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54235A - 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测试图案、印刷系统、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测试图案、印刷系统、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54235A CN108454235A CN201810150334.5A CN201810150334A CN108454235A CN 108454235 A CN108454235 A CN 108454235A CN 201810150334 A CN201810150334 A CN 201810150334A CN 108454235 A CN108454235 A CN 1084542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ling
- group
- ink
- deviation
- test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72198 Serjania polyphy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B41J19/145—Dot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35—Alignment of do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03—Receiving particular commands
- G06K15/1806—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 G06K15/1807—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relating to the print image prepa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25—Adapting the print data to an output condition, e.g. object trapp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48—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 G06K15/1856—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characterized by its workflow
- G06K15/186—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characterized by its workflow taking account of feedback from an output condition, e.g. available inks, time constrai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41J2029/3935—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by means of printed test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测量透明油墨的测试图案变得更容易。本发明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使用具备喷射透明油墨的透明油墨用打印头、喷射第一有色油墨的第一打印头、和喷射第二有色油墨的第二打印头的印刷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基底,作为用于对所述透明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制作在所述基底上重叠所述透明油墨而形成的第一格线组、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二格线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印刷的测试图案。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记录头的倾斜、或由记录头的前进路径与返回路径所造成的偏差进行检测的内容。这里所说的倾斜是指,由以与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所造成的位置偏差。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即,为了对喷落位置的偏差进行检测,而制作测试图案。
在印刷装置中,存在有一种通过喷射透明的油墨(以下,称为透明油墨),从而执行印刷的前处理的类型的印刷装置。即使对于透明油墨,也优选为,使用测试图案来对喷落位置的偏差进行测量。
但是,即使将透明油墨直接喷射在印刷介质上,也难以对喷落位置进行测量。因此,考虑了一种如下的方法,即,通过有色油墨来形成基底,并在该基底上形成透明油墨的测试图案的方法。但是,存在被形成在基底上的透明油墨的格线难以看得清楚的情况,从而有时测量精度会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152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010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而将使透明油墨的测试图案易于测量作为解决课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为,一种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使用具备喷射透明油墨的透明油墨用打印头、喷射第一有色油墨的第一打印头、和喷射第二有色油墨的第二打印头的印刷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基底,作为用于对所述透明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制作在所述基底上重叠所述透明油墨而形成的第一格线组、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二格线组。根据该方式,由于基底的油墨颜色和第二格线组的油墨颜色有所不同,因此能够以使第一以及第二格线组的检测易于实施的方式来选定基底的油墨颜色和第二格线组的油墨颜色。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格线组以及所述第二格线组被用于对主扫描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相对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头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根据该方式,能够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检测。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中设置有第一打印芯片以及第二打印芯片,在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构成沿着副扫描方向而排列的第一喷嘴列、和与所述第一喷嘴列相比位于主扫描方向的预定侧的第二喷嘴列,在所述测试图案中,作为用于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而包括如下部位中的至少一个,即,用于对由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打印芯片的芯片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用于对由主扫描的前进路径以及返回路径的往返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用于对由所述第一喷嘴列以及所述第二喷嘴列的列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用于对以主扫描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的位置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以及用于对以与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正交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的位置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根据该方式,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喷落偏差进行检测。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格线组以及所述第二格线组被用于对副扫描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相对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头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根据该方式,能够对副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检测。