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1911A -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1911A
CN108561911A CN201810192490.8A CN201810192490A CN108561911A CN 108561911 A CN108561911 A CN 108561911A CN 201810192490 A CN201810192490 A CN 201810192490A CN 108561911 A CN108561911 A CN 108561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ake
sprue
air
intake duct
smok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24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健
陈金鑫
赵涛
行晓亮
彭定元
黄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924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1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1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1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ooking fum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oking range e.g. downdraf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80Apparatu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6/00Aspects relating to 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overed by group H05B6/00
    • H05B2206/0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流风道及微波炉,所述气流风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且包括主流道和进气道。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进气道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两端的烟气入口和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气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气出口排出。本发明可以减小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内的能量损失,而提高气流自所述气流风道内通过的效率。

Description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烹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微波炉同时具有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的功能,比如壁挂式微波炉通常安装在炉灶上方,一般能够同时进行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此类微波炉内部一般设有供抽吸的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微波炉内部的烟气通道均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隔板而隔设形成,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烟气通道中拐角较多,烟气流经烟气通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风道及微波炉,旨在减小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内的能量损失,而提高气流自所述气流风道内通过的效率。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流风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所述气流风道包括:
主流道,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气出口;以及,
进气道,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两端的烟气入口和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气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气出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呈夹角设置,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交界处呈弯曲流道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为所述烟气入口,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为所述进气道出口;
所述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所述主流道具有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气道的远端,其中,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气出口设于所述远端。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侧壁、下侧壁以及近端壁和远端壁。
优选地,所述烟气出口设于所述上侧壁,且位于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远端壁的交界处。
优选地,所述远端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气出口流出;和/或,
所述主流道入口位于所述近端的靠下区域,且设置在所述近端壁、所述前侧壁、后侧壁或者所述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主流道入口进入的气流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气入口对应为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上下方向贯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前后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烟气入口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在前后向上偏离所述主流道设置,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主流道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进气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烟气入口段、以及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主流道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优选地,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的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入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对的方向为外侧,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内侧;
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朝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
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的部分,对应朝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其中,T1、T2、T3、T4的取值均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一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其中,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均设于所述近端壁;或者,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均设于所述下侧壁;或者,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壁。
优选地,所述气流风道还包括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气道连通的辅助烟气入口,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进气道延伸以形成辅助烟气出口。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为所述烟气入口,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为所述进气道出口;
所述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所述主流道具有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气道的远端,其中,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气出口设于所述远端;
所述辅助烟道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的下端口为所述辅助烟气入口,且所述辅助烟气入口与所述进气道下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入口对应为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在前后向上间隔分布,且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入口设置;
所述辅助烟道的辅助烟气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积与所述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
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积与所述烟气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
所述烟气出口的面积与所述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
所述烟气出口的面积与所述烟气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和/或所述主流道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微波炉,包括:
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限定出内壁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气流风道,包括主流道和进气道,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进气道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两端的烟气入口和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气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气出口排出,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对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共同形成气流通路;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路上,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风道向所述出风口输送。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和/或,
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侧壁,所述烟气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内壁腔的后侧壁相连,或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烟气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流风道还包括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的下端口为辅助烟气入口,且所述辅助烟气入口与所述进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辅助烟道的上端为辅助烟气出口;
