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8540B - 曳引机和电梯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和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8540B
CN108408540B CN201810202022.4A CN201810202022A CN108408540B CN 108408540 B CN108408540 B CN 108408540B CN 201810202022 A CN201810202022 A CN 201810202022A CN 108408540 B CN108408540 B CN 108408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ole
groove
tractio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20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8540A (zh
Inventor
王铜成
江曼
许忠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Motor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020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8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8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8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8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8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12Checking, lubricating, or cleaning means for ropes, cables or guides
    • B66B7/1253Lubricating mean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曳引机和电梯,主要通过将所述制动轮的容置槽的侧壁倾斜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侧壁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端形成积油处。使用过程中,曳引机溢出的润滑油滴落到所述容置槽后,在所述制动轮旋转的过程中,所述容置槽内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积油处聚集。然后以一定运动速度进入与所述积油处导通的第一甩油通孔,再通过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导通的第二甩油通孔被甩出曳引机,从而避免所述润滑油污染所述刹车面,影响所述曳引机的制动可靠性。

Description

曳引机和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制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曳引机和电梯。
背景技术
曳引机作为保障电梯正常工作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电梯的安全和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保障曳引机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电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曳引机内的制动瓦压紧在刹车面上,实现制动轮的抱紧,使得轿厢停止移动。当轿厢需要上下移动时,所示制动瓦松开所述制动轮,在曳引机转子的作用下,实现轿厢的升降,当轿厢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再通过制动瓦抱紧制动轮,使得轿厢停止移动。
而且,为保障曳引机的正常运转,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需要向曳引机的相应部件上注油,以达到润滑的效果。而注入曳引机内的润滑油会存在溢出的情况,溢出的润滑油会影响曳引机制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曳引机和电梯,以避免油污到达刹车面,影响曳引机的制动可靠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曳引机,包括制动轮和曳引轮,所述制动轮的一端与所述曳引轮配合连接,所述制动轮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为刹车面,所述制动轮远离所述曳引轮的端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靠近其底部的部分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共同形成积油处,所述制动轮设有与所述积油处导通的第一甩油通孔,所述曳引轮设有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导通的第二甩油通孔,所述第一甩油通孔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的中心轴均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平行。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曳引机,通过将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形成所述积油处,使得所述制动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离心力将掉落在所述容置槽内的润滑油甩到所述积油处。然后进一步通过与所述积油处导通的第一甩油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导通的第二甩油通孔的共同作用,使得所述润滑油被甩出所述曳引机,从而避免所述润滑油污染所述刹车面,影响所述曳引机的制动可靠性。具体地,在所述制动轮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端与所述曳引轮连接,所述制动轮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为刹车面。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制动瓦抱紧所述刹车面来实现所述制动轮的制动,从而限制所述曳引轮的转动,使得曳引机所控制的轿厢停止移动。为使得所述曳引机能够具有良好的运转效果,需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所述曳引机注油润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注入所述曳引机内的润滑油会溢出,顺着所述制动轮的内壁流到所述刹车面,影响所述曳引机的制动可靠性。因此,通过将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使得掉落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润滑油,会在所述制动轮旋转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顺着所述倾斜设置的侧壁滑到所述积油处。