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2501A -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2501A
CN108572501A CN201810126389.2A CN201810126389A CN108572501A CN 108572501 A CN108572501 A CN 108572501A CN 201810126389 A CN201810126389 A CN 201810126389A CN 108572501 A CN108572501 A CN 108572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fixed
optical
shell
pola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263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泽孝浩
北林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72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2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4Manual alignment, e.g. micromanipul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6Filter hol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73Polarisers in the lamp hous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Abstract

提供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光学装置具有: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其保持光学元件;以及壳体,其安装有保持部件,保持部件具有:操作部,其接受对该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操作;以及被固定部,其固定于壳体,操作部和被固定部分别位于与保持于保持部件的光学元件的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投影仪,其具有光源装置、和对从该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将所形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作为这样的投影仪,公知有还具有偏振片和位置调整机构的投影仪,该偏振片位于相对于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光入射侧,该位置调整机构对该偏振片的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中,位置调整机构构成为具有:保持框,其保持偏振片;姿势调整部,其设置于收纳构成投影仪的光学部件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的盖状部件;以及固定部,其将保持框固定于姿势调整部。其中,姿势调整部将保持框支承为可调整姿势。
在制造该投影仪时,将保持入射侧偏振片的保持框配置于姿势调整部中的圆弧形状的支承面之后,借助固定螺钉将该保持框临时固定于姿势调整部。然后,通过夹具或手对保持框的操作部进行操作,以在光学部件用壳体上设定的照明光轴为中心,使该保持框沿着支承面移动,由此,对偏振片的位置进行调整。此后,通过将上述固定螺钉紧固,而将保持框固定于姿势调整部(光学部件用壳体)。由此,将偏振片保持在合适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7598号公报
近年来,针对投影仪的低成本化的期望提高,希望简化该投影仪的制造工序。
与此相对,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仪中,进行位置调整操作的操作部与被固定螺钉固定的固定部位于保持框的相同侧。
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当在保持框的位置调整后将手或夹具从操作部拿开时,在到保持框的固定完成为止的期间内,该保持框容易偏移,因此,在保持框的位置调整后不能将夹具或手从操作部拿开,而必须进行固定螺钉的紧固,该紧固不容易,且保持框的固定要花费时间。
基于这样的问题,期望能够简化投影仪的制造工序的结构以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学元件;以及壳体,其安装有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操作部,其接受对该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操作;以及被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操作部和所述被固定部分别位于与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操作部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位于一端侧,被固定部位于另一端侧。由此,在将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时,能够容易地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并将被固定部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够在不使保持部件相对于调整后的位置偏移地将该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所以能够容易地将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并且能够节省对保持部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进行再次调整的时间精力。因此,能够简化光学装置的制造工序。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被固定部具有孔部,所述壳体具有贯插所述孔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由可熔融的材料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突出部熔融,能够通过热铆接将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因此,与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并且能够抑制在螺钉的紧固时容易产生的保持部件的偏移。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孔部的内缘具有凹凸。
根据这样的结构,突出部的熔融物进入凹凸,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保持部件从调整后的位置移位。因此,能够将保持部件稳定地固定于壳体。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固定部,贯插所述保持部件的固定部件固定于该固定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通过上述热铆接将保持部件固定之后,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将保持部件从壳体取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上述固定部件将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够提高保持部件以及壳体的再次调整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元件支承部,其具有支承所述光学元件的支承面;以及延伸部,其在所述元件支承部的所述另一端侧,在与所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元件支承部在所述一端侧具有所述操作部,所述延伸部具有所述被固定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使操作部与被固定部分开。因此,能够容易地同时对操作部以及被固定部进行操作。
