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3130A -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3130A
CN108443130A CN201810300782.9A CN201810300782A CN108443130A CN 108443130 A CN108443130 A CN 108443130A CN 201810300782 A CN201810300782 A CN 201810300782A CN 108443130 A CN108443130 A CN 108443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iston bar
executing agency
cylind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07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兴坤
曲延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007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31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3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313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16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adjusting the capacity of dead spaces of working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余隙气缸筒内设有气活塞,所述执行机构内设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一端与气活塞固定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中间端盖、油活塞和油缸端盖伸至油缸筒外侧,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与中间端盖、油缸端盖活动相连,与油活塞固定相连。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它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设置两根中空的活塞杆和带冷却腔的气活塞形成新型内冷式执行机构,冷却效果好,可避免因活塞旋转引起的密封组件损坏,能够延长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尤其适用于高压或大缸径压缩机余隙无级调节气量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无级调节气量系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通常要求往复式压缩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气量的调节,余隙无级调节气量技术通过调节压缩机气缸的余隙容积,改变压缩机的容积系数,进而实现压缩机排气量的调节,是一种节约能耗、调节方便、性能可靠的无级调节气量的方法,余隙无级调节气量系统通常是将压缩机气缸缸盖更换为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通过液压驱动等方式以获得适当大小的余隙容积。
目前,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均采用单活塞杆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执行机构的活塞组件在执行机构内会发生旋转,加剧密封组件的磨损,活塞与活塞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结构甚至会发生活塞与活塞杆的脱落事故,且对于大直径的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采用单活塞杆的稳定性更差,需要的导向段长度较长,活塞的壁厚和重量较大。
在冷却方面,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一般设置水冷,以降低余隙腔工作温度,有利于降低压缩机的功耗。目前的冷却形式主要有内冷和外冷两类,外冷式主要采用余隙气缸筒外设的夹套冷却,通过冷却余隙气缸筒实现执行机构的冷却,适用于长行程执行机构,当安装法兰尺寸较小、设置夹套空间受限时则无法采用这种结构,而现有的内冷式则是在执行机构内部增设独立的冷却腔,通过冷却气活塞实现执行机构的冷却,适用于短行程执行机构,该冷却方式增加了执行机构的长度和重量,密封复杂,对装配的要求较高,而且对于采用平衡腔的执行机构无法设置独立的冷却腔,因此,以上结构形式均无法保证良好的执行机构冷却效果,难以满足节能型工业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它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相比于现有冷却结构减轻了重量,占用空间小,冷却效果好,可避免因活塞旋转引起的密封组件损坏,能够延长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节能效果明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余隙气缸筒内设有气活塞,执行机构的油缸筒内设有油活塞,油活塞将油缸筒分隔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分别通过管道与液控系统相连,所述执行机构内设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一端与气活塞固定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中间端盖、油活塞和油缸端盖伸至油缸筒外侧,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与中间端盖、油缸端盖活动相连,与油活塞固定相连;在执行机构外侧设有冷却介质进口管和冷却介质出口管,所述气活塞内设有冷却腔,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与冷却腔相连通的过流通道,冷却介质进口管经第一活塞杆内的过流通道与冷却腔的进口相连通,冷却腔的出口经第二活塞杆内的过流通道与冷却介质出口管相连通,在过流通道和冷却腔内设有循环流通的冷却介质。