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中设置有第一打印芯片以及第二打印芯片,所述测试图案包括用于对由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打印芯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芯片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根据该方式,能够对由打印芯片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芯片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检测。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作为用于对所述第一有色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分别制作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三格线组、和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四格线组。根据该方式,能够对第一有色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检测。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格线组中的格线彼此的间隔宽于所述第三格线组中的格线彼此的间隔。由于第一格线组以在基底上重叠透明油墨的方式而被形成,因此易于洇渗。根据该方式,即使构成第一格线组的格线发生洇渗,由于格线彼此的间隔较宽,因此也易于进行格线的位置的检测。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格线组以及所述第二格线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格线组以及所述第四格线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重复。根据该方式,关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重复的部分,能够在同一主扫描中实施第一至第四格线组的形成。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喷射第三有色油墨的第三打印头,在根据由所述印刷装置实施的印刷中的所述第二有色油墨以及所述第三有色油墨的使用频率的比较而决定了在所述第二格线组的形成中使用所述第二有色油墨之后,形成所述第二格线组。根据该方式,能够根据有色油墨的使用频率来决定在第二格线组中使用的油墨颜色。
本公开能够通过上述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上述的测试图案或印刷系统、用于实现上述的制作方法的程序、存储了该程序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等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印刷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为表示打印头组的图。
图3为从印刷介质侧观察第一打印芯片的图。
图4为表示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补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测试图案的图。
图7为表示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8为表示主扫描方向用的测试图案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9为表示格线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检测区域被选择的情况的图。
图11为对亮度值与像素位置的关系进行例示的曲线图。
图12为对亮度值与像素位置的关系进行例示的曲线图。
图13为表示打印头在偏转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的情况的图。
图14为表示打印头在摇摆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的情况的图。
图15为表示在发生了往返偏差的情况下所制作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16为表示在发生了偏转的情况下所制作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17为表示在发生了摇摆的情况下所制作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18为表示用于对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进行测量的测试图案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19为表示用于对副扫描方向上的偏差进行测量的测试图案的第三部位的图。
图20为表示点形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21为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测试图案的图。
图22为表示品红色的主扫描方向用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23为表示有色油墨的副扫描方向用的第二部位的图。
图24为表示品红色的副扫描方向用的第二部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为印刷装置20的功能框图。印刷装置20除了具有通常的印刷功能之外,还具有后述的对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功能,因此为广义的印刷系统。
印刷装置20具备控制部21和滑架25。控制部21具备CPU22和存储介质23。滑架25具备打印头组30、区域传感器36和灯39。
印刷装置20通过朝向印刷媒体MD喷射油墨,从而在印刷媒体MD上形成点。印刷装置20喷射七种颜色的油墨。七种颜色中的六种颜色为,CMYKLcLM,即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浅蓝绿色、浅品红色。在对这六种颜色进行统称时,将其称为有色油墨。
另一种颜色的油墨为优化油墨(optimizer ink)。优化油墨为无色透明。优化油墨也被称为光泽优化油墨。优化油墨被用于印刷的前处理。
印刷装置20为了形成点,而使滑架25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扫描,并使印刷媒体MD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输送。
区域传感器36对印刷媒体MD上的亮度值进行测量。灯39朝向区域传感器36的测量范围照射光。由区域传感器36实施的测量被用于后述的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中。
上述的点形成以及亮度值的测量由CPU22控制。存储介质23对用于实现后述的印刷处理的程序进行存储。印刷处理为,用于上述的点形成以及亮度值的测量的处理。
图2表示打印头组30。在图2中示出了XY坐标系。X方向表示主扫描方向。X方向的正方向的主扫描也称为前进路径的主扫描。X方向的负方向的主扫描也称为返回路径的主扫描。
Y方向表示副扫描方向。副扫描的下游侧为Y方向的正侧。也就是说,印刷媒体MD从图2的下侧朝向上侧被输送。
打印头组30由品红色用打印头30M、蓝绿色用打印头30C、黑色用打印头30K、黄色用打印头30Y、浅蓝绿色用打印头30Lc、浅品红色用打印头30Lm和优化用打印头30op构成。
以下,以品红色用打印头30M为例来进行说明。关于以下的打印头的说明,如果除了油墨颜色的不同,则在所有打印头中是共同的。品红色用打印头30M具备第一打印芯片31M~第四打印芯片34M。
图3为从印刷媒体MD侧观察第一打印芯片31M的图。在第一打印芯片31M上设置有多个喷嘴NZ。油墨滴从各喷嘴NZ被喷射。
如图3所示,喷嘴NZ排列成两列。将喷嘴以此方式所形成的列中的、位于X方向负侧的列称为喷嘴列A,将位于X方向正侧的列称为喷嘴列B。对于第二打印头芯片32M~第四打印芯片34M,也以与第一打印芯片31M相同的方式设置有喷嘴。
第一打印芯片31M~第四打印芯片34M分别包含重叠区域。重叠区域为,不论通过被搭载于同一打印头上的不同的两个打印头芯片中的哪一个,均能够实现点形成的区域。第二打印头芯片32M具有分别与第一打印芯片31M以及第三打印头芯片33M重叠的重叠区域。第三打印头芯片33M具有与第四打印芯片34M重叠的重叠区域。
以下,将不是重叠区域的区域称为单独区域。在图2中示出了作为重叠区域与单独区域的边界的虚线。
图4为表示印刷处理的流程图。印刷处理由CPU22执行。当开始进行印刷处理时,执行补正处理(S100)。补正处理为,用于对优化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补正的处理。
图5为表示补正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印刷媒体MD上,对基底G(图6)进行印刷(S105)。基底G通过前进路径的主扫描而被印刷。
接下来,通过前进路径的主扫描来对测试图案40、和测试图案50的一部分进行印刷(S110),接着,通过返回路径的主扫描来对测试图案50的剩余部分进行印刷(S115)。通过S105、S110以及S115,从而制作出测试图案40以及测试图案50的整体。
图6示出了测试图案40、50。测试图案40为,用于对Y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测试图案50为,用于对X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
基底G为,在测试图案40、50中分别被全面涂抹的区域。基底G通过实心涂抹而被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基底G通过黑色油墨而被形成。形成于基底G的区域内的线是通过优化油墨而被形成的。形成于基底的区域外的线是通过蓝绿色油墨或黑色油墨而被形成的。