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保持部件支承部,其将所述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在以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转动;以及突起,其从所述保持部件支承部突出,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引导孔,该引导孔具有沿着所述周向的长径,所述突起插入在该引导孔中。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上述供突起插入的引导孔,使保持部件容易地沿着上述周向转动。此外,能够抑制在保持部件的位置调整时,该保持部件向其他方向(例如沿着光学元件的光轴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保持部件的位置调整操作。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光学装置。
根据上述第2方式,能够起到与上述第1方式的光学装置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2方式中,优选的是,具有: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光学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光调制装置之间,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光学部件,所述光学元件是配置于所述光调制装置的光入射侧的偏振元件。
这里,例如在光调制装置具有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当由该光调制装置调制的线偏振光以外的光入射到该光调制装置时,所形成的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另一方面,当偏振元件的偏振轴的方向不合适时,由光调制装置调制的线偏振光以外的光容易混入到通过该偏振元件后的光中。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调整作为光学元件的偏振元件的位置之后,将该保持该偏振元件的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够将该偏振元件固定于合适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所投射的图像的对比度。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制造方法是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光学装置具有: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其保持该光学元件;以及壳体,其安装有该保持部件,该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配置所述保持部件,对在所述保持部件中位于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交叉的方向的一端侧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使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贯插所述保持部件的突出部熔融,而将所述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根据上述第3方式,与上述第1方式的光学装置同样地,能够简化该光学装置的制造工序。此外,由于保持部件通过热铆接等固定于壳体,因此,与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保持部件固定于壳体,并且能够抑制在螺钉的紧固时容易产生的保持部件的偏移(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保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绿色用的偏振元件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保持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蓝色用的偏振元件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固定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部件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投射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30:光源装置;31:均匀化装置(光学部件);32:颜色分离装置(光学部件);33:中继装置(光学部件);341:场透镜(光学部件);342(342B、342G、342R):入射侧偏振元件(光学元件、偏振元件、光学装置);343(343B、343G、343R):光调制装置;36A:保持部件(光学装置);37:支承部(元件支承部);37A:支承面;376:操作部;38:延伸部;381:被固定部;382:引导孔;383:孔部;3831:凹凸;4:光学部件用壳体(壳体、光学装置);5:部件收纳部件;51:开口部;52、53:收纳部;54:配置部;55:安装部;56:压板部;6:盖部件;62(62B、62G、62R):保持部件支承部;64:突起;65:销(突出部);66:螺纹孔(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投影仪的概略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对从设置于内部的光源装置30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如图1所示,该投影仪1具有外装壳体2以及收纳于该外装壳体2内的装置主体。在后文叙述这样的投影仪1的详细情况,其特征之一在于保持光学元件的保持部件36的固定构造。
[装置主体的结构]
装置主体具有图像投射装置3。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装置主体具有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向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以及将冷却对象冷却的冷却装置。
[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
图像投射装置3在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进行投射。该图像投射装置3具有分别配置于所设计的光轴(照明光轴Ax)上的规定的位置处的光源装置30、均匀化装置31、颜色分离装置32、中继装置33、图像形成装置34、投射光学装置35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4,该图像投射装置3整体构成为大致L字状的光学单元。
