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0777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0777B
CN108430777B CN201680068730.2A CN201680068730A CN108430777B CN 108430777 B CN108430777 B CN 108430777B CN 201680068730 A CN201680068730 A CN 201680068730A CN 108430777 B CN108430777 B CN 108430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eegee
viscous material
solder
mask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87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0777A (zh
Inventor
菅原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0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0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0Inking units
    • B41F15/42Inking units comprising squeegees or doctors
    • B41F15/423Driving means for reciprocating squeeg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41F15/0881Machines for printing on polyhedra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16Printing tables
    • B41F15/18Supports for workpieces
    • B41F15/26Supports for workpieces for articles with flat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2Stencil printing; Silk-screen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该印刷装置(100)具备:通过在掩模(M)上沿印刷方向移动来将掩模上的粘性材料(Sp)印刷于基板(P)的刮板(31)、在印刷动作后进行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的控制部(6)。而且,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和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尤其是涉及将掩模上的粘性材料印刷于基板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掩模上的粘性材料向基板上印刷的印刷装置。这样的印刷装置例如被专利5150092号公报公开。
在上述专利515009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丝网保持装置与刮板单元的丝网印刷机(印刷装置),该丝网保持装置对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丝网(掩模)进行保持,该刮板单元将丝网上的焊料(粘性材料)向电路基板上印刷。在刮板单元设有薄板状的刮板。在该丝网印刷机中,在刮板与丝网接触的状态下,使刮板沿着丝网移动,由此使丝网上的焊料经由多个贯通孔向电路基板上印刷。在印刷时,丝网上的焊料滚转着进行移动,因此形成卷形状的焊料(焊料辊)。在该丝网印刷机中,当焊料的印刷结束时,刮板以预先设定的离开速度离开焊料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51500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离开速度过快的情况下,附着于刮板而从焊料辊拉出的焊料量增加,因此在拉出后向焊料辊倾倒的焊料增加。因此,在从焊料辊拉出后向焊料辊倾倒的焊料与焊料辊之间容易形成空气层。在这种情况下,在向下一个电路基板印刷时,所形成的空气层会卷入焊料辊,因此产生以该空气的卷入为起因而无法向基板稳定地印刷焊料这样的不良情况。产生这种空气卷入的离开速度根据焊料的种类或焊料的状态而变动。因此,在以预先设定的离开速度驱动刮板的上述专利5150092号公报所述的丝网印刷机中,在焊料(粘性材料)的种类不同的情况或焊料的状态不同的情况等下,无法以适当的离开速度驱动刮板,可认为存在可能产生空气的卷入这样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以适当的离开速度使刮板驱动,能够抑制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现象,而向基板上稳定地印刷粘性材料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具备:刮板,通过在具有印刷图案的掩模上沿印刷方向移动,而将掩模上的粘性材料印刷于基板;以及控制部,在粘性材料向基板的印刷动作后,进行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的刮板的离开速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中,如上述那样,以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的刮板的离开速度的方式构成印刷装置。由此,在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时,在粘性材料的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决定与实际的粘性材料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由此,能够以适当的离开速度使刮板驱动,由此抑制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现象,并向基板稳定地印刷粘性材料。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从印刷开始时预先决定适当的离开速度,因此,能够从印刷开始时以适当的离开速度驱动刮板。另外,由于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因此与需要由用户来决定(输入)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情况不同,即便并非熟练的用户,也能够容易地决定适当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调节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所决定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而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若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调节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所决定的适当的离开速度,因此能够决定更适当的离开速度。
在基于上述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结构中,优选为,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包括与粘性材料的粘度相关的信息和与粘性材料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一方。在此,在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粘性材料从刮板切断的易切断性较大地取决于粘性材料的粘度以及粘性材料的触变指数。因此,若如上述那样构成,则能够基于较大地有助于粘性材料的易切断性的与粘性材料的粘度相关的信息以及较大地有助于粘性材料的易切断性的与粘性材料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一方,来决定更加适当的离开速度。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根据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来调节并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反映实际的粘性材料的状态而决定离开速度,因此能够容易地决定与实际的粘性材料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印刷装置构成为,能够使用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刮板,根据刮板的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来设置附着量的阈值。若这样构成,则即使在更换使用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刮板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各刮板的宽度来决定适当的离开速度。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印刷装置构成为,不仅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还基于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若这样构成,则即使在进行印刷作业而使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决定与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其结果是,能够以更加适当的离开速度来驱动刮板。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印刷装置构成为,不仅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还基于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调节刮板的离开速度的时机。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与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相应的适当的时机下调节离开速度。其结果是,即使在进行印刷作业而使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刮板的离开速度持续维持为适当的离开速度。
