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121B - 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 Google Patents

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4121B
CN108474121B CN201680076625.3A CN201680076625A CN108474121B CN 108474121 B CN108474121 B CN 108474121B CN 201680076625 A CN201680076625 A CN 201680076625A CN 108474121 B CN108474121 B CN 108474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etal
carbon atoms
hydrocarbon group
phosphorus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66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4121A (zh
Inventor
高田裕
细川武广
长谷达也
鸳海直之
山下卓也
沟口诚
吉田公一
小宫健一
荒井孝
设乐裕治
八木下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Kyushu University NUC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Eneo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Kyushu University NUC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XTG Nippon Oil and Ener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Kyushu University NUC,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XTG Nippon Oil and Energy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74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4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3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 C10M133/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having a carbon chain of less than 30 atoms
    • C10M133/16Amides; Im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06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corro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37/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10M137/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having no phosphorus-to-carbon bond
    • C10M137/04Phosphate esters
    • C10M137/06Metal sal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5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of unknown or incompletely defined constitution
    • C10M159/00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e.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mposed of alternatively specified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the same main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2/00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 C23C22/02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non-aqueous solutions
    • C23C22/03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non-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5/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5/20Natural rubber; Natural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10/00Metal present as such or in compounds
    • C10N2010/02Groups 1 or 1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10/00Metal present as such or in compounds
    • C10N2010/04Groups 2 or 1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10/00Metal present as such or in compounds
    • C10N2010/06Groups 3 or 1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10/00Metal present as such or in compounds
    • C10N2010/08Groups 4 or 1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12Inhibition of corrosion, e.g. anti-rust agents or anti-corro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40/00Specified use or application for which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is intended
    • C10N2040/32Wires, ropes or cables lubric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Lubricant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reventing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并且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的防腐蚀剂和使用该防腐蚀剂提高了防腐蚀性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一种防腐蚀剂,其含有由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构成的粘稠性物质(A)、包含下述通式(1)和(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B)、增粘剂(C),上述(A)与上述(B)的质量比为(A):(B)=50:50~98:2的范围内,相对于上述(A)和(B)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C)的含量为2~20质量份。