其中,在后文对光学部件用壳体4进行详细叙述。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光源装置30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该+Z方向垂直并且互相垂直的二个方向作为+X方向以及+Y方向。其中,将+X方向作为入射到后述的分色镜321、323以及反射镜332的光的反射方向。此外,将+Y方向作为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中从后述的部件收纳部件5朝向盖部件6的方向。另外,从+Y方向侧观察时,+X方向与投射光学装置35投射图像的方向大体一致。
此外,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Z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也同样如此定义。
[光源装置的结构]
光源装置30向均匀化装置31射出白色的照明光。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光源装置30具有超高压水银灯等放电光源灯。但是,不限于此,光源装置30也可以采用具有LD(LaserDiode:激光二极管)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以及对从该固体光源射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波长转换装置的结构。即,光源装置30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
[均匀化装置、颜色分离装置以及中继装置的结构]
均匀化装置31使从光源装置30入射的照明光在与中心轴垂直的面内的照度均匀化。该均匀化装置31按照该照明光的入射顺序而具有第1透镜阵列311、调光装置312、第2透镜阵列313、偏振转换元件314以及重叠透镜315。
颜色分离装置32将从均匀化装置31入射的光束分离为红(R)、绿(G)以及蓝(B)的3种色光。该颜色分离装置32分别具有:板状的分色镜321、323和反射镜322;以及聚光透镜324、325。
中继装置33设置于光路比蓝色光以及绿色光长的红色光的光路上。该中继装置33具有入射侧透镜331、中继透镜333以及反射镜332、334。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34在根据图像信息对被颜色分离装置32分离后的各色光进行调制后,将该各色光合成而形成图像光。该图像形成装置34具有按照每个色光而分别设置的场透镜341、入射侧偏振元件342、光调制装置343、出射侧偏振元件344以及将被各光调制装置343调制后的各色光合成的1个颜色合成装置345。
场透镜341将所入射的色光平行化而射出。
入射侧偏振元件342(将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用的入射侧偏振元件分别作为342R、342G、342B)使偏振方向被偏振转换元件314对齐后的线偏振光透过,并遮挡其他线偏振光。这些入射侧偏振元件342可以是无机偏振元件和有机偏振元件中的任意元件,也可以是在玻璃等透光性基板上粘贴偏光膜而得的元件。此外,也可以根据所通过的色光而使偏振元件的结构不同。
这样的入射侧偏振元件342被安装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盖部件6)的保持部件36(参照图2以及图3)保持。在后文对这些保持部件36(36A、36B)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入射侧偏振元件342(342R、342G、342B)简单记作偏振元件342(342R、342G、342B)。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343(将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用的光调制装置分别作为343R、343G、343B)采用具有液晶面板的结构。
出射侧偏振元件344配置于与入射侧偏振元件342之间隔着光调制装置343的位置处。作为这样的出射侧偏振元件344,列举了具有与入射侧偏振元件342的透过轴垂直的透过轴的元件。另外,对于出射侧偏振元件344的结构,可例示为与上述入射侧偏振元件342同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合成装置345由十字分色棱镜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将多个分色镜组合的结构。
[投射光学装置的结构]
投射光学装置35将由图像形成装置34形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射到上述被投射面上。虽然省略图示,但该投射光学装置35可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以及收纳该多个透镜的镜筒的组透镜。
[保持绿色用的偏振元件的保持部件的结构]
图2以及图3是从光出射侧(+X方向侧)观察到的保持部件36A的立体图。其中,图2示出了保持偏振元件342G的保持部件36A,图3示出了未保持偏振元件342G的保持部件36A。
作为保持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2种保持部件36(36A、36B)。
其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保持偏振元件342G的保持部件36A是形成为侧视时大致L字状的金属板部件,该保持部件36A在保持该偏振元件342G的状态下安装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参照图5以及图6)。
这样的保持部件36具有支承偏振元件342G的元件支承部37、以及从该元件支承部37延伸的延伸部38。
[元件支承部的结构]
元件支承部37是从入射到偏振元件342G的光的行进方向侧(+X方向侧)观察时呈大致正方形状的板状部分。该元件支承部37具有开口部371、保持部372、限制部373、压板部374、施力部375以及操作部376。
开口部371是位于元件支承部37的中央、供入射到偏振元件342G的光束通过的开口部。配置偏振元件342G,使其从+X方向侧大致覆盖这样的开口部371,并且偏振元件342G的光入射侧的面与元件支承部37的+X方向侧的面抵接。即,元件支承部37的+X方向侧的面是支承该偏振元件342G的支承面37A。
保持部372、限制部373、压板部374以及施力部375分别位于开口部371的周缘。
保持部372与偏振元件342G的-Y方向侧的端面抵接,保持该偏振元件342G。具体而言,保持部372前端形成为向+Y方向侧突出的钩状,以使该保持部372与偏振元件342G的-Y方向侧的端面抵接并且与+X方向侧的端面抵接。这样的保持部372分别对应于偏振元件342G的+Z方向侧以及-Z方向侧的各部位而设置。
限制部373设置于在宽度方向(+Z方向)上夹着偏振元件342G的位置处。这些限制部373限制偏振元件342G的沿着+Z方向的摆动。
压板部374在开口部371的+Y方向侧的边缘位于+Z方向侧的部位。该压板部374与偏振元件342G的+Y方向侧的端面对置,限制该偏振元件342G向+Y方向侧移动。
施力部375在开口部371的+Y方向侧的边缘位于-Z方向侧的部位。该施力部375向-Y方向侧以及-X方向侧对偏振元件342G施力。这样的施力部375具有与支承面37A连接的弹性部3751以及爪部3752。
弹性部3751是从与支承面37A的连接位置向+Z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构成为能够沿+Y方向弹性变形。即,弹性部3751具有沿着+Y方向的挠性。
爪部3752设置于弹性部3751的延伸方向前端部,从该前端部向-Y方向侧弯曲。该爪部3752具有分别与偏振元件342G对置的抵接面3753以及倾斜面3754。
抵接面3753能够与偏振元件342G的+Y方向侧的端面抵接。
倾斜面3754能够抵接于偏振元件342G的+Y方向侧的端面与+X方向侧的端面的角部。该倾斜面3754随着从抵接面3753的+X方向侧的端部朝向+X方向(远离支承面37A的方向)而向-Y方向侧倾斜。
当这样的爪部3752与偏振元件342G抵接时,该偏振元件342G被向-Y方向以及-X方向施力。因此,偏振元件342G被向保持部372侧按压并且被向支承面37A侧按压。由此,该偏振元件342G被稳定地支承于元件支承部37。
