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906B - 钓竿 - Google Patents
钓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96906B CN108496906B CN201710431767.3A CN201710431767A CN108496906B CN 108496906 B CN108496906 B CN 108496906B CN 201710431767 A CN201710431767 A CN 201710431767A CN 108496906 B CN108496906 B CN 1084969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rod section
- section
- rear end
- fi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2-Prop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2-(2-methoxy-5-methylphenyl)ethan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C)C=C1CCN SMZOUWXMTYCWNB-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6420 Lophius piscator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290 Sagittaria la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3 coating (rubb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246 common arrowhea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9 preven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A01K87/025—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telescopic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竿,即使尺寸较长,也能抑制竿尾直径的扩大,并且能防止1号竿节等的拔脱。该钓竿(10)为手竿。钓竿(10)具有1号竿节(11)~尾节(16)。1号竿节(11)相对于2号竿节(12)以伸缩形式连接。2号竿节(12)与3号竿节(13)、3号竿节(13)与4号竿节(14)、4号竿节(14)与5号竿节(15)、5号竿节与尾节(16)分别以正插接形式连接。在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涂布有防卡死材料(20)。防卡死材料(20)分散存在于所述后端部(21)。防卡死材料(20)采用已知的橡胶类涂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竿的构造。
背景技术
根据目标不同,钓竿的规格多种多样。钓竿的规格按照是否安装钓鱼用卷线器而大致分成两种。无法安装钓鱼用卷线器这一类型的钓竿被称为“手竿”。手竿通常由多个竿坯构成。各竿坯的外径及内径各不相同。各竿坯被称为“竿节”,是通过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而构成钓竿。构成竿梢的竿节的外径比其它任何竿节的外径都小。该竿节被称为“1号竿节”,与1号竿节相邻的竿节被称为“2号竿节”。同样,与2号竿节相邻的竿节被称为3号竿节,后续依次被称为4号竿节、5号竿节等。各竿节的外径从1号竿节起依次变大,有时也将外径最大的竿节特称为“尾节”,将与尾节相邻的竿节特称为“尾节上一节”。尾节是供钓鱼者抓持的竿节,通常具备握柄以便让钓鱼者容易握住尾节。
作为表示钓竿规格的要素,有被称为“调性”的要素。所谓调性,表示该钓竿上作用有弯曲力矩时的挠曲行为。调性并非决定该钓竿的优劣,而是表示其特性。决定该调性的设计上的要素种类繁多,可举出构成竿坯的材料的物性、竿坯的长度及内外径、各竿坯的连接形式等。这些要素对于实现期望调性来说是关键,钓竿的设计者是以成为预期调性的方式来设计所述各要素。竿坯的连接形式大致分为周知的“插接式”及“伸缩式”,在“插接式”的范畴中还存在多种连接形式。各连接形式分别存在设计上的优点及缺点,而设计者会采用最适于使钓竿发挥期望性能的连接形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钓竿具有竿部件(4)及竿杵(1)。竿部件(4) 是由多个竿坯以伸缩形式连接而成。在采用这种连接形式的情况下,竿坯的锥度变大,其结果使钓竿的竿尾直径也变大。该文献所公开的钓竿要解决的课题在于防止以下情况:如果竿部件(4)变长,尾节的外径便会扩大,从而导致钓鱼者难以抓持并操作竿部件(4)。作为其解决手段是设计成,在竿部件(4)的后端部设有竿杵(1),即使钓竿的全长变长,其竿尾直径也会成为固定程度以下。具体来说,竿杵(1)是由多个竿坯构成,各竿坯以其外径不会沿长度方向扩大的方式以反插接形式(鱼竿的尾端侧的竿节插入前端侧的竿节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竿杵(1)作为设置在竿部件 (4)的接头发挥功能,通过设置所述竿杵(1),钓竿整体能够实现长尺寸化,并且抑制了竿尾直径的扩大。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53-53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各竿坯以例如插接形式而非伸缩形式连接的情况下,与伸缩形式相比,能够抑制钓竿的竿尾直径扩大。但是,在采用插接形式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问题。
手竿中,钓具组件直接连结在1号竿节的前端。因此,在实钓中,当命中目标时,手竿上不仅作用有弯曲力矩,还同时作用有轴力(拉伸力)。因此,对于操作手竿的钓鱼者来说,体力负担变大,但却能体验非常刺激的垂钓。另一方面,在手竿的情况下,当命中目标时,如上所述作用有轴力,因此,如果各竿坯以插接形式连接,那么尤其会有1号竿节从2号竿节脱出的担忧。当目标为大型鱼时这种担忧更甚。
本发明是基于所述背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竿,即使尺寸较长,也能抑制竿尾直径扩大,并且能够在实钓中防止1号竿节等的拔脱。
