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2268U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82268U CN208382268U CN201820321381.7U CN201820321381U CN208382268U CN 208382268 U CN208382268 U CN 208382268U CN 201820321381 U CN201820321381 U CN 201820321381U CN 208382268 U CN208382268 U CN 2083822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let
- flue
- channel
- air inlet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流管道及微波炉,气流管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气流管道包括主流道、进气道和辅助烟道,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道出口,进气道具有位于进气道的两端的烟道入口和进气道出口,其中,进气道出口与主流道入口连通,进气道与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进气道平缓流入主流道,且自烟道出口排出,辅助烟道的一端为与进气道连通的辅助烟道入口,另一端形成辅助烟道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在抽吸油烟时,不易产生阻碍烟气流动的涡流,提高了抽吸油烟的效率,同时,辅道设计增加了气流管道的通用性,使得气流管道能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微波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微波炉同时具有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的功能,比如壁挂式微波炉通常安装在炉灶上方,一般能够同时进行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此类微波炉内部一般设有供抽吸的烟气通过的气流管道。现有技术中,如图1 所示,微波炉内部的气流管道均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隔板而隔设形成,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气流管道中拐角较多,烟气流经气流管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管道及微波炉,旨在解决现有壁挂式微波烹饪装置的烟道空间内存在众多角区,易形成漩涡阻塞通道,且油烟抽吸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流管道,包括:
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道出口,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道出口设于所述远端;
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的烟道入口和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的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道出口排出;以及,
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气道连通的辅助烟道入口,另一端形成辅助烟道出口。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的远端壁与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主流道内的烟气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道出口流出;和/或,
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主流道入口进入的烟气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
优选地,所述辅助烟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辅助烟道进烟段、以及自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朝远离所述主流道延伸的辅助烟道出烟段,其中,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与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在前后向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第一进气道中间段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
所述第二进气道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第二进气道中间段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
所述辅助烟道的辅助烟道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一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其中,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左侧壁。
优选地,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的入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
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
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在对应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且0.5≤T1、 T2、T3、T4≤1。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上端汇合形成汇流段,所述汇流段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之间的高度差为A1,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 0.2≤A1/H≤0.3。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
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汇流段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A2,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 0.25≤A2/H≤0.45。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与第二进气通道之间的夹角为α,且20°≤α≤4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波炉,包括:
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内壳,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限定出内壁腔;
气流管道,包括主流道、进气道和辅助烟道,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道出口,所述进气道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两端的烟道入口和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道出口排出,所述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对应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烟道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共同形成气流通路;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向所述出风口输送。
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和/或,
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侧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相连,或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所述辅助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一气流管道,所述气流管道由进气道和主流道组成,进气道与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从而使得在抽吸油烟时,不易产生阻碍烟气流动的涡流,提高了抽吸油烟的效率,同时,通过在进气道的一端连接一辅助烟道,从而使得烟气的行程较短,部分烟气更容易从辅助烟道入口进入后排出,提升了抽吸油烟的效率,且辅道的设计增加了气流管道的通用性,使得气流管道能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微波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风道由多结构隔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微波炉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气流管道的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气流管道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气流管道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气流管道 | 23 | 烟道入口 |
1 | 主流道 | 24 | 进气道出口 |
11 | 第一主流道入口 | 25 | 汇流段 |
12 | 第二主流道入口 | 3 | 辅助烟道 |
13 | 烟道出口 | 31 | 辅助烟道入口 |
2 | 进气道 | 32 | 辅助烟道出口 |
21 | 第一进气道 | 33 | 辅助烟道进烟段 |
211 | 第一进气道入口段 | 34 | 辅助烟道出烟段 |
212 | 第一进气道中间段 | 200 | 微波炉 |
213 | 第一进气道出口段 | 201 | 外壳 |
22 | 第二进气道 | 2011 | 出风口 |
221 | 第二进气道入口段 | 202 | 内壳 |
222 | 第二进气道中间段 | 203 | 风机 |
223 | 第二进气道出口段 | 204 | 隔板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风道由多结构隔出)的立体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气流管道主要由隔板204、外壳201及内壳202组合隔出,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气流管道中拐角较多,烟气流经气流管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波炉200,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炉 200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请详细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波炉200包括外壳201、内壳202、气流管道100及风机203,其中,所述外壳201具有容纳腔(图未示),所述外壳201上设有进风口(图未示)和出风口2011,所述内壳202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壳201与所述内壳202限定出内壁腔(图未示),所述气流管道100设于所述内壁腔,所述气流管道100具有烟道入口23和烟道出口13,其中,烟道入口23对应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03 设于所述烟道入口23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23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203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如此设置,所述烟道入口23与所述风机203 的外罩匹配程度越好,对气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也越小)所述烟道出口13与所述出风口201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出口13与所述出风口2011 是通过螺接件相连接的,具体地,当所述出风口2011设置在所述外壳201的后侧壁时,即所述微波炉200为朝后排烟,所述烟道出口13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201的后侧壁相连,当所述出风口2011设置在所述外壳201的顶壁时,即所述微波炉200为朝上排烟,所述烟道出口13可以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201的顶壁连接,还可以是所述烟道出口13可以通过螺接件与设于所述外壳201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烟道出口13与所述出风口 2011之间的安装),以共同形成气流通路,所述风机203设于所述气流通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100向所述出风口2011输送。
