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8904B - 介入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入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8904B
CN108378904B CN201810025996.XA CN201810025996A CN108378904B CN 108378904 B CN108378904 B CN 108378904B CN 201810025996 A CN201810025996 A CN 201810025996A CN 108378904 B CN108378904 B CN 108378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hole
blood vessel
slee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59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8904A (zh
Inventor
张瑞岩
徐荣
傅堃
张楚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o Shen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Enma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ma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ma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259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78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8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8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8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68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for implanting or removing devices, e.g. prostheses, implants, seeds,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778Operations on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94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rossing total occlusions, i.e. piercing
    • A61B2017/22095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rossing total occlusions, i.e. piercing accessing a blood vessel true lumen from the sub-intimal sp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2017/320056Tunnel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治疗装置。该装置包括:疏通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磨头,磨头套设在导管本体的远端,磨头具有粗糙表面,磨头被构造为用于磨破血管的内壁;导丝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管和囊体,囊体与引导管连接,引导管的内部具有第二管路;还包括贯穿囊体的至少一个通孔,通孔与第二管路连通;囊体被构造为在充盈状态时能横向伸展,以固定通孔的在血管的内壁外的位置;医用导丝包括芯丝、弯折部和尖端部,弯折部位于尖端部和芯丝之间,弯折部具有折角。

Description

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治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周动脉血管、冠状动脉血管等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例如,导丝经由患者的动脉血管达到闭塞段。导丝的尖端部直接刺穿闭塞段,以达到建立通道的目的。
在一些情况下,闭塞段的堵塞严重,无法被穿过。此时,需要经由该闭塞段的血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区域重新建立通道。
通道需要在血管腔内闭塞段的近端穿破血管的内壁,然后经由闭塞段后,从闭塞段的远端的设定位置返回血管腔中。穿破血管、定位远端的位置等是步骤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以便于建立通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介入治疗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介入治疗装置。该治疗装置包括:
疏通导管,所述疏通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磨头,所述磨头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磨头具有粗糙表面,所述磨头被构造为用于磨破血管的内壁,以形成通道的进口;
导丝引导装置,所述导丝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管和囊体,所述囊体与所述引导管连接,所述引导管的内部具有第二管路;还包括贯穿所述囊体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囊体被构造为在充盈状态时能横向伸展,以固定所述通孔在血管的内壁外的位置;以及
医用导丝,所述医用导丝包括芯丝、弯折部和尖端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尖端部和所述芯丝之间,所述弯折部具有折角,以使所述弯折部的伸出部分侧向伸出,所述尖端部被构造为用于穿过所述通孔,以刺穿血管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疏通导管包括扭转装置,所述扭转装置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周面上,所述扭转装置与所述导管本体连接,所述扭转装置被构造为用于输入扭转力,以使所述磨头转动;所述扭转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套管、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转轮元件;
所述内套管的内部具有管道,所述管道用于容纳所述导管本体并对所述导管本体形成固定;
所述内套管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外套管内并与所述外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一转轮元件位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第一转轮元件的一个端面具有第一凸起,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具有卡接部,所述插入部和所述卡接部中的任意一个具有第二凸起,并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一转轮元件的另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对所述第一转轮元件形成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相互卡着,以传递扭转力;
