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7393A - 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7393A
CN108447393A CN201810251955.2A CN201810251955A CN108447393A CN 108447393 A CN108447393 A CN 108447393A CN 201810251955 A CN201810251955 A CN 201810251955A CN 108447393 A CN108447393 A CN 108447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vacuum
patch
platfor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19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7393B (zh
Inventor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Fuyit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Fuyit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Fuyit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Fuyit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19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7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7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7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7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7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属于偏光片贴附设备领域。包括下贴片系统、以及上贴片系统;下贴片系统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下送料装置、下清洁装置、下贴片装置、以及下收料装置;上贴片系统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上送料装置、上清洁装置、上贴片装置、以及上收料装置。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通过设置上、下两套贴片系统一上一下,上贴片系统的收料工位对应下收料系统的下料工位,使得贴上、下偏光片时,不用再将玻璃翻转过来。去掉了玻璃翻转的工序,优化了贴偏光片的工艺。减少了因玻璃翻转带来的玻璃损坏的可能性。此外,每个工序都使用了气缸,实现了八个工位的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贴偏光片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光片贴附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智能设备的普及,显示技术和触控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偏光片贴附是显示技术中重要的一个工序。
然而,现有偏光片贴附设备都是先将玻璃翻的一面先贴偏光片,然后再将玻璃翻转过来,在另一面贴附另一偏光片。这种操作不仅增加了玻璃翻转的操作,而且玻璃翻转时增加了玻璃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本发明通过设置上、下两套贴片系统。该两套贴片系统工作平台一上一下,上贴片系统的收料工位对应下收料系统的下料工位,使得贴上、下偏光片时,不用再将玻璃翻转过来。去掉了玻璃翻转的工序,优化了贴偏光片的工艺。大大减少了因玻璃翻转带来的玻璃损坏的可能性。此外,每个工序都使用了气缸,实现了八个工位的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贴偏光片的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以及上贴片系统;
所述下贴片系统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下送料装置、下清洁装置、下贴片装置、以及下收料装置;
所述上贴片系统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上送料装置、上清洁装置、上贴片装置、以及上收料装置;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以及第四工位;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以及第八工位;
所述第四工位与所述第五工位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正下方的第一气缸;
所述下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底部的下清洁刀片、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一侧的下粘尘滚轮、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正下方的第二气缸;
所述下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一侧的下贴片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一侧的下辊轮、粘附卷于所述下辊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上表面的下贴片透明胶、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三工位正下方的第三气缸;
所述下收料装置包括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四工位正下方的第四气缸;
所述上送料装置包括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五工位正上方的第五气缸;
所述上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顶部的上清洁刀片、位于所述第六工位一侧的上粘尘滚轮、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六工位正上方的第六气缸;
所述上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一侧的上辊轮、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七工位正上方的第七气缸;
所述上收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八工位正上方的第八气缸。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一可旋转杆、以及第一真空吸头;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包括第一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一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二可旋转杆、以及第二真空吸头;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包括第二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二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的底部均为弧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
可选地,包括下贴片系统、以及上贴片系统;
所述下贴片系统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下送料装置、下清洁装置、下贴片装置、以及下收料装置;
所述上贴片系统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上送料装置、上清洁装置、上贴片装置、以及上收料装置;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以及第四工位;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以及第八工位;
所述第四工位与所述第五工位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第一工位正下方的第一气缸;
所述下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底部的下清洁刀片、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一侧的下粘尘滚轮、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正下方的第二气缸;
所述下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一侧的下可移动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相对设置且位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上表面两侧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
所述下收料装置包括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四工位正下方的第四气缸;
所述上送料装置包括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五工位正上方的第五气缸;
所述上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顶部的上清洁刀片、位于所述第六工位一侧的上粘尘滚轮、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六工位正上方的第六气缸;
所述上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一侧的上辊轮、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七工位正上方的第七气缸;
所述上收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且位于所述第八工位正上方的第八气缸。
可选地,所述下贴片装置还包括压块;