操作部376在保持部件36A中位于作为与偏振元件342G的光轴交叉的方向(垂直方向)的-Y方向的一端侧(-Y方向侧)。具体而言,操作部376是形成于元件支承部37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缺口,形成了沿着+Z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Y方向侧而减小的大致梯形的空间。制造图像投射装置3的制造装置等夹具从-Y方向侧插入该操作部376,从而该操作部376接受对保持部件36和偏振元件342G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移动操作。换言之,通过对操作部376进行操作,该夹具对保持部件36以及偏振元件342G的位置进行调整。
这样的夹具可例示为具有如下机构的夹具,在该夹具被插入到操作部376时,该机构使该夹具的宽度沿着+Z方向变大,从而抑制在该夹具与作为缺口的操作部376的内缘之间产生间隙。
[延伸部的结构]
延伸部38从上述元件支承部37的+Y方向侧的端部向作为与上述支承面37A交叉的方向的-X方向侧沿着XZ平面延伸。该延伸部38具有引导孔382、孔部383以及作为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盖部件6)的部位的被固定部381。
被固定部381在保持部件36A中位于作为与偏振元件342G的光轴交叉的方向的+Y方向的一端侧(-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具体而言,被固定部381位于延伸部38的中央。
该被固定部381是具有+Z方向的中央部分向+Y方向侧鼓出的圆弧状的弯曲部,具有沿着后述的引导面63(参照图6以及图7)的形状。这样的被固定部381是与引导面63面接触、并且在沿着该引导面63滑动而进行了位置调整之后固定于盖部件6的部位。
引导孔382在被固定部381的+X方向侧的部位,形成为沿着+Z方向具有长径的矩形孔状。在从+X方向侧观察保持部件36时,该长径的方向是沿着该保持部件36的移动方向的方向,该保持部件36的移动方向是以偏振元件342的光学中心为中心的周向。在这样的引导孔382中插入有后述的一对突起64(参照图6以及图7)。而且,保持部件36能够在一对突起64中的一个抵接于引导孔382的+Z方向侧的端缘的位置、与另一个抵接于引导孔382的-Z方向侧的端缘的位置之间转动。即,引导孔382除了与一对突起64一起引导保持部件36的转动以外,还限定该保持部件36的转动范围。
孔部383在被固定部381的-X方向侧的部位,形成为具有沿着保持部件36A的转动方向的长径的长孔状。该孔部383是供后述的销65(参照图6以及图7)贯插的孔部。从+Y方向侧(沿着销65贯插孔部383的方向)观察时,在该孔部383的内缘形成有多个凹凸3831。详细叙述的话,在该内缘的+X方向侧、-X方向侧、+Z方向侧以及-Z方向侧的各部位形成有凹凸3831。
而且,在后文叙述详细情况,在销65熔融的情况下,该销65的熔融物65A(参照图8)进入多个凹凸3831的一部分,并且从+Y方向侧覆盖多个凹凸3831的一部分。由此,保持部件36A的转动被限制,该保持部件36A被固定于盖部件6。
[保持蓝色用以及红色用的偏振元件的保持部件的结构]
图4是从光出射侧(+X方向侧)观察到的保持偏振元件342B的保持部件36B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保持偏振元件342B的保持部件36B具有孔部383B来替代孔部383,除此之外具有与保持部件36A同样的结构。
这里,上述孔部383形成为具有沿着+Z方向的长径的长孔状。与此相对,孔部383B具有供后述的销65(参照图6以及图7)贯插的程度的内径。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在销65贯插孔部383B的状态下,限制了保持部件36B在以偏振元件342B的光轴中心为中心的周向上的转动。
在这样的孔部383B的内缘的+X方向侧、-X方向侧、+Z方向侧以及-Z方向侧的各部位也形成有凹凸3831。因此,在销65熔融时,该销65的熔融物进入凹凸3831并且从+Y方向侧覆盖该凹凸3831。由此,保持部件36B被固定于盖部件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偏振元件342R的保持部件也采用保持部件36B。
[光学部件用壳体的结构]
图5以及图6是示出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立体图。其中,图5是在+X方向侧并从-Z方向侧观察到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立体图,图6是在+X方向侧并从+Y方向侧观察到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立体图。
光学部件用壳体4相当于本发明的壳体。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将分别由光学部件构成的均匀化装置31、颜色分离装置32、中继装置33以及场透镜341收纳于上述照明光轴Ax上的规定的位置。此外,在光学部件用壳体4上安装有保持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36以及投射光学装置35。如图5以及图6所示,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构成为具有部件收纳部件5以及盖部件6。
[部件收纳部件的结构]
部件收纳部件5是形成为+Y方向侧开口的截面大致U字状的箱状部件。该部件收纳部件5具有用于供上述光学部件插入于内部的开口部51,该开口部51的一部分被盖部件6封闭。此外,部件收纳部件5具有收纳部52、53、配置部54、一对安装部55以及压板部56。
收纳部52在部件收纳部件5中位于-Z方向侧的端部,将均匀化装置31收纳于内部。
收纳部53是形成为从+Y方向侧观察时向+X方向开口的大致U字状的部位。该收纳部53将颜色分离装置32、中继装置33以及各场透镜341收纳于内部。另外,在部件收纳部件5中被盖部件6覆盖的部位是收纳部53。
配置部54是被形成为从+Y方向侧观察时大致U字状的收纳部53包围的部位。在该配置部54中配置有构成图像形成装置34的光学部件中的除了场透镜341之外的部件。
一对安装部55在部件收纳部件5中,在+X方向侧上位于在+Z方向上隔着上述配置部54的部位。在该一对安装部55上安装有投射光学装置35。
在部件收纳部件5中,在隔着分别射出有通过各场透镜341的红、绿以及蓝的各色光的开口部57R、57G、57B(参照图7)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压板部56。这些压板部56位于相对于安装在盖部件6上的保持部件36的光出射侧,抑制了将保持部件36配置为使得偏振元件342相对于与照明光轴Ax垂直的面倾斜。换言之,一对压板部56也可以说是如下部位,在各个一对压板部56与形成有开口部57R、57G、57B的部件收纳部件5的面之间,形成了作为对应的保持部件36的配置部的间隙GP。
[盖部件的结构]
盖部件6由合成树脂形成,以将上述开口部51的一部分封闭的方式,从+Y方向侧安装于部件收纳部件5。该盖部件6形成为在从+Y方向侧观察时呈与上述收纳部53的形状对应的大致U字状。
图7是在+X方向侧并从+Y方向侧观察到的、未安装有保持部件36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立体图。
如图5~图7所示,这样的盖部件6在与部件收纳部件5组合时与各场透镜341的配置位置对应的部位,具有分别安装有上述保持部件36的保持部件支承部62。如图6以及图7所示,这些保持部件支承部62(将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用的保持部件支承部分别作为62R、62G、62B)具有引导面63、一对突起64、销65以及螺纹孔66。此外,保持部件支承部62B、62R还具有一对引导部67。
引导面63是与上述被固定部381对置的部位。在从光出射侧观察各个保持部件支承部62时,该引导面63呈圆弧状。换言之,引导面63形成为圆柱的外周部分的一部分那样的形状。
该引导面63的圆弧的中心被设定为与偏振元件342的光轴中心大体一致。而且,在对上述操作部376进行操作时,被固定部381沿着引导面63滑动,由此,该引导面63进行引导,使得偏振元件342以及保持部件36以该光轴中心为中心沿周向转动。
一对突起64分别从引导面63向+Y方向突出。该一对突起64在引导面63的光出射侧的位置沿着该引导面63的周向而形成。例如,从保持部件支承部62G的引导面63突出设置的一对突起64沿着+Z方向排列。如上所述,这样的一对突起64插入于引导孔382,对保持部件36的转动进行引导并且限定该保持部件36的转动范围。