Figure DDA0001709884370000011

Description

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背景技术
对于金属设备、金属部件而言,出于润滑目的、防腐蚀目的等,使用润滑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含有全氟醚基础油、增稠剂、硫酸钡或氧化锑而得到的润滑脂用于机械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含有30~95质量%的沸点为300℃以下的挥发性液体、1~50质量%的润滑油和/或防锈剂以及0.1~50质量%的具有酰胺基的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11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02262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润滑脂与金属的密合性低,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有可能从金属表面流出,难以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推测这是因为:专利文献1的润滑脂并非与金属表面化学键合,而只是通过吸引力弱的范德华力与金属表面密合。另外,专利文献2的表面处理剂也与金属的密合性低,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有可能从金属表面流出,难以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另外,如果与金属的密合性低,则在暴露于冷热环境下时,有可能因材料的膨胀/收缩而在涂布后材料发生剥离,从而不能维持防腐蚀性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并且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的防腐蚀剂和使用该防腐蚀剂提高了防腐蚀性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防腐蚀剂的主旨在于,含有由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构成的粘稠性物质(A)、包含下述通式(1)和(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B)、增粘剂(C),上述(A)与上述(B)的质量比为(A):(B)=50:50~98:2的范围内,相对于上述(A)和(B)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C)的含量为2~20质量份。
Figure BDA0001709884350000021
其中,X1~X7各自独立地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11~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R14~R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本发明的防腐蚀剂优选软化点为100~150℃。
上述酰胺化合物优选为下述通式(3)~(5)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R21-CO-NH-R22 (3)
R23-CO-NH-Y31-NH-CO-R24 (4)
R25-NH-CO-Y32-CO-NH-R26 (5)
其中,R21~R26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2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链状烃基,R22也可以为氢,Y31和Y32表示选自由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亚苯基或碳原子数7~10的烷基亚苯基组成的组中的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烃基。
上述酰胺化合物优选为熔点处于20~200℃的范围内的脂肪酸酰胺。
上述磷化合物优选在其烃基的结构中具有一个以上的支链结构或一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结构。
与上述磷化合物形成组合物的金属优选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钛、锌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3000以下。
上述增粘剂(C)优选为松香类树脂、萜烯类树脂、萜烯酚醛类树脂、酚醛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石油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主旨在于,利用上述防腐蚀剂包覆着端子配件与电线导体的电连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防腐蚀剂,含有由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构成的粘稠性物质(A)、包含上述通式(1)和(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B)、增粘剂(C),上述(A)与上述(B)的质量比为(A):(B)=50:50~98:2的范围内,相对于上述(A)和(B)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C)的含量为2~20质量份,由此,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并且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
本发明的防腐蚀剂的软化点为100~150℃,由此,能够抑制由涂布时的加热引起的材料劣化。另外,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从而容易维持防腐蚀性能。
在本发明的防腐蚀剂中,特定的磷化合物在其烃基的结构中具有一个以上的支链结构或一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结构时,与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提高。
另外,与特定的磷化合物形成组合物的金属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钛、锌中的至少一种时,涂布于金属表面时的密合性提高。
另外,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的分子量为3000以下时,与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提高。