所述压块位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的上方且所述压块的投影落于所述偏光片放置盒上。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一可旋转杆、以及第一真空吸头;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包括第一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一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二可旋转杆、以及第二真空吸头;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包括第二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二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的底部均为弧形。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
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以及上贴片系统;
所述下贴片系统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下送料装置、下清洁装置、下贴片装置;
所述上贴片系统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上送料装置、上清洁装置、上贴片装置、以及上收料装置;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以及第四工位;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以及第八工位;
所述第四工位与所述第五工位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以及第一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以及第一活塞柱;
所述第一缸体固定于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的底部;
所述第一活塞柱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
所述下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底部的下清洁刀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一侧的下粘尘滚轮;
所述下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一侧的下贴片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一侧的下辊轮、以及粘附卷于所述下辊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上表面的下贴片透明胶;
所述上送料装置包括第五气缸;
所述第五气缸包括第五缸体、以及第五活塞柱;
所述第五缸体固定于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的顶部;
所述第五活塞柱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缸体的内部,所述第五活塞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
所述上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顶部的上清洁刀片、以及位于所述第六工位一侧的上粘尘滚轮;
所述上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一侧的上辊轮、以及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
所述上收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一可旋转杆、以及第一真空吸头;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包括第一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一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二可旋转杆、以及第二真空吸头;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包括第二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二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的底部均为弧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
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以及上贴片系统;
所述下贴片系统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下送料装置、下清洁装置、下贴片装置;
所述上贴片系统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上送料装置、上清洁装置、上贴片装置、以及上收料装置;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以及第四工位;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第六工位、第七工位、以及第八工位;
所述第四工位与所述第五工位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以及第一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缸体、以及第一活塞柱;
所述第一缸体固定于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的底部;
所述第一活塞柱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
所述下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底部的下清洁刀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工位一侧的下粘尘滚轮;
所述下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一侧的下可移动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三工位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相对设置且位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上表面两侧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以及压块;
所述压块位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的上方且所述压块的投影落于所述偏光片放置盒上;
所述上送料装置包括第五气缸;
所述第五气缸包括第五缸体、以及第五活塞柱;
所述第五缸体固定于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的顶部;
所述第五活塞柱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缸体的内部,所述第五活塞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
所述上清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顶部的上清洁刀片、以及位于所述第六工位一侧的上粘尘滚轮;
所述上贴片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位于所述第七工位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一侧的上辊轮、以及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
所述上收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一可旋转杆、以及第一真空吸头;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包括第一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一连接轴;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包括第二可旋转杆、以及第二真空吸头;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包括第二自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以及第二连接轴;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的底部均为弧形。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本发明通过设置上、下两套贴片系统。该两套贴片系统工作平台一上一下,上贴片系统的收料工位对应下收料系统的下料工位,使得贴上、下偏光片时,不用再将玻璃翻转过来。去掉了玻璃翻转的工序,优化了贴偏光片的工艺。大大减少了因玻璃翻转带来的玻璃损坏的可能性。此外,每个工序都使用了气缸,实现了八个工位的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贴偏光片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角度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贴片系统;11、下真空旋转平台;111-第一工作平面;12-下送料装置;121-下送料旋转吸盘;122-下送料传输带;123-第一气缸;1231-第一缸体;1232-第一活塞柱;13-下清洁装置;131-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2-下清洁刀片;133-下粘尘滚轮;134-第二气缸;14-下贴片装置;141-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1-第一可旋转杆;14111-第一自旋转轴;14112-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3-第一连接轴;1412-第一真空吸头;14121-第一真空孔;142-下贴片真空平台;143-下辊轮;144-下贴片透明胶;145-第三气缸;146-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7-偏光片放置盒;148-压块;15-下收料装置;151-第四气缸;2-上贴片系统;21-上真空旋转平台;211-第二工作平面;22-上送料装置;221-第五气缸;2211-第五缸体;2212-第五活塞柱;23-上清洁装置;231-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2-上清洁刀片;233-上粘尘滚轮;234-第六气缸;24-上贴片装置;241-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