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232A - 驱动力传递机构 - Google Patents

驱动力传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4232A
CN108474232A CN201680071969.5A CN201680071969A CN108474232A CN 108474232 A CN108474232 A CN 108474232A CN 201680071969 A CN201680071969 A CN 201680071969A CN 108474232 A CN108474232 A CN 10847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ink
roller
opening
wire rod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19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4232B (zh
Inventor
冲田薰
棚桥英
棚桥英一
小山裕幸
原田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7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 B60J1/16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 B60J1/17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vertical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38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sliding windows, e.g. vehicle windows, to be opened or closed by vertical movement
    • E05F11/48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sliding windows, e.g. vehicle windows, to be opened or closed by vertical movement operated by cords or chains or other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ta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89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端构件能够容易地收容于收容部的驱动力传递机构。驱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具有轴部(21)的驱动部;利用轴部(21)的旋转而旋转的滚筒(3);及在端部设置有末端构件(41b)的线材(41),滚筒(3)具有:能够供轴部(21)嵌合的轴孔(31);及具有能够收容末端构件(41b)的收容空间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末端构件收容部(32)具有:第一开口部,面向滚筒(3)的轴X方向的一方开口,具有比末端构件(41b)的投影面积小的开口面积;及第二开口部,形成于轴侧壁部(34),与第一开口部连通,与第一开口部一起形成能够将末端构件(41b)收容于收容空间的开口。

Description

驱动力传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由驱动部的驱动力来驱动的滚筒进行线材的卷绕及放出的、经由线材向操作对象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滚筒利用由驱动源驱动而进行线材的卷绕和送出,将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线材向驱动对象传递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作为这样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窗升降器。该车窗升降器在滚筒的至少一方的端面具有将线材的末端卡定的卡定孔(收容部)、能够向卷绕槽引导线材的环状的线材引导槽、沿着引导槽的外周配置并限制引导的线材的由松弛引起的向外侧的扩展及脱离的突缘部。
在该车窗升降器中,将在线材的末端设置的末端构件向在滚筒设置的线材末端卡定孔组装时,利用突缘部能够抑制线材要复原成直线状而松弛从而末端构件从滚筒脱落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42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窗升降器中,即使假设末端构件以未正确地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组装,也能利用滚筒罩限制末端构件的脱落。然而,无法防止末端构件以不正确地收容于收容部的状态组装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末端构件容易地收容于收容部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具备:驱动部,具有轴部,并驱动所述轴部旋转;滚筒,利用所述轴部的旋转而旋转;及线材,在端部设置有末端构件,所述线材的一端与操作对象连接,其他端与滚筒连接,对应于所述滚筒的旋转而卷绕于所述滚筒或从所述滚筒放出,其中,所述滚筒具有:轴孔,形成在所述滚筒的中心轴上,能够供所述轴部嵌合;及末端构件收容部,具有能够收容所述末端构件的收容空间,所述末端构件收容部具有:卡定部,将所述末端构件卡定;第一开口部,面向所述滚筒的轴向的一方开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具有比从将所述末端构件向所述收容空间插入的方向的所述末端构件的投影面积小的开口面积;及第二开口部,在形成所述轴孔的轴侧壁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通,与所述第一开口部一起形成能够将所述末端构件向所述收容空间收容的开口,所述轴部具有抵接部,在将所述轴部插入于所述轴孔时,所述抵接部与向所述第二开口部移动的所述末端构件抵接,从而抑制所述末端构件从所述末端构件收容部脱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能够将末端构件容易地收容于收容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的滚筒及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图1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