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5662B -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5662B
CN108495662B CN201780008092.XA CN201780008092A CN108495662B CN 108495662 B CN108495662 B CN 108495662B CN 201780008092 A CN201780008092 A CN 201780008092A CN 108495662 B CN108495662 B CN 108495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filter
hollow fiber
artificial lu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80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5662A (zh
Inventor
和泉亮平
工藤雅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95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5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5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5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在壳体(10)内的血液流路(11)上,沿着血液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由多个中空纤维膜(41)构成的中空纤维膜束(42)和以捕捉血液中的气泡的方式构成的过滤器(51)。中空纤维膜束(42)和过滤器(51)经由设置有能够供血液通过的开口(65)的间隔件(60)而分离。

Description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体外循环中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肺。特别涉及内置有对混入或产生于血液中的气泡、杂质进行捕捉的过滤器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背景技术
在心脏手术中,为了使患者的心脏停止,并代替执行该期间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而使用体外血液循环用的人工心肺回路。构成人工心肺回路的主要部分的人工肺,代替患者的肺来提供对于血液的气体交换功能(对血液供给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作为人工肺的结构,广泛使用中空纤维膜型人工肺。
中空纤维膜型人工肺构成为,使含有氧的气体和血液隔着多孔质中空纤维膜流动,在血液与气体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在壳体内的供血液流动的血液流路上配置将多个中空纤维膜层叠而成的中空纤维膜束。在使含氧气体在中空纤维膜中流动的同时,使血液横穿地通过中空纤维膜束。在血液通过中空纤维膜之间的间隙时,经由中空纤维膜进行气体交换即氧增加、脱二氧化碳。
在人工心肺回路中进行血液循环之前,从血液循环回路中除去气泡、杂质,另外,为了使液体与人工肺的中空纤维膜紧密接触,而进行使生理盐水等启动液流入血液循环回路的启动。在启动中,需要除去启动液中的气泡、杂质。另外,在进行了启动之后,血液循环中的血液中有时也会混入血栓等杂质。因此,为了除去气泡、杂质,在人工心肺回路中组装有血液过滤装置的情况较多。
在血液过滤装置中,一般在壳体内的血液流路上配置将片状的过滤材料折叠或卷绕而构成的过滤器。在血液通过过滤器时,气泡、杂质被捕捉并排出。
为了简化人工心肺回路,并且减少血液循环回路的血液填充量,已知有不独立地设置血液过滤装置而将其内置于人工肺且一体化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图7是表示内置有过滤器的以往的中空纤维膜型人工肺100的剖视图(参照专利文献1)。该人工肺100具备构成于壳体111内的气体交换部110和构成于热交换器壳体121内的热交换部120。血液B通过血液导入口101流入,依次通过热交换器120及气体交换部110,从血液导出口102流出。
在热交换部120的壳体121的下端设置有热介质流入口122和热介质流出口(在图7中,被热介质流入端口122遮挡而观察不到)。在壳体121内设置有具有筒形状的波纹管型热交换体125和沿着热交换体125的内周配置的圆筒状的热介质室形成部件(圆筒壁)126。从热介质流入口122流入的热介质在热交换体125的内侧通过,并从热介质流出口流出。另一方面,血液B从血液导入口101流入壳体121内,并在热交换体125的外侧通过。经由热交换体125,在其内侧的热介质与其外侧的血液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气体交换部110的壳体111的上部设置有气体流入口112,在下部设有气体流出口113及排气口114。在壳体111内收纳有中空纤维膜束115、气泡去除单元(由过滤部件117及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构成)。构成中空纤维膜束115的中空纤维膜的上下端部分别通过由灌封材料构成的隔壁118a、118b来固定。由此,在隔壁118a与隔壁118b之间形成有依次通过中空纤维膜束115、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以及过滤部件117的血液流路。比隔壁118a靠上方的空间以及比隔壁118b靠下方的空间分别通过分隔部119a和分隔部119b来划分。