1-第二自旋转轴;24111-第二自旋转轴;24112-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3-第二连接轴;2412-第二真空吸头;24121-第二真空孔;242-上贴片真空平台;243-上辊轮;244-上贴片透明胶;245-第七气缸;25-上收料装置;251-上收料传输带;252-第八气缸;10-第一工位;20-第二工位;30-第三工位;40-第四工位;50-第五工位;60-第六工位;70-第七工位;80-第八工位;90-玻璃;100-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图1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角度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以及下收料装置15;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第四工位40与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第一工位10与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一工位10正下方的第一气缸123;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位于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以及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二工位20正下方的第二气缸134;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位于第三工位30与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位于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一侧的下辊轮143、粘附卷于下辊轮143上且一端位于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上表面的下贴片透明胶144、以及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三工位30正下方的第三气缸145;下收料装置15包括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四工位40正下方的第四气缸151;上送料装置22包括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五工位50正上方的第五气缸221;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位于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以及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六工位60正上方的第六气缸234;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第七工位70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粘附卷于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以及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七工位70正上方的第七气缸245;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以及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八工位80正上方的第八气缸252。具体地,在贴偏光片时,玻璃90从下送料传输带122传输过来,下送料旋转吸盘121将玻璃90吸住后旋转180度,将玻璃90送至第一工位10处。此时,第一气缸123将玻璃90吸住,使玻璃90贴附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然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二工位20处。此时,第二气缸134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带动下清洁刀片1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上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下清洁刀片132触碰到下粘尘滚轮133时,将下清洁刀片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133上,保持当下清洁刀片1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上表面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三工位30,此时第三气缸145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吸住粘附于下贴片透明胶144上的偏光片100,接着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三工位30的玻璃90的上方。然后,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下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上表面,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再次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四工位40后,第四气缸151将玻璃90往上送至第二工作平面211处,与此同时,第五气缸221吸气,将玻璃90吸至第五工位50处。此时,第四气缸151则放气,下降至第四工位40处。第五气缸221将玻璃90吸住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六工位60处。此时,第六气缸234工作,将玻璃90吸住,同时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带动上清洁刀片2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下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上清洁刀片232触碰到上粘尘滚轮233时,将上清洁刀片232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233上,保持上清洁刀片2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90的下表面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七工位70,此时第七气缸245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吸住粘附于上贴片透明胶244上的偏光片100,接着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七工位70的玻璃90的下方。然后,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上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下表面,完成玻璃90下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八工位80处。此时,第八气缸252工作,将玻璃90吸住,并且将玻璃90往下送,将玻璃送至上收料传输带251上,由上收料传输带251将玻璃传输至收料处。该设置在贴偏光片时,不用再将玻璃翻转过来。减少了玻璃翻转的工序,优化了贴偏光片的工艺。大大减少了因玻璃翻转带来的玻璃损坏的可能性。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八个气缸同时工作,使每个工位对应的装置都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工作,从而使得贴附偏光片的工序连续进行,提高贴附偏光片的效率。
可选地,图4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圆弧形的底部,使下真空旋转吸盘141以及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与偏光片100接触的面积较少,从而增加了压在偏光片上的压力,使贴附的偏光片更加牢固。
可选地,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当第一真空吸头1412或第二真空吸头2412与玻璃90接触后,第一真空孔14121处与第二真空孔24121处会因接触而向玻璃90四周挤压,从而将气泡从玻璃90四周挤出,去除贴附偏光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更好地保障了贴附偏光片的质量。
第二实施例
图3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角度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以及下收料装置15;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第四工位40与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第一工位10与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一工位10正下方的第一气缸123;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位于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以及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二工位20正下方的第二气缸134;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位于第三工位30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相对设置且位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上表面两侧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147;下收料装置15包括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第四工位40正下方的第四气缸151;上送料装置22包括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五工位50正上方的第五气缸221;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位于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以及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六工位60正上方的第六气缸234;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第七工位70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粘附卷于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以及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七工位70正上方的第七气缸245;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以及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第八工位80正上方的第八气缸252。