中使用的滚筒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滚筒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滚筒安装线材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3的滚筒安装有线材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3的滚筒安装线材之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在图3的滚筒的末端构件收容部完全收容末端构件之前的预置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在轴部的插入路径上突出的末端构件通过轴部的向滚筒的插入而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具备:驱动部2,具有轴部21(参照图2),并驱动轴部21旋转;滚筒3,利用轴部2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及线材4,在端部设有末端构件41a、41b、42a、42b,一端41a、42a与操作对象C连接,其他端41b、42b与滚筒3连接,对应于滚筒3的旋转而向滚筒3卷绕和从滚筒3放出。
驱动力传递机构1利用驱动部2的驱动力,经由轴部21使滚筒3旋转,利用连接在操作对象C与滚筒3之间的线材4来驱动操作对象C。驱动力传递机构1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列举使车辆的窗玻璃升降的车窗升降器(以下,将驱动力传递机构1也称为车窗升降器1)为例进行说明。车窗升降器1通过未图示的托架等而固定于车辆的车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窗升降器1具备:驱动部2,在车窗升降器1的下端侧设置;滚筒3,与驱动部2连接;方向转换构件5,在车窗升降器1的上端侧设置;导轨G,在驱动部2及方向转换构件5之间延伸;托板(以下,将操作对象C也称为托板C),设置成能够沿导轨G滑动,且作为操作对象C;及线材4,将托板C与滚筒3连接。线材4由至少1个方向转换构件5进行方向转换,从托板C的移动方向(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的两侧连接于托板C。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线材4具备第一线材(例如上升用线材)41和第二线材(下降用线材)42,将第一线材41及第二线材42分别从滚筒3导出,在车窗升降器1配线。在托板C连接有窗玻璃(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从滚筒3导出的第一线材41从滚筒3朝向方向转换构件5(线缆引导件)延伸,由方向转换构件5进行方向转换,朝向托板C延伸。第一线材41的一端侧的末端构件41a卡合于托板C的卡合部Ca。而且,从滚筒3导出的第二线材42从与第一线材41相反的一侧朝向托板C延伸,第二线材42的一端侧的末端构件42a卡合于托板C的第二卡合部Cb。而且,如图1所示,第一线材41及第二线材42的其他端侧的末端构件41b、42b分别安装于滚筒3。由此,托板C与滚筒3经由第一及第二线材41、42而连接,当利用驱动部2的驱动而滚筒3正反旋转时,能够进行沿着导轨G的托板C的往复移动(升降移动)。通过该往复移动而固定于托板C的窗玻璃进行升降移动。末端构件41a、42a、41b、42b的形状只要能够卡定于滚筒3或托板C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大致圆柱状、大致多角柱状、大致球状、大致圆锥台状或这些形状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力传递机构1除了车窗升降器以外,也可以设为例如电动滑动车门等其他的开闭体驱动机构等、通过与滚筒连接的线材能够驱动操作对象的其他的机构。而且,驱动力传递机构1没有限定为图示的形状或构造,例如,驱动部2的位置、方向转换构件5的位置、个数等根据线材4的配置路径等驱动力传递机构1的构造而可以适当变更。而且,操作对象C没有限定为托板,只要是利用线材4能够操作的有形物即可。
驱动部2是使轴部21旋转的部位,且是产生使滚筒3旋转的驱动力的部位。驱动部2具有例如电动马达等驱动力产生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驱动部2具备电动马达22、经由未图示的减速机构等而与电动马达22的输出轴连接的轴部21、及收容滚筒3的滚筒壳体23。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部2只要能够使滚筒3旋转即可,没有限定为图示的形状或构造。
轴部21构成为利用驱动部2的驱动力进行旋转,与滚筒3嵌合并利用轴部21的旋转而使滚筒3旋转。轴部21嵌合于后述的滚筒3的轴孔31(参照图2)而与滚筒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轴部21具备与滚筒3的轴孔31嵌合的嵌合部21a、设置于轴部21的一端侧而与电动马达22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部21b、设置于轴部21的其他端侧的凸缘部21c。关于嵌合部21a,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是在圆柱状体的外周设置的凹凸,具有与轴孔31的直径对应的规定的外径,并形成了在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嵌合齿的齿轮,但是轴部21只要能够嵌合于滚筒3的轴孔31即可,并不局限于齿轮状体,特别是其形状或直径等不受限定。
滚筒3利用轴部21的旋转而绕中心轴X(参照图2)旋转,进行连接于滚筒3的线材4的卷绕和放出,使操作对象C移动。如图2~图5所示,滚筒3具有:以滚筒3的中心轴X为轴而形成为能够供轴部21嵌合的轴孔31;及具有能够收容线材4的末端构件41b的收容空间S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滚筒3是沿着中心轴X的延伸方向形成有轴孔31的大致筒状的构件,在滚筒3的外周具有卷绕线材4的线材收容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收容部33是在滚筒3的外周形成的螺旋状的槽,将线材4卷绕成螺旋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末端构件收容部32位于滚筒3的端面F侧,在与中心轴X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于轴孔31与线材收容部33之间的位置。末端构件收容部32形成能够收容线材4的末端构件41b的大小的收容空间S,通过将线材4的末端构件41b收容于收容空间S而安装于滚筒3。在图2~图5中,图示出滚筒3的一方的端面F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但是在滚筒3的另一方的端面也设有收容末端构件的收容部。