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4A -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及其在轮胎气压调节装置中应用 - Google Patents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及其在轮胎气压调节装置中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4A
CN1084944A CN 92112058 CN92112058A CN1084944A CN 1084944 A CN1084944 A CN 1084944A CN 92112058 CN92112058 CN 92112058 CN 92112058 A CN92112058 A CN 92112058A CN 1084944 A CN1084944 A CN 1084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e
chamber
pressur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21120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57C (zh
Inventor
赵玉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PLA
Original Assignee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PLA filed Critical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PLA
Priority to CN92112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57C/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压或气压控制阀及其在轮胎气压 调节装置中的应用,适用于液压或气压系统,特别适 用于行驶中汽车轮胎的保压、减压、增压和测压工 作。其特征在于:控制阀上开有连通压力流体源的输 入孔、连通工作腔室的使用孔和连通大气的排气孔, 阀内有多个通道和阀门,用电磁阀控制,使压力源向 控制阀提供四种压力(大气压、高压、低压和高压脉 冲)流体,输入输入孔后,使各阀门产生不同动作,完 成工作腔室的保压、增压、减压和测压工作。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于液压或气压控制阀,适用于液压或气压系统中控制流体的流动方向,特别适用于对行驶中汽车轮胎进行保压、减压、增压和测压工作。
长途行驶汽车所遇到的路面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同路面对轮胎内的气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硬质路面要求轮胎内有较高的气压,以减小行驶阻力并延长轮胎寿命;软质路面或砂地,则要求轮胎内的气压较低,以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防止车轮下陷……,对于长途运输车辆、尤其是野战车辆来说,路面情况经常变化,为了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延长轮胎寿命,就需在行驶过程中,随着路面情况的变化而使轮胎内的压力进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需对轮胎不断地进行保压、降压、增压和测压工作。经检索,德国专利(专利号2929894)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但该专利在结构上主要有以下缺点:作为接受电磁阀输出的气压的气动装置,必须由两个继动阀、排气阀和轮胎阀互相配合工作;给轮胎放气时,轮胎腔室内的压力气体须经轮胎阀,旋转密封气室后,再经排气阀放出,放气线路长;排气阀与轮胎阀配合放气原理是阻尼放气,即由排气阀孔排出的气体量必须远小于轮胎腔室内能够进入轮胎阀的气体量,以使轮胎阀门保持开启状态,否则轮胎阀门将会关闭;随着轮胎气压的降低,进入轮胎阀内的气压也降低,使得轮胎阀内靠此气压对膜片的作用力亦减小,抵抗不住用于关闭阀门的弹簧的作用力,致使轮胎阀门的开启程度也越来越小,进一步降低了放气速度。总的来说,它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放气速度慢。另有一份美国专利(专利号为4782879)对上述结构作出了改进:用轮胎阀取代了原有的继动阀、排气阀和轮胎阀,但该轮胎阀的结构太复杂,其内部有许多管路、阀门、膜片和弹簧。另一个缺点是:该阀的输入孔与使用孔是连通的,即输入孔与轮胎腔室所通管路相连通的条件:是输入孔的气压必须高于轮胎气压,否则通道断开,这样,轮胎气压的测定工作就不能在轮胎阀输入孔的外部进行;故提出在轮胎腔室与轮胎阀之间的管路上装压力传感器并通过装于旋转密封气室内的偶合线圈,将所测气压的电信号传到驾驶室内,因而,该专利在结构上仍很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及其在轮胎气压调节装置中的应用,以克服上述专利存在的缺点,这种控制阀既可用于液压系统,也可用于气压系统,特别是能对行驶中汽车轮胎进行保压、增压、减压和测压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个壳体,该壳体由上盖、阀体、膜片和下盖四者依次固定连接而成。在壳体上开有四个孔:a.输入孔,它与压力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体源用管道相连通,压力流体有四种压力:大气压、高压即高于工作腔室(如轮胎)的压力、低压即介于大气压与高压之间的压力,高压脉冲;b.使用孔,它与工作腔室(如轮胎)用管道相连通;c.排泄孔,它直通大气,此孔可为一个或多个;d.备用孔,它用单向阀封闭,平时不起作用,当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可经此孔用手操作给工作腔室(如轮胎)进行测压、增压和减压。在壳体内部还有三条通道:a.使用孔与输入孔之间的通道;b.使用孔与排泄孔之间的通道;c.使用孔与备用孔之间的通道。当上述三条通道经控制而交替地实现开启和关闭时,即能实现对工作腔室的保压、增压、减压和测压工作。