当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之间的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为弧形凸起,或者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为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包括斜面和与所述斜面连接的垂面,两个所述楔形凸起的所述斜面相贴合,以形成卡着。
可选地,所述内套管的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内套管还包括卡爪部件和固定元件,所述卡爪部件的内部具有管道,所述卡爪部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多个卡爪,多个所述卡爪围绕所述管道设置,所述卡爪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止挡部,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抵,以使所述止挡部与多个所述卡爪相抵,从而使多个所述卡爪相互靠拢,以固定所述导管本体。
可选地,所述磨头的外径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所述导管本体的用于与所述磨头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导管本体的与该端连接的部位的外径,以形成凹陷区。
可选地,所述引导管包括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内导管的内部具有贯通远端和近端的第一管路,所述外导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的外侧,以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远端是封闭的,所述囊体被设置在所述外导管的外侧,所述囊体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充盈状态的囊体的上、下两个伸展面上。
可选地,所述导丝引导装置还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以标记相应的所述通孔的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由显影材料制作而成。
可选地,所述折角的角度为90°-18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该介入治疗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疏通导管能够快速穿破血管的内壁,以形成通道的进口。导丝引导装置能够精确定位闭塞段的远端的位置。医用导丝的刚度大,能够快速穿破血管的内壁,以形成通道的出口。。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疏通导管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扭转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扭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轮元件和帽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轮元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轮元件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三转轮元件和帽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疏通导管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疏通导管的分解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丝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收缩状态的囊体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收缩状态的另一种囊体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充盈状态的囊体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用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用导丝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医用导丝;11:芯丝;12:弯折部;13:伸出部分;14:第一弹簧;15:尖端部;17:闭塞段;18:血管的内壁;19:扭转装置;20:疏通导管;21:止挡部;22:第二弹簧;23a:第一转轮元件;23b:第二转轮元件;23c:第三转轮元件;23d:内圆键槽;24:帽部;25:主体部;26:外套管;26a:向内的凸缘;27:内套管;27a:外圆键;27b:向外的凸缘;28:固定元件;29:卡爪;30:台阶结构;31:第一凸起;32:第二凸起;33:缺口;34:第三弹簧;35:滚珠;36:凹槽;37:斜面;38:垂面;39:导管本体;40:磨头;41:凹陷区;42:管道;43:鲁尔接头;44:血管腔;45:普通导丝;46:血管的外壁;50:导丝引导装置;51:内导管;52:外导管;53:囊体;55:第一管路;56:第二管路;57:第一通孔;58:第二通孔;59:多头鲁尔接头;60:第一显影装置;61:第一入口;62:第二入口;63:环;64:臂部;65:第二显影装置;66:出口;67:第一伸展面;68:第二伸展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治疗装置。该治疗装置包括:疏通导管20、导丝引导装置50以及医用导丝10。
疏通导管20包括导管本体39和磨头40。磨头40套设在导管本体39的远端。磨头40具有粗糙表面。磨头40被构造为用于磨破血管的内壁18,以形成通道的进口。
导丝引导装置50包括引导管和囊体53。囊体53与引导管连接。引导管的内部具有第二管路56。还包括贯穿囊体53的至少一个通孔。通孔与第二管路56连通。囊体53被构造为在充盈状态时能横向伸展,以固定通孔在血管的内壁18外的位置。
医用导丝10包括芯丝11、弯折部12和尖端部15。弯折部12位于尖端部15和芯丝11之间。弯折部12具有折角,以使弯折部12的伸出部分13侧向伸出。尖端部15穿过通孔,并刺穿血管的内壁18,以形成通道的出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操作者将疏通导管带有磨头40的一端伸入动脉血管的血管腔中,并使磨头40行进至血管的闭塞段;
然后,转动磨头40,并使磨头40继续向里行进;
如果闭塞段的堵塞较轻,则在转动磨头40过程中,磨头40能够穿过闭塞段,以达到疏通的目的;
如果闭塞段的堵塞比较严重,则磨头40无法穿过闭塞段。此时,在转动磨头40时,磨头40会与堵塞物发生相对位移,最终磨头40被限制在闭塞段近端的血管的内壁18上。继续转动磨头40,直至血管的内壁18被磨破。该破口即为重新建立的通道的进口。重新建立的通道位于血管的内壁18和外壁46之间。
接下来,通过疏通导管的内腔,将引导线(例如,普通导丝45)伸入到血管的内壁18和外壁46之间,引导线的头部伸出疏通导管的远端的端面。
然后,沿着引导线将疏通导管取出;
接下来,导丝引导装置套在引导线的外侧,并沿引导线行进,引导线位于导丝引导装置的管路中。最终,处于初始状态(即收缩状态)的囊体53到达血管的闭塞段的远端,并且囊体53位于血管的内壁18和血管的外壁之间。此时,至少一个通孔位于闭塞段的远端;
然后,通过第二管路56充盈囊体53。例如,通过第二管路56向囊体53中充盐水或者气体,以使囊体53横向伸展。例如,盐水为生理盐水,这种液体即使发生泄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伤。例如,气体为氮气。由于囊体53横向伸展后体积变大,故囊体53被夹在血管的内壁18与外壁之间,与此同时,至少一个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被定位在闭塞段的远端;
接下来,将引导线抽出;