以下,列举滚筒3的一方的端面F侧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和收容于该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末端构件41b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滚筒3的另一方的端面设置的末端构件收容部及末端构件42b可以设为与以下说明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及末端构件41b同样的形状、构造,也可以设为不同的形状、构造。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具有:卡定部32a,将末端构件41b卡定;第一开口部A1,面向滚筒3的中心轴X(以下,也仅称为轴X)方向的一方开口,与收容空间S连通,具有比从将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插入的方向的末端构件41b的投影面积小的开口面积;及第二开口部A2,在形成轴孔31的轴侧壁部34形成,与第一开口部A1连通,与第一开口部A1一起形成能够将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收容的开口。
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收容空间S是在将线材4组装于滚筒3时收容线材4的末端构件41b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空间S形成作为从在滚筒3的一方的端面F侧形成的第一开口部A1侧朝向另一方的端面沿轴X方向贯通的空间(参照图8等),但是收容空间S只要能够收容末端构件41b即可,也可以是利用未贯通的凹部形成的空间等。而且,收容空间S是比末端构件41b的体积大的空间,构成为在收容有末端构件41b时,利用后述的线材导出部35,借助线材4的刚性而滚筒3的外周侧的收容空间S的内壁与末端构件41b抵接。
卡定部32a是供线材4的末端构件41b卡定的部位。当滚筒3向一方向旋转时,一方的线材41的末端构件41b卡定于卡定部32a,并且一方的线材41卷绕于滚筒3,向操作对象C施加拉拽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部32a构成作为能够与末端构件41b的基端侧抵接的壁部,但是卡定部32a只要能够供末端构件41b卡定即可,其形状或构造没有限定为图示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滚筒3具有线材导出部35。从卡定于卡定部32a的末端构件41b延伸出的线材41利用线材导出部35能够向在滚筒3的外周设置的线材收容部33导出。线材导出部35设置在线材收容部33与末端构件收容部32之间,如图3所示,将线材41的端部侧从末端构件收容部32导出至滚筒3的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9所示,线材导出部35具有能够供线材41导出的宽度,在滚筒3的一方的端面F形成为槽状。线材导出部35中的向线材收容部33连结的部位如图6所示在滚筒3的外周附近弯曲,将线材41向线材收容部33顺畅地引导。
如图3及图7所示,第一开口部A1是面向滚筒3的轴X方向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面向一方的端面F侧)开口的开口。更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7所示,第一开口部A1是从滚筒3的一方的端面F侧在轴X方向上观察收容空间S时开口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通过双点划线来表示第一开口部A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A1如图3~图7所示,滚筒3的径向内侧利用与轴孔31的轴侧壁部34大致同径的假想圆来划分,滚筒3的径向外侧利用后述的包覆部36的端缘来划分。而且,第一开口部A1在线材41的延伸方向的一方侧,由供末端构件41b的基端部卡定的卡定部32a所在的、构成第一开口部A1的开口缘的一部分的开口端部AE来划分,在线材4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方侧,由与卡定部32a相对的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里侧壁部32b来划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开口部A1的开口面积,即,从滚筒3的轴X方向观察第一开口部A1时的开口面积比从将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安装时插入的方向投影时的末端构件41b的投影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末端构件41b的图7的纸面的面积)小。即,第一开口部A1形成为想要将收容于收容空间S的末端构件41b沿滚筒3的轴X方向拔出时无法拔出的大小。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开口部A2是在形成轴孔31的轴侧壁部34形成的开口。更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以使收容空间S与轴孔31内部的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口部A2与第一开口部A1同样,为了便于说明而由双点划线表示。从图3~图7可知,第一开口部A1与第二开口部A2连通,形成能够将末端构件41b朝向收容空间S插入的1个插入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A2形成为比末端构件41b的在插入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但是只要从由第一开口部A1和第二开口部A2形成的插入开口能够插入末端构件41b即可,第二开口部A2也可以小于末端构件41b的在插入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这样,在末端构件收容部32形成第一开口部A1及第二开口部A2,由此如图6及图9所示,从在插入轴部21之前的状态下开放的第二开口部A2侧(滚筒3的径向内侧),能够将末端构件41b朝向收容空间S插入。在本实施方式中,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滚筒3的径向内侧由于第一开口部A1及第二开口部A2连通而较大地开口,因此将末端构件41b收容于收容空间S内的情况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轴部21具有抵接部21d,在将轴部21插入于轴孔31时,该抵接部21d通过向第二开口部A2移动的末端构件41b与该抵接部21d抵接而抑制末端构件41b从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21d是轴部21的外周面(嵌合部21a)的一部分,在轴部21插入于轴孔31时,如图7及图8所示,将从收容空间S向轴孔31内的空间连结的第二开口部A2封闭。