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是将多个中空纤维膜聚集而构成的。过滤部件117由大致呈长方形的平坦的片状部件构成,与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的下游侧的面相接地设置,并覆盖该面的大致整个面。在血液流路中流动的血液中的气泡被过滤部件117捕捉,透过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通过排气口114排出到壳体111外。如此,防止气泡从血液导出口102流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5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7的人工肺100存在如下那样的课题:在大量的气泡混入到血液中的情况下,会存在不少通过过滤部件117而流向血液导出口102的气泡。血液流量越大,该课题越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过滤器内置型的人工肺中,提高过滤器的气泡捕捉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具备:形成有血液流路的壳体;以使血液在上述血液流路中流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血液导入口和血液导出口;由设置于上述血液流路的多个中空纤维膜构成的中空纤维膜束;以使含氧气体通过上述多个中空纤维膜的内腔内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的气体流入口及气体流出口;以及过滤器,在上述血液流路中,相对于上述中空纤维膜束设置在血液的流动的下游侧,且构成为捕捉在上述血液流路中流动的血液中的气泡。上述中空纤维膜束和上述过滤器经由设置有能够供血液通过的开口的间隔件而分离。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中空纤维膜束和过滤器经由设置有开口的间隔件而分离,因此在血液从中空纤维膜束出来而到达过滤器之前的期间,血液的流速降低。因此,过滤器中的气液分离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过滤器的气泡捕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工肺的从前侧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工肺的从后侧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工肺的沿着上下方向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人工肺的沿着水平方向面的剖视图。
图5的A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滤器由框架保持的过滤器模块的立体图。图5的B是该过滤器模块的主视图。
图6的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间隔件的立体图。图6的B是该间隔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内置有过滤器的以往的中空纤维膜型人工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人工肺中,上述中空纤维膜束与上述过滤器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mm以上5mm以下。当上述距离小于上述下限值时,中空纤维膜束与过滤器之间的血液流速的降低程度变少,因此有时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气泡捕捉性能的提高。另外,当上述距离大于上述上限值时,不仅无法得到气泡捕捉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人工肺的血液填充量会增大。
上述间隔件的开口率优选为50%以上。在间隔件的开口率较高的情况下,中空纤维膜束与过滤器之间的血液流速的降低程度变大,因此有利于提高气泡捕捉性能。
也可以在共通的排气管内设置用于从上述间隔件侧的第1空间对上述过滤器进行排气的第1流路和用于从上述血液导出口侧的第2空间对上述过滤器进行排气的第2流路。此时,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优选彼此独立直到比上述血液流路高的位置为止。将第1流路和第2流路设置在共通的排气管内,有利于减少构成人工肺的部件数量、简化与人工肺连接的排气管线。第1流路和第2流路彼此独立直到比血液流路高的位置为止,有利于在血液循环中降低第1空间和第2空间中的一方的血液通过第1流路以及第2流路流向另一方的可能性。
上述过滤器可以由设置有多个褶皱的片状的过滤材料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以上述褶皱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有上述过滤器。在过滤器上设置有多个褶皱,有效过滤面积扩大,因此有利于提高气泡捕捉性能。以褶皱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过滤器,能够使由过滤器捕捉到的气泡沿着褶皱上升,因此有利于从人工肺向外界排出气泡。
以下,一边表示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为了便于说明,简化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件。因此,本发明能够具备以下各图所示的任意部件。另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变更或省略以下各图所示的各部件。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以下简称为“人工肺”)1的从前侧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人工肺1的从后侧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人工肺1的沿着上下方向面的剖视图,图4是人工肺1的沿着水平方向面的剖视图。
人工肺1具备组合多个部件而构成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如图3所示,在壳体10内,沿着水平方向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血液流路11。血液流路11通过使用由聚氨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形成的密封材料而形成的密封部12来规定。在与血液流路11的两端对应的壳体10的后壁和前壁上,设置有血液导入口15和血液导出口16。血液导入口15及血液导出口16以在血液流路11的圆形截面的中央部开口的方式配置。血液B通过血液导入口15流入壳体10内,在血液流路11中流动,通过血液导出口16流出到壳体10外。
沿着血液的流动方向,在壳体10内依次配置有热交换部30、气体交换部40、以及过滤器部50。