图8是示出销65熔融而将保持部件36固定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在图8示出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朝向与图6以及图7大致相同。
销65相当于本发明的突出部,由合成树脂等可熔融的材料形成。该销65从各引导面63向+Y方向突出,贯插上述孔部383或者孔部383B。在调整了保持部件36的位置之后,这样的销65被红外线照射装置(省略图示)照射红外线并且从+Y方向侧被按压。由此,如图8所示,销65的熔融物65A进入孔部383、383B的凹凸3831,填埋该凹凸3831与销65之间的间隙,并且从+Y方向侧覆盖该孔部383、383B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保持部件36被热铆接于保持部件支承部62而固定,上述周向上的转动被限制,并且以销65的中心轴(沿着+Y方向的轴)为中心的转动被限制。
如图6~图8所示,螺纹孔66形成于夹在一对突起64之间的位置处。该螺纹孔66是安装有固定部件(省略图示)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件沿着-Y方向贯插上述引导孔382。作为这样的固定部件,例示了螺钉,通过将该螺钉固定于螺纹孔66而将保持部件36固定于保持部件支承部62。
另外,如果保持部件36通过热铆接而固定,则不使用螺纹孔66。在由于某种原因而需要将保持部件36拆下,并将该保持部件36再次固定于保持部件支承部62时,使用该螺纹孔66。
一对引导部67分别设置于保持部件支承部62B、62R。该一对引导部67位于比引导面63靠光入射侧(保持部件支承部62B的-Z方向侧,保持部件支承部62R的+Z方向侧)的位置,与该引导面63连接。而且,一对引导部67与上述被固定部381的端缘抵接,对保持部件36的转动进行引导并且限制该保持部件36向光入射侧的移动。另外,由于也通过上述一对突起64来引导保持部件36的转动,因此,也可以没有这一对引导部67。
通过将位置调整后的保持部件36固定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能够将偏振元件342配置于合适的位置,能够通过图像投射装置3投射对比度高的图像。
[光学装置的制造工序]
图9是示出图像投射装置3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以下,对图像投射装置3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进行说明。该制造工序包含本发明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这里所说的光学装置具有:作为光学元件的偏振元件342;保持该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36;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4,该保持部件36被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
如图9所示,在该制造工序中,首先,配置光学部件用壳体4(盖部件6)的上述保持部件支承部62(62R、62G、62B)中的、保持位置调整的要求较高的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36A(步骤S1)。在上述例子中,为了易于使人进行视觉确认,还将来自放电光源灯的出射光量多的绿色光用的偏振元件342G作为位置调整的要求较高的偏振片,将保持该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36A配置于保持部件支承部62G。此时,可以将保持位置调整的要求较低的偏振元件342(例如偏振元件342B、342R)的保持部件36B配置于对应的保持部件支承部62。
接下来,将夹具从-Y方向侧插入于操作部376等,对该操作部376进行操作,使保持部件36A以偏振元件342的光轴中心为中心沿周向转动,进行偏振元件342以及保持部件36A的位置调整(步骤S2)。在该位置调整中,例如,测量偏振元件342的通过光量并使保持部件36从上述转动范围的一端转动至另一端,并根据该通过光量的峰值来确定偏振元件342的配置位置。而且,以使偏振元件342位于所确定的配置位置的方式使保持部件36A再次转动。
然后,通过红外线照射装置(省略图示)从+Y方向侧向贯插于在上述步骤S2中调整了位置后的保持部件36A的孔部383中的销65(突出部)照射红外线,并从+Y方向侧按压该销65而使其熔融,通过热铆接将该保持部件36A固定于保持部件支承部62(步骤S3)。在该保持部件36A固定之前,不将上述夹具或手从操作部376拿开。由此,抑制了在保持部件36A的固定结束之前,该保持部件36A偏移。
另外,在该步骤S3中,在其他保持部件36B配置于对应的保持部件支承部62的情况下,可以使贯插于该保持部件36B的孔部383B中的销65熔融,并通过热铆接将该保持部件36B固定。
这样,保持部件36和偏振元件342被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盖部件6)。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以及上述制造方法,起到了以下的效果。
在保持部件36A中,操作部376位于作为与被该保持部件36A保持的偏振元件342G的光轴交叉的方向的-Y方向的一端侧(-Y方向侧),被固定部381位于另一端侧(+Y方向侧)。由此,在将保持部件36A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时,能够通过夹具等对操作部376进行操作,并将被固定部381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因此,由于能够将保持部件36A不相对于调整后的位置偏移地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该保持部件36A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并且能够防止基于螺钉的固定时容易产生的位置偏移,能够节省对保持部件36A相对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位置进行再次调整的时间精力。因此,能够简化具有保持部件36A和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光学装置以及图像投射装置3的制造工序。
保持部件36A中的被固定部381具有孔部383,该孔部383形成为在该保持部件36A的转动方向上具有长径的长孔状,盖部件6具有作为突出部的销65,该销65贯插于该孔部383。该销65由可熔融的材料形成。由此,通过在销65贯插于孔部383的状态下,使该销65熔融,能够通过热铆接将保持部件36A固定于盖部件6。因此,与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保持部件36A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并且能够抑制由于螺钉紧固而导致的保持部件36A的移位。
另外,由于保持部件36B也具有供销65贯插的孔部383B,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将该保持部件36B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
孔部383在内缘具有凹凸3831。由此,销65的熔融物65A进入凹凸3831,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保持部件36A从调整后的位置移位。因此,能够将保持部件36A稳定地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另外,关于保持部件36B也同样如此。
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盖部件6具有作为固定部的螺纹孔66,贯插于引导孔382的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该螺纹孔66。由此,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将保持部件36A拆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保持部件36A再次固定于盖部件6。因此,能够提高保持部件以及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再次调整时的作业性。关于保持部件36B也同样如此。