因此,收容于收容空间S的末端构件41b即使要向第二开口部A2侧,即要向滚筒3的径向内侧移动,由于与轴部21的抵接部21d抵接,因此也能限制末端构件41b的从第二开口部A2侧的脱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轴部21向轴孔31插入之前,如上所述末端构件41b的向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安装容易,且在安装了末端构件41b之后,容易抑制末端构件41b从第二开口部A2侧的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轴部21嵌合于轴孔31之后,第二开口部A2被封闭,第一开口部A1成为开口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轴部21设置凸缘部21c,将第一开口部A1大致封闭,但是也存在未设置凸缘部21c的情况。如上所述,第一开口部A1的开口面积比末端构件41b的投影面积小,能抑制末端构件41b从第一开口部A1侧的脱离。更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8所示,在收容空间S的轴X方向的一方侧(端面F侧)形成有将收容空间S中的滚筒3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覆盖的包覆部36。利用该包覆部36,将收容于收容空间S的末端构件41b的、滚筒3的轴X方向的一方侧的一部分包覆。因此,即使要向滚筒3的轴X方向的一方侧移动,末端构件41b也卡挂于包覆部36而被防止从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脱离。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包覆部36和轴部21的抵接部21d能抑制末端构件41b的脱离。
接下来,说明线材41向滚筒3的组装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线材41的组装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通过以下说明的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组装。
在向驱动部2安装滚筒3之前,首先,在滚筒3安装线材4及轴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首先在滚筒3安装线材4,然后安装轴部21。在滚筒3组装线材41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图6及图9所示,使线材41的末端构件41b从轴孔31内部或上方(图9中,纸面跟前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二开口部A2侧而朝向收容空间S移动。第二开口部A2通过将轴孔31的轴侧壁部34切口而形成,而且第一开口部A1与第二开口部A2连通,因此在将末端构件41b朝向收容空间S插入时,形成相对宽的开口。因此,能够将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容易地插入。而且,由于第一开口部A1与第二开口部A2连通,因此不仅是从滚筒3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而且相对于滚筒3的端面F从斜上方也能够插入末端构件41b。此外,也可以从线材41的延伸方向成为与第二开口部A2垂直的方向(在图9中,从使线材41逆时针地旋转了约90°的方向)插入末端构件41b。这样,第一开口部A1与第二开口部A2连通,因此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将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插入。
如图7所示,当末端构件41b收容于收容空间S内时,将线材41卷绕于滚筒3的外周的线材收容部33之后,以同样或不同的方法将线材42卷绕于滚筒3,在滚筒壳体23内配置滚筒3。然后,将轴部21插入到滚筒3的轴孔31内而向驱动部2组装。当轴部21插入于轴孔31时,如图7及图8所示,第二开口部A2被封闭,能限制末端构件41b的向径向内侧的移动。因此,在将滚筒3安装于驱动部2的状态下,末端构件41b无法从末端构件收容部32脱离。而且,虽然第一开口部A1开口,但是第一开口部A1的开口面积比末端构件41b的投影面积小,此外,利用包覆部36能限制末端构件41b的在滚筒3的轴X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末端构件41b无法从末端构件收容部32脱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成为容易将末端构件41b向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收容空间S插入,且无法从末端构件收容部32脱离的构造。
另外,除了上述的组装方法以外,也可以使用以下那样的组装方法。例如图10所示,在将末端构件41b完全放入收容空间S之前,预置成利用线材41的弹性使末端构件41b的外周与成为第一开口部A2的侧缘的包覆部36的径向内侧的端缘抵接的状态,将线材41卷绕于线材收容部33。然后,也可以将末端构件41b朝向收容空间S沿轴X方向压紧,由此将末端构件41b放入收容空间S。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滚筒3具有与开口端部AE连接并以将末端构件41b向末端构件收容部32引导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37。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表示倾斜面37的区域通过双点划线包围。因此,即使如上述那样在将末端构件41b完全放入收容空间S之前形成为所谓预置的状态等,由于卷绕线材41而作用有张力的情况等,末端构件41b也会从进入收容空间S之前的状态朝向完全收容的状态在倾斜面37上滑落。因此,末端构件41b容易被向收容空间S内引导,末端构件41b向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收容变得更加容易。需要说明的是,倾斜面37只要以将末端构件41b朝向收容空间S引导的方式倾斜即可,倾斜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倾斜面37形成于将卡定部32a与轴侧壁部34连结的角部,倾斜面37以朝向滚筒3的径向外侧且在线材41的轴向上朝向前端侧而倾斜面37的表面相对于滚筒3的一方的端面F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即,朝向轴X方向上的收容空间S的里侧(图5中为下方向))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滚筒3具有将从末端构件41b延伸出的线材41向收容于线材导出部35的状态引导的引导部3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表示引导部38的区域通过双点划线包围。