优选的,所述气活塞包括通过连接件相连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构成冷却腔,第二组件上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位置对正处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杆连接口和第二活塞杆连接口,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分别穿过第一活塞杆连接口和第二活塞杆连接口与第二组件相连,冷却腔上部设有冷却腔出液管,冷却腔出液管上端靠近冷却腔顶部,冷却腔出液管下端与第二活塞杆内的过流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腔内设有若干安装在第一组件上的支撑导流板。
优选的,在油缸端盖外侧设有双管程管箱,双管程管箱内包括上下独立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分别位于下箱体和上箱体内,冷却介质进口管设于下箱体底部,冷却介质进口管经下箱体与第一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相连通,冷却介质出口管设于上箱体顶部,第二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经上箱体与冷却介质出口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双管程管箱的外端面上的位移传感器,在第一活塞杆或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设有磁环,位移传感器与磁环相配合设置。
优选的,冷却介质进口管经带压进口软管与第一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相连通,第二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经带压出口软管与冷却介质出口管相连通。
优选的,在油缸端盖外侧设有防尘罩,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带压出口软管和带压进口软管均位于防尘罩内,冷却介质进口管设于防尘罩底部,冷却介质出口管设于防尘罩顶部。
优选的,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固定在防尘罩外端面上的位移传感器,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之间设有磁环,位移传感器与磁环相配合设置。
优选的,在气活塞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连接处设有气活塞内部密封组件;在第一组件上设有气活塞密封组件环形槽,气活塞密封组件环形槽内设有气活塞密封组件;在油缸端盖与第一活塞杆连接处、油缸端盖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处均设有油缸端盖密封组件;在中间端盖与第一活塞杆连接处、中间端盖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处均设有中间端盖密封组件。
优选的,在靠近油缸端盖的油缸筒顶部设有与第一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一液压腔排气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油缸筒顶部设有与第二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二液压腔排气阀接口,在靠近油缸端盖的油缸筒底部设有与第一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污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油缸筒底部设有与第二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二排污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余隙气缸筒顶部设有与余隙气缸筒内部相连通的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余隙气缸筒底部设有与余隙气缸筒内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污阀接口。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它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该执行机构采用冷却水或者导热油为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经由内部中空的第一活塞杆、气活塞冷却腔、冷却腔出液管和内部中空的第二活塞杆,对执行机构进行冷却。该执行机构采用双活塞杆结构,且活塞杆中空作为过流通道,气活塞带冷却腔,冷却腔内设置强化传热、增强刚度结构,冷却腔出液管与第二活塞杆相连,用于排除冷却腔上部的气体和回流冷却介质,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气活塞、油活塞和两根中空活塞杆可靠连接,利用液控系统驱动油活塞,通过两根平行的中空活塞杆驱动气活塞运动,使壳体和气活塞之间形成适当容积的余隙腔,进而实现余隙容积无级可调。