于机架051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驱动装置与中间传动轴的第一端连接。万向节的第一端与中间传动轴的第二端连接;万向节的第二端与第一转轴012连接。驱动装置带动中间传动轴转动;当第一转轴012相对于机架051平移时,第一转轴012与中间传动轴之间可通过万向节保持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连接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输出端;传动机构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转轴012和第二转轴022连接,以带动第一转轴012和第二转轴022以相反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均转动连接于机架051。驱动件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转轴022通过带轮传动组件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转轴022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传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组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传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链轮062连接于第二传动轴。从而实现第一转轴012和第二转轴022以相反方向转动。
请参照图1,第一引直轮011绕第一转轴012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引直轮021绕第二转轴022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工件位于工件通道03,第一引直轮011对工件的摩擦力和第二引直轮021对工件的摩擦力指向同一侧,从而有利于工件从工件通道03中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直轮021外周面的转动线速度大于第一引直轮011外周面的转动线速度。工件位于工件通道03中,第一引直轮011与工件的接触面和第二引直轮021与工件的接触面的转速不相等,具有相对运动,有利于提高对引脚的引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电动机。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包括梳料传送机构,梳料传送机构将待引直的二极管送入工件通道03中,并且引导二极管的引脚沿第一转轴012的轴线方向,管壳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012的轴线方向。
具体地,通过梳料传动机构,可提高上料效率,从而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直机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包括带料轮07和料轮驱动机构,带料轮07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带料轮07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工件槽;料轮驱动机构与带料轮07传动连接,以驱动带料轮07绕自身轴线转动,工件槽中的工件可落入工件通道03。
具体地,请参照图1,带料轮07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转轴012的轴线;并且带料轮07位于第一引直轮011的斜上方。将待引直的二极管放入带料轮07远离第一引直轮011的一侧的工件槽;驱动机构带动带料轮07沿逆时针转动,从而将二极管带动至带料轮07靠近第一引直轮011的一侧;二极管可在自身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脱离工件槽,落入工件通道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料轮07与工件通道03之间设置有下料引导槽;下料引导槽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下料引导槽的上端与带料轮07连接。下端与工件通道03连接。二极管脱离工件槽,可通过下料引导槽进入工件通道03中,下料引导槽对二极管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二极管运动更加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带料轮07的转动轴传动连接,从而带动带料轮07转动。
进一步的,带料轮07靠近第一引直轮011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挡板071,工件挡板071靠近带料轮07的外周面,并且沿带料轮07的周向延伸,用于阻挡工件从工件槽中沿径向掉落。
具体地,工件挡板071固定于机架051,位于带料轮07靠近第一引直轮011的一侧。
带料轮07绕逆时针转动;二极管在工件槽中,从远离第一引直轮011的一侧向靠近第一引直轮011的一侧运动,工件挡板071可控制二极管脱离带料轮07的位置,减少二极管掉落。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包括梳料漏斗081和工件导向板082,工件导向板082设置于梳料漏斗081的下方,并且一端延伸至靠近带料轮07;梳料漏斗081的底部设置有梳料口,梳料口朝向工件导向板082,并且梳料口的长度方向沿带料轮07的轴线方向。
具体地,二极管进入梳料漏斗081中,通过梳料口落到工件导向板082上;由于梳料口的长度方向沿带料轮07的轴线方向,因此可对二极管起到导向作用,使得落到工件导向板082上的二极管的长度方向沿带料轮07的轴线方向,便于二极管落入带料轮07的工件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梳料漏斗081的内腔底面相对于水平面从远离带料轮07的一端至靠近带料轮07的一端向下倾斜,以便于二极管向带料轮07滑动。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还包括摆振装置,梳料漏斗081和工件导向板082连接于摆振装置,摆振装置驱动梳料漏斗081和工件导向板082沿靠近或者远离带料轮07的方向往复摆振。
具体地,梳料传送机构包括漏斗座、摆振轴084和橡胶座083;梳料漏斗081和工件导向板082均固定于漏斗座上,漏斗座固定于摆振轴084的第一端,摆振轴084的第二端连接于橡胶座083,橡胶座083固定于机架051。由于橡胶座083具有弹性,因此,摆振轴084可带动漏斗座相对于机架051晃动。
摆振装置包括电磁线圈085和交变电流电源;电磁线圈085固定于摆振轴084远离带料轮07的一侧。电磁线圈085与交变电流电源连接,交变电流电源可为电磁线圈085提供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电磁线圈085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摆振轴084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电磁线圈085对摆振轴084产生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力,从而驱动摆振轴084往复摆振,以带动梳料漏斗081和工件导向板082摆振。
梳料漏斗081和工件导向板082摆振,有利于在梳料漏斗081中的二极管向带料轮07滑动,使上料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梳料传送机构还包括圆振上料装置,圆振上料装置的出料口朝向梳料漏斗081的进料口。
具体地,请参照图1,圆振上料装置包括圆振机09和进料斜斗。进料斜斗一端与圆振机09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梳料漏斗081的进料口连接。待引直的二极管存放于圆振机09中;圆振机09产生振动,将二极管从与圆振机09的出料口排出,通过进料斜斗进入梳料漏斗081中。
可通过调节圆振机09的振动频率,来调节二极管的排出速度,以适应二极管从工件通道03通过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对二极管的引直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这些修改、替换或者组合,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引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两个第一引直轮、两个第二引直轮和驱动装置;
两个所述第一引直轮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两个所述第一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一个所述第一引直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刚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引直轮与所述第一转轴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