所述气流管道100包括主流道1、进气道2和辅助烟道3,所述主流道1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道出口13,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道出口13设于所述远端,所述进气道2沿上下向延伸,且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的烟道入口23和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的进气道出口24,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24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2与所述主流道1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23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2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1,且自所述烟道出口13排出,所述辅助烟道3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气道2连通的辅助烟道入口31,另一端形成辅助烟道出口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01的前侧壁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所述辅助烟道出口32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201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一气流管道,所述气流管道由进气道和主流道组成,进气道与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从而使得在抽吸油烟时,不易产生阻碍烟气流动的涡流,提高了抽吸油烟的效率,同时,通过在进气道的一端连接一辅助烟道,从而使得烟气的行程较短,部分烟气更容易从辅助烟道入口进入后排出,提升了抽吸油烟的效率,且辅道的设计增加了气流管道的通用性,使得气流管道能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微波炉。
气流在所述主流道1内运动时,需经过向上转向方可从所述烟道出口13排出,在这里,为使得气流在转向时尽可能减少其与内壁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损耗,所述远端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气流管道100内的气流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至所述烟道出口13流出。同样地,由于所述进气道2与所述主流道1呈夹角设置,因而气流从所述进气道2进入所述主流道 1时也需经过转向,为尽可能减少气流碰撞内壁所产生的损耗,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主流道入口进入的气流平换导引至所述主流道1内。
为减小气流在所述辅助烟道3内运动时产生的损耗,辅助烟道3应尽可能在拐角处采取平滑过渡设置。因此,所述辅助烟道3采用以下设置:所述辅助烟道3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辅助烟道进烟段33、以及自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33 朝远离所述主流道1延伸的辅助烟道出烟段34,其中,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33 与所述辅助烟道出烟段34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在这里,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33沿上下向延伸,也即油烟刚进入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211时的运动方向,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进入所述第一烟气入口的油烟能够不经过转向进入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33中,避免了多余的拐角设置从而产生的损耗。
同样地,为减小气流在所述进气道2内运动时产生的损耗,所述进气道2 也应尽可能在拐角处采取平滑过渡设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2 包括第一进气道21和第二进气道22,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第二进气道22在前后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具体按以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21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211、第一进气道中间段212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213,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212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211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213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213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道22 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221、第二进气道中间段222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223,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222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2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223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223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在这里,所述辅助烟道3的辅助烟道入口31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下端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主流道1对应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一主流道入口11,所述主流道1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22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12;其中,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11设于所述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12设于所述下侧壁。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第一进气道21 及所述第二进气道22对应设置于所述主流道1的前侧壁及下侧壁,能够使得烟气的行程较短,因而烟气可以更容易从所述烟道入口23吸入而从所述烟道出口13排出,大大地提升了所述微波炉200的抽吸油烟的效率。
为了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第二进气道22能够汇聚到所述主流道1 的入口处,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24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均为朝前侧偏离),且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更靠近所述主流道入口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第二进气道22呈人字形设置,因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朝同一侧偏离,使得所述气流管道结构上更紧凑,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21 和第二进气道22的夹角较小而减小两者气流汇入后的相互干扰,进而便于烟气的汇聚,具有较好的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 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气道 21的外侧侧壁与所述辅助烟道入口31交界的部分呈第一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内侧侧壁处在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211的部分呈第二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外侧侧壁和内侧侧壁处在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221的部分对应呈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如此一来,使得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烟道入口23与所述主流道入口之间圆滑过渡,减少了烟气在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内的损失。
具体地,控制样条曲面一个重要的参数为曲线张度(在两固定点之间设置等长度的样条曲线,样条曲线的张度趋近于1时,样条曲线也趋近于直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 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在对应样条曲线的张度为 T4,且0.5≤T1、T2、T3、T4≤1,当样条曲线张度T1、T2、T3、T4取0.5到 1之间时,使得烟气从所述风机203排入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时有一小段缓冲段,避免了烟气直接冲击通道内壁面带来的能量损失。
一般而言,在所述主流道1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高度越小,则所述近端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的圆弧过渡设置的圆弧半径越大,从而使得缓冲效果更加明显,因此,为优化方案,我们作如下要求: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213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223的上端汇合形成汇流段25,所述汇流段25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之间的高度差为A1,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与所述主流道1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A1/H≤0.3。其中,所述汇流段25有利于减小从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中流出的气流进入所述主流道1时由于流道截面积突扩而产生的损耗。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所述汇流段25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之间的高度差视为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高度。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进气道 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高度不宜取过小,如果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高度太小,则会增加所述近端壁和所述下侧壁之间的圆弧过渡设置的圆弧长度,也就是说,气流需在拐角处运动很长一段距离,这对于烟气而言同样会带来能量损耗。
同样地,所述汇流段25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12的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A2,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与所述主流道1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5≤A2/H≤0.45。在这里,参数A2不仅可以控制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高度大小,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保持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流道面积不变,从而使气流能够更平稳地在所述第二进气道22内流动。