在基于上述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的结构中,优选为,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向掩模上供给的粘性材料的供给量、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通过掩模向一个基板印刷的粘性材料的印刷量和基板的印刷张数,取得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若这样构成,则无需设置用于取得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的专用的计测装置就能够取得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因此能够抑制用于取得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的装置结构复杂化的情况。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印刷装置还具备用于计测刮板对掩模的载荷的载荷计测部,印刷装置构成为,根据载荷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取得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若这样构成,能够使用共用的载荷计测部取得刮板对掩模的载荷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因此能够抑制用于取得粘性材料的附着量的装置结构复杂化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印刷方法通过使刮板在具有印刷图案的掩模上移动,而将掩模上的粘性材料印刷于基板,在粘性材料向基板的印刷动作后,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的刮板的离开速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印刷方法中,如上述那样,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使刮板离开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的刮板的离开速度。由此,与上述第一方面的印刷装置的情况同样,通过以适当的离开速度使刮板驱动,能够抑制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现象,从而向基板稳定地印刷粘性材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提供通过以适当的离开速度使刮板驱动从而能够抑制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现象而向基板稳定地印刷粘性材料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使刮板离开焊料的动作中的焊料的状态的图,图3(A)是表示离开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的焊料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离开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的焊料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C)是表示离开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的焊料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D)是表示离开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的焊料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焊料的粘度、焊料的触变指数(触变指数)与焊料的易切断性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初始值表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与焊料向刮板的附着量相应的离开速度的调节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与刮板宽度相应的附着量的阈值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100是如图1所示经由具有印刷图案的掩模M将糊状的焊料Sp向基板P上印刷的装置。基板P是供电子元件进行安装的印刷电路基板等基板。另外,焊料Sp是用于使电子元件接合于基板P的粘性材料。此外,焊料Sp是技术方案的“粘性材料”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基板搬运部1、基板保持部2、刮板单元3、基板识别照相机4、掩模识别照相机5以及控制部6。
基板搬运部1构成为对基板P沿搬运方向(X方向)进行搬运。具体来说,基板搬运部1构成为,从上游侧(X2侧)的未图示的搬运路径搬入印刷前的基板P,并且将所搬入的基板P搬运至向基板保持部2交接的交接位置,并将印刷后的基板P向下游侧(X1侧)的未图示的搬运路径搬出。
另外,基板搬运部1具有沿搬运方向(X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机部11。另外,一对输送机部11以在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被配置。基板搬运部1构成为,通过一对输送机部11从下方支承基板P的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且沿搬运方向搬运基板P。
基板保持部2构成为配置在掩模M的下方,在交接位置处从基板搬运部1交接基板P,并保持被交接的基板P。另外,基板保持部2构成为能够进行被保持的基板P与掩模M的对位。另外,基板保持部2构成为,通过使基板P向上方移动,能够使基板P与掩模M接触。
基板保持部2包括支承单元21、夹持机构部22以及驱动机构部23。
支承单元21构成为从下方支承基板P。支承单元21具有支承板21a、多个支承销21b以及升降机构部21c。支承板21a构成为,通过升降机构部21c的驱动力,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多个支承销21b被设置于支承板21a上。支承单元21构成为,通过使支承板21a向上方移动,从而利用多个支承销21b从一对输送机部11抬起基板P而从下方对其进行支承。
夹持机构部22构成为,对由支承单元21支承的状态下的基板P进行保持并固定。具体来说,夹持机构部22分别设于一对输送机部11的上方。即,一对夹持机构部22与一对输送机部11同样地以在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一对夹持机构部22构成为,调节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从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Y1侧以及Y2侧)夹住基板P,由此保持并固定基板P。
驱动机构部23是用于进行被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与掩模M的对位、并且使基板P与掩模M接触的驱动机构部。
驱动机构部23具有底板231、Y轴驱动机构部232、X轴驱动机构部233、R轴驱动机构部234以及Z轴驱动机构部235。
在底板231上,从下侧(Z2侧)起依次设有X轴驱动机构部233、R轴驱动机构部234以及Z轴驱动机构部235。另外,在Z轴驱动机构部235的后述的支承板235a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托架构件22a。一对夹持机构部22经由多个托架构件22a而被安装于Z轴驱动机构部235的支承板235a。即,一对夹持机构部22经由托架构件22a、Z轴驱动机构部235、R轴驱动机构部234以及X轴驱动机构部233而被安装于底板231。
另外,在底板231下设有Y轴驱动机构部232。在底板231的下表面设有与Y轴驱动机构部232的后述的滚珠丝杠轴232b卡合(螺合)的滚珠螺母231a。
Y轴驱动机构部232构成为,使被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沿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移动。Y轴驱动机构部232包括驱动马达232a、滚珠丝杠轴232b以及导轨232c。
驱动马达232a构成为产生用于使滚珠丝杠轴232b旋转的驱动力。滚珠丝杠轴232b以沿着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构成为通过驱动马达232a的驱动力而绕沿着Y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导轨232c以沿着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构成为引导底板231的Y方向的移动。
底板231构成为,通过驱动马达232a使滚珠丝杠轴232b旋转,由此能够同与滚珠丝杠轴232b卡合(螺合)的滚珠螺母231a一起沿着导轨232c在Y方向上移动。由此,Y轴驱动机构部232构成为,使由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与底板231一起向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移动。
X轴驱动机构部233设置在底板231上。另外,X轴驱动机构部233构成为使被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在搬运方向(X方向)上移动。R轴驱动机构部234设在X轴驱动机构部233上。另外,R轴驱动机构部234构成为,使被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在水平面(XY平面)内旋转。驱动机构部23构成为,通过Y轴驱动机构部232而使基板P沿Y方向移动,通过X轴驱动机构部233而使基板P沿X方向移动,或者通过R轴驱动机构部234而使基板P旋转,由此进行基板P与掩模M的水平方向上的对位。