两个所述第二引直轮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两个所述第二引直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一个所述第二引直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刚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引直轮与所述第二转轴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
与所述第一转轴刚性连接的所述第一引直轮和与所述第二转轴刚性连接的所述第二引直轮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引直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引直轮的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引直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引直轮的上方;
所述第一引直轮用于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二引直轮用于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引直轮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第二引直轮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工件通道;
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引直轮和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引直轮绕自身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引直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刚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引直轮通过第一滑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并且通过第一锁紧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锁紧;
一个所述第二引直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刚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引直轮通过第二滑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并且通过第二锁紧机构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直机包括机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机架,并且所述第一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工件通道的宽度;
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转轴向所述第二转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直机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链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
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链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输出端;
两个所述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以相反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直机包括梳料传送机构,所述梳料传送机构将待引直的二极管送入所述工件通道中,并且引导所述二极管的引脚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料传送机构包括带料轮和料轮驱动机构,所述带料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带料轮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工件槽;
所述料轮驱动机构与所述带料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带料轮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工件槽中的工件可落入所述工件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料轮靠近所述第一引直轮的一侧设置有工件挡板,所述工件挡板沿所述带料轮的周向延伸,并且靠近所述带料轮的外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料传送机构包括梳料漏斗和工件导向板,所述工件导向板设置于梳料漏斗的下方,并且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带料轮;
所述梳料漏斗的底部设置有梳料口,所述梳料口朝向所述工件导向板,并且所述梳料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带料轮的轴线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料传送机构还包括摆振装置,所述梳料漏斗和所述工件导向板连接于所述摆振装置,所述摆振装置驱动所述梳料漏斗和所述工件导向板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带料轮的方向往复摆振。
CN201810795456.XA 2018-07-18 2018-07-18 引直机 Active CN108598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5456.XA CN108598010B (zh) 2018-07-18 2018-07-18 引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5456.XA CN108598010B (zh) 2018-07-18 2018-07-18 引直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8010A CN108598010A (zh) 2018-09-28
CN108598010B true CN108598010B (zh) 2024-02-20

Family

ID=63618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5456.XA Active CN108598010B (zh) 2018-07-18 2018-07-18 引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8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8636B (zh) * 2022-07-15 2023-06-27 太仓市晨启电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噪音型光伏轴向二极管下料装置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2272A (en) * 1974-03-09 1977-01-19 Kopczynski J F Machine for straightening wire-like leads of electric compo nents or other workpieces
GB1553373A (en) * 1977-10-13 1979-09-26 Bispham C Cables and the like straighteners
KR20020068997A (ko) * 2002-08-08 2002-08-28 성호반도체 주식회사 소자의 리드선 포밍장치
CN102024723A (zh) * 2010-10-04 2011-04-20 张民基 横向塑封二极管引出线校直机
CN202549808U (zh) * 2012-03-31 2012-11-21 金寨县凯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极管一贯机转装轮分体结构
CN102861836A (zh) * 2012-10-10 2013-01-09 绍兴市家度弹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机校直机构
CN202824466U (zh) * 2012-10-17 2013-03-27 如皋市大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管引线引直结构