基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的中心轴均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平行,因此来自所述积油处的所述润滑油会以一定的运动速度通过所述第一甩油通孔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被甩出,而不会顺着所述制动轮的内壁滑到所述刹车面,影响所述曳引机的制动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甩油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甩油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轮套设在所述制动轮上,所述制动轮套设有所述曳引轮的一段为传动段,所述制动轮设有所述刹车面的一段为制动段,所述传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制动段的直径,所述制动段靠近所述传动段的端面设有甩油沟槽,所述甩油沟槽向靠近所述刹车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倒钩型。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还包括主轴和机座,所述机座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主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制动轮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主轴与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之间设有前轴承,所述前轴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前轴承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侧设有前轴承盖,所述前轴承盖与所述机座连接,所述积油处位于所述前轴承盖的外周,所述前轴承盖与所述积油处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隔油槽或第一隔油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与所述前轴承盖连接的端部为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与所述积油处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二隔油槽或第二隔油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的外缘设有环形容纳腔,所述环形容纳腔内装配有定子铁芯,所述制动轮设有所述刹车面的一端装配在所述环形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所述刹车面包括有效作用面和位于所述有效作用面两侧的辅助面,远离所述曳引轮的辅助面上设有第三隔油槽或第三隔油凸起,所述环形容纳腔上远离所述环形容纳腔的中心轴的侧壁设有相互导通的导油槽和排油槽,所述导油槽环绕在所述第三隔油槽或第三隔油凸起的外周,所述排油槽位于所述机座的底部。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曳引轮的辅助面设有第四隔油槽或第四隔油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还包括编码器,所述主轴穿过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靠近所述编码器的一端与所述主轴之间设有后轴承,所述中心通孔位于所述前轴承与所述后轴承之间的部分为圆锥孔,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后轴承的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前轴承的端面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油通孔,所述排油通孔的入口位于所述前轴承靠近所述后轴承的一侧,所述机座外安装有接油盒,所述排油通孔的出口安装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与所述排油通孔导通,所述排油管的出口与所述接油盒的开口对应。
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对重、导向轮、钢丝绳和上述的曳引机,所述钢丝绳挂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轿厢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对重连接,所述导向轮与连接在所述曳引轮和所述对重之间的钢丝绳抵接。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梯,主要通过设置上述曳引机,使得所述曳引机溢出的润滑油掉落到所述容置槽后,在所述电梯运行的情况下,所述制动轮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所述润滑油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积油处滑动,然后在所述第一甩油通孔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的导通下被甩出,从而防止所述润滑油污染所述刹车面,影响所述曳引机的制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除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挡绳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梯,20、轿厢,30、对重,40、导向轮,50、钢丝绳,60、曳引机,61、制动轮,611、容置槽,612、刹车面,6121、有效作用面,6122、辅助面,613、积油处,614、第一甩油通孔,615、传动段,616、制动段,617、甩油沟槽,618、第三隔油槽,619、第四隔油槽,62、曳引轮,621、第二甩油通孔,63、主轴,64、机座,641、中心通孔,642、第二隔油槽,643、环形容纳腔,644、导油槽,645、排油槽,646、排油通孔,65、前轴承,66、前轴承盖,661、第一隔油槽,67、编码器,68、后轴承,69、挡绳杆组件,691、固定板,6911、导向条孔,692、支撑板,6921、限位条孔,693、滑杆,694、紧固配件,695、挡绳杆,70、定子铁芯,80、接油盒,90、排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曳引机60,包括制动轮61和曳引轮62,所述制动轮61的一端与所述曳引轮62配合连接,所述制动轮61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为刹车面612,所述制动轮61远离所述曳引轮62的端面开设有容置槽611,所述容置槽611的侧壁靠近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的一端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共同形成积油处613,所述制动轮61设有与所述积油处613导通的第一甩油通孔614,所述曳引轮62设有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导通的第二甩油通孔621,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的中心轴均与所述制动轮61的中心轴平行。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曳引机60,主要包括制动轮61和曳引轮62,所述制动轮61远离所述曳引轮62的端面开设有容置槽611。通过将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共同形成积油处613。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曳引机60内的润滑油滴落在容置槽611内,然后在所述制动轮61旋转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基于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使得滴落在所述容置槽611内的润滑油顺着所述侧壁向所述积油处613滑行,聚集到所述积油处613。