本发明的优点:a.结构简单;b.工作可靠;c.设有备用孔,当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进行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在轮胎气压调节装置中的应用。本发明阀共提出三种结构型式,即A型、B型、和C型:
图1是本发明(A型)的总体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B型)的总体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C型)的总体结构纵向剖面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阀在车辆轮胎气压调节装置中应用实例
简图参看图1,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A型结构。由图可知,本发明是由上盖(1)、阀体(2)、膜片(4)和下盖(3)组成的,四者的横断面(即外形)可为圆形、方形、长方型或其它形状,它们依次用螺栓(图中未画出)固定连接成一体。上盖(1)上开有四个孔,即使用孔(6)、导出孔(5)、充入孔(7)和备用孔(25)。上盖(1)与阀体(2)之间构成一个腔室(8),上述各孔与腔室(8)均连通。使用孔(6)与工作腔室(如轮胎,图中未画出)之间用管道相连通。阀体(2)上开有两个孔,即输入孔(17)、导入孔(23),还开有腔室(8)、上腔室(14)和腔室(16),其中,输入孔(17)、导入孔(23)、腔室(8)和腔室(14)之间均连通,导入孔(23)上有个凸台,凸台上面放置一个浮动单向阀(10),浮动单向阀(10)为圆柱形,上部开有成十字形或米字形的径向凹槽(13),依靠输入孔(17)与使用孔(6)之间的压力差,使浮动单向阀(10)升降,控制导入孔(23)的开启和关闭。浮动单向阀(10)依靠腔室(8)作径向限位,依靠导入孔(23)的凸台及充入孔(7)的周边作轴向限位。腔室(16)位于阀体(2)的正中,与导出孔(5)相连通。腔室(16)内装有一个圆管形的三位阀杆(9),其上部装有一个圆柱形堵盖(24),堵盖(24)的下部较细,可插入三位阀杆(9)的中心孔内,使该中心孔形成轴向中心盲孔(11),其上部较粗,与导出孔(5)下部的凸台相接触,一个弹簧(22)套于三位阀杆(9)的外面,其下部与阀体(2)的凸台相接触,其上部与堵盖(24)上的凸台相接触,平时,依靠弹簧(22)的弹力,使堵盖(24)向上顶,将导出孔(5)关闭。夹于阀体(2)和下盖(3)之间的膜片(4),其中部有个孔,三位阀杆(9)从孔中通过,并用垫片(19)和螺母(20)将膜片(4)与三位阀杆(9)相固定。膜片(4)的上部为上腔室(14),下部为下腔室(15)。三位阀杆(9)上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孔(12),它们与轴向中心盲孔(11)相连通,从而使腔室(16)经径向孔和轴向中心盲孔(11),与下腔室(15)相连通。阀体(2)与三位阀杆(9)之间有一个密封件(21),密封件(21)安装于阀体(2)的环形槽内,使上腔室(14)与腔室(16)之间隔开。位于轴向中心盲孔正对的下盖(3)的底部外周开有一个或多个排泄孔(18),使高压流体排入大气。在上盖(1)的备用孔(25)内,装有一个单向阀,具体结构为:在备用孔(25)内安装一个无间隙配合的阀门座(27)单向阀杆(26)的凸缘朝向内侧,其细杆穿过阀门座(27)中间的孔(28),弹簧(29)的一端压于阀门座(27)上,另一端压于细杆凸起部分,在弹簧(29)的作用下,单向阀杆(26)的凸缘将阀门座孔(28)封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保压工作:将输入孔(17)连通大气,在浮动单向阀(10)所在的腔室(8)内,由于使用孔(6)连通工作腔室,使浮动单向阀(10)的上面受到工作腔室的压力流体作用,而其下面受到的为大气压,两者间的压差使得浮动单向阀(10)压向下方,将导入孔(23)紧紧封住,阻止了使用孔(6)内的压力流体经输入孔(17)泄入大气;另外,上腔室(14)和下腔室(15)均与大气相通,使膜片(4)的上、下气压处于平衡状态,膜片(4)不发生动作,三位阀杆(9)亦不发生动作,处于图示的上限位置,此时,在弹簧(22)的作用下,堵盖(24)顶向上方,紧压导出孔(5),使之封闭,从而隔断了使用孔(6)内的压力流体泄向大气的另一条通道。这样,与使用孔(6)相连的工作腔室达到了保压状态。
二、减压工作:向输入孔(17)输入高于大气压又低于工作腔室压力的低压流体,由于经输入孔(17)和导入孔(23)而到达并作用于浮动单向阀(10)下方的流体压力小于由使用孔(6)经充入孔(7)到达腔室(8)而作用于浮动单向阀(10)上方的压力,因此,浮动单向阀(10)仍然将导入孔(23)封闭,此路不通;另外,低压流体由输入孔(17)进入上腔室(14)后,膜片(4)上面所受的为低压流体,而膜片(4)下面所受的为大气压,由于膜片(4)是由弹性良好的橡胶制成的,两者的压力差使膜片(4)发生弹性变形,使三位阀杆(9)克服弹簧(22)的作用力而稍向下移,达到中间位置,即堵盖(24)已将导出孔(5)开启,而三位阀杆(9)的下端并没有和下盖(3)相接触,因此,使用孔(6)与排泄孔(18)之间互相连通,这样,工作腔室内的压力流体便可经使用孔(6)、导出孔(5)、腔室(16)、径向孔(12)、轴向中心盲孔(11)进入下腔室(15),最后经排泄孔(18)泄入大气,达到减压的目的;