最后,经由导丝引导装置的管路将医用导丝伸入血管中,并且使尖端部15穿过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并且穿破血管的内壁18,以到达血管腔中。这样,完成了通道的建立。
在通道建立完成后,将囊体53中容纳的气体或者液体排除,并取出导丝引导装置。
该介入治疗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疏通导管20能够快速穿破血管的内壁,以形成通道的进口。导丝引导装置50能够精确定位闭塞段的远端的位置。医用导丝10的刚度大,能够快速穿破血管的内壁,以形成通道的出口。
在其他示例中,首先,操作者向患者的动脉血管的血管腔中伸入引导线(例如,普通导丝);
然后,沿引导线将疏通导管伸入到闭塞段,尝试直接疏通堵塞物;如果无法疏通,则旋转磨头,并磨破血管的内壁;
接下来,将导丝疏通导管取出,并将导丝引导装置伸入血管腔。囊体穿过通道的进口,并到达闭塞段的远端。囊体位于血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以进行定位;
最后,取出引导线,并伸入医用导丝,并从外侧刺穿血管的内壁,以建立通道。
在其他示例中,首先,操作者向患者的动脉血管的血管腔中伸入引导线(例如,普通导丝);
然后,沿引导线将疏通导管伸入到闭塞段,尝试直接疏通堵塞物;如果无法疏通,则旋转磨头,并磨破血管的内壁;
接下来,将引导线取出,并沿疏通导管的内腔将导丝引导装置伸入,囊体到达闭塞段的远端,并位于血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以进行定位;
最后,取出疏通导管,并沿导丝引导装置的管路伸入医用导丝,并从外侧刺穿血管的内壁,以建立通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个部件的操作顺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疏通导管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该用于介入治疗的疏通导管20包括导管本体39、扭转装置19和磨头40。磨头40套设在导管本体39的一端。扭转装置19套设在导管本体39的外周面上。磨头40具有粗糙表面。粗糙表面为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的磨砂表面或者具有设定的沟槽结构的表面。疏通导管20的操作者通过转动磨头40能够磨破血管的内壁18。
扭转装置19与导管本体39连接。扭转装置19被构造为用于输入扭转力,以使磨头40转动。在使用时,操作者用手转动扭转装置19。扭转力经由导管本体39传输至磨头40,以使磨头40发生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首先,操作者将疏通导管20带有磨头40的一端伸入动脉血管的血管腔中,并使磨头40行进至血管的闭塞段;
然后,转动磨头40,并使磨头40继续向里行进;
如果闭塞段的堵塞较轻,则在转动磨头40过程中,磨头40能够穿过闭塞段,以达到疏通的目的;
如果闭塞段的堵塞比较严重,则磨头40无法穿过闭塞段。此时,在转动磨头40时,磨头40会与堵塞物发生相对位移,最终磨头40被限制在闭塞段近端的血管的内壁18上。继续转动磨头40,直至血管的内壁18被磨破。该破口即为重新建立的通道的进口。重新建立的通道位于血管的内壁18和外壁之间。
该疏通导管2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迅速磨破血管的内壁18,以形成通道的进口。
此外,普通导丝45能够穿过疏通导管20的内腔,以达到闭塞段的远端。普通导丝用于引导导丝引导装置的进入。
其中,远端即远离疏通导管20的操作者的一端;近端即靠近疏通导管20的操作者的一端。
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首先将普通导丝伸入血管腔中,再沿普通导丝将疏通导管伸入进去。在血管的内壁被磨破后,再将普通导丝取出。然后,沿疏通导管的内腔将导丝引导装置伸入到闭塞段的远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个部件的操作顺序。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2所示,扭转装置19包括外套管26、内套管27、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转轮元件23a。操作者通过外套管26转动磨头40。
内套管27的内部具有管道。管道用于容纳导管本体39并对导管本体39形成固定。导管本体39从管道中穿过并被固定在内套管27中,以使导管本体39和内套管27同步转动。
内套管27具有插入部。插入部位于外套管26内并与外套管26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即插入部能相对于外套管26转动,并且与外套管26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插入部具有向外的凸缘27b。外套管26的一端具有向内的凸缘26a。两个凸缘形成止挡,以使外套管26与内套管27的插入部连接,以使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能相对转动。
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转轮元件23a位于外套管26内。第一转轮元件23a位于内套管27与外套管26之间。第一转轮元件23a用于传递扭转力,并且通过与内套管或者外套管相互作用,以防止扭转力过大。
第一转轮元件23a的一个端面具有第一凸起31。外套管26的内部具有卡接部。插入部和卡接部中的任意一个具有第二凸起32,并且另一个与第一转轮元件23a的另一个端面连接。第一弹性元件对第一转轮元件23a形成预弹力,以使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相互卡着,以传递扭转力。相互卡着是指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在周向形成止挡,以使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能同步转动。例如,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相互交叉,或者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之间形成摩擦力,以传递扭转力。
当第二凸起32位于插入部时,第一转轮元件23a与卡接部周向固定连接,轴向能相对滑动,例如,二者插接在一起,第一弹性元件位于第一转轮元件23a与卡接部之间;当第二凸起32位于卡接部时,第一转轮元件23a与插入部周向固定连接,轴向能相对滑动,例如,如图2和10所示,在插入部的设置有外圆键27a,例如,花键。如图19所示,在第一转轮元件23a的内部具有插槽和围绕插槽设置的内圆键槽23d。插入部插入插槽中,外圆键27a与内圆键槽23d卡接在一起,以使第一转轮元件23a与内套管27能同步转动,并且第一转轮元件23a能沿轴向滑动。
例如,如图3-4所示,外套管26包括帽部24。帽部24作为卡接部。帽部24的端面具有第二凸起32。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22、弹片或者弹性橡胶件。优选地,第一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22套设在插入部。在插入部设置有台阶结构30。台阶结构30与第二弹簧22的一端相抵,第二弹簧22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轮元件23a相抵,以使第一凸起31与第二凸起32相互卡着。
在该例子中,当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之间的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之间发生打滑现象。打滑现象是指,当外套管26转动时,内套管27不随外套管26同步转动,外套管26相对于内套管27转动,从而防止导管本体39的扭转力过大。扭转力过大会表明磨头或者疏通导管受到的阻力变大。扭转力的提高的过大造成导管本体39发生扭曲变形,这样会对血管造成损伤。打滑现象能够有效地防止导管本体39发生扭曲变形。