Z轴驱动机构部235设于R轴驱动机构部234上。另外,Z轴驱动机构部235构成为使被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沿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Z轴驱动机构部235包括支承板235a、多个滚珠丝杠轴235b以及多个滚珠螺母235c。
在支承板235a上安装有支承单元21。另外,在支承板235a上经由托架构件22a而安装有夹持机构部22。
多个滚珠丝杠轴235b分别以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多个滚珠丝杠轴235b分别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而绕沿着Z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多个滚珠螺母235c设于支承板235a,与对应的滚珠丝杠轴235b卡合(螺合)。
支承板235a构成为,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使多个滚珠丝杠轴235b进行旋转,从而支承板235a能够同与滚珠丝杠轴235b卡合(螺合)的滚珠螺母235c一起沿着滚珠丝杠轴235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Z轴驱动机构部235构成为,使由一对夹持机构部22保持的基板P与支承板235a一起沿上下方向移动。因而,例如,驱动机构部23能够使进行了与掩模M的对位后的状态下的基板P向上方移动,从而使基板P与掩模M接触。另外,例如,驱动机构部23能够使印刷后的基板P向下方移动,使掩模M与基板P离开。
刮板单元3配置于掩模M的上方,且是用于将掩模M上的焊料Sp向基板P上印刷的单元。刮板单元3包括刮板31、刮板Y轴驱动机构部32、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以及焊料供给部35。
刮板31构成为,在与掩模M接触的状态下,在具有印刷图案的掩模M上沿印刷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方向)移动,由此将掩模M上的焊料Sp向基板P上印刷。
在刮板31上设置具有矩形形状、且用于与焊料Sp接触而使焊料Sp移动的板状部31a。刮板31的板状部31a形成为,以使与印刷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方式沿着与印刷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掩模M是在俯视视角下具有矩形形状的平板形状、且金属制的金属掩模。在掩模M上设有构成印刷图案的多个开口部Ap。掩模M上的焊料Sp与刮板31的板状部31a接触而在掩模M上沿印刷方向移动,由此向掩模M的开口部Ap填充。其结果是,在配置于掩模M的下方的基板P上,以掩模M具有的印刷图案来印刷焊料Sp。另外,掩模M在安装于框架90的状态下配置于基板保持部2与刮板单元3之间。在印刷装置100中,框架90被未图示的掩模保持部保持。
另外,如图3所示,在刮板31上设有支轴31b。支轴31b以沿着X方向(刮板3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支轴31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另外,在刮板31设有连接部31c。连接部31c被设于支轴31b的两侧(X1侧以及X2侧),并以连接板状部31a与支轴31b的方式构成。
如图1所示,刮板Y轴驱动机构部32构成为使刮板31沿印刷方向(Y方向)移动。刮板Y轴驱动机构部32具有驱动马达321、滚珠丝杠轴322以及安装部323。
驱动马达321构成为,产生用于使滚珠丝杠轴322旋转的驱动力。滚珠丝杠轴322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构成为通过驱动马达321的驱动力而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在安装部323安装有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另外,在安装部323经由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而安装有焊料供给部35、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以及刮板31。另外,在安装部323设有与滚珠丝杠轴322卡合(螺合)的滚珠螺母323a。
安装部323构成为,通过利用驱动马达321使滚珠丝杠轴322旋转,从而该安装部323能够同与滚珠丝杠轴322卡合(螺合)的滚珠螺母323a一起沿着滚珠丝杠轴322在Y方向上移动。由此,刮板Y轴驱动机构部32构成为,使刮板31、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刮板R轴驱动机构34以及焊料供给部35与安装部323一起沿印刷方向(Y方向)移动。
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安装于安装部323的Y1侧的侧部。另外,在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的Y1侧的侧部安装有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且经由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而安装有刮板31。刮板Z轴驱动机构部33构成为使刮板31沿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
刮板31经由支轴31b(参照图3)而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刮板R轴驱动机构部34构成为,使刮板31绕沿着X方向延伸且从刮板31的支轴31b的中心通过的轴线进行旋转。
焊料供给部35安装于刮板Z轴机构部33的Y1侧的侧部。焊料供给部35构成为,具有供焊料Sp存积的焊料存积部35a,且能够向掩模M上供给将存积于焊料存积部35a的焊料Sp。
另外,在刮板单元3设有载荷传感器36(参照图2)。载荷传感器36构成为计测刮板31的载荷(荷重)。载荷传感器36是为了计测在掩模M与刮板31接触的状态下刮板31对掩模M的载荷而设置的。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载荷传感器36的计测结果来取得刮板31对掩模M的载荷(印刷压力)。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所取得的刮板31对掩模M的载荷(印刷压力)来调节焊料Sp向基板P的印刷动作时的载荷(印刷压力)。此外,载荷传感器36是技术方案的“载荷计测部”的一个例子。
基板识别照相机4构成为能够在比基板保持部2靠上方处移动。基板识别照相机4构成为,在焊料Sp向基板P的印刷之前,从基板P的上方拍摄标注于基板P的未图示的标志。由基板识别照相机4拍摄的基板P的拍摄结果由控制部6取得。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所取得的基板P的拍摄结果来识别基板P的位置。
掩模识别照相机5被安装于基板保持部2的Y1侧。掩模识别照相机5构成为,在焊料Sp向基板P的印刷之前,先从掩模M的下方拍摄标注于掩模M的未图示的标志。由掩模识别照相机5拍摄的掩模M的拍摄结果由控制部6取得。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所取得的掩模M的拍摄结果来识别掩模M的位置。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所识别出的基板P的位置和掩模M的位置,进行基板P与掩模M的准确对位。
如图2所示,控制部6构成为,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控制印刷装置100的动作。另外,在控制部6中设有存储部6a。在存储部6a中存储有初始值表6b。如图5所示,初始值表6b是用于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表。
控制部6构成为,在生产基板P时,按照预先存储的生产程序来控制基板搬运部1、基板保持部2、刮板单元3、基板识别照相机4、掩模识别照相机5等,在基板P上进行焊料Sp的印刷。
控制部6在向基板P上印刷焊料Sp时,在使基板P的上表面与掩模M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掩模M的上表面与刮板31的板状部31a接触。然后,控制部6构成为,在使掩模M与刮板31的板状部31a接触的状态下,使刮板31在掩模M上沿印刷方向(Y方向)移动,由此进行将从焊料供给部35a供给到掩模M上的焊料Sp向基板P上印刷的印刷动作。在印刷动作时,焊料Sp通过刮板31而滚转着在掩模M上移动。其结果是,焊料Sp在掩模M上形成具有大致棒形状的焊料辊(参照图3)。
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在焊料Sp向基板P的印刷动作后,进行使刮板31向离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Z1方向))离开焊料Sp以及掩模M的动作。之后,控制部6构成为,使刮板31绕从支轴31b的中心通过的轴线进行旋转,由此将刮板31的朝向设为相反朝向。
例如,如图1所示,在沿从掩模M的Y2侧朝向Y1侧的印刷方向(Y1方向)移动刮板31、并在掩模M的Y1侧使刮板31离开焊料Sp以及掩模M之后,刮板31的板状部31a的与焊料Sp接触的接触面从Y1侧的朝向反转为Y2侧的朝向。另外,在沿从掩模M的Y1侧朝向Y2侧的印刷方向(Y2方向)移动刮板31、并在掩模M的Y2侧使刮板31离开焊料Sp以及掩模M之后,刮板31的板状部31a的与焊料Sp接触的接触面从Y2侧的朝向反转为Y1侧的朝向。
然后,控制部6构成为,使被设为相反朝向的刮板31再次与掩模M接触,并且进行焊料Sp向下一个基板P的印刷动作。
(离开动作中的离开速度)