三、加压工作:向输入孔(17)内送入高压流体,压力值大于工作腔室内的压力,高压流体进入膜片上腔室(14)后的瞬间,由于堵盖(24)被打开而三位阀杆(9)的下端未触及下盖(3),即三位阀杆(9)未到达下限位置,故会发生工作腔室的压力流体经排泄孔(18)外泄的现象,但此情况瞬间即停止,转入正常工作情况:在高压气体作用下,膜片(4)变形,带动三位阀杆(9)下移至下限位置,即三位阀杆(9)的下端与下盖(3)紧密接触,由于三位阀杆(9)上的轴向中心盲孔(11),其周边有凸起,有利于轴向中心孔(11)被下盖(3)紧紧封闭。这时,使用孔(6)与排泄孔(18)之间的通道被关闭,工作腔室内的压力流体不能泄向大气;另外,浮动单向阀(10)的下面受到高压流体的作用,其压力大于来自工作腔室的压力,因此,浮动单向阀(10)被推向上方,与上盖(1)相接触,将导入孔(23)打开,这时,高压流体经导入孔(23)、腔室(8)、浮动单向阀(10)上的径向凹槽(13)、充入孔(7)而进入使用孔(6),使工作腔室加压;
四、测压工作:向输入孔(17)输送一个高压脉冲后,关闭压力流体源。此时,该阀产生与加压工作完全相似的动作:使用孔(6)与排泄孔(18)之间的通道关闭;使用孔(6)与输入孔(17)之间的通道开启。当输入孔(17)内的高压流体进入使用孔(6)后,输入孔(17)内的流体压力值逐步降低,直至与使用孔(6)内的压力值相等,此时,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浮动单向阀(10)在腔室(8)内处于浮动状态,装在阀体外部输入孔相连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即可测得压力值,此压力值即为工作腔室的压力值。
四点说明:
一、由测压、增压和减压工作转入保压工作的过程如下:先将输入孔(17)连通大气,使浮动单向阀(10)受工作腔室内压力流体的作用而紧紧封住导入孔(23),切断工作腔室与大气之间的一条通道;另外,上腔室(14)因与大气相通而压力迅速降低,在弹簧(22)的作用下,三位阀杆(9)推向上盖(1),靠堵盖(24)将导出孔(5)紧紧关闭,切断了工作腔室与大气之间的另一条通道。从而,使工作腔室处于保压状态。
二、由增压、测压转入保压以及与之相反的工作过程的开始瞬间以及整个减压工作过程中,均有压力流体由排泄孔(18)喷出,这样,可将侵入本阀内部的油水、灰尘等污物清除至阀外。
三、本发明阀如应用于行驶中车辆轮胎气压的调节装置中,只有在对轮胎充气、放气和测压时,输入孔(17)内才输入高压或低压气体,在保压过程中,输入孔(17)直通大气,这就使由不能转动的车身向转动中的轮胎输送压力气体的旋转密封气室的摩擦部件能在无气压的状态下工作,使磨损情况大为改善。
四、备用孔(25)及单向阀的作用是:当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可利用备用孔进行手操作对轮胎测压、增压、减压工作。
参看图2,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B型结构。由图可知,本结构也是由上盖(101)、阀体(102)、膜片(104)和下盖(103)组成的,四者的横断面(即外形)与A型结构相同,它们依次用螺栓(图中未画出)固定连接成一体。上盖(101)上开有三个孔:使用孔(106)、导出孔(105)、和充入孔(107),它们间互相连通。在阀体(102)上开有:输入孔(117)、导入孔(123)、腔室(108)和上腔室(114),它们间也相互连通,并经充入孔(107)与使用孔(106)连通,阀体(102)上还开有排泄腔室(112)、孔(111)和排泄孔(118),它们之间亦连通,并经导出孔(105)与使用孔(106)相连通。三位阀杆(109)位于阀体(102)的中部,其上并无中心盲孔和径向孔,而在上部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头部,头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各有一个凸台,用于开启和关闭导出孔(105)和孔(111)。三位阀杆(109)与阀体(102)之间装有密封件(121),以防止排泄腔室(112)与上腔室(114)内流体相互渗漏。膜片(104)的周边固定于阀体(102)和下盖(103)之间,中部有一个孔,三位阀杆(109)的下部从孔中通过,膜片(104)的上、下各有一个垫片(119),三者的上部依靠三位阀杆(109)上的台肩,下部依靠与三位阀杆(109)下端部用螺纹相连的螺母(120),将膜片(104)与三位阀杆(109)固定成一体。在垫片(119)的下面有一个弹簧(122),其底部与下盖(103)相接触。弹簧(122)处于受压状态,将三位阀杆(109)向上顶起,以便关闭导出孔(105)。下盖(103)上开有一个小孔(116),使下腔室(115)与大气连通。在导入孔(123)的上面、腔室(108)内部,装有一个浮动单向阀(110),浮动单向阀(110)为圆柱形,上面加工一个十字形或米字型的径向凹槽(113),下面制有一个凸台,以便关闭导入孔(123)。上盖(101)上也有一个备用孔和单向阀,图中未画出,其结构和功能与A型结构相同。
B型结构的工作原理与A型结构相类似,简单介绍如下:
一、保压工作:将输入孔(117)与大气相通,由于使用孔(106)内流体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因此,浮动单向阀(110)下移,将导入孔(123)封闭,三位阀杆(109)在弹簧(122)作用下,将导出孔(105)封闭,成保压状态;