在图6中,为了对测试图案40、50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进行图示,还示出了第一~第四打印芯片31~34以及区域传感器36。第一打印芯片31为,在不区分分别被搭载于七个头上的第一打印芯片的情况下进行称呼时的称呼。对于第二~第四打印芯片32~34也是一样的。
测试图案40由第一部位41~第八部位48构成。第一部位41~第八部位~48分别形成于在Y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上。
第二部位42、第四部位44、第六部位46以及第八部位48由从单独区域所包含的喷嘴喷射的油墨而形成。以下,对这些部位进行归纳总结而称为头用部位。头用部位为,用于对打印头之间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
第三部位43、第五部位45以及第七部位47由从重叠区域所包含的喷嘴喷射的油墨而形成。以下,对这些部位进行归纳总结而称为芯片用部位。芯片用部位为,用于对打印头芯片之间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
虽然第一部位41为测试图案40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被用于喷落偏差量的测量。
测试图案50在Y方向上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四个区域为,图6所示的第一部位51、第二部位52、第三部位53、第四部位54。第一部位51和第二部位52的边界为,由第一打印芯片31和第二打印头芯片32所形成的重叠区域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第二部位52和第三部位53的边界为,由第二打印头芯片32和第三打印头芯片33所形成的重叠区域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第三部位53和第四部位54的边界为,由第三打印头芯片33和第四打印芯片34所形成的重叠区域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
第一部位51由从被设置在第一打印芯片31上的喷嘴喷射的油墨而形成。同样地,第二部位52~第四部位54由从被设置在第二打印头芯片32~第四打印芯片34上的喷嘴喷射的油墨而形成。包括喷落偏差的测量在内,将在后文中对测试图案40、50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
接着,开始进行测试图案40、50的拍摄(S120)。以对主扫描和副扫描进行组合的方式来实施测试图案40、50的拍摄。副扫描以第一部位51~第四部位54分别处于拍摄范围内的方式被实施。当以此方式实施副扫描时,对于测试图案40而言,各两个部位同时进入拍摄范围。例如,第一部位51、以及第一部位41及第二部位42在区域传感器36相对于印刷媒体MD的Y方向上的位置为相同位置的情况下被拍摄。
开始进行测试图案40、50的拍摄,第一位置的拍摄一结束,便在其他部位的拍摄的同时,开始进行喷落偏差量的测量(S200)。
图7表示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的流程图。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为,用于使用测试图案40、50而对分别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喷落偏差量进行测量的处理。
首先,读取被拍摄到的图像(S210)。接着,对十字标记(trim marks)进行检测(S220)。以下,包含十字标记在内,首先,对测试图案5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对于测试图案40,则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在图8中,作为测试图案50的四个部位的代表而示出了第二部位52。对于其他部位,未特别进行说明的内容也是与第二部位52相同的。
在图8中,通过由双点划线形成的轮廓而示出了基底G。而且,在图8中,用黑色来表示通过优化油墨而被形成的线。
第二部位52由第一格线组501~第十三格线组513和多个十字标记构成。第一格线组501~第十三格线组513分别由11根格线构成。如果未发生后述的摇摆或偏转,则各个格线将被形成为与Y方向平行的线。
另外,第十三格线组513具有由实线描绘的格线组和由虚线描绘的格线组。第二部位52所包含的是由实线描绘的格线组。由虚线描绘的格线组属于第一部位51。属于第一部位51的第十三格线组513是为了对喷落偏差的测量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属于第一部位51的第十三格线组513实际上也是由实线形成的。
如前文所述那样,第二部位52通过第二打印头芯片32而被形成。而且,第二打印头芯片32具有喷嘴列A和喷嘴列B。此外,第二部位52通过两个循环而被形成。
在两个循环中的前进路径中被形成的是,第一格线组501、第二格线组502、第四格线组504、第六格线组506、第七格线组507、第八格线组508、第九格线组509、第十一格线组511、以及第十三格线组513由。
在两个循环中的返回路径中被形成的是,第三格线组503、第五格线组505、第十格线组510、以及第十二格线组512。
通过喷嘴列A从而被形成的是,第一格线组501、第二格线组502、第三格线组503、第六格线组506、第七格线组507、第九格线组509、第十二格线组512、以及第十三格线组513。
通过喷嘴列B从而被形成的是,第四格线组504、第五格线组505、第八格线组508、第十格线组510、以及第十一格线组511。
第一格线组501~第六格线组506、以及第八格线组508~第十三格线组513通过优化用打印头30op中所包含的第二打印头芯片32op而被形成。另一方面,第七格线组507通过被设置在成为基准的打印头(以下,称为基准头)上的第二打印头芯片32而被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准头为蓝绿色用打印头30C。在本实施方式中,蓝绿色油墨的使用频率在六种颜色之中是最低的。
在图8中,上文所说明的前进路径和返回路径通过箭头标记而被示出。左箭头标记表示前进路径。右箭头标记表示返回路径。关于喷嘴列,则通过A、B的文字而被示出。
接下来,对十字标记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第二部位52包括十字标记T1~T8。虽然在图8中,未对位于X方向负侧的十字标记标注符号,但是由Y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两条线的对而构成了一个十字标记(十字标记T1等)。
十字标记T1表示第一格线组501和第一部位51中所包含的第十三格线组513的边界。十字标记T2表示第二格线组502和第三格线组503的边界。十字标记T3表示第四格线组504和第五格线组505的边界。十字标记T5表示第八格线组508和第九格线组509的边界。十字标记T6表示第十格线组510和第十一格线组511的边界。十字标记T7表示第十二格线组512和第十三格线组513的边界。十字标记T8表示第十三格线组513和第三部位53中所包含的第一格线组501的边界。
在隔着各个十字标记而邻接的两个部位中,格线彼此间的间隔有所不同,以便能够对喷落偏差进行测量。图8表示未发生偏差的状态。因此,在各个部位中的正中的格线上,X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S220中的十字标记的检测是指,粗略地决定十字标记T1~T7的Y方向上的位置。十字标记T8处于S220的对象之外。另外,第二部位52的十字标记T8兼作第三部位53的十字标记T1。在任一部位中,均不会检测出十字标记T8。
十字标记也可以由任一有色油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黑色油墨形成。
接着,执行格线检测处理(S230)。图9为表示格线检测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对检测区域KR进行选择(S231)。以下,参照图10。
图10以第六格线组506以及第七格线组507为例而示出检测区域KR被选择的情况。S231中的选择,利用了十字标记T4的Y方向上的位置。也就是说,以从十字标记T4起向Y方向的正侧以及负侧分别仅偏差了预定长度D的位置为中心的矩形区域被选择作为检测区域KR。另外,在第六格线组506中,格线彼此间的间隔为间隔W1。
接下来,对亮度值的变化进行计算(S233)。具体而言,首先,在与格线平行的方向上对所选择的检测区域KR内的亮度值进行平均化。然后,将与格线垂直的方向上的亮度值的变化作为一维的数据而进行计算。
接下来,对非格线部的亮度值是否在格线部的亮度值以上进行判断(S235)。格线部是指,根据亮度值而被推断为格线的部位。非格线部是指,根据亮度值而被推断为不是格线的部位。
图11以及图12为,对亮度值与像素位置的关系进行例示的曲线图。图11以及图12摘取了1根格线和其周围的非格线部的像素位置并进行图示。图11表示格线部的亮度值大于非格线部的亮度值的情况。图12表示非格线部的亮度值大于格线部的亮度值的情况。图11所示的虚线为反转后(后述)的亮度值。
在为被形成于基底G的区域外的第七格线组507的情况下,格线部与非格线部相比亮度值较低。也就是说,在为第七格线组507的情况下,成为图12所示那样的亮度值与像素位置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为由被重印于基底G上的优化油墨所形成的第一格线组501~第六格线组506、第八格线组508~第十三格线组513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如图11所示那样格线部与非格线部相比亮度值较高的情况,则也存在如图12所示那样与之相反的情况。如此,亮度值的相对关系不是固定的,这是因为,该关系依赖于油墨相对于印刷媒体MD的浸透性等。
在S235的判断中,使用了下述数学式。当满足下述数学式时被判断为是,当不满足时被判断为否。
Rmax-Rave≥Rave-Rmin···(1)
Rmax为亮度值的最大值。Rave为亮度值的平均值。Rmin为亮度值的最小值。
通过数学式(1)而能够实施S235的判断的理由在于,格线彼此间的间隔与格线的宽度相比被设定得足够宽。也就是说,由于与格线部的亮度值相比,亮度值的平均值Rave受到非格线部的亮度值更强烈地影响,因此通过最大值Rmax和最小值Rmin,而能够推断出更接近亮度值的平均值Rave的一方为非格线部。