在此,参照图3,对刮板31的离开动作中的离开速度进行说明。在此,对刮板31的离开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与刮板31的离开速度比较慢的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刮板31的离开速度比较快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A)以及(B)所示,在离开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焊料切断变差。因此,附着于刮板31而从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被拉出的焊料量增加,并且焊料Sp的拉出距离变长。其结果是,从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被拉出而向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倾倒的焊料Sp增加。因而,在刮板31的离开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在被拉出并倾倒的焊料Sp与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之间容易形成空气层。所形成的空气层在向下一个基板P印刷时会被卷入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因此会以该空气的卷入为起因而产生印刷不良(向掩模M的开口部Ap的焊料Sp的填充量的不足)。
接下来,对刮板31的离开速度比较慢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C)以及(D)所示,在离开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焊料切断变好。因此,附着于刮板31而从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被拉出的焊料量减少,并且焊料Sp的拉出距离变短。其结果是,从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被拉出而向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倾倒的焊料Sp减少。因而,在刮板31的离开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在被拉出并倾倒的焊料Sp与焊料Sp的主体(焊料辊)之间难以形成空气层。然而,在离开速度过慢的情况下,印刷作业时间增加,因此生产率降低。
因而,刮板31的离开动作中的离开速度优选为适当的离开速度。此外,如图3所示,在刮板31的离开动作中,与离开速度相应的量的焊料Sp附着于刮板31的板状部31a。
(离开速度的决定所涉及的控制部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决定所涉及的控制部6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以及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来决定使刮板31离开焊料Sp的动作中的刮板31的离开速度。此时,控制部6构成为,将刮板31的离开速度决定为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比较大的离开速度(例如,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上限值附近的离开速度)。
<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构成为,首先,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在此,如图4所示,在焊料Sp的易切断性(焊料切断的优异性)、焊料Sp的触变指数(以下,称作“触变指数”)与焊料Sp的粘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即,焊料Sp的触变指数越大,则焊料Sp越容易切断,焊料Sp的触变指数越小,则焊料Sp越难以切断。另外,焊料Sp的粘度越大,则焊料Sp越容易切断,焊料Sp的粘度越小,则焊料Sp越难以切断。
因而,控制部6构成为,作为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取得与焊料Sp的粘度相关的信息和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一方,并且基于所取得的信息(与焊料Sp的粘度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任一方的信息或双方的信息),来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作为与焊料Sp的粘度相关的信息,由用户输入在印刷中使用的焊料Sp的粘度。另外,在印刷装置100中,作为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由用户输入在印刷中使用的焊料Sp的触变指数。即,根据用户所具有的目录信息等,由用户输入预定的条件(例如预定的温度条件)下的焊料Sp的粘度和焊料Sp的触变指数中的至少一方。
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与焊料Sp的粘度相关的信息和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一方,从存储于存储部6a的初始值表6b中取得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初始值表6b包括用于基于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这两者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第一初始值表6c、用于仅基于焊料Sp的粘度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第二初始值表6d、以及用于仅基于焊料Sp的触变指数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第三初始值表6e这三个表。由此,即便在未取得(输入)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这两者的情况下,也能够基于焊料Sp的粘度和焊料Sp的触变指数中的至少任一方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此外,在图5中示出第一初始值表6c。
控制部6构成为,在取得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这两者的情况下,从第一初始值表6c取得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如图5所示,在第一初始值表6c中,以对应于焊料Sp的粘度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设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另外,在第一初始值表6c中,以对应于焊料Sp的触变指数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设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此外,在第一初始值表6c中,作为与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应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设定有预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比较大的离开速度。另外,在图5中,利用百分比显示来表示以离开速度的基准速度为100%的情况下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例如,在粘度为200Pa·s、触变指数为0.5的情况下,将相对于基准速度为80%的值的离开速度作为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而由控制部6取得。
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在仅取得(输入)焊料Sp的粘度的情况下,从第二初始值表6d取得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虽省略图示,在第二初始值表6d中,以对应于焊料Sp的粘度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设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此外,在第二初始值表6d中,作为与焊料Sp的粘度相应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设定有预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比较大的离开速度。
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在仅取得(输入)焊料Sp的触变指数的情况下,从第三初始值表6e取得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虽省略图示,但在第三初始值表6e中,以对应于焊料Sp的触变指数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设定有离开速度的初始值。此外,在第三初始值表6e中,作为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应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设定有预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比较大的离开速度。
因而,控制部6构成为,从初始值表6b中以对应于焊料Sp的粘度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取得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从初始值表6b中以对应于焊料Sp的触变指数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取得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测试印刷时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0构成为,为了决定离开速度而进行测试印刷。在测试印刷中,进行利用刮板31向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动作以及印刷动作后的刮板31离开焊料Sp的离开动作。
在该离开动作时,控制部6构成为,在刮板31与焊料Sp离开的状态下,取得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具体来说,控制部6构成为,根据刮板31与焊料Sp离开的状态下的由载荷传感器36测出的刮板31的载荷的计测结果而取得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