本发明利用两根中空的活塞杆和带冷却腔的气活塞形成新型内冷式执行机构,对于短行程、大直径的执行机构,该执行机构的尺寸和重量优于现有内冷式执行机构,而冷却效果优于采用夹套的外冷式冷却效果,有效节约了往复式压缩机的功耗;对于大直径气活塞的执行机构,双活塞杆结构刚度好,且可避免因活塞旋转引起的密封组件损坏,能够延长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执行机构的可靠性;并且,该执行机构可以非常方便地与助力平衡腔结构配合使用,用于高压往复式压缩机余隙无级调节气量;同时,由于中空活塞杆经过液压油工作腔,还可通过换热使得液压油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有利于保持液压油良好工作状态,尤其适用于高压或大缸径压缩机余隙无级调节气量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执行机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气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气活塞,3、中间端盖密封组件,4、油缸端盖密封组件,5、油活塞,6、第一活塞杆,7、第二活塞杆,8、油活塞密封组件,9、冷却腔出液管,10、气活塞密封组件,11、冷却介质进口管,12、磁环,13、位移传感器,14、双管程管箱,15、冷却介质出口管,16、带压进口软管,17、带压出口软管,18、防尘罩,19、上箱体,20、下箱体,21、第一液压腔,22、第二液压腔,23、余隙腔,24、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25-1、第一液压腔排气阀接口,25-2、第二液压腔排气阀接口,26-1、第一排污阀接口,26-2、第二排污阀接口,26-3、第三排污阀接口,1-1、余隙气缸筒,1-2、中间端盖,1-3、油缸端盖,1-4、油缸筒,1-5、安装法兰,2-1、第一组件,2-2、第二组件,2-3a、第一活塞杆连接口,2-3b、第二活塞杆连接口,2-4、冷却腔,2-5、气活塞内部密封组件,2-6、连接件,2-7、气活塞密封组件槽,2-8、支撑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主要由壳体1、气活塞2、油活塞5、第一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7、冷却腔出液管9、中间端盖密封组件3、油缸端盖密封组件4、油活塞密封组件8、气活塞密封组件10、余隙腔23等构成,其中,壳体1主要包括余隙气缸筒1-1、中间端盖1-2、油缸端盖1-3、油缸筒1-4、安装法兰1-5。执行机构的余隙气缸筒1-1内设有气活塞2,执行机构的油缸筒1-4内设有油活塞5,油活塞5将油缸筒1-4分隔成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分别通过管道与液控系统相连,所述执行机构内设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均一端与气活塞2固定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中间端盖1-2、油活塞5和油缸端盖1-3伸至油缸筒1-4外侧,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均与中间端盖1-2、油缸端盖1-3活动相连,与油活塞5固定相连;在执行机构外侧设有冷却介质进口管11和冷却介质出口管15,所述气活塞内设有冷却腔2-4,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与冷却腔2-4相连通的过流通道,冷却介质进口管11经第一活塞杆6内的过流通道与冷却腔2-4的进口相连通,冷却腔2-4的出口经第二活塞杆7内的过流通道与冷却介质出口管15相连通,在过流通道和冷却腔2-4内设有循环流通的冷却介质。
所述气活塞2包括通过连接件2-6相连的第一组件2-1和第二组件2-2,第一组件2-1和第二组件2-2之间构成冷却腔2-4,第二组件2-2上与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位置对正处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杆连接口2-3a和第二活塞杆连接口2-3b,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分别穿过第一活塞杆连接口2-3a和第二活塞杆连接口2-3b与第二组件2-2相连,冷却腔2-4上部设有冷却腔出液管9,冷却腔出液管9上端靠近冷却腔2-4顶部,冷却腔出液管9下端与第二活塞杆7内的过流通道相连通。其中,气活塞2、油活塞5和第一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7可靠连接,利用液控系统驱动油活塞5,通过平行的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驱动气活塞2运动,使余隙气缸筒1-1和气活塞2之间形成适当容积的余隙腔23,从而实现余隙容积无级可调,冷却腔出液管9下端与第二活塞杆7相连,冷却腔出液管9上端接近冷却腔2-4最高点,用于排除冷却腔2-4上部的气体,以达到更好地冷却效果。
所述冷却腔2-4内设有若干安装在第一组件2-1上的支撑导流板2-8,可起到强化传热、增强刚度的作用。
在油缸端盖1-3外侧设有双管程管箱14,冷却介质在双管程管箱14、过流通道和冷却腔2-4内循环流通,双管程管箱14内包括上下独立的上箱体19和下箱体20,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伸至油缸筒1-4外侧的一端分别位于下箱体20和上箱体19内,冷却介质进口管11设于下箱体20底部,冷却介质进口管11经下箱体20与第一活塞杆6的过流通道相连通,冷却介质出口管15设于上箱体19顶部,第二活塞杆7的过流通道经上箱体19与冷却介质出口管15相连通。
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双管程管箱14的外端面上的位移传感器13,在第一活塞杆6或第二活塞杆7伸至油缸筒1-4外侧的一端设有磁环12,位移传感器13与磁环12相配合设置,磁环12固定在第一活塞杆6或第二活塞杆7的端部,随第一活塞杆6或第二活塞杆7的运动而运动,通过检测位移传感器13和磁环12的相对位移信号可以反馈出气活塞2的实时位置,并且,位移传感器处于中压区,可保护位移传感器13不易损坏。
在气活塞2的第一组件2-1和第二组件2-2连接处设有气活塞内部密封组件2-5;在第一组件2-1上设有气活塞密封组件环形槽2-7,气活塞密封组件环形槽2-7内设有气活塞密封组件10;在油缸端盖1-3与第一活塞杆6连接处、油缸端盖1-3与第二活塞杆7连接处均设有油缸端盖密封组件4;在中间端盖1-2与第一活塞杆6连接处、中间端盖1-2与第二活塞杆7连接处均设有中间端盖密封组件3。
在靠近油缸端盖1-3的油缸筒1-4顶部设有与第一液压腔21相连通的第一液压腔排气阀接口25-1,在靠近中间端盖1-2的油缸筒1-4顶部设有与第二液压腔22相连通的第二液压腔排气阀接口25-2,在靠近油缸端盖1-3的油缸筒1-4底部设有与第一液压腔21相连通的第一排污阀接口26-1,在靠近中间端盖1-2的油缸筒1-4底部设有与第二液压腔22相连通的第二排污阀接口26-2,在靠近中间端盖1-2的余隙气缸筒1-1顶部设有与余隙气缸筒内部相连通的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24,在靠近中间端盖1-2的余隙气缸筒1-1底部设有与余隙气缸筒内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污阀接口26-3。