另外,增粘剂(C)为松香类树脂、萜烯类树脂、萜烯酚醛类树脂、酚醛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石油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时,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利用上述防腐蚀剂包覆着端子配件与电线导体的电连接部,因此,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端子配件、电线导体的金属表面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并且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其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防腐蚀剂(以下,有时称为本防腐蚀剂)含有由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构成的粘稠性物质(A)、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B)和增粘剂(C)。
作为润滑油基础油,可以使用通常作为润滑油的基础油使用的任意的矿物油、蜡异构化油、合成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作为矿物油,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将对原油进行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而得到的润滑油馏分通过适当组合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加氢裂化、溶剂脱蜡、催化脱蜡、加氢精制、硫酸清洗、白土处理等精制处理等而精制后的链烷烃类、环烷烃类等的油、正链烷烃等。
作为蜡异构化油,可以使用通过对天然蜡或合成蜡等蜡原料进行氢异构化处理而制备的蜡异构化油,所述天然蜡为对烃油进行溶剂脱蜡而得到的石油疏松石蜡等,所述合成蜡为通过使一氧化碳与氢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下与适合的合成催化剂接触的所谓的费托(Fischer Tropsch)合成方法生成的合成蜡。在使用疏松石蜡作为蜡原料的情况下,由于疏松石蜡大量地含有硫和氮,而它们对于润滑油基础油而言是不需要的,因此,优选使用根据需要进行氢化处理而减少了硫成分、氮成分的蜡作为原料。
作为合成油,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1-辛烯低聚物、1-癸烯低聚物、乙烯-丙烯低聚物等聚α-烯烃或其氢化物、异丁烯低聚物或其氢化物、异链烷烃、烷基苯、烷基萘、二酯(戊二酸二(十三烷基)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十三烷基)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多元醇酯(三羟甲基丙烷辛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壬酸酯、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壬酸酯等)、聚氧化亚烷基二醇、二烷基二苯基醚、聚苯醚等。
润滑油基础油的运动粘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在100℃下为1~150mm2/s的范围内。另外,从挥发性以及制造时的操作便利性优良出发,更优选100℃下的运动粘度为2~130mm2/s的范围内。运动粘度依据JIS K2283进行测定。
酰胺化合物在润滑油基础油中形成基于氢键的网状结构。由此,对润滑油基础油赋予粘稠性,形成润滑脂那样的粘稠性物质。即,通过与润滑油基础油一起使用,在常温下形成凝胶状物。即,酰胺化合物在常温下将液态的润滑油基础油凝胶化(半固体状化)。粘稠性物质利用其粘稠性在常温下或加热下保持于被涂布材料的涂布面。
酰胺化合物是具有一个以上酰胺基(-NH-CO-)的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酰胺基为一个的单酰胺化合物、酰胺基为两个的双酰胺化合物等。
作为酰胺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例如下述通式(3)~(5)所表示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R21-CO-NH-R22 (3)
R23-CO-NH-Y31-NH-CO-R24 (4)
R25-NH-CO-Y32-CO-NH-R26 (5)
通式(3)~(5)中,R21~R26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2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链状烃基,R22也可以为氢,Y31和Y32表示选自由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亚苯基或碳原子数7~10的烷基亚苯基组成的组中的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烃基。另外,通式(3)~(5)中,构成R21~R26的烃基的一部分氢可以被羟基(-OH)取代。
作为通式(3)所表示的酰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月桂酸酰胺、棕榈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萮酸酰胺、羟基硬脂酸酰胺等饱和脂肪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硬脂基硬脂酸酰胺、油烯基油酸酰胺、油烯基硬脂酸酰胺、硬脂基油酸酰胺等由饱和或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胺得到的取代酰胺等。其中,优选通式(3)中R21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且R22为氢基的酰胺化合物、通式(3)中R21和R22分别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的酰胺化合物等、通式(3)中R21和R22中的至少一者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的酰胺化合物。更具体而言,优选硬脂基硬脂酸酰胺。
作为通式(4)所表示的酰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异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油酸酰胺、亚甲基双月桂酸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六亚甲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间亚二甲苯基双硬脂酸酰胺等。其中,优选通式(4)中R23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且R24为氢基的酰胺化合物、通式(4)中R23和R24分别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的酰胺化合物等、通式(4)中R23和R24中的至少一者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的酰胺化合物。更具体而言,优选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
作为通式(5)所表示的酰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N,N'-二硬脂基癸二酸酰胺等。其中,优选通式(5)中R25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且R26为氢基的酰胺化合物、通式(5)中R25和R26分别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的酰胺化合物等、通式(5)中R25和R26中的至少一者为碳原子数12~20的饱和链状烃基的酰胺化合物。