当非格线部的亮度值小于格线部的亮度值时(S235中为否),使亮度值的数据反转(S237)。图11中,以虚线来表示反转后的亮度值。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反转是以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值为基准而被实施的。
另一方面,当非格线部的亮度值小于格线部的亮度值时(S235中为否),跳过S237。如前文所述那样,在将第七格线组507设为对象的情况下,在S235中将判断为否。通过以此方式根据亮度值的相对关系来对亮度值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以被形成于基底G的区域内的格线组、和被形成于基底G的区域外的格线组为对象而统一地执行接下来的S238。
接着,对亮度值最低的像素位置进行检测(S238)。S238也可以适当使用统计处理(例如移动平均等)而对所检测的像素位置进行修正。最后,将所检测到的像素位置作为格线的位置而进行记录(S239),并结束格线检测处理。接着,对喷落偏差量进行计算(S240)。
另外,在被形成于基底G的区域内的格线组和被形成于基底G的区域外的格线组中,存在有格线部和非格线部的对比度较大不同的情况。当对比度较大不同时,有时会影响格线部的位置检测的精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第七格线组507由蓝绿色油墨而形成为前提的情况下,基于六个有色油墨之中对比度的差最小的为黑色油墨这一状况,从而采用由黑色油墨来形成基底G的方式。
在此,对使用了第一格线组501~第十三格线组513的喷落偏差的测量进行说明。通过对十字标记T1的两侧、即第一格线组501和第一部位51的第十三格线组513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第一打印芯片31op与第二打印头芯片32op的偏差(以下,称为芯片偏差)进行测量。也就是说,第一格线组501以及第十三格线组513除了打印头芯片有所不同以外,形成方法是共同的。因此,可知晓如下内容,即,当发生偏差时,是由芯片偏差造成的。
另外,在为属于第一部位51的部位的情况下,在十字标记T1的Y方向正侧并未形成有格线。因此,在为属于第一部位51的部位的情况下,将不实施使用十字标记T1的测量。
通过对十字标记T2的两侧、即第二格线组502和第三格线组503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关于喷嘴列A的前进路径与返回路径的偏差(以下,称为往返偏差)进行测量。这是因为,第二格线组502以及第三格线组503除了是前进路径还是返回路径有所不同以外,形成方法是共同的。
通过对十字标记T3的两侧、即第四格线组504和第五格线组505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以与使用十字标记T2的两侧的喷嘴列A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对关于喷嘴列B的往返偏差进行测量。
通过对十字标记T4的两侧、即第六格线组506和第七格线组507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打印头之间的偏差(以下,称为头偏差)进行测量。这是因为,第六格线组506和第七格线组507除了打印头有所不同以外,形成方法是共同的。
通过对十字标记T5的两侧、即第八格线组508和第九格线组509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喷嘴列A与喷嘴列B的偏差(以下,称为列偏差)进行测量。这是因为,第八格线组508以及第九格线组509除了喷嘴列有所不同以外,形成方法是共同的。
通过对十字标记T6的两侧、即第十格线组510和第十一格线组511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以与十字标记T3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对关于喷嘴列B的往返偏差进行测量。
通过对十字标记T7的两侧、即第十二格线组512和第十三格线组513的格线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能够以与十字标记T2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对关于喷嘴列A的往返偏差进行测量。
以下,包括用于对关于喷嘴列A、B的往返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分别被设置有两处的内容在内,对其他的偏差的测量进行说明。
使用测试图案50来进行测量的喷落偏差的种类,除了上述的种类之外,还包括至少以下两种。第一种为,打印头的偏转。第二种为,打印头的摇摆。这两种均为打印头的对准的偏差的一种。
图13表示优化用打印头30op在偏转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的情况。偏转是指,如图13所示那样,由以Z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所造成的对准的偏差。Z方向为,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就是说,Z方向为,与印刷媒体MD的印字面正交的方向。
图14表示优化用打印头30op在摇摆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的情况。摇摆是指,如图14所示那样,由以X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所造成的对准的偏差。
另外,由于如果间距(由以Y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所造成的对准的偏差)作为使用了十字标记T4的两侧的头偏差而进行测量,则能够无障碍地实施喷落偏差的补正,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将间距作为独立的偏差量而进行测量。
以下,在进行偏转以及摇摆的详细说明之前,先对往返偏差进行说明。
图15表示在发生往返偏差的情况下所制作的第二部位52。但是,由于第一格线组501、第六格线组506、第七格线组507、第八格线组508以及第九格线组509并未被用于往返偏差的测量,因此在图15中将其省略。此外,由于也不需要对基底G进行说明,因此也将其省略。在图16、图17中也同样地省略了。在图15所示的第二部位52中,设定为未发生往返偏差以外的偏差。此外,虽然因往返偏差而使十字标记的X方向上的位置也发生偏差,但是,由于十字标记的X方向上的位置并不那么重要,因此在图15中以十字标记的X方向上的位置未发生偏差的方式来进行图示。
如图15所示,当发生往返偏差时,在前进路径中所形成的部位彼此之间并未发生偏差。同样地,在返回路径中所形成的部位彼此之间也未发生偏差。相对于此,在前进路径中所形成的部位和在返回路径中所形成的部位中,发生了X方向上的偏差。因此,通过使用十字标记T2、T3的两侧、和十字标记T6、T7的两侧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从而能够对往返偏差进行测量。
图16表示在发生偏转时所制作的第二部位52。在图16所示的第二部位52中,设定为未发生偏转以外的偏差。当发生偏转的偏差时,第二部位52整体以Z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图16所示的部位中,关于分别由喷嘴列A或喷嘴列B、以及前进路径或返回路径而决定的四个形成方法,各包含有两个。例如,第二格线组502以及第十三格线组513均通过喷嘴列A以及前进路径而被形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这样的由相同的形成方法所形成的部位所包含的各个格线没有发生偏差,则以在X方向上被形成于相同的位置上的方式来设计测试图案50。也就是说,相对应的格线的检测位置相同。相对应的格线是指,例如位于最靠X方向正侧的格线彼此、或者位于X方向的正中的格线彼此等的X方向上的排列的位置(以下,称为排列位置)相同的格线。
当发生偏转的偏差时,如果由相同的形成方法所形成的部位所包含的各个格线没有发生偏转以外的偏差,则使用相对应的格线而测量出的角度将与偏转的旋转角度相等。
在图16中,作为使用了正中的格线的旋转角度的测量结果而示出了角度θ。角度θ为,Y方向与预定线段所成的角度。预定线段是指,将第二格线组502的检测位置H1与第十三格线组513的检测位置H2连结而成的线段。
另外,如果没有发生偏转以外的偏差,则即使使用任意的排列位置的格线来作为相对应的格线也能成为相同的角度。此外,如果没有发生偏转以外的偏差,则即使使用由喷嘴列A或喷嘴列B、以及前进路径或返回路径所形成的四个形成方法中的任一部位,也能成为相同的角度。如果能掌握该旋转角度,则能够进行由偏转所造成的偏差量的计算。
图17表示在发生摇摆的情况下所制作的第二部位52。在图17所示的第二部位52中,设定为未发生摇摆以外的偏差。此外,虽然因摇摆的偏差也会在十字标记的位置上发生偏差,但是,与图15同样地,在图17中以十字标记的位置未发生偏差的方式来进行图示。
当发生摇摆的偏差时,任何部位都将以Z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但是,在前进路径中所形成的部位和在返回路径中所形成的部位的旋转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
如果对图15和图17进行比较,则在十字标记T2、T3的两侧处,在测量上会发生同样的偏差。因此,在仅使用了十字标记T2、T3的两侧的情况下,难以区分出往返偏差和摇摆的偏差。另一方面,如果对十字标记T6、T7的两侧进行比较,则偏差的关系发生逆转。因此,通过使用十字标记T2、T3的两侧和十字标记T6、T7的两侧这双方,从而能够区分出往返偏差和摇摆的偏差。
通过使用在上文中说明的关系,从而即使在往返偏差、偏转的偏差、摇摆的偏差可能全部发生的前提下,也能够通过使用十字标记T2、T3、T6、T7的各自的两侧的检测位置,从而分别求出三个偏差。
在此,从关于测试图案50的说明转移到测试图案40的说明。在补正处理的全部步骤中,只要没有特别地对测试图案40与测试图案50的不同进行说明,则能够通过调换X方向和Y方向来理解。以下,对测试图案4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18表示第二部位42。图18以及图19(后述)与图8同样地,由双点划线所形成的轮廓来表示基底G,并由黑色来表示通过优化油墨而形成的线。