由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11设于所述主流道1的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12设于所述主流道1的下侧壁,所述第一进气道21与第二进气通道之间有一夹角为α,为了减少分别自所述第一进气道21及自所述第二进气道22内的气体汇入时发生较大的冲击损失,可以通过设置夹角为α的大小,使得夹角尽量小,让所述第一进气道21与第二进气通道尽量呈平行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21与第二进气通道之间的夹角为α,且20°≤α≤40°。
所述辅助烟道3的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大小和所述辅助烟道入口31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与所述辅助烟道3的上侧壁的高度差有关,具体地,所述辅助烟道入口 31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的高度差为h,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与所述辅助烟道3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L,在L大小不变的情况下,h的高度越大,则所述辅助烟道3的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比重越小。同时,所述辅助烟道3的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大小还与所述辅助烟道入口31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进气道21的烟道入口23的宽度有关,在所述第一进气道 21的烟道入口23的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所述辅助烟道入口31的宽度越大,则所述辅助烟道3排气量占比越高。以下图表列出了参数h/H和参数b/B在不同组合情况下,辅道排气量占总排气量的比例:
为使得烟气在流道内稳定、匀速流动,避免由于流道扩张或收缩而产生的损耗,对于所述主流道1、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11、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 12、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所述烟道出口 13的截面积作以下要求:所述主流道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11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12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主流道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道出口13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11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12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道出口13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21和第二进气道22的烟道入口23的面积之和相当。
所述进气道2和/或所述主流道1的界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图中仅以方形截面设置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气流管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包括:
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主流道设有主流道入口和烟道出口,所述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近端,所述烟道出口设于所述远端;
进气道,沿上下向延伸,具有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上端口的烟道入口和位于所述进气道的下端口的进气道出口,其中,所述进气道出口与所述主流道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道出口排出;以及,
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气道连通的辅助烟道入口,另一端形成辅助烟道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远端壁与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主流道内的烟气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道出口流出;和/或,
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主流道入口进入的烟气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烟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辅助烟道进烟段、以及自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朝远离所述主流道延伸的辅助烟道出烟段,其中,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与所述辅助烟道进烟段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在前后向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道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第一进气道中间段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
所述第二进气道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第二进气道中间段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
所述辅助烟道的辅助烟道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一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一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其中,
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设于所述主流道的左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的入口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
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
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在对应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且0.5≤T1、T2、T3、T4≤1。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
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上端汇合形成汇流段,所述汇流段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之间的高度差为A1,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A1/H≤0.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对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连通的主流道入口为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汇流段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A2,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5≤A2/H≤0.4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与第二进气通道之间的夹角为α,且20°≤α≤40°。
12.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内壳,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限定出内壁腔;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管道,所述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对应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烟道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共同形成气流通路;以及,
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向所述出风口输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和/或,
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侧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相连,或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所述辅助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21381.7U CN208382268U (zh) | 2018-03-08 | 2018-03-08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21381.7U CN208382268U (zh) | 2018-03-08 | 2018-03-08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82268U true CN208382268U (zh) | 2019-01-15 |
Family
ID=64974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21381.7U Active CN208382268U (zh) | 2018-03-08 | 2018-03-08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82268U (zh) |
-
2018
- 2018-03-08 CN CN201820321381.7U patent/CN2083822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87313B (zh) | 干燥装置 | |
CN109084368B (zh) | 空调器 | |
US6239419B1 (en) | Wall mounted microwave oven | |
CN107327885B (zh) | 一种分流式吸油烟机 | |
CN206674410U (zh) | 遥控器 | |
EP3252214A1 (en) | Heat pump mounting box and heat pump drier or heat pump washer-drier | |
CN105890099A (zh) | 一种送风系统及应用其的室内机和空调 | |
CN208382268U (zh)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
CN105804897B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US20200191406A1 (en) |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cooling system | |
CN208312472U (zh) |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 |
CN207936205U (zh) | 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 |
CN108235484B (zh)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
CN110939947A (zh) | 一种具有导风装置的集成灶 | |
CN219000194U (zh) | 烘干设备、清洁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 |
CN112471920A (zh) | 烹饪器具 | |
CN108561911A (zh) | 气流风道及微波炉 | |
CN216814491U (zh) | 一种换气结构及电器设备 | |
CN207884925U (zh) | 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 |
CN115654585A (zh) | 空调器 | |
CN109984633B (zh) | 一种电烤箱风道系统 | |
CN210715313U (zh) |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 |
CN208332353U (zh) | 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 |
CN211370849U (zh)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 |
CN215011020U (zh) | 一种agv通用电控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