二、降压工作:向输入孔(117)内输入高于大气压又低于工作腔室压力的低压流体,此时,浮动单向阀(110)将导入孔(123)关闭,但是,由于上腔室(114)内的压力大于下腔室(115)内的压力,膜片(104)变形,使三位阀杆(109)下移至中间位置,即导出孔(105)被打开,而孔(111)并没有关闭,因此,使用孔(106)内的流体,经导出孔(105)、孔(111)与排泄孔(118)被排到大气使工作腔室减压;
三、增压工作:向输入孔(117)内输入高于工作腔室流体压力的高压流体。此时,浮动单向阀(110)上移,将导入孔(123)打开,使输入孔(117)与使用孔(106)连通,将高压流体输入工作腔室。而三位阀杆(109)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向下移至极限位置,使孔(111)关闭,因而,阻断了使用孔(106)与排泄孔(118)之间的通道。
四、测压工作:向输入孔(117)输入高压脉冲流体后,关闭压力源。此时,三位阀杆(109)下移至极限位置,将使用孔(106)与排泄孔(118)之间的通道,即孔(111)关闭,而浮动单向阀(110)上移,导入孔(123)被打开,输入孔(117)与使用孔(106)与连通,但因压力源已关闭,所以工作腔内的流体停止流动,成静止状态。只需测出与输入孔(117)相连的外部管路上的压力值,即可得到工作腔室的压力值。
上述本发明A型、B型结构的阀,也可以采用浮动单向阀(10)、(110)及与之相配合的结构,和三位阀杆(9)、(109)及与之相配合的结构分别制成单体,再把两阀原内部相连通道用管路连接起来。
参看图3,图中所示为本发明的C型结构。由图可知,本结构也是由上盖(51)、阀体(52)、膜片(54)和下盖(53)组成的,它们的外形和连接方法与A型和B型均相同。由上盖(51)、阀体(52)和下盖(53)构成一个大腔室,紧夹于阀体(52)和下盖(53)之间的膜片(54),将上述大腔室分隔成两部分,即上腔室(65)和下腔室(66),上盖(51)上开有使用孔(55),它一端与工作腔室(如轮胎)相通,另一端与上腔室(65)相通。阀体(52)上开有输入孔(56),它一端与压力流体源相通,另一端也与上腔室(65)相通。下盖(53)上开有排泄孔(57),使下腔室(66)与大气相通。上腔室(65)内装有一个带台肩的双联阀套(59),双联阀套(59)的上面装有一个套盖(58),两者用螺钉或螺栓(图中未画出)相固定。套盖(58)的中央有有一个孔(67),孔(67)的上端面上,四周有个凸台,凸台与上盖(51)相接触。双联阀套(59)的中心有一个孔,孔内安放一个三位阀杆(60),三位阀杆(60)上有一个轴向中心肓孔(69),其底部与下腔室(66)相通,三位阀杆(60)上还有一个或多个径向(64),它们使腔室(68)经过轴向中心肓孔(69)和下腔室(66),与大气相通。双联阀套(59)、套盖(58)和三位阀杆(60)所围成的腔室(68)内,装有一个弹簧(63),其上端面与三位阀杆(60)的凸台相接触,其下端面与双联阀套(59)上的凸台相接触。在弹簧(63)的作用下,三位阀杆(60)向上移动,与套盖(58)相接触,当三位阀杆(60)向下有一定位移时,其凸台与双联阀套(59)内的台肩相接触,予以限位。在双联阀套(59)、阀体(52)、上盖(51)和膜片(54)之间所形成的上腔室(65)内,装有一个弹簧(61),其上端面与双联阀套(59)的凸台相接触,其下端与阀体(52)上的凸台相接触,弹簧(61)的予压力较弹簧(63)为大。上盖(51)与阀体(52)之间,装有两个密封圈。在双联阀套(59)和三位阀杆(60)之间,有一个密封件(62),安装于双联阀套内孔上的环形槽内,以防止腔室(65)内的流体与腔室(68)内的流体相互渗漏。膜片(54)用垫片和螺母固定于三位阀(60)的下端部。在上盖(51)上还有一个备用孔和单向阀,图中未画出,结构和功能与前述两种结构的阀上的备用孔和单向阀相同。
C型结构阀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保压工作:将输入孔(56)与大气相通,此时,上腔室(65)、下腔室(66)都与大气相通。在弹簧(63)的作用下,三位阀杆(60)的上端面紧靠套盖(58),将孔(67)封死,将使用孔(55)与排泄孔(57)之间的通道切断。在弹簧(61)的作用下,套盖(58)紧压上盖(51),将使用孔(55)与输入孔(56)之间的通道切断。这样,与使用孔(55)相通的工作腔室就处于保压状态;
二、降压工作:向输入孔(56)输入低压流体。此时,上腔室(65)的压力大于下腔室(66)的压力,膜片(54)向下弯曲,带动三位阀杆(60)向下移动,处于中间位置,此时,既打开了孔(67),又没有关闭轴向中心盲孔(69)的下端。因此,使用孔(55)经腔室(68)、径向孔(64)、轴向中心盲孔(69)、下腔室(66)和排泄孔(57),与大气相通,使得工作腔室内压力流体被泄出,完成降压工作。
三、加压工作:向输入孔(56)输入高压流体,高压流体进入上腔室(65)后,使膜片(54)向下弯曲,带动三位阀杆(60)下移至下限位置,即轴向中心盲孔(69)的下端与下盖(53)相接触,将使用孔(55)与通向大气的下腔室(66)之间的通道切断。在高压流体的作用下,套盖(58)和与之连成一体的双联阀套(59)被三位阀杆带动下移,将使用孔(55)、上腔室(65)和输入孔(56)之间全部连通,实现加压工作;
四、测压工作:向输入孔(56)输入一个高压脉冲流体,然后关闭压力流体源,此时,该阀将产生一个相似于加压工作的动作,即使用孔(55)与排泄孔(57)之间的通道被关闭,而使用孔(55)与输入孔(56)之间的通道被连通,高压流体由输入孔(56)流入使用孔(55),只需测取压力流体源至使用孔(56)之间的管路内任一处的压力值,即为工作腔室内的压力值。
参看图4,图中所示为行驶中车辆轮胎充气压力调节装置简图。30为上面介绍的三种结构的控制阀,由前面说明可知,本发明的三种结构的阀的控制方法是相同的。现以本发明第一种结构为例说明轮胎充气压力调节装置组成和工作过程。