当由外套管26输入的扭转力在设定的范围之内时,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保持相互卡着的状态,这使得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同步转动。内套管27带动导管本体39转动,从而使位于导管本体39远端的磨头40发生转动。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均为弧形凸起。在这种情况下,外套管26沿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当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两个方向均能发生打滑现象。或者是
如图5-7所示,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均为楔形凸起。楔形凸起包括斜面37和与斜面37连接的垂面38。垂面38与内套管27和外套管26的轴向平行。由于弹性元件的作用,故两个楔形凸起的斜面37相贴合,以形成卡着。在这种情况下,当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外套管26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中的一个方向转动时能发生打滑现象,而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不能发生打滑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性元件的劲度系数的大小,调节能传递的扭转力的大小。
在其他示例中,通过增加垫片来调节弹簧的压缩程度,从而调节能传递的扭转力的大小。例如,垫片被夹在第二弹簧22的与第一转轮元件23a之间和/或第二弹簧22与内套管27之间。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4和7所示,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均为多个,并且二者一一对应。这使得扭转力的传递能更均衡。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0所示,转轮元件为两个,即第一转轮元件23a和第二转轮元件23b。第一转轮元件23a和第二转轮元件23b位于所述外套管26内。在第一转轮元件23a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1。第一凸起31与位于插入部或者卡接部的第二凸起32相互卡着。
在第一转轮元件23a和第二转轮元件23b的接着面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凸起,另一个上设置有第四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相互卡着,以传递扭转力。
第一凸起31、第二凸起32、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均为楔形凸起。楔形凸起包括斜面37和与斜面37连接的垂面38。垂面38与内套管27和外套管26的轴向平行。由于第一弹性元件(例如,第二弹簧22)的作用,故第一凸起31的斜面37和第二凸起32的斜面37相贴合。第三凸起的斜面37和第四凸起的斜面37相贴合。
当向一个方向(例如,顺时针)转动外套管26并且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之间的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当向相反的方向(例如,逆时针)转动外套管26并且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之间的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通过设置两个转轮元件(23a,23b),能够实现扭转装置19朝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时均能发生打滑现象。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8所示,扭转装置19包括外套管26、内套管27、第二弹性元件、滚珠35和第三转轮元件23c。
内套管27的内部具有管道。管道用于容纳导管本体39并对导管本体39形成固定。导管本体39从管道中穿过并被固定在内套管27中,以使导管本体39和内套管27同步转动。
内套管27具有插入部。插入部位于外套管26内并与外套管26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即插入部能相对于外套管26转动,并且与外套管26连接。例如,插入部具有向外的凸缘27b。外套管26的一端具有向内的凸缘26a。两个凸缘形成止挡,以使外套管26与内套管27的插入部连接。
第三转轮元件23c位于外套管26内。第三转轮元件23c位于内套管27与外套管26之间。第三转轮元件23c的一个端面具有孔。孔内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和与第二弹性元件相抵的滚珠35。滚珠35卡入孔中并且局部凸出于端面。外套管26的内部具有卡接部。插入部和卡接部中的任意一个具有凹槽36,并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三转轮元件23c的另一个端面连接。第二弹性元件对滚珠35形成预弹力,以使滚珠35的局部卡入凹槽36中,以传递扭转力。
当凹槽36位于插入部时,第三转轮元件23c与卡接部周向固定连接,轴向能相对滑动,例如,二者插接在一起,第二弹性元件位于第三转轮元件23c与卡接部之间;当凹槽36位于卡接部时,第三转轮元件23c与插入部周向固定连接,轴向能相对滑动,例如,二者插接在一起,第二弹性元件位于第三转轮元件23c与插入部之间。
例如,外套管26包括帽部24。帽部24作为卡接部。帽部24的端面具有凹槽36。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三弹簧34、弹片或者弹性橡胶件。优选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三弹簧34。滚珠35和第三弹簧34位于第三转轮元件23c的孔中。第三弹簧34对滚珠35形成预弹力,以使滚珠35卡在凹槽36中。
当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之间的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外套管26和内套管27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在该例子中,外套管26沿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当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两个方向均能发生打滑现象。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3所示,内套管27的内部具有容纳腔。内套管27还包括卡爪部件和固定元件28。卡爪部件的内部具有管道42。导管本体39穿过管道42。卡爪部件包括主体部25和设置在主体部25的一端的多个卡爪29。多个卡爪29围绕管道42设置。卡爪部件被设置在容纳腔内。在容纳腔内设置有止挡部21。固定元件28与内套管27固定连接。例如,固定元件28具有外螺纹。内套管27具有内螺纹。固定元件28与内套管27螺纹连接。固定元件28的一端与主体部25相抵,以使止挡部21与多个卡爪29相抵,从而使多个卡爪29相互靠拢,以固定导管本体39。
在该例子中,如图3所示,固定元件28、主体部25、卡爪29和止挡部21沿轴向依次排列。卡爪部件呈管状结构。在相邻的卡爪29之间形成缺口33。卡爪29的外端面具有斜切部。止挡部21具有与斜切部相对应的斜切结构。当卡爪部件被沿轴向向靠近止挡部21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时,斜切结构会斜向下压卡爪29。由于缺口33的存在,多个卡爪29能相互靠拢。多个卡爪29能共同压紧导管本体39,从而形成固定。
在该例子中,卡爪部件和固定元件28的设置使得导管本体39的固定变得容易。
此外,固定元件28可拆卸地与内套管27连接,使得导管本体39的长度的调节变得容易。
在一个例子中,磨头40的外径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这样,磨头40在遇到血管内的障碍物或者到达闭塞段,需要转弯时,由于近端的外径小,故能避免与障碍物或者闭塞段形成干涉,从而使转弯更容易,减小了磨头40行进的阻力。
此外,磨头40的远端的外径大。这使得磨头40更容易与血管的内壁18接触,从而使磨破血管的内壁18变得容易。