从与润滑油基础油混合时在常温下容易维持凝胶状(半固态状)、在常温下容易维持凝胶状(半固态状)等观点出发,酰胺化合物的熔点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特别优选为120℃以上。另外,熔点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下。另外,酰胺化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100~100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50~800的范围内。
从与润滑油基础油混合时在常温下容易维持凝胶状(半固态状)、在常温下容易维持凝胶状(半固态状)等观点出发,酰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润滑油基础油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另外,优选相对于润滑油基础油100质量份为7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下。
特定的磷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1)和(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Figure BDA0001709884350000081
其中,X1~X7各自独立地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11~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R14~R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作为烃基,可以列举:烷基、环烷基、烷基取代环烷基、烯基、芳基、烷基取代芳基、芳烷基等。
作为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它们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作为环烷基,可以列举: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等。作为烷基取代环烷基,可以列举:甲基环戊基、二甲基环戊基、甲基乙基环戊基、二乙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二甲基环己基、甲基乙基环己基、二乙基环己基、甲基环庚基、二甲基环庚基、甲基乙基环庚基、二乙基环庚基等。烷基取代环烷基的取代位置没有特别限定。烷基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作为烯基,可以列举: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碳烯基、十八碳烯基等。它们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作为芳基,可以列举:苯基、萘基等。作为烷基取代芳基,可以列举:甲苯基、二甲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苯基、庚基苯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苯基、十一烷基苯基、十二烷基苯基等。烷基取代芳基的取代位置没有特别限定。烷基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作为芳烷基,可以列举: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苯基戊基、苯基己基等。烷基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X1~X7优选全部为氧原子。R11~R16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优选为碳原子数4~3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8~30的烃基。
X1~X7优选全部为氧原子。R11~R13优选至少一个为氢基、并且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另外,R14~R16优选至少一个为氢基、并且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作为通式(1)所表示的磷化合物,可以列举:亚磷酸、单硫代亚磷酸、二硫代亚磷酸、亚磷酸单酯、单硫代亚磷酸单酯、二硫代亚磷酸单酯、亚磷酸二酯、单硫代亚磷酸二酯、二硫代亚磷酸二酯、亚磷酸三酯、单硫代亚磷酸三酯、二硫代亚磷酸三酯等。它们作为通式(1)所表示的磷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通式(2)所表示的磷化合物,可以列举:磷酸、单硫代磷酸、二硫代磷酸、磷酸单酯、单硫代磷酸单酯、二硫代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单硫代磷酸二酯、二硫代磷酸二酯、磷酸三酯、单硫代磷酸三酯、二硫代磷酸三酯等。它们作为通式(2)所表示的磷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磷化合物,从下述的提高相容性的效果、提高粘合性的效果、提高密合性的效果优良等观点出发,更优选为通式(2)所表示的磷化合物。另外,通式(2)所表示的磷化合物中,特别优选下述通式(6)或通式(7)所表示的酸性磷酸酯。
P(=O)(-OR14)(-OH)2…(6)
P(=O)(-OR14)2(-OH)…(7)
作为与特定的磷化合物的组合物中使用的金属,可以列举:Li、Na、K等碱金属、Mg、Ca等碱土金属、铝、钛、锌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金属的离子化倾向较高,因此,相对于金属表面能够得到高吸附性。另外,例如与Sn相比离子化倾向更高,因此,能够形成对Sn的离子键合性优良的化合物。其中,从耐水性等观点出发,更优选为Ca、Mg。从组合物的分子量增大、提高耐热性等观点出发,与磷化合物的组合物中使用的金属优选价数为二价以上。
作为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中的金属供给源,可以列举: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羧酸盐等。作为羧酸的金属盐的羧酸,可以列举:水杨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等。羧酸的金属盐为中性盐,也可以为碱性盐、过碱性盐等。其中,从反应时的溶解性、金属离子的反应性等观点出发,优选过碱性水杨酸等。
在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中,特定的磷化合物的烃基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4~30的烃基时,有助于与作为长链烷基化合物的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烃基是指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基团,不含有N、O、S等杂元素。并且,从与作为长链烷基化合物的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出发,特定的磷化合物的烃基优选为脂肪族烃基、脂环族烃基。更优选为脂肪族烃基。