热交换部30具备多个传热管31的束。传热管31由不锈钢等形成。传热管31以在水平方向上取向并横穿血液流路11的方式配置于血液流路11上,其两端部分由密封部12保持(参照图4)。在壳体10的侧壁的与热交换部30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热介质流入口35以及热介质流出口36(参照图2、图4)。热介质(冷水或热水)通过热介质流入口35流入热交换部30,通过传热管31内,通过热介质流出口36从热交换部30流出。在血液流路11中流动的血液通过热交换部30的相邻的传热管31之间的间隙。此时,经由传热管31在血液与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
气体交换部40具备将多个中空纤维膜41层叠而形成的中空纤维膜束42。作为中空纤维膜41,例如可以使用由聚丙烯形成的多孔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膜41以在上下方向上取向并横穿血液流路11的方式配置于血液流路11上,其两端部分由密封部12保持。在壳体10的上壁以及下壁的与气体交换部40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气体流入口45以及气体流出口46。含氧气体通过气体流入口45流入气体交换部40,通过中空纤维膜41的内腔,通过气体流出口46从气体交换部40流出。在血液流路11中流动的血液通过气体交换部40的相邻的中空纤维膜41之间的间隙。此时,经由中空纤维膜41在血液与含氧气体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过滤器部50具备作为过滤材料发挥功能的过滤器51。作为过滤器51,例如可以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网眼尺寸为40μm的网眼状的片材。如图4所示,在过滤器51上形成有规则的多个褶皱52,该多个褶皱52通过以一定间隔交替地反复进行山折和谷折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褶皱52中,过滤器51被弯曲成大致“U”字状,但也可以以成为大致“V”字状的方式附加明确的折痕而弯折。过滤器51的外周端部保持在具有大致圆形的环形状的框架53上。过滤器51沿着与在血液流路11内流动的血液的流动方向(图3中的水平方向)垂直的面配置于血液流路11。
图5的A是过滤器51被框架53保持的过滤器模块55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血液流动的下游侧(血液导出口16侧)观察的过滤器模块55的主视图。如在图5的B中最明确地表示的那样,在框架53的上部形成有半圆筒形状的贯通孔54。
滤波器模块55的制造方法是任意的。例如,能够使用能够分割为第1模具和第2模具的成形模具。在第1模具上在形成了褶皱52的状态下保持过滤器51,以夹着过滤器51的方式使第1模具与第2模具重合,在第1模具与第2模具之间的空洞内填充密封材料并使其固化。之后,只要将第1模具和第2模具分离,就能够得到由固化的密封材料构成的框架53保持了过滤器51的过滤器模块55。作为密封材料(即,框架53的材料),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等热固化型树脂。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过滤器51与中空纤维膜束42之间设置有间隔件60。
图6的A是间隔件60的立体图,图6的B是其主视图。间隔件60具备圆形的外框61、配置在外框61内的多个圆形框架62及多个直线框架63。外框61及多个圆形框架62在半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同心配置。多个直线框架63相对于间隔件60的中心以等角度间隔从该中心呈放射状延伸。多个直线框架63将外框63及多个圆形框架62连结。圆形框架62及直线框架63的厚度(沿着与图6的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相同。在外框61的内侧形成有由在半径方向上相邻的圆形框架62(或者外框61及圆形框架62)和在周向上相邻的直线框架63包围而成的大致圆弧状的多个开口65。
间隔件60具有不会由于血液、启动液的流动而实质地变形的程度的机械强度。间隔件60的材料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聚缩醛、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丙烯、硬质聚氯乙烯等硬质的树脂材料。间隔件60能够使用这些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法等而一体地制造为一个部件。或者,间隔件6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过滤器51的框架53和间隔件60的外框61埋设在密封件12内而保持于密封件12。构成间隔件60的多个圆形框架62及多个直线框架63配置于血液流路11。在血液流路11中流动的血液通过设置于间隔件60的多个开口65(参照图6的A、图6的B),从气体交换部40流向过滤器51。
如图1及图3所示,在壳体10的血液导出口16的上方设置有排气口57。排气管58与排气口57连接。排气管58呈大致圆弧状地向上方弯曲,在其前端(与排气口57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59。连接器59处于比排气口57高的位置。
如图3所示,排气管58的内腔由隔壁58c分割为第1流路58a及第2流路58b。第1流路58a及第2流路58b均具有大致半圆形的截面,相互独立,且遍及排气管58的全长延伸。第1流路58a经由设置于框架53的贯通孔54(参照图5的B)而与过滤器51的上游侧(间隔件60侧)的血液流路11内的空间(第1空间50a)连通。第2流路58b与过滤器51的下游侧(血液导出口16侧)的血液流路11内的空间(第2空间50b)连通。在连接器59上未设置相当于隔壁58c的部件。因此,排气管58内的第1流路58a与第2流路58b在连接器59内连通。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人工肺1的作用进行说明。