基于所示第一甩油通孔614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的中心轴均与所述制动轮61的中心轴平行,从所述积油处613被甩出的润滑油会以一定速度依次通过与所述积油处613导通的第一甩油通孔614,以及设置在所述曳引轮62上的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导通的第二甩油通孔621,使得所述润滑油被甩出所述曳引机60,从而防止所述润滑油污染所述刹车面612,影响所述曳引机60的制动可靠性。而且,基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的中心轴均与所述制动轮61的中心轴平行,当所述制动轮61和所述曳引轮62停止转动后,在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中的润滑油会暂存在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中,当所述制动轮61和所述曳引轮62再次转动时,所述积油处的润滑油会向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流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内的润滑油流出。
上述方案中的容置槽611的形状可以是圆锥和棱锥等形状,只要所述第一侧壁通过倾斜,在靠近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的一端形成所述积油处613即属于上述方案描述范围。而且,具体地,为提升所述积油处613的清洗效果和积油效果,将所述容置槽611的侧壁与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之间采用圆滑过渡的方式。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61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61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通过将所述第一距离设置的小于所述第二距离,使得所述容置槽611内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加容易依次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内流出。
基于所述润滑油在所述容置槽611内受离心力作用时已具有一定的运动速度,因此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设置为水平或具有一定倾斜度均可,只要所述润滑油的运动速度能够克服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的长度或坡度即可。然而,基于所述制动轮61和所述曳引轮62在使用过程中均将处于转动状态,从而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将随所述制动轮61的转动而发生变化。即当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对应的第二甩油通孔621位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以下时,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比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距离地面的距离大。然而当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对应的第二甩油通孔621位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以上时,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比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距离地面的距离小。因此,若将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或/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的出口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的入口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的出口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的入口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的距离,当所述制动轮61和所述曳引轮62停止转动时,位于所述制动轮61中心轴以上的第一甩油通孔614和第二甩油通孔621中的未被甩出的润滑油,将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因此为避免润滑油回流的情况发生,将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均设置为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61的中心轴平行的柱状孔,使得所述润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从所述积油处613以一定初始速度被甩入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后,在所述初始速度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甩出所述曳引机60。而当所述制动轮61和所述曳引轮62停止转动时,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内未被甩出的润滑油只是暂存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内,而不会回流入所述积油处613。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曳引轮62套设在所述制动轮61上,所述制动轮61套设有所述曳引轮62的一段为传动段615,所述制动轮61设有所述刹车面612的一段为制动段616,所述传动段615的直径小于所述制动段616的直径,所述制动段616靠近所述传动段615的端面设有甩油沟槽617,所述甩油沟槽617向靠近所述刹车面612的方向凹陷形成倒钩型。使用过程中,所述曳引轮62上会挂设钢丝绳50,当所述曳引轮62转动时,所述钢丝绳50会跟随转动,所述钢丝绳50上的油污会被甩在所述制动段616靠近所述传动段615的端面上,油污具有一定的附着力,被甩在所述端面上的油污会顺着端面滑到所述刹车面612,影响刹车面612的制动效果。因此为了避免所述油污污染所述刹车面612,在所述制动段616靠近所述传动段615的端面设置所述甩油沟槽617,且将所述甩油沟槽617设置的向靠近所述刹车面612的方向凹陷,形成倒钩型。使得所述端面的油污会沿着所述端面流到所述甩油沟槽617内,然后在所述制动轮61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倒钩型的甩油沟槽617内被甩出,从而有效避免所述端面的油污滑到所述刹车面612,影响所述曳引机60的制动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与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形成积油处613,用于收集有所述曳引机60内,特别是前轴承65中流出来的润滑油。为进一步保障所述曳引机60内润滑油能够滴落到所述容置槽611内,进而滑到所述积油处6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曳引机60内进一步设置主轴63和机座64,所述机座64设有中心通孔641,所述主轴63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槽611与所述制动轮61连接,所述主轴63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641中,所述主轴63与所述中心通孔641的侧壁之间设有前轴承65,所述前轴承65位于所述容置槽611内,所述前轴承65靠近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的一侧设有前轴承盖66,所述前轴承盖66与所述机座64连接,所述积油处613位于所述前轴承盖66的外周,所述前轴承盖66与所述积油处613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隔油槽661或第一隔油凸起。