作为脂肪族烃基,可以列举:由饱和烃构成的烷基、由不饱和烃构成的烯基,可以为它们中的任意一种。作为脂肪族烃基的烷基、烯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但是,烷基为正丁基、正辛基等直链状的烷基时,烷基彼此容易取向,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的结晶性提高,存在与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降低的倾向。从该观点出发,在烃基为烷基的情况下,与直链状的烷基相比,优选支链状的烷基。另一方面,烯基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结构,由此,即使为直链状结晶性也不那么高。因此,烯基既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至少一个烃基的碳原子数小于4时,特定的磷化合物成为无机物。另外,特定的磷化合物的结晶化的倾向变强。这时,与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差,与基础油不混合。另一方面,烃基的碳原子数大于30时,特定的磷化合物的粘度变得过高,流动性容易降低。作为烃基的碳原子数,从与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容性出发,更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以上。另外,作为烃基的碳原子数,从流动性等观点出发,更优选为2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以下。
另外,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在分子内同时具有磷酸基(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酯部位的烃基),能够以极性基团彼此缔合、非极性基团彼此缔合的层状态存在,因此,对于非聚合物而言也能够制成高粘性的液体。如果为粘性的液体,则在涂布于金属表面时,能够利用基于范德华力的物理吸附进一步密合于金属表面。推测该粘性是由于发生链状的分子链彼此的缠绕而得到的。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优选向不促进特定的磷化合物的结晶化的方向进行设计。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使烃基的碳原子数为4~30;烃基具有一个以上的支链结构或一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结构;等。
从粘合性的观点出发,特定的磷化合物需要形成与金属的组合物。在使用未形成与金属的组合物的特定的磷化合物本身的情况下,磷酸基部分的极性小,作为极性基团的磷酸基彼此的缔合性(聚集性)低,不形成高粘性的液体。因此,粘合性(粘性)低。另外,即使形成与氨或胺的组合物,磷酸基部分的极性也小,作为极性基团的磷酸基彼此的缔合性(聚集性)也低,不形成高粘性的液体。因此,粘合性(粘性)低。
作为烃基,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油烯基、硬脂基、异硬脂基、2-乙基己基、丁基辛基、异肉豆蔻基、异鲸蜡基、己基癸基、辛基癸基、辛基十二烷基、异山嵛基等。
另外,作为具体的酸性磷酸酯,可以列举:酸性磷酸丁基辛酯、酸性磷酸异肉豆蔻酯、酸性磷酸异鲸蜡酯、酸性磷酸己基癸酯、酸性磷酸异硬脂酯、酸性磷酸异山嵛酯、酸性磷酸辛基癸酯、酸性磷酸辛基十二烷基酯、酸性磷酸异丁酯、酸性磷酸2-乙基己酯、酸性磷酸异癸酯、酸性磷酸月桂酯、酸性磷酸十三烷基酯、酸性磷酸硬脂酯、酸性磷酸油烯酯、酸性磷酸肉豆蔻酯、酸性磷酸棕榈酯、酸性磷酸二-丁基辛酯、酸性磷酸二-异肉豆蔻酯、酸性磷酸二-异鲸蜡酯、酸性磷酸二-己基癸酯、酸性磷酸二-异硬脂酯、酸性磷酸二-异山嵛酯、酸性磷酸二-辛基癸酯、酸性磷酸二-辛基十二烷基酯、酸性磷酸二-异丁酯、酸性磷酸二-2-乙基己酯、酸性磷酸二-异癸酯、酸性磷酸二-十三烷基酯、酸性磷酸二-油烯酯、酸性磷酸二-肉豆蔻酯、酸性磷酸二-棕榈酯等。其中,从非结晶性、与润滑油基础油的分子链缠绕性等观点出发,优选酸性磷酸油烯酯、酸性磷酸异硬脂酯。
从通过微分散化提高与粘稠性物质的相容性出发,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3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以下。另外,从极性基团的高浓度化所引起的分离抑制等观点出发,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分子量可以通过计算求出。
增粘剂(C)通常是为了提高未硫化橡胶等的粘合性而使用的试剂。作为增粘剂(C),可以列举:松香类树脂、萜烯类树脂、萜烯酚醛类树脂、酚醛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石油树脂等。它们作为增粘剂(C)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从相容性和熔点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松香类、萜烯酚醛类树脂。
在本防腐蚀剂中,除了粘稠性物质(A)、组合物(B)、增粘剂(C)以外,在不损害本防腐蚀剂的功能的范围内,可以添加有机溶剂、稳定化剂、缓蚀剂、色素、增稠剂、填料等。
在本防腐蚀剂中,粘稠性物质(A)与组合物(B)的质量比为(A):(B)=50:50~98:2的范围内。由此,与金属的密合性优良,在高温条件下不会从金属表面流出,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另外,确保作为覆膜的厚度,发挥优良的防腐蚀性能。相对于(A)和(B)的合计100质量份,增粘剂(C)的含量为2~20质量份。由此,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并且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
在本防腐蚀剂中,从确保作为覆膜的厚度、确保与金属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粘稠性物质(A)与组合物(B)的质量比优选为(A):(B)=60:40~95:5的范围内,更优选为(A):(B)=70:30~90:10的范围内。另外,在本防腐蚀剂中,从即使暴露于高温下也维持防腐蚀性能并且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的观点出发,相对于(A)和(B)的合计100质量份,增粘剂(C)的含量优选为3.0~15质量份、更优选为4.0~10质量份。
本防腐蚀剂优选软化点为150℃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由涂布时的加热引起的材料劣化。从该观点出发,更优选软化点为140℃以下、进一步优选软化点为130℃以下。另一方面,从即使暴露于高温下也维持防腐蚀性能的观点出发,本防腐蚀剂优选软化点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本防腐蚀剂的软化点可以通过粘稠性物质(A)中的酰胺化合物的种类(熔点)、粘稠性物质(A)的含量、酰胺化合物的含量等进行调整。
本防腐蚀剂可以通过将粘稠性物质(A)、组合物(B)、增粘剂(C)和根据需要添加的成分混合而得到。另外,也可以通过将润滑油基础油、酰胺化合物、组合物(B)、增粘剂(C)和根据需要添加的成分混合而得到。由于粘稠性物质的粘稠性,在涂布后粘稠性膜可保持于涂布面。如果使用熔点更高的酰胺化合物,则在熔点以下的高温下可维持与常温同样的粘稠性,粘稠性膜可保持于涂布面。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作为金属吸附成分发挥作用,有助于在金属表面提高粘稠性膜的密合性。因此,利用(A)和(B),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稳定地保护金属表面。增粘剂(C)对于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维持防腐蚀性能这一点有帮助。另外,对于即使在冷热环境下也维持对金属表面的密合性从而维持防腐蚀性能这一点有帮助。通过在被涂布材料的表面涂布本防腐蚀剂、或者将被涂布材料浸渍在本防腐蚀剂中,可以将本防腐蚀剂涂覆于被涂布材料的表面。