可选地,磨头40的材质为金属、合金、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或者玻璃材料。上述材料的耐磨性良好。例如,SS304不锈钢、SS306不锈钢、镍钛合金、钛合金、聚四氟乙烯(PTF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
磨头40通过铆接、粘接、焊接等方式与导管本体39固定连接。可选地,粘接用的粘结剂为医用瞬干胶,例如,4011、4061、4161、4601等胶水。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和9所示,导管本体39的用于与磨头40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导管本体39的与该端连接的部位的外径,以形成凹陷区41。这种方式提高了疏通导管20远端的柔顺性。如图9所示,在磨头40转弯时,凹陷区41的可以对血管的内壁18、障碍物等形成有效的避让,从而使疏通导管20的行进更顺畅。
在一个例子中,导管本体39包括内管和高分子膜层。内管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高分子膜层设置在内管的外侧。例如,内管由多头金属丝编织而成。可选地,金属丝的头数为6-12头。上述头数使得导管本体39的扭转力传递效率最高。内管可以采用单层编织或者多层编织的方式,螺旋方式可以为左旋、右旋或者左、右旋叠加。
高分子膜层附着在内管的外表面。高分子膜层的表面平滑,能够减小导管本体39在血管中行进的摩擦力。
此外,高分子膜层能够使导管本体39形成有效的密封。这样,操作者能够通过导管本体39的内腔向目标血管中注射造影剂等液体。
可选地,高分子膜层的材质为聚氨酯(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尼龙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强度高、弹性良好并且耐用性良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高分子膜层的层数、厚度、硬度等。
如图1、9和10所示,为了方便注射造影剂以及普通导丝45的进入,在导管本体39的近端还设置有鲁尔接头4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操作者在操作疏通导管20磨破血管的内壁18后,该破口作为通道的进口,再将普通导丝45穿过该疏通导管20的内腔,进入血管的内壁18和外壁之间的区域。
然后,沿着普通导丝45将疏通导管20取出;
接下来,沿着普通导丝45将导丝引导装置伸入血管的内壁18和外壁之间的区域,并到达闭塞段的远端,然后使导丝引导装置的定位机构伸展开,以对通道的出口进行定位;
再接下来,取出普通导丝45;
最后,将带有弯折部的医用导丝10沿着导丝引导装置的内腔伸入到定位机构(例如,囊体53)附近,并使弯折部穿过定位机构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再刺穿血管的内壁18,以到达血管腔中。刺穿处作为通道的出口。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通道的建立。在通道建立后,操作者可以选择置入支架等方式进行手术。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丝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该用于介入治疗的导丝引导装置50包括内导管51、外导管52和囊体53。内导管51的内部具有贯通远端和近端的第一管路55。第一管路55的远端具有出口66。在伸入导丝引导装置时,首先将出口66套在引导线的近端,然后沿着引导线伸入。引导线用于引导导丝引导装置伸入血管中。例如,引导线为普通导丝。普通导丝为直线的导丝。外导管52套设在内导管51的外侧,以在外导管52和内导管51之间形成第二管路56。第二管路56的远端是封闭的。囊体53被设置在外导管52的外侧。囊体53与第二管路56连通。
导丝引导装置50还包括贯穿囊体53的至少一个通孔。通孔与第一管路55连通。囊体53被构造为在充盈状态时能横向伸展,以固定通孔的位置。当导丝引导装置50伸入血管中时,囊体53处于收缩状态,以减小外径,以便于被输送到血管的设定位置。
此外,囊体53的收缩能够排除内部的气体,这样能够防止形成气阻,从而使得液体状态的充盈介质更容易进入。如图12-13所示,囊体53可以通过局部卷曲或者折叠的方式进行收缩。
例如,近端是指靠近导丝引导装置50的操作者的一端,如图11中C处所示;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如图11中D处所示。如图14所示,横向伸展包括沿垂直于内、外导管51,52的轴向的方向伸展。优选地,囊体53以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地伸展。这使得囊体53的位置更牢固,并且定位更精确。
可选地,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中的至少一个的材质为塑料、橡胶、硅胶、碳纤维或金属等。囊体53的材质为塑料、橡胶或硅胶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导丝引导装置50套在引导线的外侧,并沿引导线行进,引导线位于第一管路55中。最终,处于初始状态(即收缩状态)的囊体53到达血管的闭塞段的远端,并且囊体53位于血管的内壁18和血管的外壁46之间。此时,至少一个通孔位于闭塞段的远端;
然后,通过第二管路56充盈囊体53。例如,通过第二管路56向囊体53中充盐水或者气体,以使囊体53横向伸展。例如,盐水为生理盐水,这种液体即使发生泄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伤。例如,气体为氮气。由于囊体53横向伸展后体积变大,故囊体53被夹在血管的内壁18与外壁46之间,与此同时,至少一个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被定位在闭塞段的远端;
接下来,将引导线抽出;
最后,经由导丝引导装置50的内腔将医用导丝10伸入血管中,并且使尖端部穿过通孔,并且穿破血管的内壁18,以到达血管腔44中。这样,完成了通道的建立。
在通道建立完成后,将囊体53中容纳的气体或者液体排除,并取出导丝引导装置50。
医用导丝10的尖端部用于穿破血管的内壁18。
该导丝引导装置50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通过囊体53的横向伸展能够精确定位通孔的位置,从而使血管的内壁18的开孔的位置更精确。
在一个例子中,该至少一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57和第二通孔58。第一通孔57和第二通孔58相背设置。通过这种方式,操作者更容易判断哪个通孔靠近血管的内壁18。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材质不同,故血管、囊体53、囊体53上的通孔在显示器上的影像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影像确定靠近血管的内壁18的通孔的位置。
优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通孔57和第二通孔58分别位于充盈状态的囊体53的上、下两个伸展面上。伸展面为囊体53横向伸展后形成的面。第一通孔57和第二通孔58分别位于两个伸展面上。例如,第一通孔57位于第一伸展面67上。第二通孔58位于第二伸展面68上。两个通孔57,58垂直于所在的伸展面,这使得两个通孔57,58的定位更精确,并且更容易判断哪个通孔更靠近血管的内壁18。
在一个例子中,导丝引导装置50还包括显影装置。显影装置与通孔一一对应,以标记相应的通孔的位置。例如,显影装置由在X射线照射下能够显影的材料制作而成。显影装置的显影效果更明显,这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容易地判断通孔的位置,以确定是否到达设定的部位。