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所述辅助烟气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微波炉的内壁腔内设置独立的气流风道,并且,由于进气道与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从而防止烟气在微波炉内流动的过程中发生涡流,进而可以减小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内的能量损失,而提高气流自所述气流风道内通过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微波炉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微波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提供的微波炉中的气流风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提供的微波炉中的气流风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气流风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提供的微波炉中的气流风道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提供的微波炉中的气流风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提供的微波炉中的气流风道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内部的烟气通道均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隔板104而隔设形成,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烟气通道中拐角较多,烟气流经烟气通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波炉,图2和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微波炉的一实施例。如图所示,所述微波炉包括外壳101(图示中所述外壳101只示出部分,所述外壳101的顶壁和两旁侧壁移除掉以便观察内部结构)、内壳102、气流风道103和风机105,所述外壳101和所述内壳102之间限定出内壁腔100,所述外壳101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风道103具有烟气入口21和烟气出口11,所述烟气入口21和所述烟气出口11对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共同形成气流通路。所述风机105设于所述气流通路上,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风道103向所述出风口输送。
所述气流风道103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100,所述气流风道103包括主流道1和进气道2。所述主流道1设有主流道入口18和烟气出口11,其中,所述烟气出口11用以与设于所述微波炉的外壳101上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气道2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2的两端的烟气入口21和进气道出口24,其中,所述烟气入口21与设于所述外壳101上的入风口连通,所述进气道出口24与所述主流道入口18连通,所述进气道2与所述主流道1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气入口21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2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1,且自所述烟气出口11排出。
通过在微波炉的内壁腔100内设置独立的气流风道103,并且,由于进气道2与主流道1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使得自所述烟气入口21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2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1,从而防止烟气在微波炉内流动的过程中发生涡流,进而可以减小气流在所述气流风道103内的能量损失,而提高气流自所述气流风道103内通过的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2沿上下向延伸,且设置所述外壳101和所述内壳102处在左右方位的相邻两旁侧壁之间。所述风机105可以设置于所述气流风道103内,也可以设于所述气流风道103外的所述气流通路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05设于所述气流风道103外且位于烟气入口21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气入口21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105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通过法兰装置连接简单且可靠。
所述出风口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101的后侧壁,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101的顶壁,当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01的后侧壁时,所述烟气出口11可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内壁腔的后侧壁相连;当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01的顶壁时,所述烟气出口11可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101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101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5连接,通过螺接件将所述烟气出风口安装至所述外壳101安装方便且可靠。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101的顶壁上,且所述烟气出口11通过螺接件与设于所述外壳101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5连接。
因所述气流风道103布设在所述微波炉的内壁腔100,并且所述气流风道103的烟气入口21和烟气出口11布设在所述微波炉的不同侧壁上,故而所述进气道2与所述主流道1通常呈夹角设置,而在该夹角处通常气流在此因需要改变角度,而容易发生湍流,故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进气道2与所述主流道1的交界处呈弯曲流道设置,以减小在该夹角处的气流损失。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2沿上下向延伸,所述进气道2的下端口为所述烟气入口21,所述进气道2的上端口为所述进气道出口24。所述主流道1沿左右向延伸,所述主流道1具有与所述进气道2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气道2的远端,其中,所述主流道入口18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气出口11设于所述远端,如此,所述主流道1自所述微波炉的左右方位上的一侧延伸至较中间的位置,以方便所述烟气出口11的布置。
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因所述进气道2设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右侧的相邻两旁侧壁之间,故而,所述主流道1的右端为近端,左端为远端,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所述进气道2可设于所述外壳101和所述内壳102处在左侧的相邻两旁侧壁之间,所述主流道1的左端为近端而右端为远端。所述主流道1具体包括前侧壁12、后侧壁13、上侧壁14、下侧壁15以及近端壁16(对应本实施例为左端壁)和远端壁17(对应本实施例为右端壁)。
所述烟气出口11设置在所述远端,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制,可以设置在所述上侧壁1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后侧壁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出口11设于所述上侧壁14,且位于所述上侧壁14与所述远端壁17的交界处,如此可以方便烟气顺着所述远端壁17自所述烟气出口11流出。
为了减小烟气在靠近所述烟气出口11处的阻力,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壁17与所述下侧壁15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气流风道103内的气流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17导流自所述烟气出口11流出。所述远端壁17与所述下侧壁15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能引导烟气逐渐改变流向,从而减小烟气从烟气出口11排出时受到的阻力。
所述主流道入口18设置在所述主流道1的近端,具体设置位置视实际需要而异,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入口18位于所述近端的靠下区域,且设置在所述近端壁16、所述前侧壁12、所述后侧壁13或者所述下侧壁15。所述上侧壁14与所述近端壁16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主流道入口18进入的气流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壁14与所述近端壁16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能引导烟气流经该部位时逐渐改变流向。
所述进气道2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2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的烟气入口21对应为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并且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入口对应与相应的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对接。
为了方便所述气流风道103的安装,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2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沿上下方向贯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安装时,可直接将所述连接板4通过例如螺接件与所述内壁腔的内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风机105的外罩的出风端)连接,连接方便且可靠。
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的排布方式,具体视实际需要而异,例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道22和所述第二进风道23位于所述外壳101和所述内壳102处在左右方位的相邻两旁侧壁之间,故而将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设置为前后向并排设置,如此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排布合理且紧凑。