具体地,在贴偏光片时,玻璃90从下送料传输带122传输过来,下送料旋转吸盘121将玻璃90吸住后旋转180度,将玻璃90送至第一工位10处。此时,第一气缸123将玻璃90吸住,使玻璃90贴附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然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二工位20处。此时,第二气缸134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带动下清洁刀片1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上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下清洁刀片132触碰到下粘尘滚轮133时,将下清洁刀片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133上,保持当下清洁刀片1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上表面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三工位30,此时第三气缸145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来回移动,将放置于偏光片放置盒147内底部偏光片100移至真空平台146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147的中间位置,完成偏光片的送料,接着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三工位30的玻璃90的上方。然后,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下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上表面,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再次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四工位40后,第四气缸151将玻璃90往上送至第二工作平面211处,与此同时,第五气缸221吸气,将玻璃90吸至第五工位50处。此时,第四气缸151则放气,下降至第四工位40处。第五气缸221将玻璃90吸住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六工位60处。此时,第六气缸234工作,将玻璃90吸住,同时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带动上清洁刀片2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下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上清洁刀片232触碰到上粘尘滚轮233时,将上清洁刀片232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233上,保持上清洁刀片2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90的下表面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七工位70,此时第七气缸245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吸住粘附于上贴片透明胶244上的偏光片100,接着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七工位70的玻璃90的下方。然后,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上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下表面,完成玻璃90下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八工位80处。此时,第八气缸252工作,将玻璃90吸住,并且将玻璃90往下送,将玻璃送至上收料传输带251上,由上收料传输带251将玻璃传输至收料处。
可选地,下贴片装置14还包括压块148;压块148位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的上方且压块148的投影落于偏光片放置盒147上。压块148可使偏光片放置盒147底部的偏光片100有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更容易使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将偏光片吸走,使偏光片100的送料更加精准顺利。
可选地,图4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圆弧形的底部,使下真空旋转吸盘141以及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与偏光片100接触的面积较少,从而增加了压在偏光片100上的压力,使贴附的偏光片100更加牢固。此外,当第一真空吸头1412或第二真空吸头2412与玻璃90接触后,第一真空孔14121处与第二真空孔24121处会因接触而向玻璃90四周挤压,从而将气泡从玻璃90四周挤出,去除贴附偏光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更好地保障了贴附偏光片的质量。
第三实施例
图1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角度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第四工位40与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第一工位10与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第一气缸123;第一气缸123包括第一缸体1231、以及第一活塞柱1232;第一缸体1231固定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底部;第一活塞柱12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缸体1231的内部,第一活塞柱1232的另一端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以及位于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位于第三工位30与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位于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一侧的下辊轮143、以及粘附卷于下辊轮143上且一端位于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上表面的下贴片透明胶144;上送料装置22包括第五气缸221;第五气缸221包括第五缸体2211、以及第五活塞柱2212;第五缸体2211固定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顶部;第五活塞柱221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五缸体2211的内部,第五活塞柱2212的另一端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以及位于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第七工位70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以及粘附卷于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具体地,在贴偏光片时,玻璃90从下送料传输带122传输过来,下送料旋转吸盘121将玻璃90吸住后旋转180度,将玻璃90送至第一工位10处。此时,第一气缸123将玻璃90吸住,使玻璃90贴附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然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二工位20处。第一气缸123是固定在下真空旋转平台11底部,第一气缸123随着下真空旋转平台11旋转至第二工位20处并且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带动下清洁刀片1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上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下清洁刀片132触碰到下粘尘滚轮133时,将下清洁刀片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133上,保持当下清洁刀片1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上表面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三工位30,第一气缸123随着下真空旋转平台11旋转至第三工位30处并且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吸住粘附于下贴片透明胶144上的偏光片100,接着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三工位30的玻璃90的上方。然后,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下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上表面,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再次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四工位40后,第一气缸123随着下真空旋转平台11旋转至第四工位40处,并且第一气缸123将玻璃90往上送至第二工作平面211处,与此同时,第五气缸221吸气,将玻璃90吸至第五工位50处。此时,第一气缸123则放气,下降至第四工位40处。