可选地,用于制作显影装置的材料包括铂、钨、铋和钡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材料,或者上述至少两种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或者添加有上述至少一种金属材料的高分子材料。上述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显影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显影材料的种类。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5-16所示,显影装置包括环63和臂部64。臂部64与环63连接并且沿环63的轴向延伸。环63位于囊体53中并且套设在内导管51的外侧。臂部64指向通孔。轴向如图16中A箭头所示。
例如,显影装置由上述材料制作而成。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经冲压、浇铸的方式一体成型;或者含有上述金属材料的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环63可以被注塑在内导管51的外侧,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在内导管51的外侧。第一显影装置60位于第一通孔57外侧,第一显影装置60的臂部指向第一通孔57。第二显影装置65位于第二通孔58外侧,第二显影装置65的臂部指向第二通孔58。
该显影装置与内导管51的连接牢固,并且显影效果良好。
显影装置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个例子中,导丝引导装置50还包括多头鲁尔接头59。多头鲁尔接头59具有多个入口。多头鲁尔接头59与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的近端连接。多头鲁尔接头59包括与第一管路55连通的第一入口61和与第二管路56连通的第二入口62。第一入口61和第二入口62相互隔离。操作者通过第二入口62注射液体或者气体,以使囊体53充盈;并且通过第一入口61将医用导丝10伸入到囊体53第一管路55。
多头鲁尔接头59的设置使得医用导丝10和充盈介质的通入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当充盈介质为液体时,操作者应首先将在第二管路56和囊体53内存留的气体排除;然后,充入液体,以避免形成气阻,导致囊体53的横向伸展不充分。
此外,这种方式使得当囊体53、内导管51或外导管52被不小心刺破时,不会有气体存留在患者体内。
在一个例子中,囊体53、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囊体53、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的材质为塑料、橡胶或者硅胶,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这使得导丝引导装置50的制作变得容易。
此外,导丝引导装置50的结构强度更高。
或者
囊体53通过粘结剂与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连接。例如,囊体53、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分别成型。然后,采用粘结剂固定在一起。粘结剂可采用医用瞬干胶。例如,4011、4061、4161、4601等胶水。
或者
囊体53通过高分子热熔的方式与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连接,即将囊体53与内导管51和外导管52焊接在一起。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用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用导丝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该医用导丝10包括芯丝11、弯折部12和尖端部15。弯折部12位于尖端部15和芯丝11之间。弯折部12具有折角,以使弯折部12的伸出部分13侧向伸出。
具体地,芯丝11的远端与弯折部12的近端连接。弯折部12的远端与尖端部15的近端连接。远端即远离医用导丝10的操作者的一端,参照图17中A处。近端即靠近医用导丝10的操作者的一端,参照图17中B处。芯丝11、弯折部12和尖端部15中的至少一种由金属材料、碳纤维、高分子材料等制作而成。
芯丝11具有挠性和柔韧性,以使其能沿动脉血管,以及血管的内壁18和外壁之间的区域行进,或者在引导管道中行进。弯折部12形成设定的折角。伸出部分13向侧部伸出,以便于穿过导丝引导装置50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向侧部伸出即凸出于芯丝外表面的方向。折角使弯折部12的刚度提高,并且能使尖端部15准确对准血管的内壁18的设定位置,以便于刺穿内壁。尖端部15呈圆锥形或者扁平锥形,以便于刺穿血管的内壁1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弯折部12形成设定的折角。这使得伸出部分13能够准确地穿过导丝引导装置50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并使尖端部15刺穿血管的内壁18,以建立通道。
此外,与将弯折部12形成弧形结构相比,折角结构具有更强的刚度。在进行刺穿时,弯折部12能保持折角的角度固定。这样,弯折部12不会因伸入血管的内壁18的程度不同,受到血管的内壁18阻力的不同,而发生弯曲。这使得刺穿血管的内壁18变得容易。
在一个例子中,尖端部15、弯折部12和芯丝11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医用导丝10采用SS304不锈钢或者SS316不锈钢经拉丝一体形成;或者,采用高分子材料一体注塑成型;还可以是,采用碳纤维材料编织而成。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医用导丝10的加工变得容易。
此外,医用导丝10的结构强度高。
在其他示例中,尖端部15、弯折部12和芯丝11均是独立成型的,并采用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选地,当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粘结剂可采用医用瞬干胶,例如,4011、4061、4161、4601等胶水。
在一个例子中,在弯折部12的外侧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用于加强弯折部12的弹性。这样,医用导丝10在动脉血管中行进时能够更顺畅,在遇到阻力时能够通过弯折、回弹的方式进行避让。
此外,弹性部件由显影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显影材料为在X射线照射下能够显影的材料。这使得医用导丝10的远端的位置能够被容易地观察到,以便于确定是否达到闭塞段17。
可选地,显影材料包括铂、钨、铋和钡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材料,或者上述至少两种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或者添加有上述至少一种元素的高分子材料。上述材料均具有良好的显影效果,并且弹性良好。
优选地,如图17所示,弹性部件为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套设在弯折部12的外周面上。例如,第一弹簧14由铂、钨等材料制作而成。第一弹簧14具有弹性高,耐用性良好的特点。
此外,第一弹簧14能够套设在弯折部12,这种设置方式占用空间小。
在其他示例中,弹性部件为弹片。例如,弹片做成与弯折部12相对应的折角结构。通过焊接、粘接的方式将弹片固定在弯折部12的外表面。例如,弹片位于弯折部12的折角的内侧、外侧或者侧边。内侧即折角包围的一侧;外侧即与内侧相对的一侧。
当采用粘结剂将弹片粘接到弯折部12时,粘结剂可采用医用瞬干胶。例如,4011、4061、4161、4601等胶水。
医用导丝10的伸出部分13过长,则容易与血管中的障碍物形成干涉,不便于医用导丝10的行进;反之,伸出部分13过短,则不容易刺穿血管的内壁18。
在一个例子中,伸出部分13的长度为1-5毫米。该长度使得尖端部15能够顺利穿过导丝引导装置50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以及血管的内壁18。
此外,该长度使得医用导丝10不易与血管中的障碍形成干涉,使得行进更顺畅。
在一个例子中,折角的角度为90°-180°,即折角为直角、钝角或者平角。