解决问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钓竿是1号竿节相对于2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其它相邻的竿节全部以正插接形式连接。
(2)另外,本发明的钓竿是1号竿节相对于2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 2号竿节相对于3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其它相邻的竿节全部以正插接形式连接。
根据这些发明,仅1号竿节相对于2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或者1 号竿节相对于2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且2号竿节相对于3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因此,即使轴力(尤其拉伸力)作用于各竿节,1号竿节或2号竿节也不会从相邻竿节中拔脱。而且,由于其它竿节是以正插接形式连接,因此即使在多个竿节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尾节的外径。
(3)优选在所述1号竿节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2号竿节重叠的部分形成有防卡死层。另外,在所述2号竿节相对于所述3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的情况下,优选在2号竿节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3号竿节重叠的部分也涂布有防卡死层。
该构成中,成为缓冲材介置于1号竿节与2号竿节的重叠部分以及2 号竿节与3号竿节的重叠部分的状态。因此,即使假设所述轴力变大,也能防止1号竿节及2号竿节的卡死。所述防卡死层优选由橡胶类涂料或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构成。
(4)所述橡胶类涂料或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优选涂布在所述1号竿节的后端部及2号竿节的后端部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也就是说,所述橡胶类涂料或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优选以涂装部位分散存在于所述1号竿节的后端部的方式仅涂布在指定位置,在所述2号竿节相对于所述3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的情况下,优选以涂装部位分散存在于所述2号竿节的后端部的方式仅涂布在指定位置。
该构成中,由于橡胶类涂料或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分散存在,所以1 号竿节与2号竿节的接触区域、2号竿节与3号竿节的接触区域变窄。因此,能够发挥较高的防卡死效果。
(5)可在所述1号竿节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2号竿节重叠的部分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条。另外,在2号竿节相对于3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的情况下,可在所述2号竿节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3 号竿节重叠的部分也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条。
根据该构成,通过设置所述凹条,而使1号竿节与2号竿节的接触区域、2号竿节与3号竿节的接触区域变窄。因此,即使假设所述轴力变大,也能防止1号竿节及2号竿节的卡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钓竿构成为手竿的情况下,1号竿节或2号竿节不会从相邻竿节中拔脱。而且,其它竿节是以正插接形式连接,因此,即使在多个竿节连接从而钓竿变长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尾节的外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钓竿10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钓竿1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3是详细地表示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的图。
图4是表示防卡死材料20的形成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防卡死材料20的形成顺序的一例的图。
图6是钓竿1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1号竿节4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1号竿节5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钓竿
11:1号竿节
12:2号竿节
18:竿坯
20:防卡死材料
21:后端部
22:后端部
23:前端部
24:箭头
25:后端部
26:前端部
27:掩片
28:重叠区域
29:孔
30:后端部
31:前端部
41:1号竿节
42:后端部
43:防卡死材料
44:区域
51:1号竿节
52:后端部
53:槽
54:后端
55: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钓竿的一方式,当然可在不变更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变更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钓竿10的外观立体图。
该钓竿10是所谓的手竿,由6根竿坯构成。各竿坯从前端侧起依次被称为1号竿节11、2号竿节12、3号竿节13、4号竿节14、5号竿节15及 6号竿节16,6号竿节16被特称为尾节。尾节16具备握柄17,钓鱼者能够通过抓持握柄17而容易地操作钓竿10。