本发明阀(30)固定于车轮上,随车轮一起转动,其使用孔(6)用管路(46)连通轮胎腔室(43),其输入孔(17)用管路(47)连通车轮毂与轴之间的旋转密封气室(49)上的孔(位于轮毂上)。旋转密封气室的另一孔道开在与车身相连的不转动的轮毂轴上,该孔由管路(50)连接一个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48),该电磁阀的另一孔再连通管路(42)、(40)、(35)、(41)。管路(35)连接一个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6),该电磁阀另一端通大气,管路(40)连接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9),该阀再用管路(34)连接调压阀(38),该调压阀再用管路(37)连接储气筒(31);管路(41)接有压力测量装置(44)(如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及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3),该电磁阀再由管路(32)连通储气筒(31)。储气筒(31)由管路连通空压机(未画),储气筒还接有压力测量装置(45)。
本装置对轮胎调压工作过程如下。
封闭保压工作:所有电磁阀都不接电,常闭式电磁阀(39)阻止低压的气体和常闭式电磁阀(33)阻止高压的气体进入管路(42),常开式电磁阀(36)将管路(35)连通大气,因此管路(50),旋转密封气室(49)、管路(47)及轮胎阀(30)的输入孔(17)经过常开式电磁阀(48)、管路(42)连通大气。根据前面的说明,本发明阀(30)将轮胎腔室(43)封闭保压。
放气降压工作:仅将电磁阀(36)电磁阀(39)接电。没接电的常闭式电磁阀(33)阻止储气筒高压气体进入管路(42),储气筒高压气体经调压阀(38)降压后经管路(34)、电磁阀(39)、管路(40)进入管路(42),已经关闭的电磁阀(36)阻止该低气体由此排出,低压气体再经电磁阀(48)、管路(50)、旋转密封气室(49)、管路(47)进入轮胎阀(30)的输入孔(17)。根据前面的说明,阀(30)将使用孔(6)与排泄孔(18)连通,轮胎腔室(43)内压力气体经管路(46)进入本发明轮胎阀(30)的使用孔(6)后由排泄孔(18)向大气排出。
充气加压工作:仅将电磁阀(36)、电磁阀(33)接电,储气筒(31)内高压气体经管路(32)、已开启的电磁阀(33)、管路(41)进入管路(42)、由于电磁阀(36)已关闭阻止高压气体由此向大气漏泄,由于常闭式电磁阀(39)仍然关闭阻断管路(40)高压气体。进入管路(42)的高压气经电磁阀(48)、管路(50)、旋转密封闭气室(49)、管路(47)进入轮胎阀(30)的输入孔(17)。根据前面说明已解释过的本发明阀(30)的工作过程,将关闭使用(6)与排泄孔(18)之间通道,开启输入孔(17)与使用孔(6)的通道,高压气经管路(46)输入轮胎腔室(43)。
测压工作:给电磁阀(36)、电磁阀(33)接电,然后再给电磁阀(33)断电。在管路(42)中有一高气压脉冲,由于电磁阀(36)仍然关闭,此脉冲高压气唯一通道是经电磁阀(48)、管路(50)旋转密封气室(49)、管路(47)进入阀(30)的输入孔(17)。根据前面说明,阀(30)中的使用孔(6)与排泄孔(18)的通道关闭,输入孔(17)内的高压气流向使用孔(6),经过暂短的时间,输入孔(17)内气压与使用孔(6)内气压达到相等,接在管路(41)上的压力表(44)所显示的气压值即为轮胎气压值。
如仅对左轮胎测压,应将右轮胎所连电磁阀(48)接电,使右轮胎控制阀(30)不能接受脉冲气压,则气压表(44)仅显示左轮胎气压值;如仅对右轮胎测压,应将左轮胎所连电磁阀(48)接电;使左轮胎控制阀(30)不能接受脉冲气压,则压力表(44)仅显示右轮胎气压值;如同时测左右两轮胎气压,则左右电磁阀(48)均不接电,此外,左右轮胎的充放气工作也如此。
每个车桥受一组电磁阀(33)、(39)、(36)、左右(48)、的控制,各桥的控制互相独立。
备用孔(25)是提供人工辅助的对轮胎的充气,放气和测压备用口,使用备用口时轮子必须停止转动。用外设高压气源管路直接连通备用口,即可充气。用工具将单向阀杆(26)向内压入,轮胎腔室(43)内气体即可经管路(46)、使用孔(6)、单向阀座内孔(28)后由备用孔(25)放出。使用专用测压表亦可由此口测量轮胎气压。
上述附图及其说明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压力流体控制阀,由上盖、阀体、膜片和下盖组成,依次用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体,整个阀体上开有与压力流体源相通的输入孔,与工作腔室相通的使用孔和与大气相通的排泄孔,其内部结构有三种型式:A型,B型,和C型,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在盖子上设有一个备用孔(25),备用孔内安装一个无间隙配合的阀门(27),一根带凸缘的单向阀杆(26)穿过阀门座(27)中间的孔(28),凸缘朝向内侧,单向阀杆(26)外面套有一个弹簧(29),其一端压于阀门(27)上,另一端压于单向阀杆(26)未端的凸起部分;它们各自的特征在于:
A型结构的特征为:
a.上盖(1)上开有使用孔(6)、导出孔(5)、充入孔(7)和备用孔(25),它们间相互连通;
b.阀体(2)上开有一个输入孔(17)、一个导入孔(23),还开有腔室(8)、上腔室(14)和腔室(16),它们之间相互连通,并与上盖(1)上的四个孔连通;
c.导入孔(23)位于腔室(8)的一侧,上有个凸台,凸台上放置一个浮动单向阀(10),浮动单向阀(10)依靠腔室(8)作径向限位,依靠导入孔(23)的凸台及充入孔(7)的周边作轴向限位;
d.阀体(2)的正中有一个腔室(16),腔室(16)内装有一个圆管形三位阀杆(9),三位阀杆(9)的上部装有一个圆柱形堵盖(24),堵盖(24)下部较细,插入三位阀杆(9)的中心孔内,其上部较粗,与导出孔(5)下部的凸台相接触;