保持部件36A具有:元件支承部37,其具有支承作为光学元件的偏振元件342G的支承面37A;以及延伸部38,其在该元件支承部37的+Y方向侧的端部向与支承面37A交叉的方向延伸。其中,元件支承部37在-Y方向侧的端部具有上述操作部376,延伸部38具有上述被固定部381。由此,能够使操作部376与被固定部381可靠地分开。因此,能够容易地通过操作用的夹具和固定用的夹具对这些操作部376和被固定部381同时实施操作。
光学部件用壳体4具有:保持部件支承部62,其将保持部件36A支承为能够沿着以偏振元件342的光轴为中心的周向转动;以及一对突起64,它们从该保持部件支承部62突出。此外,保持部件36A具有供该一对突起64插入的引导孔382,该引导孔382具有沿着该周向的长径。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保持部件36A沿着上述周向转动。此外,能够抑制保持部件36A向其他方向(例如沿着偏振元件342的光轴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保持部件36A的位置调整操作。
投影仪1具有光源装置30、光调制装置343以及配置于光源装置30与这些光调制装置343之间的作为光学部件的均匀化装置31、颜色分离装置32、中继装置33和场透镜341。而且,光学部件用壳体4收纳这些光学部件。此外,被保持部件36A保持的光学元件是配置于光调制装置343的光入射侧的入射侧偏振元件342。
由此,保持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36A在该偏振元件342的位置被调整之后被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因此,能够将该偏振元件342固定于合适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所投射的图像的对比度。
具有偏振元件342、保持该偏振元件342的保持部件36A以及固定有该保持部件36A的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光学装置通过包含上述工序在内的制造工序而制造。由此,能够简化该光学装置的制造工序,并且简化图像投射装置3的制造工序。此外,保持部件36A被操作部367把持并且通过热铆接等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因此,与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保持部件36A固定于该壳体4,并且能够抑制在螺钉的紧固时容易产生的保持部件36A的移位。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6(36A、36B)保持入射侧偏振元件342作为光学元件。但是,不限于此,光学元件也可以具有其他特性。例如,当在光调制装置343的光入射侧或者光出射侧配置有光学补偿元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过保持部件36保持该光学补偿元件的结构。此外,保持部件36所保持的偏振元件不限于入射侧偏振元件,也可以是位于其他部位的偏振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保持部件36A保持偏振元件342G,并对保持部件36A相对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偏振元件342G的位置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偏振元件342B、342R被相对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的移动(沿着上述周向的移动)受限制的保持部件36B保持而固定于该光学部件用壳体4。但是,不限于此,在相对于偏振元件342B、342R的位置调整的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保持部件36A作为保持这些偏振元件342B、342R的保持部件,并如上述那样实施位置调整。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在盖部件6上设置了具有与保持部件支承部62G同样的结构的保持部件支承部62B、62R,因此,与保持偏振元件342G的保持部件36A同样地,能够在对保持偏振元件342B、342R的保持部件36A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该保持部件36A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盖部件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6A在与入射到作为光学元件的偏振元件342的光的行进方向(在保持偏振元件342G的保持部件36A中为+X方向)交叉的方向(-Y方向)的一端侧(-Y方向侧)具有操作部376,在另一端侧(+Y方向侧)具有被固定部381。但是,限定这些被固定部381以及操作部376的位置的方向当然可以根据保持部件36A的配置和结构而发生改变。即,该方向也可以不是沿着-Y方向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部件6具有作为突出部的销65,保持部件36A、36B具有供该销65贯插的孔部383、383B。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盖部件6具有孔部,保持部件具有销的结构。而且,销也可以不由可熔融的材料形成,突出部只要能够贯插孔部,则也可以不是销。即,保持部件不限于通过热铆接而固定于壳体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法(例如,使用螺钉等固定部件的固定)而固定于壳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孔部383、383B的内缘形成有凹凸3831。该凹凸3831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弧状,也可以是锯齿状等其他形状。即,只要通过熔融物65A来限制保持部件36A、36B沿着上述周向的移动,则凹凸3831的形状没有要求。此外,只要能够适当地将保持部件36A、36B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壳体4,则该凹凸3831也可以不存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用壳体4(盖部件6)具有螺纹孔66作为固定部,保持部件36A、36B借助作为固定部件的螺钉而固定于该螺纹孔66。但是,不限于此,螺纹孔66也可以不存在。此外,只要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将保持部件固定于作为壳体的光学部件用壳体,则固定部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固定部件也不限于螺钉。