作为涂布于被涂布材料的表面的粘稠性膜的膜厚,从防止从涂覆部位的流出、防止漏出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另一方面,从所涂布的粘稠性膜的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优选为预定的厚度以上。作为膜厚的下限值,可以列举:0.5μm、2μm、5μm等。
本防腐蚀剂可以用于润滑、防腐蚀用途等。作为防腐蚀用途,例如可以作为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防腐蚀剂等使用。
接着,对本发明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在绝缘电线的导体末端连接有端子配件,其中,利用本防腐蚀剂的含有由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构成的粘稠性物质、特定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和增粘剂的粘稠性膜包覆着端子配件与电线导体的电连接部。由此,可防止电连接部处的腐蚀。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A-A线纵截面图。如图1、图2所示,对于带端子的包覆电线1而言,电线导体3被绝缘包覆层(绝缘体)4包覆而得到的包覆电线2的电线导体3与端子配件5通过电连接部6进行电连接。
端子配件5具有与对象侧端子连接的由细长的平板形成的翼片(タブ)状的连接部51、以及在连接部51的端部延伸设置而形成的由电线套管52和绝缘套管53构成的电线固定部54。端子配件5可以通过对金属制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加工)为预定的形状。
在电连接部6处,将包覆电线2的末端的绝缘包覆层4的外皮剥离,使电线导体3露出,将该露出的电线导体3压接到端子配件5的单面侧,使包覆电线2与端子配件5连接。从包覆电线2的电线导体3的上方铆接端子配件5的电线套管52,使电线导体3与端子配件5电连接。另外,从包覆电线2的绝缘包覆层4的上方铆接端子配件5的绝缘套管53。
带端子的包覆电线1中,点划线所示的范围被由本防腐蚀剂得到的粘稠性膜7包覆。具体而言,自比从电线导体3的绝缘包覆层4露出的部分中前端更靠前的端子配件5的表面起直至比从电线导体3的绝缘包覆层4露出的部分中后端更靠后的绝缘包覆层4的表面为止的范围被粘稠性膜7包覆。即,包覆电线2的前端2a侧以从电线导体3的前端向端子配件5的连接部51侧稍微伸出的方式被粘稠性膜7包覆。端子配件5的前端5a侧以从绝缘套管53的端部向包覆电线2的绝缘包覆层4侧稍微伸出的方式被粘稠性膜7包覆。另外,如图2所示,端子配件5的侧面5b也被粘稠性膜7包覆。需要说明的是,端子配件5的背面5c可以不被粘稠性膜7包覆,也可以被粘稠性膜7包覆。粘稠性膜7的周端由与端子配件5的表面接触的部分、与电线导体3的表面接触的部分和与绝缘包覆层4的表面接触的部分构成。
这样,沿着端子配件5与包覆电线2的外侧周围的形状,将电连接部6用粘稠性膜7以预定的厚度进行包覆。由此,包覆电线2的电线导体3的露出的部分被粘稠性膜7完全包覆,从而不露出于外部。因此,电连接部6被粘稠性膜7完全包覆。粘稠性膜7与电线导体3、绝缘包覆层4、端子配件5中的任意一者的密合性都优良,因此,利用粘稠性膜7防止金属部分因水分等从外部侵入电线导体3和电连接部6而发生腐蚀。另外,由于密合性优良,因此,在例如从线束的制造到安装到车辆的过程中,即使在电线发生了弯曲的情况下,在粘稠性膜7的周端在粘稠性膜7与电线导体3、绝缘包覆层4、端子配件5中的任意一者之间均不易产生间隙,从而防水性、防腐蚀功能得以维持。
形成粘稠性膜7的本防腐蚀剂被涂布于预定的范围。形成粘稠性膜7的本防腐蚀剂的涂布可以使用滴加法、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
粘稠性膜7以预定的厚度形成在预定的范围。其厚度优选为0.01~0.1mm的范围内。粘稠性膜7过厚时,难以将端子配件5插入到连接器中。粘稠性膜7过薄时,防腐蚀性能容易降低。
包覆电线2的电线导体3由多根线材3a捻合而成的绞线构成。这种情况下,绞线可以由一种金属线材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的金属线材构成。另外,绞线除了包含金属线材以外,也可以包含由有机纤维构成的线材等。需要说明的是,由一种金属线材构成是指构成绞线的全部金属线材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由两种以上的金属线材构成是指绞线中包含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线材。绞线中可以包含用于增强包覆电线2的增强线(抗拉构件)等。
作为构成电线导体3的金属线材的材料,可以例示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或者对这些材料实施了各种镀覆的材料等。另外,作为用作增强线的金属线材的材料,可以例示出铜合金、钛、钨、不锈钢等。另外,作为用作增强线的有机纤维,可以列举凯芙拉(Kevlar)等。作为构成电线导体3的金属线材,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铝、铝合金或者对这些材料实施了各种镀覆的材料。
作为绝缘包覆层4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橡胶、聚烯烃、PVC、热塑性弹性体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绝缘包覆层4的材料中可以适当添加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列举阻燃剂、填充剂、着色剂等。
作为端子配件5的材料(母材的材料),除了通常使用的黄铜以外,还可以列举各种铜合金、铜等。端子配件5的表面的一部分(例如触点)或整体可以利用锡、镍、金等各种金属实施镀覆。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带端子的包覆电线1中,在电线导体的末端压接连接有端子配件,但也可以是焊接等其它公知的电连接方法来代替压接连接。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定。
(粘稠性物质的制备)
以表1、2所示的配合组成,将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混合,由此制备粘稠性物质。
·润滑油基础油A:矿物系基础油(运动粘度=4.0mm2/s(100℃))
·润滑油基础油B:矿物系基础油(运动粘度=11.1mm2/s(100℃))
·润滑油基础油C:合成油基础油(运动粘度=100.0mm2/s(100℃))
·酰胺化合物: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熔点150℃、分子量592)、日本化成制造的“スリパックスE”
(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例1>OL-Ca
在500ml的烧瓶中加入酸性磷酸油烯酯(SC有机化学公司制造的“Phoslex A18D”、分子量467(平均)、酸值183mgKOH/g)50g(酸值0.163mol)和甲醇50mL,在室温下搅拌,制成均匀溶液。向其中添加氢氧化钙6.04g(0.0815mol)。将悬浮液在保持于室温的状态下搅拌24小时,确认到氢氧化钙的沉淀物消失后,过滤,利用旋转蒸发器将甲醇和生成水减压蒸馏除去。接着,加入甲苯50mL后,同样地进行减压蒸馏除去,由此通过共沸将生成水蒸馏除去,得到作为澄清粘性物的目标物。
<防腐蚀剂的制备>
以表1、2所示的配合组成(质量份),将粘稠性物质、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磷系组合物)和增粘剂以预定的比例在160℃的加热下混合,由此制备防腐蚀剂。
·增粘剂(萜烯酚醛类):萜烯酚醛共聚物(安原化工公司制造的“YSポリスターU130”)