第五气缸221将玻璃90吸住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六工位60处。此时,第五气缸221随着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一起旋转至第五工位50处并且将玻璃90吸住,同时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带动上清洁刀片2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下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上清洁刀片232触碰到上粘尘滚轮233时,将上清洁刀片232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233上,保持上清洁刀片2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90的下表面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七工位70,此时第七气缸245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吸住粘附于上贴片透明胶244上的偏光片100,接着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七工位70的玻璃90的下方。然后,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上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下表面,完成玻璃90下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八工位80处。此时,第八气缸252工作,将玻璃90吸住,并且将玻璃90往下送,将玻璃送至上收料传输带251上,由上收料传输带251将玻璃传输至收料处。该实施例中,下贴片系统1和上贴片系统2均只用了一个气缸。下贴片系统1中四个工序是由同一个气缸完成,当进行四个工序中的任意一个时,其余的三个工序是处于等待状态的。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放料,收料,或者清洁等工作内容。
可选地,图4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圆弧形的底部,使下真空旋转吸盘141以及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与偏光片100接触的面积较少,从而增加了压在偏光片100上的压力,使贴附的偏光片100更加牢固。此外,当第一真空吸头1412或第二真空吸头2412与玻璃90接触后,第一真空孔14121处与第二真空孔24121处会因接触而向玻璃90四周挤压,从而将气泡从玻璃90四周挤出,去除贴附偏光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更好地保障了贴附偏光片的质量。
第四实施例
图3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角度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第四工位40与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第一工位10与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第一气缸123;第一气缸123包括第一缸体1231、以及第一活塞柱1232;第一缸体1231固定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底部;第一活塞柱12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缸体1231的内部,第一活塞柱1232的另一端穿过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以及位于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位于第三工位30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相对设置且位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上表面两侧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147、以及压块148;压块148位于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的上方且压块148的投影落于偏光片放置盒147上;上送料装置22包括第五气缸221;第五气缸221包括第五缸体2211、以及第五活塞柱2212;第五缸体2211固定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顶部;第五活塞柱221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五缸体2211的内部,第五活塞柱2212的另一端穿过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以及位于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第七工位70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以及粘附卷于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具体地,在贴偏光片时,玻璃90从下送料传输带122传输过来,下送料旋转吸盘121将玻璃90吸住后旋转180度,将玻璃90送至第一工位10处。此时,第一气缸123将玻璃90吸住,使玻璃90贴附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第一工作平面111上。然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二工位20处。第一气缸123是固定在下真空旋转平台11底部,第一气缸123随着下真空旋转平台11旋转至第二工位20处并且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带动下清洁刀片1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上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下清洁刀片132触碰到下粘尘滚轮133时,将下清洁刀片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133上,保持当下清洁刀片1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上表面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三工位30,第一气缸123随着下真空旋转平台11旋转至第三工位30处并且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来回移动,将放置于偏光片放置盒147内底部偏光片100移至真空平台146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147的中间位置,完成偏光片的送料,接着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三工位30的玻璃90的上方。然后,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下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上表面,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完成玻璃90上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下真空旋转平台11再次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四工位40后,第一气缸123随着下真空旋转平台11旋转至第四工位40处,并且第一气缸123将玻璃90往上送至第二工作平面211处,与此同时,第五气缸221吸气,将玻璃90吸至第五工位50处。此时,第一气缸123则放气,下降至第四工位40处。第五气缸221将玻璃90吸住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六工位60处。此时,第五气缸221随着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一起旋转至第五工位50处并且将玻璃90吸住,同时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带动上清洁刀片232来回移动,将玻璃90下表面的脏污物刮干净,当上清洁刀片232触碰到上粘尘滚轮233时,将上清洁刀片232上的脏污物粘在上粘尘滚轮233上,保持上清洁刀片232的干净。清洁完玻璃90的下表面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七工位70,此时第七气缸245将玻璃90吸住,与此同时,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吸住粘附于上贴片透明胶244上的偏光片100,接着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旋转180度,将偏光片100旋转至位于第七工位70的玻璃90的下方。然后,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上移,将偏光片100帖附于玻璃90的下表面,完成玻璃90下表面的偏光片的贴附后,上真空旋转平台21继续顺时针旋转90度,将玻璃90旋转至第八工位80处。此时,第八气缸252工作,将玻璃90吸住,并且将玻璃90往下送,将玻璃送至上收料传输带251上,由上收料传输带251将玻璃传输至收料处。该实施例中,下贴片系统1和上贴片系统2均只用了一个气缸。下贴片系统1中四个工序是由同一个气缸完成,当进行四个工序中的任意一个时,其余的三个工序处于等待状态。而在这个等待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放料,收料,或者清洁等工作内容。
可选地,图4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实例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圆弧形的底部,使下真空旋转吸盘141以及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与偏光片100接触的面积较少,从而增加了压在偏光片100上的压力,使贴附的偏光片100更加牢固。此外,当第一真空吸头1412或第二真空吸头2412与玻璃90接触后,第一真空孔14121处与第二真空孔24121处会因接触而向玻璃90四周挤压,从而将气泡从玻璃90四周挤出,去除贴附偏光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更好地保障了贴附偏光片的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