上述方案中,基于所述容置槽611的存在,则所述制动轮61无法对所述主轴63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在所述机座64中设置所述中心通孔641,用于放置和支撑所述主轴63。在使用过程中,为提升所述主轴63、制动轮61和曳引轮62的传动效果,会定期向所述前轴承65内注入润滑油。经过多次的注油过程,所述前轴承65内的润滑油会溢出,从所述前轴承65靠近所述容置槽611的底壁的一侧溢出的润滑油一方面会被所述前轴承盖66挡在放置所述前轴承65的容置空间内。而且为了提高所述前轴承盖66的密封效果,通常会在所述前轴承盖内采用骨架密封。而另一方面所述前轴承盖66无法挡住的所述润滑油会穿过所述前轴承盖66而溢出,随着所述前轴承盖66的外壁滑行。通过将所述前轴承盖66设置在所述容置槽611内,使得从所述前轴承盖66溢出的润滑油能够滴落在所述容置槽611内。且通过进一步在所述前轴承盖66与所述积油处613相对的侧面设置所述第一隔油槽661或第一隔油凸起,使得从所述前轴承盖66溢出的润滑油在随着所述前轴承盖66的外壁滑行时,当所述润滑油利用自身的附着力流到设有所述第一隔油槽661或第一隔油凸起的部位时,基于所述润滑油只能向低处或水平处流动,因此会在所述第一隔油槽661或第一隔油凸起的阻碍下聚集在此。当所述润滑油聚集的量足够时,从所述第一隔油槽661或第一隔油凸起处滴落到所述积油处613,然后在所述制动轮61转动时被甩出所述曳引机60,进一步避免所述润滑油顺着制动轮壁滑行,最后流至所述刹车面612上,影响所述曳引机60的制动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前轴承盖66连接在所述机座64上,将润滑所述前轴承65的润滑油阻挡在放置所述前轴承65的空间内。经过长期使用,润滑油会从所述前轴承盖66与所述机座64之间溢出。基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将所述机座64与所述前轴承盖66连接的端部定义为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与所述积油处613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二隔油槽642或第二隔油凸起。与所述第一隔油槽661或第一隔油凸起的作用原理一致,由所述前轴承盖66与所述支撑端之间溢出的润滑油会顺着所述机座壁滑行,在所述第二隔油槽642或第二隔油凸起处聚集,然后掉落在所述积油处613,在所述制动轮61转动的过程中被甩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座64的外缘设有环形容纳腔643,所述环形容纳腔内装配有定子铁芯70,所述制动轮61设有所述刹车面612的一端装配在所述环形容纳腔643内,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70的外周,所述刹车面612包括有效作用面6121和位于所述有效作用面6121两侧的辅助面6122,远离所述曳引轮62的辅助面6122上设有第三隔油槽618或第三隔油凸起,所述环形容纳腔643上远离所述环形容纳腔643的中心轴的侧壁设有相互导通的导油槽644和排油槽645,所述导油槽644环绕在所述第三隔油槽618或第三隔油凸起的外周,所述排油槽645位于所述机座64的底部。
曳引机60在使用过程中,当轿厢20运动到目标位置或电梯10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停止时,通过制动瓦抱紧所述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使所述制动轮61停止转动。因此,所述刹车面612与所述制动瓦之间的制动可靠性对乘客的安全和电梯10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所述制动轮61设有刹车面612的一端装配在所述机座64的环形容纳腔643内,且使其位于所述定子铁芯70的外周,然后将制动瓦所在的制动器安装在机座64外,使得制动瓦与所述刹车面612相对。而且所述刹车面612包括有效作用面6121和位于有效作用面6121两侧的辅助面6122,通过在远离所述曳引轮62的辅助面6122设置所述第三隔油槽618或第三隔油凸起,使得当所述容置槽611收集的润滑油来不及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内流出时,润滑油会随着所述容置槽611的侧壁流到制动轮61的端部,然后从所述制动轮61的端部向所述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滑行,当所述润滑油滑行到所述第三隔油槽618或第三隔油凸起时,会聚集掉落或甩到环绕在所述第三隔油槽618或第三隔油凸起的外周的导油槽644内,所述导油槽644内的润滑油会随着所述导油槽644的底壁或侧壁滑到所述机座64的底部,然后通过与所述导油槽644导通的且位于所述机座64底部的排油槽645排出曳引机60。而且为使得所述排油槽645中聚集的润滑油较易排出,可以将所述排油槽645的底壁倾斜设置,使得润滑油更易从倾斜的底壁滑出所述排油槽645。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曳引轮62的辅助面6122设有第四隔油槽619或第四隔油凸起。通过在靠近所述曳引轮62的辅助面6122上进一步设置所述第四隔油槽619或第四隔油凸起,使得由所述制动轮61的外壁靠近所述曳引轮62的一端向所述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滑行的润滑油被阻隔在所述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以外。进一步避免油污污染所述制动轮61的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提升所述曳引机60的制动可靠性。
而且,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当所述制动轮61分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传动段615和制动段616时,所述制动段616靠近所述传动段615的端面上的油污一部分在向所述刹车面612滑行的过程中,流入所述甩油沟槽617内,另一部分没有被所述甩油沟槽617阻拦的油污会继续向所述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滑行,通过在靠近所述曳引轮62的辅助面6122设置所述第四隔油槽619或第四隔油凸起,进一步阻止所述油污流到所述刹车面612的有效作用面6121,影响曳引机60的制动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60还包括编码器67,所述主轴63穿过所述中心通孔641与所述编码器67连接,所述中心通孔641的侧壁靠近所述编码器67的一端与所述主轴63之间设有后轴承68,所述中心通孔641位于所述前轴承65与所述后轴承68之间的部分为圆锥孔,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后轴承68的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前轴承65的端面的直径。使用过程中,所述编码器67主要用于记录和控制所述曳引机60的转动,从而控制轿厢20精确的运动到合适的目标位置。因此其运转精度直接影响着曳引机60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前轴承65和所述后轴承68的设置,对所述主轴63起到支撑作用,而为避免曳引机60内的润滑油流到所述主轴63与所述编码器67连接的部位,影响所述编码器67的正常使用。