各竿节11~16是通过已知的方法而成形。例如,将碳纤维强化树脂片 (预浸渍体)裁剪成指定形状,并将其卷绕在心轴的周围。该预浸渍体是通过在指定温度经热处理后拔出心轴,从而烧制成圆筒状的各竿节11~17。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钓竿1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形状的图。该图示出1 号竿节11至4号竿节14。
本实施方式的钓竿10的特征在于:1号竿节11相对于2号竿节12以伸缩形式连接,2号竿节12与3号竿节13、3号竿节13与4号竿节14、4 号竿节14与5号竿节15、5号竿节与尾节16分别以正插接形式(鱼竿的前端侧的竿节插入尾端侧的竿节的方式)连接。由此,钓竿10即使是在达成具有多个竿节的长尺寸设计的情况下,尾节16的外径也不会极端地变大,而且,还能防止实钓中的1号竿节11的拔脱。
1号竿节11形成为从前端朝后端(箭头24的朝向)外径逐渐扩大的细长棒状。本实施方式中,1号竿节11具备所谓的两件式构造,具有竿坯18 及实心棒19。实心棒19是利用粘合剂等紧固在竿坯18。竿坯18的后端部的外径大于2号竿节12的前端部的内径,从2号竿节12沿长度方向(该图2中与箭头24相反的朝向)拉出的1号竿节11与2号竿节12嵌合保持。当然,1号竿节11也可不具备实心棒19,而整体形成为单一圆筒状,或者也可整体由实心棒形成。此外,虽未图示,还可在1号竿节11的前端设有细绳。
本实施方式中,1号竿节11的后端外径被设定为2.47mm~3.71mm,后端部锥度(外径锥度)被设定为2.0/1000~3.0/1000。另外,2号竿节12 的前端内径被设定为2.43mm~3.65mm,前端部锥度(内径锥度)被设定为2.0/1000~3.0/1000。进一步来说,在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设有防卡死材料20。关于该防卡死材料20,在下文详细叙述。
2号竿节12整体上形成为从前端朝后端(箭头24的朝向)外径逐渐扩大的细长棒状。2号竿节12相对于3号竿节13以正插接形式连接,因此, 2号竿节12的后端部22朝长度方向后端侧逐渐缩径。本实施方式中,该后端部22的锥度T1(外径锥度)被设定为2.3/1000~3.3/1000。3号竿节13 也是整体上形成为从前端朝后端(箭头24的朝向)外径逐渐扩大的细长棒状。2号竿节12的后端部22的最大外径大于3号竿节13的前端部23的最大内径。3号竿节13的前端部23的内径朝长度方向后端侧逐渐缩小。本实施方式中,该前端部23的锥度T2(内径锥度)被设定为2.0/1000~3.0/1000。但,T1>T2始终成立。
3号竿节13相对于4号竿节14以正插接形式连接,因此,3号竿节13 的后端部25朝长度方向后端侧逐渐缩径。本实施方式中,该后端部23的锥度T3(外径锥度)被设定为2.3/1000~3.3/1000。4号竿节14也是整体上形成为从前端朝后端(箭头24的朝向)外径逐渐扩大的细长棒状。3号竿节13的后端部25的最大外径大于4号竿节14的前端部26的最大内径。4号竿节14的前端部26的内径朝长度方向后端侧逐渐缩小。本实施方式中,该前端部26的锥度T4(内径锥度)被设定为2.0/1000~3.0/1000。但,T3 >T4始终成立。
同样,5号竿节16及尾节16也是整体上形成为从前端朝后端外径逐渐扩大的细长棒状。4号竿节14及5号竿节15以及5号竿节15及尾节16也是以正插接形式连接,4号竿节14的后端部30的外径锥度、5号竿节15 的内径锥度、5号竿节15的后端部的外径锥度、尾节16的前端部的内径锥度分别与所述T1及T2的关系或所述T3及T4的关系相同。
图3是详细地表示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的图,(a)是放大立体图, (b)是(a)的B箭头方向视图。
在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设有所述防卡死材料2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防卡死层”)。本实施方式中,该防卡死材料20是由橡胶类涂料构成,涂布在所述后端部21的指定位置。作为橡胶类涂料,例如优选 NEORABASAN(商品名:武藏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具体来说,如该图(a)所示,防卡死材料20呈薄壁圆板状,直径被设定为1.0mm~5.0mm,壁厚被设定为0.01mm~0.1mm。如该图(b)所示,防卡死材料20是沿着所述后端部21的圆周方向对称地设置在四处。当然,防卡死材料2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这四处,只要以在所述后端部21的圆周方向分散的方式配置即可。本实施方式中,防卡死材料20是沿长度方向配置在四处或三处。当然,防卡死材料20只要是沿长度方向配置在多处,其数量便无特别限定。但,防卡死材料20在长度方向配置的区域限定于1号竿节11与2号竿节 12的重叠区域28(参照图2)。此外,也可代替所述橡胶类涂料,而为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在此情况下,理想的是采用透明色类涂料。作为透明色类涂料,优选CLEAR(1638)(商品名:MIKUNI PAINT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图4及图5是表示所述防卡死材料20的形成顺序的一例的图。
如图4所示,掩片27贴附在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该掩片27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构成,壁厚为0.01mm~0.1mm。在掩片27 贯通形成有圆形的孔29。在掩片27贴附在所述后端部21的状态下,所述孔29沿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并排设置。
如图5所示,从掩片27之上涂布防卡死材料20。由此,防卡死材料 20进入所述孔29,附着在所述后端部21的外周面。防卡死材料20干燥之后,将掩片27剥离,由此,如图3所示,防卡死材料20紧固在1号竿节 11的后端部21。
图6是钓竿1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示意性地表示1号竿节11与2 号竿节12的连接部的构造。