第二部位42由基准格线组42bm、测定对象格线组42ob、十字标记T421、十字标记T422构成。基准格线组42bm以及测定对象格线组42ob成为一对,从而形成对。
图19表示第三部位43。第三部位43由基准格线组43bm、测定对象格线组43ob、十字标记T431、十字标记T432构成。基准格线组43bm以及测定对象格线组43ob成为一对,从而形成对。
图18所示的“-3”~“+3”表示偏差量,实际上未被印刷。图19所示的“-2”~“+2”表示偏差量,实际上未被印刷。在图18以及图19中,均使偏差量“0”的格线(以下,称为特定格线)彼此在Y方向上的位置一致。也就是说,图18以及图19均表示未发生偏差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图19所示,测试图案40的格线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等间隔。具体而言,格线之间的距离以如下方式被规定。
在为图18所示的基准格线组42bm的情况下,从偏差量n(n为-2~+2的整数)的格线到下一个格线的距离由以下数学式来表示。另外,下一个格线是指,与偏差量n的格线邻接的两个格线中的、位于远离特定格线的一侧的格线。但是,由于当n=0时,偏差量n的格线为特定格线,因此在上述的定义中无法决定下一个格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当n=0时,无论下一个格线是偏差量“-1”以及偏差量“+1”的哪一个格线距离均是相同的,因此下一个格线可以为偏差量“-1”和偏差量“+1”中的任一格线。
Dbm(n)=|n|×a···(2)
上述数学式所包含的a为大于零的常数。从上述数学式可知,基准格线组42bm的格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特定格线而变长。基于数学式(2)的格线之间的距离的确定方法在所有头用部位中是共同的。
在基准格线组42bm中,在以特定格线为基准时,偏差量n’(n’为-3~+3的整数)的格线的位置通过以下数学式来表示。
Ebm(n’)=n’a(|n’|+1)/2···(3)
另一方面,在测定对象格线组42ob中,在以特定格线为基准时,偏差量n’(n’为-3~+3的整数)的格线的位置通过以下数学式来表示。
Eob(n’)=n’[{a(|n’|+1)/2}-b]···(4)
数学式(4)中所包含的b为,满足0<b<a/2的常数。根据数学式(4)以及b<a/2可知,测定对象格线组42ob的格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特定格线而变长。基于数学式(4)的格线之间的距离的确定方法在所有头用部位中是共同的。
对于图19所示的基准格线组43bm的情况而言,从偏差量n的格线到下一个格线的距离Dbm(n)、以及以特定格线为基准时的偏差量n’的格线的位置与头用部位同样地,也通过数学式(2)~(4)来表示。因此,测定对象格线组43ob的格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特定格线而变长,且基准格线组43bm的格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特定格线而变长。其中,换用另一措词,则为n为-1~+1的整数,n’为-2~+2的整数。此外,常数a、b的值既可以与头用部位的情况相同,也可以进行变更。
打印头之间的喷落位置的偏差是指,在以基准头的喷落位置为基准时的Y方向上的偏差。因此,头用部位中所包含的全部基准格线组通过蓝绿色油墨而形成。
头用部位中的测定对象格线组是通过从成为测量对象的优化用打印头30op喷射的油墨而被形成的。
芯片用部位中的各区域是为了对重叠区域中的打印头芯片之间的喷落位置的偏差进行测量而被利用的。因此,在芯片用部位中,构成对的基准格线组以及测定对象格线组通过从优化用打印头30op喷射的油墨而被形成。
芯片用部位中的基准格线组通过位于印刷媒体MD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打印头芯片而被形成。而且,芯片用部位中的测定对象格线组通过位于印刷媒体MD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打印头芯片而被形成。例如,基准格线组43bm通过第一打印芯片31op而被形成,测定对象格线组43ob通过第二打印头芯片32op而被形成。
在S240中,当以测试图案40为对象时,将分别求得芯片偏差、头偏差。当以测试图案50为对象时,将求得全部的上文所说明的芯片偏差、喷嘴列A、B各自的往返偏差、列偏差、头偏差、偏转的偏差、摇摆的偏差。
接下来,对是否全部进行了检测进行判断(S250)。当残留有检测未结束的部位时(S250中为否),适当地重复实施S210~S240。当全部进行了检测时(S250中为是),结束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
当结束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时,将执行喷落偏差的补正计算(S290),并结束补正处理。当结束补正处理时,将执行点形成处理(S300)。
图20为表示点形成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取得成为印刷对象的印刷数据(S310)。接下来,执行颜色转换(S320)。也就是说,将由RGB表示的印刷数据转换为基于CMYKLcLM的颜色系统的油墨值。接下来,执行半色调处理(S330)。
接着,应用喷落偏差补正(S340)。也就是说,使用在S290中保存的喷落偏差量来对通过半色调处理而得到的点数据进行修正。
接下来,使用被修正后的点数据,来形成点(S350)。在S350中,适当地形成优化油墨的点。当基于在S310中取得的印刷数据的点形成结束时,对是否继续印刷进行判断(S360)。当继续印刷时(S360中为是),回到S310。当结束印刷时(S360中为否),结束点形成处理。伴随于此,结束印刷处理。
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21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测试图案。实施方式2的测试图案除了包含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测试图案40、50之外,还包含测试图案40Z、50Z。
关于测试图案40Z、50Z未特别进行说明的点,原则上,测试图案40与测试图案40Z的特征是相同的,测试图案50与测试图案50Z的特征是相同的。以下,对测试图案40Z、50Z进行说明。
测试图案40Z为,用于对有色油墨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测试图案。测试图案50Z为,用于对有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测试图案。测试图案40Z、50Z为补正处理的对象。也就是说,测试图案40Z、50Z通过S110以及S115而被形成,并与测试图案40、50同样地,成为喷落偏差量测量(S200)等的对象。
测试图案40在X方向上位于最正侧。测试图案50位于测试图案40的X方向负侧。测试图案50Z位于测试图案50的X方向负侧。测试图案40Z位于测试图案50Z的负侧。
测试图案40Z与测试图案40同样地,包括第一部位41Z~第八部位48Z。测试图案40Z与测试图案40有所不同,包括第九部位49Z。但是,第九部位49Z不被用于喷落偏差的测量。
测试图案50Z包括测试图案50M、50C、50K、50Y、50Lc、50Lm。测试图案50M为用于对品红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测试图案50C为用于对蓝绿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测试图案50K为用于对黑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测试图案50Y为用于对黄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测试图案50Lc为用于对浅蓝绿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测试图案50Lm为用于对浅品红色油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图案。
测试图案40Z、50Z在不包括基底G的这一点上,不同于测试图案40、50。因此,当以测试图案40Z、50Z为对象时,在格线检测处理的S235中,始终被判断为是。
测试图案50M、50C、50K、50Y、50Lc、50Lm除了设为喷落偏差的对象的油墨颜色有所不同以外,其余均具有相同的特征。以下,以测试图案50M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图22表示第二部位52M。在测试图案50M中,第二部位52M为相当于测试图案50的第二部位42的部位。
第二部位52M中所包含的第六格线组506的格线彼此的间隔为间隔W2。测试图案50中的间隔W1宽于间隔W2。间隔W1与间隔W2相比被设定得较宽是因为,在测试图案50中,第六格线组506易于洇渗于基底G。
另外,由于间隔W1宽于间隔W2,因此测试图案50中所包含的第六格线组506所含有的格线的数量与测试图案50M中所包含的第六格线组506所含有的格线的数量相比,少两根。
与测试图案50M相比格线彼此的间隔被取得较宽在测试图案40的各格线组中是共同的。
图23表示第二部位42Z。第二部位42Z为,用于对搭载于各打印头上的第一打印芯片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另外,第四部位44Z为,用于对搭载于各打印头上的第二打印头芯片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第六部位46Z为,用于对搭载于各打印头上的第三打印头芯片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第八部位48Z为,用于对搭载于各打印头上的第四打印芯片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
属于头用部位的各部位除了作为对象的打印头芯片有所不同以外,特征均是相同的。因此,以下,以第二部位42Z为头用部位的代表来进行说明。