因此将所述中心通孔641位于所述前轴承65与所述后轴承68之间的部分设置为圆锥孔,且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后轴承68的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前轴承65的端面的直径,使得所述中心通孔641内的润滑油流向远离所述编码器67的一端,从而避免所述中心通孔641内的润滑油污染所述编码器67,影响所述编码器67的工作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机座64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油通孔646,所述排油通孔646的入口位于所述前轴承65靠近所述后轴承68的一侧,所述机座64外安装有接油盒80,所述排油通孔646的出口安装有排油管90,所述排油管90与所述排油通孔646导通,所述排油管90的出口与所述接油盒80的开口对应。前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圆锥孔,使得所述中心通孔641内的润滑油流向所述前轴承65,所述前轴承65将成为润滑油的主要聚集处。而所述前轴承65靠近所述容置槽611底壁的一侧有所述容置槽611、第一甩油通孔614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621,能够将此侧的润滑油甩出。所述前轴承65靠近所述后轴承68的一侧则通过设置所述排油通孔646,使得所述润滑油能够通过所述排油通孔646流出曳引机6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梯10,包括轿厢20、对重30、导向轮40、钢丝绳5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60,所述钢丝绳50挂在所述曳引轮62上,所述钢丝绳50的一端与所述轿厢20连接,所述钢丝绳50的另一端与所述对重30连接,所述导向轮40与连接在所述曳引轮62和所述对重30之间的钢丝绳50抵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梯1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60,从而避免了油污对刹车面612的影响,使得所述电梯10的制动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具体地,使用过程中,通过曳引机60的运转带动挂在曳引轮62上的钢丝绳50运动,从而实现所述轿厢20的升降。当所述轿厢20运行到合适位置,所述曳引机60在通过制动瓦抱紧所述制动轮61上的刹车面612,实现所述制动轮61和曳引轮62的制动,使得所述轿厢20停止运动。因此所述制动瓦与刹车面612之间的抱紧制动过程直接影响着所述电梯10的运转可靠性。而上述方案,则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60,以避免油污污染刹车面612,影响电梯10的制动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机座64靠近所述曳引轮62的端面设有两个挡绳杆组件69。如图5所示,所述挡绳杆组件69主要包括固定板691、支撑板692和紧固配件694,所述固定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条孔6911,两个所述导向条孔6911内均安装有滑杆693。所述支撑板692设有限位条孔6921,两个所述滑杆693均穿过所述限位条孔6921分别与一个所述紧固配件694连接,所述滑杆693能够在所述导向条孔6911和所述限位条孔6921中滑动,进而改变所述限位条孔6921与所述导向条孔6911之间夹角的大小。所述支撑板692的一端设有挡绳杆695,当所述滑杆693的滑动使得所述挡绳杆695调整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所述紧固配件694与所述滑杆693的协同作用将所述支撑板692压紧在所述固定板691上,使得所述限位条孔6921与所述导向条孔6911之间的夹角固定,使得所述挡绳杆695以合适的角度抵近所述钢丝绳50,从而使得所述钢丝绳50抱紧在所述曳引轮62上。进而当所述曳引轮62转动时,所述钢丝绳50能够更加可靠的与其同步运动,提高所述电梯10的运动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机座、制动轮和曳引轮,所述制动轮的一端与所述曳引轮配合连接,所述制动轮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为刹车面,所述制动轮远离所述曳引轮的端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靠近其底部的部分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共同形成积油处,所述机座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主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制动轮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中,所述主轴与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之间设有前轴承,所述前轴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制动轮设有与所述积油处导通的第一甩油通孔,所述曳引轮设有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导通的第二甩油通孔,所述第一甩油通孔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甩油通孔的中心轴均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甩油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甩油通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轮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套设在所述制动轮上,所述制动轮套设有所述曳引轮的一段为传动段,所述制动轮设有所述刹车面的一段为制动段,所述传动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制动段的直径,所述制动段靠近所述传动段的端面设有甩油沟槽,所述甩油沟槽向靠近所述刹车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倒钩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一侧设有前轴承盖,所述前轴承盖与所述机座连接,所述积油处位于所述前轴承盖的外周,所述前轴承盖与所述积油处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一隔油槽或第一隔油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与所述前轴承盖连接的端部为支撑端,所述支撑端与所述积油处相对的侧面设有第二隔油槽或第二隔油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外缘设有环形容纳腔,所述环形容纳腔内装配有定子铁芯,所述制动轮设有所述刹车面的一端装配在所述环形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所述刹车面包括有效作用面和位于所述有效作用面两侧的辅助面,远离所述曳引轮的辅助面上设有第三隔油槽或第三隔油凸起,所述环形容纳腔上远离所述环形容纳腔的中心轴的侧壁设有相互导通的导油槽和排油槽,所述导油槽环绕在所述第三隔油槽或第三隔油凸起的外周,所述排油槽位于所述机座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曳引轮的辅助面设有第四隔油槽或第四隔油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码器,所述主轴穿过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编码器连接,所述中心通孔的侧壁靠近所述编码器的一端与所述主轴之间设有后轴承,所述中心通孔位于所述前轴承与所述后轴承之间的部分为圆锥孔,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后轴承的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锥孔靠近所述前轴承的端面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油通孔,所述排油通孔的入口位于所述前轴承靠近所述后轴承的一侧,所述机座外安装有接油盒,所述排油通孔的出口安装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与所述排油通孔导通,所述排油管的出口与所述接油盒的开口对应。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对重、导向轮、钢丝绳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曳引机,所述钢丝绳挂在所述曳引轮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轿厢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对重连接,所述导向轮与连接在所述曳引轮和所述对重之间的钢丝绳抵接。