启动液或血液通过血液导入口15流入人工肺1,通过血液流路11,通过血液导出口16从人工肺1流出。热交换部30将血液调整为所期望的温度,气体交换部40对血液进行氧增加、脱二氧化碳。在过滤器部50中,过滤器51捕捉启动液或血液中的气泡、杂质。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过滤器内置型的人工肺100(参照图7)中,平坦的片状的过滤部件117与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的下游侧的面相接地设置。因此,血液在穿过构成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的中空纤维膜之间的间隙紧后到达过滤部件117。在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中,以横穿血液流路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中空纤维膜。因此,血液流路的有效截面积(有效流路截面积)由于多个中空纤维膜而减少。另外,由于平坦的过滤部件117与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的下游侧的面相接,因此过滤部件117的一部分被构成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的中空纤维膜堵塞。因此,过滤部件117的有效面积(有效过滤面积)由于与过滤部件117相接的中空纤维膜而减少。因此,血液以高速在有效流路截面积减少了的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的中空纤维膜之间的间隙中流动,并以几乎保持不变的速度与有效过滤面积减少了的过滤部件117碰撞。在过滤部件117的上游侧(排气用中空纤维膜层116侧),在过滤部件117的中空纤维膜未相接的区域中血液的压力局部变高,因此血液中的气泡的一部分不被过滤部件117捕捉而通过过滤部件117。因此,在以往的人工肺100中,过滤部件117的气泡捕捉性能不充分。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人工肺1中,在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设置有间隔件60。间隔件60具有使中空纤维膜束42和过滤器51在血液的流动方向上分离的功能。因此,以高速在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2的中空纤维膜41之间的间隙中流动的血液,在穿过中空纤维膜束42紧后减速。进而,这样减速后的血液在从中空纤维膜束42到达过滤器51为止需要某种程度的时间。因此,血液中的气泡在从中空纤维膜束42出来之后、到达过滤器51为止的期间,在血液中上升。一部分气泡可能在到达过滤器51之前到达血液流路11的上方的内周面。另一方面,关于到达过滤器51的气泡,由于血液的流速相对慢,因此过滤器51发挥本来的气泡捕捉功能,捕捉气泡,仅使血液通过。被过滤器51捕捉的气泡在第1空间50a内上升。不能通过过滤器51而停留在第1空间50a内的气泡,通过设置在第1空间50a的上端的贯通孔54,进而通过第1流路58a、连接器59而排出到人工肺1外。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中空纤维膜束42和过滤器51经由间隔件6而分离,因此,过滤器51中的气液分离变得容易,能够提高过滤器的气泡捕捉性能。
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在血液流路11中流动的血液量越多,则本发明的气泡捕捉性能的提高效果越显著。其原因可以认为在于:血液流量越多,则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血液流速的降低程度越大。
在本发明中,即使省略间隔件60,而仅使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分离,由于血液在通过中空纤维膜42紧后减速,因此也有利于提高气泡捕捉性能。但是,由于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2的中空纤维膜41具有挠性,因此在省略间隔件60的情况下,中空纤维膜41由于血液的流动而能够以向过滤器51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变形。因此,中空纤维膜41与过滤器51之间的距离变窄,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血液流速的降低程度变小。另外,当向过滤器51侧突出的中空纤维膜41与过滤器51接触时,过滤器51的有效过滤面积减少。因此,气泡捕捉性能不会提高到所期待的程度。如果扩大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距离,虽然气泡捕捉性能提高,但由于血液流路11整体的容量增大,因此人工肺1的血液填充量增大。因此,为了减少由血液流引起的中空纤维膜41的变形,重要的是在中空纤维膜束42的下游侧配置间隔件60。
关于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距离,由于根据人工肺的各部分的构成(例如尺寸、容量)、使用条件(例如,体外循环时的血液流速)等的不同,得到最佳效果的数值、临界值会若干变化,因此能够考虑这些来适当调整。通常,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距离的下限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特别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上述距离的上限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4.5mm以下,特别优选为4mm以下。当上述距离过小时,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血液流速的降低程度变少,无法得到所期望的气泡捕捉性能的提高。当上述距离过大时,不仅无法得到气泡捕捉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人工肺1的血液填充量会增大。
由于在过滤器51上形成有多个褶皱52,因此与在以往的人工肺100(参照图7)中使用的平坦的片状的过滤部件117相比,能够扩大血液能够通过的有效过滤面积。这有利于提高气泡捕捉性能。
另外,由于过滤器51以褶皱52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于血液流路11,因此被过滤器51捕捉的气泡在第1空间50a内沿着褶皱52上升,能够容易地到达贯通孔54。
但是,在本发明中,进行气液分离的过滤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与以往的人工肺100(参照图7)同样,具有未形成褶皱52的平坦的片形状。
在本发明中,间隔件6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具有用于抑制构成中空纤维膜束42的中空纤维膜41的变形的框架,且形成有能够供血液通过的开口即可。框架的形状不需要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是圆形框架62与直线框架63的组合,例如也可以是格子状、蜂窝状、交互状等。