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来调节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而决定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从而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
此时,如图6所示,控制部6构成为,取得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并且根据所取得的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来调节并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在印刷装置100中,作为附着量的阈值,设定有成为预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比较大的离开速度那样的刮板31的附着量。
具体来说,控制部6构成为,在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是正值的情况下,以对应于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和附着量的阈值之差增大而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即,在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是正的值的情况下,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越增大,则相对于适当的离开速度而实际的离开速度越快,因此以使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
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在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是负的值的情况下,以对应于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和附着量的阈值之差的绝对值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即,在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是负的值的情况下,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的绝对值越增大,则相对于适当的离开速度而实际的离开速度越慢,因此以使值增大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
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根据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来变更离开速度的调节量(在图6中,表示为调节比例)。具体来说,控制部6构成为,以与焊料Sp的粘度增大相应地使离开速度的调节量的绝对值变小的方式变更离开速度的调节量。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以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增大相应地使离开速度的调节量的绝对值变小的方式变更离开速度的调节量。
在图6中,示出粘度130Pa·s/触变指数0.45的焊料Sp、粘度130Pa·s/触变指数0.75的焊料Sp、粘度270Pa·s/触变指数0.45的焊料Sp、粘度270Pa·s/触变指数0.75的焊料Sp这四种焊料Sp中的、同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相应的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调节量(调节比例)。
例如,当对粘度130Pa·s/触变指数0.45的焊料Sp与粘度270Pa·s/触变指数0.45的焊料Sp进行比较时,粘度大的粘度270Pa·s/触变指数0.45的焊料Sp中的离开速度的调节量的绝对值小。
另外,例如,当对粘度130Pa·s/触变指数0.45的焊料Sp与粘度130Pa·s/触变指数0.75的焊料Sp进行比较时,触变指数大的粘度130Pa·s/触变指数0.75的焊料Sp中的离开速度的调节量的绝对值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0构成为,能够使用(能够更换)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刮板31。具体来说,印刷装置100如图7所示构成为能够使用250mm、300mm、350mm、400mm、440mm以及530mm这六个刮板31。另外,在印刷装置100中,根据刮板31的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长边方向)上的宽度来设置附着量的阈值。具体来说,在印刷装置100中,以对应于刮板31的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长边方向)上的宽度增大而值增大的方式设定附着量的阈值。
<生产时的离开速度的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构成为,在生产时,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并且基于所取得的焊料Sp的剩余量而调节并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
此时,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已供给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供给量、焊料Sp向离后的刮板31的附着量、通过掩模M向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量、基板P的印刷张数,来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
具体来说,在将初次(测试印刷时)供给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供给量设为ma、初次(测试印刷时)的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设为mb的情况下,初次的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M1由以下的式(1)表示。
M1=ma-mb···(1)
另外,当将通过掩模M向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量设为mc、将基板P的印刷张数设为n时,当前的焊料Sp的消耗量M2由以下的式(2)表示。此外,通过掩模M向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量能够基于掩模M的多个开口部Ap的总面积、掩模M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大小)以及焊料Sp的比重来取得。
M2=mc×n···(2)
然后,当前的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M3能够由以下的式(3)取得。
M3=M1-M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构成为,不仅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还基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来决定调节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时机(调节时机)。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在基于所取得的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而决定的调节时机,调节并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
控制部6例如将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减少了预定量的时机决定为调节时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将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已减少了大约50g的时机、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减少了大约100g的时机等多个时机决定为调节时机。
控制部6构成为,在所决定的调节时机,以对应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变小而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由此,能够减小刮板31的离开速度,因此能够减小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其结果是,在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变少的情况下,能够使在掩模M上残留的焊料Sp的量增加。
具体来说,控制部6构成为,对应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变小而使图7所示的附着量的阈值以变小的方式变化。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取得调节时机处的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以变小的方式变化的附着量的阈值之差。然后,控制部6构成为,与测试印刷时同样,对应于调节时机处的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与以变小的方式变化的附着量的阈值之差,而调节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其结果是,以对应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变小而使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