e.三位阀杆(9)上开有一个轴向中心盲孔(11)和一个或多个径向孔(12),中心盲孔(11)与径向孔(12)相通,它们还与腔室室(16)和下腔室(15)相连通,三位阀杆(9)的外面套有一个弹簧(22),弹簧(22)的下部与阀体(2)的凸台相接触;
f.阀体(2)与三位阀村(9)之间有一个密封件(21),密封件(21)安装于阀体(2)的环形槽内;
g.膜片(4)的中部有个孔,三位阀杆(9)从孔中通过,用垫片(19)和螺母(20)将膜片(4)与三位阀杆(9)相固定;
h.下盖(3)上开有一个或多个排泄孔(18),一个与排泄孔(18)相通的下腔室(15);
B型结构的特征为:
a.上盖(101)上开有使用孔(106)、导出孔(105)和充入孔(107),它们之间相互连通;
b.阀体(102)上开有输入孔(117)、导入孔(123)、腔室(108)和上腔室(114),它们之间也相互连通,并经充入孔(107)与使用孔(106)连通;阀体(102)上还开有排泄腔室(112)、孔(111)、和排泄孔(118),它们之间亦连通,并径导出孔(105)与使用孔(106)相连通;
c.三位阀杆(109)位于阀体(102)的中部,其上部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头部,头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各有一个凸台;
d.膜片(104)的中部有一个孔,三位阀杆(109)的下部从孔中通过,膜片(104)的上、下各有一个垫片,三者的上部依靠三位阀杆(109)上的台肩,下部依靠螺母(120),将膜片(104)与三位阀杆(109)固定成一体;
e.垫片(119)与下盖(103)之间装有一个受压弹簧(109);
f.下盖(103)上开有一个小孔(116)和下腔室(115),两者相互连通,并与大气连通;
g.在腔室(108)内部装有一个浮动单向阀(110),其结构与A型阀相同;
C.型结构的特征为:
a.上盖(51)、阀体(52)和下盖(53)构成一个大腔室,一块膜片(54)夹于阀体(52)和下盖(53)之间,将所说的大腔室分隔成两部分,即上腔室(65)和下腔室(66);
b.上盖(1)上开有使用孔(55),它一端与工作腔室(如轮胎)相通,另一端与大腔室相通;
c.阀体(52)上开有一个与上腔室(65)相通的输入孔(56);
d.下盖(53)上开有一个与下腔室(66)相通的排泄孔(57);
e.大腔室内装有一个带台肩的双联阀套(59),其上面装有一个套盖(58),两者用螺钉或螺栓相固定;
f.压盖(58)的中央有一个孔(67),孔(67)上端面的四周有个凸台;
g.双联阀套(59)的中心有一个孔,孔内安放一个三位阀杆(60),三位阀杆(60)上有一个轴向中心盲孔(69),其底部与下腔室(66)相通,三位阀杆(60)上还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孔(64),径向孔(64)、腔室(68)、轴向中心盲孔之间均连通;
h.腔室(68)内装有一个弹簧(63),其上端面与三位阀杆(60)的凸台相接触;下端面与双联阀套(59)凸台接触;
i.上腔室(65)内装有一个弹簧(61),其上端面与双联阀套(59)的凸台相接触,其下端面与阀体(52)上的凸台相接触;
j.弹簧(61)的予应力较弹簧(63)的予应力为大;
k.上盖(51)与阀体(52)之间装有密封件;
l.在双联阀套(59)和三位阀杆(60)之间,装有一个密封件(62),它安装于双联阀套(59)的内孔上的环形槽;
m.膜片(54)用垫片和螺母固定于三位阀杆(60)的下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浮动单向阀(10,110)为圆柱形结构,上部开有十字型或米字型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膜片(4、54、104)用弹性橡胶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控制,其特征在物:A型结构和B型结构的阀,可将浮动单向阀(10、110)及与之相配合的结构,和三位阀杆(9,109)与之相配合的结构分别制成单体,再把两阀原内部相连通用管路相连接。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2、3、4所说的控制阀(30)的轮胎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a.该调节装置由轮胎腔室(43)、控制阀(30)、旋转密封气室(49)、管路(46、47、50、41、42、40、35、41、34、37、32)、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48)、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6)、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9)、调压阀(38)、储气筒(31)、压力测量装置(44)、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3)和空压机组成;
b.控制阀(30)上的使用孔(6)与轮胎腔室(43)之间用管路(46)连接;
c.控制阀(30)上的输入孔(17)与旋转密封气室(49)之间用管路(47)连通;
d.旋转密封气室(49)与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48)之间用管路(50)连通;