第二部位42Z由品红色用区域42M、蓝绿色用区域42C、黑色用区域42K、黄色用区域42Y、浅蓝绿色用区域42Lc、浅品红色用区域42Lm构成。由虚线表示的矩形示出了假想的边界线,并非被实际印刷。
在图24中,摘取了品红色用区域42M来进行图示。品红色用区域42M由基准格线组42Mbm、测定对象格线组42Mob、十字标记T42M1、十字标记T42M2构成。基准格线组42Mbm以及测定对象格线组42Mob成为一对,从而形成对。
在为品红色用区域42M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那样,准备了“-6”~“+6”的偏差量。
在为品红色用区域42M的情况下,从偏差量n(n为-5~+5的整数)的格线起到下一个格线的距离通过以下数学式来表示。
Dbm(n)=|n|×a×c···(5)
上述数学式所包含的c为,大于零且小于1的常数。因此,当n的值相同时,通过数学式(5)而计算出的距离与通过数学式(2)而计算出的距离相比变短。
基准格线组42Mbm与优化油墨用的基准格线组42bm同样地,根据成为测定对象的品红色用区域42M的位置,而以能够对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方式来设定间隔。因此,当n的值相同时,优化油墨用的基准格线组42bm中的格线彼此的间隔与品红色用区域42M中的格线彼此的间隔相比较宽。以此方式设定是为了,与测试图案50的情况同样地,作为测定对象格线组42ob中的洇渗的对策。
本公开并不限于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改变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一栏中所记载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改变例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被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来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地删除。例如,例示了以下的情况。
印刷装置也可以不具有执行测试图案的拍摄以及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与印刷装置一起构成印刷系统的检测部可以执行测试图案的拍摄以及喷落偏差量测量处理。
在用于对Y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中,格线彼此的间隔也可以不随着远离特定格线而变长。
除了喷射用于基底的油墨的打印头以及优化用打印头以外,基准头也可以为任意的打印头。
主扫描方向上的前进路径以及返回路径的方向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方向更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硬件来实现功能以及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此外,通过硬件来实现的功能以及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作为硬件,例如可以使用集成电路、分立电路、或者将这些电路进行组合而成的电路模块等的各种电路。
符号说明
20…印刷装置;21…控制部;22…CPU;23…存储介质;25…滑架;30…打印头组;36…区域传感器;39…灯;40…测试图案;50…测试图案。
Claims (13)
1.一种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使用具备喷射透明油墨的透明油墨用打印头、喷射第一有色油墨的第一打印头、和喷射第二有色油墨的第二打印头的印刷装置,
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基底,
作为用于对所述透明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制作在所述基底上重叠所述透明油墨而形成的第一格线组、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二格线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格线组以及所述第二格线组被用于对主扫描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相对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头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中设置有第一打印芯片以及第二打印芯片,
在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构成沿着副扫描方向而排列的第一喷嘴列、和与所述第一喷嘴列相比位于主扫描方向的预定侧的第二喷嘴列,
在所述测试图案中,作为用于对主扫描方向上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而包括如下部位中的至少一个,即,用于对由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打印芯片的芯片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用于对由主扫描的前进路径以及返回路径的往返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用于对由所述第一喷嘴列以及所述第二喷嘴列的列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用于对以主扫描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的位置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以及用于对以与主扫描方向以及副扫描方向的正交方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的位置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格线组以及所述第二格线组被用于对副扫描方向上的、由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相对于所述第二打印头的头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中设置有第一打印芯片以及第二打印芯片,
所述测试图案包括用于对由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以及所述第二打印芯片的副扫描方向上的芯片偏差所产生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部位。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作为用于对所述第一有色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分别制作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三格线组、和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四格线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格线组中的格线彼此的间隔宽于所述第三格线组中的格线彼此的间隔。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格线组以及所述第二格线组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格线组以及所述第四格线组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重复。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喷射第三有色油墨的第三打印头,
在根据由所述印刷装置实施的印刷中的所述第二有色油墨以及所述第三有色油墨的使用频率的比较而决定了在所述第二格线组的形成中使用所述第二有色油墨之后,形成所述第二格线组。
10.一种测试图案,其中,
作为用于对透明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包括在通过第一有色油墨而被形成于印刷介质上的基底上重叠所述透明油墨而被形成的第一格线组、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通过第二有色油墨而被形成的第二格线组。
11.一种印刷系统,其具备如下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喷射透明油墨的透明油墨用打印头、喷射第一有色油墨的第一打印头、和喷射第二有色油墨的第二打印头,
在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中设置有第一打印芯片以及第二打印芯片,
在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多个喷嘴构成沿着副扫描方向而排列的第一喷嘴列、和与所述第一喷嘴列相比位于主扫描方向的预定侧的第二喷嘴列,
在所述印刷系统中,
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基底,
作为用于对所述透明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制作在所述基底上重叠所述透明油墨而形成的第一格线组、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二格线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系统,其中,