此外,光学部件用壳体4构成为具有部件收纳部件5以及盖部件6,该盖部件6以将上述开口部51的一部分封闭的方式安装于该部件收纳部件5。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壳体的光学部件用壳体的结构以及形状没有要求。例如,只要保持部件36能够安装于部件收纳部件5,则盖部件6也可以不存在。即,光学部件用壳体中的保持部件的安装位置能够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6A、36B具有元件支承部37以及延伸部38,该延伸部38从该元件支承部37中的+Y方向侧的端部朝向与支承面37A交叉的方向延伸。而且,操作部376位于该元件支承部37的-Y方向侧的端部,被固定部381配置于位于+Y方向侧的延伸部38。但是,不限于此,被固定部也可以位于元件支承部的+Y方向侧的端部。而且,在保持部件中,这些操作部以及被固定部只要位于与入射到光学元件的光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即可,这些操作部以及被固定部的位置也可以不是保持部件的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76构成为具有大致梯形的缺口,被固定部381形成为从光出射侧观察时呈圆弧状。但是,不限于此,操作部376以及被固定部381的形状以及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操作部376只要能够与夹具卡合,则也可以是大致矩形形状的缺口,还可以是大致圆形形状的孔。并且,例如,只要不限制该保持部件36A的转动,则保持部件36A的被固定部381也可以是平板状的。由于保持部件36B未进行位置调整,因此,该保持部件36B的操作部376也可以不存在,该保持部件36B的被固定部38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支承部62具有一对突起64,保持部件36A、36B具有供该一对突起64插入的引导孔382。但是,不限于此,一对突起64以及引导孔382也可以不存在,此外,即使在设置有突起64的情况下,该突起64只要至少存在1个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备分别具有液晶面板的3个光调制装置343(343B、343G、343R)。但是,不限于此,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2个以下或者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投射装置3构成为图1所示的大致L字状。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大致U字状等其他布局。此外,用于图像投射装置3的光学部件不限于上述部件,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343具有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不同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但是,不限于此,光调制装置343也可以具有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此外,只要是能够对入射光束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则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具有微镜的器件(例如,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等的装置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Claims (9)

1.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学元件;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光学元件;以及
壳体,其安装有所述保持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操作部,其接受对该保持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操作;以及
被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操作部和所述被固定部分别位于与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固定部具有孔部,
所述壳体具有贯插所述孔部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由可熔融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的内缘具有凹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固定部,贯插所述保持部件的固定部件固定于该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元件支承部,其具有支承所述光学元件的支承面;以及
延伸部,其在所述元件支承部的所述另一端侧,在与所述支承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元件支承部在所述一端侧具有所述操作部,
所述延伸部具有所述被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保持部件支承部,其将所述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在以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转动;以及
突起,其从所述保持部件支承部突出,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引导孔,该引导孔具有沿着所述周向的长径,所述突起插入在该引导孔中。
7.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装置;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
光学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光调制装置之间,
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光学部件,
所述光学元件是配置于所述光调制装置的光入射侧的偏振元件。
9.一种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光学装置具有:光学元件;保持部件,其保持该光学元件;以及壳体,其安装有该保持部件,该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配置所述保持部件,
对在所述保持部件中位于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交叉的方向的一端侧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进行调整,
使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贯插所述保持部件的突出部熔融,而将所述保持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CN201810126389.2A 2017-03-10 2018-02-08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85725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6226 2017-03-10
JP2017046226A JP6874433B2 (ja) 2017-03-10 2017-03-10 光学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2501A true CN108572501A (zh) 2018-09-25

Family

ID=6344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26389.2A Pending CN108572501A (zh) 2017-03-10 2018-02-08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59833A1 (zh)
JP (1) JP6874433B2 (zh)