e.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48)与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6)之间用管路(42、35)相连接,二位二通电磁阀(36)的另一端通大气;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48)与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9)之间用管路(42、40)相连通;常开式二位二通电磁阀(48)与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3)用管路(42、41)相连;
f.常闭式二位二通电磁阀(39)与调压阀(38)之间用管路(34)相连通;
g.调压阀(38)与储气筒(31)之间用管路(37)相连通;
h.压力测量装置(44)装连在管路(41)上;
j.储气筒(31)用管路与空压机连通,储气筒(31)上还接有压力测量装置(45)。
CN92112058A 1992-09-30 1992-09-30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5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2112058A CN1038157C (zh) 1992-09-30 1992-09-30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2112058A CN1038157C (zh) 1992-09-30 1992-09-30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A true CN1084944A (zh) 1994-04-06
CN1038157C CN1038157C (zh) 1998-04-22

Family

ID=494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120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57C (zh) 1992-09-30 1992-09-30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57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076C (zh) * 2005-04-30 2007-07-25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越野汽车轮胎中央自动充放气控制装置
CN1328077C (zh) * 2005-04-30 2007-07-25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越野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控制装置
CN100485570C (zh) * 2005-12-09 2009-05-0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集装箱、厢式货车及冷机的调压装置
CN101379332B (zh) * 2006-02-24 2010-12-15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调整阀和使用它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氢产生设备
CN104019261A (zh) * 2014-06-18 2014-09-0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车辆胎压控制阀
CN106641306A (zh) * 2016-12-13 2017-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 一种快速打开的大口径超高压电磁阀门及方法
CN108473009A (zh) * 2016-01-13 2018-08-31 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轮胎压力管理系统的阀组件
CN108973539A (zh) * 2014-06-09 2018-12-11 伊夸莱尔系统公司 阀门组件
CN109268548A (zh) * 2018-12-06 2019-01-25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阀及燃气灶
CN109780299A (zh) * 2017-11-13 2019-05-21 新乡平原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双控制电磁阀及使用该电磁阀的车辆
CN110077179A (zh) * 2019-05-19 2019-08-02 赵海荣 一种无源压力稳定器
CN110077180A (zh) * 2019-05-19 2019-08-02 赵海荣 一种汽车轮胎压力稳定器
CN110719852A (zh) * 2017-05-08 2020-01-21 Fca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基于车轮的自充气轮胎系统的空气感应系统
CN113432039A (zh) * 2021-06-17 2021-09-24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调试气源及气路气动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19310C2 (nl) * 2001-11-06 2003-05-07 Actuant Corp Hydraulische inrichting met ademsamenstel.