所述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以及下收料装置(15);
所述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
所述第四工位(40)与所述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正下方的第一气缸(123);
所述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正下方的第二气缸(134);
所述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一侧的下辊轮(143)、粘附卷于所述下辊轮(143)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上表面的下贴片透明胶(144)、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正下方的第三气缸(145);
所述下收料装置(15)包括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四工位(40)正下方的第四气缸(151);
所述上送料装置(22)包括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五工位(50)正上方的第五气缸(221);
所述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正上方的第六气缸(234);
所述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正上方的第七气缸(245);
所述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八工位(80)正上方的第八气缸(2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
4.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
所述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以及下收料装置(15);
所述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
所述第四工位(40)与所述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正下方的第一气缸(123);
所述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以及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正下方的第二气缸(134);
所述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上表面两侧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147);
所述下收料装置(15)包括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且位于所述第四工位(40)正下方的第四气缸(151);
所述上送料装置(22)包括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五工位(50)正上方的第五气缸(221);
所述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正上方的第六气缸(234);
所述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正上方的第七气缸(245);
所述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以及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且位于所述第八工位(80)正上方的第八气缸(25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贴片装置(14)还包括压块(148);
所述压块(148)位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的上方且所述压块(148)的投影落于所述偏光片放置盒(147)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
7.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
所述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
所述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
所述第四工位(40)与所述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第一气缸(123);
所述第一气缸(123)包括第一缸体(1231)、以及第一活塞柱(1232);
所述第一缸体(1231)固定于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底部;
所述第一活塞柱(12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1231)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柱(12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
所述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
所述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一侧的下辊轮(143)、以及粘附卷于所述下辊轮(143)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下贴片真空平台(142)上表面的下贴片透明胶(144);
所述上送料装置(22)包括第五气缸(221);
所述第五气缸(221)包括第五缸体(2211)、以及第五活塞柱(2212);
所述第五缸体(2211)固定于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顶部;
所述第五活塞柱(221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缸体(2211)的内部,所述第五活塞柱(22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
所述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以及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
所述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以及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
所述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
9.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贴片系统(1)、以及上贴片系统(2);
所述下贴片系统(1)包括下真空旋转平台(11)、下送料装置(12)、下清洁装置(13)、下贴片装置(14);
所述上贴片系统(2)包括上真空旋转平台(21)、上送料装置(22)、上清洁装置(23)、上贴片装置(24)、以及上收料装置(25);
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上表面为第一工作平面(111);
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下表面为第二工作平面(211);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上方;
所述第一工作平面(1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以及第四工位(40);
所述第二工作平面(211)的四周按顺时针依次设有均匀排布的第五工位(50)、第六工位(60)、第七工位(70)、以及第八工位(80);
所述第四工位(40)与所述第五工位(5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
所述下送料装置(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一侧的下送料传输带(122)、位于所述第一工位(10)与所述下送料传输带(122)之间的下送料旋转吸盘(121)、以及第一气缸(123);
所述第一气缸(123)包括第一缸体(1231)、以及第一活塞柱(1232);
所述第一缸体(1231)固定于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的底部;
所述第一活塞柱(12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缸体(1231)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柱(12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真空旋转平台(11);
所述下清洁装置(1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上方的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固定于所述下可移动刀片固定块(131)底部的下清洁刀片(13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工位(20)一侧的下粘尘滚轮(133);
所述下贴片装置(14)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一侧的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位于所述第三工位(30)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之间的下贴片真空旋转吸盘(141)、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上表面两侧的两个偏光片放置盒(147)、以及压块(148);
所述压块(148)位于所述下可移动真空平台(146)的上方且所述压块(148)的投影落于所述偏光片放置盒(147)上;
所述上送料装置(22)包括第五气缸(221);
所述第五气缸(221)包括第五缸体(2211)、以及第五活塞柱(2212);
所述第五缸体(2211)固定于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的顶部;
所述第五活塞柱(221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缸体(2211)的内部,所述第五活塞柱(22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真空旋转平台(21);
所述上清洁装置(23)包括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正下方的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固定于所述上可移动刀片固定块(231)顶部的上清洁刀片(232)、以及位于所述第六工位(60)一侧的上粘尘滚轮(233);