其中,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24用于:当气活塞2向右运动时,从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24处补充气体,以防气活塞2、中间端盖1-2、余隙气缸筒1-1之间形成的腔体出现真空状态而变形;当气活塞2向左运动时,从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24处排出气体,以防气活塞2、中间端盖1-2、余隙气缸筒1-1之间形成的腔体内的气体升压阻碍气活塞向左正常的运行,不能达到实际的无级调节效果;另外,当气活塞密封组件10损坏时,压缩机内的被压缩气体经损坏的密封组件到达由气活塞2、中间端盖1-2、余隙气缸筒1-1形成的腔体后流经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24时,可以通过外设的泄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泄漏状况。
第一液压腔排气阀接口25-1为第一液压腔21的顶部排气阀接口,第二液压腔排气阀接口25-2为第二液压腔22的顶部排气阀接口。其作用为排净第一液压腔21和第二液压腔22内空气,以防油缸筒1-4运行时抖动、工作不稳定、缸筒表面温度升高等。
第一排污阀接口26-1、第二排污阀接口26-2和第三排污阀接口26-3用于:彻底排出相应腔体内的工作介质和污渍物等。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进口管11和冷却介质出口管15与工厂循环冷却系统相连通,采用冷却水或者导热油为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经由冷却介质进口管11、下箱体20、第一活塞杆6进入气活塞冷却腔2-4,对气活塞2进行冷却,再经冷却腔出液管9、第二活塞杆7、上箱体19、冷却介质出口管15流出,对执行机构进行散热。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
冷却介质进口管11经带压进口软管16与第一活塞杆6的过流通道相连通,第二活塞杆7的过流通道经带压出口软管17与冷却介质出口管15相连通。
在油缸端盖1-3外侧设有防尘罩18,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伸至油缸筒1-4外侧的一端、带压出口软管17和带压进口软管16均位于防尘罩18内,防尘罩18用于屏蔽灰尘等杂质,以免影响磁环12、位移传感器13、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的工作。冷却介质进口管11设于防尘罩18底部,冷却介质出口管15设于防尘罩18顶部。带压进口软管16和带压出口软管17可以保证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运动到任意位置时,冷却介质进口管11与第一活塞杆6之间、冷却介质出口管15与第二活塞杆7之间的良好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固定在防尘罩18外端面上的位移传感器13,在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伸至油缸筒1-4外侧的一端之间设有磁环12,位移传感器13与磁环12相配合设置,磁环12固定在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的端部中间,随第一活塞杆6和第二活塞杆7的运动而运动,通过检测位移传感器13和磁环12的相对位移信号可以反馈出气活塞2的实时位置,并且,位移传感器处于常压区,可保护位移传感器13不易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进口管11和冷却介质出口管15与工厂循环冷却系统相连通,采用冷却水或者导热油为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经由冷却介质进口管11、带压进口软管16、第一活塞杆6进入气活塞冷却腔2-4,对气活塞2进行冷却,再经冷却腔出液管9、第二活塞杆7、带压出口软管17、冷却介质出口管15流出,对执行机构进行散热。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两根中空的活塞杆和带冷却腔的气活塞形成新型内冷式执行机构,冷却效果好,占用空间小,且双活塞杆结构刚度好,且可避免因活塞旋转引起的密封组件损坏,能够延长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尤其适用于高压或大缸径压缩机余隙无级调节气量系统。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余隙气缸筒内设有气活塞,执行机构的油缸筒内设有油活塞,油活塞将油缸筒分隔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分别通过管道与液控系统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内设有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一端与气活塞固定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中间端盖、油活塞和油缸端盖伸至油缸筒外侧,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均与中间端盖、油缸端盖活动相连,与油活塞固定相连;在执行机构外侧设有冷却介质进口管和冷却介质出口管,所述气活塞内设有冷却腔,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与冷却腔相连通的过流通道,冷却介质进口管经第一活塞杆内的过流通道与冷却腔的进口相连通,冷却腔的出口经第二活塞杆内的过流通道与冷却介质出口管相连通,在过流通道和冷却腔内设有循环流通的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活塞包括通过连接件相连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构成冷却腔,第二组件上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