为使烟气在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中流动的过程中,以及在从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流至主流道1的过程中,流向只发生平缓地改变而不会发生剧变,从而减小烟气在气流风道103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2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烟气入口段221、以及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221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22,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221在前后向上偏离所述主流道1设置,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221与所述第一连接段22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222与所述主流道1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道23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烟气入口段231、以及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231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32,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23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23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232与所述主流道1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为了使得所述气流风道在排布上更合理利用空间,通常将所述主流道1与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在前后方向上呈一定的错开设置,具体地,如图4、以及图6~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24设置(在各实施例中,均为朝前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24),且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1的入口设置,如此设置,所述气流风道103在所述微波炉内的布置较为紧凑,并且,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入口都是朝同一侧偏离,如此方便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内的两股烟气汇入所述主流道1内,避免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之间存在较大的夹角而导致汇入时,气流相互干扰较大。
除所述进气道2与所述主流道1的连接处外,进气道2的形状也对烟气受到的阻力影响较大。为更好地保证烟气在气流风道103内的平缓流动,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相互背对的方向为外侧,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内侧。所述第一进气道22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221的部分,对应呈朝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23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231的部分,对应朝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设置为多段样条曲线状,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平滑而阻力小。
具体地,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其中,T1、T2、T3、T4的取值均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样条曲线的张度的取值越大,相应的样条曲线越趋近于直线,烟气在样条曲面内流动会越平缓。但样条曲线的张度取值不宜过大,样条曲线过于趋近于直线不利于改变烟气的流向,进而会不利于气流风道103在微波炉的主壳体内部布置。T1、T2、T3、T4的取值均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既能确保烟气流动不会受到过大的阻力,也能便于气流风道103在微波炉的主壳体内部的布置。
除进气道2的形状外,设于主流道1的烟气进入位置对于烟气进入主流道时受到的阻力存在影响,尤其对于多股烟气汇流入主流道1的情况而言,设于主流道1的烟气进入位置对于烟气汇流时受到的阻力存在较大影响。在发明的实施例中,对应两个进风道方案情况,主流道1的烟气进入位置有不同的设置,具体如下:
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均设于所述近端壁16,如此两者可并行自近端壁16汇入至所述主流道1,这样设置利于减小从第一主流道入口进入主流道1的烟气与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进入主流道1的烟气的之间汇流夹角,从而减小烟气于所述主流道1的近端后部汇流所受到的阻力。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均设于所述下侧壁15,如此两者可并行自下侧壁15汇入至所述主流道1,这样设置利于减小从第一主流道入口进入主流道1的烟气与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进入主流道1的烟气的之间汇流夹角,从而减小烟气于所述主流道1的近端下部汇流所受到的阻力。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前侧壁12,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壁16,如此可以缩短所述第一进气道22的长度,进而缩短烟气行程,以减小烟路行程中的气流损耗。
除了设置主流道1和进气道2外,所述气流风道103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辅助烟道3。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风道103还包括辅助烟道3,所述辅助烟道3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气道2连通的辅助烟气入口33,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进气道2延伸以形成辅助烟气出口34,所述外壳101上对应所述辅助烟道出口34设有辅助出风口101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堵塞和连通辅助烟道3,以适应不同的场合需要,从而增加气流风道103的通用性。
本发明对辅助烟道3的连接位置、以及延伸方向不作限制。在基于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且在基于“所述进气道2沿上下向延伸,所述进气道2的下端口为所述烟气入口21,所述进气道2的上端口为所述进气道2出口;所述主流道1沿左右向延伸,所述主流道1具有与所述进气道2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气道2的远端,其中,所述主流道入口18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气出口11设于所述远端”的基础上,所述辅助烟道3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3的下端口为所述辅助烟气入口33,且所述辅助烟气入口33与所述进气道2下端连通,所述辅助烟道3的上端口为辅助烟气出口34。所述辅助烟气入口33与所述进气道2下端连通,使得烟气进入烟气入口21后,可以直接通过辅助烟道3排出,从而可以减小烟气经气流风道103排出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所述辅助出风口1011设置的位置视实际需要而异,故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1的前侧壁内还形成有腔体,以引导烟气流动,所述辅助出风口1011设于所述前侧壁的上端且与所述腔体连通(并且具体地,所述前侧壁呈中空设置且在其上端设有格栅,以形成所述辅助出风口1011),所述辅助烟气出口34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101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烟道3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辅助烟道进烟段31、以及自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31朝远离所述主流道1延伸的辅助烟道出烟段32,烟气在辅助烟道3内流动受到的阻力也会影响用户利用微波炉抽吸烟气的使用体验,为了减小烟气在所述辅助烟道3内流动过程中的动能损失,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31与所述辅助烟道出烟段32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
基于所述设置有两个进气道2的实施例,如图4、以及图6~9所示,所述进气道2包括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3的入口对应为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在前后向上间隔分布,且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入口18设置,也即在主流道1靠近所述微波炉的内壁腔的后壁面设置的情况下,第二烟气入口靠后设置,第一烟气入口靠前设置。为便于微波炉朝前排放烟气,在如图4、以及图6~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烟道3的辅助烟气入口33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2的下端连通。
为尽量减小所述气流风道103由于流道扩张、收缩带来的流动损失,可以设置所述主流道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主流道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的烟气入口21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气出口1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气出口1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2和第二进气道23的烟气入口21的面积之和相当。
本发明对于所述气流风道103的截面形状不作限制,所述进气道2和/或所述主流道1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具体视实际需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2和/或所述主流道1的截面呈大致呈方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气流风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风道包括:
主流道,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气出口;以及,
进气道,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两端的烟气入口和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气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气出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呈夹角设置,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交界处呈弯曲流道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为所述烟气入口,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为所述进气道出口;
所述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所述主流道具有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气道的远端,其中,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气出口设于所述远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包括前侧壁、后侧壁、上侧壁、下侧壁以及近端壁和远端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出口设于所述上侧壁,且位于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远端壁的交界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气流风道内的气流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气出口流出;和/或,
所述主流道入口位于所述近端的靠下区域,且设置在所述近端壁、所述前侧壁、后侧壁或者所述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主流道入口进入的气流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气入口对应为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上下方向贯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对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前后并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烟气入口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在前后向上偏离所述主流道设置,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主流道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二进气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烟气入口段、以及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主流道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的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入口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对的方向为外侧,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内侧;