·增粘剂(松香类):松香改性树脂(哈利马化成公司制造的“ハリエスターC”)
(软化点的测定)
利用DSC法进行测定。在25~200℃(升温速度为10℃/分钟、空气中)内进行升温、降温、升温的三次测定,读取第二次升温测定中的熔化峰顶温度,将该温度设为软化点(熔点)。
(外观观察热试验后)
如图1所示,以包覆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铜制端子与铝电线的电连接部的方式涂布加热至160℃而变为液态的防腐蚀剂。接着,将以在-40℃下放置30分钟后、在80℃下放置30分钟为1个循环的冷热冲击试验实施200个循环。然后,在常温下对涂布后的防腐蚀剂进行观察,确认是否观察到从端子配件或者电线导体的表面发生剥离的部分。将在试验点数10个点(N=10)中即使有1个点观察到剥离的情况也设定为不良“×”,将1个点也没有观察到剥离的情况设定为良好“○”。
(防腐蚀性能试验高温试验后)
如图1所示,以包覆带端子的包覆电线的铜制端子与铝电线的电连接部的方式涂布加热至160℃而变为液态的防腐蚀剂。接着,在100℃的恒温槽中放置168小时。接着,依据JIS C0024在35℃(盐溶液浓度50g/L)中进行中性盐水喷雾试验,通过目视评价120小时后的生锈。将在试验点数10个点(N=10)中即使一根确认到生锈的情况也设定为“×”,将一根也没有确认到生锈的情况设定为“○”。
(防腐蚀性能试验热试验后)
使用上述热试验后的试验体,依据JIS C0024在35℃(盐溶液浓度50g/L)中进行中性盐水喷雾试验,通过目视评价120小时后的生锈。将在试验点数10个点(N=10)中即使一根确认到生锈的情况也设定为“×”,将一根也没有确认到生锈的情况设定为“○”。
Figure BDA0001709884350000211
[表2]
Figure BDA0001709884350000221
如表2所示,在比较例1、3中,由于防腐蚀剂中不含增粘剂、或者含量少,因此,没有得到热试验后的外观和防腐蚀性能均得到满足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在冷热环境下外观和防腐蚀性能中任一特性都不满足。在比较例2中,虽然在防腐蚀剂中含有增粘剂,但由于含量多,因此,在高温下不能维持材料,无法维持暴露于高温时的防腐蚀性能。另外,没有得到热试验后的外观和防腐蚀性能均得到满足的结果。在比较例4中,粘稠性物质少而另一方面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多,不能确保作为覆膜的厚度,没有得到防腐蚀性能得到满足的结果。在比较例5中,粘稠性物质多而另一方面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少,在高温下不能维持材料,无法维持暴露于高温时的防腐蚀性能。在比较例6中,仅由润滑油基础油构成防腐蚀剂,因此,没有粘合性,与金属的密合性也差,在高温下不能维持材料,无法维持暴露于高温时的防腐蚀性能。
与此相对,实施例以包含在本申请发明的范围中的质量组成比含有粘稠性物质、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增粘剂。因此,由高温放置引起的防腐蚀剂的流出没有观察到或者较少,即使暴露于高温也维持了防腐蚀性能,得到了满足防腐蚀性能的结果。另外,得到了热试验后的外观和防腐蚀性能均得到满足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在冷热环境下外观和防腐蚀性能均得到满足。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符号说明
1 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2 包覆电线
3 电线导体
4 绝缘包覆层(绝缘体)
5 端子配件
6 电连接部
7 粘稠性膜

Claims (8)

1.一种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含有:
由润滑油基础油和酰胺化合物构成的粘稠性物质(A)、
包含下述通式(1)和(2)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B)、
松香类树脂、萜烯类树脂、萜烯酚醛类树脂、酚醛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石油树脂中的至少一种(C),
所述(A)与所述(B)的质量比为(A):(B)=50:50~98:2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A)和(B)的合计100质量份,所述(C)的含量为2~20质量份,
所述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B)为处于金属离子的状态下的所述金属与所述磷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组合物,
Figure FDA0002644130990000011
其中,X1~X7各自独立地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R11~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R14~R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并且它们中的至少一个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剂的软化点为100~15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为下述通式(3)~(5)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R21-CO-NH-R22 (3)
R23-CO-NH-Y31-NH-CO-R24 (4)
R25-NH-CO-Y32-CO-NH-R26 (5)
其中,R21~R26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25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链状烃基,R22也可以为氢,Y31和Y32表示选自由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亚苯基或碳原子数7~10的烷基亚苯基组成的组中的碳原子数1~10的二价烃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化合物为熔点处于20~200℃的范围内的脂肪酸酰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化合物在其烃基的结构中具有一个以上的支链结构或一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磷化合物形成组合物的金属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钛、锌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腐蚀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化合物与金属的组合物的分子量为3000以下。
8.一种带端子的包覆电线,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腐蚀剂包覆着端子配件与电线导体的电连接部。
CN201680076625.3A 2016-01-07 2016-12-21 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Active CN108474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1447 2016-01-07
JP2016-001447 2016-01-07
PCT/JP2016/088020 WO2017119289A1 (ja) 2016-01-07 2016-12-21 防食剤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121A CN108474121A (zh) 2018-08-31