位置对正处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杆连接口和第二活塞杆连接口,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分别穿过第一活塞杆连接口和第二活塞杆连接口与第二组件相连,冷却腔上部设有冷却腔出液管,冷却腔出液管上端靠近冷却腔顶部,冷却腔出液管下端与第二活塞杆内的过流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内设有若干安装在第一组件上的支撑导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油缸端盖外侧设有双管程管箱,双管程管箱内包括上下独立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分别位于下箱体和上箱体内,冷却介质进口管设于下箱体底部,冷却介质进口管经下箱体与第一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相连通,冷却介质出口管设于上箱体顶部,第二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经上箱体与冷却介质出口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双管程管箱的外端面上的位移传感器,在第一活塞杆或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设有磁环,位移传感器与磁环相配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进口管经带压进口软管与第一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相连通,第二活塞杆的过流通道经带压出口软管与冷却介质出口管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油缸端盖外侧设有防尘罩,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带压出口软管和带压进口软管均位于防尘罩内,冷却介质进口管设于防尘罩底部,冷却介质出口管设于防尘罩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还包括固定在防尘罩外端面上的位移传感器,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伸至油缸筒外侧的一端之间设有磁环,位移传感器与磁环相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气活塞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连接处设有气活塞内部密封组件;在第一组件上设有气活塞密封组件环形槽,气活塞密封组件环形槽内设有气活塞密封组件;在油缸端盖与第一活塞杆连接处、油缸端盖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处均设有油缸端盖密封组件;在中间端盖与第一活塞杆连接处、中间端盖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处均设有中间端盖密封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油缸端盖的油缸筒顶部设有与第一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一液压油腔排气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油缸筒顶部设有与第二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二液压油腔排气阀接口,在靠近油缸端盖的油缸筒底部设有与第一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污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油缸筒底部设有与第二液压腔相连通的第二排污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余隙气缸筒顶部设有与余隙气缸筒内部相连通的呼吸及泄漏监测阀接口,在靠近中间端盖的余隙气缸筒底部设有与余隙气缸筒内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污阀接口。
CN201810300782.9A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Withdrawn CN108443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782.9A CN10844313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0782.9A CN10844313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3130A true CN108443130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98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0782.9A Withdrawn CN108443130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313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911A (zh) * 2018-07-12 2020-01-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活塞泵、尤其用于内燃机的喷射系统的高压燃料泵
CN110748471A (zh) * 2019-10-29 2020-02-04 沈阳理工大学 冷却轴活塞
CN112555223A (zh) * 2019-09-10 2021-03-26 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缸
CN113090551A (zh) * 2021-03-05 2021-07-09 张宇佳 一种水泵的气压调节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2878A1 (en) * 2008-09-25 2010-08-05 Rez Mustafa Air hybrid engine with dual chamber cylinder