该引导部38沿着线材导出部35的两侧缘中的至少一方的侧缘(滚筒3的径向内侧的侧缘)设置,朝向槽状的线材导出部35的底部倾斜。在利用该引导部38将末端构件41b收容于收容空间S内时,线材41的末端构件41b侧的线材部分由引导部38引导,顺畅地被导向线材导出部35。因此,末端构件41b的向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安装变得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在末端构件41b设有曲面,在轴部21向轴孔31插入时,从第二开口部A2突出的末端构件41b与前端部21e抵接,由此收容于末端构件收容部32。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即使在末端构件41b未完全收容于收容空间S的情况下,在末端构件41b具有曲面的情况下,在向轴孔31插入轴部21时,末端构件41b的外周部也会由轴部21朝向收容空间S的内部压入,末端构件41b收容于收容空间S内。因此,能抑制不完全的状态下的末端构件41b的组装。而且,假设末端构件41b为比图11进一步向轴孔31的中心侧露出的状态时,末端构件41b妨碍轴部21向轴孔31的插入,因此能够防止在末端构件41b未收容于末端构件收容部32的状态下将滚筒3与驱动部2组装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仅在末端构件41b设置曲面,但是也可以在轴部21的前端部21e(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嵌合部21a的前端部21e)设置曲面,只要在轴部21的前端部21e和末端构件41b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曲面即可。末端构件41b的曲面只要是与线材4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等,在轴部21向轴孔31插入时施加使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侧移动那样的分力的曲面即可。而且,在轴部21的前端部21e设置曲面的情况也同样,只要是轴部21的前端部21e与末端构件41b抵接,在向轴孔31插入时施加使末端构件41b向收容空间S侧移动那样的分力的曲面即可。
标号说明
1 驱动力传递机构(车窗升降器)
2 驱动部
21 轴部
21a 嵌合部
21b 连接部
21c 凸缘部
21d 抵接部
21e 轴部的前端部
22 电动马达
23 滚筒壳体
3 滚筒
31 轴孔
32 末端构件收容部
32a 卡定部
32b 里侧壁部
33 线材收容部
34 轴侧壁部
35 线材导出部
36 包覆部
37 倾斜面
38 引导部
4 线材
41 第一线材(上升用线材)
42 第二线材(下降用线材)
41a、41b、42a、42b 末端构件
5 方向转换构件
AE 开口端部
A1 第一开口部
A2 第二开口部
C 操作对象(托板)
Ca 卡合部
Cb 第二卡合部
F 滚筒的一方的端面
G 导轨
S 收容空间
X 滚筒的中心轴。

Claims (4)

1.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具备:
驱动部,具有轴部,并驱动所述轴部旋转;
滚筒,利用所述轴部的旋转而旋转;及
线材,在端部设置有末端构件,所述线材的一端与操作对象连接,其他端与滚筒连接,对应于所述滚筒的旋转而卷绕于所述滚筒或从所述滚筒放出,
其中,
所述滚筒具有:
轴孔,形成在所述滚筒的中心轴上,能够供所述轴部嵌合;及
末端构件收容部,具有能够收容所述末端构件的收容空间,
所述末端构件收容部具有:
卡定部,将所述末端构件卡定;
第一开口部,面向所述滚筒的轴向的一方开口,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具有比从将所述末端构件向所述收容空间插入的方向的所述末端构件的投影面积小的开口面积;及
第二开口部,在形成所述轴孔的轴侧壁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部连通,与所述第一开口部一起形成能够将所述末端构件向所述收容空间收容的开口,
所述轴部具有抵接部,在将所述轴部插入于所述轴孔时,所述抵接部与向所述第二开口部移动的所述末端构件抵接,从而抑制所述末端构件从所述末端构件收容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中,
在所述轴部的前端部和所述末端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曲面,
在所述轴部向所述轴孔插入时,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突出的所述末端构件与所述前端部抵接,从而将所述末端构件收容于所述末端构件收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中,
所述滚筒具有:
线材收容部,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外周,供所述线材卷绕;
线材导出部,设置成能够将从卡定于所述卡定部的所述末端构件延伸出的线材向所述线材收容部导出;
开口端部,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缘的一部分;及
倾斜面,与所述开口端部连接,以将所述末端构件向所述末端构件收容部引导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中,
所述滚筒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将从所述末端构件延伸出的所述线材向收容于所述线材导出部的状态引导。
CN201680071969.5A 2015-12-11 2016-11-03 驱动力传递机构 Active CN108474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2233A JP6411990B2 (ja) 2015-12-11 2015-12-11 駆動力伝達機構
JP2015-242233 2015-12-11
PCT/JP2016/082720 WO2017098837A1 (ja) 2015-12-11 2016-11-03 駆動力伝達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232A true CN108474232A (zh) 2018-08-31
CN108474232B CN108474232B (zh) 2020-03-06

Family