(印刷时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8,基于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时的处理进行说明。由控制部6进行印刷时的处理。
如图6所示,首先,在步骤S1中,接收焊料物性值信息的输入。具体来说,接收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入。此时,若焊料物性值信息输入完毕,则接收已输入完毕的焊料物性值信息的选择。
然后,在步骤S2中,基于在步骤S1中接收的焊料物性值信息,从初始值表6b中决定离开动作中的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然后,在步骤S3中,进行从刮板单元3的焊料供给部35向掩模M的上表面的焊料Sp的供给。
然后,在步骤S4中,载荷传感器36被归零复位。即,在步骤S4中,由载荷传感器36计测的载荷(负载)被设为零。
然后,在步骤S5中,焊料Sp向基板P的测试印刷开始。即,在步骤S5中,进行通过刮板31向测试用的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动作、以及印刷动作后的刮板31离开焊料Sp的离开动作。作为测试用的基板P,例如能够使用印刷面由薄膜保护的基板P。
然后,在步骤S6中,根据刮板31与焊料Sp离开的状态下的由载荷传感器36计测的计测结果,取得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
然后,在步骤S7中,基于在步骤S6中取得的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调节在步骤S2中决定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然后,在步骤S8中,开始印刷(开始生产)。即,在步骤S8中,进行通过刮板31向被生产的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动作、以及印刷动作后的刮板31离开焊料Sp的离开动作。
然后,在步骤S9中,通过上述的式(3),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
然后,在步骤S10中,判断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是否为离开速度的调节时机的值。例如,在步骤S10中,判断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是否为减少预定量后的调节时机的值。在判断为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并非调节时机的值的情况下,开始下一个基板P的印刷。另外,在判断为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是调节时机的值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
然后,在步骤S11中,基于调节时机处的焊料Sp向刮板31的附着量,进一步调节在步骤S7中被调节的离开速度。此时,对应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变小而以使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之后,每当成为调节时机时,以使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然后,开始下一个基板P的印刷。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如下方式构成印刷装置100的控制部6,该方式为,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和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来决定使刮板31离开焊料Sp的动作中的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方式。由此,在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时,在焊料Sp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决定与焊料Sp的种类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另外,在基于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来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时,在焊料Sp的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决定与实际的焊料Sp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因而,通过以适当的离开速度使刮板31驱动,能够抑制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现象而在基板P上稳定地印刷焊料Sp。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通过以将刮板31的离开速度决定为不会产生空气的卷入的离开速度中的比较大的离开速度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能够抑制离开速度变得过慢而使印刷作业时间增加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生产率降低。这些的结果是,能够抑制生产率降低,并且在基板P稳定地印刷焊料S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能够从印刷开始时起预先决定适当的离开速度,因此能够从印刷开始时起以适当的离开速度驱动刮板31。另外,由于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因此与需要由用户来决定(输入)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的情况不同,即便不是熟练的用户,也能够容易地决定适当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基于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来调节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而决定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从而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能够基于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来调节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所决定的适当的离开速度,因此能够决定更适当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是与焊料Sp的粘度相关的信息、或者与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在此,在使刮板31离开焊料Sp的动作中,焊料Sp从刮板31切断的易切断性较大取决于焊料Sp的粘度以及焊料Sp的触变指数。因而,若如上述那样构成,则能够基于与较大有助于焊料Sp的易切断性的焊料Sp的粘度相关的信息、以及与较大有助于焊料Sp的易切断性的焊料Sp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一方,决定更加适当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对应于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而调节并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能够反映实际的焊料Sp的状态而决定离开速度,因此能够容易地决定与实际的焊料Sp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能够使用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刮板31的方式构成印刷装置100。而且,根据刮板31的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来设置附着量的阈值。由此,在更换使用与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刮板31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各刮板31的宽度来决定适当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不仅基于焊料Sp的物性值信息以及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还基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来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在进行印刷作业而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决定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相应的适当的离开速度。其结果是,能够以更加适当的离开速度来驱动刮板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不仅决定刮板31的离开速度、还基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来决定调节刮板31的离开速度的时机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能够在与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相应的适当的时机调节离开速度。其结果是,在进行印刷作业而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刮板31的离开速度持续维持为适当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以如下方式构成控制部6,该方式为,基于向掩模M上供给的焊料Sp的供给量、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通过掩模M向一个基板P印刷焊料Sp的印刷量、基板P的印刷张数来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的方式。由此,无需设置用于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的专用的计测装置就能够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因此能够抑制用于取得掩模M上的焊料Sp的剩余量的装置结构复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印刷装置100中设置用于计测刮板31相对于掩模M的载荷的载荷传感器36。然后,以根据载荷传感器36的计测结果来取得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的方式构成控制部6。由此,由于能够使用共用的载荷传感器36来取得刮板31相对于掩模M的载荷(印刷压力)与焊料Sp向离开的刮板31的附着量,因此能够抑制用于取得焊料Sp的附着量的装置结构复杂化。