CN203321785U (zh) * 2013-06-25 2013-12-04 赖通荣 一种活塞内冷式压缩机余隙调节执行机构
CN103878908A (zh) * 2013-12-10 2014-06-25 北京理工大学 补充容积式等容置换内循环锁模装置
DE102013002864A1 (de) * 2013-02-20 2014-08-21 BORSlG Compressor Parts GmbH Flüssigkeitsgekühlter, doppeltwirkender ein- und/oder mehrstufiger Kolbenverdichter
CN203978771U (zh) * 2014-08-08 2014-12-03 山东易阳石化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压缩机的本质安全型余隙无级气量调节执行机构
CN205330918U (zh) * 2016-01-29 2016-06-22 山东易阳石化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内冷式压缩机余隙气量调节系统执行机构
CN205937288U (zh) * 2016-08-08 2017-02-08 浙江台意德塑机制造有限公司 双活塞的油缸驱动装置
CN208010575U (zh) * 2018-04-04 2018-10-26 顾兴坤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2878A1 (en) * 2008-09-25 2010-08-05 Rez Mustafa Air hybrid engine with dual chamber cylinder
DE102013002864A1 (de) * 2013-02-20 2014-08-21 BORSlG Compressor Parts GmbH Flüssigkeitsgekühlter, doppeltwirkender ein- und/oder mehrstufiger Kolbenverdichter
CN203321785U (zh) * 2013-06-25 2013-12-04 赖通荣 一种活塞内冷式压缩机余隙调节执行机构
CN103878908A (zh) * 2013-12-10 2014-06-25 北京理工大学 补充容积式等容置换内循环锁模装置
CN203978771U (zh) * 2014-08-08 2014-12-03 山东易阳石化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压缩机的本质安全型余隙无级气量调节执行机构
CN205330918U (zh) * 2016-01-29 2016-06-22 山东易阳石化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内冷式压缩机余隙气量调节系统执行机构
CN205937288U (zh) * 2016-08-08 2017-02-08 浙江台意德塑机制造有限公司 双活塞的油缸驱动装置
CN208010575U (zh) * 2018-04-04 2018-10-26 顾兴坤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晶: "气动与液压技术项目化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4911A (zh) * 2018-07-12 2020-01-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活塞泵、尤其用于内燃机的喷射系统的高压燃料泵
CN112555223A (zh) * 2019-09-10 2021-03-26 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缸
CN110748471A (zh) * 2019-10-29 2020-02-04 沈阳理工大学 冷却轴活塞
CN113090551A (zh) * 2021-03-05 2021-07-09 张宇佳 一种水泵的气压调节装置
CN113090551B (zh) * 2021-03-05 2022-11-25 佛山市兴沃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水泵的叶轮室容积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3130A (zh)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CN102705076A (zh) 回流扫气式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
CN208010575U (zh) 一种双活塞杆内冷式余隙无级调节执行机构
CN208348203U (zh) 一种具有防尘作用的油缸
CN205207068U (zh) 多缸微型空压机机头
CN108533483A (zh) 一种余隙调节执行机构的助力装置
CN106224198B (zh) 一种伺服电机直驱往复式高压空气压缩机
CN204312288U (zh) 一种往复式真空泵的活塞冷却装置
CN208686540U (zh) 一种活塞空压机组件
CN109340078A (zh) 一种双对置活塞压缩机结构
CN106286204B (zh) 两级活塞增压式真空压缩泵
CN206903826U (zh) 一种空压机上的空气压缩组件装配结构
CN112324640A (zh) 一种具有水冷内外循环的汽车空压机
CN209483736U (zh) 一种新型球面导向的液压缸
CN208503016U (zh) 双进气结构的摆式空压机
CN218118191U (zh) 一种多级气缸
CN209294149U (zh) 一种液压站
CN211008987U (zh) 一种非对称式四级压缩缸
CN208564905U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余隙活塞机构
CN209244967U (zh) 一种水冷式油缸
CN113153720A (zh) 一种基于排气阀余隙调节的压缩机节能装置
CN107165803A (zh) 一种空压机上的空气压缩组件装配结构
CN207921037U (zh) 一种利用执行机构冷却热的往复式压缩机节能装备系统
CN206206315U (zh) 一种高效液压装置
CN220319745U (zh) 一种四级循环液封压缩机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