ID=5901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969.5A Active CN108474232B (zh) 2015-12-11 2016-11-03 驱动力传递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11990B2 (zh)
CN (1) CN108474232B (zh)
HU (1) HU231326B1 (zh)
WO (1) WO2017098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9475B2 (ja) * 2018-06-29 2020-08-12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移動体移動装置および前記移動体移動装置が用いられた窓ガラス昇降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7879A (en) * 1968-06-03 1970-07-08 Fiat Spa Cable Operated Window Regulator for Vehicles
JPS62124176U (zh) * 1986-01-29 1987-08-06
JPH0329686U (zh) * 1989-07-31 1991-03-25
JP2006057450A (ja) * 2005-10-24 2006-03-02 Nippon Cable Syst Inc ケーブル駆動装置
FR2941510A1 (fr) * 2009-01-26 2010-07-30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Tambour d'enroulement de cable, leve-vitre et element de carrosserie
CN202431104U (zh) * 2011-12-02 2012-09-12 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手动驱动装置
CN102817519A (zh) * 2011-05-31 2012-12-12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玻璃升降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7879A (en) * 1968-06-03 1970-07-08 Fiat Spa Cable Operated Window Regulator for Vehicles
JPS62124176U (zh) * 1986-01-29 1987-08-06
JPH0329686U (zh) * 1989-07-31 1991-03-25
JP2006057450A (ja) * 2005-10-24 2006-03-02 Nippon Cable Syst Inc ケーブル駆動装置
FR2941510A1 (fr) * 2009-01-26 2010-07-30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Tambour d'enroulement de cable, leve-vitre et element de carrosserie
CN102817519A (zh) * 2011-05-31 2012-12-12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玻璃升降器
CN202431104U (zh) * 2011-12-02 2012-09-12 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手动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6279A (ja) 2017-06-15
WO2017098837A1 (ja) 2017-06-15
HUP1800261A2 (en) 2018-10-29
CN108474232B (zh) 2020-03-06
JP6411990B2 (ja) 2018-10-24
HU231326B1 (hu) 202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6656B2 (en) Assembling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ssembling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vehicular opening-closing body driving device
CN108603392A (zh) 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CN105705354A (zh) 门开闭装置
CN107208443B (zh) 车窗调节器
CN104736786B (zh) 滑轮装置
CN105940176A (zh) 驱动单元
CN206299750U (zh) 张力施加装置、滚筒装置及车辆用开闭体驱动装置
CN108474232A (zh) 驱动力传递机构
CN104847242B (zh) 卷闸门
CN108779657A (zh) 车辆用开闭体的驱动装置
EP2940239B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body
CN108252610A (zh) 车窗开闭调节器
CN102817519B (zh) 玻璃升降器
CN106288288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前面板运动机构
US20090241425A1 (en) Sliding door carriage, sliding door driving system, vehicl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sliding door driving system
JP6644495B2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及び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の製造方法
US3235248A (en) Drive device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208089208U (zh) 一种近静音运行的电动卷挂装置
CN207819631U (zh) 电动机
CN208578467U (zh) 隐藏式电动推拉门窗框组件
CN209724003U (zh) 滑动门开闭装置
CN207678148U (zh) 一种服务器导轨新型展开锁结构
JP2014189040A (ja) 可動扉装置
CN109366526A (zh) 一种仿生机器人的嘴部结构
CN203662787U (zh) 转向式压迫器及其防护装置、x光胃肠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