1号竿节11相对于2号竿节12以伸缩形式连接,因此,在从2号竿节 12拉出的状态下,后端部21与2号竿节12的前端部31嵌合。在1号竿节 11配置有防卡死材料20,因此,构成1号竿节11的竿坯18不会与2号竿节12直接接触,而是防卡死材料20与2号竿节12的内壁面抵接。如上所述,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及2号竿节12的前端部31设定有指定的锥度,因此,通过将1号竿节11从2号竿节12拉出,而使所述防卡死材料20被按压到2号竿节12的内壁面。因此,1号竿节11被确实地保持在2号竿节 12。而且,由于设有防卡死材料20,因此,在1号竿节11与2号竿节12 之间形成间隙,即使假设1号竿节11从2号竿节12被强力拉出,也能防止两者的卡死。
本实施方式的钓竿10中,仅1号竿节11相对于2号竿节12以伸缩形式连接,因此,即使在实钓中例如命中大型鱼而使大的轴力(拉伸力)作用于1号竿节11的情况下,1号竿节11也不会从2号竿节12拔出。而且, 1号竿节11具备所述防卡死材料20,因此即使大的轴力作用于1号竿节11, 1号竿节11也不会卡死在2号竿节12。进一步来说,2号竿节12至尾节 16相互以正插接形式连接,因此,即使竿节的数量变多,钓竿10的全长变长,也能抑制尾节16的外径扩大。因此,钓鱼者能够容易地抓持并简单地操作钓竿10。
本实施方式是1号竿节11与2号竿节12以伸缩形式连接,但2号竿节12及3号竿节13也可以伸缩形式连接。在实钓中轴力作用于钓竿10的情况下,有竿节拔脱危险性的是1号竿节11及2号竿节12。因此,通过不仅将1号竿节11、还将2号竿节12以伸缩形式连接,而确实地防止实钓中竿节的拔脱。在此情况下,也是以将防卡死材料20介置于2号竿节12与3 号竿节13之间较为理想。
如图3所示,防卡死材料20是以分散存在于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 的方式配置,因此,1号竿节11与2号竿节12的接触区域、也就是防卡死材料20与2号竿节12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能够发挥出非常高的防卡死效果。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1号竿节4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该变形例的1号竿节41与所述实施方式的1号竿节1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1号竿节11中,防卡死材料20分散存在于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相对于此,所述1号竿节41中,是在该1号竿节41的后端部42的整体涂布有防卡死材料43。该防卡死材料43可为与所述防卡死材料20相同的橡胶类涂料,或也可为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在此情况下,理想的是采用透明色类涂料。作为透明色类涂料,优选CLEAR(1638)(商品名:MIKUNI PAINT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防卡死材料43的壁厚可设定为0.01mm~0.1 mm。涂布有防卡死材料43的区域44(沿着长度方向的区域)被设计成,相对于所述重叠区域28成为指定的比率。本变形例中,沿着长度方向的重叠区域28被设定为40mm,所述区域44被设定为30mm。当然,重叠区域28及所述区域44并无特别限定。但,所述区域44小于重叠区域28。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1号竿节5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该变形例的1号竿节51与所述实施方式的1号竿节1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1号竿节11中,防卡死材料20分散存在于1号竿节11的后端部21,相对于此,所述1号竿节51中,是在该1号竿节51的后端部52设有多个槽5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凹条”)。该槽53设置在1号竿节51 的后端部52的外周面,且沿着从后端54朝前端的朝向(箭头24的朝向) 延伸。本变形例中,8条槽53设置在后端部52,且沿圆周方向均等地呈放射状配置。
槽53的长度55(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被设计成,相对于所述重叠区域28成为指定的比率。本变形例中,沿着长度方向的重叠区域28被设定为40mm,槽53的长度被设定为30mm。当然,重叠区域28及所述槽53 并无特别限定。但,槽53的长度55小于重叠区域28。另外,本变形例中,槽53的宽度被设定为0.5mm~5.0mm,槽53的深度被设定为0.1mm~3.0 mm。槽5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8条。另外,槽53只要是在圆周方向分散配置,即使不均等配置也可。
通过设置该槽53,而使1号竿节51与2号竿节12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即使假设对钓竿10施加了大的轴力,也能防止1号竿节51的卡死。
所述各变形例中示出了1号竿节41、51的构造,但在2号竿节12相对于3号竿节13以伸缩形式连接的情况下,对于2号竿节12也能应用所述各变形例。
Claims (3)
1.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
仅1号竿节相对于2号竿节以伸缩形式连接,其它相邻的竿节全部以正插接形式连接,
在所述1号竿节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2号竿节重叠的部分形成有防卡死层,该防卡死层呈直径为1.0mm~5.0mm且壁厚为0.01mm~0.1mm的圆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卡死层由橡胶类涂料或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类涂料或丙烯酸聚氨酯类涂料,以使涂装部位分散存在于所述1号竿节的后端部的方式,仅涂布在指定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32288A JP6815224B2 (ja) | 2017-02-23 | 2017-02-23 | 釣竿 |
JP2017-032288 | 2017-02-23 | ||
JP2017-32288 | 2017-0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96906A CN108496906A (zh) | 2018-09-07 |