[变形例]
此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点上均为例示,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进一步包括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使一个刮板往复移动而进行去路的印刷与回路的印刷的印刷装置中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备两个刮板且利用彼此不同的刮板进行去路的印刷与回路的印刷的印刷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刮板向上方离开焊料(粘性材料)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刮板也可以向上方以外的离开方向离开粘性材料。例如,刮板也可以向后方(与粘性材料离开的Y方向)离开粘性材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粘性材料而使用焊料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焊料以外的粘性材料。例如,也可以作为粘性材料而使用银糊等导电性糊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焊料(粘性材料)的印刷用的掩模而使用金属制的金属掩模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作为粘性材料的印刷用的掩模,也可以使用金属制以外的掩模。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制的掩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印刷装置的控制部来决定离开速度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由印刷装置的控制部以外的控制装置来决定离开速度。例如,在具备元件安装装置、印刷装置、检查装置、回流装置以及控制这些装置的控制装置(主机)的元件安装系统中,也可以使控制装置(主机)决定印刷装置中的刮板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基于焊料(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以及焊料(粘性材料)向刮板的附着量这两者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和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中的至少任一方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即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仅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刮板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由用户输入,并且基于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而对由用户输入的刮板的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进行调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焊料(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而使用与焊料(粘性材料)的粘度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焊料(粘性材料)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作为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也可以使用与粘性材料的粘度相关的信息、以及与粘性材料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以外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基于掩模上的焊料(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调节并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若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和粘性材料向离开的刮板的附着量中的至少任一方来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则也可以不基于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调节并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掩模上的焊料(粘性材料)的剩余量通过式(3)那样的计算式计算来取得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也可以通过专用的计测装置来计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生产时在基于掩模上的焊料(粘性材料)的剩余量而决定的时机(调节时机)处调节并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基于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而决定的时机以外的时机处调节并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例如,也可以在基于粘性材料向掩模上供给后的印刷张数而决定的时机处调节并决定刮板的离开速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应于掩模上的焊料的剩余量(粘性材料的剩余量)变小而使图7所示的附着量的阈值以变小的方式变化、由此以对应于掩模上的焊料的剩余量(粘性材料的剩余量)变小而使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若以对应于掩模上的粘性材料的剩余量变小而使值变小的方式调节离开速度,则也可以不使图7所示的附着量的阈值以变小的方式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使用沿着处理流程依次进行处理的流程驱动型的流程图来说明控制部的处理动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按照事件单位执行处理的事件驱动型(事件触发型)的处理来进行控制部的处理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完全的事件驱动型来进行,也可以组合事件驱动以及流程驱动来进行。
附图标记说明
6、控制部;
31、刮板;
36、载荷传感器(载荷计测部);
100、印刷装置;
M、掩模;
P、基板;
Sp、焊料(粘性材料)。

Claims (17)

1.一种印刷装置,具备:
刮板(31),通过在具有印刷图案的掩模(M)上沿印刷方向移动,而将所述掩模上的粘性材料(Sp)印刷于基板(P);及
控制部(6),在所述粘性材料向所述基板的印刷动作后,进行使所述刮板离开所述粘性材料的动作,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使所述刮板离开所述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的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来决定所述离开速度的初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来调节基于所述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所决定的所述离开速度的初始值,而决定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粘性材料的物性值信息包括与所述粘性材料的粘度相关的信息和与所述粘性材料的触变指数相关的信息中的至少任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根据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与附着量的阈值之差来调节并决定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能够使用与所述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彼此不同的多个所述刮板,