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第一格线组中所包括的各格线的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基底的亮度低于所述第一格线组中所包括的各格线的亮度的情况下,为了对所述第一格线组中所包括的各格线的位置进行检测,而执行使所述基底的亮度和所述第一格线组中所包括的各格线的亮度的相对关系反转的处理。
13.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印刷装置执行如下步骤,其中,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喷射透明油墨的透明油墨用打印头、喷射第一有色油墨的第一打印头、和喷射第二有色油墨的第二打印头,在所述透明油墨用打印头中设置有第一打印芯片以及第二打印芯片,在所述第一打印芯片上设置有构成沿着副扫描方向而排列的第一喷嘴列、和与所述第一喷嘴列相比位于主扫描方向的预定侧的第二喷嘴列的多个喷嘴,
所述步骤为,
通过所述第一有色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基底的步骤;
作为用于对所述透明油墨的喷落偏差进行测量的多个格线,而制作在所述基底上重叠所述透明油墨而形成的第一格线组、和在所述基底的区域外通过所述第二有色油墨而形成的第二格线组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9918A JP6903937B2 (ja) | 2017-02-21 | 2017-02-21 | テストパターンの作成方法、テストパターン、印刷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
JP2017-029918 | 2017-02-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54235A true CN108454235A (zh) | 2018-08-28 |
CN108454235B CN108454235B (zh) | 2021-09-10 |
Family
ID=61256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0334.5A Active CN108454235B (zh) | 2017-02-21 | 2018-02-13 | 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测试图案、印刷系统、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27436B2 (zh) |
EP (1) | EP3363641B1 (zh) |
JP (1) | JP6903937B2 (zh) |
CN (1) | CN10845423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57955A (zh) * | 2019-10-26 | 2020-02-07 |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 喷头对齐校准值的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816087A (zh) * | 2019-10-26 | 2020-02-21 |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 打印对齐校准值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949003A (zh) * | 2018-09-27 | 2020-04-03 | 株式会社理光 |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3696626A (zh) * | 2020-05-20 | 2021-11-26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油墨涂布装置及其控制装置、及喷墨头检查方法 |
CN114423618A (zh) * | 2019-10-15 | 2022-04-29 | 株式会社瑞光 |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中的印刷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47386B2 (ja) * | 2018-09-06 | 2022-10-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着弾ずれ量取得方法 |
JP7251268B2 (ja) * | 2019-03-29 | 2023-04-0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印刷物、化粧シート、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化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US10761467B1 (en) * | 2019-08-27 | 2020-09-01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4749A (en) * | 1997-03-17 | 2000-12-2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for user alignment of a color printer |
US6371609B1 (en) * | 1998-01-09 | 2002-04-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thod |
JP2005067130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
CN1640670A (zh) * | 2003-12-15 | 2005-07-20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头和使用所述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设备 |
CN101138911A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头的对准装置及其对准方法 |
CN101391519A (zh) * | 2007-09-19 | 2009-03-25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数据生成设备 |
CN102463743A (zh) * | 2010-11-04 | 2012-05-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
JP2014195891A (ja) * | 2013-03-29 | 2014-10-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補正値の算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29786B2 (ja) | 1994-09-02 | 2000-04-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テストプリント方法 |
JPH11192771A (ja) * | 1997-12-27 | 1999-07-21 | Canon Aptex Inc | 記録装置及びテストパターン記録方法 |
JP4723798B2 (ja) | 2003-07-01 | 2011-07-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吐出検査装置、吐出検査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2005022218A (ja) | 2003-07-01 | 2005-01-27 | Seiko Epson Corp | 吐出検査装置、吐出検査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4693528B2 (ja) | 2005-07-08 | 2011-06-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制御方法 |
JP4702847B2 (ja) | 2006-06-26 | 2011-06-15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記録システム |
US8496315B2 (en) | 2006-06-26 | 2013-07-30 | Canon Finetech Inc. | Registration adjustment value determination method, recording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adjustment method |
DE102007041393B4 (de) * | 2007-08-31 | 2010-12-16 | Eastman Kodak Co. | Verfahren zum Kalibrieren einer Mehrfarben-Druckmaschine |
DE102008016456B4 (de) * | 2008-03-31 | 2011-04-2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Verfahren zum Überprüfen einer Funktionalität einer Mehrfarbendruckmaschine |
JP5717372B2 (ja) | 2010-08-04 | 2015-05-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JP5720151B2 (ja) * | 2010-09-03 | 2015-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
JP5811589B2 (ja) * | 2011-05-18 | 2015-11-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US8845068B2 (en) | 2012-11-20 | 2014-09-3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head alignment evaluation |