CN1979067B (zh) * 2005-12-09 2010-05-12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压力调节装置的冷机
CN101108576B (zh) * 2006-07-23 2010-11-03 曾干 轮胎压力自动控制装置
CN101574906B (zh) * 2008-05-09 2011-09-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放气可控式轮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79A (en) * 1892-07-05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ubular articles of confectionery
DE2929894A1 (de) * 1979-07-24 1981-02-05 Daimler Benz Ag Einrichtung zur regelung des luftdrucks von fahrzeugreifen, insbesondere fuer nutzfahrzeuge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077C (zh) * 2005-04-30 2007-07-25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越野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控制装置
CN1328076C (zh) * 2005-04-30 2007-07-25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越野汽车轮胎中央自动充放气控制装置
CN100485570C (zh) * 2005-12-09 2009-05-0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集装箱、厢式货车及冷机的调压装置
CN101379332B (zh) * 2006-02-24 2010-12-15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调整阀和使用它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氢产生设备
CN108973539A (zh) * 2014-06-09 2018-12-11 伊夸莱尔系统公司 阀门组件
CN104019261A (zh) * 2014-06-18 2014-09-0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车辆胎压控制阀
CN104019261B (zh) * 2014-06-18 2016-05-1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车辆胎压控制阀
CN108473009A (zh) * 2016-01-13 2018-08-31 德纳重型车辆系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轮胎压力管理系统的阀组件
CN106641306B (zh) * 2016-12-13 2019-0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 一种快速打开的大口径超高压电磁阀门及方法
CN106641306A (zh) * 2016-12-13 2017-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 一种快速打开的大口径超高压电磁阀门及方法
CN110719852A (zh) * 2017-05-08 2020-01-21 Fca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基于车轮的自充气轮胎系统的空气感应系统
CN109780299A (zh) * 2017-11-13 2019-05-21 新乡平原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双控制电磁阀及使用该电磁阀的车辆
CN109268548A (zh) * 2018-12-06 2019-01-25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阀及燃气灶
CN109268548B (zh) * 2018-12-06 2024-01-2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阀及燃气灶
CN110077179A (zh) * 2019-05-19 2019-08-02 赵海荣 一种无源压力稳定器
CN110077180A (zh) * 2019-05-19 2019-08-02 赵海荣 一种汽车轮胎压力稳定器
CN110077180B (zh) * 2019-05-19 2021-02-19 大连元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胎压力稳定器
CN110077179B (zh) * 2019-05-19 2021-06-01 赵海荣 一种无源压力稳定器
CN113432039A (zh) * 2021-06-17 2021-09-24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调试气源及气路气动控制装置
CN113432039B (zh) * 2021-06-17 2022-05-20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调试气源及气路气动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57C (zh) 1998-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4A (zh)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及其在轮胎气压调节装置中应用
CN100497012C (zh) 压力气体方向控制阀
US2693841A (en) Tire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system
US4922946A (en) Remote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system and valve therefor
AU768235B2 (en) Fluid flow valve with variable flow rate
CA1309332C (en) Wheel end valve for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US5975174A (en) Rim mountable tire inflation maintenance device
MX2011000296A (es) Dispositivo valvular de tres vias controlable a presion.
EP0360427A2 (en) Improved wheel end valve for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CN1757961A (zh) 减压阀
CN105065544B (zh) 一种带共用附加气室的双空气弹簧、其控制方法及应用
US4877048A (en) Wheel end valve for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US2944579A (en) Tire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US4783046A (en) Pneumatic valve actuators
CA2333181A1 (en) Valve stem device for signalling the inflation condition of tires
CN114348043A (zh) 一种用于铁路货车空重车制动力无级自动调整的装置
ZA200308259B (en) Inflating and deflating for the wheel of a vehicle.
CA1332042C (en) Tire inflation valve having overpressure and flow control
CN200977837Y (zh) 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装置
CN114834421B (zh) 空气控制阀
CN109854787B (zh) 一种三位三通电磁控制阀总成
CN2162551Y (zh) 压力流体方向控制阀
CN2858342Y (zh) 车轮充放气系统
US4265490A (en) Pressure control valve for a vehicle hydraulic brake system
CN208881772U (zh) 数控液压刹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