根据所述刮板的与所述印刷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来设置所述附着量的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不仅基于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还基于所述掩模上的所述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不仅基于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还基于所述掩模上的所述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不仅决定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还基于所述掩模上的所述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调节所述刮板的所述离开速度的时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不仅决定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还基于所述掩模上的所述粘性材料的剩余量来决定调节所述刮板的所述离开速度的时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向所述掩模上供给的所述粘性材料的供给量、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由所述掩模向一个所述基板印刷所述粘性材料的印刷量、所述基板的印刷张数,取得所述掩模上的所述粘性材料的剩余量。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向所述掩模上供给的所述粘性材料的供给量、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由所述掩模向一个所述基板印刷所述粘性材料的印刷量、所述基板的印刷张数,取得所述掩模上的所述粘性材料的剩余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4、6、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载荷计测部(36),用于计测所述刮板对所述掩模的载荷,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载荷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取得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载荷计测部(36),用于计测所述刮板对所述掩模的载荷,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载荷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取得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载荷计测部(36),用于计测所述刮板对所述掩模的载荷,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载荷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取得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载荷计测部(36),用于计测所述刮板对所述掩模的载荷,
所述印刷装置构成为,基于所述载荷计测部的计测结果,取得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
17.一种印刷方法,
通过使刮板(31)在具有印刷图案的掩模(M)上移动,而将所述掩模上的粘性材料(Sp)印刷于基板(P),
在所述粘性材料向所述基板的印刷动作后,使所述刮板离开所述粘性材料,
基于所述粘性材料向离开的所述刮板的附着量来决定使所述刮板离开所述粘性材料的动作中的所述刮板的离开速度。
CN201680068730.2A 2016-01-12 2016-01-1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Active CN108430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0744 WO2017122283A1 (ja) 2016-01-12 2016-01-12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777A CN108430777A (zh) 2018-08-21
CN108430777B true CN108430777B (zh) 2020-03-20

Family

ID=5931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8730.2A Active CN108430777B (zh) 2016-01-12 2016-01-1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07266B2 (zh)
CN (1) CN108430777B (zh)
DE (1) DE112016006209B4 (zh)
WO (1) WO20171222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0092Y1 (zh) 1966-03-16 1976-12-02
JPS5150092A (ja) 1974-10-28 1976-05-01 Yonetaro Myoshi Tatsupinguhoho
JP3524011B2 (ja) * 1999-03-18 2004-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方法
JP4584766B2 (ja) * 2005-05-12 2010-11-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キージの角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5150092B2 (ja) 2006-11-08 2013-02-2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09137218A (ja) * 2007-12-08 2009-06-25 Newlong Seimitsu Kogyo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5270958B2 (ja) 2008-05-17 2013-08-2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キージ・ペースト離間方法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11189672A (ja) * 2010-03-16 2011-09-29 Panasonic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における付着ペースト量計測方法
JP5906386B2 (ja) * 2012-05-07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EP2881256A1 (en) * 2013-12-03 2015-06-10 Applied Materials Italia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een printing on a subst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7266B2 (ja) 2019-05-08
DE112016006209B4 (de) 2022-06-02
WO2017122283A1 (ja) 2017-07-20
DE112016006209T5 (de) 2018-09-20
CN108430777A (zh) 2018-08-21
JPWO2017122283A1 (ja) 2018-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23117B1 (en) Solder past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8997651B2 (en) Printing operation assisting device
TW200945978A (en) Solder ball printing device
JP2014011231A (ja) ハンダボール印刷搭載装置
JP6244551B2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8430777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2010129866A (ja) 導電性ボール搭載装置
JP6968750B2 (ja) マスク清掃装置、印刷機、マスク清掃方法
JP2010280222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5413337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7108827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11093996B (zh) 丝网印刷机
JP6227925B2 (ja) シート材送り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および接着剤塗布装置
US20150097025A1 (en) Electrode forming device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JP6587871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2012196824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24032468A (ja) 基板生産システム
JP4394971B2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KR101541332B1 (ko) 지그 상에 인쇄회로기판을 장착하는 장치
JP5211839B2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N117098666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中的单位消耗量计算方法
JP2021027294A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2006015241A (ja) ペースト塗布装置
JP2004268475A (ja) ステンシル印刷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