CN201810202022.4A 2018-03-12 2018-03-12 曳引机和电梯 Active CN108408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2022.4A CN108408540B (zh) 2018-03-12 2018-03-12 曳引机和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2022.4A CN108408540B (zh) 2018-03-12 2018-03-12 曳引机和电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8540A CN108408540A (zh) 2018-08-17
CN108408540B true CN108408540B (zh) 2020-01-31

Family

ID=63131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2022.4A Active CN108408540B (zh) 2018-03-12 2018-03-12 曳引机和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8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8392A (zh) * 2021-09-01 2021-12-14 日立电梯(广州)自动扶梯有限公司 附加制动器及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JP7256977B1 (ja) 2022-09-13 2023-04-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3283A (ja) * 2002-07-05 2004-03-18 Ts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用駆動装置
JP2005162464A (ja) * 2003-12-05 200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2008162787A (ja) * 2006-12-29 2008-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102730524A (zh) * 2012-06-29 2012-10-17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曳引机
JP2013100175A (ja) * 2011-11-09 2013-05-2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薄型巻上機
CN103457430A (zh) * 2013-08-28 2013-12-18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外转子永磁同步磁阻式曳引驱动装置
CN106429755A (zh) * 2016-09-21 2017-02-22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曳引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3283A (ja) * 2002-07-05 2004-03-18 Ts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用駆動装置
JP2005162464A (ja) * 2003-12-05 200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2008162787A (ja) * 2006-12-29 2008-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2013100175A (ja) * 2011-11-09 2013-05-2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薄型巻上機
CN102730524A (zh) * 2012-06-29 2012-10-17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曳引机
CN103457430A (zh) * 2013-08-28 2013-12-18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外转子永磁同步磁阻式曳引驱动装置
CN106429755A (zh) * 2016-09-21 2017-02-22 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曳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8540A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8540B (zh) 曳引机和电梯
KR20150095918A (ko) 리프트의 설치 방법
EP1332999A1 (en) Elevator without machine room
US7637357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sheave rotational speed difference determination for detecting an abnormality
KR101332584B1 (ko) 베어링 카트리지 및 엘리베이터 머신 조립체
KR100941701B1 (ko) 무인 주차관리용 전동 링크식 차량관리장치
EP3194317B1 (en) Car mounted governor for an elevator system
CN108689283B (zh) 曳引机和电梯
RU2255037C2 (ru) Привод лифта
CN107922150A (zh) 电梯控制系统和操作电梯系统的方法
EP3095744A1 (en) Elevator machine with oil-lubricated bearings
JP534171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巻上機
CN111453583B (zh) 电梯的张紧轮的清扫装置
KR100569799B1 (ko) 균형추
KR101146629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그리스 누유방지장치
JP2015199604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保守装置
CN208087026U (zh) 曳引机和电梯
CN113428763B (zh) 电梯及对重侧滑轮
JP5809567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巻上機
JP696962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調速機
JP2515617B2 (ja) エレベ―タ巻上機
WO2005047160A2 (en) Elevator pulley arrangement
CN209853140U (zh) 提升机用防堵装置及应用其的提升机
CN212559010U (zh) 一种电梯对重侧置装置
JP201113194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