CN103071738A (zh) * 2013-01-07 2013-05-01 张成骏 二极管引出线校直机
CN103331392A (zh) * 2013-07-03 2013-10-02 西华大学 漆包线浮动矫直方法
AT512898B1 (de) * 2012-08-03 2013-12-15 Evg Entwicklung Verwert Ges Richtrolleneinheit
CN103506523A (zh) * 2013-09-24 2014-01-15 黄山市祁门鼎峰电子有限公司 二极管引直筛选机
CN203541369U (zh) * 2013-09-24 2014-04-16 黄山市祁门鼎峰电子有限公司 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
CN204953747U (zh) * 2015-09-03 2016-01-13 苏州高新区华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管引脚整型装置
CN105405536A (zh) * 2015-12-30 2016-03-16 重庆永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线缆校直的校直机
CN106128982A (zh) * 2016-08-31 2016-11-16 连云港丰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管引直机
CN106391927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安市嘉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斜滚搓揉式二极管校直机
CN107282822A (zh) * 2017-07-19 2017-10-24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极管引脚的矫正机构
CN207046573U (zh) * 2017-07-27 2018-02-27 宁波恒元精工管阀科技有限公司 送丝装置
CN208538802U (zh) * 2018-07-18 2019-02-22 连云港丰达电子有限公司 引直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668A (zh) * 2019-05-21 2019-08-09 济南鲁晶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轴向封装二极管管脚引直折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2272A (en) * 1974-03-09 1977-01-19 Kopczynski J F Machine for straightening wire-like leads of electric compo nents or other workpieces
GB1553373A (en) * 1977-10-13 1979-09-26 Bispham C Cables and the like straighteners
KR20020068997A (ko) * 2002-08-08 2002-08-28 성호반도체 주식회사 소자의 리드선 포밍장치
CN102024723A (zh) * 2010-10-04 2011-04-20 张民基 横向塑封二极管引出线校直机
CN202549808U (zh) * 2012-03-31 2012-11-21 金寨县凯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极管一贯机转装轮分体结构
AT512898B1 (de) * 2012-08-03 2013-12-15 Evg Entwicklung Verwert Ges Richtrolleneinheit
CN102861836A (zh) * 2012-10-10 2013-01-09 绍兴市家度弹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机校直机构
CN202824466U (zh) * 2012-10-17 2013-03-27 如皋市大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管引线引直结构
CN103071738A (zh) * 2013-01-07 2013-05-01 张成骏 二极管引出线校直机
CN103331392A (zh) * 2013-07-03 2013-10-02 西华大学 漆包线浮动矫直方法
CN103506523A (zh) * 2013-09-24 2014-01-15 黄山市祁门鼎峰电子有限公司 二极管引直筛选机
CN203541369U (zh) * 2013-09-24 2014-04-16 黄山市祁门鼎峰电子有限公司 二极管引线初校直装置的压辊驱动结构
CN204953747U (zh) * 2015-09-03 2016-01-13 苏州高新区华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管引脚整型装置
CN105405536A (zh) * 2015-12-30 2016-03-16 重庆永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线缆校直的校直机
CN106128982A (zh) * 2016-08-31 2016-11-16 连云港丰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二极管引直机
CN106391927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安市嘉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斜滚搓揉式二极管校直机
CN107282822A (zh) * 2017-07-19 2017-10-24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极管引脚的矫正机构
CN207046573U (zh) * 2017-07-27 2018-02-27 宁波恒元精工管阀科技有限公司 送丝装置
CN208538802U (zh) * 2018-07-18 2019-02-22 连云港丰达电子有限公司 引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8010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19496B1 (ko) 와이어 밴딩머신
CN108598010B (zh) 引直机
CN106429656A (zh) 一种用于带状物料的精确缠绕装置
US20050050972A1 (en) Device connected to a crank for moving a part mounted on a slider relative thereto
KR101964041B1 (ko) 밴딩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포밍장치
CN106623680B (zh) 钢丝弯折成型机
CN104786543A (zh) 冷挤压饲料机
JPH0332411B2 (zh)
KR101479546B1 (ko) 스프링 포밍머신용 직선 이송 툴
CN216503746U (zh) 一种轴加工用伺服同步输送传动机构
CN206169133U (zh) 弹簧切刀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弹簧生产设备
CN208538802U (zh) 引直机
CN107962140B (zh) 一种切断机
CN209170180U (zh) 联动送纸装置
CN112728005A (zh) 同步带端部连接装置、同步带长度调整装置、结构及方法
CN209274043U (zh) 纸盒机的成型机构
CN110405520A (zh) 一种用于轴承的滚动体加工的定长进料推进器
CN204547116U (zh) 冷挤压饲料机
CN210759272U (zh) 一种3d打印机喷嘴
CN210412300U (zh) 一种弹簧加工装置
CN117399538B (zh) 一种钢芯搓尖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215973494U (zh) 一种用于焊条生产的压条装置
CN220219782U (zh) 一种连续挤压机的挤压轮
CN117485890B (zh) 一种石墨球刀加工用给料机构
CN214274357U (zh) 同步带端部连接装置、同步带长度调整装置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222000 first and second floors of production plants in the yard, No. 15, Zhenxing Road, Haizhou Development Zone, Haizhou District,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anyungang ruiersh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2000 Zhenxing Road, Haizhou Development Zone,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NYUNGANG FENGDA ELECTRONIC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