CN108496906B true CN108496906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63364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31767.3A Active CN108496906B (zh) | 2017-02-23 | 2017-06-09 | 钓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15224B2 (zh) |
CN (1) | CN10849690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53186U (zh) * | 1976-10-08 | 1978-05-08 | ||
JPS5966827A (ja) * | 1982-10-07 | 1984-04-16 | 藤井 敏孝 | 釣り竿 |
CN1846484A (zh) * | 2005-04-11 | 2006-10-18 | 株式会社岛野 | 抽出式钓竿 |
CN101669461A (zh) * | 2008-09-12 | 2010-03-17 | 株式会社岛野 | 振出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36388A (en) * | 1944-04-26 | 1951-01-02 | Albert L Murray | Lightweight sectional fishing pole |
JP3342123B2 (ja) * | 1993-02-04 | 2002-11-05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継式釣竿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3446966B2 (ja) * | 1993-11-01 | 2003-09-1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中通し竿 |
JP2002330677A (ja) * | 2001-05-10 | 2002-11-19 | Daiwa Seiko Inc | 継式釣竿 |
JP2008131907A (ja) * | 2006-11-29 | 2008-06-12 | Daiwa Seiko Inc | 継式釣竿 |
JP2009207371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Daiwa Seiko Inc | 釣竿 |
-
2017
- 2017-02-23 JP JP2017032288A patent/JP68152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6-09 CN CN201710431767.3A patent/CN1084969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53186U (zh) * | 1976-10-08 | 1978-05-08 | ||
JPS5966827A (ja) * | 1982-10-07 | 1984-04-16 | 藤井 敏孝 | 釣り竿 |
CN1846484A (zh) * | 2005-04-11 | 2006-10-18 | 株式会社岛野 | 抽出式钓竿 |
CN101669461A (zh) * | 2008-09-12 | 2010-03-17 | 株式会社岛野 | 振出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34056A (ja) | 2018-08-30 |
JP6815224B2 (ja) | 2021-01-20 |
CN108496906A (zh) | 2018-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41110B1 (en) | Pet treat delivery systems | |
JP2017506983A5 (zh) | ||
KR102305196B1 (ko) | 다일레이터 | |
JP2006524554A5 (zh) | ||
US9642346B2 (en) | Fishing line guide system | |
KR102436202B1 (ko) | 줄 꼬임 방지용 낚시채비 | |
US7621069B2 (en) | Fishing accessory method of securing a lure to a fishing hook,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a body to a fishing line | |
US11313641B2 (en) | Bowfishing arrow slide | |
CN108496906B (zh) | 钓竿 | |
JP6396835B2 (ja) | 釣竿 | |
US3415003A (en) | Tension absorber for fishing line | |
JP4385042B2 (ja) | 釣り用ジグ | |
US10383319B2 (en) | Casting ro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ip rod of casting rod | |
JP3191193U (ja) | ルアーおよびルアー用部材 | |
EP2845479B1 (en) |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 |
US12070023B2 (en) | Fishing rod with shape memory material | |
TW200306149A (en) | Fishing rod | |
US20080244955A1 (en) | Bait speed loader | |
JP3818582B2 (ja) | 玉網の柄 | |
JP3242078U (ja) | 移動式ルアー | |
JP7198727B2 (ja) | 釣竿 | |
KR20180024441A (ko) | 릴낚시대의 라인 가이드 | |
JP3955833B2 (ja) | 釣竿 | |
JP6856324B2 (ja) | 延べ竿 | |
JP6345021B2 (ja) | 並継ぎ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