如图17所示,优选地,折角为钝角。该角度使得伸出部分13向远端以及侧部伸出,从而更容易穿过导丝引导装置50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以及血管的内壁18。
折角的角度越大,则越不容易定位到导丝引导装置50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折角的角度越小则容易进行定位,但容易与障碍物形成干涉。优选地,折角的角度为150°。该角度使得尖端部15和弯折部12容易定位到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并且不易与障碍物形成干涉。
在其他示例中,折角为锐角。在使用时,弯折部越过通孔。由远端向近端行进,以穿过通孔。
在一个例子中,尖端部15、弯折部12和芯丝11中的至少一种具有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的多段变径结构。医用导丝10的直径越大则刚度越大,弹性越小,越不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反之,医用导丝10的直径越小则弹性越大,越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在该例子中,多段变径结构使得尖端部15、弯折部12以及芯丝11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
此外,多段变径结构的远端更细,这使得尖端部15和弯折部12芯丝11能够进入内径更小的血管中,从而提高了医用导丝10的适用性。
如图18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医用导丝10经由血管腔44或者引导管道行进至闭塞段17的近端;
然后,尖端部15、弯折部12以及芯丝11的一部分在到达血管的闭塞段17的近端时,从血管的内壁18穿出,并经由外壁和内壁之间的区域到达闭塞段17的远端;
接下来,尖端部15和弯折部12穿过导丝引导装置50的通孔(例如,第一通孔57),并刺穿血管的内壁18,从而重新达到血管腔44中,以完成通道的建立。
在通道建立后,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置入支架等操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疏通导管,所述疏通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磨头,所述磨头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磨头具有粗糙表面,所述磨头被构造为用于磨破血管的内壁,以形成通道的进口;
所述疏通导管还包括扭转装置,所述扭转装置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周面上,所述扭转装置与所述导管本体连接,所述扭转装置被构造为用于输入扭转力,以使所述磨头转动;所述扭转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套管、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转轮元件;
所述内套管的内部具有管道,所述管道用于容纳所述导管本体并对所述导管本体形成固定;
所述内套管具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外套管内并与所述外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一转轮元件位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第一转轮元件的一个端面具有第一凸起,所述外套管的内部具有卡接部,所述插入部和所述卡接部中的任意一个具有第二凸起,并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一转轮元件的另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对所述第一转轮元件形成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相互卡着,以传递扭转力;
当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之间的扭转力超过设定值时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管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导丝引导装置,所述导丝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管和囊体,所述囊体与所述引导管连接,所述引导管的内部具有第二管路;还包括贯穿所述囊体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囊体被构造为在充盈状态时能横向伸展,以固定所述通孔在血管的内壁外的位置;以及
医用导丝,所述医用导丝包括芯丝、弯折部和尖端部,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尖端部和所述芯丝之间,所述弯折部具有折角,以使所述弯折部的伸出部分侧向伸出,所述尖端部被构造为用于穿过所述通孔,以刺穿血管的内壁,在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由显影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弯折部的外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为弧形凸起,或者
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为楔形凸起,所述楔形凸起包括斜面和与所述斜面连接的垂面,两个所述楔形凸起的所述斜面相贴合,以形成卡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内套管还包括卡爪部件和固定元件,所述卡爪部件的内部具有管道,所述卡爪部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多个卡爪,多个所述卡爪围绕所述管道设置,所述卡爪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止挡部,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抵,以使所述止挡部与多个所述卡爪相抵,从而使多个所述卡爪相互靠拢,以固定所述导管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的外径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小,所述导管本体的用于与所述磨头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导管本体的与该端连接的部位的外径,以形成凹陷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包括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内导管的内部具有贯通远端和近端的第一管路,所述外导管套设在所述内导管的外侧,以在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远端是封闭的,所述囊体被设置在所述外导管的外侧,所述囊体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充盈状态的囊体的上、下两个伸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引导装置还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以标记相应的所述通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角的角度为90°-180°。
CN201810025996.XA 2018-01-11 2018-01-11 介入治疗装置 Active CN108378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5996.XA CN108378904B (zh) 2018-01-11 2018-01-11 介入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5996.XA CN108378904B (zh) 2018-01-11 2018-01-11 介入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8904A CN108378904A (zh) 2018-08-10