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烟气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朝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
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段的部分,对应朝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其中,T1、T2、T3、T4的取值均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一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其中,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均设于所述近端壁;或者,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均设于所述下侧壁;或者,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风道还包括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气道连通的辅助烟气入口,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进气道延伸以形成辅助烟气出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为所述烟气入口,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为所述进气道出口;
所述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所述主流道具有与所述进气道连接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进气道的远端,其中,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气出口设于所述远端;
所述辅助烟道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的下端口为所述辅助烟气入口,且所述辅助烟气入口与所述进气道下端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入口对应为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所述第一烟气入口和第二烟气入口在前后向上间隔分布,且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二烟气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入口设置;
所述辅助烟道的辅助烟气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积与所述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
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积与所述烟气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
所述烟气出口的面积与所述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
所述烟气出口的面积与所述烟气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和/或所述主流道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
20.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限定出内壁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气流风道,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对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共同形成气流通路;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路上,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风道向所述出风口输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和/或,
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侧壁,所述烟气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内壁腔的后侧壁相连,或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烟气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风道还包括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的下端口为辅助烟气入口,且所述辅助烟气入口与所述进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辅助烟道的上端为辅助烟气出口;
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所述辅助烟气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
CN201810192490.8A 2018-03-08 2018-03-08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Pending CN108561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2490.8A CN108561911A (zh) 2018-03-08 2018-03-08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2490.8A CN108561911A (zh) 2018-03-08 2018-03-08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1911A true CN108561911A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3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2490.8A Pending CN108561911A (zh) 2018-03-08 2018-03-08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191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2580A (en) * 1985-03-12 1987-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system for a cooking apparatus
DE10221314A1 (de) * 2002-05-08 2003-12-04 Berbel Abluft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wirkungsvollen Abscheiden von Schwebteilchen aus einem Luftstrom
CN202470159U (zh) * 2011-12-21 2012-10-0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机的风道
CN203837048U (zh) * 2014-04-21 2014-09-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204923114U (zh) * 2015-08-28 2015-12-3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5402788A (zh) * 2015-12-28 2016-03-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装置
CN205690456U (zh) * 2016-05-20 2016-11-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WO2017206240A1 (zh) * 2016-05-30 2017-12-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08312472U (zh) * 2018-03-08 2019-01-0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2580A (en) * 1985-03-12 1987-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system for a cooking apparatus
DE10221314A1 (de) * 2002-05-08 2003-12-04 Berbel Abluft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m wirkungsvollen Abscheiden von Schwebteilchen aus einem Luftstrom
CN202470159U (zh) * 2011-12-21 2012-10-0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油烟机的风道
CN203837048U (zh) * 2014-04-21 2014-09-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204923114U (zh) * 2015-08-28 2015-12-3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5402788A (zh) * 2015-12-28 2016-03-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烹饪装置
CN205690456U (zh) * 2016-05-20 2016-11-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WO2017206240A1 (zh) * 2016-05-30 2017-12-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08312472U (zh) * 2018-03-08 2019-01-0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219B (zh) 一种油烟引导型吸油烟机
CN208312472U (zh)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CN106194856A (zh) 无叶风扇的机头和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205505131U (zh) 助吸吸油烟机
CN206037173U (zh) 一种油烟引导型吸油烟机
CN209655680U (zh) 一种暖风式均温酒柜
CN209018489U (zh) 一种烤箱结构
CN108561911A (zh)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CN108980947A (zh) 吸油烟机
CN106594833A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引射辅助装置
CN206291282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7884925U (zh)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CN20817046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7220685U (zh) 蒸汽泡破泡组件和饭煲盖体及电饭煲
CN115388444A (zh) 一种烟机头及集成灶
CN101943436A (zh) 一种小太阳取暖器的余、废热再利用结构
CN110939947A (zh) 一种具有导风装置的集成灶
CN105783040B (zh) 燃气炉
CN108167879A (zh) 加热烹饪器具
CN208382268U (zh)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CN207884921U (zh) 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CN108235484A (zh)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CN207936205U (zh) 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CN208332353U (zh) 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CN208139273U (zh) 一种分气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