JP6704682B2 (ja) * | 2015-05-29 | 2020-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2017
- 2017-02-21 JP JP2017029918A patent/JP69039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13 CN CN201810150334.5A patent/CN10845423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20 US US15/899,739 patent/US104274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2-21 EP EP18157934.3A patent/EP336364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4749A (en) * | 1997-03-17 | 2000-12-2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for user alignment of a color printer |
US6371609B1 (en) * | 1998-01-09 | 2002-04-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thod |
JP2005067130A (ja) * | 2003-08-27 | 2005-03-1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
CN1640670A (zh) * | 2003-12-15 | 2005-07-20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头和使用所述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设备 |
CN101138911A (zh) * | 2006-09-08 | 2008-03-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头的对准装置及其对准方法 |
CN101391519A (zh) * | 2007-09-19 | 2009-03-25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设备、喷墨打印方法和数据生成设备 |
CN102463743A (zh) * | 2010-11-04 | 2012-05-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
JP2014195891A (ja) * | 2013-03-29 | 2014-10-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補正値の算出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9003A (zh) * | 2018-09-27 | 2020-04-03 | 株式会社理光 |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方法及存储介质 |
US11072170B2 (en) | 2018-09-27 | 2021-07-27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CN110949003B (zh) * | 2018-09-27 | 2021-11-09 | 株式会社理光 |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4423618A (zh) * | 2019-10-15 | 2022-04-29 | 株式会社瑞光 |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中的印刷方法 |
CN114423618B (zh) * | 2019-10-15 | 2024-03-29 | 株式会社瑞光 |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中的印刷方法 |
CN110757955A (zh) * | 2019-10-26 | 2020-02-07 |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 喷头对齐校准值的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816087A (zh) * | 2019-10-26 | 2020-02-21 |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 打印对齐校准值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757955B (zh) * | 2019-10-26 | 2020-11-24 |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 喷头对齐校准值的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696626A (zh) * | 2020-05-20 | 2021-11-26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油墨涂布装置及其控制装置、及喷墨头检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54235B (zh) | 2021-09-10 |
EP3363641A1 (en) | 2018-08-22 |
US10427436B2 (en) | 2019-10-01 |
EP3363641B1 (en) | 2021-05-26 |
JP2018134776A (ja) | 2018-08-30 |
US20180236798A1 (en) | 2018-08-23 |
JP6903937B2 (ja) | 2021-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54235A (zh) | 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测试图案、印刷系统、存储介质 | |
CN108454234B (zh) | 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测试图案、印刷装置、存储介质 | |
CN104029510B (zh) | 喷墨印刷浓度修正方法、修正装置及喷墨印刷方法、设备 | |
CN109689372A (zh) | 用于基于梭式打印机的喷嘴补偿 | |
CN102689520B (zh) |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 |
CN108454232B (zh) | 测试图案的制作方法、测试图案、印刷装置 | |
CN101224667A (zh) | 液体喷出方法及液体喷出装置、程序 | |
US9751329B2 (en) | Method for printing on elevation contours of the print object | |
CN114536975B (zh) | 一种喷墨打印中墨滴落点定位精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 |
US12103320B2 (en) | Liquid ej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
US20130027447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US642267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staggered pens using a composite reference | |
CN101254716B (zh) | 记录介质、打印控制装置、打印系统和打印控制方法 | |
US11014388B2 (en) | Test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landing deviation amount acquisi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 |
WO2015005038A1 (ja) | テストチャート形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テストチャート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 |
US2003002077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staggered pens using macro-pens | |
CN110920062A (zh) | 一种3d打印机喷头直线度的调节方法 | |
TWI801874B (zh) | 用於織物的噴墨製程的優化方法 | |
CN109993746A (zh) | 一种打印喷头质量的评价方法 | |
JP5304270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 |
CN118181947A (zh) | 一种喷印加工前的测试打印方法及喷墨打印系统 | |
CN104890424B (zh) | 一种分层点色方法 | |
CN116985527A (zh) | 喷墨打印测试图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10155375A (ja) | 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補正値設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