CN108474121B true CN108474121B (zh) 2021-01-01

Family

ID=59273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6625.3A Active CN108474121B (zh) 2016-01-07 2016-12-21 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8609B2 (zh)
JP (1) JP6629350B2 (zh)
CN (1) CN108474121B (zh)
DE (1) DE112016006190T5 (zh)
WO (1) WO20171192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48283A1 (en) * 2015-09-28 2019-02-14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Anticorrosive agent and terminal fitted electric wire
JP6446383B2 (ja) * 2016-03-29 2018-12-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表面保護剤組成物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US10870812B2 (en) 2016-03-29 2020-12-2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rface protection composition and terminal fitted electric wire
JP7062578B2 (ja) * 2018-11-28 2022-05-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表面保護剤組成物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JP7266516B2 (ja) * 2019-12-13 2023-04-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表面保護剤組成物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1509B1 (en) * 1997-01-31 2001-12-18 Elisha Technologies Co Llc Corrosion resistant lubricants, greases, and gels
DE112006002981B4 (de) 2005-11-04 2014-04-30 NOK Klüber Co., Ltd. Schmiermittel
CN101405375B (zh) * 2006-03-24 2012-11-07 日本能源株式会社 传动元件用半固体状润滑剂组合物及具备其的机械系统
RU2483099C2 (ru) 2006-05-23 2013-05-27 Циба Холдинг Инк. Замедляющая коррозию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цветных металлов
CN101772565B (zh) 2007-08-10 2015-03-18 日本能源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剂、表面处理方法及机械部件
JP2010174340A (ja) 2009-01-30 2010-08-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防錆剤および表面処理金属材
JP5633665B2 (ja) 2009-03-30 2014-12-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防錆剤および表面処理金属材
JP5425731B2 (ja) 2010-08-12 2014-02-26 ヤマウチ株式会社 防食剤
CN102757839A (zh) * 2011-04-29 2012-10-31 上海茨夫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掘进机的可降解型盾尾密封油脂
JP5938291B2 (ja) * 2012-07-31 2016-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843406B2 (ja) * 2014-02-19 2016-01-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金属表面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CN106133197B (zh) 2014-03-24 2019-05-17 捷客斯能源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电连接结构和该电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4593777A (zh) * 2014-08-19 2015-05-06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飞机用长效水置换型硬膜缓蚀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57142A (zh) * 2014-10-09 2015-02-18 无锡市飞天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防腐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58609B2 (en) 2020-12-08
DE112016006190T5 (de) 2018-10-04
JPWO2017119289A1 (ja) 2018-10-04
JP6629350B2 (ja) 2020-01-15
WO2017119289A1 (ja) 2017-07-13
US20180362876A1 (en) 2018-12-20
CN108474121A (zh) 2018-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121B (zh) 防腐蚀剂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CN107735469B (zh) 金属表面涂覆用组合物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CN111100557B (zh) 金属表面涂覆用组合物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JP6446383B2 (ja) 表面保護剤組成物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JP6902595B2 (ja) 防食剤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CN108138333B (zh) 防蚀剂以及带有端子的包覆电线
CN108884411B (zh) 表面保护剂组合物和带端子的包覆电线
US20210388215A1 (en) Surface protection composition and terminal fitted electric wire
US11306250B2 (en) Surface protection composition and terminal fitted electric wire
WO2016199568A1 (ja) 液状組成物および端子付き被覆電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