所述上贴片装置(24)包括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一侧的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位于所述第七工位(70)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之间的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一侧的上辊轮(243)、以及粘附卷于所述上辊轮(243)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上贴片真空平台(242)下表面的上贴片透明胶(244);
所述上收料装置(25)包括位于所述第八工位(80)下方的上收料传输带(25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真空旋转吸盘(141)包括第一可旋转杆(1411)、以及第一真空吸头(1412);
所述第一可旋转杆(1411)包括第一自旋转轴(14111)、可绕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旋转的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以及第一连接轴(14113);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旋转轴(1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轴(1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吸头固定轴(14112)的底部;
所述上贴片真空旋转吸盘(241)包括第二可旋转杆(2411)、以及第二真空吸头(2412);
所述第二可旋转杆(2411)包括第二自旋转轴(24111)、可绕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旋转的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以及第二连接轴(24113);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旋转轴(24111)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24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吸头固定轴(24112)的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的底部均为弧形;
所述第一真空吸头(1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真空孔(14121);
所述第二真空吸头(2412)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真空孔(24121)。
CN201810251955.2A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 Active CN108447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955.2A CN108447393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955.2A CN108447393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7393A true CN108447393A (zh) 2018-08-24
CN108447393B CN108447393B (zh) 2020-01-17

Family

ID=63196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1955.2A Active CN108447393B (zh) 2018-03-26 2018-03-26 一种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73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4556A (zh) * 2020-12-17 2021-02-23 江西富益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
CN113035076A (zh) * 2021-03-08 2021-06-25 深圳市研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微型显示器玻璃贴片工艺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337A1 (en) * 2004-03-15 2005-09-1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ingle sheet jo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01174009Y (zh) * 2008-04-03 2008-12-3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贴附机
JP200923720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201514529U (zh) * 2009-08-19 2010-06-23 许振相 高精度多功能自动贴附机
CN104865716A (zh) * 2015-05-29 2015-08-26 深圳市兴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全自动双工位撕膜贴附机
WO2015167276A1 (ko) * 2014-05-02 2015-11-05 이건하 필름부착장치
CN105242422A (zh) * 2015-11-08 2016-01-13 温州智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偏光片自动贴合机
CN205620636U (zh) * 2016-04-22 2016-10-05 郴州市海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片贴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99337A1 (en) * 2004-03-15 2005-09-1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ingle sheet jo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923720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201174009Y (zh) * 2008-04-03 2008-12-3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贴附机
CN201514529U (zh) * 2009-08-19 2010-06-23 许振相 高精度多功能自动贴附机
WO2015167276A1 (ko) * 2014-05-02 2015-11-05 이건하 필름부착장치
CN104865716A (zh) * 2015-05-29 2015-08-26 深圳市兴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全自动双工位撕膜贴附机
CN105242422A (zh) * 2015-11-08 2016-01-13 温州智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偏光片自动贴合机
CN205620636U (zh) * 2016-04-22 2016-10-05 郴州市海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片贴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4556A (zh) * 2020-12-17 2021-02-23 江西富益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偏光片贴附设备
CN113035076A (zh) * 2021-03-08 2021-06-25 深圳市研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微型显示器玻璃贴片工艺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7393B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2009A (zh) 一种自动贴膜设备
CN108447393A (zh) 一种全自动新型偏光片贴附设备
CN208177750U (zh) 一种点胶机
CN108500618A (zh) 一种背光源前端组装设备
CN207698092U (zh) 一种通用贴膜机
CN205906309U (zh) 具有除尘功能的贴膜机
CN110170469B (zh) 一种oca胶自动化去除工艺及系统
CN109397425B (zh) 圆形板材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109531338B (zh) 玻璃吹压生产装置
KR200438568Y1 (ko) 편광필름 부착장치
CN209920525U (zh) 自动贴膜设备
CN209720029U (zh) 贴附机
CN110524411A (zh) 一种大板研磨清洗系统
CN210790522U (zh) 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研磨机构
CN213411596U (zh) 一种木条环保抛光处理系统
CN212444529U (zh) 一种亚克力板的毛边打磨装置
CN208860987U (zh) 一种导光板斜插组装机
CN207467059U (zh) 一种包膜机
CN211253167U (zh) 一种玻璃制品表面贴膜装置
CN211103387U (zh) 一种大板研磨清洗系统
CN210312692U (zh) 易剪成型的高耐静水压牛津布用运输装置
CN209920526U (zh) 贴辅标组件及自动贴膜设备
CN209334369U (zh) 一种可全方面清洁的pcb清洁机
CN206551651U (zh) 一种横向自动贴胶机构
CN218138699U (zh) 一种全自动木板封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fully automatic polarizer attachment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Pledgee: Pingxiang Branch of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Co.,Ltd.

Pledgor: JIANGXI FUYITE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