CN108378904B true CN108378904B (zh) 2020-10-20

Family

ID=6307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5996.XA Active CN108378904B (zh) 2018-01-11 2018-01-11 介入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8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550B (zh) * 2018-10-18 2023-08-18 颜斌 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
CN112674835B (zh) * 2020-12-07 2022-04-08 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取栓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0129A2 (en) * 2008-02-05 2009-08-13 Chad John Kugler Crossing occlusions in blood vessels
WO2010019241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Bridgepoint Medical, Inc. Endovascula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ramural space
CN107148289A (zh) * 2014-09-15 2017-09-08 业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血管再进入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8036A1 (en) * 2006-06-09 2007-12-13 Niranjan Seshadri Assembly for crossing a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nd method therefor
US8636715B2 (en) * 2006-09-25 2014-01-28 Medtronic Vascular, Inc. High torque, low profile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transluminal interventions
JP5513486B2 (ja) * 2008-04-28 2014-06-04 ブリッジポイント、メディカ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血管の閉塞部を横断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398921B2 (en) * 2013-01-30 2016-07-26 Invatec S.P.A. Catheter with deflectable tip
US20160038722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Cutting edge cutting cathe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0129A2 (en) * 2008-02-05 2009-08-13 Chad John Kugler Crossing occlusions in blood vessels
WO2010019241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Bridgepoint Medical, Inc. Endovascula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ramural space
CN107148289A (zh) * 2014-09-15 2017-09-08 业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血管再进入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8904A (zh) 2018-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8034B1 (en) Adjustable bent sheath tube
EP0615766B1 (en)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notched needle
CA2688971C (en) Deflectable sheath introducer
JP2018140190A (ja) 低輪郭閉塞カテーテル
EP0615767B1 (en) Catheter introducer with enhanced needle gripping
US9884171B2 (en) Catheter system providing step reduction for postconditioning
CN108378904B (zh) 介入治疗装置
US20070203453A1 (en) Balloon Catheter
JPH0434416B2 (zh)
US20210283377A1 (en) Arterial access needle with proximal port
JP4900242B2 (ja) 大動脈内バルーンポンピングセット
WO200911473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hibiting introduction of air into the vasculature during a percutaneous procedure
WO2018012399A1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US20210187245A1 (en) Catheter assembly
JP2004261299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KR20180021818A (ko) 강화된 근위 주입 출구 포트를 갖춘 벌룬형 카테터 및 그의 제작
JP6439686B2 (ja) バルーン付きカテーテル
CN112672783B (zh) 导管组装体
JP7374686B2 (ja)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JP4492183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CN114514047A (zh) 导管
CN209005001U (zh) 医用导丝以及介入治疗装置
JPH0999088A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
CN113171514A (zh) 一种新型留置针
CN108378896A (zh) 用于介入治疗的疏通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9

Address after: 215128 plant 3, Shi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566 Yinzhong South Road,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o Shench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3 3rd floor, building 11, 68 Zhongchua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ENMAI (SHANGH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