CN (1) CN10857250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675347U (zh) * 2020-09-03 2021-03-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机构及投影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2000A (zh) * 1999-07-23 2001-01-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928701A (zh) * 2005-09-09 2007-03-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
CN101558353A (zh) * 2006-12-14 2009-10-14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调节机构、液晶显示器和投影显示器
CN102692796A (zh) * 2011-03-23 2012-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JP2015152843A (ja) * 2014-02-18 2015-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6418B2 (ja) * 2001-05-09 2009-03-1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樹脂正立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18222B2 (en) * 2003-05-12 2006-10-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protector
JP4158719B2 (ja) * 2004-02-18 2008-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171485A (ja) * 2005-12-21 2007-07-05 Seiko Epson Corp 偏光素子、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190546B2 (ja) * 2006-05-02 2008-12-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825000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光学部品の接着固定方法および光学装置
JP2017027046A (ja) * 2015-07-16 2017-0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2000A (zh) * 1999-07-23 2001-01-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928701A (zh) * 2005-09-09 2007-03-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
CN101558353A (zh) * 2006-12-14 2009-10-14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调节机构、液晶显示器和投影显示器
CN102692796A (zh) * 2011-03-23 2012-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
JP2015152843A (ja) * 2014-02-18 2015-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59833A1 (en) 2018-09-13
JP2018151461A (ja) 2018-09-27
JP6874433B2 (ja)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82551B2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EP1006734A2 (en) Projector and lamp unit
JP4404113B2 (ja) 補償素子調整機構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EP3719570A1 (en) Projector
CN102692796B (zh) 投影机
CN106886101B (zh) 液晶显示单元和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00426133C (zh) 光学组合体以及投影机
CN100523997C (zh) 投影型映像显示装置
CN108572501A (zh)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制造方法
JP5084242B2 (ja) 光学素子調整機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9169046A (ja) 補償素子調整機構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798196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8894221B2 (en) Projector having a replaceable light source device
JPWO2002055925A1 (ja) 光源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リフレクタの焦点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検出装置、焦点位置検出用光源、放電ランプの発光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検出装置、放電ランプとリフレクタとの位置決め方法および位置決め装置
CN107037678B (zh) 位置检测装置、光学装置、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JP2003075696A5 (ja) 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プロ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品位置調整治具
JP4158835B2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3736372B2 (ja) 照明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照明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装置、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照明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H1172844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投写型液晶表示装置、之に用いられるランプユニット、ランプ構成体及びランプ、ランプ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ランプユニットの光軸調整用治具、並びにコネクタ装置
JP5861330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4246052A (ja) 反射ミラー位置調整治具、およ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2214701A (ja) 光照射装置、光変調装置の固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622332B2 (ja)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2023024892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光学部品調整装置
JPH1172842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