在间隔件60的开口率(开口65的合计面积相对于将框架62、63和开口65合计而得到的外见上的间隔件60的面积的比例)尽可能高的情况下,由于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的血液流速的降低变大,因此有利于提高气泡捕捉性能。间隔件60的开口率没有限制,但通常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特别优选为70%以上。
在上述中,说明了血液在人工肺1中流动的情况下的作用,但启动液在人工肺1中流动的情况下的作用也与上述实质上相同。本发明的人工肺1对启动液中的气泡的捕捉性能也优异。
在最初从血液导入口15向人工肺1流动启动液时,存在于血液流路11内的空气被置换为启动液。当进行启动时,比过滤器51靠下游侧的第2空间50b也被启动液逐渐填满。当第2空间50b内的启动液的液面高于血液导出口16时,只要不使人工肺1倾斜等,则用于将比液面靠上方的空气向外界排出的路径除了设置于排气管58的第2流路58b以外不存在其他路径。即,与第2空间50b连通的第2流路58b对于在启动时将第2空间50b内的空气排出到外界来说特别有效。当然,在血液流路11中流动有血液的情况下,为了将通过过滤器51而移动到第2空间50b的少量的气泡排出到外界,第2流路58b也是有效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第1空间50a连通的第1流路58a和与第2空间50b连通的第2流路58b设置在共通的排气管58内。排气管58向上方延伸,在设置于其前端的连接器59中,第1流路58a和第2流路58b集中为一个排气流路。由于第1流路58a与第2流路58b相互独立直到相对高的位置为止,因此在血液循环中,第1空间50a以及第2空间50b中的一方的血液通过第1流路58a以及第2流路58b向另一方流动的可能性较低。第1流路58a与第2流路58b被连通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连接器59的位置)优选比血液流路11的上端高,并且优选比血液流路11的上端高3cm以上,特别优选高5cm以上。
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将与第1空间50a连通的第1流路58a和与第2空间50b连通的第2流路58b设置在不同的排气管内。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第1流路58a和第2流路58b设置在共通的排气管58内的情况,有利于减少构成人工肺1的部件数量、简化与人工肺1连接的排气管线。
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人工肺1为,在壳体10内收纳有热交换部30、气体交换部40、过滤器部50,但本发明的人工肺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热交换部30也可以是配置在收纳气体交换部40及过滤器部50的壳体外的人工肺。
实施例
制作使间隔件60隔在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之间而使其隔开3mm的本发明的人工肺1(实施例)、和省略间隔件60而使中空纤维膜束42与过滤器51接触地配置的人工肺(比较例),并评价各个人工肺的气泡捕捉性能。
在实验中,形成在人工肺中循环的血液循环回路,在血液导入口15的上游侧将规定量的气泡注入到循环的血液(肝素化牛血液)中。用气泡计数器测量血液导入口15紧前以及血液导出口16紧后的各个血液中的气泡数。求出血液导入口15紧前的气泡数与血液导出口16紧后的气泡数之差(气泡减少数),进而求出气泡减少数相对于血液导入口15紧前的气泡数的比例即气泡减少率(%)。使用气泡减少率,评价人工肺的气泡捕捉性能。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人工肺,按照血液流量为3.0升/分钟、5.0升/分钟、7.0升/分钟这3种情况,求出气泡减少率。
其结果,在血液流量为3.0升/分钟、5.0升/分钟、7.0升/分钟的任一情况下,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气泡减少率都更高,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气泡减少率之差随着血液流量变大而变大。在血液流量为7.0升/分钟时,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气泡减少率高2.8%。
通过上述实验,确认了如下情况:使中空纤维膜束42和过滤器51隔着间隔件60而分离的本发明的人工肺有利于提高气泡捕捉性能,以及在这样的本发明的人工肺中,血液流量越多则气泡捕捉性能的提高效果越显著。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良好地利用为构成用于体外血液循环的人工心肺回路的人工肺。本发明的人工肺在抑制血液填充量的增加的同时,与血液流量无关地具有较高的气泡捕捉性能,因此能够作为高可靠性且高安全性的人工肺而在大范围内进行利用。
符号的说明
1 人工肺(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10 壳体
11 血液流路
15 血液导入口
16 血液导出口
41 中空纤维膜
42 中空纤维膜束
45 气体流入口
46 气体流出口
50a 第1空间
50b 第2空间
51 过滤器
52 过滤器的褶皱
58 排气管
58a 第1流路
58b 第2流路
60 间隔件
65 间隔件的开口

Claims (5)

1.一种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具备:
壳体,形成有血液流路;
血液导入口和血液导出口,以血液在上述血液流路中流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
中空纤维膜束,由设置于上述血液流路的多个中空纤维膜构成;
气体流入口及气体流出口,以使含氧气体通过上述多个中空纤维膜的内腔内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壳体;以及
过滤器,在上述血液流路中,相对于上述中空纤维膜束设置于血液的流动的下游侧,并构成为捕捉在上述血液流路中流动的血液中的气泡,
在该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中,
上述中空纤维膜束和上述过滤器经由设置有能够供血液通过的开口的间隔件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其中,
上述中空纤维膜束与上述过滤器之间的距离为1mm以上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其中,
上述间隔件的开口率为5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其中,
在共通的排气管内设置有用于从上述间隔件侧的第1空间对上述过滤器进行排气的第1流路和用于从上述血液导出口侧的第2空间对上述过滤器进行排气的第2流路,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彼此独立直到比上述血液流路高的位置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其中,
上述过滤器由设置有多个褶皱的片状的过滤材料构成,上述过滤器以上述褶皱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血流流路中。
CN201780008092.XA 2016-02-03 2017-02-02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Active CN108495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8867 2016-02-03
JP2016018867A JP6728726B2 (ja) 2016-02-03 2016-02-03 フィルタ内蔵型人工肺
PCT/JP2017/003730 WO2017135358A1 (ja) 2016-02-03 2017-02-02 フィルタ内蔵型人工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5662A CN108495662A (zh) 2018-09-04
CN108495662B true CN108495662B (zh) 2021-03-16

Family

ID=59500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8092.XA Active CN108495662B (zh) 2016-02-03 2017-02-02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28726B2 (zh)
CN (1) CN108495662B (zh)
WO (1) WO2017135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9055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国立大学法人島根大学 中空糸膜型人工肺
CN111870757A (zh) * 2020-08-19 2020-11-03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一种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
WO2022076908A2 (en) 2020-10-09 2022-04-14 Icu Medical, Inc. Fluid transfe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for same
JP2022067803A (ja) * 2020-10-21 2022-05-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フィルタ装置
CN113082339B (zh) * 2021-04-15 2022-09-02 上海超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分子人工肺制作方法
CN113499496B (zh) * 2021-07-14 2022-03-25 江苏赛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内置过滤器的膜式氧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3224B2 (ja) * 2008-01-23 2013-11-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医療用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人工肺装置
EP2692371B1 (en) * 2011-03-31 2015-11-25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Artificial lung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device
CN105555333B (zh) * 2013-09-24 2018-05-08 株式会社Jms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5662A (zh) 2018-09-04
JP2017136198A (ja) 2017-08-10
WO2017135358A1 (ja) 2017-08-10
JP6728726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5662B (zh) 过滤器内置型人工肺
US10010665B2 (en) Air separator for extracorporeal fluid treatment sets
JP5838480B2 (ja) 点滴フィルタ
JP4533850B2 (ja) 人工肺
JP5890827B2 (ja) 人工肺
US7621407B2 (en) Extracorporeal blood filter system
US9283311B2 (en) Oxygenator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it
JP4500776B2 (ja) 人工肺
JP6135769B2 (ja) フィルタ内蔵型人工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782672B1 (en) Pressure detector
JP4874088B2 (ja) 人工肺
CN108697987A (zh) 用于过滤流体的系统和方法
JP6171376B2 (ja) フィルタを内蔵した中空糸膜型人工肺
JP5390578B2 (ja) エアトラップチャンバ
EP3167919B1 (en) Blood purifier
JP6745027B2 (ja) 血液中のマイクロバブル除去装置および心肺システム
CN112642294A (zh) 腹水过滤浓缩装置
CN219376701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JP4533851B2 (ja) 人工肺
JPH0513456U (ja) 人工肺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